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真题优选卷 第二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82204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真题优选卷 第二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高考生物真题优选卷 第二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高考生物真题优选卷 第二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高考生物真题优选卷 第二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高考生物真题优选卷 第二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真题优选卷 第二卷.docx

《届高考生物真题优选卷 第二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真题优选卷 第二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真题优选卷 第二卷.docx

届高考生物真题优选卷第二卷

2020届高考生物真题优选卷

(二)

1、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2、用3H标记胸腺嘧啶后合成脱氧核苷酸,注入真核细胞,可用于研究()

A.DNA复制的场所B.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

C.分泌蛋白的运输D.细胞膜脂质的流动

3、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4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0~1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2~3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0~1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4、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5、如图是一种酵母通气培养的生长曲线,a、b是相同培养条件下两批次培养的结果,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a批次中可能有大量细菌污染B.b批次的接种量可能高于a批次

C.t1时两批次都会产生较多的乙醇D.t2时两批次发酵液中营养物质剩余量相同

6、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

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

B.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D.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7、将生长在水分正常土壤中的某植物通过减少浇水进行干旱处理,该植物根细胞中溶质浓度增大,叶片中的脱落酸(ABA)含量增高,叶片气孔开度减小,回答下列问题。

(1)经干旱处理后,该植物根细胞的吸水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干旱处理前相比,干旱处理后该植物的光合速率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研究表明:

干旱条件下气孔开度减小不是由缺水直接引起的,而是由ABA引起的。

请以该种植物的ABA缺失突变体(不能合成ABA)植株为材料,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一结论。

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8、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重时可致人死亡。

(1)流感病毒必须在________内增殖,当侵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时,会经过________、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成熟释放等几个阶段。

(2)流感病毒的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细胞,后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3)HA和N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甲型流感病毒的HA、NA氨基酸序列的变异频率非常高,导致每年流行的病毒毒株可能不同。

每年要根据流行预测进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原理是_______。

(4)研究者通过实验观察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

主要实验材料包括:

感染流感病毒后63天、21天的两位康复者的NA抗体(分别为D63、D21)、对照抗体、流感病毒和易感细胞。

①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

培养易感细胞、________(选择并排序)等。

a.将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混合

b.将各混合物加入同一细胞培养瓶

c.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细胞培养瓶

d.检测NA抗体与易感细胞的结合率

e.检测培养物中病毒的增殖量

f.检测细胞对病毒的损伤程度

②图中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位康复者均产生了抗NA的抗体,其中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是________。

选用的对照抗体应不能与________特异性结合。

③依据本实验结果提出疫苗研制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

(5)若你已被确诊为流感患者,请例举具体的应对措施__________。

9、某果园中存在A、B两种果树害虫,果园中的鸟(C)可以捕食这两种害虫;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Y诱杀B可减轻B的危害。

回答下列问题。

(1)果园中包含害虫A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

该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是_____________。

(2)A和B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种间竞争通常是指_________________。

(3)性引诱剂Y传递给害虫B的信息属于_________________。

使用性引诱剂Y可以诱杀B的雄性个体,从而破坏B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导致_________________降低,从而减轻B的危害

10、某种羊的性别决定为XY型,已知其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N/n)控制;黑毛和白毛由等位基因M/m)控制,且黑毛对白毛为显性,回答下列问题:

(1)公羊中基因型为NN或者Nn的表现为有角,nn无角;母羊中基因型为NN的表现为有角,nn或Nn无角。

若多对杂合体公羊与杂合体母羊杂交,则理论上,子一代群体中母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公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

(2)某同学为了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让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我们认为根据这一实验数据,不能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需要补充数据,如统计子二代中白毛个体的性别比例,若__________,则说明M/m是位于染色体上;若__________,则说明M/m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3)一般来说,对于性别决定为XY型的动物群体而言,当一对等位基因(如A/a)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当其位于X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当其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如图所示),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

11、豆豉是大豆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食品。

为了研究影响豆豉发酵效果的因素,某小组将等量的甲、乙两菌种分别接入等量的A、B两桶煮熟大豆中并混匀,再将两者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发酵,并在32h内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发现发酵容器内上层大豆的发酵效果比底层的好,说明该发酵菌是__________。

(3)如果在实验后,发现32h内的发酵效果越来越好,且随发酵时间呈直线上升关系,则无法确定发酵的最佳时间;若要确定最佳发酵时间,还需要做的事情是__________。

(4)从大豆到豆豉,大豆中的成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蛋白质转变为__________,脂肪转变为__________。

1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微型繁殖是植物繁殖的一种途径。

与常规的种子繁殖方法相比,这种微型繁殖技术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把植物组织细胞培养成胚状体,再通过人工种皮(人工薄膜)包装得到人工种子(如图所示),这种人工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可萌发生长。

