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28965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15 大小:7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1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学 科      科学       

 

班 级     

 

教 师      

 

 

二○ 一七 学年 第  一学期

 科学 学 科(第  二 册)教 学 计 划

一、全册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三年级219班的科学课,通过半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但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

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学生发言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从儿童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规律出发,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重点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过程的描述能力,围绕认识事物的变化和性质,引领学生学习“冷与热”、“变化的天气”、“我们来养蚕”、“磁铁的奥秘”、“多彩的光”等内容。

本册教材从儿童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规律出发,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重点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过程的描述能力,围绕认识事物的变化和性质,引领学生学习“冷与热”、“变化的天气”、“我们来养蚕”、“磁铁的奥秘”、“多彩的光”等内容。

本册教材在“指南车”卡通人的引领下,通过游戏、观察、测量、实验、调查、制作等活动方式,让学生认识物体冷热变化的特点、天气变化的特征,了解蚕的生活习性、生长变化过程以及磁铁的性质、光线传播的性质,学习实验描述、长期观测和记录的方法,提高实验技能,并渗透珍爱生命、敢于质疑、尊重证据、持之以恒、认真细致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为后续的科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一单元(冷与热):

教材从自然界、生活中的冷和热现象导入,引出温度计并由此展开对热胀冷缩现象的研究,接着进行热传递现象的研究。

安排了“感觉冷热”、“测量温度”、“自制液体温度计”、“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研究铁轨间为什么留缝隙”、“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物体怎样传热”、“测量变化的水温”、“材料的传热本领”、“自制保温盒”等10个活动。

第二单元(变化的天气):

本单元以“总——分——总”的结构来构设教材,按“各种天气现象——观测天气——天气预报”的顺序来组织教学,设计了“多姿多彩的天气”“测量气温”“观测风”“雨下得有多大”“怎样预报天气”等5课。

通过“观测气温”、“观测风”、“观测雨”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指导学生运用温度计、自制简易风向仪和雨量器进行观测,指导学生搜集有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处理,得出结论。

第三单元(我们来养蚕):

教材以蚕的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为主线构建单元,重点让学生亲历饲养的全过程,了解怎样照顾蚕的一生的饮食起居并记录蚕一生的变化,总结归纳昆虫的特征,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细致而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坚持不懈长期记录的科学研究态度以及珍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第四单元(磁铁的奥秘):

本单元以认识磁铁的基本性质为线索,通过学生探究性的实验来帮助学生了解磁铁的知识。

分“神奇的磁力”、“司南的启示”、“磁铁游乐场”3课,设计了“探物游戏”、“哪里磁力大”、“自制指南针”、“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调查磁铁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沙里寻针”、“辨认磁极”、“制作玩具”、“我们还能应用磁铁的性质解决生活、学习中的有关问题吗”等活动。

第五单元(多彩的光):

本单元以光和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研究光照在物体上产生的现象和光通过放大镜、棱镜、水等材料产生的现象,引领学生设计、观察实验,描述实验过程,解释实验现象,让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及日光的色散想象,在亲历“没有光的世界里”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善待盲人、保护眼睛的意识。

第六单元(我爱做实验):

这是湘版科学教材的特色单元(每册都有),都是对全册教材的探究技能训练重点的回顾与总结,并用又一次的活动来进一步强化、提升,而本册教材是在总结了实验技能和方法之后,通过“怎样才能让降落伞降得更慢”的活动来巩固、提升的。

4、实施教学的主要措施:

1、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依据学生的实际开展教学活动。

 

2、落实三年级下册重点训练项目——实验、描述过程的能力。

实验过程中,要求记录实验情况;实验结束后,组织好同学之间的表达和交流。

 

 3、精心设计探究性的求证活动,引领孩子们经历一个又一个具有科学意义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主要从引发冲突、自主求证、布设“迷宫”等方面着手,让孩子们在求证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4、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长期观察所面临的困难,对学生的评价以激励和诊断性评价为主,促使学生保持饲养、管理、观察、记录的兴趣

  五、教学进度

 

周次

起讫

月日

教  学  内  容

课时数

备注

第一周

常规教育、《知冷知热》、《热胀冷缩》

3

第二周

《热胀冷缩》、《热的传递》、《谁的传热本领强》

3

第三周

《谁的传热本领强》、《多姿多彩的天气》、

3

第四周

《测量气温》、《观测风》、

3

第五周

《雨下得有多大》

《怎样预报天气》、第1、2单元学习评价

3

第六周

《蚕宝宝出生了》

3

第七周

《蚕宝宝在长大》、《蚕宝宝大变样》

3

第八周

《蚕宝宝大变样》、《昆虫》

3

第九周

《神奇的磁力》、《司南的启示》

3

第十周 

《磁铁游乐场》、第3、4单元学习评价

3

第十一周

期中考试

3

第十二周

《光与影》

3

第十三周

 《光照在镜子上》

3

第十四周

《透过玻璃的光》

3

第十五周

《与水有关的光现象》、《光线与视觉》

3

第十六周

第5单元学习评价

3

第十七周 

《我们怎样做实验》、

《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

3

第十八周

第6单元学习评价、复习

3

第十九周

复习

3

第二十周

复习

3

 

