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58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765621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5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语文58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58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58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58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58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语文58单元教案.docx

《四年级下册语文58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语文58单元教案.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下册语文58单元教案.docx

四年级下册语文58单元教案

第五组

43

17、触摸春天

2-1

教学

时间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浓郁、小径”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句式训练:

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把这个句子换一种说法,使其意思不变。

录音磁带、生字卡片

个性化修改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课前让学生用布蒙上眼睛,体验一个小时的盲人生活。

让学生描述一小时的盲人生活体验。

2、过渡:

我们一小时的盲人生活是过得那么艰辛,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盲人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是,有个盲女孩创造了一个奇迹,因为她用心灵触摸春天,让我们跟随着她一起去触摸春天吧!

(板出课题)

二、检查预习,认读生字。

1.同学们已经在课前预习了课文,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可以谈一谈你阅读后的初步感受。

2.小组利用生字卡片认读,并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3.教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指导“瞬”字的书写。

4.小组合作读课文,互助互学,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将课文读准、读通。

5.指名朗读,进行评议。

三、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1、默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做出标注:

写一写自己的感悟,画出不懂之处。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感悟,互相质疑解难。

3、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读后感受。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搜集一些“身残志不残”的故事。

 

44

17、触摸春天

2-2

教学

时间

1、理解“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的世界。

”等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来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2、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1.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2.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小黑板

个性化修改

一、激趣导入,引出重点。

没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但安静却着着实实地触摸到了春天,她的心中的春天,和我们一样的丰富。

她做到了一个明眼人所做到的一切。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那安静所创造的就是什么?

二、品读奇迹,感悟安静。

1、在这个春天的早晨,我们都看到了哪些奇迹的发生?

从中你感悟到安静是怎样的一个女孩?

请用横线划划不来,并写一写你的感受。

2、学生交流汇报

(1)“安静在花中穿梭。

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2)“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

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3)“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此刻安静的心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4)“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的世界。

3、引导学生总结理解句子深层含义的方法

三、品析语言,感情朗读课文

1.作者对盲女安静的描写极为细致、逼真、生动,请同学们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及精妙。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全文,感悟道理。

1.让我们在音乐声中轻声读一读课文,再次享受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

2.出示课文中的插图、海伦·凯勒相片,教师随机旁白:

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做出了许多正常人也做不到的事;她就是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或感悟?

请随着轻松的音乐,打开心灵之窗,写下自己所思所悟。

3.教师巡视,相机向全班推荐。

4.出示语句:

“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齐读。

六、布置作业,课下延伸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课下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写读后感想。

附板书设计:

17、触摸春天

奇迹

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课后

 

45

18、永生的眼睛

1-1

教学

时间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心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心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2、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师生共同收集有关器官捐献的有关资料或事例。

个性化修改

一、导入新课:

《触摸春天》的盲姑娘是那样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她多么盼望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呀。

如果有人能将自己的器官捐献出来就好了。

但器官捐献,这是一个社会关注的问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感人至深的课文《永生的眼睛》,相信同学们在学习课文以后,一定会对器官捐献、移植产生新的看法的。

二、学习新课

1、检查生字认识,朗读课文。

2、课文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个地方。

3、教师质疑,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三、围绕重点解决问题

1、“身体发肤,受之与父母”“入土为安”的传统思想,琳达也有,她也不愿意捐献母亲的角膜,课文哪儿表现了她的这种心情?

2、琳达一开始极力的反对,他的看法改变了吗?

能够简单地说说吗?

3、是什么促使她发生了这样的转变呢?

你能从文章中找出依据吗?

采取你喜欢的读书方式,边读边划

4、全班交流

(1)从父亲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你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

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2)你能够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指导朗读:

多么无私的奉献精神啊,你们自己也读一读。

3)还有什么地方表达了父亲的这一观点?

“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借助我们的帮助重见光明,并像你女儿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

那有多美妙!

想想看,另一对父母如果看到他们的女儿也像温迪一样,将会多么高兴。

当你们知道我的眼睛起了作用,你们将会多么自豪!

(3)投影:

“在这一刻,我领悟到父亲所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他所遗留的是辉映在我女儿的眼睛里的一种骄傲!

(4)我们了解了琳达一家人的故事,你有了什么新的体会吗?

(5)永生的仅仅是他们的角膜吗?

四四、拓展知识:

2、生阅读网站上的国内外的数据资料

3、看了这些数据,你又有什么感受?

