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58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22833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4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58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58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58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58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58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58单元教案.docx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58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58单元教案.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58单元教案.docx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58单元教案

17触摸春天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越,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自然段。

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深意。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一些含义很深的词句,并自主发现、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分享信息:

1小组交流:

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介绍自己收集到的热爱生命的有关资料。

2全般交流:

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介绍,如可以概括来热爱生命的人都有哪些,也可以简要谈谈某一类人的主要事迹,还可以具体介绍某一个人的感人故事。

二、激情导入,感知课文:

1教师导入:

同学们介绍的这些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故事,太令人感动了。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就像一张雪白的画布,只有精心设计,努力描绘,才不会空白与单调;生命也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细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板书:

触摸春天)

2由题设问:

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到什么?

读过课文之后,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3学生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三、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自学生字,并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练习给生字组词。

4教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指导“瞬”字的书写。

四、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1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请同学试着说一说文中的小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边读边标注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寻找学习伙伴帮助解疑。

3全班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五、合作研读,领悟语句:

1文中还有很多这样含义深刻的句子,需要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请天下们再来找一找,画一画、想一想,然后与小组内的同学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2请同学们读一读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语句,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3指导学生反复品读这些语句,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

第二课时

一、品评人物,深化认识:

1、同学们已经多次阅读了这篇课文,说一说通过仔细阅读,你对盲女孩安静又有了怎样的认识,或者说一说你觉得安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

二、品读欣赏,背诵积累:

1、蝴蝶被安静神气的灵性所折服,我们也被安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所震撼。

请同学们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力求边读边把文中所描绘的情形在眼前浮现出来。

2、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读出体会与感受。

3、把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三、拓展月的,升华情感:

1、可爱的小姑娘安静虽然无法用眼睛看见多姿多彩的春天,却能用心灵触摸到。

海伦·凯勒曾说:

“世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在视觉,那可能是更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

”下面请同学们自读‘阅读链界“中的内容。

2、全般交流:

“我”林里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我”为什么回有这样的发现。

3、请全班谈一谈对海伦·凯勒的认识和了解。

四、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2、课下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写出读后感想。

3、按照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组合作办一份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板报。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18永生的眼睛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培养关心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盲姑娘只能用手来触摸春天、用心来感受生命的美好。

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

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让许多和盲姑娘有着类似遭遇的人们游乐恢复健康的可能。

2、板书课题,激发读书兴趣。

生命是美好的,谁不热爱宝贵的生命呢?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看看琳达一家人为了盲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吧。

二、自学反馈,质疑问难: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引导学生进行正音。

2、说说琳达一家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

3、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三、品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2、讨论交流:

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深深地感动了你?

请你为大家深情并茂地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回感动你。

3、课文最后一段连续用到了“骄傲“这个词,让我们把带有”骄傲“一词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讨论讨论:

你从中一会到了什么?

四、赏读课文,感受人性美:

1、课文中的故事感人至深,请你带者自己的感受朗读全文。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角色朗读课文。

要求读好人物的对话。

3、交流感想:

读过课文之后,你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感受,与同学们谈一谈。

可以对文中的某个人物发表看法,也可以对事物本身阐发议论。

五、课外延伸,实践活动:

1、向你身边的人讲述这个故事,并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向他们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

2、写一封倡议书,号召你的小伙伴参与到器官捐献的事业中来。

教学后记:

 

19生命生命

教学目标:

1、认识“扰、诊”等五个生字,会写“扰、欲”等八个绳子。

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带升幂功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畅谈生命,激发情感:

1、谈话导入:

“一颗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彩斑斓的彩蝶。

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

”这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对于生命的感悟。

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有关生命的格言或精彩段落,篇章读给大家听?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欣赏。

3、揭示课题:

你怎样理解生命,你就会有一个怎样的人生。

我刚才提到的杏林子从小病魔缠身,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并没有因此虚度年华,反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她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生命,生命》。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围绕“生命”写了哪几个事例?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对三个事例加以概括,并请学生写在黑板上,共同进行评点。

三、自主选择,研读课文:

1、快速读课文,想一想在这三个事例中,你最喜欢哪个事例?

