闽台区域文化任务一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29367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闽台区域文化任务一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闽台区域文化任务一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闽台区域文化任务一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闽台区域文化任务一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闽台区域文化任务一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闽台区域文化任务一参考答案.docx

《闽台区域文化任务一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闽台区域文化任务一参考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闽台区域文化任务一参考答案.docx

闽台区域文化任务一参考答案

闽台区域文化任务一参考答案

主观题    共17题(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共题,每题5分)

BD

第1题(已答). 布袋戏

【参考答案】

布袋戏或称掌中戏。

福建掌中戏,产生在泉州一带,有三百年历史,19世纪中叶以后,漳、泉、潮掌艺名师辈出,随移民传入台湾,先有泉州调的,后有潮州调的。

都属南管系统善于文戏,多节义和爱情故事,台湾目前分南管、北管和潮调三种布袋戏。

CH

第2题(未答). 出海大傩

【参考答案】

傩是古时驱除疫鬼的仪式,有天子傩和乡人傩之分。

乡人傩在民间举行。

在福建和台湾瘟疫比较流行,对人民生命构成严重威胁,为驱疫保平安,沿袭古傩的某些形式,称之为出海大傩。

在送瘟神疫鬼时,由20多人组成舟歌队,一人打鼓并领唱,其余人以号子伴唱,演唱者手持纸糊的船浆,边唱边作划船的样子。

演唱内容均为历史上的一些英雄人物故事,配合舞蹈队表演,寓意以英灵来威慑瘟神疫鬼。

DB

第16题(已答). 大坌坑文化

【参考答案】

1964年,在台北县八里乡大坌坑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

大坌坑文化遗址集中分布在台到北部淡水河下游和西海岸一带。

出土的陶器多为褐色砂陶。

有宅、罐、碗等,那时,人们的经济生活以渔猎、采集为主。

大坌坑文化距今约6400年,是台湾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其绳纹陶器,同比它早的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和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相似。

大坌坑文化实际上是大陆东南沿海古代文化的一部分,与闽南、粤东沿海同时代文化之间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FB

第5题(已答). 凤鼻头文化

【参考答案】

大坌坑文化结束以后,在台湾西海岸的中南部地区,与圆山文化同时,先后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文化遗存,目前暂都归属凤鼻头文化。

