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513529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三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三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三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三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docx

《三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docx

三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

三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

1.三明市的旅游资源

三明是福建省辖市,位于武夷山与戴云山脉之间。

全市总面积22959平方公里,其中市区1178平方公里,总人口267.5万;辖1个县级市(永安市)、2个区(梅列区、三元区)、9个县(明溪县、清流县、宁化县、大田县、尤溪县、沙县、将乐县、泰宁县、建宁县);森林覆盖率达76.8%,有“中国绿都”、“绿色宝库”之誉;年平均气温为19.4C,一年四季均可游览。

三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光旖旎,特色鲜明。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既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又有深厚的人文底蕴。

三明岩前发现了20万年前古人类文化遗址。

宁化石壁是中国历史上由北向南客家大迁徒的中转站,被誉为“客家祖地”。

古邑多俊杰,宋代“理学四贤”中的杨时、罗从彦、朱熹和清代画坛“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及清代“书法四大家”之一的伊秉绶等历史名人都诞生在这里。

三明名胜古迹众多,自古以来为人们所称颂。

这里有被誉为“天下第一湖山”的泰宁大金湖;有被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称“大而逼,远而整”的永安桃源洞“一线天”;有犹如“神仙洞府”的将乐玉华洞……。

改革开放以来,三明旅游业迅速发展。

现已建成以“山、水、洞、林、石、古文化”为特色的旅游风景区(点)60余处。

其中:

世界地质公园1个 (泰宁世界地质公园);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3个(泰宁大金湖、永安桃源洞-石林、将乐玉华洞);

国家4A级旅游区4个  (泰宁大金湖、永安桃源洞、梅列瑞云山、三元格氏栲);

国家2A级旅游区1个  (沙县沙阳乐园);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 (将乐龙栖山、永安天宝岩、建宁闽江源);

国家森林公园4个(泰宁猫儿山国家森林公园、三元国家森林公园、将乐天阶山森林公园、三明仙人谷森林公园);

国家地质公园2个(宁化天鹅洞群、永安国家地质公园);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泰宁尚书第明代建筑群、三元万寿岩、永安安贞堡);

省级风景名胜区4个(梅列瑞云山、沙县七仙洞-淘金山、宁化天鹅洞、清流九龙湖);

省级自然保护区9个(三元格氏栲,三明萝卜岩,泰宁峨眉峰,宁化牙梳山,尤溪九阜山,明溪均峰山、君子峰,大田大仙峰,清流莲花山);

省级森林公园1个 (梅列金丝湾);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个(梅列正顺庙,沙县城隍庙,泰宁世德堂,将乐杨时墓,建宁白楼、天主教堂,尤溪南溪书院、季奎堡、孔时公大厝,清流狐狸洞,宁化伊秉绶墓、革命烈士纪念碑、黄慎墓,永安文庙大成殿、贡川古城墙-会清桥)。

2.三明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一、市区周边旅游圈

 

        这里拥有两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三明市和永安市。

水上游三明,尽享山水园林城市“水在城中、城在绿中”的迷人风采。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4A旅游区桃源洞-鳞隐石林风景区,奇、绝、秀、幽、险,其“一线天”被徐霞客赞誉为“大而逼,远而整”,并列入吉尼斯纪录之最。

鳞隐石林石洞交错,怪石林立,胜似迷宫,被誉为“中国石林第二”。

国家4A旅游区、三元国家森林公园格氏栲景区,因其格氏栲纯林面积世界最大,享有“世界之最”之称。

横坑温泉滋养肌肤,放松心情,洗却您一日的劳顿与烦恼。

国家4A旅游区瑞云山是福建省面积最大的火成岩地貌,山、水、洞、林、泉兼而有之。

淘金山上“华夏第一卧佛”、宋桂、铁树群堪称三绝。

沙县小吃风味独具,遍布大江南北。

沙县肩膀戏演技奇特,全国唯一,是一朵“肩膀上的民间艺术奇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贞堡、名列2000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的万寿岩,镌刻着一幅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明画卷。

