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施工安全质量培训讲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90841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施工安全质量培训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公路施工安全质量培训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公路施工安全质量培训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公路施工安全质量培训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公路施工安全质量培训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路施工安全质量培训讲义.docx

《公路施工安全质量培训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施工安全质量培训讲义.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路施工安全质量培训讲义.docx

公路施工安全质量培训讲义

安全质量培训讲义(阶段性)

一、安全讲义

安全生产是工程项目中一重要环节,也是衡量企业施工水平的重要标志。

为安全快速的建好大丽铁路,全员有必要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

使施工人员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必要性。

同时应掌握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科学知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克服麻痹思想,自觉地遵守各项安全生产法令和规章制度。

每项工程开工前,对全体职工要进行针对工程技术措施、施工方法、方案、工艺、质量标准的教育,以及重点、难点工程的安全和技术培训工作。

1.路基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1.1一般规定

路基工程施工前应编制土石方工程和特殊地段的安全技术措施。

路基土石方施工前,应先做好场地布置,对岩体裂缝及滑动面、地表水和地下水等影响安全的隐患,应制定响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路基位于滑坡体上施工时,应在滑坡体上设观测桩,由专人观测滑坡体位移情况。

若有变化,应采取相应措施。

在崩塌、岩堆地段开挖石方应采用控制爆破。

在崩塌地段刷坡应设明显的安全标志。

施工场地狭小、行人和机械作业繁忙的地段应设临时交通指挥人员。

1.2路堤

在不稳定的地面斜坡及易于倾坍滑动的斜坡上施工时,人行道应离开填方坡脚5m以外,并设警告标志。

填石路堤边坡的码砌宜逐层填筑保持在同一高度。

采用机械填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填土区边缘应设置安全标志;土方机械作业时,无关作业人员不得靠近机械;在挖掘机土斗的回转半径范围内,人员不得停留或通过,铲运机的运行道路宽度应大于铲运机宽度1.0m;高边坡路堤施工,应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桥涵缺口的填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锥体和后台路基填土,宜采用顺序作业,填土和夯实作业应避免相互干扰;锥体护坡上不得停放夯具,作业人员不得在护坡下休息。

1.3路堑

路堑开挖应自上而下进行,严禁掏底开挖;开挖时应定期对坡面、坡顶的稳定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异常现象应立即处理;分层开挖时,作业面应相互错开,严禁重叠作业;严禁在松动危石下方作业、休息和存放机具;路堑开挖危及运输道路及建(构)筑物时,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清方过程中,发现有瞎炮、残炮、雷管时,必须及时由爆破人员处理;弃土时不应影响路堑边坡和弃土堆的稳定。

严禁在泥石流沟堆弃土石。

1.4特殊路基

软土路基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软土路基施工应根据现场条件、施工方法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运土道路的填筑、路面结构应能符合使用要求;在软土地段填筑路堤,应先作好排水,并按设计要求作好地基处理;填筑中,应进行沉降和位移观测,防止路堤坍塌危及人身安全;施工机械及其配套设备的基础牢靠、平整,设备组装时应防止不均匀下沉;

滑坡、崩塌、岩堆和陡坡地段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作好滑坡提外的截、排水沟,阻止水流入滑坡体内;滑坡体应设置观测点,观测其动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在滑坡范围内不得搭盖工棚、堆放机具;开挖档墙基槽应从滑坡体两侧向中部分段跳槽进行,并加强支撑、及时砌筑和回填墙背,严禁全面拉槽开挖,弃土不得堆在滑坡体内;

开挖崩塌、落石和岩堆地段路堑,应先清理危石和修建拦截建筑物;岩堆开挖前,必须将坡面的松动危石清除;开挖过程中发现山体有滑动或崩塌迹象时,应立即停止开挖,采取相应措施;

在陡坡施工时,严禁重叠作业,必要时应设临时拦挡设施防止落石伤人;

雨期和冰雪融化期不宜开挖堆积体,不得夜间施工;

