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考试复习题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27964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6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考试复习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古代文学考试复习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古代文学考试复习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古代文学考试复习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古代文学考试复习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考试复习题2.docx

《古代文学考试复习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考试复习题2.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文学考试复习题2.docx

古代文学考试复习题2

文学常识(元明清)

元明清文学常识

1元杂剧的类型:

杂剧南戏

2《元曲选》的作者:

臧懋循

4中国古代最早白话小说:

宋元话本

5说话艺术包括四大家:

小说说经讲史合

6文献,现存元杂剧剧本的基本资料:

《元曲选》《元曲选外编》《元人杂剧勾陈》

7元曲四大家以及代表作

白朴《梧桐雨》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王实甫《西厢记》

8《南词叙录》的作者:

徐渭

9元末四大南戏:

《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

10元散曲的发展概况(2时期)

11马致远的雅号:

曲状元

12张可久:

后期散曲作家。

《苏堤唱晚》《小山乐府》等散曲集。

元人中专攻散曲并存世作品最富者。

13乔吉:

南方戏剧圈中重要的杂剧作家和散曲名家。

在散曲创作上与张可久齐名,有“曲中李杜”之誉。

《两世姻缘》《扬州梦》《金钱记》

14张养浩《潼关怀古》中的名句: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5《放哨高祖还乡》的作者:

睢景臣

16元末最具艺术性的诗人:

杨维桢

17唐宋派:

嘉靖年间,以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为代表的复古流派,将李梦阳、何景明等前七子师法秦汉作为自己反拨的对象,提倡唐宋文风,在当时有一定影响,被称为唐宋派。

其派别强调文以明道。

18公安派:

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其籍贯为湖北公安,故世称“公安派”。

公安派反对前七子和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发前人之所未发。

其创作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清新活泼,自然率真,但多局限于抒写闲情逸致。

19三言二拍:

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20临川四梦:

汤显祖《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牡丹亭》

21明代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

22“狂人”徐渭:

《四声猿》

23吴江派与“至情派”:

一方面是以沈璟为领头人的吴江派曲学家群体的产生,另一方面是以汤显祖为楷模的至情派剧作家风格的融聚,这两大戏剧流派的形成与竞争,是明代后期传奇繁荣的重大标志,也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一大盛事

24《封神演义》作者:

明代许钟琳、李云翔

25  冯梦龙整理的两部民歌集:

《山歌》《挂枝儿》

26梅村体:

诗歌体裁,得名于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号梅村),他的诗歌中的悲剧内容主要表现于一方面自我关照,徘徊于灵与肉之际,铭心刻骨地忏悔自我的灵魂;另一方面规抚江山易代,绵绵不尽地吟唱着叹挽明王朝衰败的时代悲歌。

前者带有很强的抒情意味,后者则具有诗史的特点而被称为“梅村体”史诗。

27桐城派:

桐城派,又称桐城古文派、桐城散文派。

其主要代表人物方苞、刘大魁、姚鼐均系安徽桐城人,故名。

该派别主张为文以精气神为主,言之有物为立言之道,提倡“道也、法也、辞也,三者有一之不备而不可谓之文也。

28  清代几大词派

阳羡词派——陈维崧  浙西词派——朱彝尊  常州词派——张惠言  

29  南洪北孔:

洪昇孔尚任

30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接触代表:

《儒林外史》

1、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

2、关汉卿杂剧按内容分为:

公案剧、爱情风月剧和历史剧。

3、张生和莺莺的爱情故事源于唐中叶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

4、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

5、《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是史书和民间传说的结合。

6、《水浒》七十回本点评者是金圣叹。

7、明中期三大传奇是《宝剑记》、《浣纱记》和《鸣凤记》。

8、明中期戏曲两大派是“临川派”和“吴江派”。

*临川派的代表人物是汤显祖,吴江派的代表人物是沈€€。

9、“临川四梦”指《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

10、李玉后期的代表作品是《清忠谱》。

11、元杂剧角色:

旦、末、净、杂。

12、《救风尘》的作者是关汉卿。

13、高明的《琵琶记》是根据民间流传的南戏《赵贞女蔡二郎》改编而写的。

14、《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最优香的章回体历史小说。

15、《水浒传》(七十回本)系金圣叹用百回繁本作底本的修改删节本。

16、冯梦龙的“三言”是《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喻世明言》。

17、《风筝误》的作者是李渔。

18、朱权的戏曲理论著作是《太和正音谱》。

19、《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以家庭生活为素材的长篇小说。

20、鲁迅说“用传奇法,而以志怪”是《聊斋志异》最突出的艺术特点。

21、关汉卿吸收了民间流传的古老故事“东海孝妇”创作了《窦娥冤》。

22、王实甫今保留的全本杂剧作品除《西厢记》、《丽春堂》外,还有《破窑记》。

23、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

24、白朴的爱情喜剧《墙头马上》取材于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和宋官本杂剧《裴少俊伊州》等。

25、现知最早的《西游记》刊本为明万历二十年(1592)金陵世德堂《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

26、清康熙年间对《金瓶梅》点评颇有见解的是张竹坡。

*有《张竹坡批评金瓶梅第一奇书》。

27、《桃花扇》是一部借用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一代兴亡的历史剧。

28、《司文郎》是一篇讽刺科举制度的绝妙佳作。

29、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伟元、高鄂印行了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这是《红楼梦》的第一个印本,世称“程甲本”。

*第二年修订的称“程乙本”。

30、杜少卿是《儒林外史》里的正面人物。

31、明代四大奇书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

32、清代学者章学诚评价《三国演义》说:

“七分实事,三分虚构。

33、宋末元初的《大宋宣和遗事》展示了《水浒传》的原始面貌。

34、有“曲状元”之称的是马致远。

35、《三国演义》在语言上的特点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出自庸愚子《三国志通俗演义序》。

36、《水浒传》版本可分为繁本和简本两大系统。

37、《赵氏孤儿》的作者是纪君祥。

38、清代对《三国演义》点评颇有见解的是毛宗岗。

39、《梧桐雨》是借李隆基和杨贵妃爱情反映人世多变的历史剧。

40、《高祖还乡》是一篇被誉为“制作新奇”(钟嗣成)的绝妙佳作。

41、《水浒传》先写高俅发迹是说明“官场黑暗”。

42、元代的戏剧有杂剧和南戏两种类型。

43、元代可分为南北两大戏剧圈,前期北方的活动中心在大都,后期南方的活动中在杭州。

44、散曲是金元时期在我国北方兴起的一种新诗体,它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

套数又叫套曲、散套,是由两支以上属于同一宫调的曲牌联缀而成的组曲。

45、马致远是元代最负盛名的散曲作家。

他的[越调€€天净沙]《秋思》被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称为“秋思之祖”之作。

46、元后期杂剧的代表作家作品包括郑光祖的《倩女离魂》,乔吉的《两世姻缘》。

47、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家,钟嗣成的《录鬼簿》记载了他的一些生平事迹。

他的历史剧代表作是《单刀会》。

48、元末南戏的著名代表作是《琵琶记》,它的作者是高明,它被推为“词曲之祖”。

49、“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出自关汉卿的《窦娥冤》一剧的第三折。

50、“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

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的娇娇滴滴的媚”出自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

51、“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出自汤显祖的作品《牡丹亭》。

52、“糠和米,本是两倚依,谁人颠扬你作两处飞?

一贱与一贵,好似奴家共夫婿,终无见期”是高明的《琵琶记》一剧中的曲子。

53、元前期杂剧的著名悲剧除《窦娥冤》外,还有马致远所作的现存最早的演叙王昭君故事的剧本《汉宫秋》,白朴所作的描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故事的《梧桐雨》。