第一单元冷与热

课题

新学期的话

总第课时数

1

教学目标

1.复习上期已学主要内容。

2.本学期的相关要求。

3.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本学期的相关要求。

2.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上期期末测试试卷。

2.课件:

蚕宝宝的一生。

学习方法

小组探究合作

教学课件

蚕宝宝的一生

课时安排

1

课时

1

教学过程

1、指导学习

1、课前预习

预习科学学科目录。

2、情境导入

A.新学期的问候。

B.对转入的新生的关注。

C.对学生进行分组,分为9组,每组6人,一般情况以此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特殊情况另行调整,在每次学习活动中会要对小组进行评价,老师都会做好记录,期末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奖励。

D.复习上期已学主要内容。

二、自学发现

1、自学自读

学生自由翻阅新书。

2、发现问题

这学期的学习内容有哪些?

你感兴趣的是那些?

三、探究展示

1、小组讨论

学生小组探讨这学期的学习内容和感兴趣的内容。

2、展示分享

学生介绍本学期的学习内容:

教材在“指南车”卡通人的引领下,通过游戏、观察、测量、实验、调查、制作等活动方式,让我们认识物体冷热变化的特点、天气变化的特征,了解蚕的生活习性、生长变化过程以及磁铁的性质、光线传播的性质,学习实验描述、长期观测和记录的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四、拓展应用

1、信息拓展

播放课件:

蚕宝宝的一生,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巩固创新

你有什么好的设想?

五、总结评价

1、反思调控

学生通过科学学科谈珍爱生命、敢于质疑、尊重证据、持之以恒、认真细致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为后续的科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评议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新学期的话

一、冷与热二、变化的天气

三、我们来养蚕四、磁铁的奥秘

五、多彩的光六、我爱做实验

作业设计

预习知冷知热。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培养了珍爱生命、敢于质疑、尊重证据、持之以恒、认真细致等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后续的科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一单元冷与热

课题

知冷知热

总第课时数

2

教学目标

1.会使用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水温。

2.会用温度单位做好每次测量的记录。

3.遇到问题善于思考,观察测量时能做到细致认知。

4.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注与温度有关的事物或现象。

5.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6.知道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表示的温度。

教学重难点

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会使用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水温并用温度单位做好每次测量的记录。

教学准备

冷水、温水、热水、温度计、温度计模型、烧杯、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课件

知冷知热

课时安排

1

课时

1

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习

1、课前预习

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搜集与温度有关的事物或现象。

2、情境导入

A.讲述1400多年前,《齐民要术》记载的人们当时制作豆豉如何判

断豆子发酵的温度一事。

B.提问:

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形也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

二、自学发现

1、自学自读:

感觉冷热

a.过渡:

同学们从生活经验中说出了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的情形,我们怎样判断物体的冷热呢?

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b.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做教材第2页的活动。

2、发现问题

a.当学生发现同一杯温水,不同的手感觉竟然不一样时,教师提出:

这个活动告诉我们什么?

b.释疑:

光凭感觉难以准确的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c.教师讲解温度的概念。

三、探究展示

1、小组讨论:

测量温度

a.出示温度计模型,学生观察,认识温度计的构造。

(刻度、玻璃管、玻璃泡)

b.利用南车信箱介绍了“摄氏温标”。

知道摄氏度是温度的单位。

c.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2、展示分享

测量水温:

教师应首先示范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说明道理。

让学生学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基本方法,掌握操作的基本要领。

再测4杯水的温度。

(安全教育)

四、拓展应用

1、信息拓展

出示学生搜集来的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并先让他们做些介绍,教师再做补充。

2、巩固创新

详细介绍体温计的认识和使用。

五、总结评价

1、反思调控

学生质疑解疑。

2、评议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知冷知热

光凭感觉难以准确的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摄氏度是温度的单位。

作业设计

完成《科学基础训练》相关练习。

教学反思

这节课将温度计分发给各小组,让学生去观察温度计的构造,看会发现什么?

学生积极的观察,在巡视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把注意力大都放在了温度计的液泡和液柱上,很好奇,玩的很开心,而极少有学生注意温度计的单位和刻度。

我没做什么提醒。

在汇报交流时,有的学生就说:

“老师,我发现用手摸液泡或用嘴往液泡上吹气,液柱会上升,很好玩,这是为什么?

