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诗鉴赏100例81100.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83388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诗鉴赏100例8110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明诗鉴赏100例8110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明诗鉴赏100例8110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明诗鉴赏100例8110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明诗鉴赏100例8110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明诗鉴赏100例81100.docx

《明诗鉴赏100例8110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诗鉴赏100例81100.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明诗鉴赏100例81100.docx

明诗鉴赏100例81100

明诗鉴赏100例(81—100)

明诗鉴赏100例(81—100)孙长江

81.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诗人简介

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古,别号灵胥,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

生于公元1631年(明思宗崇祯四年),卒于公元1647年(清世祖顺治四年)。

明末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

九岁善词赋古文,才思敏捷,有神童之称。

其诗词或慷慨悲壮,或凄怆哀婉,“如猿唳,如鹃啼”(谢枚如语),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意识。

著有《夏内史集》及《玉樊堂词》。

【注】

“云间”,即今上海松江,是家乡。

顺治四年(1647),他在这里被逮捕。

在对故乡的依恋外,诗着重地写他抗清失败的悲愤与至死不变的决心。

“三年”句:

自顺治二年(1645)起,参加抗清斗争,出入于太湖及其周围地区,至顺治四年(1647),共三年。

“南冠”,用春秋钟仪的故事。

“毅魄”二句:

是说死后,仍将抗清。

“灵旗”,汉武帝为伐南越,祷告太一,作灵旗。

这里指抗清的旗帜。

1.“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

(3分)

2.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同,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

请你简要分析。

(4分)

参考答案:

1.抗清事业难成,老父已经殉国,家中老母尚在,妻子有孕在身,今日踏上死亡之旅,再也难见故园和亲人,对此心中怎能无所留恋?

2.同:

都包含着诗人对山河破碎的满腔悲愤、对救亡图存大业未就的遗憾和强烈的爱国之情、誓死如归的精神。

异:

《别云间》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82.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渡黄河

谢榛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注】谢榛,明代诗人,终身未能入仕。

1.“风扫雁沙平”一句写得极妙,请作简要分析。

(3分)

2.“空外棹歌声”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4分)

参考答案

1.岸边堆积如雁形的沙石也被狂风一扫而平,(1分)既形象地写出了风力之强劲,(1分)又突出了黄河的汹涌澎湃,风助水势,水借风威。

2.意思是:

空中传来渔歌的声音(1分)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

(2分)黄河风急浪涌,引起诗人对坎坷身世的慨叹,在茫然不知所往的时候,远处传来的渔歌歌声令诗人为之释怀,顿生归隐之心。

(1分)

83.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怨歌行

谢榛

长夜生寒翠幕低,琵琶别调为谁凄?

君心无定如明月,才照楼东复转西。

1.诗歌的第一句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试结合“长”和“寒”加以分析。

(4分)

2.诗中的比喻新奇,向来为人所赞赏。

其实。

把“君心”比作明月并不是谢榛的首创,宋朝词人吕本中的《采桑子》中有: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西东,南北西东,只有相随无别离。

”试比较两首诗中“月”的不同。

(4分)

参考答案

1.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寂寞、冷清的氛围。

“长夜生寒”点明时间是夜晚,天气报冷。

“长”字既表明夜还很长,又表明主人公由于苦闷而在主观上感觉长夜难捱的情绪状态;“寒”字既是对天气寒冷的描述,又是主人公由于寂寞、孤独而产生的内心的寒意。

(答对“氛围”得2分,“长”和“寒”分析各占1分

2.谢诗中的明月“才照楼东复转西”,是朝秦暮楚、薄情寡义、用情不专的象征;吕词中的明月“只有相随无别离”,不管走到哪里,都能照着相思的人,永远陪伴着她,永远不分开。

(两点各2分)

84.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白燕

袁凯

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谢应见稀。

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

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

赵家姊妹多相忌,莫向昭阳殿里飞。

【注】袁凯:

生活在元末明初之际,在明太祖的严酷统治下战战兢兢,随时有罹祸丧命的危险,最后以装疯免死,归家老病而终。

赵家姊妹:

指赵飞燕和其妹赵合德,汉成帝时,两人专宠十余年。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所处的时代正当明初江山一统,人心思定,可诗中偏说“故国飘零事已非”,一个徘徊彷徨,心含深深痛楚的“白燕”形象先声夺人地出现了。

B.颔联“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运用对仗、反衬等手法突出了白燕之白。

C.“柳絮池塘”为白燕创设的是一处暂避风浪的小小港湾,“香入梦”的情怀是自己玲珑心地、美好憧憬的低吟浅唱。

D.诗人借赵飞燕、赵合德姐妹专宠于汉成帝的典故,除了实现写物到写人的转换,也是点题升华掀起高潮的结句。

2.这首诗借白燕主要寄寓了什么思想感情?

(4分)

参考答案

1.B

2.自己不与统治者合作,要保持自己高洁的品质。

诗歌中,极力描写了白燕之白,白燕之白也隐喻其内在品质的高洁。

同时还为白燕提供了一个极富诗情画意的生存空间:

柳絮池塘,梨花庭院。

然后又郑重叮咛白燕:

赵氏姊妹多忌,千万不要飞进宫里去啊。

这寄寓着不与统治者合作的情怀。

85.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花雨轻霏结青莲世界

云峰郁起现白毫相光

——乾隆题香山四大殿

【注】青莲:

常用以喻佛。

白毫相光:

如来三十二相之一。

宿香山寺

王世贞

白云深锁上才幽,蹑屐无劳问惠休。

竹里布金千月至,松间鸣玉片泉流。

谈经石听蟾蜍转,卓锡天回象罔愁。

坐久忽警心地净,向来西竺在南州。

【注】惠休:

南朝僧人,后还俗入仕,诗人王世贞不愿步其后尘。

卓锡:

卓:

立。

锡:

锡杖,僧人外出所用。

象罔:

《庄子》寓言中的人物,含无心、无形迹之意。

西竺:

天竺,中国古代对印度的称谓,佛教发源地。

1.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

《宿香山寺》这首律诗中的

联和

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3分)

2.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第一句写香山寺所处环境的幽静僻深,“白云深锁”中“锁”字用得形象贴切。

B.第二句中“无劳”一词鲜明地表达出诗人对惠休这类人的态度和自己的心境。

C.第五、六句,运用了生动写实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在听僧人谈经时的内心感受。

D.第七、八句,写出诗人夜宿香山寺的最大收获,也是诗人写此诗的目的所在。

E.通读全诗,诗人对香山寺本身的描摹处处可见,他淡泊隐逸的心境跃然纸上。

3.王世贞《宿香山寺》中的“竹里布金千月至,松间鸣玉片泉流”两句诗与王维《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诗都是描写景物的佳句。

请任选两个角度赏析他们在表现手法上的相同点。

(不少于150字)(12分)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参考答案

1.(3分)对仗

颔(或第二)

颈(或第三)

2.CE

3.【思路角度】视觉角度;动静结合;借景抒情;选择的意象(明月、松、泉流);对偶(或对仗)等。

86.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康海

云冻欲雪未雪,梅瘦将花未花。

流水小桥山寺,竹篱茅舍人家。

【注】

欲雪:

将要下雪,就要下雪。

未雪:

还没下。

梅瘦:

形容冬天梅花只有花苞而无花叶的样子。

将花:

将要开花,就要开花。

山寺:

建筑在山中的寺庙。

竹篱:

用竹子编织成的篱笆墙,茅舍:

用茅草之类盖的房舍,多指乡村农民或贫穷人家的房舍。

1.诗歌用“____”、“_____”等景物的特殊状态,写出了“冬”的特征。

2.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改写“流水小桥山寺,竹篱茅舍人家”两句。

参考答案

1.云、梅。

2.山下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河,河水淙淙地流向远方,一座如月如弓的小桥架小河之上。

