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种满分作文拟题形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82186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种满分作文拟题形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七种满分作文拟题形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七种满分作文拟题形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七种满分作文拟题形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七种满分作文拟题形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种满分作文拟题形式.docx

《七种满分作文拟题形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种满分作文拟题形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种满分作文拟题形式.docx

七种满分作文拟题形式

七种满分作文拟题形式

"题好一半文",一句每个考生都耳熟能详的话语阐明了作文题目的重要性,而今,题目却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考场作文中,一些考生的习惯做法是先把文章写好,之后再匆忙中随意地写个题目上去.于是,文章的题目往往缺失了它的效用,更严重的情况就是通常所说的文不对题,文章的内容和题目无法关联起来,"桥归桥,路归路",使得文章留下了遗憾.  

任意一篇文章的题目都决非信手拈来的,它应该是作者深思熟虑的结果.古人将拟题比作"画龙点睛",龙虽画好,但是要让它腾飞,是需要一双"明眸善睐"的眼睛.醒目而新奇的题目才能够立刻吸引阅卷者的眼球,让阅卷者眼前一亮,你的文章才可以脱颖而出,鹤立鸡群.

下面介绍几种从近年来高考满分作文中总结出的拟题形式,以供考生参考:

形象描绘式  

此类题目将所要讲述的道理形象化,把文章的观点生动地表现出来,达到"言浅意深"的效果.如关于"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话题作文,一考生将自己的作文题目拟为"把握别人垂下的藤索",题目中的藤索正是文中老师的建议,迷惘中的"我"正是抓住了这根藤索,才走出"暗无天日的洞穴"."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然而作者对这几个字却只字未提,只是以形象的标题明确地向阅卷者传达了这个观点.2004年的关于"幸福快乐与我们的思维方式"为话题的作文,一篇名为《蒙着黑纱的幸福》的文章很引人注目.揭开黑纱,即揭开我们思想上的阴影,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幸福就在身边,形象的比喻道出深刻的道理.上海卷高考作文《文化的呼吸》也正是通过这种形象化的方法写出了文化所需要的一种状态.

貌离神合式  

此类作文题目多将几个毫不相关的名词用分隔号隔开,而通常这些看似毫无联系的名词却被作者巧妙地勾连在一起,共同揭示文章的主题.如以"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为话题的高考作文中,重庆一考生的题目拟为"诗人·明月·黄花",初看此题,自然会产生这一个疑问———"这三者有什么关系"———正是这个疑问,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得读者自然而然地产生阅读的愿望.又如一篇名为《哀痛者·幸福者》的文章,文中正是借鲁迅先生《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的内容阐明了"换一种思维方式,’哀痛者’也会变成’幸福者’"这一观点.

诗文化用式  

此类题目巧妙地运用古典诗词中的语句,或营造意境,或点明观点,可以原诗文完整借用,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写.如"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作文中,作者借用杜甫的名句"感时花溅泪"为题,形象地揭示出感情亲疏与事物认知的关系,充分说明了"人的感情亲疏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便也不同"的观点.如"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的作文中,一考生的题目为"争渡!

怎渡",便是化用李清照《如梦令》中的诗句."争渡"写出了当人们竞相争渡的情形,而"怎渡"提出了怎么才能拥有最完美的行程,暗合了话题的内容.2005年上海卷关于流行文化的话题,有的考生将题目拟为《莫为浮云遮望眼》,《任尔东西南北风》,巧妙地化用诗句吸引阅卷者的注意.

妙趣横生式  

此类题目,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题目的幽默趣味吸引阅卷者的注意.如《森林公审大会实录》一文,童话般的题目马上勾起阅卷者的阅读兴趣,希望一睹为快.文章的观点也正是通过森林法庭审理兔子与灰狼一案得以体现.还有一题为《审苍蝇》的文章,也以其独特的视角赢得了阅卷者的喜爱.高考作文中,一篇名为《我饿了》的文章引起阅卷者的注意,原因正在于充满妙趣.

经典改编式  

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聪明的作者也正借用对文学经典作品的改编让自己的文章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通常,此类作品的题目便明示了这一特点.如《〈孔雀东南飞〉新传》这样的题目,别出心裁,改编原著,以全新的面貌诠释了"水的灵动,山的沉稳"这一话题.又如《琵琶行之父母有情》一文中,运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对于音乐的描写的诗句与父母对我的教育一一对应,述说了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流行时尚式  

此类题目能够将学生所感兴趣的流行时尚元素与话题相结合,以新奇的方式让题目引人注目.如《"爱"在心口难开》,化用流行歌曲《爱你在心口难开》,将父子间的真情真挚地表达出来.前段日子流行《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风靡一时,上海卷的小考生立即借用,改编成自己的作文题目《谁动了我们的文化观》,不能说不聪明.

