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与吸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22273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化与吸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消化与吸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消化与吸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消化与吸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消化与吸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消化与吸收.docx

《消化与吸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与吸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消化与吸收.docx

消化与吸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

课题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能够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教学难点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教具准备

教案课件教材书

教学方法

讲解法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德育三分钟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各族人民应当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和睦相处,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复备

【复习上堂课内容】

师:

上堂课我们学习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有哪些啊?

生:

食物中主要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

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师:

人体内有没有这些成分?

生:

有。

师:

人体内的这些成分是从哪里来的?

生:

食物。

师:

食物中的这六种营养成分与人体内的这些成分一样吗?

是不是我们吃了猪肉,人体就长了猪肉。

生:

(哄堂大笑)不是。

师:

食物中的这些成分只是构成人体内这些成分的原料。

那么食物中的这些成分是怎样转化成人体内这些成分的呢?

生:

消化吸收。

揭示课题:

消化与吸收

【新课讲授】

师:

食物要进入到我们的身体中,首先要经过消化系统的开始部分——口腔。

师:

食物在口腔中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引导学生思考:

(1)馒头在口腔中变甜,是否淀粉发生了变化?

(2)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关?

(3)馒头变甜是否与唾液作用有关?

学生活动。

附:

讨论题参考答案:

1.馒头碎屑与唾液混合得是否充分,实验装置保持37℃左右的时间是否足够长等,都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2.它们的区别是:

牙齿能切碎和磨碎食物,舌能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唾液能使淀粉开始发生变化。

它们的联系是:

牙齿的切碎与磨碎以及舌的充分搅拌,能使唾液更加充分地与食物碎屑混合,更好地促使淀粉发生变化。

3.口腔中唾液里的淀粉酶──唾液淀粉酶,能使部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

师:

口腔中的什么物质使淀粉发生了变化?

生:

唾液中的淀粉酶。

师:

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生:

牙齿和舌只能将食物磨碎、搅拌,不能使淀粉变成麦芽糖。

师:

科学实验证明:

蛋白质、脂肪在口腔中不能被消化,只有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部分转变成麦芽糖。

麦芽糖有甜味的原因,这就是为什么细嚼馒头有甜味。

麦芽糖还需要进一步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

因此,口腔只具有初步消化淀粉的作用。

师:

那么什么叫消化呢?

 

生:

阅读教材P31页总结消化的概念。

师:

补充: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并不是所有的都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

只有大分子的有机物,如:

淀粉、蛋白质、脂肪必须经过消化而水、无机盐、维生素则不需要经过消化.就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

师:

前面我们只是探究了口腔中的消化,下面我们进一步了解消化道的其它结构以及消化腺有哪些功能?

展示图片:

消化系统得组成和功能。

介绍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师:

为什么患了胃病的人怕吃硬、冷的食物?

 

生:

这些食物会影响胃的功能,加重胃的负担。

师:

我们应怎样保护我们的胃呢?

生:

不吃汤泡饭,少吃麻辣烫,每日三餐定时定量。

 

师:

为什么肝炎病人怕吃油腻的食物?

下面我们做个小实验(教师演示实验)

生:

观察实验现象 

师:

两只试管内的花生油各发生了什么变化?

胆汁和清水各对花生油起什么作用?

生:

第一支试管内的花生油变成很小的油滴,第二支试管内的花生油变化不大。

师:

胆汁对食物的消化有作用吗?

 

生:

能把食物中的大颗粒脂肪变成微小的脂肪颗粒,有助于对脂肪的消化。

师:

对!

胆汁中虽然没有消化酶,但是胆汁能乳化脂肪增大脂肪酶与脂肪颗粒的接触面积,起到初步消化脂肪的作用。

 

师:

人体消化道内的消化液除了唾液、胆汁还有哪些?

 

生:

胃液、肠液、胰液。

 

师:

阅读资料,你能指出哪一部分消化道中的消化液最多?

 

生:

有的回答胃,有的回答小肠。

 

师:

(更正),这说明小肠内消化液最多,小肠内不仅消化液的量最多,而且消化酶的种类也最多。

师:

下面我们来解读P34页的曲线图回答

(1)、(2)、(3)三个,思考题。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做课后练习1-2-3

教学

后记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

课题

第三节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举例说出什么是合理营养。

过程与方法:

关注食品安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尝试运用有关合理营养的知识,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关心长辈的饮食。

教学重点

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教学难点

什么是合理营养;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教具准备

教案课件教材书

教学方法

讲解法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德育三分钟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复备

一、导入新课

复习第二节内容。

从消化和吸收认识营养物质对于人体的重要性,引入本节课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二、新课讲授

(一)合理营养

1.什么是合理营养

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

“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六类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种类要齐全;

“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不少也不多,比例适当),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2.良好的饮食习惯。

一日三餐,按时进餐;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①食物多样,谷类为主;②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③每天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④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⑤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⑥吃清淡少盐的膳食;⑦如饮酒应适量;⑧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3.合理营养的饮食

每日均衡地吃“平衡膳食宝塔”中的五类食物,每日的早、中、晚餐能量的比例合理,并按时进餐。

4.运用知识指导生活,设计午餐食谱。

营养配餐就是按人们身体的需要,根据食品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设计一天、一周或一个月的食谱,使人体摄入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几大营养素比例合理,达到均衡膳食。

简单讲,就是要求膳食结构多种多样,谷、肉、果、菜无所不备。

设计:

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

目的、要求:

为家长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午餐食谱,尝试运用有关合理营养的知识,关心长辈的饮食。

提示:

设计的食谱只要求含有五类食物且比例合理,不要求计算能量。

设计应考虑食物种类、营养成分、价格等。

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再进行修改和善。

(二)食品安全

1.怎样购买安全食品。

(1)包装食品的安全。

(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的哪些内容?

