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阅读题.docx
《六年级阅读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阅读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阅读题
走进书里去
①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②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搏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奈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豪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影)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
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
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④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
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⑤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
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⑥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
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1、阅读①—③段,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4分)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2分)
粗略——()瞬间——()
3、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
(4分)
4、读小说和看影片有什么不同?
(4分)
5、作者把比喻为的宴席。
把比喻为的快餐。
(4分)
6、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是什么?
(2分)
7、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4分)
母亲
两年前夏季的一天,我和十几个同学聚在朋友的小房里看电视、听歌曲、打扑克,边玩边聊,十分高兴。
正说的热闹,传来了一声声微弱的音阶错位似的声音:
“卖…韭…菜…”不是那种简短有力的吆喝,而更象一种不抱任何奢望的乞讨,在众多有韵有板的专职小贩中显得那么生涩,那么不和谐。
正在甩扑克的小东不耐烦了:
“这卖韭菜的,没吃饭,绵羊似的。
”众人一片哄笑。
哄笑中我看见了从窗前像那颤颤的声音一样缓缓行过的一位四十多岁的妇女,我清晰地看见了她花白的头发,流着汗水的脸,那干裂的嘴唇。
我的心一阵撕扯,我怎么能够相信,那是我的母亲。
母亲没有看见我,我走到窗前,望着母亲佝偻远去的背影,泪水止不住的往下流。
母亲不会骑车,就推着自行车在后架上带着一筐韭菜,在那样毒烈的阳光下,用她微弱的声音换取我的学费、生活费。
而在那片哄笑中,在同学的不解中,我没有勇气承认那卑微的劳动者、那憔悴的老妇人是我的母亲。
从此,我沉默了,奋发了,然而我始终不能忘记那个下午,我对不起母亲,对不起母亲在那个午后的阳光下流下的汗水。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和谐:
卑微:
2、请你用“”画出描写母亲外貌的句子。
3、母亲在毒烈的阳光下卖韭菜,是因为
4、从此,“我”沉默了,奋发了,原因是什么?
我上初中那年,喜欢上了《格林童话》丛书,并到了痴迷的地步。
那时,父母微薄的工资早已被柴米油盐安排得所剩无几,哪里还有余钱买一本()不能吃()不能穿的书呢?
平时,父母总是把钱放在写字台的抽屉里面,而抽屉的钥匙就放在写字台上。
几经犹豫之后,我试着用钥匙打开了抽屉,从里面拿走了一些钱。
第二天,我从书店里买回了那套梦寐以求的《格林童话》。
几天过去了,风平浪静,父母似乎没有发现我拿钱的事。
不久,书店里又进了一批新书,其中《绿野仙踪》是我盼望已久的一本童话故事。
禁不住“仙子”的诱惑,我如法炮制。
当我再一次打开抽屉时,却发现里面多了一张纸条:
“峰儿,你是个好孩子,爸爸妈妈相信你会永远做一个好孩子。
”我看了非常惭愧,取出纸条,悄悄锁上了抽屉。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
一张纸条成了我一生的警示,一张纸条给了我一生的清白,一张纸条给了我一生的尊严。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几天过去了,风平浪静……”,“风平浪静”在短文中指什么?
3、“如法炮制”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4、“一张纸条”在文中具体指哪句话?
(用直线画出)这张纸条对“我”的教育极大,从文中的哪些话可以看出来?
(用波浪线画出)
5、从文中选一个语句作为文章的题目。
6、你认为文中的父母做得对吗?
假如这件事情发生在你的身上,你的父母会怎么做?
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母亲的羽衣(选自《张晓风经典散文》,当代世界出版社,有改动)
讲完了牛郎织女的故事,细看儿子已经垂睫睡去,女儿却犹自瞪着坏坏的眼睛。
忽然,她一把抱紧我的脖子:
"妈妈,你说,你是不是仙女变的?