人工种皮具备透气性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工胚乳能够为胚状体生长提供所需的物质,因此应含有植物激素、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几类物质

(3)用脱毒苗进行繁殖,可以减少作物感染病毒。

为了获得脱毒苗,可以选取植物的___________进行组织培养。

(4)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与基因工程技术相结合获得转基因植株。

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培养成一个完整植株的基本程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流程图表示)。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解析:

真、原核细胞DNA复制时,与DNA结合的蛋白质可能是解旋酶和DNA聚合酶,故真核细胞的染色体、染色质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均可能含有DNA-蛋白质复合物,A正确,

B错误;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质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质可能是解旋酶或DNA聚合酶,C正确;RNA聚合酶催化转录过程,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D正确。

2答案及解析: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DNA的复制、蛋白质的合成及运输及细胞膜的功能等有关知识。

DNA复制需要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mRNA与核糖体结合,翻译形成蛋白质;分泌蛋白的运输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形成囊泡运输;细胞膜脂质的流动与物质跨膜运输有关。

DNA复制需要DNA模板、原料脱氧核苷酸、能量ATP和DNA聚合酶,A正确;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开始翻译mRNA上的密码子,需要tRNA运输氨基酸,不需要脱氧核苷酸,B错误;分泌蛋白的需要内质网的加工,形成囊泡运到高尔基体,加工、分类和包装,形成分泌小泡,运到细胞膜,胞吐出去,与脱氧核苷酸无关,C错误;细胞膜脂质的流动与物质跨膜运输有关,无需脱氧核苷酸,D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选A。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熟悉细胞中不同的生理活动的具体过程,来判断是否需要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

3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

通过分析原生质体的体积变化可知,该植物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后又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根据曲线变化可知:

该细胞放在物质A溶液中先失水后吸水,说明此过程中物质A可以被细胞吸收而进入细胞内,A错误;在0~1h内,物质A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失水,因原生质层的收缩性大于细胞壁的收缩性,所以细胞体积和原生质体的体积变化量不同,B错误;2~3h内原生质体体积增大,细胞吸水说明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C正确;0~1h内原生质体体积减小,细胞失水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小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D错误。

4答案及解析:

答案:

D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动物的生命活动由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神经调节比激素调节更加迅速准确,激素调节在神经调节的影响下进行。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突触部位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递,A正确;惊吓刺激可以通过图像、声音、接触等刺激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B正确;心脏可以是效应器,由神经系统直接调节,心脏也有肾上腺激素的受体,由内分泌系统调节,C正确;肾上腺素分泌会使动物呼吸加快,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D错误。

故选D。

5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解析:

由题可知,a、b是相同培养条件下两批次培养的结果,而且均呈S型增长曲线,二者的K值相同,但二者达到最大细胞密度的时间不相同。

【详解】a批次若有大量细菌污染,则K值会下降,与题图不符,A错误;b批次先达到K值,可能是接种量高于a批次,B正确;图中曲线是酵母菌在通气的条件下绘制得到,t1时细胞密度增加很快,说明此时氧气充足,酒精发酵需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故此时产生的酒精很少或几乎没有,C错误;t2时,a、b两批次均达到K值,但由于b批次酵母菌数量首先达到K值,故消耗的营养物质较多,则营养物质的剩余量相对较少,D错误。

故选B。

6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解析:

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常见的类型有:

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编程性死亡;成熟个体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

细胞凋亡的意义:

可以保证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胎儿手发育的过程中,手指间隙的细胞会发生细胞凋亡,A错误;小肠上皮细胞中衰老的细胞将会发生细胞凋亡,不断完成细胞的自然更新,B正确;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属于靶细胞,机体通过细胞免疫将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属于细胞凋亡,C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导致的细胞非正常死亡,D错误。

故选B。

7答案及解析:

答案:

(1)增强;

(2)下降;叶片气孔开度减小,使供应给光合作用所需CO2减少;

(3)实验思路:

取ABA缺失突变体植株在正常条件下测定气孔导度,经干旱处理后,再测定气孔导度。

预期结果:

干旱处理前后气孔开度不变。

将上述干旱处理的ABA缺失突变体植株分成两组,在干旱条件下,一组进行ABA处理,另一组做对照,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两组的气孔导度。

预期结果是:

ABA处理组气孔导度减小,对照组气孔开度不变。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渗透作用、光合作用等相关知识。

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渗透失水,反之细胞吸水,细胞液渗透压越大,对水分子吸引力越大。