直现文体式  

此类题目直接显示出文章的特殊文体.同一般的记叙文,议论文或抒情散文不同,它的文体是别致的,与众不同的.借此来引起阅卷者的注意.如《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一文,通过文中"望诊""把脉"……"医生建议",写出了"吴诚信"的种种表现以及治疗办法,极具新意.又如一篇名为《药品说明》的文章,借对产品的说明写出了自己对"感情亲疏和对事物认知"这一话题的认识.

……

以上所列出的题目类型不过是沧海一粟,不可能囊括所有的题目式样.重要的是考生能够从这些题目中得到一些启示,再融入自己的思考,也能拟出精彩的题目. 

 

十大感动人物

无论他们的身份、背景、经历有多么的不同,但是在过去的一年或几年里,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感动了公众,感动了中国。

他们或者用自己的力量,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诠释着一个人对这个国家、对这个社会应该担当的责任,以坚强的民族精神挺起国人的民族脊梁;他们或者用自己的故事,解读人与人之间应有的情感,带给人们感人至深的心灵冲击……

1.尾山宏-

——用正义谱写正义

尾山宏,日本著名律师,“中国人战争受害者索赔要求日本律师团”团长。

这个连睫毛都花白的老人,作为中国人战争受害者的代理律师,从1963年起参与了四十年来所有的对日诉讼案件。

尾山宏等日本律师成立的“中国人战争受害者索赔要求日本律师团”,无偿代理这些诉讼,并自行垫付一切费用。

此外,他们还多次自掏腰包将中国受害者接到日本东京出庭。

将大部分精力倾注在案件诉讼上的尾山宏,只能以为企业做法律顾问养家糊口。

尾山宏的举动触怒了日本国内右翼势力。

但尾山宏的举动受到了中国人乃至全世界人的尊重,人们称他“是一个为正义,而同那些丧失记忆的人进行抗争的斗士”,而他所代理的诉讼“不仅贡献于中国和日本,而且贡献于全人类。

”他自己说:

“勇于忏悔自己国家的罪行,才是真正的爱国心;一个有良心的国家应该正视历史,而非极力否认、设法掩盖自己的罪行,唯此才能得到世界人民的尊重。

【链接】>>>

王选——巾帼战士,民族斗士

王选,1977年毕业于杭州

大学,1987年开始留学于日本筑波大学。

1995年8月3日,一则关于日军细菌战的报道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

这则日本共同社采写的消息说,首届731部队国际研讨会在中国哈尔滨

召开,其中提到王选父亲的家乡——浙江省义乌市崇山村,3个村民代表就当年日军实施细菌战要求日本政府谢罪并赔偿。

从此,王选和他们一道踏上了漫长而艰难的对日索赔之路,她曾对日本侵华细菌战罪行做过大量详实的调查,并访问过很多当事人,同时王选曾多次与日本右翼势力进行面对面的交锋。

她用柔弱的肩头担负起沉重的历史使命,她用正义的利剑戳穿弥天的谎言,她用坚毅和执著还原历史的真相。

她奔走在一条看不见尽头的诉讼之路上,和她相伴的是一群满身历史创伤的老人。

她不仅仅是在为日本细菌战中的中国受害者讨还公道,更是为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规则寻求支撑的力量。

她告诉世界该如何面对伤害,面对耻辱,面对谎言,面对罪恶,为人类如何继承和延续历史提供了注解。

2.黄伯云-

——三万里回国路,二十年砺剑心

黄伯云,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的公派留学生,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在美国完成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归国留学人员。

黄伯云就是憋着一口气回来的,他内心深处的目标是“要搞就要搞世界第一”。

1996年,黄伯云和同事们完成了“高性能碳/碳航空制动材料制备技术”的实验室基础研究。

为了让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产品,他们决定把实验室里的成果转变为流水线上的产品。

在模拟飞机试验中,刹车片温度急剧升高,摩擦系数严重下降,课题组在最后关头失败了。

作为项目的主帅黄伯云每天工作时间平均达12个小时,时常通宵达旦。

一遍遍地推倒重来,一项项检查、一点点琢磨,改进工艺、添加新的材料……

一年多后,成功终于降临,黄伯云终于让无数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碳原子听从指挥,有序排列,形成了完整的“高性能碳/碳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

2003年9月,大型民用飞机上的试飞试验全部完成,中国飞机依赖进口刹车片才能“落地”的历史被改写了。

【链接】>>>

刘姝威——学人风格,勇士胆识

2001年,刘姝威着手写《上市公司虚假会计报表识别技术》一书,她看到的从蓝田招股说明书到2001年中期财务报告,全部是公开资料。

可经过分析,她却被吓呆了:

“这么多明摆着的毛病,最基础、最简单的分析方法就能看穿的骗局,怎么早没人吱声呢?