第一种是红陶文化类型,以高雄县林园乡凤鼻头中层遗址为代表,距今约为45003500年。

石器多为磨制。

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兼营渔猎。

墓葬有石棺墓,人骨上见有拔牙习俗。

第二种是素面和刻纹黑陶文化类型,主要遗址有高雄县风鼻头上层、台中县营埔等,距今约35002000年。

营埔出土陶片上发现有稻壳印痕。

第三种是印纹和刻划纹灰黑陶文化类型,已属铁器时代遗存。

风鼻头文化继承发展了大坌坑文化,更明显地受到大陆文化的影响。

其红陶、黑陶文化,同位于福建闽江下游的闽侯昙石山文化遗址中层和上层的遗物十分相似,同属于闽台地区以几何印纹硬陶和彩陶共存为特征的古文化遗存。

FY

第7题(已答). 方言飞地

【参考答案】

福建境内的诸种方言,也有插入省内其它方言区的方言飞地(即方言岛)。

那里聚居的人在家说母语,出村说当地话。

这些方言岛形成的历史,长的二三百年,短的只有二三十年,当地人大多还知道自己祖宗何时从何地因何故迁来的。

就移民原因看,多是出外谋生,也有避难、逃荒或政府组织集体移民的。

FY

第14题(已答). 方言

【参考答案】

方言是共同语的继承或支裔,一个方言具有异于其他亲属方言的某些语言特征,它的内部发展规律是服从于全民共同语的,在历史时期往往从属于民族的统一标准。

作为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分布在不同的地域,二是属于同一古老语言发展的结果。

GS

第5题(已答). 官送

【参考答案】

由于台湾属福建管辖,未设乡试考场,故台湾的士子必须远赴福州应试。

由于海峡内风急浪高,在交通工具不发达的年代里,经常发生应考士子船翻人亡的惨剧。

从1874年开始,为了使应考者能够安全到达福州,每逢考期,清政府便派遣官轮将考生由台湾的淡水港护送至福州。

这一举动被称为官送。

KJ

第10题(已答). 客家民歌

【参考答案】

台湾的客家山歌流行于当地粤语区和客家方言区,台湾数百万客家人。

客家山歌尽管种类繁多,其曲调为闽西粤东民歌调,多为七字句,每首四句28字。

歌词特点,即兴,双关语,插字衬腔;体裁七言小调较多,小调较不规则。

主要独唱对唱两种演唱方式。

以唢呐与打击乐器为主的合奏音乐,是客家器乐音乐的代表。

MJ

第6题(已答). 冒籍

【参考答案】

由于台湾地区的文化尚不发达,本地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不多,来自福建福州、兴化、泉州、漳州四府的读书人中稍通文墨者在原居住地参加考试料难以考取,便通过在台湾居住的同姓同宗之人,冒称为其弟、侄,然后以台湾士子的身份公然赴考。

一旦考中,便迅即返归故里。

从闽台科举考试长期以来是一体化关系的角度考察,冒籍也属正常现象。

MJ

第9题(已答). 民间传说

【参考答案】

指以著名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地方风情、山水物产为中心所形成的解释性、传记性的口头叙事文学作品。

闽台民间传说主要有人物传说和地方传说、原住民传说三个方面。

MT

第9题(已答). 闽台文化

【参考答案】

是指来自汉族核心地区的中原文化,是以福建台湾地区为核心形成共同性的文化特质,具有共源同本的现象,台湾文化主要源于闽文化,闽文化根源于中原文化,福建文化以先进的生产技术、物质财富、文学艺术等内容向向台湾地区延伸,台湾文化也影响了福建文化,在共同的历史源流背景下,民族流动形成了同文同种特征,相似的心理个性特征或差异品类特征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QJ

第12题(已答). 区际司法协助

【参考答案】

是指同一主权国家内部不同法域或特定地区的司法机关之间的司法协助行为,即某地区司法机关接受另一地区司法机关的请求,在其管辖的区域内代为履行某些司法行为。

闽台司法协助正是属于这种区际司法协助关系,它是海峡两岸在一国两制构想下逐步落实和发展起来的,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法域之间在个主权,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发生的司法协助,是复合法域国家内部的司法协助。

QZ

第13题(已答). 泉州孔子庙

【参考答案】

位于泉州市区泮宫内,宏伟壮观,为我国东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孔庙,主体建筑为宋代典型的重檐庑殿式,殿为抬梁式木构架,斗拱层叠,梁枋纵横,屋脊较短,四角斜坡面较长,殿柱皆为花岗岩石,束腰嵌有莲花图案青石浮雕,台北孔庙位于大龙洞、哈密街一带,由泉州府惠安县著名建筑大师王益顺于1925年重建,主要模仿泉州孔庙,建成正统南中国式孔庙。

QZ

第3题(已答). 泉州开元寺

【参考答案】

是众多木构建筑中年代最久、规模最大的建筑,其特点一是继承传统又不囿于传统,大胆突破创新。

既有浓郁的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韵味,又有鲜明的闽南建筑风格。

二是将雕饰艺术与构造技术巧妙地融为一体。

TW

第4题(已答). 台湾林本源邸宅

【参考答案】

位于台北县板桥市西北的林本源邸宅及花园,为台湾最大的私人住宅,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分为三落旧大厝、五落新大厝及白花厅和花园等三大部分,分别落成于清道光、光绪年间。