54、元代北方戏剧圈的中心在大都,还包括河北的真定、山东的东平和山西的平阳。

55、元代南方戏剧圈的中心在杭州,重要的杂剧作家作品有郑光祖的《倩女离魂》、乔吉的演叙书生韦皋和韩玉箫爱情故事的《两世姻缘》。

56、元杂剧一般由四折组成,四折以外所加的场次称为楔子。

剧本最后用两句或四句对子总括全剧内容,称为题目正名。

57、宋引章是关汉卿杂剧《救风尘》中的人物,谭记儿是《望江亭》中的女主角。

58、“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廊;绕€€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泣寒€€,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是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中的名句。

59、“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是王实甫对范仲淹的《苏幕遮》一词中的意境和丽句的妙用。

60、“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是汤显祖的《牡丹亭》中的名句

1、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

2、关汉卿杂剧按内容分为:

公案剧、爱情风月剧和历史剧。

3、张生和莺莺的爱情故事源于唐中叶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

4、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

5、《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是史书和民间传说的结合。

6、《水浒》七十回本点评者是金圣叹。

7、明中期三大传奇是《宝剑记》、《浣纱记》和《鸣凤记》。

8、明中期戏曲两大派是“临川派”和“吴江派”。

*临川派的代表人物是汤显祖,吴江派的代表人物是沈€€。

9、“临川四梦”指《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

10、李玉后期的代表作品是《清忠谱》。

11、元杂剧角色:

旦、末、净、杂。

12、《救风尘》的作者是关汉卿。

13、高明的《琵琶记》是根据民间流传的南戏《赵贞女蔡二郎》改编而写的。

14、《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最优香的章回体历史小说。

15、《水浒传》(七十回本)系金圣叹用百回繁本作底本的修改删节本。

16、冯梦龙的“三言”是《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喻世明言》。

17、《风筝误》的作者是李渔。

18、朱权的戏曲理论著作是《太和正音谱》。

19、《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以家庭生活为素材的长篇小说。

20、鲁迅说“用传奇法,而以志怪”是《聊斋志异》最突出的艺术特点。

21、关汉卿吸收了民间流传的古老故事“东海孝妇”创作了《窦娥冤》。

22、王实甫今保留的全本杂剧作品除《西厢记》、《丽春堂》外,还有《破窑记》。

23、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

24、白朴的爱情喜剧《墙头马上》取材于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和宋官本杂剧《裴少俊伊州》等。

25、现知最早的《西游记》刊本为明万历二十年(1592)金陵世德堂《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

26、清康熙年间对《金瓶梅》点评颇有见解的是张竹坡。

*有《张竹坡批评金瓶梅第一奇书》。

27、《桃花扇》是一部借用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一代兴亡的历史剧。

28、《司文郎》是一篇讽刺科举制度的绝妙佳作。

29、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伟元、高鄂印行了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这是《红楼梦》的第一个印本,世称“程甲本”。

*第二年修订的称“程乙本”。

30、杜少卿是《儒林外史》里的正面人物。

31、明代四大奇书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

32、清代学者章学诚评价《三国演义》说:

“七分实事,三分虚构。

33、宋末元初的《大宋宣和遗事》展示了《水浒传》的原始面貌。

34、有“曲状元”之称的是马致远。

35、《三国演义》在语言上的特点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出自庸愚子《三国志通俗演义序》。

36、《水浒传》版本可分为繁本和简本两大系统。

37、《赵氏孤儿》的作者是纪君祥。

38、清代对《三国演义》点评颇有见解的是毛宗岗。

39、《梧桐雨》是借李隆基和杨贵妃爱情反映人世多变的历史剧。

40、《高祖还乡》是一篇被誉为“制作新奇”(钟嗣成)的绝妙佳作。

41、《水浒传》先写高俅发迹是说明“官场黑暗”。

42、元代的戏剧有杂剧和南戏两种类型。

43、元代可分为南北两大戏剧圈,前期北方的活动中心在大都,后期南方的活动中在杭州。

44、散曲是金元时期在我国北方兴起的一种新诗体,它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

套数又叫套曲、散套,是由两支以上属于同一宫调的曲牌联缀而成的组曲。

45、马致远是元代最负盛名的散曲作家。

他的[越调€€天净沙]《秋思》被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称为“秋思之祖”之作。

46、元后期杂剧的代表作家作品包括郑光祖的《倩女离魂》,乔吉的《两世姻缘》。

47、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家,钟嗣成的《录鬼簿》记载了他的一些生平事迹。

他的历史剧代表作是《单刀会》。

48、元末南戏的著名代表作是《琵琶记》,它的作者是高明,它被推为“词曲之祖”。

49、“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出自关汉卿的《窦娥冤》一剧的第三折。

50、“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

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的娇娇滴滴的媚”出自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

51、“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出自汤显祖的作品《牡丹亭》。

52、“糠和米,本是两倚依,谁人颠扬你作两处飞?

