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24836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docx

《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docx

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

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

松江区荣乐幼儿园蔡慧红

[摘要]:

对大班幼儿开展任务意识的培养,对幼儿的一生发展都有重大意义,有利于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能为幼儿今后的成长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本文通过对本园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进行调查,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针对问题,运用文献研究、行动研究、个案研究等研究方法,借助“跳绳”、“值日生”、“新闻播报”等具体的主题活动,总结归纳了一些适合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培养的方法和有效指导策略,如“运用符号制定计划,督促幼儿完成任务;“循序渐进设定任务,帮助幼儿完成任务”;“家园配合统一思想,重视幼儿完成任务”;“运用各项评价方法,激励幼儿完成任务”等策略的运用,为幼儿园一线教师的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

任务意识策略

一、研究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的任务,是要为幼儿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

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过:

“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做!

儿童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累。

”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从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来看,年龄越小,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越为重要。

显而易见,幼儿完成任务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1、任务意识的培养,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任务意识强的孩子,活动目的明确,在学习中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努力克服遇到的困难,做事有始有终,不需要成人提醒,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任务,学习效率较高并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缺乏任务意识的孩子,活动的目的性差,做事拖拉,做事时不但需要成人提醒,而且常常半途而废。

2、任务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更快适应小学生活。

孩子完成任务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中大班孩子进行任务意识的培养,不仅能为他们入小学作好充分的准备,能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而且能为孩子成功的一生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然而在平常的教育中教师和家长对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往往较忽视,又因孩子年龄小,缺乏时间观念、缺乏劳动技能的培养等原因,导致孩子任务意识薄弱。

因此,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根据孩子任务意识的现状,总结提炼出一些适合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培养的方法和有效指导策略,为幼儿今后的成长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幼儿园一线教师的实践提供借鉴,从而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关键词概念界定

1、任务意识:

就是责任心的具体体现,任务意识是建立在强烈的责任心基础之上的。

任务意识是指在心理上具有努力完成别人交给的任务的意识的倾向性。

幼儿的任务意识是指幼儿在教师和家长的带动下,有目的地完成某项任务的愿望。

2、策略:

指在活动中,教师为了鼓励、帮助、推进和支持幼儿的探索活动而采取的一些有效、适宜的手段和方法。

三、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5——6岁大班幼儿

2、研究时间:

2010.9-----2011.8

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调查幼儿任务意识现状和原因,收集已有的经验文章,总结归纳出一些适合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培养的方法和有效指导策略

(2)行动研究法:

在园内4个大班开展实践研究活动,以各活动案例为研究素材,寻找规律,归纳与提升教师的实践指导经验并积累资料

(3)个案研究:

追踪个案进行分析,每位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确立一位幼儿为追踪对象,记录并分析该幼儿一年中任务意识的发展,并结合《幼儿成长档案》做好资料收集。

四、研究内容

1、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现状调查(教师问卷、家长问卷)

2、选择适宜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培养的内容

(1)通过跳绳练习和参观小学的活动,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任务意识

(2)通过值日生工作,帮助幼儿明确自身的主要任务

(3)通过气象员工作,训练幼儿完成任务的能力

(4)通过新闻坊工作,锻炼幼儿完成任务的持久性

3、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培养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1)制定计划书,运用符号记录的方式,提高幼儿的任务意识

(2)循序渐进设定任务,激发幼儿完成任务的兴趣

(3)鼓励支持,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

(4)家园配合,加强幼儿的任务意识

4、大班幼儿任务意识评价方式

(1)教师评价

(2)集体评价

(3)幼儿独立评价:

幼儿自评和他评

(4)家长参与评价

五、研究成果

(一)通过问卷调查,真实了解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的现状并进行成因分析。

那么,目前幼儿任务意识的现状怎么样?

影响幼儿良好任务意识的因素是什么?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决定在我园开展一次调查。

根据幼儿在家与在园的任务意识现状,制定了《家长调查表》和《教师调查表》,对本园4个班级的班主任、115名大班幼儿作了调查。

1、调查现状:

表1:

《松江区荣乐幼儿园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家长调查表》

评价内容

评价指标

百分比

1、对孩子进行任务意识的培养对他的后续发展的体现是

非常重要

96%

一般

4%

不重要

0%

2、孩子任务意识的增强对他入小学有哪些帮助?