 

 

   行      程

D1   游览桃源洞、桃花涧漂流、葛里景区、鳞隐石林,住永安

D2   赴三明游览格氏栲森林公园、横坑温泉浴、晚上水上游三明,住三明

D3  游览瑞云山风景区、麒麟山公园、仙人谷国家森林公园

D4  游览永安安贞堡、沙县淘金山、沙阳乐园、品尝沙县小吃、欣赏肩膀戏

 

 

二、大金湖

 

     “大金湖”品牌的突出特色是:

碧水、丹山、古洞、龙潭、荷花。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旅游区金湖,水上丹霞189景,美仑美奂,人称“天下第一湖山”,其“水上一线天”堪称稀世绝景。

上清溪,蜿蜒于荒无人烟的赤石翠峰之间,两岸壁立千仞,奇岩跋扈,天为山欺,水求石放,一年四季可漂流。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尚书第宏伟壮观,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建筑。

闽山第一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玉华洞,166景,全长10多华里,是福建省最大的石灰岩溶洞,已有1800多年的游览历史,徐霞客称其“玄巧争奇,遍布幽奥”。

龙栖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少有、独特的天然植物园和动物乐园,其瀑布群射银流玉一般。

一望无际的建宁万亩荷塘,“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所产建莲自古以来就是贡品,《红楼梦》里有她的芳踪。

 

日期      行      程

D1   游览大金湖、上清溪漂流、泰宁古城、尚书第(或状元岩),观赏梅林戏,住泰宁

D2   赴建宁游览毛泽东、周恩来故居,赏荷品果,赴将乐游览玉华洞,天阶山国家森林公园,住将乐

D3   游览龙栖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古厝桥、龙潭瀑布、鹿鸣苑、西山造纸作坊

 

 

三、客家祖地

 

     该品牌的突出特色是:

祖地、民俗、三宝、古文化。

“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

历史上中原汉人南迁大多聚居在宁化石壁,而后向外衍播,因而成为世界客家人的朝圣中心。

石壁迄今还保存古代客家先民的建筑风格、方言和风俗。

客家公祠供祀着客家诸姓的先祖牌位,收藏客家族谱、家乘等史料。

每年10月“祭祖月”,举行世界客属祭祖大典活动,平时根据游客需求举行祭祖仪式。

玉虚洞被徐霞客称为“武夷三绝”之一。

国家地质公园天鹅洞群是福建省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分布最密的溶洞群。

七星岩属丹霞地貌景观,文天祥赞其“山高不碍乾坤眼,地小能容宰相身”。

狐狸洞景区集洞、峡、湖、岛、林于一体。

考古学家在此发掘的“清流人”古人类化石,与台湾“左镇人”古人类化石同属旧石器晚期智人,是闽台同根的佐证。

“三宝”展示了三明丰富的物产和独特的工艺。

 

     行      程

D1    游览玉虚洞,参观“三宝”(宝石、宝剑、宝扇)、购物,住清流

D2    游览七星岩、夜滩温泉浴、九龙湖(狐狸洞),考察古文化,住宁化

D3    游览天鹅洞群、神风龙宫,石壁祖地公祭客家公祠

目前,据业内人士透露,三明市的旅游资源仍未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三明市的旅游基本路线为:

永安(桃源洞、鳞隐石林)、三明(格氏栲),将乐(玉华洞),泰宁(大金湖、上清溪,寨下大峡谷、历史博物馆、尚书第)。

而建宁、宁化等一些地区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地开发。

区域旅游经济未蓬勃发展。

3.三明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制约因素

由于三明经济整体水平较低,对旅游业的相对投资较少,导致了以下几点问题:

(1)交通不便利。

三明地处山区,尽管国道205线,316线、省道212线形成了公路交通网络,鹰厦铁路横贯市区,开通了三明至厦门、福州城际列车和“金湖号”专列,京福高速公路三明段一期工程(三明-福州)已建成通车。