一贱与一贵,好似奴家共夫婿,终无见期”是高明的《琵琶记》一剧中的曲子。

53、元前期杂剧的著名悲剧除《窦娥冤》外,还有马致远所作的现存最早的演叙王昭君故事的剧本《汉宫秋》,白朴所作的描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故事的《梧桐雨》。

54、元代北方戏剧圈的中心在大都,还包括河北的真定、山东的东平和山西的平阳。

55、元代南方戏剧圈的中心在杭州,重要的杂剧作家作品有郑光祖的《倩女离魂》、乔吉的演叙书生韦皋和韩玉箫爱情故事的《两世姻缘》。

56、元杂剧一般由四折组成,四折以外所加的场次称为楔子。

剧本最后用两句或四句对子总括全剧内容,称为题目正名。

57、宋引章是关汉卿杂剧《救风尘》中的人物,谭记儿是《望江亭》中的女主角。

58、“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廊;绕€€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是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中的名句。

59、“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是王实甫对范仲淹的《苏幕遮》一词中的意境和丽句的妙用。

60、“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是汤显祖的《牡丹亭》中的名句

名词解释

公安派:

公安派是李贽的文学革新思想在诗文领域的突出表现。

由于代表人物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三人是湖北公安人,所以被称为“公安派”。

三人中以袁宏道最知名。

其诗歌主张是:

A不拘格套,独抒性灵。

B反对道统对文学的控制,强调文学自身的价值,要求诗歌创作脱离“理”的束缚而自由抒发个人真实性情,表现个人生活欲望。

C认为诗歌不能墨守成规,应不断创新。

虞山诗派:

在钱谦益的影响下,在其家乡常熟产生的诗派,主要成员有冯舒、冯班、钱曾、钱陆灿等人。

冯班为其代表人物,他论诗有独到之处,诗歌也有个人的面目和特色,并以标榜晚唐李商隐而自张一军,势力颇大,使虞山派“诗坛旗鼓,遂凌中原而雄一代”,后来的吴乔和赵执信可说是虞山诗派的馀波涟漪。

《四声猿》:

指明代徐渭的四部杂剧。

它们是《渔阳弄》、《雌木兰》、《女状元》、《翠乡梦》。

四剧独立,合为《四声猿》。

王骥德《曲律》评这四个短剧“高华爽俊,浓丽奇伟,无所不有。

称词人极则,追躅元人。

”(“四声猿”语出郦道元《水经注》:

“猿鸣三声泪沾裳”,鸣四声则更属断肠之歌。

台阁体:

“台阁体”主要流行于明代永乐至天顺年间。

这一文体在任职台省馆阁的上层官僚间形成,代表作家“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采用的文体以诗歌为主,兼及散文,容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

应用范围多属应酬、题赠、应制、颂圣。

诗歌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

这一文风标志着明代文人的独立人格已经被统治者彻底摧垮,他们甘心以摇尾乞怜之姿态去换取自己的生命安全和社会地位。

茶陵诗派:

茶陵派因其领袖李东阳为湖南茶陵人而得名,成员谢铎、张泰、陆代、邵宝等人。

他们论诗主张宗法杜甫,针对台阁体平冗委琐的风气,李东阳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

虽未尽除台阁遗风,却首开复古运动的先河,他们的诗歌成就不高,但在明代诗歌发展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唐宋派:

主要代表人物是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茅坤。

出现在明代嘉靖年间,以反拨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流派。

基本观点是:

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时期以理学为主导的“文道合一”的传统。

唐宋派内部彼此间的文学主张有细微差别:

王、唐二人推崇宋代理学家的诗文,认为衡量文学的准绳是理学,将文学视为有碍理学的东西。

茅坤取法较宽,在宗宋时,不排斥唐代散文。

归有光则表现了重“情”的倾向。

昆山腔:

明中叶以后流行的传奇唱腔,主要有四大声腔,即海盐腔、弋阳腔、余姚腔、昆山腔。

明嘉靖间,戏曲音乐家魏良辅以昆山腔为主,把弋阳、海盐等南区诸腔以及北曲声腔熔于一炉,加以提炼,集中了南北曲的优点,形成一种轻圆舒缓、轻柔婉转的新型声腔。

这种新的昆山腔(也称昆腔)遂流行南北,独霸剧坛,至今仍流传大江南北。

临川派:

因代表人汤显祖是临川人而得名。

他们从剧本的立意构思到曲词的风格熔铸,都刻意模仿汤显祖的剧作。

戏曲史上称之为“玉茗堂派”或“临川派”。

通常认为这批剧作家有吴炳、孟称舜、洪昇和张坚等人。

注重情辞,提出“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要求格律服从情辞,反对格律约束情辞。

在戏曲语言的运用上,重视文采,因此,此派又称“文采派”。

吴江派:

主要作家有沈璟、顾大典、卜世臣、吴天成、王骥德等,因沈璟是吴江人而得名。

“吴江派”注重音律,要求“合律依腔”,注重演唱效果,甚至认为“宁协律而词不工”,在戏曲语言的运用上,强调“本色”,就是主张多用拙俗的民间俚语。

因此,此派又称“格律派“。

临川四梦:

指汤显祖的《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四部传奇。

由于作者是临川人,四部传奇都有人物梦境活动的情节,所以人们称之为“临川四梦”。

(又汤显祖的书斋名“玉茗堂”,故又称“玉茗堂四梦”)《牡丹亭》是汤的代表作,他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童心说:

是晚明时期杰出思想家李贽的文学观念。

“童心”就是真心,也就是真实的思想感情。

他认为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

在李贽看来,要保持“童心”,使文学“绝假纯真”,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的根据,这在当时的环境中自有它的进步性与深刻性。

竟陵派:

以首领钟惺、谭元春都是湖北竟陵人而得名。

竟陵派的出现是由于仿效公安派诗歌者日益显露出的“陋”和“俚”的弊病而出现的。

它公安派抒发“性灵”的文学主张,但认为“性灵”的来源不是诗人自己的胸臆,而是古人的篇什,主张“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追求孤僻的情怀。

在艺术上,认为公安派浅易的风格是“俚俗”,提倡“幽深孤峭”的风格。

其诗多用怪字、押险韵,刻意追求新奇,结果使他们的作品佶屈聱牙、刁钻古怪。

梅村体:

梅村乃清朝诗人吴伟业的号,“梅村体”是他在继承元、白歌行体诗的基础上,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温庭筠、李商隐的风情韵味,融合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自成的一种叙事诗体。

梅村体的题材、格式、语言、情调、风格、韵味等具有相对稳定的规范,以故国抒情和身世荣辱为主,“可备一代诗史”,又突出叙事写人,多了情节的传奇性。

吴伟业以人物命运浮沉为线索,叙写实事,映照兴衰,设计细节,极尽俯仰生姿之能事,把古代的叙事诗推到新的高峰,对当时和后来的叙事诗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梅村体叙事诗约百余首,《圆圆曲》是代表性作品。

清初散文三大家:

指清初写作文学散文的三大古文家:

侯方域、魏禧、汪琬。

其中侯方域的影响最大,他的散文继承韩、欧传统,融人小说笔法,流畅恣肆,委曲详尽,代表作品有《马伶传》、《李姬传》。

桐城派:

桐城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因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槐、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

桐城派散文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王朝政权为服务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

笠庵四种曲(一人永占):