”这时很多学生向我投来了渴望的眼神。

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为研究热胀冷缩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第一单元冷与热

课题

热胀冷缩

(1)

总第课时数

3

教学目标

1.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观察认识多种液体在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合理分析实验现象。

2.知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教学重难点

1.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观察认识多种液体在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合理分析实验现象。

2.知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

滴瓶或小药瓶、橡皮泥、红墨水、空玻璃管水槽或大烧杯(无条件的可用矿泉水瓶剪成杯子)、热水、冷水、酒精、煤油(其它液体)等。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课件

热胀冷缩

课时安排

3

课时

1

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习

1、课前预习

观察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

2、情境导入

A.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的温度计,提问:

你们想自己有一支温度计吗?

B.教师介绍伽利略和雷伊发明的温度计。

C.这两种温度计利用了空气与液体的什么性质?

让我们来研究吧!

二、自学发现

1、自学自读

指导学生自制“温度计”。

A.出示器材:

小药瓶、橡皮泥、红墨水、空玻璃管。

B.要求:

聪明的同学们,能否利用这些器材和以学的知识讨论这怎样来制作“液体温度计”?

C.小组讨论制作方法并制作。

2、发现问题

观察自制“温度计”在热水和冷水中液柱的变化。

A.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B.对学生的实验、记录、描述提出要求并予以方法上的指导。

三、探究展示

1、小组讨论

研究不同液体制作的“温度计”在热水和冷水中液柱的变化。

A.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B.预测:

我们会看到什么现象?

2、展示分享

整理分析实验记录,形成概念得出结论。

A.实验中,几种“温度计”发生了哪些共同的变化?

B.引起变化的实验条件是什么?

C.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D.结论:

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四、拓展应用

1、信息拓展

学生解释自制“温度计”的原理。

2、巩固创新

学生制作“液体温度计”,教师组织进行评价。

五、总结评价

1、反思调控

学生质疑解疑。

2、评议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热胀冷缩

(1)

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作业设计

完成《科学基础训练》相关练习。

教学反思

最理想的科学课应该是学生带着一种愉快的心情玩,在玩中发现、研究、理解科学真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是科学探究学习的主体”的原则,注重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实验、解决问题,达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谐发展的目的。

第一单元冷与热

课题

热胀冷缩

(2)

总第课时数

4

教学目标

1.经历对气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2.知道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教学重难点

1.经历对气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2.知道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

空气球、橡胶管、带玻璃棒的橡胶塞、平底烧瓶等。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课件

热胀冷缩

课时安排

3

课时

2

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习

1、课前预习

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2、情境导入

提问:

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自学发现

1、自学自读

学生自学相关内容。

2、发现问题

空气好像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探究展示

1、小组讨论

A.把空气装在什么容器里?

B.用什么方法能看到空气的膨胀和收缩现象?

2、展示分享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补充或完善:

A.借助其他能鼓凹的物体来发现。

启示:

可以在烧瓶口上套小气球。

B.借助因受热膨胀而冒出的空气在水中冒泡,因受冷空气收缩,外界气压将水压入管中或瓶中来发现。

C.通过容器的鼓凹来发现。

空气总是充满容器的空间,当容器凹时,说明空气体积变小。

当容器鼓时,说明空气体积变大。

四、拓展应用

1、信息拓展

形成各自完整的实验方案。

2、巩固创新

按设计的方法完成实验。

五、总结评价

1、反思调控

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分析比较:

我们的猜想和观察到的现象一致吗?

2、评议总结

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生解释伽利略温度计的原理。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热胀冷缩

(2)

空气受热时,体积膨胀;

受冷时,体积缩小,

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作业设计

完成《科学基础训练》相关练习。

教学反思

我认为这一课让学生获得:

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为达成这一目标采用了多种方法来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并通过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尝试用“模型”来解释现象。

课堂上首先提出问题:

水和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是否也会热胀冷缩呢?

空气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

空气是流动的,又是看不见的,我们如何实验才能清楚地看到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呢?

由此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通过交流、思维扩散来初步验证实验的可操作性,最后确定方法。

再通过实验观察发现:

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怎么解释热胀冷缩现象,虽然通过学生游戏实验,即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游戏。

建立出我们的假说,对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本质提出解释,学生只有实践、体验过了,才能理解其中的意义所在。

但学生仍然难以理解,效果不够理想。

第一单元冷与热

课题

热胀冷缩(3)

总第课时数

5

教学目标

1.经历对固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观察认识多种物体在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合理分析实验现象。

2.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知道一些液体、气体、固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相关应用。

3.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教学重难点

1.经历对固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观察认识多种物体在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合理分析实验现象。

2.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知道一些液体、气体、固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相关应用。

教学准备

小气球、酒精灯、火柴、固体热胀冷缩演示仪、踩瘪的乒乓球等。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课件

热胀冷缩

课时安排

3

课时

3

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习

1、课前预习

阅读指南车信箱。

2、情境导入

液体、空气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思考:

固体会不会也热胀冷缩呢?

