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的报告送人大.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90899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划的报告送人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计划的报告送人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计划的报告送人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计划的报告送人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计划的报告送人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划的报告送人大.docx

《计划的报告送人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划的报告送人大.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划的报告送人大.docx

计划的报告送人大

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文件十六

关于伊春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及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书面)

伊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08年1月13日)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8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7年,全市计划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十次党代会、市委十届二次、三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的目标,大力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兴市”战略,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努力转变发展方式,加速推进经济转型,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53.8亿元,完成计划的107.3%,增长11.5%。

(一)林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生态建设进展顺利。

一是推进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顺利完成了8万公顷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

承包职工自费造林完成3313公顷。

建立了国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体系、流转办法和社会中介组织,完善了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的配套服务体系。

支持职工发展林下经济,在资金、技术等方面提供服务。

目前,从事林下经济职工达到1213户,占总承包户数的18%。

二是大力培育后备森林资源,加快了更新方式和林种、树种结构的调整。

林管局更新造林完成10.5万亩,完成计划的102.3%。

三是坚持严管林方针,认真贯彻“三个决不”原则和全面禁伐天然红松林木的决定,规范实施天保工程,抓好采伐源头管理,严格控制采伐限额,提高伐区作业质量。

木材生产完成135万立方米。

全面推行了“公开竞价,阳光销售”的销售方式,木材价格大幅度提高,全年木材平均售价每立方米达到747.9元,比上年同期提高199.2元。

(二)工业生产持续稳步增长,整体运行态势良好。

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48.9亿元,完成计划的106.6%,增长16.8%。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6.4亿元,增长13.2%;主要特点:

一是全市规模以上重工业仍是工业增长拉动的主体。

全市规模以上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9.9亿元,增长13.5%,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40.7%。

二是非国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好于国有及国有控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非国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4.1亿元,增长15.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3.4%;国有及国有控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2.3亿元,增长10.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6.6%。

三是企业效益有所提高。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7.1亿元,比同期增加2亿元。

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3.3亿元,增长25.4%。

四是全市重点考核的主要工业产品,生铁完成86万吨,增长10.8%;钢完成119万吨,增长19.3%;钢材完成120万吨,增长19.8%;发电量完成68640万千瓦时,同比增长31.7%;啤酒完成21470千升,下降5.8%;水泥完成43万吨,下降2.6%。

(三)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步伐。

抓住我市被国家确定为经济转型试点的有利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政策支持,在争取晨明水泥厂、带岭林业造纸厂政策性破产得到国务院批复和“四项补贴”资金得到国家支持的基础上,争取到了伊春林都机场等基础设施和铁力市水稻加工等转型项目的扶持政策,促进了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优势特色产业完成增加值54亿元,完成计划的105.5%,增长21%,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5.1%。

一是木材精深加工业,以清理整合木材加工企业为重点,培壮龙头企业,抓好北部木材精深加工集聚区建设,协调平衡原料,推进行业向集约化、集团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二是生态旅游业,不断加强景区景点建设,丰富旅游产品,强化宣传促销,促进了全市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

全年接待旅游人数300万人,增长17%。

我市被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中国城市研究院、亚太环境保护协会中国委员会等机构评为“2007年中国十佳避暑旅游城市”。

三是特色种养与加工业,全市有机、绿色、无公害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70万亩,增长13.3%;获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品总数达到101个,比上年增加16个;生产总量达到21万吨,增长10.5%;新增绿色食品基地6处,国家、省、市级基地已达到56处。

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到年末全市奶牛存栏3.2万头,增长12%;肉牛饲养量18.5万头,增长0.5%;生猪饲养量71万头,增长2.9%;禽饲养量1933万只,增长0.8%。

同时,推进了冶金矿产开发和绿色能源工业的发展。

(四)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是组织有关部门制定了《全市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把我市各项节能减排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局)。

二是紧紧抓住国家对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的机遇,积极申报项目,我市6个项目纳入国家《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其中,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项目2个(伊春市中心城污水处理工程和南岔区污水处理工程),工业污染治理项目4个(带岭林业造纸厂污水处理改扩建与中水回用工程、友好纤维板厂废水治理工程、西林钢铁集团公司废水治理工程和翔宇实业集团公司工业废水处理工程),扎实推进了项目前期工作。

伊春市中心城污水处理工程国家已下达投资计划1400万元。

三是做好低碳城市的基础工作。

组织编制了《伊春市建设低碳城市发展计划》,为世界自然基金会专家来伊春调研论证做好了准备。

四是建立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项目库。

收集整理了我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节能、CDM、污水治理等方面的项目,建立了项目库。

