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重点名校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复习讲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83920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88 大小:1.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重点名校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复习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云南省重点名校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复习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云南省重点名校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复习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云南省重点名校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复习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云南省重点名校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复习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重点名校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复习讲义.docx

《云南省重点名校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复习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重点名校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复习讲义.docx(8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重点名校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复习讲义.docx

云南省重点名校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复习讲义

实验、探究题专题及练习

实验探究题一般5个小题,共25分。

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作图、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和读数、学生实验、演示实验、课外探究实验等,现综合归纳如下:

一、作图、读数题

1、作图题

作图题一般涉及光学作图(光的反射、折射、平面镜成像、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光的直线传播)、力学作图(力的示意图、力臂、滑轮组的绕线等)、电学作图(电路的连接、画电路图、家庭电路的连接等)、磁现象作图(常见磁体作图、通电螺线管作图)。

2、基本测量仪器的读数

初中阶段所学过的各类测量工具的使用和读数有(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秒表的使用和读数、天平的使用和读数、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读数、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和读数、电能表的使用和读数),它们都以刻度尺作为代表,读数都是相同的,但要注意,对于刻度尺的读数是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而其它不作这一要求,电能表的读数最后一位是小数。

3、未使用过的测量工具的读数

如密度计、电阻箱、水表、万用表等。

例题1(10昆明).19.完成下列作图(每小题2分,共6分):

(1)用大小为为10N的水平方向的力拉着物体A沿水平桌面向左匀速运动,在图6中用力的示意图把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表示出来。

(2)请在图7中,作出光线由玻璃斜射进入空气时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3)请在图8中将灯泡和控制灯泡的开关正确连入家庭电路中。

例题2(11广州)17.

(1)如图18所示,作出:

①水桶M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②以O为支点,力F的力臂.

(2)画出图19中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3)根据图20中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

例题3:

完成下列各题:

 

(l)图9中OA'是入射光线AO的折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BO的折射光线OB'的大致位置。

(2)请在图10中标出通电后螺线管和小磁针的Ⅳ极。

 

例题4(6分)(2018•云南)

(1)请在图1中画出沿斜面向上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的示意图;

(2)请在图2中的虚线框内画出能矫正该眼睛视力的透镜.

 

例题5(6分)(2018•云南)

(1)图1是使用钓鱼竿的示意图,O

为支点,F1是手对竿的作用力,F2是鱼线对竿的作用力,请在图中画出F2的力臂.

(2)请画出图2中入射光线AO对应的大致折射光线.

2、读数题

例题1(10昆明)20.请记录下列量具所测物理量的数值(每小题2分,共6分):

(1)图9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N。

(2)图10中电压表的示数是V。

(3)图11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例题2(11楚雄)17.(3分)

(1)图6中天平的读数是g。

(2)图7中电能表的读数是。

(3)如图8悬挂的小球处于静止状态,画出他所受拉力的示意图。

例题3(11玉溪)(6分,每小题2分)

(1)在图10中画出灯泡受力的示意图。

(2)如图11所示,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是g。

(3)在图12中标出开关

闭合后电源的正极和置于螺线管正上方小磁针的北极。

 

例题4(4分)

(1)图11中被测物体的长度为cm

(2)图12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N

 

例题5(4分)(2018•云南)

(1)如图1所示,天平所测物体质量是  g.

(2)如图2所示,体温计示数是  ℃.

例题6(4分)(2018•云南)

(1)如图1所示,电能表的读数为 kW•h.

(2)如图2所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  cm3.