经干旱处理后,根细胞的溶质浓度增大,渗透压增大,对水分子吸引力增大,植物根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

(2)据题干条件可知干旱处理后该植物的叶片气孔开度减小,导致叶片细胞吸收CO2减少,暗反应减弱,因此光合速率会下降;

(3)干旱条件下气孔开度减小是由ABA引起的,而ABA缺失突变体植株不能合成ABA,故其在干旱条件下气孔开度不会减小,但是在ABA处理下气孔导度会变小。

据此,设计实验。

实验思路:

取ABA缺失突变体植株在正常条件下测定气孔导度,经干旱处理后,再测定气孔导度。

预期结果:

干旱处理前后气孔开度不变。

将上述干旱处理的ABA缺失突变体植株分成两组,在干旱条件下,一组进行ABA处理,另一组做对照,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两组的气孔导度。

预期结果是:

ABA处理组气孔导度减小,对照组气孔开度不变。

本题难点是实验设计,要验证干旱条件下气孔开度减小不是由缺水直接引起的,而是由ABA引起的,需要分别测定ABA缺失突变体干旱处理前后及ABA处理前后气孔导度的变化。

8答案及解析:

答案:

(1)活细胞;吸附;

(2)记忆细胞和浆;

(3)根据预测出的甲流病毒的NA、HA结构,将其制备成抗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记忆细胞和抗体);

(4)a、c、e;D63;流感病毒;从感染流感病毒较长时间(如63天)康复者血清中提取并纯化HA抗体,对其进行结构分析,利用蛋白质工程制备疫苗,进行治疗;

(5)①做好隔离防护措施(戴口罩),防止传染他人②及时去医院治疗,避免病情加重③多喝水,多休息;

解析:

(1)本题渗透了生命观念的考查,以流感病毒为材料背景,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生命现象并作出合理的解释,分析。

1、病毒营寄生生活,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

流感病毒侵入机体后会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2、利用免疫学原理制备流感病毒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病毒营寄生生活,不能独立代谢,必须在活细胞(宿主细胞)内增殖,病毒增殖过程:

①吸附:

病毒的蛋白质外壳依靠尾部的小勾吸附在细菌等宿主细胞的表面;②注入:

病毒自己的遗传物质注入到宿主细胞内。

③复制合成:

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和结构,在病毒遗传物质的指导下,合成病毒蛋白质,同时病毒的遗传物质进行复制。

④组装:

病毒复制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装到一起,在宿主细胞中形成许许多多的子病毒。

⑤释放:

宿主细胞的营养物质被子病毒利用,宿主细胞解体,子病毒被释放出来。

(2)流感病毒的抗原可以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在该过程中B细胞受到淋巴因子和抗原的刺激,会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3)HA和N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糖蛋白即抗原,由于HA、NA的氨基酸序列变异频率非常高,因此每年要根据预测出的甲型流感病毒的NA、HA结构,将其制备成抗原,进行注射,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4)①抗体和抗原可以特异性结合,进而抑制抗原对的繁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病毒必须侵入细胞才能增殖,因此要观察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首先应该培养易感细胞,然后将抗体与流感病毒结合,这种抗体通过抑制病毒进入细胞的能力来对抗流感病毒。

再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的细胞培养瓶进行培养,过一段时间检测病毒的增殖量,即可得到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

②由图可知,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是D63抗体。

选用对照抗体的一组为对照组,所选用的抗体不能与流感病毒特异性结合。

③NA抗体是蛋白质,可利用蛋白质工程对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进行提纯和结构分析,制备疫苗,其实验思路为:

从感染流感病毒较长时间(如63天)康复者血清中提取并纯化HA抗体,对其进行结构分析,利用蛋白质工程制备疫苗,进行治疗。

(5)由题意知,流感病毒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重时可致人死亡,因此流感患者做好隔离防护措施(戴口罩),防止传染他人;及时去医院治疗,避免病情加重;另外还要注意多喝水,多休息等。

9答案及解析:

答案:

(1)果树→害虫A→鸟C;鸟C;

(2)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相同的资源和空间而表现出来的相互抑制现象;

(3)化学信息;性别比例;种群密度

解析:

(1)食物链是由各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许多条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形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即食物网。

种间关系包括:

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寄生等。

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

由题意可知,害虫A是果园害虫,故与果树之间为捕食关系,又因为鸟C与害虫是捕食关系,故包含A的食物链为:

果树→害虫A→鸟C。

其中鸟C是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2)竞争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表现出来相互抑制现象,如害虫A、B均以果树为食,二者之间为竞争关系。

(3)性引诱剂Y是人工合成的,类似于害虫分泌的性引诱剂,属于化学物质,该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Y可以诱杀害虫B中的雄性个体,降低B的性别比例,降低其出生率,进而降低B的种群密度,减轻其危害。