"
女儿的问话充满童真和稚气。
我真的一时不知怎样回答,但这句问话却像一把无形的钥匙,开启了情感与记忆的箱箧……
许多年前,那时我自己还是小女孩,我总是惊奇地窥伺着母亲。
记忆中母亲晒箱子的时候就是我兴奋欲狂的时候。
母亲的樟木箱子又深又沉,像一个浑沌黝黑初生的宇宙。
我还记得的是阳光下竹竿上富丽夺人的颜色,怪异却又严肃的樟脑味,以及我在母亲喝禁声中东摸摸西探探的快乐。
我唯一真正记得的一件东西是幅漂亮的湘绣被面,雪白的缎子上,绣着兔子、翠绿的小白莱和红艳欲滴的小萝卜。
母亲一边整理,一面会回过头来说:
"别碰,别碰,等你结婚送给你。
"
那幅湘绣后来好像不知怎么就消失了,我也没有细问。
但不能忘记的是母亲打开箱子时那份欣悦自足的表情,会让我我觉得她忽然不属于周遭的世界,那时候她会忘记晚饭,忘记我扎辫子的红绒绳。
除了晒箱子,母亲最爱回顾的是早逝的外公对她的宠爱。
外公总喜欢带她上街去吃点心,而当年的肴肉和汤包又是如何好吃,甚至煎得两面黄的炒面和冰糖豆浆都是超乎我想象力之外的美味。
每听她说那些事的时候,我都惊讶万分——我从有记忆起,母亲就是一个吃剩菜的角色,红烧肉和新炒的蔬菜简直就是理所当然地放在父亲面前的,她自已的面前永远是一盘杂拼的剩菜和一碗"擦锅饭"。
母亲每讲起那些事,总有无限的温柔,她既不感伤,也不怨叹,只是那样平静地说着,并不想把那个世界拉回来。
下一顿饭她仍然会坐在老地方吃那盘剩菜;而到夜晚,她会照例一个门一个窗地去检点去上闩。
她一直都负责把自己牢锁在这个家里……
其实世上哪一个母亲不曾是穿着羽衣的仙女呢?
像故事中的小织女,她们都曾住在星河之畔,织虹纺霓,藏云捉月,几曾烦心挂虑?
她们是天神最偏怜的小女儿,她们终日临水自照,惊讶于自己美丽的羽衣和美丽的肌肤,她们久久凝注着自己的青春,被那份光华弄的痴然如醉。
而有一天,她的羽衣不见了,她把洁白的羽衣拍了又拍,无声无息的关上箱子,藏好钥匙。
是她自己锁住那身昔日的羽衣的。
她不能飞了,因为她已不忍飞去。
--她已经决定做一个母亲。
女儿没有得到答案,哪肯善罢。
双臂将我的脖颈搂得更紧:
"妈妈?
你到底是不是仙女变的?
"
我回过神来,却又一时愣住,我究竟是不是仙女变的,我不想也不方便告诉她什么,只胡乱应付着:
"不是,妈妈不是仙女,你快睡觉。
"
对我的搪塞,女儿将信将疑。
她听话地闭上眼睛,旋又不放心地睁开:
"如果你是仙女,也要教我仙法哦!
"
我笑而不答,替她把被子掖好。
其实我真的想对她说:
"是的,妈妈曾经是一个仙女,在她做小女孩的时候。
但现在,不是了,你才是,你才是一个小小的仙女。
"
1.认真阅读全文,想一想,文中"母亲的羽衣"究竟指的是什么?
以此为题有什么好处?
2.揣摩并理解下面两个句子的含义。
①其实世上哪一个母亲不曾是穿着羽衣的仙女呢?
②其实我真的想对她说:
"是的,妈妈曾经是一个仙女,在她做小女孩的时候。
但现在,不是了,你才是,你才是一个小小的仙女。
"
3.读第6至8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第6、7两段中加点词语"欣悦自足"和"最爱回顾"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②从第7段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母亲"在小时候倍受宠爱、尽享"美味",而第8段中作者却说"我从有记忆起,母亲就是一个吃剩菜的角色"。
你认为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③综观这几段内容,从中可以看出"母亲"有着怎样的特点?
