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争当小实验家全国少年儿童科学体验活动黑龙江省赛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18896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届争当小实验家全国少年儿童科学体验活动黑龙江省赛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四届争当小实验家全国少年儿童科学体验活动黑龙江省赛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四届争当小实验家全国少年儿童科学体验活动黑龙江省赛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四届争当小实验家全国少年儿童科学体验活动黑龙江省赛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四届争当小实验家全国少年儿童科学体验活动黑龙江省赛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届争当小实验家全国少年儿童科学体验活动黑龙江省赛区.docx

《第四届争当小实验家全国少年儿童科学体验活动黑龙江省赛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届争当小实验家全国少年儿童科学体验活动黑龙江省赛区.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届争当小实验家全国少年儿童科学体验活动黑龙江省赛区.docx

第四届争当小实验家全国少年儿童科学体验活动黑龙江省赛区

第四届“争当小实验家”全国少年儿童科学体验活动黑龙江省赛区复赛

化学试卷(非毕业年级)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90分钟。

2.全卷共分笔试试题、操作试题两部分,总分100分。

笔试部分

操作部分

总分

核分人

得分

笔试部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小军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

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A.向老师请教B.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C.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它实验D.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2.对容器口进行磨砂处理可提高容器的密封性。

下列仪器中对容器口没有进行磨砂处理的是………………………………………………………………………………()

 

3.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15.6g氧化铜粉末②用广泛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为3.52③用10mL量筒量取某溶液6.6mL④用普通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25.62ºC

A.①③B.②③④C.④③D.①②

4.下列对“化学与生活”的认识,错误的是…………………………………………()

5.“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是………………………………………………………………()

A.先变红后变紫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C.先变无色后变红D.先变蓝后变紫

6.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该装置可以保持氧气的湿润

C.该装置不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

D.该装置不能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

7.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可行的是……………………………………………………()

大豆、花生和谷物被霉菌污染后,人不可食用,但可喂养家禽

由于淀粉有遇碘变蓝的特性,可利用淀粉检验加碘食盐的真假

喝牛奶、豆浆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可有效缓解重金属盐中毒现象

低血糖病症发作时,吃馒头要比喝葡萄糖水见效快

患有夜盲症的病人,多食用动物肝脏有利于视力恢复

A.

B.

C.

D.

8.现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100g,下列操作错误的图示是……()

 

9.围绕蜂窝煤燃烧进行的探究,其中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当煤燃烧正旺时将炉门关上,煤层上方发现蓝色火焰。

解释:

此时氧气不足而产生的CO在燃烧

B.煤燃烧完后煤灰质量比煤的质量轻。

解释:

煤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气体逸出

C.在煤炉上方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

解释:

CO难溶于水

D.将煤做成蜂窝状就更易燃烧。

解释:

蜂窝状的煤与空气接触面积增大

10.根据右图福娃的自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福娃的制作材料会引起白色污染

B.福娃的外衣材料是有机合成材料

C.两种材料可用燃烧法区别

D.福娃的内充物吸水性和透气性较好

11.在实验室中,区分下列两种物质的方案都合理的是…………………………()

A

B

C

D

实验

要求

区分水和

蔗糖水

区分硝酸铵和

氢氧化钠两种固体

区分硬水和

软水

区分氧气和

二氧化碳

方案一

品尝

观察颜色

肥皂水

澄清石灰水

方案二

蒸发

加水溶解

加入食盐

燃着木条

12.通过如图所示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中不合理的是……………………………()

A.甲实验中黄铜片能在铜片上刻画出痕迹,可以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片大

B.乙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氨水显碱性

C.丙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丁实验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共36分。

1.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正确操作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请填空:

(1)熄灭酒精灯火焰时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漏斗过滤时漏斗中液面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小军查阅资料得知:

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五氧化二磷会刺激人的呼吸道。

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将分别盛有少量白磷和少量红磷的两支试管,放入到盛水的烧杯中,另将少量白磷直接投入到烧杯的水中。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

①试管中的白磷燃烧;②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

⑧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由现象①②得到的燃烧条件是

由现象①③得到的燃烧条件是

(3)请举一例说明燃烧必须有可燃物参加。

(4)请你根据小军查阅的资料和实验现象,指出他设计的装置有何不足。

3.塑料的应用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造成了新的环境问题——“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造成的危害有:

(请答出两条):

(1);

(2)。

国家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禁止所有商场提供免费塑料袋。

请你也提出两条解决“白色污染”的建议:

(1);

(2)。

4.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研究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利用该反应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填序号,下同)。

(2)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发生下列反应2NO+O2==2NO2,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不能用的装置是(填序号)。

(3)按图F作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观察的现象:

,如果在实验中没有观察到相应的实验现象,其中的可能原因是(至少答出两条):

;。

(4)实验室里将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未出现浑浊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5.取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镁条和一个石棉网,将他们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然后在石棉网上方将镁条点燃,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白烟,再将镁条燃烧后的产物与石棉网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发现质量减轻了。

有同学据此认为“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6.某兴趣小组围绕着“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进行探究,记录的现象和数据如下表所示:

H2体积分数(%)

5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空气体积分数(%)

95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点燃时现象

不燃不爆

弱爆炸

强爆炸

强爆炸

强爆炸

强爆炸

强爆炸

弱爆炸

安静燃烧

安静燃烧

(1)根据上述实验事实,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教材“单元探究活动”中提到:

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点燃,如果发出“噗”的声音,表明收集的氢气已纯净。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分析“氢气已纯净”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3)近年来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频发(主要是甲烷气体燃烧爆炸)。

你认为采取哪些措施可以预防瓦斯爆炸事故?

