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情备忘录》第八集创新元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16845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情备忘录》第八集创新元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国情备忘录》第八集创新元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国情备忘录》第八集创新元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国情备忘录》第八集创新元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国情备忘录》第八集创新元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情备忘录》第八集创新元素.docx

《《国情备忘录》第八集创新元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情备忘录》第八集创新元素.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情备忘录》第八集创新元素.docx

《国情备忘录》第八集创新元素

《国情备忘录》第八集:

创新元素

CCTV.com  2009年12月29日10:

40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

央视网  

  

>>>>进入财经频道

 

>>>>进入《国情备忘录》专题

 

    2001年,北京向国际奥委会承诺,将奥运圣火传递到珠峰,国际奥委会曾表示了担忧:

在高海拔、低温、缺氧、大风的环境下,明火很难存在。

实现这个伟大的创意,需要真正的实力,尤其是科技的实力。

    2008年5月8日,在世界之巅,那是一次受到世人瞩目的点燃,那一刻的画面传向了全世界:

在零下30摄氏度的低温、每秒18米狂风和极度缺氧的环境下,圣火被点燃。

雄峰峻岭、皑皑白雪,燃烧着的红色火苗在世界最高峰昂然跃动。

    从体育的角度看,这,意味着人类能够达到勇气和耐力的新高峰,但是,同样让外界印象深刻的还有中国创新的力量和决心。

    这是位于北京南郊一家中国航天工业的核心研究机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这家机构研制生产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从1970年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已成功地发射了70余颗国内外卫星,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确立了我国航天的地位。

    1999年11月20日成功发射“神舟一号”无人飞船,

    2001年1月10日成功发射“神舟二号”。

    2002年3月25日成功发射“神舟三号”。

    2002年12月30日成功发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成功地将我国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有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将两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实现了宇航员太空行走。

    这是一张长长的发射记录,在这里,从来没有以市场换技术的说法,从来没有贴牌加工的产品,但却拥有世界一流的航天核心技术。

与航天的成就相比,我国航空工业,特别是民用航空工业,却是另一番景象。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曾经多次尝试与国外飞机制造商合作生产干线飞机。

而外国飞机制造商为了将其产品打入我国市场,也愿意采取某种深度的合作生产方式。

但是在知识产权和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上,包括麦道公司在内的所有外国飞机制造商绝不肯做出丝毫的让步——世界上没有哪个制造商愿意培养出一个自己的竞争对手。

    引进,并没有锻造出中国制造大飞机的核心能力。

    姚景源:

按照经济学原理,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它取决于四个方面,第一,就是生产要素配置的完善,第二,是投入的增加,第三,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第四,是技术进步。

那我们看,我们这三十年走过的路。

第一,我们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们在城市,进行各种各样的改革,那么我们整个经济体制。

由过去的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

这些我们可以把它归纳到,它解决了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第二,我们再来看投入,我们这三十年,我们的投入不断地增加,所以过去我们三十年的经济增长,很重要的是这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古代中国创造出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从而奠定了世界科技史中卓越的地位。

    但近代和当代,电灯、电话、电视、汽车、飞机、卫星,半导体、电脑网络,这些重大的发明都是外国人做出来的,在世界级的发明家的队伍里边很少能看见中国人的身影。

    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袁正光:

而世界上重大的科学与技术,发现和发明,基本上都出自于前二十的国家,也就是二十名以后的国家,就属于基本上没有创新能力的国家,所以我们还在二十名以后。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丹麦、芬兰、瑞典、韩国、新加坡等。

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是:

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一般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

 这是一个小小的鼠标。

生产企业在江苏苏州,品牌和技术属于美国罗技公司。

    这个鼠标生产链中的利益分配是这样的:

一只销售价40美元的无线鼠标,苏州的装配厂只得3美元,罗技公司凭拥有品牌得8美元,13美元给掌握芯片技术的零部件供应商,剩下的16美元归渠道商。

从这个利益分配链上可以看到,罗技公司450名员工的薪水要极大地超过苏州那家企业4000名职工的薪水。

也就是说,靠简单装配所分享的利益是最少的。

而反映鼠标核心价值的芯片制造技术,这部分的价值就明显体现了自主创新的价值。

类似这种体现自主创新价值的利益分配,被称为“鼠标现象”。

    在庞大的世界经济的大蛋糕中,我国企业生产低端产品,其结果是只能分得“蝇头小利”。

    一顶“中国制造”的帽子,在美国可以卖到26美元,我国企业卖给美国人只要1美元。

    一件来自我国生产的毛绒玩具德国人售价是20欧元,而在我国出厂价格仅为1.4欧元。

    一台在美国售价为79美元的中国产MP3,我国企业获得的纯利润只有1.5美元。

    我国手表产量占全球80%,每只手表平均出口价格仅为1.3美元,而一只瑞士手表的平均出口价格是国产手表的300倍。

    与此相对应的是,目前全国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科技研发支出占企业销售收入的平均比重仅占0.56%,而美国、日本和韩国大多数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其销售收入一般都在4%左右。