龙岩冠豸山机场距三明市区仅2小时车程。

但三明没有自己的机场,没有通往各个县城的发达的高速公路网,市内的交通网络建设并不完善。

以至于对省外的游客的吸引力较弱,对高层次的游客的吸引力较弱。

这是制约三明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基础设施和专门设施建设薄弱。

在三明市区内无4星级以上酒店,住宿条件差。

旅游购物设施较少,没有典型的地区特色。

融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接待设施较差,游览娱乐设施方面一片空白,土地利用率低,建筑用地,基础设施用地产生矛盾。

各项公共设施,如:

停车场,城(街)区的美化规模,水平,质量标准较低。

(3)宣传力度小。

虽然三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的旅游资源,但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对其未进行大规模有效的宣传,所以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并不高。

(4)未对景区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规划。

景区周边的建设不完善,景区内路线的安排不合理,使景区给人的整体印象差,景区的精华部分未得到真正开发。

4.三明市旅游开发的例子

成功的例子——泰宁

过去,泰宁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国民经济以农业为主,综合经济实力长期徘徊在省、市的下游。

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历任县级领导班子坚持不懈实施旅游兴县和项目带动战略,泰宁经济找准了定位,迅速驶入快车道,近十年经济增长速度超过10%。

1997年以来,泰宁经济增长速度与增长质量开始在全市靠前领跑,2001年县级经济实力评价名列全省32位,全市第4位。

  一、特色经济格局基本形成

  旅游兴县战略深入人心,大金湖旅游区各景区继1994年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后,近年来先后获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人与生物圈网络成员等国家级品牌和福建首个优秀旅游县,正常年份金湖单个景点的游客接待量达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2%,2003年末,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3.6%。

二、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近年,全县坚持实施城乡电网、农村路网、乡村饮水、移动通信基站建设改造工程,加大老区基点村、贫困村、少数民族村的“五通”力度,全县路、水、电、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加快升级,各类网络全面延伸至行政村一级,促进了城乡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提高。

坚持经营城市理念,把城区当景区建,近五年共投入县城建设资金4.76亿元,拆迁旧城18.1万平方米,新建各类建筑46万平方米,新增绿地17万平方米,上马了状元街、松光花园、农贸市场等一批重点项目,狠抓了建筑立面、休闲公园、文化广场、沿河两岸、夜景工程等城市景观建设,奠定了粉墙黛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风格,状元街被誉为“八闽第一街”,正在建设中的状元文化公园大型青铜群雕为我国县级首创,县城的特色品位凸显,生态文化旅游城初具雏形。

  三、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坚持依法治县和以德治县相结合,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有效,连续荣膺省级“文明县城”。

各项事业发展硕果累累,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教育两基工作先进县”、“全国计生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县”、“全国广播电视先进县”、“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先进县”,全县长治久安,社会安定稳定,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光荣称号。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泰宁县将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围绕“三步走”的目标设想(即:

第一步,用5年时间,把大金湖建成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竞争力的新兴旅游区,泰宁成为福建一流旅游强县;第二步,再用5年时间,把大金湖建成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竞争力的重点旅游区,泰宁成为闽西北地区经济强县;第三步,到2020年,把大金湖建成全国著名、国际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区,泰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大力实施“立足大金湖、对接京福线、崛起闽西北、建设新泰宁”的发展战略,做大做强旅游、化工和以雷公藤为主的特色林业三大优势产业,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努力把泰宁建成福建一流的旅游强县、京福线上富有活力的开放县、福建最美丽的山区县城和闽西北较为先进的小康县。