学生谈感受

五、师小结。

课后

 

 

46

19、生命生命

2-1

教学

时间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字。

正确读写“鼓动、跃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三个事例的内容,深刻理解三个事例所引发出的侧重点不同的三点思考,以及三点思考分别提出的三个要求。

录音磁带、生字卡片

个性化修改

一、谈话导入新课

香港女作家杏林子,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她忍着极大的痛苦,高声呼喊着“生命生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去感受她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她珍视生命、坚强勇敢的精神,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自主学习:

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想读几遍就读几遍,达到目标为止。

2、小组合作学习,抢读生字生词卡片,比一比谁认识的生字又快又多,请优胜者介绍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轮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全班交流:

请一个小组向全班同学介绍识字成果,再请一个小组朗读课文,其他小组评议。

三、整体感知课文

1、配乐范读:

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出示思考题:

a.题目中“生命”一词,为什么连续用两次?

去掉一个行不行?

为什么?

b.作者列举了哪三个事例,试用一句话概括每个事例的内容。

c.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分别侧重哪一方面?

对人生的三点思考分别侧重哪一方面?

2、听读之后,学生自由朗读,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1)是一种修辞方法——反复。

去掉一个不可以。

因为连用表示强调,表达了对生命的强烈的呼唤,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去掉就没有这种表达作用了。

2)小飞蛾在险境中,生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下,极力挣扎着——强烈的求生欲望,生命都是自我珍视的。

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从生命诞生这个角度说明,生命力之强大。

“我”静心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有了生命意识,就会严肃地思考人生。

3)三点思考

第一点思考:

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第二点思考:

回答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

第三点思考:

将目标、信念付诸于行动。

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四、教师小结

正是由于为生命而奋斗,所以才勇敢地活了下去。

12岁就患了类风湿关节炎的香港女作家杏林子,虽然病情恶化了,仍然忍着病痛,强烈地呼喊着:

“生命、生命”。

47

19、生命生命

2-2

教学

时间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2、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小黑板

个性化修改

一、温故导入

1、朗读课文

2、自主品读:

轻声吟读,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地方,反复读。

二、研读与赏析

1.师:

文章之所以如此地震撼我们,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深刻,而深刻的思想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

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看看三个事例分别抓住哪一个关键词,侧重哪一个方面,三点思考分别提出了哪三个要求。

2.学生讨论明确:

飞蛾生之欲望生命意义

香瓜子生命力生命的价值

心跳生命珍视奋斗

3、讨论加点词的作用:

(1)“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

”“跃动”改为“跳动”行不行?

为什么?

明确:

不行。

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跃动表达心情急切。

用“跃动”更能表达“生之欲望”。

(2)“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

”竟然,为什么不能去掉?

竟然表达了一种意想不到,表达出一种惊喜,若去掉就没有了这种表达效果。

(3)“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擎天撼地”本来形容力量巨大,这里指小瓜苗在没有生存条件下,竟然冒出了一截,充分表现了小瓜苗的生命力。

“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肃然起敬”表达了对顽强的生命力的一种崇敬,在这里是不可随便调换的。

(4)“小瓜苗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

”又说“它仅仅活了几天”……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小瓜苗在没有生长的条件下,靠瓜子本身的养分,确实能茁壮生长、昂然挺立,而瓜子的养分仅仅能供养它活几天。

(5)“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作者为什么要加“勇敢地”来修饰“活下去”?

作者那种难以忍受的病痛,活着会比死了还要难受。

张海迪也是如此,同样是生不如死。

像她们这种情况,活着比死亡还更需要勇气,因此在“活下去”的前面加上“勇敢地”修饰成分。

三、体验与反思

1.朗读课文最后三段,说说你学习了此文的思考。

结合你的生活,从你的周围举出一两个例子,谈谈你的认识。

2.启发学生将课文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精神感受。

四、作业

1、将自己的认识记下来,作为小作文练笔。

2、比较阅读:

试比较《生命生命》与课文后的选文的异同。

课后

 

48

20花的勇气

1-1

教学

时间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小黑板

个性化修改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当你看到花儿在阳光下绽开笑脸,在温室里展露娇媚时,也许你并不会太在意,然而当你面对千万朵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小花的时候,你可以熟视无睹吗,你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让我们跟作者一起去风雨中赏花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认识本课生字:

吕、滥、厘、刷。

3.师生轮读,互相评价。

4.交流:

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三、点上探究,体验情感

1.维也纳的春天犹如一位善变的魔术师,作者的情感也随之跌宕起伏。

细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要求:

文中直接表达的请画出来;没有明确表达的,请用心体会。

2.比一比谁先走过作者的情感线路。

(椭圆代表情感变化,问号代表其变化原因。

四、品味语言,情感共鸣

1.默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再美美地读几遍,体会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2.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语细细品味,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读出作者的失望──吃惊──遗憾──惊奇──震撼。

五、回归全组,升华思想

请同学们结合本文及前面三篇课文,和小组同学谈谈自己对人生、对生命的再认识。

六、拓展阅读,同步练习

1.向学生推荐阅读《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全文。

2.鼓励学生阅读练习《泥土里,成长着大片大片彩色的故事》。

课后

 

 

49

语文园地五

(口语交际)

4-1

教学

时间

1、在口语交际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2、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在口语交际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学生搜集的资料。

个性化修改

一、谈话导入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

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二、自主准备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投影出示:

  内容:

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

  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

  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

  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样说。

  5.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三、总结评价

1、自我评价:

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敏捷,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2、学生评价:

你认为这节课的表现谁最佳?