同时,认真做好CDM项目工作。

帮助企业谋划CDM项目,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资金支持。

带岭大箐山风电项目已获得联合国EB组织130万元的资金支持。

(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稳步发展。

农业增加值完成42亿元,完成计划的131%,增长13.2%。

今年我市克服了严重的旱灾和冰雹灾害,农业生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粮食种植面积263万亩,粮食总产量57.9万吨。

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积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作物。

全市水稻面积达到42.5万亩、玉米面积达到42.8万亩,分别增长16.2%、20%;全市优质品种面积达到270万亩,优质品种率达到90.6%。

积极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了各项支农惠农政策。

全市硬化街道548.7公里,解决了23个村屯、3253户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改造住房10万平方米,新建户用沼气池1166户。

(六)实施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1亿元,完成计划的104.4%,增长30.5%。

一是抓好重点项目建设。

列入全市的39个重点项目,30个开工建设,其中,市委重点推进项目开工10项,西钢80吨转炉技改工程、朗乡风电、通村公路等3个投资超亿元的大项目已经竣工。

桃山风电项目完成投资3.2亿元。

兴安湖水库进展顺利,完成投资8610万元。

伊春林都机场项目可研报告国家发改委已批复,通机场公路开工建设,完成投资5000万元。

通村(林场所)公路改造工程完成968公里,完成投资2.3亿元。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7亿元,增长58.7%。

二是全力抓好项目前期工作。

省道加抚公路逊嘉界至稻田段、乌伊岭对俄农林资源开发、伊春林业发电厂热电联产扩建等3个项目已进入开工阶段;西林区8万吨铅冶炼项目已完成项目前期工作;伊春河水系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改造、铁力局速生丰产原料林基地建设、西林10万吨锌冶炼等17个项目完成了可研报告的编制工作。

积极推进了汤嘉铁路和界江大桥项目的前期工作。

同时,编制了林区棚户区改造规划,积极争取启动国家林区棚户区改造试点。

三是积极对上争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项目建设。

国家和省安排我市建设资金2.5亿元。

在兴安湖水库、通村公路、垃圾无害化处理、人畜饮水、检法两院专业用房、学校医院改造、森工湿地保护和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等方面得到了国家和省的支持。

(七)非国有经济发展迅速,对全市经济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全市非国有经济增加值增长12%。

一是抓大扶强,促进规模骨干企业的发展和特色产业升级。

目前310户规模企业整体运行良好,完成营业收入50亿元,占全市非国有经济营业收入的20.8%。

二是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各地把发展经济的增长点放在新上和技改项目上来,实行多元投入,促进了规模企业总量的扩张。

三是突出抓好重点县区经济发展和重点产业的开发,促进整体经济发展。

铁力市、友好区等县区非国有经济发展较快,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四是推进创业工作深入开展,创建创业培训基地,提供资金支持,完善服务体系,促进了全市非国有经济的发展。

(八)财政金融运行良好,消费品市场活跃,对外贸易呈增长态势。

全市全口径财政总收入完成8亿元,增长30.5%。

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5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56.6%,增长35.1%。

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8亿元,增长27.6%。

全市财政总支出完成30.3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29亿元,增长35.1%。

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保证了工资的按时发放和重点支出需要。

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5.5亿元,增长2.6%。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2.9亿元,增长13.8%。

对外贸易增势较强,全市外贸进出口完成1.3亿美元。

(九)科技、教育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和谐伊春建设稳步推进。

科技工作,组织实施市以上新产品开发等重点科技项目42项,取得科技成果20项,获得专利14项。

教育事业,实施“教育振兴工程”,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师资水平,教育质量实现了稳步提高。

卫生事业,公共卫生管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反应能力不断增强。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继续保持健康稳定发展态势,全市低生育水平进一步巩固。

劳动保障事业,就业优惠政策深入落实,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4.4万人。

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其他各项社会事业也都实现了新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10元,增长8%。

农民人均纯收入4675元,增长13%。

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4%。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动态下的应保尽保。

从全年的总体情况看,全市宏观经济稳步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较好地完成了年度计划。

但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工业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

传统产业生产能力过剩,效益不高,特色产业规模小。

产品科技含量低,研发投入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高新技术、附加值大的项目较少。

二是物价上涨给宏观经济带来压力。

原材料及能源价格上涨,特别是能源价格的上涨,直接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致使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面临价格与成本的双重压力。