  1、建设福建一流的旅游强县。

全力冲刺世界地质公园,打造与武夷山齐名的福建又一世界级旅游品牌;以生态为本,文化为核,张扬水上丹霞、峡谷曲流、丹霞洞穴、花岗岩石蛋四大奇观,凸显古建、科举、岩穴、民俗、古城五大文化亮点,集中开发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建设集观光游览与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以公众宣传为立足点,以专题促销为突破口,以上海和闽东南为市场中心,着眼国内,进军港台,面向世界,提升知名度,招徕客源量,建立与武夷山联手的两大世界品牌一体化协作机制,构建名列福建前茅的游客集散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增植一批福建旅游十强十佳企业,做精观光产业,做大休闲产业,做活文化产业,做强要素产业,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名符其实的主导产业、生命产业,带动县域经济全面发展,推动泰宁跻身闽西北经济强县。

  2、建设京福线上富有活力的开放县。

加快京福高速公路及连接线工程建设进度,超前做好抚州至湄洲湾高速铁路、同三高速公路泰宁段、武夷山至泰宁高等级公路等重点交通项目前期工作,打造快速便捷的开放硬通道,构建泰宁联结区域经济中心的交通经济圈;扫除发展障碍,以成本最低、效率最快、回报最大、环境最美的开放魄力,努力把泰宁建成闽赣边界及京福高速公路沿线上吸引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的投资“洼地”;立足资源基础,扩张产业优势,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合作竞争,敢争龙头,勇当配角,借势借力加快产业集聚,着力建设全省主要、全国知名的旅游经济区,全国最大的高岭土和硅微粉深加工基地,省内最大的药用活性炭生产基地和雷公藤药材集散地及深加工产业中心,做大做强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支柱产业集群。

  3、建设福建最美丽的山区县城。

雕琢山水交融的绿色明珠,发挥四面青山环抱、三江绿水常流、一山楔入城中的自然山水优势,加快城区三河六岸景观群建设,开发东起月亮湾(三溪汇合处)西至太阳岛(百竹园半岛)的水上观光游览带,彰显“亲水、亲山、亲绿”的山水生态城市特色;打造人文璀璨的江南明城,坚持以古城文化为灵魂,在修缮修复古城遗迹的同时,将独特的泰宁地域文化融入城市开发建设中,奠定推广徽派特色仿古民居建筑风格,建设千年古城青铜群雕,延续古城历史文脉,把泰宁建设成为以闽越遗风、明代古迹、梅林戏曲、红军街景、城河夜色等为主要内容的古城文化旅游景区;营建高雅精致的休闲乐园,按照“不求其大、但求其佳,不求其洋、但求其雅”的原则,搞好杉溪两岸观光线和城区桥梁的夜景改造,建设功能完善的旅游接待服务区和旅游专业街区,使泰宁生态文化旅游城市定位更加清晰、旅游服务功能更加显著。

4、建设闽西北较为先进的小康县。

以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增长,注重发展旅游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个私经济,增加劳务输出,强化就业培训,打造泰宁劳动力品牌,拓展就业增收空间,使泰宁人民过上更加殷实的小康生活;构筑困难群体社会关爱机制,完善养老、失业、医疗、低保等各项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扩大覆盖面,实现城乡居民“老有所养、失有所补、病有所医、弱有所助”;大力实施文化靓县工程,积极建设闽西北教育强县,创作一批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精品,培植知名文化品牌,打造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氛围浓郁的“文化泰宁”形象;积极导入市场机制,优化教育、文化、广电、卫生资源配置,健全各项事业基础设施,加快社会事业产业化、民营化进程。