(多选题)

集中注意力

47%

做事有坚持性

92%

克服困难

63%

增强责任感

91%

提高学习效果

50%

3、孩子跟您或家人说了“任务”的内容后,您或家人的态度是

主动和孩子一起完成

88%

在孩子的央求下一起完成

6%

因为忙或其他原因,没帮孩子完成

6%

认为孩子的要求很无聊,不管不问

0%

4、您的孩子在家玩好玩具或游戏后的表现

主动把玩具材料整理整齐并物归原处

15%

在家人的提醒下能自己整理整齐并物归原处

64%

在家人的提醒和帮助下才整理

16%

不整理

3%

5、您的孩子对于完成老师布置任务的态度

能主动及时的告诉父母老师布置的任务,并催促父母和自己一起完成

43%

能主动告诉父母老师布置的任务,愿意和父母一起来完成任务

50%

能告诉父母老师布置的任务,但之后要完全依赖父母完成任务

4%

孩子回家后什么都没说,因此没有完成任务

3%

6、当幼儿未完成您交给的任务时,您的态度是

听之任之

4%

训斥一顿

7%

要求必须完成

72%

7、您的孩子回家向您口述老师交待的任务吗?

经常

72%

偶尔

27%

从不

0%

8、在家中,您的孩子整理自己的玩具或学具吗?

从不

24%

偶尔

43%

经常

19%

9、孩子的玩具或用品通常由谁来整理?

家长

24%

孩子

12%

家长和孩子一起整理

63%

10、您的孩子在家是否有整理玩具的习惯?

16%

需要提醒

78%

没有

5%

从家长调查表中,我们发现:

●调查面广,但是实际回收问卷少。

在下发的115份调查表中,能按时收回的调查表为50份,后来实际收回的调查表为67份,占总份数的58%。

●孩子在家完成任务的意识不高。

15%的孩子能够主动把玩具材料整理整齐并物归原处,64%孩子主动性不够,需要家长的提醒才整理物品。

而3%的孩子从来不整理。

 

表2:

《松江区荣乐幼儿园大班幼儿任务意识教师调查表》

评价内容

评价指标

百分比

1、如果出现不整理材料的现象,您认为可能是哪些原因(可多选)

欠缺物归原处的意识

47%

缺乏责任心

60%

行为懒散

55%

成人的教育引导不足

61%

2、你班孩子在开展“值日生”活动中的完成情况

主动积极完成

33%

在老师的提醒下完成

55%

不完成

12%

3、在游戏活动后你班孩子整理游戏物品的情况

迅速地整理,并物归原处

18%

听到指令还沉浸在游戏中,动作缓慢需老师提醒

56%

敷衍了事

26%

4、你班孩子对于你布置的小任务完成的情况

能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完成任务。

16%

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任务,但不太符合要求。

66%

没有完成或没有及时完成。

18%

5、当幼儿未完成您交给的任务时,您的态度是

听之任之

13%

要求必须完成

87%

6、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当幼儿遇到困难的表现是

自己想办法解决

5%

向老师或同伴求助

45%

放弃

50%

7、幼儿完成小任务后是否有成就感

82%

没有

3%

成就感很高

15%

8、幼儿完成小任务中是否有向好的朋友学习的倾向

基本都有

33%

部分有

57%

都没有

10%

从教师的调查表中,我们也发现:

●孩子在园完成任务的意识不高。

16%的孩子能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完成任务。

66%的孩子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任务,但不太符合要求。

18%的孩子没有完成或没有及时完成。

●遇到困难容易放弃,坚持性不够。

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当幼儿遇到困难时,5%自己想办法解决,45%的孩子向老师或同伴求助,其余的孩子选择了放弃。

2、调查分析:

从以上数据中进行分析,幼儿任务意识的现状不容乐观,影响幼儿良好任务意识的原因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

(1)、家长方面

●家长对幼儿任务意识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

●家长包办代替,造成幼儿对成人过度依赖。

(2)、教师方面

●认为孩子还小,凡事需耐心,导致要求没有及时达成。

●要求不明确,导致孩子对任务没有重视。

(3)、幼儿方面

●自制力差,导致做事往往有始无终,缺乏坚持性。

●生活技能缺乏,导致不能很好完成任务。

(二)、通过各类活动,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幼儿的任务意识。

针对调查结果,分析影响幼儿良好任务意识的原因,我们重新审视对幼儿任务意识培养的现状,借助“值日生”、“新闻播报”、“小小气象员”、“跳绳”等活动,积极探讨有效的教学措施,逐步提高幼儿的任务意识。

我们的做法是:

1、运用符号制定计划,督促幼儿完成任务

针对孩子对任务缺乏坚持性、容易忘记的现象,我们通过制定任务书的方法,提高幼儿完成任务的意识。

例如在《跳绳案例》中,教师就运用了制定计划书的策略。

(1)集体制定计划书

在进行了一次讨论后,孩子们制定出第一份计划书

 