4.你认为本文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5.正如文中所言,每一位母亲自她"决定做一个母亲"起,都自觉不自觉地脱下那件羽衣,并小心地珍藏起心中的那份美好。
其实,让母亲重新穿上那件美丽的羽衣,也是每个做儿女的共同心愿。
请以"妈妈,我已经长大了"为开头,写几句话,表达你的心愿。
匠人与大师(梁衡)
①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
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
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
②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
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
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
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木匠。
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
判断他的高下是有没有突破和创新。
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艺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而在不断构思新东西。
③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
匠人从事具体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经验丰富,但还没从经验上升到理论。
虽然这些经验体现和验证了规律,但还不是规律本身。
大师则站在理论的层面上,靠规律运作。
面对一片瓜地,匠人忙着一个一个去摘瓜,大师只提起一根瓜藤;面对一大堆数字,匠人满头大汗,一道接一道地去算,大师只需轻轻给出一个公式。
匠人常自持一技,自炫于一艺,偶有一得,守之为本;大师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心犹难宁。
居里夫人把诺贝尔奖章送给小女儿当玩具,但是接着她又得了一个诺奖。
④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
我们常说一技之长,一招鲜,吃遍天,这是指匠人,大师则不靠这,他纵横捭阖,运筹帷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因为凡创新、创造,都是在引进、吸收、对比、杂交、重构等大综合之后才出现的。
当匠人靠一技之长,享一得之利,拿人一把,压人一筹时;大师则把这一技收来只作恒河一沙,再佐以砖、瓦、土、石、泥,起一座高楼。
牛顿、爱因斯坦成为物理大师并不只因物理,还有更重要的数学、哲学等。
一个画家,当他成为绘画大师时,他艺术生命中起关键作用的早已不是绘画,而是音乐、文学、科学、政治、哲学等。
而成为一个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师要求就更高,马克思、恩格斯是一部他们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毛泽东则是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文学的宝典。
⑤这就是大师与匠人的区别。
研究这个区别毫无贬损匠人之意,大师是辉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贵的铺路石。
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正如需要将军也需要士兵。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需要人们有一个较高的追求目标。
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将军总是在优秀的士兵中成长起来的。
当他不满足于打枪、投弹的重复而由单一到综合,由经验到理性,有了战役、战略的水平时他就成了将军。
鲁班最初也是一名普通木匠,当他在技术层面已经纯熟,不满足于斧锯的重复,而进军建筑设计、构造原理时,就成了建筑大师。
虽然从匠人而成为大师的总是少数,但这种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
古语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
要是人人都法乎其下呢?
这个社会就不堪设想。
⑥我们可能在实际业绩上达不到大师水平,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循大师的思路,比如力求创新,不要重复,不要窃喜于小巧小技,沾沾自喜。
对事物要有识别、有目标、有追求。
力虽不逮,心向往之。
在个人有了这样一种心理,就会有所上进;在民族有了这样一个素质,就会生机勃勃;在社会有了这样一个氛围,就是一个创新的社会。
1.统观全文,匠人与大师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第⑤段中,划线句"大师是辉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贵的铺路石"该怎样理解?
3.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表达了怎样的中心?
温暖的扑克(李丹崖)
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巡回演唱会就要开始了,平日里冷清清的体育中心,今日也变得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放眼望去,到处都是举着各色旗帜和荧光棒的男男女女,大都是年轻人。
当然,还有许多想趁机捞一笔的聪明小贩,他们借机兜售一些望远镜、文化衫、歌星的海报……
她就那样站在人群里,脚下放的是一摞摞本次巡回演唱会的纪念扑克,一看便知,她也加入了聪明的小贩中间。
她没有吆喝,只是安静地站在路边,头顶上面一棵高高的白玉兰,已然含苞。
和其他穿着花哨的小贩不同,她穿了一袭白衣,看到我们上前,她略带娇羞地小声细语:
"买扑克不?
演唱会纪念版的……"我一瞬间惊讶于扑克制造商的精明,他们把歌星的众多照片制成一张张扑克牌。
我问了价格,她依旧小声地说:
"10元两副。
"那声音极低,仿佛是怕惊扰了她头顶的那树白玉兰。
我正要掏钱,朋友先我一步跟她讲起了价格:
"6元两副行不?
"
我抬头看她,此时的她两颊绯红,面露难色地说:
"真的不好意思,其实我也是替别人代卖的,价格是他们定好的。
"
"那就这样吧,我要了。
"我毫不犹豫地说。
因为,我想……
拿着女孩为我们包好的扑克,我和朋友顺着体育中心的林阴道向入口处走去,就在我们走到拐角的时候,一个六旬左右的老伯突然蹿出来拦住了我们。
他满脸堆笑地说:
"孩子,我有件事请你们帮忙。
"
朋友几乎被吓了一跳,旋即拉着我就要躲,我明白朋友的意思,怕是遇上以乞讨为借口的骗子。
"孩子,你们别怕,我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你手里拿的扑克就是我孙女卖的。
这孩子喜欢唱歌,有文艺特长,一定要来看演唱会,又不忍心花我的钱,所以才替别人兜售扑克牌。
"
老伯急切地说。
"那您要我们怎么帮助你您呢?
"朋友问。
"很简单,我这里有100块钱,我估摸一下,她脚下的扑克也就值这么多钱,我不方便出面,你们能代我去把那些扑克买过来吗?
我想让我孙女赶快买票进场。
入场晚了,我怕别人挤着她。
"老伯看到检票口打开了,几近哀求地说。
我和朋友相互一望,旋即接下了老伯的钱。
女孩看我们又回来了,不解地问:
"扑克有问题吗?
"
我慌忙解释:
"没有,我回来是想买下你所有的扑克。
"
"你们要这么多扑克做什么?