指清初李玉早期的四部作品《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

这四种传奇表现的是社会下层的世态人情,着重嘲讽鞭挞的是唯利是图、忘恩负义的卑劣行径,道德高尚者倒是出自微贱中人,这种情形近乎“三言”小说的世界,而道德意识又更重了些。

由于李玉是带着道德感情去写他心爱的和憎恶的人事,表现力求尽致,强化了戏剧冲突,剧作富有感染力。

阳湖派:

嘉庆年间,当桐城派极盛之际,恽敬、张惠言接受桐城派理论影响,又对桐城派的理论作了一些修正,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因此二人及大部分追随者都是阳湖(今江苏武进)人,所以被称为“阳湖派”。

他们在散文理论上与桐城派相异处有二:

一是在桐城派规定的取法六经语孟和唐宋八家之外,同时兼取子史百家;二是把骈文的笔法引入古文,使散文也具备骈文博雅工丽的特点。

这使得他们的文章较为纵恣洒落,笔势较为放纵。

但他们的散文多为碑铭文字,内容陈腐,只有一些山水游记较为可取。

神韵说:

清代王士禛提出了“神韵说”,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性因素对诗歌艺术的的干扰,而更多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更加强调诗歌排闲解愁的消遣娱乐功能。

为此,他竭力提倡唐代王、孟、韦、柳一派的诗风,作品也以描写山水景色和个人情怀为主,其中多为七言绝句,《江上》、《真州绝句》其四。

这类诗都写得古淡自然,清新蕴藉,在如画的风景之外,能够给人以淡淡的遐思和缈想。

“神韵说”忽略诗人的真情实感,还有些虚无缥缈,可意会而难言传,所以让人难以捉摸。

这几方面的问题在当时就受到了赵执信和查慎行的注意和纠正。

格调说:

清代沈德潜认为诗歌在内容上应该符合封建社会秩序,在表现上,应“温柔敦厚”,“怨而不怒”,“哀而不伤”,要讲含蓄、比兴,只能“委婉陈词”,不可“过甚”、“过露”。

好诗的标准是“风雅”,是盛唐的诗歌,因此写诗必须学古,必须有法度,也就是要“摩取声调,讲究格律”,由于他的努力,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之风弥漫于诗坛。

性灵说:

清代中叶,真正与宗唐、宗宋的道统文学观相对、继承晚明以来的主情传统的,是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派。

衰枚接过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真性情。

从强调个人性情出发,在文学史观上,他主张文学进化论,认为每个时代都应当有自己的文学。

基于此,他对清代以来的神韵派、格调派、肌理派等予以全面的批判和排斥,表现了反传统、破偶像、反摹拟、求创新的特点。

性灵派的主要成就在诗歌,与袁枚主张和诗风相似的诗人还有郑燮、赵翼和黄景仁等。

阳羡派:

以清代词人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之为“阳羡派”。

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豪放苍凉的诗风,但前人写豪放词多用长调词,而陈维崧则长短并用,即使是极短的小令,他也能挥洒自如,豪情奔放。

如《点绛唇·夜宿临洺驿》。

不仅如此,他还能将清初一些重大社会问题写进词中,从而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

属于这一词派的作家还有曹贞吉、蒋士铨、沈雄、陈崿等。

他们相互唱和,并编辑过《今词苑》和《瑶华集》等。

浙西派:

与清代词人陈维崧的词风明显不同,朱彝尊推举南宋姜夔、张炎一类婉约词人作品,认为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作词最高标准。

这种观点实际上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而对词的意境和内容有所忽略。

但他的文学修养好,功力深厚,所以作词风格醇雅清丽。

如《洞仙歌·吴江晓发》将静谧的江南水乡之晨,舟人出发的风情,描摹得细腻传神。

著名的《桂殿秋·思往事》也写得婉深恳切,圆转流畅。

朱彝尊的论词主张和词作受到浙西词家的认同,许多人都以朱彝尊所标榜的姜夔和张炎为楷模,一时此风大盛,其影响波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年词坛。

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李符、沈暤日、沈岸登及他本人的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

常州词派:

清代嘉庆时期,以常州人张惠言与其弟张琦及周济等人为代表的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