答:

关注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厂址、是否有添加剂和有关营养成分等内容。

(2)非包装食品的安全(有一双火眼金睛)

答:

购买蔬菜、鱼、肉等非包装食品时,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①买蔬菜、水果则先看其颜色是否新鲜,再用手摸一摸是否硬挺,就知道它的新鲜程度了;②买肉时,先看是否盖有检疫部门的印章;瘦肉颜色是否鲜红;再用手捏一下肉,如果手湿了,说明猪肉被灌了水,不能买;③买鱼要挑选游动灵活、鳞甲完整并且没有污物附着的。

2.预防食物中毒

不能吃有毒的食品(发芽的马铃薯、毒蘑菇等)。

3.防止食品污染

为了防止食品污染,人们还应该怎么做?

(通过讨论,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的统一性。

(1)搞好厨房卫生,保持餐具清洁,消灭蚊蝇、蟑螂。

(2)妥善保管好食物,以免受潮、霉变。

对已发霉的食物,坚决不食用,也不能用来饲喂家禽家畜。

(3)我们的农民打完药后农药瓶乱扔,这样会造成农药污染。

我们应该建议农民合理喷洒农药,药瓶不要往河里扔。

(4)现在很多人把垃圾往河里扔,工厂也把污水直接往河里排放,鱼虾接触了这些有害的东西,同样会受到污染,然后又会把有毒的物质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吃它的人。

4.了解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

在我国,产自良好生态环境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

绿色食品的标志:

由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组成,象征和蔼的生态系统。

整个标志为正圆形,寓意保护。

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两类:

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

A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则不允许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

三、巩固练习

1.在清洗蔬菜时,要尽量浸泡1~2小时,这样做的目的是()

A.使蔬菜更硬挺B.除去蔬菜表面的农药

C.让蔬菜吸足水D.节约用水

2.小红的外婆患有糖尿病,小红到超市给外婆买饼干,她应特别注意下列哪一项?

()

A.生产日期B.保质期

C.生产厂家D.饼干的成分

答案:

1.B2.D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做课后练习1-2-3

教学

后记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

课题

第三章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呼吸道的组成。

2.通过资料分析,说出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

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究法、资料分析等了解呼吸道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应自觉地维护环境中的空气清新、清洁。

2.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资料分析,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道的作用。

教学难点

掌握呼吸道的作用。

教具准备

教案课件教材书

教学方法

讲解法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德育三分钟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复备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1:

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

 

2:

如果自己用手捏鼻子和闭嘴,有何感受?

大家晚上睡觉是否也要进行呼吸呢?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婴儿第一声啼哭标志着呼吸作用的开始,我们每个人一来到人间就离不开空气,每时每刻都在通过呼吸系统与周围环境中的空气进行气体交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既然我们每个人时时都要进行呼吸,就必须依靠呼吸系统来完成。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教科书,并根据P44上方的文字信息和自身呼吸的的生活经验,尝试填出图中呼吸道各部分的结构名称(教师指导学生识图的方法和技巧)。

2、组织学生回答呼吸系统的组成,统一正确答案。

那么,呼吸道仅仅是一个通道吗?

还有没有其他作用?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科书P44的“资料分析”,以小组为单位完成1-5题。

组织学生阅读、进行交流讨论。

问题1.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流通畅?

(教师利用气管C型的软骨模型演示。

问题2:

呼吸道除了保证气流通畅外,还有哪些作用呢?

这些作用是如何实现的?

师:

同学们经过认真的学习,效果很不错。

鼻黏膜中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鼻毛和黏液能阻挡和粘住吸入的灰尘和细菌,黏液还能杀灭一些细菌并能湿润吸入的空气。

由此可见,鼻对吸入的空气有过滤、湿暧、清洁的作用。

现在请同学们试一试,捏鼻子,张嘴;不捏鼻子,闭嘴;以及结合我们刚才的学习,思考:

人用鼻呼吸好,还是用嘴呼吸好呢?

 

师:

我们平时要用鼻呼吸,以便减少不清洁空气对呼吸道和肺的刺激,有利于人体健康。

当然,跑步等运动时,只用鼻呼吸将满足不了人体对氧的需要量,跑步时要注意掌握呼吸动作的节奏,适当张口协助鼻进行呼吸。

问题3:

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

师:

如果生活在空气污染较严重的环境,就可能患呼吸系统疾病,那么,由空气质量问题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有哪些?

因此,我们要保护好环境,减少空气污染。

问题4:

痰是怎样产生的?

为什么不要随地吐痰?

 

引导学生小结:

痰是由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的粘膜所分泌的粘液,以及被粘液所粘着的灰尘和细菌等组成。

它通过粘膜表面上的纤毛不断地摆动,逐步推向喉部,然后经咳嗽排出体外。

痰中含有大量的病菌,随着尘埃飘浮在空气中,易引起人体疾病的传播,同时也不文明。

问题5:

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在赤道附近的人相比,鼻子的形状可能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道: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肺:

二、呼吸道的作用

1.气体进出的通道

2.具有温暖、湿润、清洁吸入空气的作用

3.发声(喉、声带)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做课后练习1-2-3

教学

后记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

课题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案课件教材书

教学方法

讲解法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德育三分钟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各族人民应当牢固树立“汉

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和睦相处,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复备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做课后练习1-2-3

教学

后记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

课题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案课件教材书

教学方法

讲解法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德育三分钟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各族人民应当牢固树立“汉

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和睦相处,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复备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做课后练习1-2-3

教学

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