"女孩并没有我们想象的欣喜,而是有些迟疑。
朋友看马上要露出马脚,灵机一动说:
"是这样,我俩开了一家小店,你这些扑克我们打算买回去,放在我们店里卖。
"
女孩兴奋得几乎跳起来。
"太好了!
我正愁着入场后卖不掉了呢?
"
一折合,我们不禁佩服那位老伯的眼力--总共还剩33副扑克,共99元。
我们和女孩的爷爷是看到她走向售票口的,买了票的她,立即跑进了检票口,一路小跑进了场。
看到孙女如愿以偿,老伯一个劲地冲我们说"谢谢"。
老实说,这场巡回演唱会多少有些千篇一律,并没有给我留下多深的印象,而那个在白玉兰树下卖扑克的女孩,还有躲在灌木丛中后欣慰、窃喜的爷爷却久久地留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我知道,那是种幸福的感觉。
幸福,不为别的,而是因为我们帮助了两个浸泡在爱里的人实现了他们的甜美心愿。
1.本文叙述了白衣女孩的一件什么事?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分)
2."就在我们走到拐角的时候,一个六旬左右的老伯突然蹿出来拦住了我们。
"句中加点的"蹿"字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3分)
3.文中画线句子"‘那就这样吧,我要了。
’我毫不犹豫地说。
因为,我想……"请你结合上下文,发挥想象,把"我"这时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描写出来。
(3分)
心灵折旧费
①20元钱,大哥受益一生。
②这是五年前的事儿了。
那时,大哥刚刚下岗,在县城的一个十字路口,租了一间铁皮小屋,卖些烟酒之类的东西。
③一天,夕阳沉沉地挂在天边。
一位中年汉子走到大哥的铁皮屋前,汉子放下手中沉甸甸的编织袋,从口袋里摸索出五毛钱,买了一包低档的香烟。
汉子抽出一根烟,点上,然后和大哥寒暄起来。
从谈话中,大哥了解到,汉子就是我们县的人,刚刚从外地打工回来。
汉子说,他的家距离县城还有二十几里的土路,他很犹豫地提出,能不能从大哥那里借一辆自行车,因为他已经坐了一晚上和一白天的车了。
大哥看看夜幕已经降临,又打量着眼前这位陌生的民工,最后还是把他那辆"除了铃不响,剩下哪儿都响"的"东方红"牌自行车推了出来。
当时的大哥,确实多了一个心眼,他本来刚买了一辆新自行车,但是大哥可不敢轻易地相信别人。
汉子十分感动,说最晚明天上午就把车还回来。
也许是由于匆忙,汉子并没有来得及留下他的姓名以及村名,就匆匆地骑车走了。
当我的嫂子听说大哥把自行车借给一位陌生人的时候,和大哥大闹了一场。
嫂子说我大哥是榆木疙瘩不开窍,这回肯定被人骗了,不信等着瞧。
④第二天上午,大哥焦急地等候在铁皮屋前,他多么希望那位汉子早点出现呀。
然而,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大街上人来人往,就是没有那位汉子的身影。
嫂子在一旁不断地敲敲打打、冷嘲热讽,大哥由沉默变得烦躁,又由烦躁变得愤怒。
⑤到了中午,太阳放着刺眼的光芒。
汉子仍然没有来,大哥终于绝望了,任凭嫂子把他骂得狗血喷头。
大概是在中午12点半的时候,那位汉子骑着车子忽然出现在大哥面前。
汉子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连声说着:
"对不起,对不起,来晚了。
"大哥先是惊喜,但随之而来的是一股无名之火从心底升起。
大哥厉声说:
"对不起个屁!
你耽误了我大事!
"汉子很尴尬地站在一旁,手足无措。
⑥忽然,大哥灵机一动说:
"这样吧,我不能把自行车白借给你,你得掏个钱,就算是车子的‘折旧费’吧。
"大哥很为自己的聪明得意了一番。
他知道,自己的这一招肯定会赢得老婆的赞许。
果然,一直在旁边站立的我的嫂子,脸上顿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但是,那位汉子显然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搞懵了,他嗫嚅着说:
"行……你说……多少钱?
"大哥说:
"你拿20块钱吧。
"汉子没有说话,从口袋里掏出两张十元的纸币,递给大哥。
然后,汉子又说了一声:
"谢谢你了,俺走了。
"说完,汉子头也不回地融入人群之中。
⑦看着汉子已经走远,大哥才转过身,把那20元钱狠狠地甩给嫂子。
然后,大哥准备把车子往里推一下。
忽然,大哥愣住了!