让我们一同来研究研究吧!

二、自学发现

1、自学自读

A.演示:

介绍酒精灯的使用步骤:

①左手扶灯体,右手摘下灯帽,口朝下倒扣在桌上。

②划着火柴,让火焰朝上接近灯芯点燃酒精灯。

③甩灭火柴,将熄灭的火柴梗投入污物桶。

④讲解火焰的分层,指出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要使用外焰。

⑤熄灭酒精灯时,左手扶灯体,右手取灯帽,快而轻地盖上,待火焰

熄灭后,提起灯帽,再盖一次。

B.学生练习使用酒精灯(交待注意事项。

2、发现问题

A.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铜球的热胀冷缩实验。

B.描述实验过程和看到的现象,分析:

实验现象告诉了我们什么?

三、探究展示

1、小组讨论

实验现象告诉了我们什么?

2、展示分享

铜球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四、拓展应用

1、信息拓展

A.补充实验:

玻璃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老师演示:

注射器的玻璃活塞(熟玻璃制成的,受冷受热不易炸裂)可以顺利地进入管内到达底部,用酒精灯加热注射器的活塞,再放入管内,你们想,会有什么现象?

接着使活塞受冷后,把它再放入注射器内,你们又推想一下会发生什么现象?

B.组织学生描述实验的过程和看到的现象。

2、巩固创新

A.分析:

实验现象告诉了我们什么?

B.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五、总结评价

1、反思调控

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评议总结

找一找,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热胀冷缩现象?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热胀冷缩(3)

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作业设计

完成《科学基础训练》相关练习。

教学反思

 学生在认识了水、空气以及一些其它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很自然会想到另一问题:

固体会热胀冷缩吗啊?

而本课正式将这个问题引入到学生的视野,通过实验引领学生进一步探究金属的热胀冷缩。

第一单元冷与热

课题

热的传递

总第课时数

6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热的传递规律过程,加强测量水温的技能训练,培养连续观察并记录的能力,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及数据,找寻其中的科学规律。

2.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部分)传向低温物体(部分),直到物体温度相等为止。

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3.知道科学探究过程中,离不开认真细致的观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懂得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乐于合作,扎实完成自己的任务。

教学重难点

1.经历探究热的传递规律过程,加强测量水温的技能训练,培养连续观察并记录的能力,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及数据,找寻其中的科学规律。

2.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部分)传向低温物体(部分),直到物体温度相等为止。

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教学准备

金属棒、酒精灯、火柴、凡士林或蜡、支架、温度计、大烧杯、小烧杯、热水、冷水。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课件

热的传递

课时安排

1

课时

1

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习

1、课前预习

预习热的传递的相关内容。

2、情境导入

实验演示:

将开水倒入杯中,放上汤匙,过会儿,让学生摸摸。

二、自学发现

1、自学自读

学生感觉汤匙的温度。

2、发现问题

提问:

“汤匙变热了,热怎么传递过来的?

”引导学生做出猜想后,进入下面的实验研究。

三、探究展示

1、小组讨论:

物体怎样传热

A.教师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材料。

B.猜测:

火柴棒掉落的顺序会怎样?

(猜测的理由)

C.交待实验注意事项。

D.学生实验。

2、展示分享

A.汇报。

B.检查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C.归纳:

热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四、拓展应用

1、信息拓展:

测量变化的水温

A.组织学生预测:

两杯水的温度各会有怎样的变化?

两杯水最后会怎样?

2.讨论要做好实验,该怎样进行?

B.讨论:

要做好实验,该怎样进行?

2、巩固创新

A.分组测量,认真观察、准确读数和及时记录。

B.分析数据,发现规律:

热从热水杯传向冷水杯,温度的变化先快后慢,最后直至两杯水温度相等。

五、总结评价

1、反思调控

学生质疑解疑。

2、评议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热的传递

热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温度的变化先快后慢,最后直至两杯水温度相等。

作业设计

完成《科学基础训练》相关练习。

教学反思

《热的传递》一课,需要在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

能够做固体、液体热传递的实验。

分析热传递过程的共同点,形成粗浅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认识。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感到基本完成了以上教学的内容。

第一单元冷与热

课题

谁的传热本领强

(1)

总第课时数

7

教学目标

1.实验探究不同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