园内亭台楼阁左通右连,曲折回环。

园中汲古书屋为藏书之所,方鉴斋依地势凿池建榭,为观赏戏剧之处。

其各类窗户图案、建筑物上的木雕、泥塑形态活泼、做工精细。

整个邸宅与花园为典型闽南风格。

据李乾朗考证,此为漳州建筑师所建的经典之作。

SD

第13题(已答). 四大山头与九大门派

【参考答案】

二十一世纪的台湾佛教,派系复杂,山头林立,主要如四大山头:

佛光山、中台山、慈济功德会、法鼓山;九大门派:

大岗门派、月眉山派、开元寺派、法云圆光派、大仙寺派、观音山派、万佛山派、清凉山派、东和寺派;五大团体:

国际佛光会、中华佛教青年会、中华佛教居士会、中华佛寺协会、中华佛教护僧协会。

这些山头、门派、团体,都与福建佛教的法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SY

第8题(已答). 熟语

【参考答案】

熟语是一种独特的口语形式,它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由于熟语内容丰富、反映面广、富有乡土气息、形式、固定,因而群众喜闻乐见,以至于在民间广为流传、根深蒂固。

闽台方言中的熟语为我们探寻海峡两岸同根同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WH

第10题(已答). 文化

【参考答案】

文化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特定的生活方式的整体,它包括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提供道德和理智的规范。

文化作为信息、知识和工具的载体,它是社会生活环境的映照,它以精神与物质两种形式交互作用的,它是后天学习获得的,并为社会成员所共有。

WH

第11题(已答). 文化分三个阶段

【参考答案】

文化学家把文化分为三个阶段:

表面,即器物文化,包括一切有形可感的物质和精神产品;中层,即制序文化,包括人际关系中各种体制和规范、礼仪习俗、行为方式等;深层文化,即观念文化,包括思维文化、思维习惯、传统文化、社会心态、价值观念、风土民情、审美情趣等。

XS

第11题(已答). 刑事诉讼管辖

【参考答案】

即司法机关在刑事案件受理范围上的分工。

由于对司法机关这一概念两岸在理解上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刑事诉讼管辖的定义也不同。

在大陆,刑事诉讼管辖是指公检法机关在刑事案件受理范围上的权限划分,以及法院系统内在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分工。

在台湾地区,则仅指法院系统内在第一审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划分,故亦称法院之管辖。

XZ

第6题(已答). 戏状元饼

【参考答案】

是中秋节食月饼之俗,全国各地大致相同,但围绕吃月饼展开的节俗当属闽南、台湾的戏状元饼最独特有趣,中秋戏饼在闽南、台湾历史悠久。

海峡两岸人们一边赏月,一边在月光下玩起戏饼游戏。

戏饼用的会饼由级别、大小不一的63个月饼组成,分为6种,模仿古代科举制四级考试,这种戏饼专用的会饼中秋节前在闽南、台湾许多饼店均大量制作。

参加戏饼人数五六人为宜。

开始时,取6个骰子放在大海碗里,轮流掷骰子,谁戏到约定俗成的点数就可得到不同级别的月饼。

如果有谁幸运得中状元,双手捧着诱人食欲、蕴含吉兆的状元饼,一帮好友相拥回家,其情景如同古时中状元荣归故里,亲朋好友往往高兴得放鞭炮庆贺。

YS

第7题(已答). 圆山文化

【参考答案】

较大坌坑文化晚一些的圆山文化,距今约44003100年,代表遗址是台北市北端圆山贝丘上层。

主要分布在台北盆地,延伸到北部沿海一带。

石器多属磨制石器。

出土的有段石锛与福建、广东等地出土的有段石锛都属于同一类型,是我国东南地区新石器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出土的陶器以棕灰色细砂陶为主。