人行道必须设在距边坡或主要裂缝5m以外,并设警告标志。

1.5支挡结构

挡土墙、护墙明挖基础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对开挖较深且边坡稳定性较差的基坑,应分段跳槽开挖,加强临时支护;基坑弃土或坑边材料的堆放位置与高度应不影响基坑的稳定;砌筑挡土墙、护墙,不得重叠作业。

大型压实机械与墙背的距离不应小于1m,且应采用静压方式。

预应力锚索施工脚手架平台应用锚杆固定在岩壁上,平台四周应设防护栏杆。

钢绞线锚具端应设置安全防护栏,张拉时近旁严禁站人。

抗滑桩开挖应符合下列规定:

桩口应设防止地表水流入的设施及防止坠物的护栏;人员上下应有安全可靠的设施,不得携带任何工具、材料;孔上下必须设掩蔽所,起吊时应明确联系信号,统一指挥;孔下有害气体含量应随时检测,超过规定标准时应进行通风,达到允许浓度标准后方可作业;井下作业,不得攀扶箍筋上下;灌注混凝土应防止杂物下落伤人。

护坡挡土墙施工的提升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坡面挂网、喷护作业时,应设置脚手架,不得攀扶锚杆头上下。

使用吊斗提升时,装载物不得超过斗帮;使用平板提升时,平板应设置防护栏杆及进出装置。

支撑渗沟开挖深度超过1.5m时,应加设支撑。

开挖后应立即回填,防止雨水浸泡基坑,危及人身和行车安全。

2.隧道施工与安全管理措施

2.1隧道开挖施工与安全要求

对开挖面和衬砌地段要经常检查,应有专人找顶找帮,以保证施工人员人身安全。

施工时,要详细检查支护是否牢固、顶板和两帮是否稳定,确保工作面处于安全状态。

爆破后,对开挖面和未衬砌地段应进行检查,对可能出现的险情,应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开挖爆破应选用适当的炸药号种和型号,在漏水和涌水地段应采用非电导爆管起爆。

爆破作业及火药物品的管理,必须遵守现行的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则》的有关规定。

2.2钻爆作业安全技术要求

钻爆作业必须必须按照钻爆设计进行钻眼、装药、接线和引爆。

钻眼完成后,应按炮眼布置图进行检查并作好记录,有不符合要求的炮眼要重钻,经检查合格后才能装药爆破。

装药前应将炮眼内泥浆、石屑吹洗干净,已装药的炮眼应及时用炮泥堵塞密封。

周边眼宜一次同时起爆,当必须对爆破震动加以控制时,周边眼可根据地质条件分组起爆。

进行爆破时,所有人员应搬到安全地点,爆破后必须待有害气体排出后,方可进至开挖面工作。

钻爆机械和其他电动机械的使用、管理、维修和保养,应按有关规定办理。

机械运转不得超过其最大负荷强度;严禁对机械及零部件乱拆乱卸,互换装用;新机械使用前,应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熟悉其性能,掌握机械的安全操作规程。

