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省级教教育强镇汇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17488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省级教教育强镇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8省级教教育强镇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8省级教教育强镇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8省级教教育强镇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8省级教教育强镇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8省级教教育强镇汇报.docx

《8省级教教育强镇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省级教教育强镇汇报.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省级教教育强镇汇报.docx

8省级教教育强镇汇报

同心同德真抓实干

全面创建教育强镇提升我镇教育水平

——中村镇创建省级教育强镇工作汇报

县政府: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镇的教育事业突飞猛进,全面发展。

教育的发展带动了镇域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在成功创建“县教育强镇”的基础上,2010年初,我镇又提出创建省级“教育强镇”的奋斗目标,镇上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一年多来,我们进一步强化了对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了教育教学管理,进一步改善了义务教育和成技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拓宽了教育为农服务的范围和领域,进一步提高了教育的综合效益。

对照《陕西省教育强乡镇评估标准》,各项指标均已达到创建标准,现将我镇的“教育强镇”创建工作予以汇报,请各位领导检查并提出指导意见,以利于我们今后改进工作。

一、基本概况

中村镇区域面积147平方公里,所辖19个行政村89个村民组,23078口人。

近年来,工矿企业蓬勃发展,特别是五洲、宏昌等工矿企业上交利税成为我县财政主要支柱之一。

2010年工农业生产总值6.624亿元,全镇人均纯收入3634元,达到全县平均水平。

“创强”工作全面启动后,全镇中小学校点由21所撤并为现在的17所,其中完中1所,九年制学校1所,中心幼儿园1所,完全小学2所,初小12所;在编教职工248人,其中专任教师234人,行政人员14人。

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2868名(其中初中1129名,小学1739名),高中在校生1021名,学前及幼儿275名,初中在校住宿学生441名,小学在校住宿学生136名。

建有镇成技校1所,村成技校17所。

全镇校园总面积100691平方米,其中初中占地面积36344平方米,生均32.19平方米;小学占地面积64347平方米,生均37平方米;校舍总面积30382平方米,其中初中建筑面积13571平方米,人均12.2平方米;小学建筑面积17261平方米,生均9.93平方米。

均达到省颁“创强”标准。

我镇1998年启动“普九”,2003年实施“两基”攻坚,2006年4月通过省验,2007年4月实现“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2008年9月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通过省政府评估验收。

2009年顺利创建县级“教育强乡镇”。

2010年12月“双高普九”通过省验。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教育体育局的关心指导下,在社会各界仁人志士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和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我镇的教育事业得到又好又快发展,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中村中学2008-2011年连续四年高考位列全市普通高中前列,2008、2009年连续获得全市普通高中第一名的佳绩,2011年高考二本以上上线96人,再创历史新高。

洛峪九年制学校2011年向县中输送合格新生26名,2009-2010在全县七、八年级质量检测中分别位列全县第二、第七名,近年来,全县小学四五六年级抽会考中,校本部分别获全县第六、第八名的好成绩。

2009年成功创建镇中心幼儿园,我镇学前教育一年入园率达到100%,三年入园率达到85%以上。

2009年以来,我镇教育工作曾多次受到县委、县政府和主管局的表彰奖励。

中心学校近年来分别被县教育体育局授予“学校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安全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先进集体”、“教育工作综合目标责任考核先进集体”、“教育工作先进集体”、“信息技术教育成果评选优秀组织单位”、“教育重点工作先进集体”、“职业教育招生工作组织奖”。

通过一年多来的奋力创建,有力促进了教育事业全面、均衡、协调,快速发展,全镇教育资源有效整合,办学效益全面提高;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办学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二、“创强”工作达标情况

(一)控辍保学

我们坚持把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程度作为创建工作的一项硬指标,采取得力措施,全面提高普及程度。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入学率。

我们广泛宣传《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通过发简报、传单、进村入户等形式,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家长送子女入学的自觉性,提高了入学率。

二是强化责任,控制辍学率。

镇政府每年下发一次《控辍保学通知》,村校把控辍保学工作作为“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主要内容,列入议事日程,落实好双线包抓责任,由村组包抓入学率,由学校包抓巩固和提高教育质量。

有关职能部门对用工单位进行检查,依法从严查处招用、雇用童工的行为,以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三是落实帮扶政策,控制辍学率。

各校班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及时家访,同时建立心理咨询室,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对学困生给予专业的辅导帮助,克服厌学情绪,使他们有信心学好,对家庭困难的学生除全面落实“一补”政策和寄宿制学校的“蛋奶工程”救助外,学校还采取师生献爱心,手拉手帮扶,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使家长满意,使一批学困生,家庭困难的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的好,有效地控制辍学,从根本上杜绝了辍学生的产生。