 

二、基本实验类

1、光学实验

包括光的反射、折射、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实验等的考查。

实验名称

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

光的折射

凸透镜成像

实验方法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考点

例题1、(5分)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同学们进行如图9所示的实验。

①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②小红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时,她将纸板B向后折,(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例题2.(09昆明)图l6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关于这个实验:

(1)应选择______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填“平面镜”或“平板玻璃”);

(2)观察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______造成的;(3)如果在像A’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在光屏上______承接到像A’(填“能"或“不能”),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______像;(4)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图17是小军本人,他在进行实验时,从镜中也观察到了自己的像。

那么他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应是图18中的______(填序号)。

 

例3(7分)(2018•云南)如图1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除图1所示的实验仪器外,还需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

(2)实验时,玻璃板要与纸面  放置.沿玻璃板画一条直线MN代表  的位置,然后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蜡烛在玻璃板后面所成的像.这个像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3)图2是某小组同学用白纸记录的蜡烛和它所成的像的位置关系.分析图中信息可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  .有同学将白纸沿直线MN对折后发现蜡烛的位置和它的像的位置重合,所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又可表述为: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

例4、(7分)(2018•云南)某实验小组用一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进行了以下实验步骤: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在另一侧移动光源,距凸透镜10cm处,光屏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如图所示,将光具座上点燃的蜡烛的火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节在  ,移动光屏始终找不到像,这是因为透镜与蜡烛的距离  10cm所致(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应将蜡烛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后,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3)把蜡烛移动到B处,移动光屏可得到  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再将蜡烛移动到A处,并移动光屏可得到 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此时光屏与透镜的距离  10cm(选填“大于”或“小于”).

例5、同学们要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选用的器材有:

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火柴。

①实验探究前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

②器材调好后,蜡烛从距凸透镜较远的位置逐渐向凸透镜移动,调整光屏位置,在光屏上测出了不同位置时像的高度,并将数据填在下表中。

凸透镜的焦距f=10cm.

同学们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就越大。

他们得出的结论完整吗?

(填“完整”或“不完整”),理由是:

 

2、热学实验

热学部分的实验包括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观察水的沸腾、比热容等。

实验名称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实验

水的沸腾实验

探究不同物质吸、放热能力实验

实验方法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考点

 

例题1、(3分)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上升到80℃时,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4min后停止读数,其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1)常用温度计是利用的原理制成的。

(2)从表格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3)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13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min

0

1

2

3

4

5

6

7

/℃

80

84

88

92

96

96

96

96

 

图13

例2(7分)图13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使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2)从水温达到90℃开始,每隔0.5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数据记录如下表。

请在图14中绘制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时间/min

0

0.5

1.0

1.5

2.0

2.5

3.0

3.5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3)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____℃,原因是当地大气压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4)用酒精灯给水加热是利用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100g的水温度由90℃上升到98℃吸收的热量是J;水的比热容c水=4.2×I03J/(kg.℃)。

例题3.图9甲所示,是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

器材有:

冰、蜡、热水瓶、试管、烧杯、铁架台(带铁夹)、搅棒、秒表、温度计、水。

 

(1)图乙是(选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图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

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

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例题4(4分)两个实验小组分别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其中一个实验小组安装的实验装置如图。

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_______。

(2)改正实验后,两实验小组记录数据汇总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冰的温度/℃

-20

0

0

0

0

10

20

30

冰的状态

固态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液态

液态

液态

蜡的温度/℃

35.0

40.0

45.0

49.5

54.0

58.3

62.5

66.6

蜡的状态

固态

固态

固态

粘稠

变稀

液态

液态

液态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冰与蜡在熔化过程中的不同点是:

______________

(3)在上表所示实验中的第1分钟末至第3分钟末的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冰不断吸收热量,内能不变B.冰不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C.蜡不断吸收热量,内能不变

(4)下图是其中一个实验小组画出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你利用图象分析说明冰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假定每分钟受热物质吸收热量相等)。

3、力学实验

力学实验包括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密度的测定(包括常规方法、及特殊方法)、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因素的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测定滑轮组(斜面)的效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影响动势能的因素、探究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等。

实验名称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因素的实验

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

牛顿第一定律实验

探究影响动势能的因素实验

实验方法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考点

 

实验名称

测固体和液体实验

测小车平均速度实验

测定滑轮组(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

实验方法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考点

 

实验名称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

探究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液体压强特点实验

实验方法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考点

例题1(2018·遂宁)毛毛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使用的实

验装置如图所示.