2、把喜欢相同事例的学生分别集中在一起,视学生多少再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请每组学生自己推选学习组长。

3、明确学习小组任务及要求。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重点研读本组选择的事例,推敲作者在事例中蕴含的深意,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

找出含义较深的语句,揣摩其中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相关段落。

(3)阅读其他两个事例,画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感悟语言:

1、自主品读:

轻声读课文,反复诵读自己认为精彩的语句或语段。

2、小组交流:

小组同学每人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或语段,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3、集体赏评:

学生自由交流汇报,教师知道学生把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二、通读课文,畅谈收获:

1、回读全文,自我总结学习收获。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以及对生命的感悟,还要引导学生从领悟表达方法和语言上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读背说写,积累运用:

1、举行朗读比赛:

选择自己下换的段落,比一比谁读的好。

2、联系背诵:

这篇课文短小精悍、意蕴浓厚,称得上是一篇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

想不想永远把它装在记忆的宝库中?

请你们联系背诵。

3、积累名言

4、布置作业:

把学习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也可以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20*花的勇气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导语:

“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到处是绿色,到处是鸟语花香。

而娇艳的花朵,无意是春天里最绚丽多彩的一笔。

它用缤纷的色彩,娇弱的身姿、清幽的气息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

然而当你对于千万朵在冷风中怒放的小花时,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板书课题:

20*花的勇气

认真读书吧,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二、初读知大意:

1、小组合作:

互相检查课文情况,互相质疑问难,解决不了的问题先记录下来,留到全班交流时提出来。

2、自学反馈:

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师生共同质疑问难。

3、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说一说:

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意见什么事?

三、细读理清脉络:

1、维也纳的春天给作者六下了怎样的印象?

他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默读课文,画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请学生上黑板写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线索和作者的情感脉络。

四、品读感悟美:

1、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圈画出精妙之处,反复品味,揣摩作者内心感受。

必要时可以和身边的同学交换意见。

2、文学鉴赏会:

教师扮演文学鉴赏会的主持人:

各位文学评论家们,大家反复阅读了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片段《花的勇气》。

现在就请各位就文中的语言是否优美,遣词造句是否准确生动发表高见吧。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他们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

五、美读入情景:

1、循着作者情感的变化,入情入境地朗读全文。

2、举办朗读比赛,评出优胜者。

六、回读抒胸臆:

生命是宝贵的,却是短暂的。

有一位哲人说过:

我们无法左右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

同学们,学习了本组课文,当你为砖缝里顽强生长的小苗喝彩是,当你被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震撼时,当你为花丛中感受春光的盲姑娘感动时,你对生命的意义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悟呢?

》请你把你的所思所感记录到自己的日记中吧。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2、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语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3、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5、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整理本组课文收集的相关资料。

2、搜集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

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直接可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二、自主准备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投影出示:

A、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

B、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

C、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

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么说。

5、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三、畅所欲言。

1、自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批评、指正。

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

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

四、总结评价

1、自我评价:

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踊跃,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2、学生评价:

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佳,为什么?

3、教师评价:

总结本节课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老师认为大家的发言都很有见地。

把你们所谈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

下面就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要求。

2、投影出示习作要求:

a:

内容具体

b:

写出真实感受

c:

题名自定

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好文章是写出来的!

请同学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提出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使片断。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

五、誉写作文,制作墙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再抄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资料,办一期以“热爱生命”为专题的板报。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卡中的词语。

2、听写其中的词语。

二、我的发现

1、同学们,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发现一些句子有较深的含义么?

