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必修3第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20853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必修3第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政治必修3第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政治必修3第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政治必修3第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政治必修3第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必修3第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

《高考政治必修3第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必修3第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政治必修3第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

高考政治必修3第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

3年8月27日,《通用规范汉字表》正式发布。

该汉字表共收字8105个,分为三级。

“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

关于汉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的重要见证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解析】选B。

②③正确,①把汉字等同于文字,夸大了其外延;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④错误。

【知识拓展】通用规范汉字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异体字和繁简用字混用的情况,专家对这种新中国成立后的汉字进行了规范的整合和挑选,通用规范汉字主要为了方便大陆地区、广大港澳台地区和海外侨胞的交流,是对50余年来的汉字规范整合的优化后

的最新成

果,对提升国家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2013·杭州模拟)科学传统起源于西方,“科学”一词近代才在中国广泛运用,但在中国悠久的文明史中,也不乏科学技术。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突出特点是

 (  )

A.多样性、复

杂性B.实用性、整体性

C.开放性、多样性D.多样性、实用性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直接依据所学知识选出。

3.(2014·天津模拟)2013年9月2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上演了深圳编创的大型儒家文化合唱交响曲《人文颂》专场音乐会,五个华彩乐章分别以“仁”“义”“礼”“智”“信”为主题,用音乐向世界娓娓诉说儒家思想的要义,反响十分强烈。

材料主要表明 

(  )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

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

【解析】选D。

题干强调中华传统文化受到世界的认可,因而①④符合题意;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②表述错误;③与题意无关。

4.(2014·郑州模拟)火文化经历了数千年,其中钻木取火这项古老的文明在中原大地已经不复存在,但在海南岛的黎族地区却保留至今。

黎族的钻木取火是古代各类人工取火术之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现在已经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表明 (  )

①钻木取火是黎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钻木取火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解析】选D。

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①③错误;火文化经历了数千年体现②,“保留至今”体现④,因此选D。

【加固训练】(2013·徐州模拟)随着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输入,手写汉字的能力下降,结合漫画《提笔忘字》请你撰文谈谈书写汉字的重要性,文章的标题

可为 (  )

A.立足实践,创新汉字

B.书写汉字,批判继承

C.书写汉字,传承文化

D.普及书法,古为今用

【解析】选C。

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手写汉字的能力下降启示我们书写汉字,传承文化,选C。

A、B两项与题干、漫画主旨不符,D

项“普及书法”说法片面。

5.(2014·济南模拟)图书《舌尖上的中国》荣膺2013年度“世界最好的美食图书大奖”称号,该书以食物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故乡的味道,带着对食物的敬意和情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华饮食文化中的美味,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这说明 (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解析】选D。

中华饮食文化特色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①未体现,②入选;信息“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体现③;④材料未体现。

因此选D。

6.(2013·宿州模拟)徽语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汉语方言,轻柔舒缓、抑扬顿挫。

由于徽州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即使在徽州当地,发音也是千差万别,但这似乎并未成为梗阻外出多年的徽商见面时用浓浓家乡话交流的亲切感。

这说明 (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②各个地方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③地域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④人们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归属感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选A。

外出多年的徽商见面时用浓浓家乡话交流体现①,极具地方特色的汉语

方言体现②,①②正确,选A;③④材料未体现。

7.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许多城市根据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发展远景,提炼和培育出了自己的城市精神,如北京的“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精神,上海的“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精神等。

可见,城市精神

 (  )

A.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B.决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和未来

C.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时代性

D.根植于人民群众

的社会实践

【解析】选C。

许多城市提炼出的城市精神体现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说明具有区域性;又符合发展远景,体现时代性,C项正确。

城市精神与市场经济没有必然联系,A项错误;B项“决定”观点错误;D项与题意不符。

8.在唐代,西域佛教燃灯礼佛习俗融入正月十五传统节庆活动中,从而形成我国元宵节观灯习俗。

这表明 (  )

①中华文化起源于西域佛教文化

②西域佛教燃灯

礼佛的习俗取代了中国原有的元宵节

③元宵观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性

④开放与交流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解析】选D。

西域佛教燃灯礼佛习俗融入正月十五传统节庆活动中,体现了中华文化在交流中汲取借

鉴了其他文化的积极成分,而不能说西域习俗取代了中华文化,故①②错误,③④正确,选D。

9.(2014·柳州模拟)2013年8月12日,中国与马来西亚两国历史上首次进行的文化寻根交流访问“中华经典文化寻根之旅”在西安隆重开营。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形式独特的教学与实践方式,使海外华裔青少年加深对中华国学文化的了解,并进一步扩大中华传统文化在海外华人群体中的影响力,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上述活动目的说明 (  )

A.文化艺术素质是全面提高青少年素质的前提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C.感悟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有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D.丰富学生生活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解析】选C。

材料活动旨在使海外华裔青少年加深对中华国学文化的了解,并进一步扩大中华传统文化在海外华人群体中的影响力,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因此选C;A、B、D均不符合题目要求。

10.2013年10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西藏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