(二)普及程度

全镇现有适龄儿童2075人,入学2075人,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

2010-2011学年度全镇初中在校生1129人,学期末在校生1116人,辍学13人,辍学率1.15%;小学在校生1739人,学期末在校学生1739人,辍学率为0。

2010—2011学年度,初中毕业年级人数395人,毕业合格390人,毕业率为98.73%;体育合格率为98.48%。

近视学生8人,近视率3.25%;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职中、中专380人,达到96.2%。

小学六年级学生235人,毕业235人,毕业率100%;体育合格率100%,近视4人,近视率1.7%。

全镇中小学没有师生犯罪问题。

2010-2011学年度全镇幼儿入园(班)273人,幼儿一年入学率为100%,三年入学率为85%。

全镇17岁人口399人,完成初等义务教育389人,初中义务教育完成率97.5%;全镇现有残疾少年1人,入学1人,入学率100%。

(三)师资水平

全镇现有小学专任教师90人,大专以上学历84人,占专任教师的93.33%,其中本科学历36人,占专任教师的40%,;初中专任教师74人,本科学历64人,占专任教师的86.5%,其中研究生学历(学位)4人,占专任教师的5.4,%,普通高中专任教师73人,本科以上学历73人,占专任教师的100%,其中研究生学历(学位)10人,占专任教师的13.7%,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岗位合格率均为100%。

中小学新任专任教师9人,学历达标9人,学历达标率为100%。

全镇现有教育体育局任命的初中、小学校长、副校长14人,已取得岗位培训合格证的14人,岗位合格率为100%。

(四)办学条件

根据教育发展需要和镇情实际,镇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全镇学校的布局进行重新规划调整。

做到了分布合理、规模适度。

学校的办学条件及内部设施得到全面改善和提高:

全镇校园总面积100691平方米,其中初中占地面积36344平方米,生均32.19平方米;小学占地面积64347平方米,生均37平方米;校舍总面积30832平方米,其中初中建筑面积13571平方米,人均12.2平方米;小学建筑面积17261平方米,生均9.93平方米;全镇中小学种植园和校园绿化面积16487平方米,生均6平方米。

均达到省颁“教育强镇”标准。

中学学生用书57162册,生均51册。

教师用书4268册,师均53册,中学教师工具书120种类,报刊杂志81种类;小学学生用书66411册,生均38册。

教师用书4238册,师均54册,小学教师工具书26种类,报刊杂志75种类。

学校部室建设按照“保证数量,设置合理,配置适用,布置规范”的原则。

中村中学按Ⅰ类标准设有22室1部,洛峪九年制学校设有18室1部,中心学校按标准设立了17室1部,村级初小建有科技活动室、综合室、档案室、卫生箱等。

部室按标准配齐了相应的仪器、器材,能够满足中小学各科教学需要。

(五)学校文化

近年来,全镇各校继续开拓创新,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乘我县学校文化建设深化年之东风,多渠道筹措学校文化建设资金。

中心学校以上学校举办了“校园文化艺术节”,中村中学的“毅德”文化、洛峪九年制学校的“明灯引航”文化、中心学校的“书香”文化彰显主题。

特别是中村中学的“毅德”文化,修建了“毅德”文化长廊,根据校内主要建筑的使用功能对所有楼房进行了命名,制作了20余张“毅德”宣传画,增添绿化带300多平方米,新添名人画像80余幅、名人名言100多幅。

目前学校貌焕然一新,形成了“现代广场景观”、“毅德景观”、“求是花园”“南苑景观”四大景观群,编写印发了《传统德文化》、《崇毅尚德》等德育校本教材,使毅德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展室、进头脑活动,形成了完整的毅德文化教育体系。

(六)学前教育

乘“创强”东风,结合我镇实际,2009年将下湾初小撤并到街道初小投入23万余元将下湾初小改建为“中村镇中心幼儿园”,于当年9月份投入使用,带动了全镇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

在中心幼儿园的带动下,洛峪街道村在九年制附设了两年制幼儿园;沟口初小也于2010年5月将沟口村和土桥村的两所民办幼儿园撤并,在沟口初小建起了两年制幼儿园;洪河寺小学及其他初小也相应的办起了一年制学前班。

目前我镇学前一年入园(班)率达100%,学前三年入园率达85%以上。

(七)扫盲工作

我镇青壮年文盲早在1997年已基本扫除,近十几年不断巩固扫盲成果,严格堵绝新文盲出现和防止老文盲复盲。

在堵新盲方面,主要是抓好学校教育,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让全体适龄少年儿童顺利受完九年义务教育,从而堵绝了新文盲的出现。

