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和杨振宁 邓稼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90732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邓稼先和杨振宁 邓稼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邓稼先和杨振宁 邓稼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邓稼先和杨振宁 邓稼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邓稼先和杨振宁 邓稼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邓稼先和杨振宁 邓稼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邓稼先和杨振宁 邓稼先.docx

《邓稼先和杨振宁 邓稼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邓稼先和杨振宁 邓稼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邓稼先和杨振宁 邓稼先.docx

邓稼先和杨振宁邓稼先

邓稼先和杨振宁[邓稼先]

 

教学目标:

]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探究文章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

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检查生字、生词预习效果。

 

二.整体感悟

 

1.速读课文,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小组合作讨论,全班讨论交流。

 

3.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

 

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三.品味研究

 

1.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语句。

 

a.浏览课文,找语句,圈出词语。

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找出的语句。

 

b.教师集中讨论结果:

 

第一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二部分最后两小节,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小节,第四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时代的歌,第六部分。

 

2.以第三部分为范例,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a.以上语句或语段,大多运用议论、抒情表达方式,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在表达作者的至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现在,我们通过第三部分的探究来认识这一点。

]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两小节中的关键词语,说明这些词语各自概括了这一部分的那些内容,说一说这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

 

b.四人合作小组讨论23分钟,然后组织全班讨论交流。

 

c.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评议、肯定: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概括并赞美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朴实。

 

奉献精神,理想党员概括并赞美邓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没有私心。

 

品格使人们绝对相信他:

说服两派继续工作,制成氢弹;说服工宣队、军宣队队员。

 

d.作者在叙述邓稼先的气质品格时,为什么要提到奥本海默?

 

全班讨论,教师归纳:

运用对比手法,既可烘托突出邓稼先中国人的气质品格,强调他跟奥本海默气质品质不同;又能肯定他们为国家功臣,同属伟大的科学家。

 

e.小结:

 

作者在叙述的基础上议论抒情,使议论抒情的语句内涵丰富、情感真挚;对比烘托手法的运用,使叙述内容更加具体充实,让读者更鲜明地感受邓稼先中国人的气质品格。

这就使第九、第十两小节既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饱含赞美深情,富有感染力。

 

3.学生自主选择其他部分,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两三部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四.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问并参与解答问题。

 

五.巩固拓展

 

1.全班讨论:

你认为邓稼先的那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

 

2.叙述你收集的邓稼先的故事,加上简要评论,表达你对他的情感。

 

六.评议总结

 

回顾学习内容,自结学习收获。

 

十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理解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作者对闻一多的赞美敬重之情。

 

3.学习闻一多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终生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品味重点语句关键词语,探究其内涵。

 

课前准备

 

阅读课文,预习生字、生词。

 

第一教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邓稼先》这篇文章,我们无不为我国优秀知识分子为祖国默默奉献的感人品质所感染。

甘愿为国为民而献身,是我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光荣传统。

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篇写我国优秀知识分子的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让我们在从闻一多身上感受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检查生字、生词预习效果。

 

二.整体感悟

 

1.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听读的学生思考如何归纳文章的中心内容。

 

2.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一分钟,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

本文叙述了闻一多先生不同阶段在说和做方面表现的不同特点,热情赞扬他救国救民的需要而说和做的爱国精神。

 

三.品味探究

 

1.闻一多一心救国救民的精神,最突出的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a.全班讨论交流。

估计不止提到老师预期的两件事。

 

b.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每一阶段中最突出的表现:

苦读写作《唐诗杂论》,在李公朴被害后大无畏地参加群众大会。

 

2.探究品味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部分:

 

a.齐读三、四小节。

 

b.这部分文章叙述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目的以及他为了这一目的而苦读钻研的特点。

请从文中找出表现这些内容的关键词句的表达作用。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时间不少于三分钟。

 

全班讨论交流,教师随时评议归纳学生的讨论意见:

 

要给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深宵灯火大开光明之路,用比喻、拟人手法表达闻一多先生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古籍的目的。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以整齐的句式,流泻的激情,热情赞美闻一多治学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无暇惜,表现他治学专心致志的程度。

贪,表现他治学如饥似渴的欲望。

辛苦凝成,表现其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3.品味探究第二部分:

]

 

a.齐读第二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

 

b.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抓住关键语句,说一说他们表达中心内容的作用。

 

四.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出还不明白的问题;鼓励其他学生回答,也可由老师回答。

课后练习二提出的问题,如果课堂讨论未涉及,学生又未质疑,可提问学生,予以解决。

 

五.巩固拓展

 

请你列举一首闻一多的诗,说明他作为诗人也是忧国忧民的爱国者。

 

六.评议总结

 

1.回顾学习内容,自结学习收获;自评参与学习的主动程度。

 

2.以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结束教学过程。

 

音乐巨人贝多芬

 

教学目标

 

1.,看注释,读准每一个字的音,掌握重点词语。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3.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4.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看注释,熟读课文,并查阅贝多芬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听一段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让学生回答曲名、作者。

 

问:

你从交响曲中听到了什么?

(乐曲奏出了与命运抗挣的最强音)

 

贝多芬的耳疾起于28岁的时候(1798年),自此至57岁(1827年)逝世,其间二十余

 

年时光全是聋疾为祟的时期,然而大部分的作品却在这时期产生。

站在演奏台上听不见听众掌声的时候,他仍是继续作曲,终于作出了最伟大的《第九交响曲》而搁笔,所以,贝多芬的伟大,决不只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他勇于直面人生的极度苦闷并将他的音乐融入与命运的不屈抗挣之中,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看看耳聋后的贝多芬,这个被命运扼住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怎样的形象?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带着下列问题自由朗读,教师正音。

 

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

其间写了哪几件事?

 

四人小组讨论,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明确:

 

客人来访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开始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

 

主要事件:

客人参观贝多芬工作室,贝多芬和客人会面,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机音乐会的情形。

 

二.研读与赏析

 

1.学生细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是能触动心弦的句子,用笔画出来。

四人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理解句子含义,然后全班讨论明确,教师适时点拨或补充。

 

a.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思?

 

b.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棵树好比一个人好?

 

c.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脱出来。

应如何理解?

 

d.请看一看罗曼。

罗兰的《约翰。

克利斯朵夫》,在那本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的,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应如何理解?

 

e.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是指什么?

 

f.听我心里的音乐!

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

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我们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理清了课文的思想内容,我们再一起认真听一听《命运交响曲》,结合课文,说说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

 

明确:

对不幸命运的抗挣。

 

3.你认为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

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三.小结

 

贝多芬的伟大,决不仅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

他有对于人生的大苦闷与精练的美丽的灵魂,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

 

耳聋,对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亡,对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亡。

整个世界死亡了,而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还重创那已经死亡的世界,重创音响的王国,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

这样一种超生的创造力,只要自然界里那种无名的原始的力可以相比。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进入了贝多芬的内心世界,初步了解了贝多芬,却仍对他对面不相识,他

 

的相貌如何?

文中怎样刻画的?

 

二.研读课文

 

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描写贝多芬相貌的段落,指导学生朗读。

 

2.学生精读6、7、8、9段,勾画出关于贝多芬外貌的句子,并说说这些描写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

 

讨论明确:

 

两肩极宽能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

 

衣服陈旧不整洁,衣服后面脱着失效的助听器-浪漫不拘小节,典型的艺术家性格。

 

有力的大手弹奏出世界最美妙、最动听的音乐不朽之作。

 

外貌描写(神情、脸、头发、鼻子、嘴)是一位刚毅、顽强、善良、执着的人,透出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

 

三.体验与反思

 

1.学生朗读6、7、8、9段

 

2.教师点拨:

描写人物外貌的要旨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的外貌特征重笔刻画,要做到以形传神,切忌面面俱到,切忌脸谱化。

 

3.学以致用:

用学到的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作5分钟人物速写,所刻画的人物均是同班同学,不说出姓名。

然后,全班交流,由大家根据所写的外貌来判断是谁,最后学生互评,论其写法的得失。

 

4.小组讨论:

站在客人的角度,谈谈这次访问的收获。

 

5.再次聆听《命运交响曲》,并听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明确;莫扎特的音乐是感觉的艺术,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的声音。

 

6.拓展作业

 

a.听贝多芬其他名曲,提高艺术修养。

 

b.将外貌速写整理出来,写在作文本上。

 

c.课外阅读《约翰.克利斯多夫》.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教学目标

 

1.,看注释,读准每个字的音,掌握重点词语。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本文抓住特征运用语言、行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叙述详略得当。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语言、行动、外貌描写人物性格的写法。

 

课前准备

 

,看注释,熟读课文;查找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莫泊桑的有关资料,了解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什么?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悟

 

1.导入

 

星期天,忙碌了一天的人们休息的日子,这一天,人们或者读书睡觉,或者逛街游游玩,或者走亲访友你在家里都做些什么?