因为他看到了一个崭新的车铃,用手一拨,发出一阵脆响。
大哥再仔细一看,车子确实是自己的"东方红",但是变化的不仅仅是车铃,还有两只崭新的脚蹬子、刚刚上了油的链条以及擦拭一新的车瓦。
⑧大哥一下子明白了。
他一把抢过嫂子手中的20元钱,赶紧跑上街头。
但是,那个汉子的身影已经无从寻觅。
阳光刺痛了他的眼……
⑨如今,大哥自己开办了一家企业,企业红红火火。
大哥多次对我说,那20元钱,是他一生的心灵折旧费。
1.用简明的语言按故事情节填空。
①
②
③
④大哥想要还钱
⑤大哥借车给汉子
2.文中说"大哥很为自己的聪明得意了一番",大哥为什么"得意"?
3.请你说说⑦⑧两段中加点的"甩"和"抢"好在哪里。
4.文中第⑤段"太阳放着刺眼的光芒"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5.你是如何理解文题"心灵折旧费"的?
我们的家园怎么了
①人类正面临着全球变暖的挑战。
联合国的一份报告向我们描述了气候变化产生的灾难性后果:
森林消失和沙漠扩大,将使非洲成为受影响最广的地区;热带流行的疟疾和寄生虫病将向北蔓延,使欧洲出现流行病;地中海地区由于严重缺水会半沙漠化,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荡然无存;在英国,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东部的某些地方可能变得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
另外,一些河流水量将大大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昔日绕道而行的台风将频频袭击日本,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城市淹没,山体滑坡,交通中断。
而最为严重的影响,将是地球上数以百万计的人由于海岸线受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
②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到本世纪末,地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3℃。
这一预测是以近年来地球气温升高的现象和温室效应为依据的。
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
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它可以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使大气层保持一定的热能。
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含量直接影响着地表气温,当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时,地表气温就相应升高。
科学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地球环境的演化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大气层的保温作用,全球气温将为-40℃,而现在全球平均气温为16℃。
科学家们预言,人类如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到203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将比1850年工业革命时增加一倍。
③导致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
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量越来越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加。
同时,雷击、虫害、砍伐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和森林破坏也使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绿色植物遭到破坏。
④所以,要控制全球变暖,必须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有科学家指出,只有以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
⑤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
我们必须树立全球共同性的大气环境观念,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爱护头顶的这片蓝天。
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
(2分)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分)
3.第②段"科学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地球环境的演化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一句中的"极其"能否删去?
为什么?
(2分)
4.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
倘若你是一名环保宣传员,你将给周围的人提出怎样的环保建议?
(2分)
完美的眼睛(李东晓)
我在一所学校教美术。
一个叫山子的同学悟性高,进步很快。
一天,我布置了一道作业--给父母画幅肖像素描。
放学后,山子磨磨蹭蹭走在后面,吞吞吐吐问我:
"老师,作业我可不可以不做?
"我笑着摇摇头:
"那怎么可以?
你是班上画得最好的,我还等着明天拿你的作业当范本呢。
"
第二天,同学们交上素描,山子却红着脸说:
"老师,我还没准备好,想画一幅最好的给您。
"我答应了。
过了几天,山子把父母的肖像交给我。
果然不错,画面结构、光的明暗处理都恰到好处。
我非常满意,把画挂在墙上,供同学们观摩。
我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对同学们说:
"这幅画的成功,得益于山子平时的刻苦训练和仔细观察。
为了让大家有更直观的认识,我们把他父母请来,对照一下怎么样?
"
同学们大声赞同,山子却突然变了脸色,紧咬着嘴唇不作声。
我奇怪地问他:
"你不同意?
"山子摇摇头。
我又问:
"那你同意了?
"山子还是摇头。
我终于按捺不住:
"山子同学,老师让你请父母来,是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绘画技巧,难道你连这点儿事也想不明白?
"
山子终于点点头。
我说:
"那好,今天晚上,我们开个美术沙龙,请你父母来。
"
晚上,美术沙龙的气氛非常热烈,不少同学的父母都来了,却迟迟不见山子和他父母的身影。
他们不会不来吧?
我正焦急万分,山子走进教室,手里牵着一根竹竿。
一男一女相互搀扶着,男人握着竹竿,女人挽着男人的胳膊。
两人竟然都是盲人,没戴墨镜,眼窝深陷!
山子涩涩地说:
"这就是我爸妈。
"说完,他低下头,一声不吭。
我看看墙上挂的画,又看看山子:
"那这画上的人……"山子低声说:
"我是求别人让我画的。
我不能画我爸妈……"我明白过来,鼻子一阵发酸。
山子父亲大大方方地说:
"老师、同学们,山子把事情都告诉我了。
既然老师请,我就不能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