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单元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0970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单元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单元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单元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单元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单元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单元数学教案.docx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单元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单元数学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单元数学教案.docx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单元数学教案

单元备课总复习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成长小档案;二是数学活动;三是全册所学知识的综合练习(练习二十二)。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计算能力有明显的提高,能应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除法,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认识万以内的数并进行比较和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现象,克与千克,能掌握统计方法,通过分析统计表提出并解决问题,但还有一部分学习基础比较弱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解决问题部分,比较被动,根据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复习阶段要进行系统性的复习,积极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掌握解题方法,帮助学生不断总结,及时反馈,使复习体现实效性,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努力做好提优补差工作,争取达到一个满意的效果。

复习知识内容共分为七部分:

统计,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经历梳理本学期各部分知识的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2.通过总复习,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使所学的数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从而更好地掌握各部分知识的重点和关键。

3.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或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通过总复习,为学生提供反思、归纳、整理、体验的机会,帮助学生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单元教学重点

复习统计,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以及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

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不要求学生都掌握,只要学生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解答。

课时安排

共计10课时。

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2课时

复习表内除法及有余数的除法2课时

复习数据收集整理及图形的运动2课时

复习克和千克及混合运算2课时

总复习1课时

课题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课时1课型复习主备张凤梅审核

一、研学导航

1、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口算方法,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放性的思维能力。

2、学习任务

通过复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口算方法,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研学过程

(一)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1、请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我们学了万以内数的哪些知识?

(回忆万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2、下面先请大家独立做教材第116页第4题,然后集体订正。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做的?

3、写一写,再读一读。

千位上是2个千、百位上是5个百、个位上是6个一。

二千五百零六。

独立做教材第118页第13题,然后集体订正。

(二)1、复习用计数单位表示数。

(独立完成书上第117页第5题,想一想是怎样做出来的。

2、复习近似数。

(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17页第6题,找出哪些数是近似数?

并读出来。

(三)复习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简单应用。

1、课件出示教材第97页第1题口算题,先独立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然后“开火车”订正。

2、请大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3、并在全班汇报。

三、研学拓展

在下面各数的前后各写两个相邻的数。

69832999998

四、课后小结、反思

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学会了什么?

说说看。

反思:

课题:

练习课

一、口算:

36+42=760-40=640+60=93-26=

600+170=2000+6000=580-570=180-90=

350-200=7000-5000=50+130=90+280=

二、填空。

1、写出下面各数:

三百四十八()六千零八()四千零五十()

2、4075是由4个()、()个十、5个()组成的。

读作()。

3、按要求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56075067576045064056

()<()<()<()<()

4、一个四位数,最高位是6,十位上是5,其余数位上的数是0,这个数写作()读作()。

5、比687少96的数是()388比112多()

三、计算。

1、笔算。

(有验算的要验算)

2619-634=3795+537=88+97+105=

验验

算算

4103-279=247+968+8293=

四、列式计算:

1、比5463多2507的数是多少?

2、甲数是723,比乙数少48,乙数是多少?

3、295比387少多少?

五、应用题:

(26分)

1、一张桌子150元,比一把椅子多60元,一把椅子多少元?

2、学校有图书200本,已经借出128本,剩下的每个班分8本,可以分给多少个班?

3、学校图书室有图书398本,活动课借给一班70本,借给二班89本,还剩多少本?

(用两种方法解答)

第一种解法:

第二种解法:

课题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的复习

课时1课型复习主备张凤梅审核

一、研学导航

1、学习目标

(1)梳理《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两部分的内容,帮助学生对这两部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

(2)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整理过程,初步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3)在交流、合作与分享中,培养学生学习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习任务

经历知识的整理过程,初步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二、研学过程

(一)除法的认识

1、什么是平均分(平均分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分完后没剩余,第二种是分完后有剩余。

引导学生分别画图表示。

2、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关系。

10÷ 5 = 213 ÷ 5 = 2 …… 3

()()()() () ()  ()

读作:

读作:

提醒:

()一定要比()小!

3、怎样求商?

学生给同桌举例说一说。

下面的计算对吗?

不对请改正过来:

65÷9=7(忘记写余数)31÷4=6……5(余数比除数大)

(二)解决问题

1、基本知识点。

(1)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师:

用什么计算。

学生举例题说明。

(2)求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几?

