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2645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1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docx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docx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专业建设发展建设方案

 

专业名称畜牧兽医专业代码510301

学校名称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代码12343

学校举办单位湖南省农业厅

学校所在地湖南(省份)长沙(地市)

填表日期2011年10月1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二○一一年九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

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切实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按照“对接产业(行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促进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根据《湖南省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湖南畜牧业产业发展以及《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中畜牧兽医特色专业建设目标的需要。

有必要加强我院畜牧兽医专业的建设,使其在湖南省内引领相关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区域内畜牧兽医行业企业对高端优秀技术人才的需要;通过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增强为产业服务的能力,促进湖南畜牧业的转型与产业升级,完善行业、职业标准体系,引领区域内畜牧业的发展。

为此我们根据《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基本要求》制定提升畜牧兽医专业服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将把我院畜牧兽医专业建设成为“校企合作紧密、培养模式先进、办学条件优良、就业优势明显”,的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有产业支撑的特色品牌专业,打造引领湖南畜牧业发展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基地。

一、专业建设基础

1.适应畜牧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初步形成

2002年成立了由行业主管部门、知名行业企业和职业教育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教学指导委员会,多次调整了成员构成,目前的第3届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是湖南省畜牧水产局局长曹英华任主任,参与的行业专家涵盖了畜牧业的各个产业链,委员会构成更具合理性。

通过委员会工作机制,实时跟踪行业新技术与新工艺,及时调整专业规格目标,初步形成了适应畜牧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在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3次大的调整,第1次调整是把传统的学科型课程体系的课程进行了课程整合,突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第2次调整是把综合实训科目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

第3次是明确了面向畜牧兽医行业5个核心岗位群的专业培养目标,按照畜牧生产链的5个生产环节(养、料、管、医、防)调整了课程体系,针对标准化生产流程设置11门工学结合课程,构建了专业对接产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2.办学体制机制有突破,“订单培养”带动校企合作不断深化

从2006年共建“资源”班开始、先后开办“大北农”班、“伟嘉班”,使我们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的订单培养率达到80%。

通过市场调研、毕业生跟踪反馈、校企共建研讨会,我们制订了“订单”人才培养体系。

有10位企业技术专家受聘为兼职教师,有8位专业教师在相关合作企业挂职锻炼。

在湖南光大牧业、湖南新五丰等公司建立了2个“场中校”(动物繁殖技术、养猪生产教学实训基地),38个校企紧密合作的顶岗实习基地,与36家合作企业签订了合作就业协议,让校企之间的人员互聘、科技研发、技术培训、资源共享等方面有了实质合作。

与台湾大仁科技学院初步达成了互派留学生的合作意向。

设立了“资源”、“大北农”、“伟嘉”和“金方堂”等4个企业奖学金鼓励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平均每年颁发企业奖学金5.6万元。

2008年以来,以“湖南现代农业职教集团”养殖业专业委员会为校企合作平台,企业在我院设有技术研究所1个,专任教师与企业联合开发产品10余个,每年为社会培训各类技术人员在600人次以上,为企业培训员工400人·日。

平均每年技术服务合同金额达80余万元。

3.“三边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形成,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我们先后探索了“订单驱动”、“三业联动”、“5+3+2”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以订单驱动为主导的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奖。

通过校企的深化合作,我们利用“场中校”,与湖南光大牧业联合承担了“十一五”期间全省草食动物高级品改员的培训任务。

校内建立了具有生产性实训功能的4个“校中场”,重新构建了“三边联动”(边学习、边生产、边创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图1-1)。

学生以双重身份参与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

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了1门国家精品课,2门院级精品课;开设了“种畜生产”等6个专门技术模块课程、“养殖技术”等5个职业技能模块课程,4个按照专业标准培训的综合实训科目。

毕业生“双证”获取率100%,其中高级工获证率90%以上。

将生产性实训成绩作为课程成绩的组成部分,初步构建了学校、用人企业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机制。

图1-1“三边联动”人才培养模式

4.构建了培养畜牧生产5个核心岗位群的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

以畜牧业5个核心岗位群(饲料兽药营销与技术服务、动物饲养管理、动物疫病防治、动物繁育、养殖场规划与经营)为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专业与产业的对接;融合畜牧兽医职业资格标准,参照行业企业健康养殖生产标准设计工学结合的职业核心课程,实现了课程与职业标准的对接;以实训条件与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为支撑,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构建了基于畜牧业“养、料、管、医、防”等产业链环节的标准化生产流程而设置的6个专门技术模块,面向5个岗位群而设置的5个职业技术模块,形成与行业产业紧密结合的培养核心岗位群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见表1-1。

表1-1专业课程体系

模块

参考标准/模块内容

培养目标

职业

基础

通用基础

畜牧养殖企业技术人员基本素质要求,思想道德与职业道德、实用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演讲与口才

主要培养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基础能力,以通用能力培养为主,兼顾专业基础能力培养

专业基础

高等数学、应用化学、生物化学

专门

技术

种畜

湖南省优良种畜禽生产管理条例、企业优良种畜禽生产标准。

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品种选择

主要培养本专业的职业技术能力、核心技能,使其具有除胜任主要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能力外,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适应、迁移能力,转换相关岗位工作的职业应变能力。