风钻钻眼前应测量中线、水平、导坑位置是否正确后,方可进行钻眼。

钻眼时要检查设备,确保性能良好、管子接头牢固、无漏风、钻杆无损伤及钎孔无堵塞现象。

在拱部扩大马口部位钻挑顶眼、爬眼、斜插眼及吊眼时,要注意检查有无松动石块,以防塌落伤人。

遗留的残眼不得套打加深,防止残眼内可能遗留的雷管、炸药爆炸。

为防止粉尘飞扬,污染环境和危害人身健康,开钻时,应严格遵守先开水后开风的规定。

为防止触电事故,应检查把手胶皮套绝缘情况和防止电缆脱落的装置良好。

采用导爆管引爆时,使用前导爆管应随时保持封口状态,以防其内药粉受潮拒炮。

2.3装卸碴与运输安全的一般规定

进入隧道的内燃机械与车辆,必须选用带净化装置的柴油机。

汽油机械与车辆不得进洞。

但若通风能达到粉尘与有害气体不超过规定要求时,可不受此限。

各种运输设备不得人、料混装,严禁非司机、非调车员搭乘非运人的车辆与行走机械。

人力装卸斗车(或各种矿车),应待车停稳并制动,严禁站在车斗内扒渣;解除制动应使用工具(以避免压手),起动前应鸣笛(吹哨)。

在掌子面装渣时,应先洒水,以减少粉尘。

机械装渣应专人指挥。

禁止使用装载机当“吊机”爬坡和当运输车用,以免违章发生事故。

洞外汽车卸渣点,路面(场地)应保持4%的上坡,并在渣堆边缘内80cm处设置档木,以免车辆后退倾覆。

进洞柴油汽车必须有净化装置,汽油车严格限制进洞。

洞内严禁超车,同向前后车间距至少为20m,车辆接近及发现行人时,应关大灯开小灯或近光灯,车辆起步应了望与鸣笛,但不得用高音喇叭。

施工人员不得走道中,应走人行道;不准与车辆和机械抢道;不准扒车、追车、强行搭车。

2.4隧道支护施工与安全要求

2.4.1一般规定

施工支护应配合开挖及时施作,支护方式应优先采用锚杆、喷射混凝土或锚喷联合等临时支护,对不同类别的围岩,应采用不同结构型式的施工支护,并作好记录,确保施工安全。

2.4.2构件支撑

构件支护适用于分部开挖、导坑开挖;构件支护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可使用型钢、木、钢木混合及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等材料。

钢架支撑使用时,焊接或栓接成整体,必须具有必要的强度和刚度,支撑接头可由螺栓连接牢靠;作为衬砌骨架的支撑,接头可采用焊接。

钢架支撑下端应加设底板,防止支撑受荷载下沉,必要时也可用混凝土加固基底。

各排支撑间应用纵向拉杆连接牢固,使之成整体;若可能产生纵向荷载,应安装纵向斜撑。

分部开挖采用木构件支撑时,导坑支撑可用半框架式。

在开挖漏斗孔时,应对下导坑支撑临时加固;拱部扩大采用扇形支撑时,宜配合开挖分部架设;洞口地段围岩一般不够稳定,容易坍塌,支撑应特别加强。

构件支护的架设应根据地质条件采取不致使支护产生下沉的措施;导坑支护可用半框架式;构件支护构架的架设间距,宜采取80—120cm,松软破碎地段可适当加密。

拱部扩大采用扇形构架支护时,应配合开挖分部架设,并随挖随护。

侵入衬砌设计厚度的所有木料,,在衬砌灌注前应拆除,不得灌注于衬砌之中。

采用先拱后墙法施工时,构件支护必须用卡口梁加木楔顶紧拱脚,或设置斜撑、立柱等支顶拱脚,采取措施防止拱脚内移或岩层顺层滑坍。

构件支护的加强及抽换支护应有专人经常检查,同时从末端起逐排抽换,本着“先顶后拆”的原则进行,防止围岩松动坍塌。

落底前需拆除下导坑支护时,应由里向外倒退拆除。

支撑应经常检查,发现杆件破裂、倾斜、弯扭、变形以及接头松脱、填塞漏空等异状,必须立即加固。

检查方法是:

支撑、节点、构件——背柴、木楔——听小锤敲击声、目测中线、抄平,对有问题的支撑应及时采取措施,清除隐患。

2.4.3喷锚支护

作业前应认真检查环境、脚手架平台、防护栏杆设置、照明、警戒线等是否安全可靠。

采用干式喷射法喷射混凝土时,应坚持采用综合防尘措施。

对所需喷射机械必须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的“三定”制度,认真执行安全操作、保养和交接班制度。