生猪、禽、蛋等食品价格节节攀升,住房价格一路上扬,给居民尤其是贫困居民的生活带来一定影响。

三是原料供求矛盾突出。

随着人造板规模的不断扩大,木片原料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部分企业不能满负荷生产,出现阶段性停产、半停产状态,原料短缺已成为企业达产的瓶颈。

二、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调控目标和主要任务

按照市十次党代会的安排部署,统筹考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并与全省计划和“十一五”规划相衔接,2008年全市宏观经济主要预期目标为: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全市地方财政收入比上年预算增长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国内引资、实际利用外资、外贸进出口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20%、10%、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9‰以内;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4.5%。

(一)推进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切实加强生态建设。

一是全面深化林权制度改革试点。

争取扩大试点面积,不断放大改革效应。

进一步完善林改后的经营措施,着力引导承包户科学经营,提升林地生产力。

进一步完善承包经营服务体系,全方位为承包经营职工提供优质服务。

全面启动活立木交易市场,促进林木资产的有序流转。

二是继续贯彻落实“严管林”方针和禁伐天然红松林木决定,强化采伐限额管理,杜绝法人超采,严惩偷拉私运、毁林盗伐等涉林违法行为。

木材产量计划135.8万立方米。

三是积极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推进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

优化林种树种结构,增加红松、水曲柳、紫椴、黄菠萝等珍贵树种的造林比重,大面积营造混交林、阔叶林、速生丰产林、原料林和经济林,林管局更新造林5.4万亩。

搞好森林抚育,提高林地质量和林地生产力。

四是加强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建设。

强化自然保护区规范化管理和建设,做好生态功能区区划和现有自然保护区晋档升级工作。

优化整合自然保护区体系结构,新建市级自然保护区1个,申报晋升国家级1个。

(二)坚持工业兴市战略,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全市工业增加值计划达到54.9亿元,增长12.3%。

一是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控。

搞好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完善经济运行动态信息反馈与监测网络,重点加强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监控,提高预测预警能力。

继续抓好企业的扭亏增盈工作。

做好生产要素协调服务工作,努力为企业解决发展资金不足问题。

二是切实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积极谋划一批创新项目,重点抓好太阳能供热系统开发、格润药业刺五加针剂等一批新产品研发项目,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推广和应用科技成果。

三是深化企业改革,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

对规模以上尚未改制的国有企业,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为重点,进一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对公益性单位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在国有控股或参股的基础上,吸引非国有资本,逐步实行放开经营,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

同时,继续对已改制企业进行“回头看”,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四是加强企业管理,扩大生产规模,抓好市场营销。

计划安排钢119万吨,增长13.4%;钢材130万吨,增长8.3%;水泥60万吨,增长39.5%。

(三)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一是继续抓好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

紧密跟踪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的进展情况,争取南岔区污水处理工程、友好纤维板厂废水治理工程、西林钢铁集团公司废水治理工程等项目列入国家投资计划,翔宇实业集团公司工业废水处理工程项目呈报国家发改委。

二是落实节能减排工作目标。

做好全市节能减排大会的各项准备工作,并将节能减排的目标分解到各县(市)、区(局),完成省下达给我市的各项节能减排任务。

三是抓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及2008年节能项目。

在呈报我市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及2008年节能项目的基础上,力争使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计划。

四是做好CDM项目工作。

协调相关企业,做好项目的基础工作,同省主管部门和中介机构进行对接,争取我市有更多的项目获得支持。

(四)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农业播种面积计划达到298万亩,粮食总产量58万吨。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提高农业机械化服务和标准化水平,推进集约化、规模化和信息化。

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品牌农业、生态农业和森工多种经营,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加大投入力度,继续实施乡镇集中供水、供电、通讯和通畅通达工程,解决农村饮用水、用电、行路难等问题,重点推进农村沼气池建设,提高农村能源清洁化水平,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五)壮大优势特色经济,加快经济转型步伐。

抓住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有利机遇,争取将我市纳入国务院首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加大对上政策争取力度,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一是木材精深加工业,继续开展木材加工厂点的整合工作,整合或关停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的木材加工场点。

继续做好企业的原料平衡工作,抓好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二是森林生态旅游业,进一步加强全市旅游规划工作,全面启动小兴安岭风景观光道建设,加快旅游景区精品建设,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提升伊春旅游整体形象。