    我国企业在一些领域并非没有机会。

这是全球第一台vcd机,它产自安徽的万燕公司。

至今仍保持着在家电产品中唯一由我国自己创立的产品纪录的vcd,现在被当成陈列品,存放在安徽现代电视技术研究所的展览室里,一张用打印纸制成的小纸板上赫然写着它的名字——世界上第一台VCD机。

很多人不会知道,万燕公司生产的第一批1000台VCD机,几乎都被国内外各家电公司买去做了样机,并成为解剖的对象。

在随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万燕悄悄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中国人造出了VCD,但以VCD技术为开端的DVD技术,我国企业却不得不面对被众多跨国公司追索专利费的窘境。

    2002年2月,美国杜比公司要求我国DVD企业为每台DVD机支付1美元专利费。

    2002年4月,6C联盟要求我国DVD企业为每台DVD机支付专利费12美元;

    2004年4月,法国汤姆逊要求我国DVD企业为每台DVD机支付专利费最低2美元;

    2005年1月,MPEGLV(动态图像专家组)要求我国DVD企业为每台DVD机支付专利费2.5美元。

    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袁正光:

世界的法律和我们国家的法律是保护专利的,那么你专利得到保护,那么你的经济能力能够获得更大的利益,那么你的专利少了,那么你就去买别人的专利,引进别人的技术,就要付给别人的报酬。

    创新中的品牌要素,我国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今天的差距也是明显的。

    2004年,一个世界权威机构做品牌价值排名,第一名是美国的可口可乐,价值690亿美元,几乎相当于我国湖南省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2009年,这个全球品牌排名的第一名是以技术见长的一家美国公司——谷歌,其价值超过1000亿美元。

    发明专利是衡量创新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2007年我国已授权的发明专利数为67948件,远远低于日本的164954件。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李正风博士:

在美国专利局和日本专利局,以及欧盟专利局同时注册并且被授权的这样一些专利,这些专利一般来讲代表着比较高的技术水平,而且在全球市场范围内,他们有比较大的影响力,从某种角度来讲,拥有三方专利数量的多少,反映了一个企业或者是一个国家,技术能力的强弱。

2008年,我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当年的发明专利授权量为93706件,其中50%以上是来自外国的公司,大量的是跨国公司。

来自国外的专利申请所集中的领域主要是高科技。

第一位无线电传输,第二位移动通讯,第三位:

电视系统、半导体,第四位:

西药。

来自国内的专利申请最集中的区域,第一位是中药,第二位是非酒精饮料,第三位食品,第四位是中文输入法。

    在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专利中,国人申请一百件专利,其中发明只有十八件,八十二件是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而来自国外的申请,一百件中有八十六件是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发明专利。

    缺少核心技术,让我国的企业全球产业链分工中,蛰伏在最低端的环节中。

2008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开展科技活动的仅占25%。

    我们曾有一个提法,叫以市场换技术。

但我们是否真的换来了技术?

    汽车业是中国希望以市场换技术的典型试验。

    我国现在已经是世界上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新车消费第一大国,有各类生产企业5800多家,2009年汽车产量超过1000万辆,汽车工业总产值达11000多亿元。

但在我国的合资汽车企业中,外资30%的资本,拥有50%的股份,拿走了70%的利润,而中方企业只得到利润的30%。

    今天的现实是:

中档以上的汽车市场都是合资品牌和外资品牌的天下,发动机、电喷技术、变速器、转向系统、制动系统、传动系统、悬挂系统、汽车总线控制系统,依然是我国民族汽车业品牌发展需要突破的关口。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

世界上大的公司都在前沿,甚至是比如说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需要什么技术,他们都在那里琢磨,我们想创新不太容易,你想到的东西,人家早就想到了,这是一个我们耽误了时机,或者是以前没有考虑长远的事,现在也是,比如说,你去一个企业问,20年以后的车是什么样的,他回答不出来,所以这是第二个问题,没有一个战略发展,和长远的发展,这么一个概念。

1964年到1970年,我国相继成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氢弹,成功发射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

两弹一星是中国那个时代的骄傲。

但就是在那个时候,在地球的另一端也正发生着革命性的技术巨变。

1971年,美国英特尔公司发明并推出了全球第一台商用计算机微处理器,从那个时候起,人类开始走向信息时代。

    技术创新政策倍受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世界各国相继制定了关于技术创新的战略计划,尤其是欧盟成员国,几乎所有国家都在制定或修订技术创新政策,重视从战略上构建相关机制以提高国际竞争力。