今天让我们一起到法国大作家福楼拜家中,感受以下《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2.师生共同读课文,老师正字正音。

 

3.学生带着下列问题自由读课文。

 

a.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b.核心人物是谁?

依次出场的是谁?

出场的标志性词语是那些?

 

c.简要概括本文内容。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明确:

 

a.时间星期天;地点福楼拜家,六层楼的一个单身宿舍。

 

b.核心人物是福楼拜。

依次出场的是屠格涅夫、都德、左拉。

出场的标志性词语是第一个,过了一会儿,接着,渐渐地(学生在书上标记出)

 

c.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客人们都会到这里来聚会。

课文着重写了四位著名作家相会时的言语、行动,展现了每个人的性格特点。

 

屠格涅夫睿智、深沉、平和、不乏激情荡漾。

 

都德机智、善谈、举止活跃、性情活泼。

 

左拉朴实、固执、聪慧、坚强、沉默寡言。

 

二.研读与赏析

 

1`.福楼拜家每到星期天从中午一点到下午七点,一直都有客人来。

以至与新来的人只好到餐厅里去。

是什么原因吸引着众多的客人前往呢?

找出原句读一读,并说说那些词语用得好。

 

全班讨论明确:

 

好客:

表现在一就;总是亲自去开门;他分别送到前庭;单独讲一会儿话;紧紧握住对方的手;再热情地大笑着用手拍打几下对方的肩头。

 

博学:

第九自然段;他可以用一句很明了很深刻的话结束一场辩论;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头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

 

正因为主人热情好客,所以客人们愿意来,更因为主人公博学睿智,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客人们怎会失去这汲取精神食粮的绝好机会呢?

 

作者是怎样描写其他三位作家的呢?

这些描写又分别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你知道他们有那些作品吗?

 

3.学生在书上勾画出刻画这些作家的语言、行动、外貌描写的句子,读一读,并总结初步其性格特征。

 

全班讨论总结明确:

 

屠格涅夫:

俄国作家,怀有狂热的理想,醉心文学事业,博学多才。

作品有《长夜》、《父与子》等。

 

都德:

生性活泼,健谈。

作品有《最后一课》等。

 

左拉:

沉默寡言,性格温和,聪明而坚强。

作品有《萌芽》、《娜娜》等。

 

三.体验与反思

 

1.作者莫泊桑的文学导师是福楼拜,莫泊桑以其《羊脂球》闻名于世。

假设在这个星期天里,四位文学巨匠都在,这时莫泊桑来了,四人会谈些什么?

表情如何?

莫泊桑又会说什么?

他会有什么表情?

 

2.延伸作业:

 

将上文整理在作业本上,识记读一读,写一写的内容。

 

课外阅读五位作家的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下节课交流。

 

孙权劝学

 

教学目的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阅读课文,,看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导语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

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

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

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

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

 

2请学生翻译。

(一人译一句)

 

3.课文注释补充。

 

谓曰:

对说。

掌事:

掌管国家大事。

但:

只不过。

 

务:

事情多。

孰若:

与相比如何。

遂:

于是

 

4.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

(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

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5.提问:

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讨论并归纳: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6.提问:

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讨论并归纳: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7.提问:

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讨论并归纳: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8.提问:

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

 

讨论并归纳: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

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

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

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9.提问:

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

 

讨论并归纳: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10.当场背诵全文。

 

四、小结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五、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三。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冶通鉴》

 

劝学:

辞~就(恳切、关心)

 

议论:

非复吴下阿蒙(惊异、赞叹)

 

何见事之晚(自得、自豪)

 

感谢您的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