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理中医外科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87218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助理中医外科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助理中医外科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助理中医外科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助理中医外科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助理中医外科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助理中医外科学.docx

《助理中医外科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助理中医外科学.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助理中医外科学.docx

助理中医外科学

1.特点:

范围3cm左右,突起根浅,色红、灼热、疼痛,易脓、易溃、易敛。

 2.病因:

①内郁湿火外感风邪。

②夏秋感受暑毒。

③汗出不畅暑湿蕴蒸肌肤引起痱子破伤染毒。

3.临床表现

(1)有头疖:

红色肿块,约3cm,灼热疼痛,小脓头,突起根浅

(2)无头疖:

红色肿块,约3cm,灼热压痛,无脓头,2—3天化脓

(3)蝼蛄疖:

好发儿童头部。

坚硬型:

疮小,根脚坚硬,脓出而坚硬不退,会复发。

多发型:

疮大,相连三五个,脓出而疮口不敛,日久头皮窜空。

(4)疖病:

项后、背部、臀部。

单发或多发,反复发作。

4.内治法

(1)热毒蕴结——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单个或多发,项后发际、背、臀

(2)暑热浸淫——清暑汤——夏秋,小儿、产妇,皮肤红肿结块,灼热疼痛

(3)阴虚内热——仙方活命饮、增液汤——单发或多发,反复,疖肿较大,易转有头疽

(4)脾胃虚弱——五神汤、参苓白术散——泛发全身,成脓收口时间长,脓水稀薄

5.外治:

初起:

小者:

千锤膏,三黄洗剂。

大者:

金黄散,玉露散,以金银花露或野菊花露调敷,

或紫金锭外敷,或野菊花、蒲公英、败酱草外洗。

成脓:

切开排脓,九一丹,太乙膏。

深者药线。

脓尽,生肌散掺白玉膏。

 1.特点:

(1)颜面、手足多发

(2)疮小,根坚(3)变化迅速,颜面疔疮易走黄,手足疔疮易损筋伤骨。

2.颜面部疔疮

初期:

粟米样脓头,或麻或痒,红肿热痛,范围3-6cm,根深坚硬,重者恶寒发热。

中期:

约5-7日,肿势增大,四周侵润,疼痛加剧,脓头破溃,伴湿热。

后期:

约7-10日,肿势局限,顶高跟软溃脓,疔根外出,肿消痛减热退,约7-14日。

此病处理不当可引起走黄,顶陷色黑无脓,皮肤暗红,头面耳项俱肿,伴发热。

 3.手足部疔疮的临床表现

(1)蛇眼疔:

指甲一侧近端,红肿疼痛,2-3天成脓,脓出愈合,若失治,指甲下化脓脱落。

(2)蛇头疔:

指端麻痒痛,继而刺痛,灼热肿胀,中期肿势扩大,跳痛,约10天成脓,伴恶寒发热全身症状

(3)蛇肚疔:

指腹红肿疼痛,圆柱状,关节不利,约7-10天成脓,约2周痊愈,损伤筋脉愈合缓慢

(4)托盘疔:

手掌肿胀可延及手臂,疼痛剧烈,或伴红丝疔,约2周成脓,伴恶寒发热,可伤及筋骨,并发疔疮走黄

(5)足底疔:

足底疼痛按之坚硬,3-5天有啄痛,肿势可蔓延足背小腿,伴恶寒发热。

手足部疔疮成脓期切开引流的要求:

一般应尽可能循经直开。

  

(1)蛇眼疔宜沿甲旁0.2cm挑开引流。

  

(2)蛇头疔宜在指掌面一侧作纵形切口,必要时可对口引流,不可在指掌面正中切开;

  (3)蛇肚疔宜在手指侧面作纵形切口,切口长度不得超过上下指关节面。

  (4)托盘疔应依掌横纹切开,切口应够大,保持引流通畅。

4.红丝疔是发于四肢,皮肤呈红丝显露,迅速向上走窜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可伴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红丝细的宜用砭镰法,以刀针沿红丝行走途径寸寸挑断,微令出血,或在红丝尽头挑断,盖贴太乙膏掺红灵丹。

5.疔的内治法原则:

内治以清热解毒为大法,火毒炽盛证宜凉血清热解毒。

如发于下肢者应注重清热利湿。

1.特点:

(1)发于皮肉之间,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少数初起皮色不变)