在防复盲方面,坚持对青壮年农民定期进行文化知识培训,不断巩固扫盲学习成果,不断提高他们的文化知识技能。

全镇青壮年非盲率为99.96%,15岁人口无新增文盲,脱盲人员巩固率达到100%。

(八)为农服务

我们继续办好镇村成技校,使“普九”和“双高”成果得到巩固和提高,1所镇级成技校(含上湾、土桥两村成技校)、17所村级成技校,办学面达100%,成技校组织机构健全。

按照成技校标准,加强硬软件建设,定期对农民进行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做到课时、教材、教师、基地、考核五落实。

加强中小学职业技术渗透教育,各学段每周开设一节劳动技术实践课,对中小学学生进行职业技术渗透教育活动。

中村中学和西安机电学校在中村中学联办了职教班,洛峪九年制学校对毕业生进行在校三个月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并发给《职业技术培训证书》,全力做好为农服务工作,定期组织师生送农业科技下乡。

全镇有7个村、566户成为科技示范村和科技示范户,并涌现出一批了科技富带头人,我们开展了高效农业种植及其他技术性技能培训,农民年培训率达80%以上,积极开展智力科技扶贫活动,实行领导包村,干部包户责任制,使农民整体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工农业总产值大幅度增长,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三、实施“创强”主要措施和成效

(一)加强领导,夯实责任、教育优先发展得到贯彻。

镇党委政府始终把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认真贯彻执行省市县农村义务教育政策,坚持把创建“省级教育强镇”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一把手”工程。

镇政府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管教育的副镇长任副组长,镇属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强”工作领导小组。

先后出台了《中村镇中小学校校点布局调整方案》、《中村镇创建“创强”工作实施方案》、《中村镇“创强”双线包抓责任分工》。

镇政府与各部门、各村层层签订了《“创强”工作目标责任书》,实行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校的包抓责任制,按照岗位责任目标,量化评估,综合考核,与各部门、村校领导个人利益挂钩,给予表彰奖励,实行责任追究。

特别是在2010年遭受“7.16”和“7.23”特大洪水灾害的情况下,镇党委政府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研究部署学校水毁设施建设,举全镇之力推进创建工作,全镇干部职工人均捐款200元,各校自筹资金10余万元,全面修复“7.23”水毁的学校护堤、围墙、厕所等,确保了各校9月1日按时开学。

(二)措施有力,宣传到位,“创强”氛围浓厚

“省级教育强镇”创建以来,我们精心组织、周密策划,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活动,营造出全民参与、全员支持、社会关注的良好氛围。

一是层层召开“创强”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参与意识和实施“创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二是刷写永久性标语30条幅,制作横幅12条,全镇办宣传专栏41期次,编排文艺节目6场次,深入宣传“创强”工作的重要意义,有效激发出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创强”工作的热情。

三是利用宣传车、校园广播及时宣传报道“创强”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励带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于“创强”工作当中。

通过深入的宣传动员,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我镇“创强”工作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鼎力支持,促进了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多方统筹,加大投入,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创强”工作全面启动后,为确保资金投入,镇党委政府采取向上争一点,社会捐一点,学校挤一点、企业垫一点的“四个一点”筹资办法,先后筹措建校资金1000余万元,动员社会捐资124万元,其中2010年社会捐资34.51万元,学校挤资金60余万元,全部用于学校重点工程及附属设施建设。

2009年以来,全镇排除土木结构校舍38间830平方米,完成改建958.41平方米。

中村中学新建综合楼4层2016平方米,水冲式厕所2层303平方米,师生餐饮用房3层470平方米,投资30万元建成了中村中学门楼、实施了校门东开工程;洪河寺小学新建教学楼2层776平方米、师生餐厅88平方米;洛峪九年制学校新建宿办楼4层1300平方米;中心学校新建宿办楼3层789平方米、餐饮楼两层863平方米,部室楼3层683平方米;二道沟初小拆除重建校舍120平方米。

全镇新修厕所6座567平方米,硬化校园及操场13210平方米,新修围墙840延米;迁移村办公室4处,598平方米;8个学校实现了砖混化,占全镇学校的38%,全镇彻底消除了土木结构校舍。

在创建过程中,我们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和村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战胜重重困难,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创强”热潮。

从领导到群众,从镇上到村组,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二道沟村村长席家铺,看到本村学校危烂不堪,如不彻底改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学校就有被撤并的可能,这对本来就贫困落后的山区群众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他在镇“创强”工作动员会后,一连几晚上睡不着觉,最后他和村委会成员决定,不等不靠,立即动工将原有的4间土木结构校舍拆除,新建4间120平方米的砖混结构校舍,他们采取群众、仁人志士捐一点,村组干部拿一点,工队垫一点的办法共筹措资金11.2万元。