目前,泰宁已成为中国十佳魅力名城之一,在国内成功打出了自己的品牌。

失败的例子——陈大瑞云山

瑞云山在三明市区西北十二公里的狮头山麓。

为火成岩地貌奇观。

瑞云洞进深30米、宽61米、高4米。

洞内有一座五开间始建于宋代的木结构庙宇,供奉诸佛。

洞口石壁如削,有宋、明、清摩崖石刻数处。

洞顶苍松如盖,泉水涓涓,如串串玉珠,组成帛帏,悬于洞口,蔚为壮观。

洞口还保存着清乾隆年间翰林院监察御史官志涵在此讲学时的石刻“有容”二字,及“人在石中藏璞玉,客来洞口融珠帘”等对联。

洞前石山门为清康熙年间建造。

上刻“瑞云洞”三字,山门前便是明代单拱石桥。

洞口周围,洞庙东北,有避邪洞、小一线天、观鱼池、马背山等景点。

整个风景区,为古树所环抱。

伴以鸟啼虫鸣,显得清静幽雅。

瑞云洞有汽车通达,洞前有服务部,洞东山顶建有招待所接待游客。

在其附近有准4星级酒店,亿龙酒店。

然而,拥有以上条件的瑞云山为什么没有成为著名的景区呢?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没有对景区自身进行合理定位。

它处于三明市郊,所面对的游客应以三明市内的为主。

然而,它起先的门票的定价却在20~30元,超出了人们的消费水平。

因此无法吸引到大批市内游客。

(2)没有对景区进行有效的管理。

景区内的垃圾未得到及时清理,环境脏乱。

(3)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瑞云山位置较偏僻,且景区周围交通不便。

不易吸引游客。

5.三明开发旅游资源的对策

(1)解决和提高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

任何一个旅游景区(点)的开发,都必须首先解决游客来访问题,使游客能够比较顺畅地进出。

便利的交通条件对旅游资源所在地成功的开发非常重要,因为即使资源品味再高,吸引力再强,如果没有顺畅的交通运输,游客进不来,资源优势也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

所以,可进入性就是指游客可以借助完善的交通运输系统能够顺利地进出旅游资源所在地。

它包括资源所在地通往外界特别是主要客源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及交通运营手段的合理安排。

(2)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及旅游上层设施。

旅游基础设施为游客的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的基础。

旅游上层设施以游客的需要转移。

旅游基础设施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旅游业深度长远发展的坚强后盾。

(3)旅游资源开发计划、设计、建设或整修。

对已开发利用的资源来说,再开发主要是增辟新的游览项目或在原开发的基础上进行修饰和加工,如修整游览步道、建设新的观景点、护栏,以及采取一些新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提高文化含量措施等。

对于尚未开发利用的资源或人造景观,应首先确定开发主题和利用方向,按照计划进行开发建设和施工。

(4)建立景区(点)管理机构,培训专业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

任何一个旅游景区(点)都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管理人员和素质较高的服务人员;否则,管理不好,服务质量差,不仅失去了资源开发的意义,而且也有损资源所在地的形象,影响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

所以,要使旅游资源的开发取得良好的经济成效,必须健全资源管理机构,培训专业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不断提高其素质与管理和服务水平。

(5)坚持“科学开发、合理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

突出独特性的原则;讲究经济效益的原则。

三明特色旅游发展方向

发展闽中小城山区特色游,发展主题型旅游产品,不仅含有观光的成分,满足了旅游者一般的好奇心,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较高,附加值较高,注重旅游产品的文化内容和个人价值的自我完善,把旅游产品和服务推向多样化和个性化。

适时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改造原有的旅游产品,保持旅游产品的市场生命力。

组合旅游产品开发,把各单项旅游产品与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有机的结合起来,并与旅游者的旅游需求相吻合,与旅游者的消费水平相适应。

三明作为一个偏远的闽中小城,红军苏区有宁化、清流等三明远郊县城,毛主席有诗云:

如梦令·元旦(1930年1月) 宁化、清流、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泰宁是两宋名城之一,素有“一巷九举人,一家十进士”的美名。

三明市是全国著名的文明城市,200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三明作为苏区之一,许多地区都留下了红军的足迹,如:

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馆位于建宁县城北溪口街49号,原名建宁革命纪念馆,成立于1959年7月。

2006年9月,建宁革命纪念馆更名为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馆。

“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前委”旧址(毛泽东、朱德同志旧居)、“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周恩来同志旧居)两处复原陈列。

陈列展线400米,陈列革命文物及照片资料973件,文物业务用房2130平方米。

三明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应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以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观光旅游,加强休闲、度假、疗养等的旅游产品的开发,及精品名牌旅游产品的培育,提高旅游产品的结构和档次,保护民间艺术,抓住国家开发海西经济这一重大机遇,扩大三明旅游的对外开放和合作,发展区域旅游经济。