(2)个别调整计划书

在进行了一段时间后,老师发现这份任务书对于已经会跳30个以上的孩子缺乏积极鼓励作用,没有挑战性,而对于那些仍然徘徊在2个左右的孩子,他们似乎由于长时间的练习缺少了激情。

于是,老师根据孩子不同层次的孩子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任务书内容,分别制定了2份计划书,第一份是针对30个以上的孩子,第二份是针对0—29个的孩子,如下:

 

 

(第二份:

个性)

 

“任务书”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帮助孩子记住自己的任务,在增强自主学习的

计划性的同时,培养孩子完成计划的坚持性。

在“任务书”中,孩子通过讨论确定小组任务和个人任务,预设完成的时间,以及完成情况等,可以说,这份“任务书”是孩子整个自主学习过程的记录,同时,“任务书”也满足了不同能力层次孩子的需要。

孩子们能充分运用自己的表征符号进行记录,任务计划书的制定提高了幼儿的任务意识。

2、循序渐进设定任务,帮助幼儿完成任务

孩子任务是否完成,与记忆有着密切的关系。

为此,我们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布置任务与实施任务的间隔时间从较短的间隔逐步向较长的间隔过渡。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一般当场分配任务,明确任务,老师也随即检查评价。

第二阶段,再逐渐延长布置任务与执行任务之间的间隔时间。

任务的完成还与任务本身的难易程度有关,为此,教师在开始阶段,都会布置一些较为简单的任务,随着幼儿发展,再次布置较为难的任务。

例如在《小小气象员案例》中,教师就运用了此策略。

(1)第一阶段:

明确三个任务

刚进入大班,孩子们首先要知道做好气象员要完成的三个任务是:

了解天气预报、记录天气情况、在集体面前播报。

这三个任务分不同的时间段来完成,提前在家中了解天气预报,早上来园完成天气记录,午餐前播报今日天气。

在该阶段,针对任务完成的难点问题,教师通过提供支持帮助幼儿降低任务难度。

比如在记录天气时,孩子不会表示天气情况,我们就在墙面上提供图标、文字,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方式进行记录。

又如有的孩子忘记完成了解天气预报的任务,教师允许其来园后拨打电话或者看网页完成任务;有的孩子一开始不能独立完整播报天气,我们就通过分解提问,包括“今天的天气情况是什么?

”“最高温度是几度?

”等进行启发与引导。

(2)第二阶段:

逐步增加任务

当幼儿能够完成最初的三个任务之后,任务的难度开始增加。

比如把自己了解到的天气情况清楚正确地告诉同伴之后,根据当日天气情况给同伴相应的提醒,如下雷阵雨时不能躲在大树下,气温降低就要多穿衣服等。

此任务的增加要求孩子们不仅关注天气情况,还要关注同伴,有利于幼儿社会性情感的发展。

通过循序渐进性的设定任务,降低了幼儿完成任务的难度,渐渐地,他们能够快速而正确的完成任务了。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幼儿的任务意识,也让幼儿掌握了各种技能。

3、家园配合统一思想,重视幼儿完成任务

家园配合是培养孩子任务意识的最佳途径。

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因此我们通过家长会、个别沟通等多种形式,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中生活、学习时承担任务的情况,同时向家长宣传介绍培养孩子任务意识的重要性及具体的培养目标、方法。

使家园双方取得共识,从而相互配合,同步教育。

例如在《新闻播报案例》中,教师就运用了该策略。

(1)活动前期

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介绍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对大班孩子的重要性,并且就“新闻播报”的活动目标与家长配合的工作做沟通。

家长们非常认同任务意识培养的重要性,特别是了解到任务意识培养有助于幼小衔接的时候,家长都纷纷赞同让自己的孩子做新闻播报,表示回家一定帮助孩子找新闻、说新闻,并做好新闻小报。

(2)活动中期

新闻播报持续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收集的新闻单一,都以家长帮助收集为主,因此幼儿介绍时吞吞吐吐,不够连贯。

第二、纸张随意,文字潦草,因此在版面展示上不利于其他幼儿浏览。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以网络联系的方式和家长沟通。

在班级主页上展示成功经验,让家长了解“帮助”不等于“包办”,各自分工明确:

●提供平台,让幼儿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新闻。

如电视机、电脑、报纸等。

●图文并茂,帮助幼儿完成新闻报的制作。

幼儿主要完成关于新闻图解或绘画装饰的任务,而家长可以帮助幼儿完成适当的文字说明。

●扮演观众,让幼儿在家中模拟讲讲新闻。

完成新闻报的制作后,家长充当观众的角色,听听孩子对新闻的了解程度、表述情况等,并适时地给与指导,也就是发挥家长的辅导作用。

(3)活动后期

经过整改之后,发现孩子们的表述能力增强了,播报内容也为孩子们所喜欢,另外,新闻报也渐渐漂亮起来,看得出幼儿参与的痕迹了。

我们及时地通过“新闻播报展”的墙面展览方式,让家长看到孩子的成长。

4、运用各项评价方法,激励幼儿完成任务

为了及时地激励幼儿参与活动、完成任务的积极性,我们采用评价了多种评价方法。

(1)教师评价:

在孩子完成任务的同时,教师对能及时、很好地完成任务的幼儿给予及时的肯定,或者给予一定直观性的鼓励。

例如我们通过门口家园之窗的“你完成了吗?

”将五角星贴在孩子自己的标牌上,作为鼓励性记录。

这些方法都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内部力量,促使他们乐意接受任务,增强信心。

(2)幼儿评价:

●集体评价:

每周进行一次,幼儿对同伴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行为、态度及效果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确定是否给予小红花奖励。

●幼儿独立评价:

对一些任务的完成由幼儿自己独立地评价自己,如“看谁吃得好”、“看谁姿势对”,幼儿在活动结束时,自己决定给自己几颗星,当然教师确定上下限,帮助幼儿正确地评价自己。

(3)家长评价:

主要采用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两种。

当幼儿在家中有点滴的进步的时候,家长给与鼓励性的评价。

而为了更好的家校互动,家长和教师互相了解幼儿完成任务情况,通过“园园通”等网络平台进行评价。

六、研究成效

通过一年的研究和培养,家长的观念是否转变?

幼儿的任务意识是否有改善和提高?

于是,我们又制定了“幼儿任务意识评价表”,对本园4个班教师,115名大班幼儿进行一次任务意识的评价。

表3:

《松江区荣乐幼儿园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家长评价对照表》

评价内容

评价指标

培养前

培养后

1、您的孩子在家玩好玩具或游戏后的表现

主动把玩具材料整理整齐并物归原处

15%

82%

在家人的提醒下能自己整理整齐并物归原处

64%

12%

在家人的提醒和帮助下才整理

16%

5%

不整理

3%

1%

2、您的孩子对于完成老师布置任务的态度

能主动及时的告诉父母老师布置的任务,并催促父母和自己一起完成

43%

54%

能主动告诉父母老师布置的任务,愿意和父母一起来完成任务

50%

35%

能告诉父母老师布置的任务,但之后要完全依赖父母完成任务

4%

6%

孩子回家后什么都没说,因此没有完成任务

3%

5%

3、您的孩子回家向您口述老师交待的任务吗?

经常

72%

85%

偶尔

27%

15%

从不

0%

0%

4、在家中,您的孩子整理自己的玩具或学具吗?

从不

24%

7%

偶尔

43%

15%

经常

19%

78%

5、孩子的玩具或用品通常由谁来整理?

家长

24%

5%

孩子

12%

80%

家长和孩子一起整理

63%

15%

6、您的孩子在家是否有整理玩具的习惯?

16%

94%

需要提醒

78%

6%

没有

5%

0%

7、对家长布置的任务,您的孩子是

积极完成

69%

通过提醒才完成

31%

不完成

0%

表4:

《松江区荣乐幼儿园大班幼儿任务意识教师评价对照表》

评价内容

评价指标

培养前

培养后

1、在开展“值日生”活动中的完成情况

主动积极完成

33%

60%

在老师的提醒下完成

55%

40%

不完成

12%

0%

2、游戏活动后你班孩子整理游戏物品的情况

迅速地整理,并物归原处

18%

80%

听到指令还沉浸在游戏中,动作缓慢需老师提醒

56%

13%

敷衍了事

26%

7%

3、你班孩子对于你布置的小任务完成的情况

能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完成任务

16%

82%

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任务,但不太符合要求

66%

12%

没有完成或没有及时完成

18%

6%

4、当幼儿完成任务过程中,在遇到困难的表现时

自己想办法解决

5%

75%

向老师或同伴求助

45%

20%

放弃

50%

5%

5、幼儿完成小任务后是否有成就感

82%

66%

没有

3%

7%

成就感很高

15%

27%

6、幼儿完成小任务中是否有向好的朋友学习的倾向

基本都有

33%

66%

部分有

57%

34%

都没有

10%

0%

7、在开展“毕业典礼”节目排练过程中,幼儿的表现

友好合作完成任务

86%

被动接受,服从安排

14%

没有合作

0%

(注:

表3和表4中的培养前数据为调查表的数据,培养后的数据为评价表的数据,根据研究中的实际需要,评价表在调查表的基础上作了修改和增补,故有的选择项里只有培养后的数据)

从家长与教师的评价结果显示,幼儿的任务意识、完成任务的能力在大幅度提高,这是家庭和幼儿园的齐心协力、共同教育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幼儿、教师在对待任务意识上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具体如下:

(一)家长方面

1、任务意识的培养让家长转变了观念。

重视程度提高了。

下发给家长的评价表,从原来收回的67份提高到后来收回的98份,回收率从58%提高到了85%。

从回收率中可以看出,家长更加重视对幼儿进行任务意识的培养。

2、任务意识的培养让家长转变了教育行为。

通过教师对家长的宣传和指导,许多家长认识到要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不能凡事都包办代替。

在家庭中,家长们重视让幼儿独立完成任务。

如在“您的孩子在家是否有整理玩具的习惯?

”一项评价中,由家长整理的指数从24%下降到了5%,由幼儿自己整理的指数从12%上升到了80%,家长和幼儿共同整理的指数则从63%下降到了15%。

(二)幼儿方面

1、任务意识的增强让幼儿面对困难更自信。

许多孩子比以前大胆、勇敢、独立,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能有效地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同时幼儿的坚持性、责任心和自信心也在任务意识的增强中得到了提高。

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当幼儿遇到困难时,75%自己想办法解决,20%的孩子向老师或同伴求助,其余的孩子选择了放弃。

2、任务意识的增强让幼儿学习状态更积极。

能努力地去听懂指令、执行并正确完成指令中要求的任务,对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基本都能够完成,积极性较高,并且完成的效果较好。

82%的孩子能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完成任务。

12%的孩子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任务,但不太符合要求。

6%的孩子没有完成或没有及时完成。

3、任务意识的增强让幼儿的自理能力提高更快。

许多孩子在家、在园都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在家玩好玩具或游戏后的表现”中,82%的孩子主动把玩具材料整理整齐并物归原处,12%的孩子在家人的提醒下能自己整理整齐并物归原处5%的孩子在家人的提醒和帮助下才整理。

孩子们在整理玩具的过程中,习得了生活的技能,因此自理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三)教师方面任务意识的培养让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更一致。

通过研究,教师们能够在观念的指引下,对孩子进行任务意识的培养,不因幼儿年龄小而放任孩子,而是明确要求,适时地帮助孩子完成任务。

任务意识的培养让教师的教学能力更优化,教师在遇到孩子有任务意识问题的时候,不再手足无措、无可奈何了,而是能够针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幼儿完成任务意识的能力了。

七、研究结论

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能够增强幼儿的责任心、独立性、坚持性,使幼儿各项能力得到发展,这也是做好大班幼儿入小学前各种能力准备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对全园大班幼儿家长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原因、查找源头,我们发现影响幼儿良好任务意识的因素在于家长、教师和幼儿三方面。

因此,我们通过“值日生”、“新闻播报”、“跳绳”等内容开展活动,运用适宜的策略,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如“运用符号制定计划,督促幼儿完成任务,通过幼儿运用符号制定计划书,增强幼儿自主学习的计划性,培养完成计划的坚持性。

又如“循序渐进设定任务,帮助幼儿完成任务”,降低了幼儿完成任务的难度,掌握各种技能,快速而正确的完成任务。

再如“家园配合统一思想,重视幼儿完成任务”;“运用各项评价方法,激励幼儿完成任务”等策略的运用,使幼儿任务意识得到了提高。

通过该课题的实践研究,总结归纳了一些适合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培养的方法和有效指导策略,为幼儿园一线教师的实践提供借鉴,也使我园对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成为一种常态活动,进而纳入到幼儿园课程中去,成为促进我园幼儿成长发展的有效途径。

八、后续思考

经过了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在今后的工作中,还有以下两点思考:

1、该课题的研究时间为一年,这些策略对于今后的大班孩子是否适切还有待于验证,因此应该加强对这些策略的运用,以便不断的补充和完善。

2、任务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逐步发展的长期过程,不是仅限于从大班开始培养,因此还可以尝试从整个学前期就逐步开始培养。

九、参考文献

1、《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04年

2、《培养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魏学荣 苏会琴著;吴忠市幼儿园,宁夏教育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