为什么?

3、教师评价:

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50

语文园地五

(习作指导)

4-2

教学

时间

在口语交际基础上,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篇作文。

内容要具体,要写出自己的感受。

题目自定,写完后认真修改。

在口语交际基础上,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篇作文。

内容要具体,要写出自己的感受。

小黑板

个性化修改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老师认为大家的发言都很有见地。

把你们所谈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

下面就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习作要求。

  2.投影出示习作要求:

  内容具体;

  写出真实感受;

  题目自定。

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请同学们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断。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

五、誊写作文,制作墙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再抄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资料,办一期以“热爱生命”为专题的板报。

 

51

语文园地五

(习作讲评)

4-3

教学

时间

通过讲评,互相交流习作,加深对生命的关注、热爱;并在互评互改中提高作文能力。

提高习作评改能力。

小黑板

个性化修改

一、谈话导入。

1.我们通过本单元学习,对生命的热爱和关注的话题是我们每个人都很感兴趣,我们还写成了作文。

你们还记得本单元习作的要求有哪些吗?

2.回顾本次习作要求。

3.归纳本次习作要求要点:

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内容要具体;要写出自己的感受等。

二、审阅改后习作,有所发现。

1、仔细阅读老师的评改,订正错别字,修改用错的词及不够通顺的句子。

2、对照评语,看看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够。

3、读一读,看看还有什么发现。

三、佳作欣赏。

1、请几位作文写得好的同学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大家听。

2、读完一篇,评评议议一篇。

说说好在哪?

还有哪些不足?

四、同桌互相评改习作。

1、认真阅读同桌习作,从错别字、语句不通、写得不具体、没有感情等方面发现习作存在哪些不足。

2、一一修改细节,并提出改进意见。

3、把修改后的习作互相读读,议一议改后好在哪?

五、小结:

通过本次习作讲评,你学到了什么?

52

语文园地五

4-4

教学

时间

1.复习词语。

2.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4.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积累词语佳句,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小黑板

个性化修改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卡中的词语。

  2.听写其中的词语。

二、我的发现

  1.同学们,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发现一些句子有较深的含义吗?

下面请同学们先来看看小林和小东都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小林和小东的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理解句子较深含义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方法。

如:

仔细想、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揣摩感悟等方法。

  3.快速浏览本组课文,你还能发现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

三、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先指导学生读正确,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或认识,之后请学生快速背诵。

  2.教师补充出示一些名言,请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a.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

──丁玲

  b.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c.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

  d.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

  e.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爱因斯坦

  3.请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关于热爱生命的名言,共同进行赏评。

  4.鼓励学生课下将自己最喜欢的生命格言制成书签。

四、成语故事

  1.自己读故事,感受句子的含义,画出不懂之处。

  2.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故事的理解,互相质疑解难。

  3.全班交流,说一说这个成语故事蕴含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的体会。

  4.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课后

 

第六组

53

21.乡下人家

2-1

教学

时间

 1、认识5个生字“檐、饰、冠、捣、谐”,指导书写“巢”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语句。

 3、从瓜架、鲜花、春笋中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由衷的热爱之情。

从瓜架、鲜花、春笋中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由衷的热爱之情。

卡片挂图及投影片

个性化修改

一、导入:

1、出示两组投影片:

第一组:

林立的高楼、漂亮的汽车、热闹的广场

第二组:

低矮的砖瓦房、小河里畅游的鸭鹅、穿着朴素的人们

(也可以用书上的几幅插图代替)

提问:

看到这两组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所了解到的乡下生活是怎样的。

3、有一位叫做陈醉云的作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笔触为我们具体的描述了乡下人家的生活,你们想去看看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一起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

二、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学指导”: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2、练习将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

用铅笔作上记号。

(或者这样设计问题:

“课文围绕这哪一小节展开描写?

”)

三、汇报交流,了解自学情况。

1、指明认读生字、生词。

注意“饰”“巢”“鸡冠花”中“冠”的读音。

2、指名部分同学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尽量读通顺。

3、交流默读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节)。

四、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学生讨论后师小结:

“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