鼓励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大众旅游产品和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品牌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

禁止开发建设一切破坏旅游资源区风貌的旅游项目引导和规范旅游市场的平等竞争和规范管理。

突出在表现特征上的区域性典型主题。

6.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及综合经济的关系

旅游地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吸引游人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因此,旅游经济的发展要注意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正确处理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关系,不论是旅游者、旅游开发者、经营者、管理者,还是旅游科学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把旅游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优先、重要的位置,真正使旅游地实现良好的旅游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

旅游资源的开发势必会对开发区域的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如黄山、泰山的索道建设,它在便利人们登山的同时,也破坏了景区原有的幽静的特色和自然环境。

它所带来的环境上的负面作用有

(1)大量游客的到来,不仅加大了道路的运输量,使交通更加拥挤,而且众多的交通车辆会排出大量废气,增大了空气和噪音的污染,对当地居民造成伤害。

(2)大规模游客的涌入,一方面加大了旅游目的地垃圾和废水的处理量;另一方面,游客中某些人的不良行为,如乱扔废弃物也加大了对当地环境卫生的损害和水质的污染。

(3)大规模旅游活动的开展,使旅游景区景点的承载力加大,不仅造成空气中尘土飞扬,可吸入颗粒物增加,损害人体健康,而且由于人多活动空间小,也会造成植被的践踏和景物的破坏,加上游客中某些人擅自采集植物等行为,也会造成物种的失衡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4)长期大规模旅游活动的开展,会对当地历史古迹的原始风貌和保存寿命造成威胁,尤其是游客中某些人的触摸攀爬和乱刻乱划所造成的损害更大;同时,旅游设施的过度建设和规划不当、设计不合理也会对旅游景观和环境造成破坏。

然而,景区周围的环境却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因此,应把旅游设施建在主要景区之外。

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其的投资,需要政府有强大的财政基础来支持旅游业的开发。

发展旅游业

(1)可增加就业机会,吸纳更多的剩余劳动力。

就业问题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我国还是一个社会政治问题。

它不仅关系到每个劳动者的生存和国家经济的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随着经济的发展,发展第三产业已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

(2)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带动相关部门和行业的发展。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对于改善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之间的产业结构会起积极的作用。

(3)有助于改善投资环境。

旅游是吸引外商从事经贸活动的重要媒介。

(4)有助于提高旅游目的地人民的素质。

旅游活动具有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的作用。

旅游活动的开展有助于人们突破惯常环境对思维的束缚,使之眼界开阔。

(5)有助于促进旅游目的地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为适应游客的需要,当地一些被人们遗忘的传统风俗和文化活动得到了恢复和利用,传统的民间艺术受到了重视和开发,濒临灭绝的历史文物得到了修复和维护。

7.三明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

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指以资源和生态环境承受能力为基础,以符合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和社会道德规范为标准,实现旅游发展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协调统一,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构成危害为目标的发展思想和发展道路。

其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相互依赖,相互和谐的共生共存关系。

它要求:

(1)增进人们关于旅游对环境依赖性的认识,提高关于保护生态、传统社会文化的意识;

(2)旅游的发展要立足长远,要与经济、文化等其他领域的发展相协调;

(3)促进旅游的公平发展,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在向游客提供高质量旅游服务的同时,改善旅游接待地区的生活质量;

(5)提供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相协调的旅游形式。

(6)旅游目的地一方面应根据游客的需求,相应扩大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以满足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在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上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要做好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的保护,以保持和改善其质量。

(7)旅游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应与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发展相协调,要切实制定好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使旅游的发展约束在旅游承载力范围之内。

(8)旅游的发展应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要从长远的需要和利益出发,在经济效益上,要实现旅游收益的合理分配,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在社会效益上,要能促进目的地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推动社会的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