”当时,银行已经给蓝田20亿元贷款,出于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刘姝威觉得应该提示一下银行。

于是撰写了600字短文——《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结果遭到死亡威胁。

“我是一名学术研究者,可现在我却成了一个巨大势力集团的对立面。

我没有选择,只能以死相拼。

”刘姝威声泪俱下,“我坚信我的推理和结论没有错。

如果我现在站出来说:

我错了,那银行该怎么办?

那20多亿贷款该怎么办?

”此事2002年初被公开,成为中国经济界最具爆炸性的新闻之一,短文粉碎了上市公司蓝田股份的神话,刘姝威为防止国家银行资产的继续损失做出了重要贡献。

3.巴金-

——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

巴金,生于四川成都

一个官宦家庭,一生创作无数。

“文革”中,巴金遭到了残酷迫害。

1978年起,他在香港

《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这是他生命中最后一项大工程,从1978年12月到1986年7月,耗费了整整七年的时间,终以煌煌五卷四十多万字的巨著,奉献给人们一部这个时代“说真话”的大书。

它渗透了老人晚年的真实思想与感情,写出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近四十年来心路历程的伟大“忏悔录”。

巴金老人自80年代初被确诊患上帕金森氏症后,仍然在病魔的折磨下坚持创作。

他写作时连笔都拿不稳,有时刚写几个字,手指就动不了了,老人只能用左手去推右手。

26卷本的《巴金全集》、10卷本《巴金译作集》、《怀念曹禺》、《告别读者》等著作和文章,都是他在90岁以后写成和校对完成的。

他的创作可谓字字艰辛,字字是血。

巴金伴随中国走过了一百年,然而他是当代中国活得最痛苦的老人,不但是因为病痛,更是因为他沉浸在噩梦般的恐怖之中,他通过自己的作品解剖自己、指责自己、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曾经有过的民族劫难。

巴金研究专家这样说:

“在社会开放,人人追求成功、财富、名利的时候,惟独巴金还在一字一句地写他的忏悔录般的《随想录》。

”这个敢讲真话的温顺老人,以自己的真诚和80年的文学创作生涯,印证了自己的一句话“把心交给读者”。

 

高考作文课文素材集锦

《鸿门宴》(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项羽,身历七十余战,攻无不克;起兵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然垓下一战他却一败涂地,终酿千古遗恨,何也这是“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

”是因为没有夺取天下的深谋远虑。

   至垓下被围,乌江亭长劝项王渡江东称王,以期卷土重来,然项羽却道“天之亡我,我何渡为”最终“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

真是“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史记》作者司马迁说“自衿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指出项羽缺乏政治家的谋略,只依赖武力。

毛泽东则说“不可沽名学霸王”。

而项羽呢?

他在惨败的局面下还不能正确反思自己一溃千里的原因,还以炫耀武力为荣事,两次把失败的原因归结到上天。

如此糊涂岂非败情之悲吗?

   ◆项羽这个人物的致命弱点是什么?

缺乏政治远见,一味沽名钓誉是项羽的致命弱点。

项伯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他就立即改变了“击沛公军”的主张,樊哙指责他“欲诛有功之臣,此亡秦之续也”,虽然语言尖锐,他却“未有以应”。

可见他虽然武力上是绝对优势,心理上却不堪一击。

他欲得天下,又图虚名,既准备推翻怀王之约,又害怕世人指责。

他不用范增之计,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迷信武力,而根本原因则在于心理上的脆弱。

   作为楚国贵族的后裔,项羽却有许多缺点错误,甚至有不可饶恕之处,这是必然的。

但他毕竟为推翻暴秦作出过一定的贡献,他性格上也有某些闪光点,如不畏强暴,不用阴谋等等,应当实事求是地给以肯定。

   ◆刘邦对项羽的评价: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杜牧《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王安石《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李清照《咏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毛泽东对项羽的看法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4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点拨]杜诗认为真正的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或许可以东山再起,在雄浑的历史画卷中抒写属于自己的一页。

王诗在客观分析项羽兵败事实的基础上,作出大胆地设想,即便江东才俊如今还在,他们是不愿与项羽从头再来的。

认为项羽军民离心,败势难回。

李诗洋溢着对项羽的赞美与敬仰,褒赞其为“人杰”“鬼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毛诗通过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彻底革命精神。

颈联运用项羽这一典故,勉励全党全军要抓住战机从胜利走向胜利,不能学习楚霸王项羽沽名钓誉的做法。

   ◆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

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

“逝”,奔驰。

这首楚刺体的诗歌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

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竞不肯率先冲出重围。

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

最后,他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

“我可怎么安排你呀?

   ◆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提示]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

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

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

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呢?