世界各国,在发展面前,展开了一场创新的竞赛。

    英国在世界上最早提出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并把它列为政府的首要任务。

1993年,英国颁布的科技白皮书中就把创新列为基本国策之一。

    1995年11月,日本国会颁布实施了《科学技术基本法》,并在其提案理由说明书等文件中明确提出日本未来发展将以“科技创新立国”作为基本国策。

    1997年,韩国政府颁布实施了《科学技术创新特别法》

    1999年7月,法国政府正式颁布实施《技术创新和科研法》。

    2004年12月,巴西的《科技创新法》经总统批准出台,这是巴西科技进步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2004年美国投入巨资,加紧推行一系列被称为“美国创新基础”的重大研究发展计划。

在科技创新问题上,我国的几代领导人也十分清醒。

    1978年3月,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人意料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

    1995年5月,江泽民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中国将努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003年,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提出人才强国战略

    2007年,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放在了最重要位置。

    胡锦涛总书记十七大讲话: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

    60年前,我国还充斥着80%的文盲,小学入学率仅有不到20%,初中入学率仅为6%,而高等教育更是凤毛麟角,每年全国的大学毕业生仅有两万一千人。

    60年后的今天,我国目前总人口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已超过8000万人,位居世界第二;

    至200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达2263所,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为2907万人,居世界第一;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继2002年突破15%进入大众化阶段后,2008年达到23.3%;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占据世界的份额已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46提高至目前的1/7。

    以不足全世界3%的教育经费,支撑起全世界20%以上的受教育人口,我国完成了从世界头号文盲大国到教

    育大国的历史性跨越。

    而伴随着投资巨大的“211”、“985”工程的实施,我国高等教育与世界一流的距离正在拉近。

    教育为我国的科技力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创新积蓄了能量。

目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3500万人,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科技人才队伍。

科技投入规模不断提高,2006年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支出总额达3003亿元,企业的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70%以上。

    我国正在运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182个,省部属重点实验室超过1100个;材料科学、数学、纳米技术、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创新能力综合排名都进入世界前十位。

 在产业技术方面,我国生产的达到国际先进标准的钢材占全部钢材产量的80%以上,高档数控机床取得重要进展,国产数控车床自给率从1999年的48%上升到2005年的近80%;、产业技术对外依存度已经从1995年的75.8%下降到2005年的38.9%,标志着我国产业整体技术素质迈上了新台阶。

    在农业、能源、医疗等领域的科技创新也为突破瓶颈制约提供了重要支撑。

1999年9月,中国正式参加美、英、法、德、日等国共同进行的人类基因组全序列测定项目,承担其中1%的任务,也就是3号染色体上3000万个碱基的测序任务,使中国成为继美、英、德、日、法之后第6个参与该计划的国家,也是唯一的发展中国家。

    我国的科技进步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2006年《世界竞争力年鉴》把中国大陆的国际竞争力排在61个国家和地区中的19位,这比2001年的33位有大幅度提升;韩国2007年《IPS国家竞争力》报告指出,中国大陆位居全球第21位,韩国位居23位,中国首次超过韩国。

    从三峡工程到青藏铁路,从西气东输到南水北调,一大批世纪性工程无不张显着科技的魅力,把中国的科技和经济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2008年4月,北车集团唐山轨道客车公司国产时速350公里列车——CRH3“和谐号”下线,标志着中国在世界高速列车的技术领域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目前,全球范围内,有能力自主研发时速350公里高速列车的仅有法国、德国、日本和中国。

    2008年5月,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

在此之前,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冲破波音和空客笼罩的天空。

拥有数百万零部件、横跨几乎所有工程学科的大飞机,被称为“工业之花”。

自成功实现航天梦想之后,我国另一个重要飞天梦想——造中国自己的大飞机,在冻结20年后再度启航。

    2009年10月29日,随着首台国产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的研制成功,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国家。

    从百万亿次到千万亿次,这一堪称“中国速度”的巨大跨越,与立足自主创新发展高科技的“中国道路”紧密相连。

    姚景源:

我们中国现在是制造业的大国,但是我们得承认,我们不是制造业强国,你看,我们出口那么多的产品,但是真正利润的大块,被外国人拿走了,为什么呢?

就是,我们虽然是益而高制造业的大国,但是我们这个制造业,我们在整个世界经济的产业链条当中,我们是处在末端,为什么这样呢?

因为我们缺乏核心技术,从而我们就缺乏核心竞争力,所以,要想使中国成为制造业大国,变成制造业强国,核心的问题是提高我们自主创新能力,那么通过自主创新,通过技术进步,使我们整个中国的制造业,我们能上一个更高的平台,我们要是这样做了,那么我们的核心力就会大大地增加,而我们中国就一定能够从制造业的大国,变成世界上的制造业的强国。

    2008年,经过20多年精心培育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呈现出极大的抗风险性。

我国西部和中部,高新技术企业经济增长速度平均在19%至20%,在外向度较高、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东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仍然以超过10%速度逆势发展。

    我们知道,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所在,教育、科研、人才、技术、品牌,这一系列的创新,已经被我们这个国家看作是实现科学发展目标的重要元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