(2)结块6~9cm左右。

(3)易肿、易脓、易溃、易敛。

(4)可伴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2.内治:

(1)火毒凝结——仙方活命饮——突然肿胀,光软无头,迅速结块,高肿发硬,焮红或不变,灼热疼痛

(2)热胜肉腐——仙方活命饮、五味消毒饮——红热明显,肿势高突,痛剧如啄,脓出肿消痛减

(3)气血两虚——托里消毒散——脓水稀薄,新肉不生,色淡或暗红,愈合慢

3.颈痈(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特点:

①冬春儿童多发。

②初起局部、肿胀、灼热、疼痛,而皮色不变,边界清楚。

③有明显风温外感症状。

  内治:

风热痰毒——牛蒡解肌汤、银翘散——颈旁结块,色白肿,如鸡卵,灼热疼痛,渐而化脓

外治:

初起:

金黄膏。

溃后:

八二丹、金黄膏、红油膏。

脓尽:

生肌散、白玉膏。

1

1.特点:

(1)初起无头,红肿蔓延成片。

(2)中央明显,四周较淡,边界不清。

  (3)灼热疼痛,有的3~5日后中央色褐腐溃周围湿烂(4)全身症状明显。

2.臀痈

  特点:

发病急,病位深,范围大,难于起发,成脓较快,腐溃较难,收口亦慢。

  内治:

(1)痰火蕴结——黄连解毒汤、仙方活命饮——先痛后肿,焮红灼热,或湿烂溃脓

(2)湿痰凝滞——桃红四物汤、仙方活命饮——蔓肿不红,结块坚硬,发展缓慢,

(3)气血两虚——八珍汤——腐肉脱落,疮口深,成空腔,收口缓慢

外治:

未溃,红热明显:

玉露膏,不明显:

金黄膏、冲合膏。

成脓:

切开排脓。

脓深用药线,空隙用垫棉法

溃后:

八二丹、红油膏。

脓净:

生肌散、白玉膏。

丹毒(传染性疾病)

1.①躯干部:

内发丹毒。

②头面部:

抱头火丹。

③小腿足部:

流火。

④新生儿多生于臀部:

赤游丹毒。

 2.特点:

①病起突然,恶寒发热。

②皮肤忽然变赤,焮热肿胀。

③边界清楚,迅速扩大,数日可痊愈,但容易复发。

 3.病因:

血热火毒为患。

素体血分有热,或湿热火毒侵入

 4.内治法:

(1)风热毒蕴——普济消毒饮——头面,皮肤红肿热痛,或有水泡

(2)肝脾湿火——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化斑解毒汤——胸腹腰胯皮肤红肿热痛,伴口干苦

(3)湿热毒蕴——五神汤、萆薢渗湿汤——下肢,局部红肿热痛,或见水泡、紫斑、化脓、坏死

(4)胎火蕴毒——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新生儿,局部红肿热痛,游走性

 5.外治:

外敷法,玉露散金黄散用金银花露调敷,或清热解毒药外敷。

砭镰法仅用于下肢。

成脓切开掺九一丹敷红油膏走黄与内陷

走黄与内陷为疮疡阳证疾病过程中因火毒炽盛,或正气不足,导致毒邪走散,内攻脏腑的危险证候。

  

(1)走黄:

继发于疔疮。

火毒炽盛,毒入营血,内攻脏腑。

(邪盛)

  

(2)内陷:

继发于疽毒或除疔以外的其他疮疡。

正气内虚,火毒炽盛,治疗失时不当,客于营血,内犯脏腑。

(正虚)

火陷:

成形期或化脓期,疮顶不高,根盘散漫,疮口干枯无脓,疮色紫暗,灼热剧痛。

干陷:

成脓至穿溃期,气血两亏,不能酿脓,腐脓不透,疮口中央糜烂,脓少而薄,疮色灰暗,疮顶平塌。

虚陷:

收口期,气血两伤,或脾肾阳衰,腐肉虽脱,而脓水稀薄,新肉不生,疮口虽敛,疮面不知疼痛。

乳痈

1.病因:

乳汁郁积,肝郁胃热,感受外邪

2.表现:

多见于产后3~4周的哺乳期妇女。

 初期:

乳头皲裂、刺痛,伴乳汁郁积或结块,局部肿胀疼痛,微红或微热,伴全身症状

成脓:

肿块增大,疼痛加重,雀啄感,焮红,灼热,同侧腋窝淋巴肿大压痛,肿块逐渐变软,全身症状加重壮热

溃后:

脓成切开排脓,治疗不当可形成袋脓、转囊乳痈、乳漏

在成脓期应用大剂量抗生素或寒凉药,肿块消散缓慢或形成僵硬肿块,迁延难愈。

3.内治法:

(1)初期:

气滞热壅——瓜蒌牛蒡汤——乳汁郁积结块,皮色不变或微红,肿胀疼痛,伴恶寒发热

(2)成脓:

热毒炽盛——透脓散——肿胀,皮肤焮红灼热,肿块变软应指,壮热

(3)溃后:

正虚毒恋——托里消毒散——肿痛轻,脓水清稀不断,愈合慢,或形成乳漏

乳癖(乳腺增生)

1.病因:

情志不遂,冲任失调

2.

(1)年龄:

25~45岁好发

 

(2)人群:

①城市妇女多于农村妇女。

②社会地位高或受教育程度高。

③月经初潮年龄早。

④低经产状况。

⑤初次怀孕年龄大。

 ⑥未授乳。

⑦绝经迟的妇女。

 (3)疼痛:

①胀痛为主,或刺痛、牵拉痛。

  ②经前加剧经后减轻,或疼痛随情绪变化,活动痛,肿块处为甚,常涉及胸胁或肩背。

或伴乳头疼痛和痒。

 (4)肿块:

①位置:

单侧或双侧,多位于乳房外上象限。

②质地:

质地中等或质硬不坚,表面光滑或颗粒状。

  ③活动:

活动度好,多伴压痛。

④大小:

大小不一,一般1~2cm左右。

⑤形态:

块型、结节型、混合型、弥漫型等。

3.内治:

(1)肝郁痰凝——逍遥蒌贝散——青壮年女性多见,肿块随息怒消长

  

(2)冲任失调——二仙汤、四物汤——中年妇女多见,肿块经前重经后轻

外治:

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或桂麝散,或白附子,大黄粉醋调外敷。

2

乳核(乳腺纤维腺瘤)

1.特点:

①20~25岁青年妇女。

②一般无疼痛,少数有轻微胀痛,但与月经无关。

  ③结核如丸卵,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推之活动。

④一般生长缓慢,妊娠期可迅速增大。

2.治法:

(1)肝气郁结——逍遥散——肿块小,生长慢,不红不热不痛,伴胸闷叹息,苔白,脉弦

(2)血瘀痰凝——逍遥散、桃红四物汤——肿块大,坚硬,重坠,伴胸闷牵痛,舌暗红,苔腻,脉弦

乳岩(乳房恶性肿瘤)

1.高发人群:

①无生育史或无哺乳史②月经过早来潮或绝经期愈晚③有乳腺癌家族史

 2.临床表现:

一般在40~60岁,绝经期妇女

  一般类型乳腺癌:

初期肿块多不痛,边界不清,质地坚硬,表面不平,不易推动,常与皮肤粘连,病灶中心酒窝征,

或伴乳头溢液。

后期癌肿增大,疼痛,皮肤可呈橘皮样水肿、变色;病变周围出现散在的小肿块,

乳头内缩或抬高,偶见皮肤溃疡。

晚期肿块溃烂。

特殊类型乳腺癌:

(1)炎性癌:

青年多发半数在妊娠或哺乳期,起病急,皮肤水肿,充血,发红,发热,无明显肿块,转移广,死亡快

(2)湿疹样癌:

乳头乳晕发红,轻度糜烂,潮湿有浆液渗出,可有黄褐色结痂,皮肤硬,界限清晰,奇痒,轻微灼痛,

数年后蔓延乳晕以外皮肤,色紫而硬,乳头凹陷,溃后易出血,乳头蚀落,疮口凹陷边坚硬,可有肿块。

3.内治法:

(1)肝郁痰凝——神效瓜蒌散、开郁散——抑郁或急躁,胸闷胁胀,伴经前乳胀

(2)冲任失调——二仙汤、开郁散——经事紊乱,经前乳胀,或未生育、流产

(3)正虚毒炽——八珍汤——肿块增大,溃流血水,不痛或剧痛,面色晦暗或苍白,舌紫瘀斑,苔黄

(4)气血两亏——人参养荣汤——晚期或手术、放化疗后,面色萎黄或晄白,舌淡,苔白

(5)脾虚胃弱——参苓白术散、理中汤——手术或放化疗后,饮食不振,神疲乏力

气瘿

1.病机:

(1)饮食中含碘不足

(2)情志不畅(3)产后肾气亏虚,外邪侵入

2.表现:

女性多见,学龄儿童,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边界不清,表面平坦,质软不痛,皮色不变,腺体随吞咽移动,

肿物可压迫气管,食管,血管,神经。

3.治疗:

肝郁气滞——四海舒郁丸

肉瘿(甲状腺腺瘤、囊肿)

1.病机:

忧思郁怒,气滞、痰浊、瘀血凝结而成

2.表现:

青年女性及中年人,颈前喉结一侧或两侧结块,柔韧而圆,随吞咽上下移动,发展缓慢。

3.内治:

(1)气滞痰凝——逍遥散、海藻玉壶汤——不红不热,多无明显全身症状,苔腻,脉弦滑

(2)气阴两虚——生脉散、海藻玉壶汤——伴急躁易怒,汗出心悸,形体消瘦,月经不调,手部震颤等。

4.外治:

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或桂麝散

石瘿(甲状腺癌)

1.表现:

多见40岁以上,女多于男,或有肉瘿病史,颈前多年肿块,生长迅速,质地坚硬,表面凹凸,推之不移,

可伴疼痛,或压迫颈丛神经,耳、枕、肩部剧痛,或呼吸吞咽发声困难,或侵蚀气管咳血,或颈静脉怒张与面浮。

2.治疗:

石瘿为恶性肿瘤,宜早手术切除

脂瘤(皮脂腺囊肿)

1.表现:

好发于青春期,头面、臀部、背部等皮脂腺、汗腺丰富处,生长缓慢,肿块类圆形,边界清楚,无粘连,

中央导管开口青黑色,挤压有粉渣物溢出,味臭,感染后肿大疼痛流脓。

2.内治:

(1)痰气凝结——二陈汤、四七汤——中央黑点,伴咽喉如有梅核

(2)痰湿化热——龙胆泻肝汤、仙方活命饮——红肿热痛,化脓,伴恶寒发热

3.外治:

感染而未成脓:

金黄膏,玉露膏。

感染而成脓:

十字切开,七三丹。

血瘤 

1.表现:

①毛细血管瘤:

多在出生1-2月后出现,部分5岁自行消失,多发在颜面、颈部,单发或多发,

初起皮肤有红色丘疹或小红斑,逐渐增大,边界清楚,质软,鲜红或紫红,压之退色。

②海绵状血管瘤:

质地柔软,半球形,扁平或高出皮面隆起。

2.内治:

⑴心肾火毒——芩连二母丸、凉血地黄汤——婴儿,大小不一,鲜红,边界不清,不痛不痒

⑵肝经火旺——丹栀逍遥散、清肝芦荟丸——头面、大腿,丘疹或结节状,色红,易出血,因郁怒胀痛

⑶脾失统摄——顺气归脾丸——下肢,大小不定,边界不清,易出血,不痛

3.外治:

小面积用五妙水仙膏,清凉膏、藤黄膏。

出血:

云南白药

4.其他:

注射,手术,冷冻,放射3

肉瘤 

 发于皮里膜外,由脂肪组织过度增生而形成的良性肿瘤,多见成年女性,好发肩、背、腹、臀、前臂等皮下,

边界清楚,皮色不变,生长缓慢,如肉隆起,柔软,扁平团状或分叶状,推之可移,多无疼痛。

失荣 (经淋巴转移癌、原发性恶性肿瘤)

1.病因:

与肝胆关系密切

2.表现:

40岁以上男性多见,发于颈部及耳之前后的岩肿,一般为颈淋巴结肿大,生长较快,质地坚硬,初期单发可活动,后期肿块增多融合,或链接成串,表面不平,固定不移,一般无疼痛,感染后有压痛,日久破溃,流血水。

3.内治:

⑴气郁痰结——化痰开郁方——轻度刺痛或胀痛,暗红,微热

⑵阴毒结聚——阳和汤——不胀不痛,橘皮样变,苔白腻,脉细

⑶瘀毒化热——五味消毒饮、化坚二陈丸——日久,迅速增大,中央软,周围硬,溃流血水,漫肿

⑷气血两亏——八珍汤、四妙勇安汤——长期渗流脓血,疮面苍白水肿

4.外治:

早期气郁痰结:

太乙膏、天仙子膏。

早期阴毒结聚:

阳和解凝膏、冲和膏。

溃破后:

阴毒内消散、阳和解凝膏

(1)白秃疮:

白癣

  ①部位:

头②年龄:

学龄儿童③性别:

男性多。

  ④特征:

圆形或不规则的斑片,覆盖灰白鳞屑。

毛发干枯无泽,距头皮0.3-0.8cm处折断。

头发易拔落且不疼痛,

发根包绕白色鳞屑形成的菌鞘,自觉瘙痒。

青春期可自愈,秃发能再生,不遗留瘢痕。

(2)肥疮:

黄癣

  ①部位:

头②年龄:

儿童多见③人群:

农村多见

  ④特征:

有黄癣痂堆积。

癣痂呈蜡黄色,有特殊的鼠尿味,久之毛囊被破坏成永久性脱发。

(3)鹅掌风:

手癣

  ①部位:

手②年龄:

成人多见③发病季节:

夏天起水疱,病情加重,冬天枯裂、疼痛明显。

④特征:

水泡透明,破后角质化脱屑,瘙痒,中心愈合四周继发,可延及手背,反复发作,疼痛屈伸不利,可侵蚀指甲。

(4)脚湿气:

足癣

  ①部位:

脚②年龄:

成人多见③发病季节:

夏秋病重

  ④特征:

主要在趾缝,皮下水疱、浸渍糜烂、渗流滋水、角化过度、脱屑、瘙痒等。

水疱型、糜烂型、脱屑型。

(5)圆癣:

体癣

  ①部位:

面部、颈部、躯干及四肢近端②年龄:

青壮年男性③发病季节:

夏季

  ④特征:

起初为丘疹或水泡,逐渐形成边界清楚的钱币型红斑,覆盖细薄鳞屑,中心消退向外围扩张

(6)紫白癜风:

花斑癣

  ①部位:

颈项、躯干,多汗部位以及四肢近心端。

②年龄:

多汗体质青年。

③特征:

大小不一,边界清楚,无炎症性斑块,褐色,常融合成片,轻微瘙痒,常夏发冬愈,复发率高。

2.癣的治疗方法

 ⑴白秃疮、肥疮:

拔发疗法,剪发后用白矾水或肥皂水洗头,外敷硫磺乳膏或雄黄膏,病发松动后拔出头发。

⑵鹅掌风、脚湿气:

①水泡型:

复方土荆皮酊,二矾汤,鹅掌风侵泡方

②糜烂型:

高锰酸钾溶液,硼酸溶液,二矾汤,半枝莲,皮脂膏,雄黄膏

③脱屑型:

水杨酸软膏,皮脂膏,雄黄膏

⑶灰指甲:

刮去病甲,冰醋酸,鹅掌风侵泡方

⑷圆癣:

复方土槿皮酊,青黛膏

⑸紫白癜风:

密陀僧散,茄子皮,土槿皮。

1.①如发于手背、手指、头皮等处者,称千日疮、疣目、枯筋箭或瘊子;(寻常疣)

 ②发于颜面、手背、前臂等处者,称扁瘊;(扁平疣)

 ③发于胸背部有脐窝的赘疣,称鼠乳;(传染性软疣)

 ④发于足跖部者,称跖疣;(掌跖疣)

 ⑤发于颈周围及眼睑部位,呈细软丝状突起者,称丝状疣或线瘊。

2.内治:

⑴寻常疣:

①风热血燥——治瘊方

②湿热血瘀——马齿苋合剂

⑵扁平疣:

①风热蕴结——马齿苋合剂

②热瘀互结——桃红四物汤

3.外治:

寻常疣:

推发或鸦胆子。

扁平疣:

洗涤发。

传染性软疣:

挑破用碘酒或石灰酸溶液。

木贼,板蓝根,马齿苋,香附,苦参,白鲜皮,薏苡仁等外洗4

蛇串疮

1.特点:

皮肤出现红斑、水疱或丘疱疹,好发于胸胁部,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带状,沿一侧神经分布区出现,局部刺痛,

或伴臖核肿大,多发于春秋季,好发于成人,老年人病情尤重。

2.内治:

⑴肝经湿热——龙胆泻肝汤

⑵脾虚湿蕴——除湿胃苓汤

⑶气滞血瘀——柴胡疏肝散、桃红四物汤

脂溢性皮炎

1.特点:

皮肤发质油腻,瘙痒,脱而复生,青壮年多见。

2.内治:

⑴风热血燥——消风散、当归饮子——头面,淡红斑片,干燥,脱屑,瘙痒,受风加重,或毛发干枯脱落

⑵胃肠湿热——参苓白术散、茵陈蒿汤——潮红斑片,油性痂屑,甚或糜烂渗液

油风

1.特点:

突然发生头发片状脱落,脱发区皮肤变薄。

2.内治:

⑴血热风燥——四物汤、六味地黄汤——突然脱发成片,或头皮瘙痒

⑵气滞血瘀——通窍活血汤——脱发前,头痛、胸胁痛

⑶气血两虚——八珍汤——病后或产后,头发斑块状脱落

⑷肝肾不足——七宝美鬓丹——头发焦黄或花白,大片均匀脱落,或全身脱毛

虫咬皮炎

1.特点:

皮肤呈现丘疹样风团,上有针刺大小瘀点、丘疹、水泡,散在分布。

2.内治:

湿热蕴结——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3.外治:

①初起红斑、丘疹、风团:

薄荷三黄洗剂

②生于毛发处:

百部

③感染邪毒,破溃糜烂:

马齿苋,涂青黛散

④毛虫皮炎:

橡皮膏黏去刺,涂碘酒

⑤蜂炎:

先去刺,火罐拔毒,涂紫金锭

疥疮

1.特点:

传染性强,好发于皮肤薄嫩和皱褶处,隧道皮损,奇痒,遇热或夜间尤甚

2.外治:

硫黄。

小儿5%~10%,成人10%~15%,若患病时间长,可用20%,浓度过高易产生皮炎。

湿疮(湿疹)

1.急性(丘疹为主,炎性渗出)、亚急性、慢性湿疮(苔藓样变,易反复)  

2.特点:

①对称分布②多形性损害③剧烈瘙痒④倾向湿润⑤反复发作,易成慢性。

3.内治:

⑴湿热蕴肤——龙胆泻肝汤、萆薢渗湿汤——发病快,病程短,皮损潮红,有丘疱疹,灼热瘙痒,破流脂水

⑵脾虚湿蕴——除湿胃苓汤、参苓白术散——发病缓,皮损潮红,有丘疹,瘙痒,破后渗液,可见鳞屑

⑶血虚风燥——当归饮子、四物消风饮——病程久,皮损暗红,或色素沉着,或粗糙肥厚,剧痒

4.外治:

①急性湿疮:

初起:

清热止痒,苦参,黄柏,地肤子,荆芥,三黄洗剂,炉甘石洗剂。

中期:

有明显渗液,黄柏,地榆,马齿苋,野菊花,青黛散麻油调敷。

后期:

黄连膏,青黛膏。

②亚急性湿疮:

三黄洗剂,黑豆馏油

③慢性湿疮:

青黛膏,硫磺膏,黑豆馏油

接触性皮炎

1.接触性皮炎的诊断要点

  

(1)发生前有明显的接触史,有潜伏期,第一次在4~5天以上;再次接触发病时间缩短。

  

(2)皮损边界清楚,局限于接触部位,形态与接触物一致。

  (3)皮疹一般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或大疱、糜烂、渗出等,一个时期内以某一种皮损为主。

  (4)发生在组织疏松部位,皮肤局限性水肿,皮肤光亮,纹理消失,无明确边缘。

自觉瘙痒、烧灼感,重者疼痛。

2.内治:

⑴风热蕴肤——消风散——起病急,头面好发,皮损色红,上有红斑或丘疹,瘙痒,灼热

⑵湿热毒蕴——龙胆泻肝汤、化斑解毒汤——起病急,皮损鲜红,面积广,上有水泡,瘙痒,灼热

⑶血虚风燥——当归饮子、消风散——病程长,皮损肥厚干燥,有鳞屑,苔藓样变,剧痒

5

药毒

1.特点:

①发病前有用药史。

  ②有潜伏期,第一次发病多在用药后5~20天,重复用药常在24小时内发生,甚至用药后瞬间发生。

  ③突然发病,自觉灼热瘙痒,重者伴有发热、倦怠、纳差、大便干燥、小便黄赤等全身症状。

  ④皮损形态多样,颜色鲜艳,分布为全身性、对称性,可泛发或仅限于局部。

2.内治:

⑴湿热蕴肤——萆薢渗湿汤——皮疹为红斑、丘疹、风团、小泡,糜烂渗液,表皮剥脱,灼热,剧痒

⑵热毒入营——清营汤——皮疹鲜红或紫红、紫斑,血泡,灼热,痒痛

⑶气阴两虚——增液汤、益胃汤——大片脱屑,伴低热

瘾疹(荨麻疹)

1.⑴急性荨麻疹:

皮疹为风团,鲜红或苍白,散在或融合,数小时减轻,变为红斑逐渐消失,但有新风团出现,

重者可有烦躁,心慌,恶心,腹痛,呼吸困难,高热,寒战等症状,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

约90%在2-3周症状消失。

 ⑵慢性荨麻疹:

全身症状轻,风团时多时少,反复发作,病程6周以上,病因不明,

约50%患者5年内减轻,20%患者病程20年上。

⑶特殊荨麻疹:

皮肤划痕症,寒凉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压迫性荨麻疹。

2.内治:

⑴风寒束表——麻黄桂枝各半汤——风团色白,遇寒重

⑵风热犯表——消风散——风团鲜红,灼热,剧痒,遇热重

⑶胃肠湿热——防风通圣散——风团片大,色红,剧痒

⑷血虚风燥——当归饮子——日久,午后或夜间加剧

3.外治:

瘙痒明显:

马齿苋,白鲜皮。

风团色淡白:

当归,茯苓,白术。

灌肠:

苦参,黄柏。

牛皮癣(神经性皮炎)

1.特点:

①皮损多呈圆形或多角形的扁平丘疹,融合成片②剧烈瘙痒③皮损肥厚,皮沟加深,皮嵴隆起,易形成苔藓化。

2.内治:

⑴肝郁化火——龙胆泻肝汤——皮疹色红

⑵风湿蕴肤——消风散——皮损淡褐色片状,粗糙肥厚,剧痒,夜甚

⑶血虚风燥——当归饮子——皮损色淡或灰白,粗糙肥厚

3.外治:

肝郁化火,风湿蕴肤,用三黄洗剂。

血虚风燥,用油膏加热烘疗法。

白疕(寻常型)(银屑病)

1.特点:

初起为针头大小丘疹,逐渐为绿豆大小红色丘疹或斑丘疹,可融合成片,边界清楚,表面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

刮除露半透明薄膜,刮去薄膜为筛状出血点,头部出现束状发,指甲顶针状凹陷,皮损多样

2.内治:

⑴血热内蕴——犀角地黄汤——进行期,皮疹点滴状,发展迅速,鲜红,剧痒,鳞屑下有出血点

⑵血虚风燥——当归饮子——静止期,皮疹斑片状,淡红,鳞屑少,干燥皲裂,瘙痒

⑶气血瘀滞——桃红四物汤——静止或消退期,皮疹斑块状,暗红,鳞屑厚

⑷湿毒蕴阻——萆薢渗湿汤——皮肤褶皱处,红斑糜烂,痂屑黏厚,剧痒

⑸火毒炽盛——清瘟败毒饮——全身潮红,肿胀,灼热痒痛,大量脱皮,或密集小脓疱

淋病

1.诊断:

有不洁性交或间接接触传染史。

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平均3~5天。

 ⑴男性淋病:

一般症状和体征较明显。

  ①急性淋病:

尿道口红肿发痒及轻度刺痛,有稀薄黏液流出,引起排尿不适,24小时后症状加剧。

排尿开始尿道外口

刺痛或灼热痛,排尿后减轻。

尿道口溢脓,开始为浆液性分泌物,逐渐出现黄色黏稠脓性分泌物,自行流出,清晨

分泌物量较多,病至后尿道可出现末端血尿,血精,会阴坠胀等症状。

  ②慢性淋病:

尿痛轻微,排尿时仅感尿道灼热或轻度刺痛,可见终末血尿。

尿道外口不见排脓,挤压阴茎根部或压迫

会阴部,尿道外口仅见少量稀薄浆液性分泌物。

多有腰痛,会阴胀,遗精,带血。

可合并前列腺炎,附睾炎等。

 ⑵女性淋病:

潜伏者,多数无症状,或不明显。

①急性淋病:

淋菌性宫颈炎:

大量脓性白带,宫颈充血,触痛,外阴刺痒烧灼感。

淋菌性尿道炎:

尿道口充血,压痛,脓性分泌物,尿频,尿急,尿痛。

淋菌性前庭大腺炎:

红肿热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