营养

无公害饲料的标准化生产、国家饲料检测与分析标准。

管理

现代养殖企业经营管理规范,畜禽产品加工的无公害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养殖场的经营管理。

疾病

动物疾病诊断标准

兽药

《绿色食品兽药使用准则》(NY/T472—2001)

《绿色食品饲料和饲添加剂使用准则》(NY/T471—2001)

环境

无公害标准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环境与标准化设计

职业拓展

畜产品加工技术、中兽医基础、宠物健康护理

职业

方向

技术

养殖技术

规模化标准化畜禽生产技术标准,无公害畜禽产品生产标准

从事动物生产的专项能力

繁育技术

奶牛标准化繁殖技术、生猪标准化繁殖技术、肉牛标准化繁殖技术,孵化操作规范。

从事动物配种员工作的专项能力

兽医临床技术

兽医临床诊疗操作规范

从事兽医诊疗与宠物医师的专项能力

营销技巧

营销案例、营销技巧、营销方案与策划

从事饲料与兽药营销的专项能力

防疫与检疫技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工作遵循的原则和管理原则,动物及动物产品检验检疫标准。

养殖场防疫及环境污染的预防控制标准。

从事动物防疫与检疫工作的专项能力

5.建设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教学团队

专业教师队伍是2008年省级教学团队。

现有专任教师15人,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10人。

专职教师中有博士1人,硕士8人;教授2人,副高职称9人;农业部教学名师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3人,国内访问学者1人,省农业厅学科带头人1人,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人。

具有“高级畜牧师”、“高级兽医师”等“双高”职称的教师达8人,双师比87%。

兼职教师中有教授1人,研究员2人,高级兽医师1人;高级畜牧师1人,全部来自生产一线的技术专家。

6.实训设施较全,实践教学特色鲜明

专业建有兽医诊断中心等9个实训室,仪器设备总价值287.4万元,生均7983元。

有学院种猪场、动物养殖场、家禽孵化场、饲料生产基地等4个生产性实训场所,共有设备400多台套,存栏动物1000余头(只),总值400多万元,为学生提供了400个工位。

与企业共建了“动物繁殖技术”、“猪生产”2个课程教学实训基地,提供了100余个生产性实训岗位,能够完成2门工学结合课程的全程教学需要。

同时有“兽医院”、“畜牧兽医应用技术研究所”2个对外技术服务平台,前者为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出校门,跟随指导教师出诊、对外进行技术服务提供了活动平台。

后者是教师与企业之间科技合作的纽带。

7.专业共享性资源平台建设不断丰富

建设了《畜牧兽医专业共享性资源》网站,网站链接了畜牧兽医精品专业网站,《家畜遗传育种》国家精品课程,《动物繁殖技术》院级精品课程,3个省级畜牧兽医专业带头人网页以及动物科技系网站。

有11门专业网络课程的资料下载,包括课件、图片、教学视频、教学文件。

专业共享性资源网站提供了10门专业技术课程的课程标准、课程设计、学习指南、说课视频等,同时有社会服务、培训等相关信息。

我们充分利用“职教新干线”平台,本专业的师生在“世界大学城”上都有个人空间,建立了网络互动交流平台。

数字化的专业教学资源采用了开放式管理,保持了持续更新。

8.创新了教学管理制度

在班级中设立信息员,对教学情况进行周报制度,规范了常规教学管理。

校企共同成立顶岗实习的管理机构、成立顶岗实习工作小组,并制定了《顶岗实习管理制度》、《顶岗实习巡查制度》、《带队教师管理制度》、《外聘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和《顶岗实习考核评价办法》,并严格按照制度进行管理。

把学生满意率、企业满意率、社会满意率作为了顶岗与工学结合课程评价的核心指标。

初步探索了学分制,在体育、人文、专业选修等课程上进行了学生自主选择课程与教师的尝试,从2008级开始探索分阶段完成“模块式”课程的教学组织模式。

“模块式”课程的评价由学生自己评价、学生互评、企业评价、教师评价、考试5个方面组成。

就业指导中心有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机制,能够及时关注本专业毕业生群体与个体职业发展状况,及时提供就业指导。

9.专业社会服务职能不断增强

本专业是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湖南省外派劳务技能培训、芙蓉区大学生创业培训、省扶贫办“农村科技骨干”培训和省畜牧水产局“高级品改员”技能培训基地。

2003年以来先后培训各类技术人员6800人次,年均培训850人次,是本专业在校生的3倍。

每年专业教师为“三农”服务深入农村进行现场技术讲座达30余次,为企业进行会诊达100余次。

兽医院为长沙等地区出诊服务每年达500余次,近3年来为企业开发新产品10余个,平均每年技术合同金额达80余万元,横向到账经费20万元,成为了当地养殖业的技术服务中心。

有效的促进了我省畜牧业向现代养殖模式转变,实现了产业升级。

10.专业示范引领作用突出

我院畜牧兽医专业的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前身是创建于1956年的湖南省畜牧兽医学校,有办学历史55年,是我院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之一,是2005年省级改革示范专业、2008年省级精品专业,有省级专业教学团队1个,省级专业带头人3个,建设有国家精品课程1门,获农业部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

先后有新疆农职院等8所省内外高职院校来我系交流专业建设经验;专业教师参与了“农业技术指导员”等2个职业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