这些遗物同大陆东南沿海出土的有许多相似之处,可能是从大陆传播过来的。

晚期已出现少许青铜器,如大坌坑上层的一件两翼式青铜镞,与商周时代的同类器近似。

ZG

第15题(已答). 中国古代文献中的台湾名称

【参考答案】

在中国古代文献里,台湾被称为蓬莱,贷舆、员峤、瀛洲、岛夷、夷州、琉求等。

ZH

第8题(已答). 郑和抵闽台

【参考答案】

永乐年间(14031424年),郑和下西洋,自江苏太仓开航以后,都要先到福建长乐一带停泊一段时间,进行人员和物资的补给,然后才从福建起航远征。

郑和的船队曾在台湾赤嵌汲水,并深入大冈山一带。

郑和第7次(1431年)下西洋到过台江(即今台南、高雄之间海岸)。

郑和船队中有许多福建人,他们随船队到达台湾、澎湖以后,其中有一部分人可能留在当地。

郑和所率领的船队,对台湾地区产生了一定的政治影响。

ZJ

第12题(已答). 宗教

【参考答案】

宗教是人的一种心理体验,由神话、教义、仪式和仪典等若干个部分组成的复杂体系。

了解宗教包括:

理论、崇拜仪式、信仰团体、崇拜对象等方面。

闽台人的宗教观、生活方式、宗教仪式对其身心的影响深刻,在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中,宗教交流因其特殊原因起着特殊作用,其意义和影响大大超越了宗教本身闽台文化体系中,闽台宗教交往占有极其重要位置。

ZZ

第14题(已答). 左镇人

【参考答案】

1971年,台湾学者在台南县左镇乡菜寮溪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其年代距今约3万至2万年。

左镇人是已知台湾最早的住民,与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时代大体相同,同属晚期智人。

左镇人就是从大陆经由福建长途跋涉,移居台湾的。

左镇人的发现,把人类开发台湾的历史至少提前了1万多年。

二、论述题(共题,每题10分)

CN

第3题(已答). 从哪些方面理解闽台宗教的历史渊源?

【参考答案】

闽台宗教渊源流长,关系密切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移民潮将闽地宗教带进台岛。

福建向台湾的多次移民不仅推动了台湾的开发,也推动了台湾宗教的产生和发展。

前往台湾的福建移民将宗教信仰带进台岛,除了以佛教、道教为主的宗教信徒外,伊期兰教在明末有大批郑成功军中穆斯林随军定居台湾,明清时闽南一带穆斯林亦随着多次移民浪潮分批进入台湾的嘉义、鹿港等地定居,有代表性的如福建惠安白奇回民郭姓移民台湾鹿港、基隆等地,约有七千余人。

二、台湾的宗教仪礼大多源于福建。

台湾的佛教仪礼大都来自福建,这是因为清代台湾出家人在本岛受戒有困难,于是纷纷渡海赴福州鼓山涌泉寺等大丛林受戒,当时受戒时间为每年阴历四月八日及十一月十七日,鼓山涌泉寺都广而告之,受戒回台后一切佛教仪礼皆依主庙之制。

台湾道士法师从事法事的各种科仪本,绝大多数也是由福建传入的,其原因是这些科仪由福建道士直接传入台湾。

道教于1590年传入台湾,传教者是出身福建漳州的闾山三奶派道士。

三、闽台地缘的便利使两岸地宗教有一种天然联系。

除了佛、道两教因地缘便利而成为台湾宗教的传播地外,天主教、基督教也因地缘便利长期互动。

天主教于1619年传入台湾后,即以台湾为中转站向福建传教,如明末清初的多明我会、方济各会、巴黎外方传教士赴福建传教,都是先到台湾而进入福建。

台湾基督教因地缘关系由福建传进台湾。

四、闽台两地宗教法脉相联。

以佛教为例,台湾佛教法脉与福清黄檗寺、福州怡山西禅寺、福州鼓山涌泉寺关系密切,台湾佛教是源自中国佛教的有鼓山涌泉寺、怡山长庆及福清黄檗。

台湾正统佛教都与福建佛教法脉相联,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台湾佛教,派系复杂,山头林立,主要如四大山头:

佛光山、中台山、慈济功德会、法鼓山;九大门派:

大岗门派、月眉山派、开元寺派、法云圆光派、大仙寺派、观音山派、万佛山派、清凉山派、东和寺派;五大团体:

国际佛光会、中华佛教青年会、中华佛教居士会、中华佛寺协会、中华佛教护僧协会。

这些山头、门派、团体,都与福建佛教的法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五、闽台两地宗教场所之间关系密切。

特别是佛、道两教,闽台两地不仅在寺观名称、建筑布局等相近,而且在香火上是一脉相承。

台湾许多寺庙是福建寺庙的下院或廨院。

如福建仅晋江安海龙山寺分支衍传的龙山寺在台湾就有410多座,其中最主要的有3座:

台北万华区的龙山寺,为台北最古老的寺庙,至今这座山门外立有石碑,上刻衍自安海龙山祖寺。

鹿港的龙山寺,其规模格局与安海龙山祖寺几乎一样。

被称为台北三大庙门的台北艋舺龙山寺,至今香火鼎盛。

⑾与福建有关的道教在台湾的道观,更是难以计数。

六、闽台两地语言上的互通使传教较为便利。

以道教为例,福建漳州的三奶派、泉州的徐甲派等从闽南传入台湾后,做法事时都用闽南话。

台湾讲闽南语,纳入厦门宣教区,长老会传教士大熟悉闽南话,在赴台传教上有语言优势。

传教士还编写了大量以厦门音为参照的读物以供在台湾传教之用,受到台湾居民欢迎。

七、在宗教组织从属上关系密切。

以天主教为例,1859年天主教再进入台湾时,将台湾划为福州教区;188年,福建分为福州、厦门两个教区,台湾教务正式划入厦门教区领导。

1895年,台湾虽然被清政府割让给日本,但台湾天主教仍划归福州主教区监管。

八、闽台两地宗教在经济上互相支持。

以佛教为例,福建许多佛寺的修建,就都得到台湾的支持,福州怡山西禅寺的修建就是在台湾的资助下得以完成的。

福建僧人赴台湾募化建寺,已成为惯例。

九、台湾的宗教教育直接受福建影响。

以佛教为例,许多在闽地佛学院的法师赴台湾后大大推动了台湾的僧教育,如曾求学于闽佛学院的慈航法师赴台后,创建了台湾第一个佛学院台湾佛学院。

CM

第17题(已答). 从冒籍现象分析闽台科举考试制度的联系与交融。

【参考答案】

为了鼓励更多的台湾读书人到福州应考,福建的地方官员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开始,便不断地以奏折的形式,请求朝廷对台湾读书人网开一面,录取时给予倾斜。

很快便得到礼部的赞同。

设立保障名额大大鼓励了台湾士子的进取之心,有力地推动了台湾科举考试的发展,也使闽台之间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联系更加密切。

推动了台湾地区文风的繁盛和社会进步,但也带来一些问题。

实行初期,由于台湾地区的文化尚不发达,本地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不多,来自福建福州、兴化、泉州、漳州四府的读书人中稍通文墨者在原居住地参加考试料难以考取,便通过在台湾居住的同姓同宗之人,冒称为其弟、侄,然后以台湾士子的身份公然赴考。

一旦考中,便迅即返归故里。

从闽台科举考试长期以来是一体化关系的角度考察,冒籍也属正常现象。

数百年来,闽台同属一个行政区划,地缘相近,两地人员往来十分频繁。

台湾的居民大多是早先福建移民的后裔,与祖籍地有着各种联系,不少人甚至还具有同族、同宗、同姓等关系,两地士子同在一个乡试考场应试,语言、生活习俗几乎没什么两样。

若没有这些因素,多数冒籍者便不可能成功。

这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闽台两地关系之密切。

DB

第4题(未答). 对比闽台民间信仰,你是如何理解闽台民间信仰叶与根的关系?