对面是一带寒山,山间藏着一座古寺,山水掩映之间,有竹篱笆、围墙、茅草,有小屋,有居住的人家。

87.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归自南阳

李昌祺

去日犹秋暑,归时已冷霜。

江山非故土,人物是他乡。

老态随年出,离愁共路长。

埃尘如见恋,到处扑衣裳。

诗人简介

李昌祺(1376~1452)明代小说家。

名祯,字昌祺、一字维卿,以字行世,号侨庵、白衣山人、运甓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永乐二年进士,官至广西布政使,为官清厉刚正,救灾恤贫,官声甚好。

且才华富赡,学识渊博,诗集有《运甓漫稿》,又仿瞿佑《剪灯新话》作《剪灯余话》。

1.从思乡的角度看,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

请概括。

(4分)

2.诗的尾联富有艺术感染力,请简要赏析。

(4分

参考答案

1.四层。

首联为第一层,写离开故乡的时间很长;颈联为第二层,写眼前所见不是故乡风物(或身处异地他乡);颔联为第三层,、写随着年龄增大,乡情日浓;尾联为第四层,写旅途艰辛,反衬归情急切。

(4分,每层1分,意思对即可)

2.尾联想象丰富,表达巧妙(1分)。

不直接说风尘仆仆,旅途艰辛,而是用拟人的手法(1分)说风尘恋客,扑向旅人衣裳,(1分)。

表现了诗人归乡之切,(1分)富有艺术感染力。

88.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青草湖:

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

“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湘君:

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湘水女神。

天在水:

天上的银河映在水中。

1.首句那个字炼得最好,请作简要分析。

(3分)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3分)

参考答案

1.运用拟人的手法,融情于境,生动传神。

不仅是洞庭湖被西风吹老,诗人自己也被无情的时光吹老,一夜发白,写出了诗人因秋风而生发的悲秋之意,迟暮之感。

答出拟人手法1分,赏析2分,意思答对即可。

2.虚实相生。

(1分)一、二句写悲秋,未必不伴随着生不逢时、有志难伸的感慨;三、四句记梦,写出对梦境的留恋,(1分)正从反面流露出他在现实中的失意与失望。

(1分)

89.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二月闻雁

孙承宗

几听孽鸟语关关,尽罢虚弦落照间。

却讶塞鸿偏有胆,又随春信到天山。

诗人简介

孙承宗(1563年—1638年),字稚绳,号恺阳,汉族,北直隶保定高阳(今河北)人。

明末军事战略家、忠贞的爱国者,民族英雄,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少师、中极殿大学士。

曾为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中榜眼,授编修。

他以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的身份亲临山海关督师,经营将近四年,组织训练了十一万军队,选拔培养了如马世龙、袁崇焕等一批文武将领,恢复失地四百余里,营造了著名的关宁防线。

孙承宗在辽经营期间,清军进兵受挫。

因种种原因,告老回家。

清兵攻高阳,孙承宗率家人拒守,被俘自缢,阖家老小殉国。

南明福王时,赠太师,谥文忠。

【注】孙承宗在天启年初奉命督师山海关、蓟辽、天津、登莱诸初军务,此诗为该时期之作。

他的诗词创作风格直追稼轩气象,是明末著名的边塞和英烈诗人。

关关,指受伤离群的雁的悲鸣之声。

虚弦,空弦,指失群孽雁纷纷听到没有弓箭的空弦之声。

1.请指出诗中“孽鸟”有什么特点,并分析诗人的用意。

2.有人说诗中“塞鸿”反衬了“孽鸟”,你是否赞同?

并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1.在飞回北方的途中受伤离群,惊弓丧胆。

在诗中比喻打了败仗的胆小惧战的边关将领。

2.不赞同这个说法,实际上是“孽鸟”反衬“塞鸿”。

离群胆小的孽鸟,对塞鸿始终勇敢地随着春天的信息坚持北飞感到惊讶,诗人借此讽刺了那些胆小惧战的败将,高度地赞扬了忠勇的爱国主战的将士们。

90.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贞溪初夏

邵亨贞

楝花风气漾微波,野渡舟横客自过。

沙上儿童临水立,戏将萍叶饲新鹅。

【注】楝(lin)花风:

指夏季的风。

楝树,落叶乔木,初夏开花。

人们常用“楝花风”作为夏季的代称。

漾微波:

指水面轻轻荡起小的波纹。

野渡:

指郊野溪头渡口。

临水立:

靠近水边站着。

戏将萍叶饲新鹅:

戏:

玩耍,戏耍,嬉戏。

将:

拿着。

饲:

喂。

新鹅:

小鹅。

1.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农村初夏景色的诗,诗中前两句通过“_____”、“_____”等内容,以动衬静。

2.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改写“沙上儿童临水立,戏将萍叶饲新鹅两句。

3.全诗洋溢着一种怎样的气氛?

参考答案

1.漾微波

野渡舟横

2.孩子们站在河滩上靠近水边的地方,手里拿着萍叶逗引着在水中嬉戏的小鹅。

3.和平宁静

91.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即事(其二)

夏完淳

战苦难酬国,仇深敢忆家?

一身存汉腊,满目尽胡沙。

落月翻旗影,清霜冷剑花。

六军浑散尽,半夜起悲笳。

【注】汉腊:

古时十二月里祭百神称作腊祭,腊祭之日称腊日,十二月称腊月,汉腊,代指中国的传统历法,此处指明朝。

六军:

抗清复明的起义军。

1.有人认为,这首明代诗歌具有唐代边塞诗的鲜明风格。

请简要说明这种看法的根据。

(4分)

2.对诗中加点的“敢”字和两个“尽”中进行赏析,简要说明其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4分)

参考答案

1.从景物上看,胡沙,胡地的大漠黄沙,是边塞特有的景象;悲笳,悲凉的胡笳之音,是胡人特有的音乐。

(2分)从内容上看,边塞诗一般把边塞的艰苦战斗生活和将士们的思乡之情结合起来,这首诗的第一联就鲜明地体现了这个特点。

(2分)

2.“敢”,是岂敢、怎么敢、不敢之意,说明战斗非常艰苦,诗人不敢想家,表达了誓死抗清、热爱国家的思想感情。

(2分)两个“尽”字意义略有不同,第一个是全部、完全之意,表现清军入侵,国家山河破碎、满目荒凉的景象;第二个是完了、光了之意,表现起义军抗清复明的大业彻底失败的情景。

两个“尽”字都表达了无比痛惜、无可奈何的思想感情。

92.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即事

夏完淳

复楚情何极,亡秦气未平。

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

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

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

【注】夏完淳:

明末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

即事:

以当前事物为题材的诗,称「即事诗」。

复楚句——见陆游《金错刀歌》注,这里借楚国比明朝,下面一句,借秦国比满清。

角:

即军中画角。

缟素:

孝服。

作此诗时,诗人之父母抗清失败殉国。

戈船:

指抗清义军的水师。

胡笳:

古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管乐器。

1.首联运用了什么典故?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

2.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最后一句。

(4分)

参考答案

1.“复楚”“亡秦”运用了项羽、刘邦(或陈胜、吴广)等秦末起义军灭秦的典故(2分),表达了反清复明的雄心壮志(2分)。

2.借景抒情(或“以景结情”)(1分),写惨淡的月色笼罩城池,营造了寂静悲凉的气氛,表达了深沉的亡国破家之痛(3分)。

93.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晚渡咸阳

马中锡

野色苍茫接渭川,白鸥飞尽水连天。

僧归红叶林间寺,人唤斜阳渡口船。

表里山河犹往昔,变迁朝市已多年。

渔翁看破兴亡事,独坐秋风钓石边。

诗人简介

马中锡(1446~1512)明代官员、文学家。

字天禄,号东田,祖籍大都,先世为避战乱于明初徙于故城(今属河北故城)县。

成化十一年进士,官至右都御史。

以兵事为朝廷论罪,下狱死。

能诗文,生平有文名,李梦阳、康海、王九思曾师从于他。

著有《东田集》。

【注】渭川:

即渭河。

表里山河:

指有山河作为屏障,地势非常险要。

变迁朝市:

指秦、汉、北朝、隋、唐等朝代都以此为京城,而今已成历史陈迹。

1.这首诗前两联写景有什么特点?