秋季开学,师生终于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校舍。

洪河寺小学在08年“恩美”楼建成后,由于联办的周坪村和十八盘村属于贫困村,并且群众才交清每人300多元的通村水泥路款,学校也因建校负债累累,因此围墙和楼门一直无法解决,操场也未能硬化,(预算需资金20万元),学生的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学校领导和教师。

“创强”号角在我镇吹响后,镇党委书记黄相来、镇长王治明亲赴洪河寺小学,召开联办二村的党员干部会,联办二村干部的认识得到提高,他们毅然采取借、贷、赊、欠及干部垫资的办法让工程先启动,先后动员干部、群众捐资12万元,工队欠资8万元,300延米的围墙和新楼门终于于2010年11月竣工,师生安全得到了有力保障,同时还硬化操场840平方米,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随着“创强”工作的全面实施,我镇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资源得到优化,真正实现了学生上好学、有好学上,崭新的校舍成为乡村最亮丽的风景线。

(四)细化管理,注重质量,素质教育全面推进

1、加强学校安全管理,确保教育大局稳定。

师生的安全涉及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事关全镇社会的和谐稳定。

近年来,镇政府和中心校把学校安全作为政府工作和教育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在安全教育、防范措施上下功夫,在平时工作中花气力。

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安全工作制度,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强化防范意识,上好安全课,普及安全知识,提高自护、自救能力。

学校坚持经常性对师生进行安全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师生的法制意识不断增强,近年来师生中无违法乱纪案件。

近年来,创建镇级“平安校园”10所,县级“平安校园”6所。

学校教学秩序井然,教育大局平安稳定,中心校坚持安全月查制度,对查出的问题及时整改,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创建“平安中村”提供了保障,奠定了基础。

2、全力推行素质教育,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中心校转发了《山阳县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实施方案》,各学校根据评估标准,结合校本实际,制定了《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广泛开展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全面加强对学生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各校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经常举办各种文艺活动,中村中学、九年制学校、中心学校举办了“校园文化艺术节”近年来全镇中小学生有30余件作品获得县级奖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省、市、县奖139人。

中村中学2008-2011年连续四年高考位列全市普通高中前列,2008-2010年连续获得全市普通高中第一名的佳绩,2011年高考二本以上上线95人,再创历史新高。

洛峪九年制学校2011年向县中输送合格新生16名,2009-2010在全县七、八年级质量检测中分别位列全县第二、第七名,近年来,全县小学四五六年级抽会考中,校本部分别获全县第四、第六、第八名的好成绩。

3、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校本教研成果显著。

近几年在县教研室的指导下,我镇的课改工作稳步推进,校本教研步入规范化轨道,全镇现有省市县级科研课题十余项,中小学教师论文340余篇获县级以上优秀论文,中心校多次荣获县教研室“优秀论文组织奖”。

广泛开展新课改优质课赛讲、教学标兵评选活动,评选市县级“教学标兵”23名。

(五)发展职教,强化技能,全面提高为农服务水平

为了全面贯彻十七大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完善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的战略任务,落实省委赵乐际书记“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实施“人人技能培训工程”,促进农村改革,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使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

镇政府成立了“农科教服务中心”,制订了2008—2012年五年农民文化技术教育发展规划,承担当地农村人才的培养和农业科技技术的推广服务,年培训不少于6期80天,培训面达80%以上。

加强中小学职业技术渗透教育,初中做好毕业后“分流教育”,对毕业生进行三个月在校职业技能培训,并颁发给学生《职业技术教育培训证书》,基本完成县职教招生任务。

小学三年级以上每周开设一节劳动技术课,达到课时、教材、教师、基地、考核五落实,把职业技术教育渗透于中小学基础教育之中。

充分发挥优质资源优势,围绕镇村主导产业项目,实行镇村党员干部包村组、学校教师联系农户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为农民服务。

全镇19个村有7个村成为科技示范村,5567户农户中有566户成为科技示范户。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为农服务活动,有力地推动了镇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一个文明、和谐、富裕的新农村迈步在社会主义小康大道上。

一年多来,我镇“创强”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今后的工作中镇党委、政府有决心、更有信心在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的大力指导下,以这次“创强”为契机,继续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不变;坚持加强教育经费投入的决策不变;坚持实施素质教育的方针不变;坚持推进教学方法创新的思想不变;坚持整合现有教育资源与吸引先进的教学资源的思想不变;坚持以事业留人、情感留人的原则不变。

进一步强化学校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创一流名校,育创新人才。

继续巩固“双高普九”、“创强”成果。

正视差距,扬长避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村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0一一年八月

 

主题词:

创建省级教育强镇△工作汇报

抄报:

教体局,县“创强”办。

中村镇人民政府2011年8月8日印发

共印15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