(1)在实验过程中,应拉着木块使其在水平方向做_______________运动.

(2)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共进行了9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接触面

类型

实验

次数

对接触面

的压力(N)

动速度

(cm/s)

接触面的

大小(cm2)

测力计示数(N)

木板

1

5

2

50

1.2

2

10

2

50

2.3

3

15

2

50

3.5

棉布

4

5

2

50

1.8

 

毛巾

5

5

2

50

2.7

6

5

3

50

2.7

7

5

4

50

2.7

8

5

4

30

2.7

9

5

4

15

2.7

  ①分析1、2、3次实验数据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有关.

  ②分析________三次实验数据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③分别比较5、6、7三次实验数据和7、8、9三次实验数据还可以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

 小与物体运动速度和接触面的大小均___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4)本次实验采用的探究方法主要是_______________法.

例题2(5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对有关的问题分析如下:

(1)他们利用图11甲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先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着木块沿长木板滑动,此时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力。

(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他们应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实验中应用了的研究方法。

(3)实验中他们发现很难保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的稳定性,很难读数,原因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小明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11乙所示。

利用该装置的优点是:

例题3.我们都做过“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若杠杆左端下倾,则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选填

“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前使杠杆水平平衡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用图9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平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

却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

这主要是

因为该种方式()

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

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

C.力臂与杠杆不重合

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

(3)图9中,不改变支点O右侧所挂的两个钩码及其位置,保持左侧第____格的钩码不动,将左侧另外两个钩码改挂到它的下方,杠杆仍可以水平平衡。

例题4(2018·菏泽)探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两个力的平衡条件”,需要比较“平衡”和“不平衡”两种不同状态的受力情况才可以得出结论.实验室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定滑轮按45°角固定在桌边上).小红利用此装置做实验过程中,将木块进行扭转,小亮说:

“由于定滑轮无法扭转,所以会影响实验效果”.

  

(1)在木块不扭转的情况下,“二力平衡”的三个条件中,对哪些平衡条件的探究存在缺陷?

  

(2)根据实验需要改进该实验装置,简述你的改进方案.

点拨:

从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在木块不扭转的情况下,该实验中还缺少了二力方向相反和二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条件的验证.用小车代替木

块,然后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看小车是

否平衡.

 

 例题5(2018·丽水)在做了“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后,有些同学对“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光滑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滚下,刚到达底部时的速度大小相等”有疑惑,小衢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让质量不同的钢球A、B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斜面滚下,观察和比较两球相对运动情况,若B球相对于A球__

_____________,就可以说明任一时刻两球的速度大小相等.

  小丽肯定了小衢的实验方案后,对实验又提出了两个建议:

  建议一:

因为钢球在斜面上滚下的时间很短,不利于观察和比较钢球的运动情况,不改变钢球在斜面上的位置,不改变球与斜面的粗糙程度,为了延长钢

球在斜面上滚下的时间,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二:

为确保钢球滚下时不偏离斜面,可在斜面上增设两个相同的光滑小凹槽(如图乙所示).从有利于观察和比较两球的相对运动情况的角度考虑,图中两个小凹槽的间距L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

当两球的速度相等时,两球相对静止;斜面倾角越小,小球的运动时间越长,越便于观察;为了便于观察比较,实验时两槽距离应近些.

例题6(2018·广安)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1、2、3次实验装置分别如图的甲、乙、丙所示.

次数

钩码重

G/N

钩码上升高度h/m

有用功

W有用/J

测力计拉力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总功

W总/J

机械效率η

1

4

0.1

0.4

1.1

0.5

0.55

72.7%

2

4

0.1

0.4

1.6

0.3

0.48

83.3%

3

2

0.1

0.2

0.9

0.3

0.27

 

(1)第3次实验中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

 

(2)比较第2次实验和第3次实验,可得出初步结论:

使用同样的滑轮组,提起的钩码

   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_________.