三是特色种养及加工业,以打造“小兴安岭大森林”和“林都北药”品牌为重点,大力推行生态化养殖种植模式,按照有机、绿色、无公害要求,加快生产基地、标准化示范区和龙头企业建设,逐步扩大特色种养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四是冶金建材、矿产开发业,加快西钢集团技术改造步伐,提高工艺装备水平,向大型化、连续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同时,加快开发翠宏山铁矿,形成年产75万吨矿石、50万吨铁精矿的生产能力。

抓好铅、锌、金、硅、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开发和深加工,逐步提高我市矿产资源开发的整体水平。

五是绿色能源业,完善绿色能源发展规划,积极推进桃山风电、汤旺河流域梯级电站开发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南岔绿桦、晨明水电站等项目,加快建设“绿色能源之乡”步伐。

(六)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增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一是抓好续建和新开工项目建设。

续建超亿元的西钢180平烧结机改造、金山屯99兆瓦风电、兴安新能源年产30兆瓦光伏电池、铁力年加工20万吨水稻、兴安湖水库、伊春林都机场、加抚公路嘉荫段115公里公路建设工程、南岔庆丰水电站等建设项目,新建西林区8万吨铅冶炼项目、10万吨华润雪花啤酒厂建设项目,推进通村(林场所)公路建设。

二是做好大项目前期工作。

通过制定大项目前期工作计划,强力推进汤嘉铁路、伊春河水系(乌马河—伊春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改造、迴龙湾景区资源保护和生态旅游、伊春市金山工贸公司超细粉、新青风力发电、朗乡局生物质应用技术示范基地等项目的前期工作,达到对上争取和招商引资工作的要求。

三是继续做好争取国家和省的投资支持。

加强对国务院《若干意见》的深入研究。

了解掌握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方向、项目资金等方面的信息,有针对性地做好对上政策争取工作。

积极争取启动国家林区棚户区改造试点,扎实做好规划编制等基础工作,为启动试点奠定基础。

继续做好已上报省和国家项目的跟踪问效,最大限度争取资金支持。

(七)加强税收征管,确保财政预算平稳运行。

一是继续推进财源建设。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担保、贴息、奖励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金融资产、风险投资及其它资金支持优势特色产业项目建设,努力培育壮大新兴和支柱财源。

二是加大财税征管力度。

完善税收征管办法,加大税收监督检查力度,积极清理陈欠税款,做到应收尽收。

对于预算外收入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制度,保证收入及时足额入库。

继续对各县区的财政收入实行目标管理,跟踪问效,强化考核,促进财政收入不断增长。

三是大力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工作,控制财政支出,调整优化支出结构。

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从严从紧控制一般性开支,重点保证工资发放、教育、科技、农业等项支出,提高社保、下岗再就业支出比重,合理安排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支出,把支出控制在财力允许的范围内。

发挥财政核算中心的职能作用,严格控制各单位不合理支出。

(八)营造宽松环境,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

全市非国有经济增加值预期增长11.5%。

一是进一步加大企业融资力度。

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对重点骨干企业和信用等级好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

发挥市中小企业贷款融资平台作用,争取省中小企业专项发展资金对重点骨干企业新上项目给予贷款贴息的扶持和产业集聚区内的符合我市优势特色产业的资金支持。

二是加强对规模以上企业经济运行监控。

抓好重点民营规模企业经济运行分析,解决好工业企业低速运行问题。

对优势特色骨干企业,抓好重点企业的提档升级,并向集团方向发展。

三是以创业基地为载体抓好创业就业工作。

以带岭、翠峦两个省级创业基地为龙头,以铁力市、西林创业基地为主体建立市级小企业创业基地,利用闲置的厂房、设备为小企业创办创造条件。

四是进一步抓好民营企业的招商引资和新上项目的跟踪问效。

(九)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保持社会稳定。

加快建立以劳动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功能的职业培训体系,积极开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提高劳动者就业再就业能力和对新岗位的适应能力。

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问题,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确保新增就业岗位4万个。

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和政策,力争养老保险覆盖各类企业。

落实城乡低保制度,继续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十)继续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省市级科技项目30项。

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着力改善办学条件,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提升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水平。

认真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法律法规。

大力发展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抓好城镇供水工程,继续改善群众的生活条件,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各位代表,做好2008年的计划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关系到我市“十一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和支持下,奋发进取,开拓创新,抓住机遇,扎实工作,为推进我市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伊春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秘书处

2008年1月11日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