下面请同学们先来看看小林和小东都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小林和小东的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理解句子较深含义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方法。

如:

仔细想、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揣摩感悟等方法。

3、快速浏览本组课文,你还能发现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

三、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的句子,先指导学生读正确,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或认识,之后请学生快速背诵。

2、教师补充出示一些名言,请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A:

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

----------丁玲

B: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

c:

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

d: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

e:

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又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爱因斯坦

3、请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关于热爱生命的名言,共同进行赏评。

四、成语故事

1、自己读故事,感受句子的含义,画出不懂之处。

2、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故事的理解,互相质疑解难。

3、全班交流,说一说这个成语故事蕴含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的体会。

4、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后记:

 

21乡下人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4、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

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

热爱之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了解乡间那充满温馨和诗意的田园生活么?

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二、自由阅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同桌互读课文,并交流生字新词的读音,教师重点指导“巢”字的音和形。

3、指名分段读文,教师指导朗读重点句子,想一想,乡村生活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4、组内互读课文,交流个人感受。

5、仔细观察插图,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课文描写最美的一处乡村风景,并联系课文想想自己的理由,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出来。

三、教师小结,再现全文

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再读一读全文吧!

四、写写生字,记记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乡村生活是多么淳朴自然,又富有情趣,能否将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大家听,让我们一同来感受美、品位美。

二、品味语言

1、组内品读,交流感受。

2、全班交流,知道朗读。

A:

几场春雨过后,到哪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拟人化的手法使人感觉生动、自然)

B: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对比的手法使人感觉别致生动、亲切可爱)

C:

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体现了宁静、和谐的农家生活画面)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乡村淳朴、宁静的生活以及作者朴素自然的表达方法。

3、体味语言感情朗读。

将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试着有感情的朗读。

4、体会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进一步深化主题。

A:

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怎样理解这句话?

B:

同桌交流

C:

全班交流

三、积累语言

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边读边想画面。

2、仔细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并把它们背诵下来。

3、认真抄写或默写你喜欢的部分。

四、阅读链接

1、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2、想想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说说你的感受。

3、全班交流。

4、有感情的朗读,并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五、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

教学后记:

 

22牧场之国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照抄下来。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题

荷兰以郁金香、风车、牧场和运河而闻名天下。

同学们,你们了解荷兰吗?

(请2~3名同学交流有关荷兰的图片和资料)

的确,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让我们随作者一同走进这优美、恬静的地方吧!

二、读文

1、边看插图,边读导读。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什么映象?

3、默读课文,重点读给你留下深刻映象的部分,想一想为什么这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映象,同时划出你不理解的部分。

如:

课文第一自然段与全文是什么关系?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四、交流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指名板书

五、品味

1、带着你个人的感受,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

2、试着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六、积累

抄写你最喜欢的词句并试着背一背。

七、运用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用“是……也是……”“仿佛”“悠然自得”写一句话。

3、找一篇优美得文章读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后记:

 

23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朗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一、以图导题,理解题意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

2、认真读读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上了解到了什么?

(题目点明了时间和地点)

3、你还想了解这首诗的什么内容?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哪个朝代的?

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4、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

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

二、以疑促读,理解诗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蚕”“桑”的读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义。

2、指名读诗,师生正音。

3、默读古诗,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请作记号。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三、解疑品读,感悟诗情。

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尤其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注意“少”“才”“又”的读法。

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

3、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四、背诵,积累语言。

五、引导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先用学习《乡村四月》的以疑促读、理解诗意的方法自学。

2、小组内交流,教师知道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理解课题:

1老师范读《渔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

2你们了解词吗?

试着说一说。

3简介词的内容。

4简介作者背景:

张志和:

在朝廷作国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

这首词就借表现渔夫生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二、渲染气氛,理解词义:

1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3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4自由学习,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

5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6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7教师小结:

这首诗有鲜明的湖光山色,有渔翁闲适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教师范读,再入意境。

2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每一个画面。

3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4小组轮读,相互欣赏。

5感情朗读,感悟意境。

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3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后记:

 

24麦哨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的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图入题

1、观察插图或教学挂图,你猜一猜,课文描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什么情景?

(盛夏时节乡间田野孩子们无拘无束的生活情景)

2、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

认真读一读课文吧!

(板书课题)

二、感知课文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

是怎样描写的?

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

(首尾两次写到“麦哨”。

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乡村孩子在田野中无拘无束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