 (3)第1次实验中动滑轮个数比第2次实验多,动滑轮自重增大,对动滑轮所做的额外

   功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因而,由第1、2次实验可知:

滑轮组的机械    

   效率可能与动滑轮自重力大小有关.

例题7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得到的实验

 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m)

绳端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2

0.1

0.9

0.3

74.1%

2

2

0.1

0.7

0.5

57.1%

3

3

0.1

1.2

0.3

83.3%

 

(1)从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分析得出:

第一次实验数据是用_________(填“甲”或“乙”)  

   实验装置测得的.

 

(2)分析比较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比较第一次实验和第三次实验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8.有下列器材和物品:

①天平(含砝码)、②弹簧测力计、③量筒、④刻度尺、⑤烧杯、⑥细线(质量、体积忽略不计)、⑦水(已知水的密度ρ水)、⑧长方体小矿石.

岩岩同学测小矿石的密度,主要实验步骤是:

A.用量筒测出小矿石的体积为5ml;B.将小矿石从水中取出,立即放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盘上,加减砝码和游码,测出小矿石的质量为12.5g.

图10

(1)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

向(选填“左”或“右”)端调;依据岩岩的数据,小矿石密度ρ石=________g/cm3,请你评估:

这一实验过程测算出的密度结果将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准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请利用上述部分器材设计出另一种测小矿石密度的方法.(写一种即可)

A.选择的实验器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器材前面的序号).

B.主要的实验步骤:

 

C.小矿石密度的最终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9(2018·泸州)某实验小组为测定某食用油的密度,进行了以下的实验操作:

 

(1)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正对称量标尺时,将游码移至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向 

   左偏,为了使天平横梁平衡,应向___(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直至天

平 

   横梁水平平衡;利用调好的天平称量空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所示,则空烧

   杯的质量m1=_____g.

 

(2)继续完成实验操作步骤时,设计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

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食用油,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V,然后将量筒内 

   的

食用油全部倒入空烧杯中,称量出烧杯和油的总质量为m2,则食用油密度的表达

   式ρ=______.(均用字母表示)

   方案二:

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食用油,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V2,然后将量筒

   内食用油的一部分倒入空烧杯中,测出烧杯和油的总质量m3,读出量筒中剩下食用

   油的体积V3,则食用油密度的表达

式ρ=____

____.(均用字母表示)

例题10(2018·邵阳)某同学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如图甲、乙,先用弹簧测力计吊着石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6N,然后让石块 

   完全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1N.则石块受到水的浮力为______N.

 

(2)如图丙,用弹簧测力计缓慢将石块拉出水面,随着石块露出水面的体积越来越大,

   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越来越大,则石块受到水的浮力越来越____(填“大”或

   “小”).说明浮力的大小与石块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

 (3)通过比较图乙和图______,可以探究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

例题11大家都知道坐沙发比坐板凳舒服,赵乐同学为了验证其中的道理,做了“探究压力的作

 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他将妈妈新买的四块相同的香皂,一块平放、一块立放、 

 两块叠放在相同的海绵上(如图所示).

 

(1)实验中,他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

如果他想验证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他应该选择________两图进行比较,

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把他设计的实验表格补充完整. 

(只设计项目,不填写内容)

项目

次数

受力面积

 

_______________

海绵的凹陷程度

1

______

_______

_______

2

______

_______

_______

 

(3)如果他想验证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他应选择__________两图进行比较

 

4、电学实验

在电学实验的考查中,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伏安法测电阻、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是重点考查的,在每一年的中考试题当中必出现其中之一。

这三个实验涉及到电路的连接、实验者亲身经历的电路故障、电表的使用及读数、电表示数变化的判断、计算等。

因此同学们一定要熟悉这三个实验,

实验名称

探究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