施工机械及工作场地要布置得当,防止行人和车辆互相干扰而发生伤亡事故。

向锚杆孔压注砂浆时,压力应保持0.2Mpa左右,不宜过大,注浆管喷嘴严禁对人放置,在未打开风阀前,不得移动或关启密封盖,以防高压喷射物喷出伤人。

喷射机开始时应先给风,再开机,后送料。

结束时待料喷完,先停机,后关风。

当喷嘴不出料时,检查输料管是否堵塞,但一定要避开有人的地方,严防高压水、高压风及其它喷射物突然喷出伤人。

喷锚作业中,容易发生物体打击、跌倒、坠落等事故,施工中应指定检查人员,随机检查、指挥操作。

在进行钢支撑支护时,应按高处作业要求,制订作业计划。

根据各种不安全因素,制订相应的安全措施,并设专人指挥、检查,做到安全生产。

在平台上工作时,上下传递、运输物料必须确定联络信号,严禁抛掷。

喷锚作业人员必须穿戴安全防护用品。

2.5隧道衬砌施工与安全要求

衬砌所用的拱架、墙架和模板,宜采用定型的金属结构,要式样简单,装拆方便;模板应表面光滑、接缝严密。

挡头板按衬砌断面制作。

架设拱架、墙架和模板,应位置准确,连接牢固,严防走动。

立拱架应以隧道中线为准,接线路方向垂直架设,施工中应随时量测、调整,使其符合安全和质量要求。

若采用拼装式衬砌时,衬砌顺序为先墙后拱,边墙可采用砌筑或模筑。

施工前应事先制订砌块的工艺流程、拼装机械的操作规则以及施工安全措施,并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培训。

喷锚机操作时,应先给风、再开机、后送料;结束时待料喷完,先停机、后关风。

喷射手作业时,应先给水、再给料;结束时先停料、后关水。

喷料时应适当调节风压,喷头处的水压应大于风压。

严禁用高压风、水冲击未终凝的混凝土。

喷射作业中,除应加强通风、照明、采取防尘措施降低粉尘浓度外,作业人员须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

机具设备应置于安全地段,喷射机、注浆机、水箱必须安装压力表和安全阀,定期进行耐压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处理堵管时喷嘴前方严禁站人。

2.6隧道施工作业人身安全管理

2.6.1隧道施工通风的有关规定

隧道施工通风的一般要求

隧道施工必须采用机械通风。

通风方式应根据坑道长度、施工方法和设备条件等确定。

当主机通风不能保证坑道掘进通风要求时,应设置局部通风系统。

风管直径应通过计算确定,同一管路的直径宜尽量一致;单独压入式进风管口或吸出式出风管口应设在洞外,并作成烟囱式,避免污染空气再进入洞内。

局部通风中,吸出式风管的出风口应引人主网流循环的回风流中;通风管如有破损,必须及时修理或更换。

耗;如发现风管、风门、封闭的通道等处漏风,必须立即进行整修;通风巷道中,避免停放闲置的斗车,堆施工通风系统的管理有以下工作:

定期测试通风量、风速、风压,检查通风设备的供风能力和动力消积料具和废碴,以减少阻力;在上下导坑法施工中,无论风机运转否,均严禁人员在风管进出口停留;风机停止运转时,任何人不得靠近通风软管,亦不得将任何物品放在软管上,以免突然送风使软管猛然鼓起将人弹推被碰伤。

2.6.2防尘和防有害气体

施工中要根据情况适当选择防尘措施:

凿岩时采用湿式凿岩机,喷射混凝土时采用湿喷机,水封爆破,喷雾洒水,机械通风,安装除尘器,做好个人防护等。

防尘、防职业病和防有害气体的有关技术要求。

隧道施工必须采用综合防尘措施,并定期测试粉尘和有害气体浓度;坑道中氧气含量按体积计不小于20%;气温不超过28℃;噪声不大于90dB。

凿岩和装渣时,凿岩机钻眼时,先送水后送风,严禁干式凿岩。

放炮后必须进行喷雾、洒水。

出渣前应用水淋湿渣堆和附近岩面。

在压入式风管口、宜设置喷雾器。

进洞人员应带防尘口罩。

钻眼作业必须采用湿式凿岩,若采取的防尘措施不能达到规定的粉尘浓度标准时,严禁干式凿岩。

严禁在洞内进行熬沥青等产生有害气体的作业。

凡有矽尘的作业场所,每月至少测定粉尘浓度一次。

洞内空气每月至少作一次取样分析。

3.1桥涵施工与安全措施

3.1明挖基础开挖

基坑开挖对邻近建(构)筑物或临时设施有影响时,应提前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基坑顶面应提前做好地面防、排水设施;基坑开挖时,不得采用局部开挖深坑及从底层向四周掏土;

基坑顶有动载时,坑口边缘与动载间的安全距离应根据基坑深度、坡度、地质和水文条件及动载大小等情况确定,且不应小于1.0m;在土石松动地层或在粉、细砂层中开挖基坑时,应先作好安全防护;在基坑开挖需要爆破时,应执行现行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中的有关规定,土质松软层基坑开挖必须进行支护;基坑开挖时,应观测坡面稳定情况;当发现坑沿顶面出现裂缝、坑壁松塌或遇涌水、涌砂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加固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如果基坑两侧边坡较高且土体自稳能力较弱时,根据现场情况采取放坡或喷砼加固处理,同时加强防水、防雨和现场监察措施,以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3.2挖孔桩基础开挖

挖孔桩较深时,孔壁应支护,渗水时应采用抽排水措施;桩孔周围应有防、排水设施;孔口围圈应高出地面0.3m以上,并设防护栏;孔口安全梯应挂牢固;

夜间作业应悬挂示警红灯;挖孔暂停时,孔口应设盖防护;

孔内作业时应有防止物体坠落措施;相邻两孔中,当一孔爆破或灌注混凝土时,另一孔的挖孔人员应停止工作,并撤出井孔;

人工挖孔时,当孔内二氧化碳含量超过0.5%,或作业人员已感不适时,应采取通风措施;深度超过10m时,应采用机械强制通风;挖孔深度大于15m时不宜采用人工挖孔;

桩孔内岩石需要爆破时,应严格控制炸药用量,不得使用火雷管。

3.3桥梁施工安全措施

施工人员配戴安全帽;钻机就位平整、稳固,机架采用必要的斜撑或缆风绳固定;定期检查钻机使用电缆,确保不漏电;钻进过程中经常检查钻头磨损情况及电机封闭状况,钻进速度根据地质变化加以控制,保证安全运转;当因故停钻时,钻具提离孔底1~2m,以防泥沙沉淀后埋住钻头,如需长时间中途停钻,将钻具提出孔外;当接换钻杆时,盖好孔口板,防止人员和工具掉入孔内,所用扳手等工具用细绳捆扎固定在钻架桅杆上。

钢筋笼吊放过程中,防止碰撞孔壁;钢筋笼接长时,两节保持顺直,焊接长度符合设计要求。

水下混凝土灌注前,仔细检修灌注机械,并备好备用机械;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导管提升不能过猛,防止导管拉断,同时也防止将导管提离混凝土面,造成断桩事故。

墩身施工平台实行全封闭安全防护措施,平台顶四周的栏杆高度不小于1.2m,栏杆间用多道钢筋连起。

栏杆及整个平台吊架外侧满挂密目安全网。

二、质量培训讲义

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施工进度。

为实现全面创部优的质量管理目标,确保大丽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提高本项目部的管理水平,确保各级员工的工程质量责任,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提高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增强竞争能力,同时确保全部工程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现行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及设计要求,确保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并满足全线创优规划要求。

对完工的路基工程、基桩、桥涵浆砌片石及混凝土圬工、钢构件、隧道衬砌等的质量自检检测率达到100%。

1、桥梁、涵洞工程

11明挖基础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基坑开挖过程中,及时抽排基坑中积水;严格进行基坑隐蔽工程检查,地质与设计不符时及时报请变更设计,确保基底承载力符合要求。