(3分)

2.结合第三联内容,简析“渔翁”看破的“兴亡事”。

(3分)

参考答案

1.(3分)绘声绘色地表现“晚渡”景色,以白鸥、红叶点缀野色苍茫的斜阳渡口,以“人唤”来表现渡河场景。

2.(3分)“表里山河”一如往昔,“变迁朝市”却已多年,“渔翁”看出仅凭恃天险是不能阻止“兴亡”的,表达了深沉的历史反思。

94.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怨歌行

谢榛

长夜生寒翠幕低,琵琶别调为谁凄?

君心无定如明月,才照楼东复转西。

1.诗歌的第一句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试结合“长”和“寒”加以分析。

(4分)

2.诗中的比喻新奇,向来为人所赞赏。

其实。

把“君心”比作明月并不是谢榛的首创,宋朝词人吕本中的《采桑子》中有: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西东,南北西东,只有相随无别离。

”试比较两首诗中“月”的不同。

(4分)

参考答案:

1.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寂寞、冷清的氛围。

“长夜生寒”点明时间是夜晚,天气报冷。

“长”字既表明夜还很长,又表明主人公由于苦闷而在主观上感觉长夜难捱的情绪状态;“寒”字既是对天气寒冷的描述,又是主人公由于寂寞、孤独而产生的内心的寒意。

(答对“氛围”得2分,“长”和“寒”分析各占1分)

2.谢诗中的明月“才照楼东复转西”,是朝秦暮楚、薄情寡义、用情不专的象征;吕词中的明月“只有相随无别离”,不管走到哪里,都能照着相思的人,永远陪伴着她,永远不分开。

(两点各2分)

95.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秋望

高启

霜后芙蓉落远洲,雁行初过客登楼。

荒烟平楚苍茫处,极目江南总是秋。

1.“雁行初过客登楼”中,“雁”这个意象起到什么作用?

(5分)

2.这首诗的结语中“总是秋”三字是怎样表现的思想感情的?

(6分)

参考答案:

1.诗人登上高楼,一行大雁掠过。

(1分)雁远离家乡南徙,既切诗题“秋”字,自然又引出了远离家乡的游子登楼时的怀乡之情(2分),为全诗奠定了浓浓的思乡之情的基调。

(2分)

2.结句以“总是秋”三字把自己感情融入“秋”中(2分),诗人没有明说“秋”是什么,但诗人已经借所写秋景将“秋”对诗人而言意味着的怀乡之情抒写出来,借景抒情。

(4分)“总是秋”三字含蓄而又伤感地抒写诗人的思乡之情(6分)。

96.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雨中至华下宿王山史家

顾炎武

重寻荒径一冲泥,谷口墙东路不迷。

万里河山人落落,三秦兵甲雨凄凄。

松阴旧翠长浮院,菊蕊初黄欲照畦。

自笑漂萍垂老客,独骑羸马上关西。

【注】华下:

华山下。

王山史:

陕西华阴人,明亡后,高隐不仕。

冲泥:

指雨中。

三秦兵甲:

指平凉提督王辅臣反清失败的兵事。

1.赏析第三联的表现手法。

(3分)

2.有人说这首诗“悲壮凄切中交错着自信轩昂之笔”。

请结合诗句对这一评论作简要分析。

(4分)

参考答案

1.(3分)第三联写王山史家宜人的秋景。

诗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描写松菊的景象,赞美了老友的高尚品格。

2.(4分)诗歌第二联写万里河山爱国志士零落无多,三秦大地兵祸连结风雨凄惶,显得悲壮磅礴;尾联以“自笑”作结,虽垂老飘萍,却独上关西,写出了诗人“壮心不已”的豪迈气势,显得疏荡清新。

97.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和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咏蔺相如

【明】高启

危计难成五步间,置君虎口幸全还。

世人莫笑三闾懦,不劝怀王会武关。

蔺相如墓

【宋】范成大

玉节经行虏障深,马头酾酒奠疏林。

兹行璧重身如叶,天日应临慕蔺心。

【注】乾道六年(1170)秋,范成大于奉命使金,途经已陷入金人手中的邯郸,写下此诗。

1.这两首诗歌在体裁上均属于

,都借用

(手法)来委婉言志。

2.两首诗歌在写法和感情倾向上有什么不同?