白皮书指出,西藏自治区成立了民族文化遗产抢救、整理和研究机构,藏文化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和发展。

国家之所以大力保护和发展藏文化,是因为 (  )

①藏文化

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藏文化需要坚持“走出去”战略

③藏文化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中华文化的繁荣

④藏文化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A.②④B.①②C.③④D.①③

【解析】选D。

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发展藏文化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中华文化的繁荣,①③正确

②④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

【加固训练】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有的不足5000人。

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核心文化区范围小,其文化传承的状况堪忧。

面对这一现象,当务之急是 (  )

A.提高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

B.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C.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D.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

解析】选C。

针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困境,需要我们做的是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以维护文化的多样性。

A项与现实状况不符;B项不能解决当前问题;D项与题意不符。

11.福建惠安女服饰以其“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的特色,在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

它适应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

这体现了 (  )

A.传统服饰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

B.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C.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

【解析】选D。

A、C两项本身表述均正确,但只

强调了题干材料的一个方面,即只强调了惠安女服饰的特色;B项不符合题意;D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它适应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就体现了这一点。

12.第六届中国凯里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节于2013年7月23日在黔东南州开幕,这是一次由原汁原味的民族民间文化、古朴艳丽的民族服饰文化、惊艳绝伦的民族歌舞文化、延年益寿的民族饮食文化形态形成的黔东南独特的文化盛宴。

这表明 (  )

A.中华文化就是各民族文化的总和

B.各民族文化凸显民族的个性和特征,缺少共性

C.中华文化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

D.中华文化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特色

【解析】选C。

“原生态民族文化”体现民族性,“黔东南独特的文化盛宴”说明地域性,C项正确;A“总和”和B“缺少共性”说法错误;时代性材料未体现,D不符合题意。

【深化点拨】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体现

(1)首先充分地体现在多民族共存的独特文化现象中。

中华文化的发展本身就是多民族文化的融合过程,并在融合的过程中渐次发展并趋向于统一的多民族

的凝聚体。

(2)在思想理念上

的充分表现,即兼容

并蓄,求同存异。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26分)(能力挑战题)(2014·杭州模拟)某校高三

(1)班同学以“中国梦·中华文化”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

第23届国际博物馆协会大会暨博物馆博览会,2013年8月10日至17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

具有楚风汉韵特色的中国馆隆重开幕。

中国馆坐落于大会主会场的显著位置,它以“礼乐中国”为主题,以庄重大方的中国红为基调,以庄严肃穆的天坛和先秦时期的编钟复制件为背景,凸显中国元素。

本次展览全部采用最新的数字多媒体技术展示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主要成就,受到各国代表的关注和喜爱。

乙同学:

当今进入汽车时代,

中国元素被轰轰烈烈地作为汽车设计的灵感。

故宫、长城、京剧、阴阳学说、太极、中国结、舞狮、功夫等,这些在西方人眼中象征着东方、象征着中国的元素被放入汽车设计中。

(1)请你结合两位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基本特征。

(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的力量与特征”谈谈你对“中国梦”成真的认识。

(14分)

【解析】第

(1)问,首先需要根据设问在头脑中形成“中华文化基本特征”,然后阅读材料获取信息,一一对应说明;解答第

(2)问需要紧扣“中华文化的力量与特征”知识,从这两个角度分析“中国梦”成真的积极因素。

答案:

(1)①庄严肃穆的天坛和先秦时期的编钟复制件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②以“礼乐中国”为主题,以庄重大方的中国红为基调,故宫、长城、京剧、阴阳学说、太极、中国结、舞狮、功夫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

(2)①中华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②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

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这是中国梦想成真的文化基础。

③继续发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知识拓展】“中国元素”

凡是被大多数中

国人(包括海外华人)认同的、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均可被视为“中国元素”。

“中国元素”不仅仅是传统文

化的一种象征,当世界经济离不开持续增长的中国经济时,世界文明也离不开中国文化。

因为中国文化是人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孕育着中国文化精神的“中国元素”将会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奠定自信,它会承担起融入世界、影响世界的时代使命。

14.(26分)(能力挑战题)(2013·合肥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徽州文化,即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被誉为中华之瑰宝。

徽州的地域相对稳定,为徽州文化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徽州文化,以其广博深邃的内涵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科学界的青睐,同时也引起了经济界的关注。

材料二 徽派建筑是徽文化最具特色的构成之一,已被收录为世界文化遗产,它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徽文化的特点。

(6分)

(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传承徽派建筑文化的意义。

(20分)

【解析】第

(1)问,需要根据设问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简要说明徽文化的特点;解答第

(2)问需要围绕

“意义”的要求,综合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其对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我国建筑文化的繁荣和世界文化的繁荣的作用。

答案:

(1)区域性、整体系列性以及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

(2)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传承徽派建筑文化可以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传承徽派建筑文化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③徽派建筑文化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传承徽派建筑文化可以推动建筑实践的发展,促进我国建筑文化的繁荣。

④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徽派建筑,是我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建筑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传承徽派建筑文化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