基底处理方法按设计及规范进行,在基底检查后及时进行;

钢筋、模板的制作安装按设计、规范进行。

注意与桩顶伸入筋、墩台预埋筋连接良好。

12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

严格按规范安装护筒,确保埋置深度和筒顶标高,严防周围封填不密漏水现象;

钻进严格按操作工艺进行,及时记录岩性变化,发现地质与设计不符及时报告。

钻进过程中,确保水头高度,泥浆稠度等主要技术指标要满足规范要求,并根据钻进中不同地质情况及时调整,以防塌孔。

注意在松软地层中要控制进尺,提钻时防止触壁事故发生;认真填写钻孔记录;

终孔后,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成孔检查。

并在初次清孔至灌注水下砼前,进行二次清孔,确保孔底沉碴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清孔排渣过程中,注意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坍孔。

不得用加深孔深的方法代替清孔。

桩长和嵌入弱风化岩中的长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骨架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制作和安装。

骨架外侧均匀绑扎砼垫块,保证保护层厚度,并按设计安装检测管。

吊放钢筋骨架应及时、准确(焊接),竖直下放,防止刮壁致之受损坍塌,并固定牢靠,防止浮笼现象;

水下砼的配制满足设计及规范规定。

砼的坍落度控制在18~22cm为宜。

首批灌注砼数量须经过计算,确保导管埋入深度≮1m,灌注过程中导管须埋入砼2~6m;灌注过程中,派专人测量导管埋深,填写好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表。

提升导管时避免碰挂钢筋笼。

当混凝土面上升到钢筋笼内3~4m,再提升导管,使导管底端高于钢筋笼底端,以免钢筋笼上浮。

灌注工作组织要严密,紧凑,确保灌注连续、顺畅进行。

一旦发生机具故障或停电等突发情况时,立即启用备用设备,并做好记录;

砼灌注最后高度应高出设计高度50~100cm,确保桩头砼质量;

孔口平面位置与设计桩位偏差不大于5㎝。

轴线偏斜不得大于孔深的0.5%,截面尺寸满足设计要求。

摩擦桩孔深不小于设计规定,柱桩孔深超设计深度不小于5%;

孔内沉渣厚度,摩擦桩不大于30㎝,柱桩不大于10㎝,清孔后泥浆指标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水下混凝土的灌注;

桩混凝土采用导管法水下灌注,导管采用钢管,丝扣连接,组拼后作水密和胀裂试验,保证导管不漏浆;

混凝土采用自动计量拌合站集中拌合,混凝土搅拌输送车运输,混凝土的拌合时间不小于2分钟。

水下混凝土连续灌注,中途不停歇。

桩灌注面高出桩顶1.0m,以便清除浮渣,确保混凝土质量;