(答出两条即可)。

7.某同学为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在“金属梯”的每一层的凹处放置一颗用滤纸吸干水后的白磷,用放大镜会聚6V手电筒光于靠近水面的一层“金属梯”处的白磷上。

(1)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白磷燃烧时观察到;白磷燃烧的顺序是;水会。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2)“金属梯”的每一层上都放置一小颗白磷与只靠近水面的一层“金属梯”处放一大颗白磷相比,优点是。

(3)如果测定出的氧气的含量低于理论值,则其中可能的原因是(至少答出两条):

操作部分

三、操作题(本题共2小题,共40分。

试题一:

[实验目的]配制石灰水(氢氧化钙溶液)

[实验用品]试管、烧杯、漏斗、滤纸、玻璃棒、药匙、生石灰、蒸馏水、

 

试题二:

向配制好的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一种酸碱指示剂,酚酞遇碱变红),溶液显红色。

然后再加入柠檬酸溶液,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同学对得到的无色溶液继续探究。

甲同学认为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一种为柠檬酸钙;乙同学认为溶质有两种,这两种物质是:

和。

请你设计两种方案并选用两种不同类别的试剂探究无色溶液中的溶质成分。

进行实验探究,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解释和结论

方案一:

方案二:

 

第四届全国小实验家竞赛黑龙江赛区复赛

化学试卷(非毕业)参考答案和评分细则

笔试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B

A

D

A

B

D

A

B

C

D

C

二、非选择题(7小题,共30分)

1.(4分)

(1)用等帽盖灭

(2)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3)超过滤纸边缘(4)朝着有人的方向

2.(5分)

(1)4P+5O2

2P2O5

(2)温度达到着火点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3)关闭燃气灶阀门,火焰熄灭(或打火机没燃料后打不着火:

或森林起火打隔离带,火势不再蔓延;或木柴燃烧而石块不燃烧……)

(4)白磷燃烧没有在密闭装置中进行,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空气

3.(4分)污染环境威胁海洋生物

用可降解塑料产品回收废旧塑料产品(或研制开发生产替代产品;提倡使用纸、布等包装袋,控制生产不易降解塑料袋等)

4.(7分)

(1)2KCIO3MnO22KCI+3O2↑,A。

(2)CD。

(3)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氧气的浓度过低铁丝表面没有进行除锈处理(4)可能用的是浓盐酸。

5.(3分)不正确。

(1分)镁燃烧是镁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镁与氧气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的氧化镁质量,(1分)由于生成的部分氧化镁以白烟的形式逸散到空气中,(1分)所以质量减轻。

 

6.(4分)

(1)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约为10%~70%

(2)此时,氢气的体积分数已超出了爆炸上限,可以安全地点燃。

(3)通风及时检测甲烷浓度避免明火等(答出两条即可。

(2分)

7.(9分)

(1)白磷像“上楼梯”般依次燃烧,

开始时冒白烟,燃烧快停止时在倒置试管的上部出现黄烟。

试管内的水位上升(1分),上升的体积约占试管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1分)

磷燃烧消耗试管内的氧气,而生成固体,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小。

(1分)大气压将水压入到试管内。

(1分)

尽可能多地消耗试管内的氧气

白磷量不足没有等温度降低到室温进行观察液面高度

操作部分:

试题一:

(共14分)

1.取下生石灰的瓶塞,用药匙取少量的生石灰固体烧杯中;

2.加水溶解,用玻璃棒搅拌;

3.用滤纸制作过滤器,滤纸不要超过漏斗边缘,将滤纸贴紧漏斗内壁;

4.液体沿着玻璃棒流入过滤器内;

5.过滤器内液体不要超过滤纸边缘;

6.过滤完毕,取下过滤器,将滤纸放入废物缸;

7.清洗仪器,整理实验台。

试题二:

(共26分)

1.取柠檬酸少量于试管中;

2.向试管中加水,震荡试管;

3.向石灰水中滴加酚酞试液;

4.向滴有酚酞试液的石灰水中加入柠檬酸;

5.振荡试管至溶液呈无色;

6.取无色溶液少量于两支试管中;

7.用镊子夹取锌片(或镁片等活泼金属),放入盛有无色溶液的试管中;震荡试管,观察现象;

8.固液分离,将废液倒入废液缸;

9.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或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固体);

10.向另一支盛有无色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碳酸钠固体,观察现象;

11.将溶液倒入到废液缸内,清洗仪器,整理实验台;

12.填写实验报告。

(4分)

 

评分说明:

1.实验中每一个采分点2分,出现错误扣除一份,两分扣完为止,重复实验操作错误,不重复扣分。

2.实验报告填写,只要基本合理,无知识性错误、实验顺序性错误,表述基本合理即可给分。

实验报告每填写一项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