师:

用什么计算。

举生活中的例子。

2、基本练习。

第1题:

有25箱苹果,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7箱。

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第2题:

小丽有20元钱,买6元一个面包,最多能买几个?

(引导小组交流,互批互改。

小组汇报:

第1题:

(1)理解“最多”“至少”。

(2)引导学生画出信息和问题——知道了什么?

(3)再现图形的解决方式——怎么解答?

为什么要“+1”

(4)3乘7加4等于25——解答的正确吗?

第2题:

(1)理解“最多”

(2)引导学生画出信息和问题——知道了什么?

(3)再现图形的解决方式——怎么解答?

为什么不要“+1”?

剩下的钱不够买一个。

(4)3乘6加2等于18——解答得正确吗?

三、研学拓展

17道题,小明每天最多做5道,他至少要多少天才能做完?

四、课后小结、反思

课后小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对哪方面的理解更深刻了

反思:

课题练习题

一、填空。

1、把6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小狗分()根骨头。

2、15朵红花,每3朵一份,能分成()份。

3、在下面画○表示“四七二十八”这句口诀,并看图写算式。

÷

()×()=()

()÷()=()

()÷()=()

4、

把这些笑脸平均分成4组,每组分()个。

列式:

5、

把这些爱心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到()个,还剩()。

列式:

6、在()填上+、-、×、÷。

(5分)

24()6=1820()5=46()4=24

25()5=3025()5=536()6=30

二.列式计算(9分)

(1)、42里面有几个7?

(2)、6个8相加是多少?

(3)、两个加数都是5,和是多少?

五、应用题(30分)

1、妈妈买了4米白布,又买了12米花布。

花布是白布的几倍?

2、商店里有8个红气球,蓝气球是红气球的2倍,蓝气球和红气球一共多少个?

3、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看了4天,还剩20页。

以后每天看5页,还要看几天?

4、有10朵花,插在2个花瓶里。

一个花瓶里插4朵,另一个花瓶里插几朵?

5、向阳小学二年级有4个同学做小旗,每个同学做5面小旗。

(先提出问题,写在横线上,然后再解答出来。

课题复习数据收集整理及图形的运动。

课时1课型复习主备张凤梅审核

一、研学导航

1、学习目标

(1)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让学生熟练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并能正确填写统计表并能分析。

(2)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现实生活的运动现象平移和旋转。

2、学习任务

通过复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现实生活的运动现象平移和旋转。

二、研学过程

(一)复习数据收集整理

1、什么是统计表?

统计表的作用是什么?

(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

2、收集和整理数据。

师:

我们在进行统计时,首先要收集数据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我们在收集和整理数据时有很多方法,你学会了哪些呢?

(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画“正”字、打“√”、画“○”的方法,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

3、学习简单的分析,解决问题

(二)复习图形的运动

1、复习轴对称图形,以及对称轴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有很多,在小组内说一说。

课下做一个连体小花手工制作,比一比哪个小组做的最好。

3、平移和旋转(什么是平移现象?

什么是旋转现象?

你是怎么区分的?

用手势表示一下。

生比划:

(平移—,旋转○)说说看,平移有什么特点?

旋转有什么特点?

生:

平移是直直的、不改变物体本身的方向;旋转是绕着点或轴在转动。

小组比赛说生活中的两种现象。

三、研学拓展

下面的现象属于哪一种,分分类。

(1)时针、分针转动。

(2)滑雪运动。

(3)风车转动。

(4)电梯上下运动。

(5)汽车方向盘转动。

四、课后小结、反思

课后小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感受?

反思:

课题练习题

一、填空。

1、把统计调查来的数据按照某种顺序写在一定的格式的表格内,这种表格就是()。

2、要统计中,所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中的每一个对象叫做(),从总体中取出一部分个体作为样本叫做()。

3、我们在记录数据时主要采用()记录方法最为便捷。

4、统计时一个“正”字表示()票。

5、一个物体()或大小两部分形状和()都完全相同,这种现象就是()现象。

6、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图形,这条直直的折痕就是()。

7、小明向前走了3米,是()现象。

8、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车身的运动是()现象,车轮的运动是()现象,方向盘的运动是()现象。

二、判断题

1、长方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

2、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车轮的运动是平移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