每根桩按规范规定检查混凝土试件,并进行无损检测,检测率100%。

按设计要求,部分预埋超声波检测管。

13挖孔桩基础

挖孔桩周边设排水沟,孔口护壁混凝土高出地面30cm,并在孔口设置十字交线桩,护壁混凝土内径比设计桩孔直径大5cm。

每板护壁混凝土在立模前严格检查开挖尺寸,拆模后再次校核混凝土内径,以确保成孔的孔径与垂直度满足设计要求。

在硬质岩层中挖孔时,适量布置周边空眼,并控制装药量,采取松动爆破,避免破坏围岩的设计边界条件。

孔深小于15m时,采用小型电动鼓风机排烟;孔深大于15m时,采用较大功率轴流通风机向孔底压风。

地质工程师严格检查判定孔底地质是否与设计相符,对不相符者,及时报工程师和设计单位。

钢筋笼现场分段制作,两段钢筋笼连接时严格遵守施工规范要求。

起吊时先保持两点起吊,到一定高度后改用一点起吊,防止钢筋笼扭转、弯曲。

设置定位钢筋环或混凝土垫块等保证钢筋笼保护层厚度。

对无水或渗水量小于6mm/min者,采用串筒或导管灌筑混凝土,串筒底距灌注混凝土面的高度,—般为1~2m,以保证混凝土不离析为准,并注意捣实,保证质量。

孔内混凝土—次性连续灌筑完毕。

对渗水量水面上升高度大于6mm/min者,采用导管法浇注水下混凝土。

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派专人测量导管埋深,水下混凝土保持连续灌注。

混凝土灌筑至桩顶,立即将表面已离析的混合物和水泥浮浆等清除干净,直至露出质量合格的混凝土面,或预加高度0.3~0.5m,在凿除桩顶的浮碴后保证桩头质量。

1.4承台施工

承台底整平夯实后设置薄层砂浆,在砂浆层上按钢筋设计位置布置画线,适量放置垫块,规范绑扎钢筋,确保钢筋保护层满足设计要求。

顶层钢筋绑扎前,适量布置板凳筋,确保顶层钢筋平整及钢筋骨架牢固。

对钢筋混凝土墩身,在顶层钢筋绑扎结束后,精确测放墩身伸入承台钢筋位置,采用焊接,以确保墩身钢筋设计位置。

对混凝土墩台身,按设计要求布置接缝筋,确保墩台与承台的整体结合性。

1.5墩、台身施工

为确保墩台混凝土的外观质量,根据墩台结构特点按类型分别定型设计模板。

选用板厚为6mm的优质钢板作面板,工厂精确加工。

泵送入模灌注混凝土。

同一座桥梁施工采用固定生产厂家的砂石料、水泥和外加剂及脱模剂。

模板每次使用前,仔细清理板面并均匀涂刷脱模剂,确保混凝土外表色泽一致。

混凝土浇注后及时覆盖养生,拆模后设专人负责养护工作。

脱模后及时包裹一段时间继续保温养护,以有效防止墩台混凝土发生开裂。

1.5.1确保墩台身内实外美的技术措施

1.5.1.1混凝土和易性控制措施

根据有关技术规定设计配合比。

泵送混凝土配合比根据泵的种类、泵送距离、输送管径、浇筑方法、气候条件等确定。

选择合理的水泥等级,采取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掺加混合材料或减水剂等技术措施,以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原材料计量建立岗位责任制,称重计量。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按规范规定检查混凝土组成材料的质量和用量。

在拌制地点及浇筑地点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

一个工作班内,如混凝土配合比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变动时,及时检查。

随时检查混凝土搅拌时间。

1.5.1.2麻面预防措施

桥梁模板均采用大块定型钢模板,桥梁墩帽和墩身一次性浇注。

模板表面平整光洁,不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钢模板脱模剂涂刷均匀。

混凝土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1.5.1.3露筋预防措施

浇筑混凝土前,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发现问题及时修整。

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注意固定好垫块。

每隔1m左右在钢筋上绑一个水泥砂浆垫块。

钢筋较密集时,选配适当的石子,石子最大颗粒尺寸不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大于钢筋净距的3/4。

1.5.1.4蜂窝预防措施

混凝土严格按配合比搅拌,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颜色一致;控制混凝土自由倾落度。

混凝土分层振捣,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

5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混凝土浇筑时,掌握好振动时间,并观察模板、堵缝等情况。

1.5.1.5桥墩、台混凝土出现裂缝预防措施

墩身混凝土采用“双掺技术”,即采用一定数量的粉煤灰替代部分水泥用量(不影响混凝土性能),目的是通过降低单位水泥用量进而降低水化热,预防出现温度裂纹。

高温季节灌注混凝土时,灌注时间避开中午高温时段,选择温度相对较低的时段进行灌注。

控制混凝土拆模时间,当混凝土强度达到80%时方可拆模,拆模后及时养生,采取全包裹式塑料薄膜洒水养生法,有效防止出现细小裂纹或龟裂。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