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29古诗两首.docx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29古诗两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29古诗两首.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29古诗两首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
29.古诗两首
课型
精读
第几
课时
1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三维)
1.认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教学
重点
与
难点
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教学
方法
与
手段
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多媒体课件
使
用
教
材
的
构
想
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
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后资料袋的内容,感受人们过节时的喜悦。
课时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课堂变化处理及主要环节的效果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
浩瀚的夜空……
配乐,师讲述。
板书:
乞巧
2.师边写边提示(两个第三声的字连在一起,前面的字要读成第二声。
再读一遍。
)
3.生齐读。
4.同学们你们知道乞巧的意思?
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品读涵咏、渐入古诗意境
(一)初读古诗
【一读】———读准确
1.录音范读古诗。
2.学生自由读古诗。
3.指名读、评价。
【二读】———读节奏。
1.课件出示画好节奏的古诗。
2.师生合作读。
(二)月下同吟——“七夕今宵看碧霄”
1.出示“七夕今宵看碧霄”,孩子们自己读读这句诗。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
2.这两个字的读音一样,意思是不是也相同呢?
那么请大家把这两个字放回诗句中,默读这句话,你一定能猜出它们的意思。
谁来说?
3.指导朗读:
看到这美丽的夜空,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你能带着这样高兴的心情来读一读吗?
4.全班齐读
5.师引读
(三)走进神话意境——“牵牛织女渡河桥”
1.(课件放大两颗星)看碧霄啊看碧霄,……
看碧霄啊看碧霄,那夜空里仿佛出现了?
2.播放牛郎织女的故事。
3.出示:
牵牛织女渡河桥。
4.引导朗读:
今天他们相会了,你一定会为他们而感到……?
那么我们就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这句诗。
5.男女同学读、全班齐读。
6.两行诗连起来读。
7.指导朗读,扩展阅读。
(四)吟咏千古乞巧一寸心——“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
1.师:
这个民间故事就这样一直留在人们心中,今天又是七夕,天上是“牵牛织女渡河桥”,地上的人们呢?
(出示这两行诗)
2.课件打出:
资料袋的内容
师:
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
智巧
3.(课件出示九孔针图)这是乞巧的最普遍的方式。
师:
你们知道吗?
在乞巧节上女孩们到底穿了多少条红丝?
师:
从“几万条”你体会到了什么?
4.是啊!
女孩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啊!
让我们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吧。
指名读。
5.(出示图)师:
你们看,历朝历代的人们还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了乞巧的活动,让我们走进家家户户的乞巧节。
6.师:
同学们边看图边读读诗句,想想,从诗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7.师:
是呀!
多么热闹、多么有趣的乞巧节.让我们再读读这两句诗,我们分小组比赛读,比一比看哪一组读得更有滋有味?
8.师指着图:
这些古代的女孩子们到底在向天上的织女乞求什么呢?
如果是你,你希望向织女乞求什么呢?
(课件出示:
空白的乞巧歌)(指名学生说)。
9.读一读民间的乞巧歌。
(乞手巧,乞心通,乞颜容,乞……)
10.交流:
多么美好的愿望啊!
如果这些愿望都能实现,我们会过上什么样的生活呢?
师板书:
幸福
小结:
是啊,对幸福的向往那是历朝历代人们共有的情感!
是人类永恒的情感,于是七夕就成为了中国的传统节日“乞巧节”!
三、咏叹经典
1.小结引读。
2.师:
这就是经典,它历经了千百年,至今还在我们耳边悠悠回荡?
生起立配乐朗诵一遍。
3.总结背诵古诗。
四、指导写字。
(乞、巧)
五、余音缭绕
(出示课件:
星空)
古代的民间传说犹如这浩渺的星空,群星璀璨,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去探索的。
课时达标检测设计
项目
检测内容
检测的目标点与用时预设:
反馈、矫正方法预设与达标效果补充
当堂
达标测试
用自己的话说说《乞巧》这首诗的意思。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
板书设计
乞巧
智巧
幸福
作业设计
1.回家把牛郎织女的故事讲给亲人听!
2.再收集一些民间故事或神话故事,互相交流。
教学后记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
29.古诗两首
课型
精读
第几
课时
2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三维)
1.初步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诗人在诗中所抒发的感情。
2.在朗读时能自主揣摩,读出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
3.感受祖国优秀的语言文化,从中受到陶冶。
教学
重点
与
难点
在朗读时能自主揣摩,读出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
感受祖国优秀的语言文化,从中受到陶冶。
教学
方法
与
手段
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多媒体课件
使
用
教
材
的
构
想
《嫦娥》一诗借嫦娥奔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
这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
内涵丰富,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嫦娥奔月》,教学时插入这个故事,学生加强了理解,弄懂诗的大意并能背诵。
课时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课堂变化处理及主要环节的效果
一、复习导入
1.比赛背诵《乞巧》。
2.听写“乞、巧、霄、渡”4个字。
3.出示课题《嫦娥》,学生讲关于嫦娥的故事。
二、自主学习,感悟诗意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轮读、大声读、同桌合作读、自读等。
2.默读质疑。
3.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感悟诗。
a.可查字典理解字词来理解诗句。
b.联系收集的资料和同步阅读中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来理解。
三、小组合作,学习诗意
1.有感情朗读诗。
a.生练读。
b.师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配乐,边想象情景边朗读。
2.背诗比赛
a.练习背诵。
b.组内比赛。
c.各组随机抽查比赛。
四、识写生字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
教师范写“屏”。
五、拓展练习
同学们,如果说嫦娥奔月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渴望飞天的梦想,如今,我国的“神舟5号”飞船已实现了这个梦想。
假如你乘坐飞船登上月球,见到广寒宫、嫦娥,见到环形山等等,又会演绎出怎样的富有现代特征的神话故事呢?
请用“广寒宫、嫦娥、“神舟5号”飞船、运动会”等词语编写一个想象故事。
课时达标检测设计
项目
检测内容
检测的目标点与用时预设:
反馈、矫正方法预设与达标效果补充
当堂
达标测试
一、用自己的话说说《嫦娥》这首诗的意思。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
板书设计
借→嫦娥
↓抒
孤寂
作业设计
1.编写一个神话故事。
2.把《嫦娥奔月》讲给他人听。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