【参考答案】

台湾民间信仰的分灵、进香与巡游,体现了闽台文化的根与叶、源与流的密切关系。

早期移民入台时,对乡土神灵的信仰,不仅使之在精神得到依托,还巩固了移民群体的地缘关系。

他们将祖地的乡土神灵如妈祖、保生大帝、清水祖师等神像或香火袋作为护身符以祈求保护,逐渐在台湾建立福建诸神的开基庙,再从中分灵到台湾各地,形成福建主庙、台湾开基庙、台湾分灵庙的三层关系网络,台湾庙宇分灵如同中国家族祭祀中的分灶火,除长子继承父亲的老灶外,其余诸子只从旧灶中取一些炭火放进自己家中的新灶,表示薪传不绝。

经过分灵程序,确立分庙与主庙之间存在类似父子的关系。

在大陆沿海普遍信奉的莆田籍妈祖被移民视为航海保护神,移民渡海来台湾的时候携带妈祖神像和神位,以求渡海平安,抵台后完全仿造大陆神庙样式在台建造妈祖庙,1983年台湾省的妈祖庙有515座,香火之旺盛在台湾众多的神灵中独占鳌头。

在台南、鹿港、台北和淡水等地也有供奉观音菩萨的龙山寺,有440座之多,都是福建泉州供奉观音菩萨的龙山寺的分灵庙,其名称和建造式样与主庙一致,仿佛未曾离开故土。

福建不同地域的神灵在台湾的开基庙及各地的分灵庙建立之后与福建主庙产生血统上的承袭关系,保持与主庙源头的联系与香火延续,定期到祖庙乞火,进香谒祖,参加主庙的祭典,就像诸子归祭祖坟、赴主屋或长子家中团聚一样,以示自己是主庙的直系后裔。

台湾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信徒前往大陆祖庙朝拜,各寻其根,各祀其神。

闽台庙宇间的绕境巡游仪式与中国古代中央巡狩四边相似,是对祖庙权威的确认,巡游的地方以此提高本地区的重要性,强调与祖庙的直属关系,大陆祖庙神灵金身巡游台湾分庙,成为祖庙与各地分庙的盛大祭典。

进香谒祖不仅寄托着台湾同胞对故土的深深眷念之情,还深刻反映出不同地方,同一群体的真实面貌,守护神的庙宇成为移民聚会活动的场所、传承家乡文化的载体、维系移民之间感情的纽带。

FX

第1题(已答). 1.分析闽台地缘上的密切关系,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闽台地缘上的密切关系,在闽台地理距离与特征,闽台在史前就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福州鸡鸣,基隆可听这句谚语,说明了台湾和福州与大陆有不可分离,难舍同枕的地理位置。

台湾是我国第一大岛,西隔台湾海峡和福建遥遥相对,相距宽度不到200千米,狭处只有130千米,离福州最近。

台湾海峡,平均水深只有50米至100米。

台湾和台湾海峡,本来就是和福建相连的华夏古陆的一部分。

台湾是以大陆为根生成的一个岛屿,在地缘上与大陆是不可分的。

在1.5万年以前,东海海面比现在低130米左右,这在地质上说明两岸原来是一个板块,台湾、澎湖等岛屿就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与福建省相连接。

台湾被称为浮福建,表示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

东山陆桥是闽台地缘关系的见证在碧波万顷的台湾海峡上,有一道浅滩发端于福建东山岛,经澎湖列岛,抵达台湾。

这道浅滩平均水深不超过40米,最浅的地方只有10米。

这道浅滩曾经在过去的冰川时期,因海退而变成陆地,成为连接闽台两地的陆桥。

大约在距今32000年,福建沿海的部分陆地是与台湾陆地相连的,但到了12000年前,由于气候逐渐变暖,东山陆桥逐渐被海水覆盖。

在多次冰期,反复出现的海退与海浸现象时,东山陆桥曾经多次露出海面。

东山陆桥的存在说明闽台有着不可分割的地缘关系。

GK

第16题(已答). 概括福建金石的特点,谈谈你对福建金石文化价值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福建金石金少石多,金主要是钟,鼎只有梁代福州之定光塔鼎。

