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测量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82742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梁测量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桥梁测量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桥梁测量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桥梁测量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桥梁测量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桥梁测量方案.docx

《桥梁测量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测量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桥梁测量方案.docx

桥梁测量方案

桥梁测量方案

  

发布日期:

2012-01-28  作者:

王丰林  浏览次数:

22

核心提示:

轨道桥梁工程施工测量的施测环境和条件复杂,施测精度要求高,必须精心施测和进行成果整理,工程测量成果必须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一、工程概况.1

二、编制依据.1

三、测量组织和准备.1

四、测量工作基本要求.2

五、测量施工各环节方案.3

六、注意事项及质量保证措施.15

 

 

 

 

 

 

 

 

 

轨道桥梁工程施工测量的施测环境和条件复杂,施测精度要求高,必须精心施测和进行成果整理,工程测量成果必须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1、工程概况

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延伸工程11.H.2标,范围(SDK2+494~SDK6+020),东起富民路西至花桥巷浦路;跨越的道路主要有:

梅浦路、徐公桥路、规划纵六路~规划纵一路和沿沪大道等。

本标段工程线路全长约3.6km,全线为高架,本标段共设高架车站2座,分别为:

光明路站、花桥站,线路呈东西走向。

二、编制依据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城市测量规范》CJJ8-2007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CJ8-2007

三、测量组织和准备

基于本工程工期紧、施工工艺复杂的特点专业测量队配6名测量人员,具有多年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负责参加过多项市政工程的测量工作。

一名工程师、两名高级技师、一名技师、两名测量员。

平面控制仪器采用莱卡1″级全站仪、日本索佳2″级全站仪和日本尼康2″全站仪;高程控制采用日本托普康精密水准仪和一台日本索佳水准仪。

另外配备专用电脑一台及交通工具汽车一辆。

人员配备

专业测量队人员一览表

序号

姓名

职务

职称

备注

1

 

 

组长

工程师

 

 

2

 

 

组员

高级技师

 

 

3

 

 

组员

高级技师

 

 

4

 

 

组员

技师

 

 

5

 

 

组员

测量员

 

 

6

 

 

组员

测量员

 

 

仪器配备

仪器配备情况一览表

序号

仪器名称

规格

编号

数量

产地

1

 

 

 

 

 

 

1

瑞士莱卡

2

 

 

 

 

 

 

1

日本尼康

3

 

 

 

 

 

 

1

日本索佳

4

 

 

 

 

 

 

1

日本拓普康

5

 

 

 

 

 

 

1

日本索佳

6

 

 

 

 

 

 

1

日本拓普康

7

 

 

 

 

 

 

2

苏州长青

四、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2、施测原则

1)严格执行测量规范;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控制网,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轴线的定位放线。

2)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3)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检的工作制度。

4)测量方法要简捷,仪器使用要熟练,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5)明确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质量第一的宗旨。

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3、准备工作

学习设计文件和相应的技术标准,全面了解设计意图,认真熟悉与审核图纸。

施测人员通过对总平面图和设计说明的学习,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周围环境,建筑物的位置及坐标,其次了解现场测量坐标与建筑物的关系,水准点的位置和高程。

根据桥梁的结构形式,跨径,以及设计要求的施工精度,在了解总图后认真学习桥梁施工图,及时校对构筑的平面、立面、剖面的尺寸、形状、构造,它是整个工程放线的依据,在熟悉图纸时,着重掌握轴线的尺寸、标高,对比承台、墩台身及上部结构之间轴线的尺寸,查看其相关之间的轴线及标高是否吻合,有无矛盾存在。

测量放样之前,测量人员首先熟悉图纸结构物的总体布置图,细部结构设计图。

根据整体到局部的原则,以控制网作为放样依据,找出主要轴线和主要点的设计位置,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几何关系,再结合现场条件和控制点的分布,采取适宜的放样方法。

施工测量贯穿整个施工过程,是保证施工质量的一方面。

桥梁测量方案

  

发布日期:

2012-01-28  作者:

王丰林  浏览次数:

24

五、测量施工各环节方案

施工控制测量复测

设计院提供的地面平面控制点GPS点、地面高程控制点(具体数据及示意图见下图)。

平面控制点T1107ZY、T1106ZY、T1105ZY、T1104ZY、T1103ZY;高程控制点TCC-S、HQ-1、HQ-S、GML-1、GML-S、DNL-1、DNL-S。

为了保证本标段与相邻标段的衔接和贯通,导线测量所用的控制点必须要贯通联测到相邻标段所用的控制点上。

根据设计院提供的控制点,复测地面平面控制点、地面高程控制点严格按照《工程测量规范》要求进行,每两月进行一次复测(偶数月份)。

25号之前上报复测结果。

平面精密导线点复测时以T1107ZY-T1106ZY为起始边闭合到T1104ZY、-T1103ZY的终边上,按附合导线进行角度、距离测量;角度观测按精密导线测量要求分别观测6个测回,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导线边长往返测距取平均值。

高程控制点复测时以TCC-S为起点途径HQ-1、HQ-S、GML-1、GML-S、DNL-1复核到DNL-S上。

分别进行往返测量,各项观测数据均按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进行。

经复测各点结果均符合设计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要求,可以使用原数据,

平面控制点施测示意图

平均边长(m)

导线总长度(km)

每边测距中误差

测距相对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

方位角闭合差(″)

全长相对闭合差

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mm)

350

3-4

±4

1/60000

±2.5

5√n

1/35000

±8

注:

n为导线角度个数

精密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地面高程控制测量

地面高程控制网沿线路布设的为二等水准网;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各项技术要求。

高程控制网施测示意图

地面高程控制网沿线路布设的为四等水准网;为了保证测量精度,本标段水准测量采用精密二等水准测量的进行复测。

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各项技术要求。

II等水准测量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水准仪的型号

DS1

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中丝读数之差(mm)

3

视线长度(m)

≤60

每公里高差全中误差(mm)

±4

前后视距差(m)

≤1.0

每公里高差偶然中误差(mm)

±2

前后视距累计差(m)

≤3.0

标尺类型

铟瓦

视线高度(m)

视线长度20m以上

0.5

观测次数

与已知点联测

往返各一次

视线长度20m以下

0.3

基铺分划读数差(mm)

0.5

附合或环线

基铺分划所测高差之差(mm)

0.7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平坦地

±8√L

注:

水准视线长度小于20m时,其视线高度不应低于0.3m;

 

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Km)。

施工测量工作程序

 

桩位放样

承台基坑标高验收、承台模板放样

承台模板检查、承台顶面标高放样

承台检查验收,墩台身放样

墩台身模板检查

墩台身模板检查

墩台身检查验收,支承垫石放样

支座中心线放样,检查垫石标高、预留孔位置

桥墩中心线放样、设置沉降观测点

各级桥梁控制次级加密导线的建立、复测

 

报监理工程师检测

 

 

桩位自检、复核,测量护筒顶高程

 

 

 

 

可测设承台十字线或直接测放承台的角控制点,便于模板拼装和检查

可测设墩台十字线或墩台身轮廓

 

可按墩台身尺寸加宽2CM测放中心线在模板上,钢尺检查各部位尺寸

 

 

 

根据中心线钢尺检查墩台身尺寸

 

 

根据中心线钢尺检查预留孔洞

 

 

桥梁施工放样的主要工作内容及难点

1、桩基础的桩位放样;难点在于桩位位置的精度。

2、基坑开挖及墩台扩大基础的放样;难点在于承台尺寸的控制。

3、墩台纵横轴线的确定;墩身预埋筋位置的控制。

4、承台及墩身结构尺寸、位置放样;

5、墩帽及支座垫石的结构尺寸、位置放样;

6、各种桥型的上部结构中线及细部尺寸放样;难点在于本桥线形变化较大,各种尺寸较难控制。

7、桥面系结构的位置尺寸放样;

8、各阶段的高程放样。

墩身较高高程点引测较为困难。

桥梁测量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施工过程难点的解决方法:

1)桩基础

(1)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各桩位中心点坐标,采用极坐标法准确测量出桩位中心点,桩橛截面尺寸不小于3cm*3cm,在桩面钉铁钉做为标志点。

为了保证桩位位置的正确性,放样点位精度必须控制在±10mm之内。

桥梁测量方案

  

发布日期:

2012-01-28  作者:

王丰林  浏览次数:

24

(2)每个中心桩位纵、横轴线方向必须设置4个护桩,便于桩基施工过程中进行检校。

(3)每次桩位放样不得少于4个桩位,桩位放样后及时检查各桩位间距离及对角线距离,确认准确无误后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

桩位放样示意图

 

 

 

 

2)承台

(1)桩基施工完毕后,在原地面测出高程控制点以指导基坑开挖深度。

(2)开挖基坑后,及时进行基坑标高及基坑尺寸进行检查。

(3)基坑检查无误后,根据设计图纸尺寸采用极座标法测放承台十字中心线或各承台角点控制点。

(4)测量完毕后用钢尺检查各点间的距离及对角线距离,确认准确无误后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

(5)承台模板立模后,及时对承台模板进行检查,根据设计图纸尺寸采用极坐标法测放承台十字中心线或各承台角点控制点,用红油漆做标志点在模板上,根据各点拉线检查模板各部位几何尺寸,确认准确无误后再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

承台放样示意图

 

 

 

 

 

3)墩台身

高程拟采用吊钢尺法向上传递高程,并用红油漆作出醒目标志,测量人员定期对现场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核。

选定较为稳定和便于保护的位置。

(2)极坐标法放样工作程序

1.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并对中整平,初始化后检查仪器设置:

气温、气压、棱镜常数;输入(调入)测站点的三维坐标,量取并输入仪器高,输入(调入)后视点坐标,照准后视点进行后视。

如果后视点上有棱镜,输入棱镜高,可以马上测量后视点的坐标和高程并与已知数据检核。

2.瞄准另一控制点,检查方位角或坐标;在另一已知高程点上竖棱镜或尺子检查仪器的视线高。

利用仪器自身计算功能进行计算时,记录员也应进行相应的对算以检核输入数据的正确性。

3.在各待定测站点上架设脚架和棱镜,量取、记录并输入棱镜高,测量、记录待定点的坐标和高程。

以上步骤为测站点的测量。

4.在测站点上按步骤1安置全站仪,照准另一立镜测站点检查坐标和高程。

5.记录员根据测站点和拟放样点坐标反算出测站点至放样点的距离和方位角。

6.观测员转动仪器至第一个放样点的方位角,指挥司镜员移动棱镜至仪器视线方向上,测量平距D。

7.计算实测距离D与放样距离D°的差值:

ΔD=D-D°,指挥司镜员在视线上前进或后退ΔD。

重复过程7,直到ΔD小于放样限差。

(非坚硬地面此时可以打桩)

9.检查仪器的方位角值,棱镜汽泡严格居中(必要时架设三脚架),再测量一次,若ΔD小于限差要求,则可精确标定点位。

10.测量并记录现场放样点的坐标和高程,与理论坐标比较检核。

确认无误后在标志旁加注记。

11.重复6~10的过程,放样出该测站上的所有待放样点。

12.如果一站不能放样出所有待放样点,可以在另一测站点上设站继续放样,但开始放样前还须检测已放出的2~3个点位,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

13.全部放样点放样完毕后,随机抽检规定数量的放样点并记录,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值。

14.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

15.测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将标注数据与记录结果比对,同时检查点位间的几何尺寸关系及与有关结构边线的相对关系尺寸并记录,以验证标注数据和所放样点位无误。

16.确认准确无误后再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且要满足下表要求。

桥梁基础施工测量的允许偏差

类别

测量内容

测量允许偏差(㎜)