【点睛】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

(1)有角:

无角=1:

3;有角:

无角=3:

1;

(2)白毛个体全为雄性;白毛个体中雌性:

雄性=1:

1;

(3)3;5;7

解析:

(1)多对杂合体公羊(Nn)和杂合体母羊(Nn)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为1/4NN、1/2Nn和1/4nn,母羊中基因型为NN表现为有角,基因型为Nn和nn表现为无角,因此母羊的表现型及比例是有角︰无角=1︰3;公羊中基因型为NN和Nn表现为有角,基因型为nn表现为无角,因此公羊的表现型及比例是有角︰无角=3︰1。

(2)若M/m位于X染色体上,多对纯合;黑毛母羊(XMXM)和纯合白毛公羊(XmY)杂交,F1的基因型是XMXm和XMY。

F1杂交,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4XMXM(黑色)、1/4XMXm(黑色)、1/4XMY(黑色)和1/4XmY(白色),因此F2中黑色︰白色=3︰1。

若M/m位于常染色体上,多对纯合黑毛母羊(MM)和纯合白毛公羊(mm)杂交,F1的基因型是Mm。

F1杂交,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4MM(黑色)、1/2Mm(黑色)、1/4mm(白色),因此F2中黑色︰白色=3︰1。

由于两种情况下,产生的F2的性状分离比一样,因此不能确定M/m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此时可以根据F2中白毛个体的性别比例,若白毛个体全为雄性,则说明M/m位于X染色体上;若白毛个体中雌性︰雄性=1︰1,与性别无关,说明M/m位于常染色体上。

(3)对于性别决定为XY型的动物群体,当一对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AA、Aa和aa3 种类型;当基因A/a仅位于X染色体上时,有XAXA、XAXa、XaXa、XAY和XaY5 种基因型;当基因A/a位于X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时,有XAXA、XAXa、XaXa、XAYA、XAYa、XaYA、和XaYa7 种基因型。

11答案及解析:

答案:

(1)菌种;发酵时间;

(2)好氧菌;

(3)延长发酵时间,观测发酵效果,最好的发酵效果所对应的时间即为最佳发酵时间;

(4)氨基酸和肽;甘油和脂肪酸

解析:

(1)根据题意“某小组将等量的甲、乙两菌种分别接入等量的A、B两桶煮熟大豆中并混匀”“在32h内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可知,自变量是不同的菌种和不同的发酵时间。

(2)上层大豆的发酵效果比底层的好,说明上层的菌种生长状况比底层好,与底层相比,上层的氧气含量较高,所以该发酵菌应该是好氧菌。

(3)根据题意“发现32h内的发酵效果越来越好,且随发酵时间呈直线上升关系”可知,对应的曲线没有出现峰值,无法确定最佳发酵时间,所以为了确定最佳发酵时间,还需要延长发酵时间,观测发酵效果,最好的发酵效果所对应的时间即为最佳发酵时间(即对应的曲线应出现峰值,峰值对应的时间即为最佳发酵时间)。

(4)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12答案及解析:

答案:

(1)能保持植物原有的遗传特性,繁殖速度快;

(2)有利于胚状体进行呼吸作用;矿质元素;糖;

(3)茎尖;

(4)含目的基因的细胞

愈伤组织

小植株;

解析:

(1)植物组织培养的流程是:

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经再分化形成芽、根或胚状体,进而形成完整植株。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微型繁殖、制造人工种子、作物脱毒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微型繁殖属于无性生殖的范畴,能够保持亲本的优良特性,实现种苗的快速大量繁殖。

人工种子是以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其中的如果胚乳可为“种子”的萌发提所需的供营养物质。

以无病毒或病毒极少的茎尖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可获得高产优质的无病毒植株。

植物微型繁殖是指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与常规的种子繁殖方法相比,这种微型繁殖技术的特点有:

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

(2)人工种子的胚状体在进行细胞呼吸时,需要从外界环境吸收O2,并将产生的CO2释放到外界环境中,因此人工种皮具备透气性的作用是:

有利于胚状体进行呼吸作用,以保持胚状体的活力。

人工胚乳的作用是为胚状体的发育提供营养,因此应含有植物激素、矿质元素、糖等物质。

(3)植物分生区附近(如茎尖)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因此为了获得脱毒苗,可以选取植物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

(4)将含有目的基因的植物细胞培养为一个完整的转基因植物,需借助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才能实现,其基本程序是:

含目的基因的细胞

愈伤组织

植株。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微型繁殖、制造人工种子、作物脱毒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在此基础上,从题意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而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