而钟之中,铜钟为数不多,有以铁铸钟,以铁铸钱。

这说明青铜文福建相当薄弱。

二、福建金石出现甚晚,新、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几乎都是出土于近、现代,夏、商、周等时代的金石几乎没有出现。

最早出现的是晋代政和护国寺的铜钟,而石碑最早的是晋太和二年的福州光孝观于山碑记。

三、福建之金,历代铸造的甚少,从晋到明,年代可考者,晋一件,萧梁一件,隋一件,唐五代四件,宋十五件,明四件。

以上现代出土者未计入。

而石刻、石碑之类,却在唐以后大量出现,金之数量无法与之相比。

四、福建石刻、石上题字题名、诗刻及碑记,于晚唐、五代始盛,至两宋而大盛,此后渐少。

两宋时期的石刻、题字、题名等,以处所论,几乎占了一半。

其数量可谓洋洋大观。

其中以题名最多,达120处左右。

五、福建碑刻中,据不完全统计,诗刻约有120处,碑记约有150篇。

诗刻均在名山胜景之处,为诗人游览抒发吟兴之作。

而碑记内容较为广泛,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宗教等方面,作者多为官宦或有名望的士人。

六、福建石刻、题字、题名,主要集中在名山大川及名胜地之处。

福州鼓山、于山、乌石山,南安九日山、长汀苍玉洞、泉州清源山以及武夷山,都是石刻、题字、题名最为集中的地方。

七、福建金石以地区论,主要集中在福州、泉州,其次为闽北、、莆田、汀州、漳州。

这些地区在福建历史上开发较早,而且为地区的政治、经济和人文的中心。

而闽东和今之三明地区则甚少,闽东地区只有数处而已。

八、福建金石有相当数量与宗教有关。

与道教庙、观有关者近30处,与佛教寺、院有关者更多,塔之碑记、碑铭有十多篇,其中有佛塔和比丘塔、经幢。

九、福建金石不少与教育相关的。

有关文庙和州、府,县学的有20多篇,还有记述武夷书院、泉山书院、勉斋书院、武夷精舍等碑记。

这些碑记或为地方官员撰写,或记述地方官员倡建、倡修庙、学之事。

十、福建金石之中属生活用器者甚少,石器只有石盆1、石炉2、石甑1、棋局石1,而石井、石井栏也不超过10个。

WH

第2题(已答). 文化是什么?

谈谈你对文化定义的理解。

【参考答案】

文化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特定的生活方式的整体,它包括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提供道德和理智的规范。

文化作为信息、知识和工具的载体,它是社会生活环境的映照,它以精神与物质两种形式交互作用的,它是后天学习获得的,并为社会成员所共有。

文化是人类创造产生并在传承中发展,既有纵向历史发展又有横向现实联系。

文化的丰富性是根植于所属的地域、民族、社会的基础上的,文化是依照地域民族的特点而存在发展的;文化的长期性是以文化优化为条件,在社会群体的推动下文化的社会化形成过程,没有社会性的文化将失去存在的基础;文化的发展不是简单的模仿与重复,而是既有继承文化主流的坚定信心又有对文化支流的整治,继承前文化并有所突破;文化的教育性是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的,民族的认同、民族的凝聚,离不开文化的力量;文化还给予人们以历史感、自豪感、使命感。

文化分为三个阶段:

表面,即器物文化,包括一切有形可感的物质和精神产品;中层,即制序文化,包括人际关系中各种体制和规范、礼仪习俗、行为方式等;深层文化,即观念文化,包括思维文化、思维习惯、传统文化、社会心态、价值观念、风土民情、审美情趣等。

WM

第15题(已答). 为什么闽台民居有相似之处,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

为什么闽台民居有相似之处,有何特点?

因闽人入台,再因闽台在地理、气候、民俗等方面的相同点,闽台民居相同点是很明显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