灌注桩

基础桩位

40

排架桩桩位

顺桥纵轴线方向

20

垂直桥纵轴线方向

40

垫层

轴线位置

20

顶面高程

0-8

根据设计图纸给定承台数据计算现场放样所需数据(纵横轴线),数据必须经过第二人复核方可使用。

放出纵横轴线后将全站仪架设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根据轴线放出承台边线,指导承台开挖、模板架设。

承台施工完毕后根据轴线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对墩台进行施工。

桥梁墩台竣工后,应测定其中心的实际坐标及其间的实际距离,进行水准测量,建立墩台顶上的水准点,检查墩台顶各处和垫石的高程,丈量墩台各部分的尺寸,绘制竣工平面图,编制墩台中心间距和墩台顶水准点高程一览表,为架设上部结构提供资料。

其放样点位偏差必须满足下表要求。

桥梁下部构造施工测量的允许偏差

类别

测量内容

测量允许偏差(㎜)

承台

轴线位置

6

顶面高程

±8

墩台身

轴线位置

4

顶面高程

±4

墩、台帽或盖梁

轴线位置

4

支座位置

2

支座处顶面高程

简支梁

±4

连续梁

±2

上部结构测设的测量工作有箱梁中线的放样、高程的放样与复核,纵轴线的检查。

立柱竖直性的检查以及拱度测定等。

1)模板检查测量模板安装完毕后,各部分尺寸按设计、施工要求和规定进行复核校核。

2)梁段检查测量梁段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配合施工进行支架及模板高度的调整,测量底板高程,控制底板高程与设计高程之差不应大于+15㎜、-5㎜。

同时测量各梁段中线,要求施工偏差(与设计中线相对应)不应大于5㎜。

3)附属设施测量附属设施测量包括;防撞护栏线形测量以及高程的控制,线形的是否顺直,直接影响到整体的美观。

也是创优的一个重要方面。

桥梁上部构造施工测量的允许偏差

(类别)

测量允许偏差

梁、板安装

支座中心位置

2

4

箱梁顶面纵向高程

±2

钢梁安装

钢梁中线位置

4

墩台处梁底高程

±4

固定支座顺桥向位置

8

、竣工测量

1)主要包括贯桥梁通测量、桥梁结构竣工测量。

2)采用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图式等应与原施工测量相同。

3)竣工测量时,对于施工中无变动的项目应采用调查和检测的方法。

对于已变更施工设计的项目应按实际位置进行竣工测量。

竣工测量的基本方法和精度要求应与施工测量相同。

4)竣工图应正确反映竣工工程物的位置、高程以及形状、材质等内容,并能作为工程验收的重要技术资料。

5)竣工测量成果超过设计限差时,除应在现场明显标示外,还应上报项目部。

6)竣工测量完成后提交下列成果:

竣工测量成果表;竣工图;竣工测量报告。

7)竣工测量作为工程测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严格按规范实施,确保其准确性、标准性。

、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水准点的布设:

1)按现场实际情况引测水准点。

本工程水准点采取绝对标高。

水准点布设组成水准网。

对水准点要定期进行高程检测,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

桥梁测量方案

  

发布日期:

2012-01-28  作者:

王丰林  浏览次数:

24

、观测点的布置和设置:

根据设计院来图观测点布置为每个墩身一个,材质为不锈钢。

标高为路面设计标高+80cm处。

在墩身混凝土施工时预留埋件,测杆座与埋件用电焊焊接牢固。

、沉降观测的方法和要求:

1)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

(1)沉降观测次数:

在施工期间沉降观测的次数,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

如施工期间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和复工前进行观测。

如出现特殊情况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

基础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加;基础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等。

(2)工程完工后沉降观测时间:

工程完工后,应连续进行观测。

观测时间的间隔可按沉降量大小及速度而定。

在开始时间短一些,以后随沉降观测速度减慢,可逐渐延长,直到沉降稳定为止。

2)沉降观测要求:

(1)固定人员。

(2)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

(3)使用固定的水准点。

(4)按规定时间、方法及线路进行观测。

3)对水准仪器的要求:

对于一般精度要求的沉降观测,要求仪器的望远镜放大倍数不小于24倍。

气泡灵敏度不得大于15"/2mm,应属于‖等水准测量仪,可使用DS3型水准仪,区格式因瓦标尺。

4)确定沉降观测的路线。

由于现场临建、料具、设备、施工障碍物较多,造成通视困难,所以在进行沉降观测前,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安置仪器的位置,水准点的位置以及观测线路,绘制沉降观测线路图。

以后每次都按固定的线路观测,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观测。

5)沉降观测首次高程测定。

沉降观测点首次观测的高程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进行比较的根据,为提

高初始值的可靠性,要求初测进行两次,在确定无误后再作记录。

6)沉降观测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一般观测工程若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m/d,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

7)观测成果整理:

.

、资料整理归档

1、测量工作各项记录要求记注明显,没有涂抹,计算成果和图标准确清楚,所有测算资料要签署完善,未经复核和验算的资料不得使用。

2、一切观测值与记事项目必须在现场核对清楚,不得凭回忆补记测量成果。

控制测量应至少两人同时记录。

3、测量记录应用统一表格,并注明页次、观测者、记录者、日期、天气及测量仪器名称。

4、测量原始记录、资料应收集管理齐全并按类、按项派专人管理,以备查阅。

5、各种重要放样记录。

交接桩记录及竣工测量资料应随竣工文件统一移交。

及质量保证措施

总体轴线定位本着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

根据业主提供的图纸及测绘资料和有效的规划红线标志进行轴线定位测量。

在设置坐标控制点时,应设定在施工场地以外,并且应设在坚固而又安全的地方,以避免坐标点产生位移和破坏。

此外还要定期复测和校核,确保测量的精度等级。

以上工作均应得到监理认可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桥梁测量方案

  

发布日期:

2012-01-28  作者:

王丰林  浏览次数:

24

设计院提供的控制点作为轴线一级控制网,以此引测轴线二级控制网,每次引测必须对该控制点进行有效的检核。

轴线二级控制点设在便道前进方向左侧,由二级网指导全桥各部施工。

为了确保轴线的精度,应定期用一级网坐标点复测二级轴线控制点,并以此来复核桩位和桥梁轴线放样。

由于工程工期和施工环境的限制,结构施工要形成流水作业,在施工中,必须高度重视测量作业,不允许出现任何测量误差超出限差的情况,必须加强施工测量检核。

为达到中线和标高的测量误差均在限差内的目的,特制定以下技术措施:

1)开工前对测量人员进行工程情况、技术要求、测量规范、测量操作规程、测量方案、测量基本知识、测量重要意义的培训。

2)施工放样前将施工测量方案报监理测量工程师、测监中心及业主审批,严格按照测量方案实施。

3)加强对测量用所有控制点的保护,防止移动和损坏;一旦发生移动和损坏,应立即报告监理,并与监理协商补救措施。

4)施工所用的导线点、水准点、轴线点(或中线点)要设置在工程施工影响范围之外、坚固稳定、不易受破坏且通视良好的地方,测量标志旁要有明显持久的标记或准点联测,保证在测量过程中,随时发现点位变化,随时进行测量改正,严格遵守各项测量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确保测量结果万无一失。

5)外业前,列出所用的测量仪器和工具,检查是否完好。

在运输和使用测量仪器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如发现仪器有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送检,并对上次测量成果重新作出评定。

6)在进行施工放样时,控制点必须与另外一条边方向的控制点进行检测,在点位准确的情况下,方可进行施工放样,控制点的检测结果应记录在测量手簿中。

测量过程中,必须消除干扰,需停工的要停工,以保证测量精度,各种建筑物放样时应和施工人员密切配合,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偏差。

7)积极和测量监理工程师进行联系、沟通和配合,满足测量监理工程师提出的测量技术要求及意见,并重要部位的测量请测量工程师旁站监理,并把测量结果和资料及时上报监理,测量监理工程师经过内业资料复核和外业实测无误后,方可进行下步工序的施工。

8)加强现场内的测量桩点的保护,所有桩点均明确标识,防止用错和破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