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绝句(七绝)、典故

2.写法:

范诗触景生情,以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进而借蔺相如典故言志,坚定信念。

高诗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正面直接吟咏蔺相如在渑池会上的功绩,侧面以屈原极力反对楚王与秦王会盟之事衬托蔺相如的过人胆识。

感情倾向:

范诗写面对着如当年的秦赵对峙一样的局势,决心以蔺相如为榜样,大义凛然,宁死也要保全国体。

高诗意在吟咏蔺相如在渑池会上的功绩,以赞颂蔺相如的神勇。

98.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和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访客舟中

【明】陈宪章

船中酒多少,船尾搁春沙。

恰到溪穷处,山山枳壳花。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注】搁春沙:

搁浅在沙滩上。

枳壳花:

春天开放的幽香白花。

1.《客至》前二名胜“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对表达诗人情感有何作用?

2.《客至》与《访客舟中》二诗,均表达了主客相会喜悦的心情,但杜诗表意直白显豁,陈诗表意含蓄婉曲。

请分别简析二者的不同写法。

参考答案:

1.“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二句,写诗人住所周围绿水环绕,日日鸥鸟聚集,透露出春景的惬意和无人相依的寂寞心情,为下文表达客至的喜悦营造氛围,景中含情。

2.杜诗中“为君开”“樽酒”“对饮”“呼取”等词句,将迎接、设宴、呼人作陪的会客过程表现得鲜明、直接,将的喜悦之情表达得直率、热烈。

陈诗,通篇没有着力描写人物的活动,通过“船中酒”、不觉船“搁春沙”、恰见漫山“枳壳花”等抒写,将主客交往的陶醉、忘情及观景的余兴巧妙地流露出来,将诗人的喜悦之情表达得含蓄、委婉。

99.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送人之巴蜀

吴文泰

烟波迢递古荆州,君去应为万里游。

倚棹遥看湘浦月,听猿初泊渚宫秋。

云开巫峡千峰出,路转巴江一字流。

若见东风杨柳色,便乘春水泛归舟。

1.这首送别诗中,诗人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请简要赏析。

(6分)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第三联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

(5分)

参考答案:

1.诗人的感情经历了由惜别到祝愿再到期待的变化过程。

(2分)秋月生凉,猿啼凄清,离别时诗人感到惆怅伤感。

但是云开巫峡、千峰尽出,明朗壮阔的气象传达出诗人对友人征程一帆风顺的美好祝愿。

而东风杨柳、春水归舟的明媚图景,又饱含着诗人期待友人来年春天轻舟归来的深挚情意。

(4分)

2.联想、想象(虚实结合)。

巫峡多云雨、巴江路难行,此时诗人在古地荆州送友人至巴蜀,自然希望友人的必经之地巫峡“云开”雾散,巴江“一字”无阻。

(2分)寓情于景。

巫峡雾散,千峰尽出,“巴江一字”,顺畅无阻,寄寓了诗人对友人征程一帆风顺的美好祝愿。

(2分)(答对偶或夸张并有简要分析,得1分。

100.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赤壁

杜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

【注】杜庠:

明朝诗人,字公序,号西湖醉老,以诗名於景泰间。

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

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

曹瞒:

即曹操。

1.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上面诗歌中的“

”一句同说一事;“苏子两游”与上面诗歌中的“

”一句同说一事。

2.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一个角度(如景和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

(8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兵销炬影东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

2.“荒矾鸥鸟满烟芜”是一句写景的诗句,但景中含情。

在荒芜的赤壁,借鸥鸟以动写静,更衬托出此地的凄凉,间接表达内心孤寂,而前一句“过此不堪回首处”是直抒胸臆。

而前三联都是叙述,只是结尾前半句直抒胸臆,后半句情景交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