《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

《归园田居》与《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陶渊明出身於没落的官僚家庭,在他所生活的时代,东晋王朝已面临瓦解,人民的起义、统治阶级内部的勾心斗角,都使社会环境愈加混乱污浊。

由於受传统的儒道思想薰陶,又受家族环境的影响,他因而有著“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两种截然不同的志趣。

当他带著“大济苍生”的愿望踏入仕途,社会的现实却不容他的理想、志向有发展的机会。

刚直坦率的性情,使他看不惯官场种种的黑暗现象,於是他只好一次次地辞官而去。

但是,他仍然希望寻找到能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於是又再三地出仕,可惜,在那混乱的时代、黑暗的社会当中,他始终没能找到可供自己安身立命的处所。

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使他陷入应该选择“仕”还是“隐”的矛盾和痛苦之中。

终於,他因为不愿奉承位轻权重、跋扈非常的督邮,不甘“为五斗米而折腰向乡里小儿”,毅然辞去了只做了八十三天的彭泽令,也结束了他的出仕生涯。

   ◆“心为形役”,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形体”,应该深入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

为衣食所迫而出来做官,既如此,那就没有什么惆怅悲伤的了。

表明其心情很轻松。

过去的事情无法追悔,未来的日子是可以自我掌握的。

违心的官场日子即将结束,未来的顺心的生活即将开始,那就按照自我的意志遂心遂意地生活下去。

过去是“迷途”,昨日是“非”,那么今天的抉择就是“是”,是正确的。

迷途未远,悔悟与庆幸之情溢于言表!

所以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是自责(“田园将芜”),自悔(“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自觉、自醒(“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背负了太多岁月的阴影,真的让他好累。

沉溺于过去,也必将让他丧失了现在和未来,于是,他选择了离开。

酣眠的午夜,他一个人,随着孤零零的帆影,踏上了回乡的小船。

月光还是黯淡的,四周还是静谧的。

他的衣袖随风飘摇,但此时,他却拥有几分坦然,几分欢喜。

全新的生活随着初升的太阳,就要开始了,他与朋友、家人一同早出晚归享受着田园之乐,他与他们一起品尝着粗茶淡饭,享受着那一分简单无忧的友情以及难得的亲情。

(这段小文为我们点染了陶渊明的远离官场的轻松、归途之乐和田园之致,在叙述中不乏精美、自然的语言点缀。

   ◆小船在水面轻轻摇荡、漂浮着,微风飘飘柔柔地吹拂我的衣衫,轻轻暧暧地爱抚我的面颊,踏着山雀的歌韵,我醉饮船前船后的山泉。

青山回响着船桨的激水,将我所有的乡愁揉碎。

眼前是一帧浓浓淡淡的黑白照片,两岸静卧的野草是它的背景。

我倾听鸟的对唱,虫的独吟。

阳光斜洒,洒满我回家的路。

远远的,能看见那个宁静而温馨的茅屋,笼罩在淡烟里,飘渺虚无……(这是一篇情景交融最好体现的作品。

那种无忧的恬淡如闲适的中国画,一缕一缕向我们走来,小船、微风、歌韵、阳光组合成了一幅似静又动的画面。

陶渊明就生活在那样的环境里,我们才知道,距离我们那么遥远的五柳先生竟是这样的洒脱、无羁。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陶渊明大约是很寂寞的,把他引为知己者应该已经很少。

人们要关心收入、职称、住房,关心孩子的学习、就业、婚姻,关心上司的意图甚至神情,关心自己的仕途升迁……心被各种现实问题塞满的现代人,哪里有闲工夫如陶老夫子一样去观松赏菊,引酒赋诗呢?

特别是在某些以所谓弘道济世、气干青云自诩的人的心中,这“中国第一大隐”官场失意便避世无为的态度更让他们不屑,比起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来,那不啻有霄壤之别。

   ◆ 我们怎样在喧嚣的尘世让心中积郁的块垒消散,怎样在繁杂的市声中让浮躁的心灵宁静,穿越时间隧道,在陶渊明的南野田园中飘荡,与寂寞的诗魂倾心交谈,或许能让甘泉涌过荒漠,在胸中流出一片绿洲。

且让我们想像一下陶夫子归家时的情景。

宽袍大袖,迎着轻爽的河风,立于船头的陶公,在这样的晨光熹微中,奔向温馨的家居。

他的神态是那样的幸福、轻松、安详、超脱,这时的他实实在在像一只“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小鸟呢!

   ◆陶渊明是寂寞的,这寂寞就在一个真字,真性情,真言语,真行为。

要做到这一个真字,还真需要一番勇气和智慧。

在矢志不移和随波逐流之间,在现实利益和神圣价值发生冲突时,选择的天平最终将偏向哪一端?

这是一个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的问题。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人生是短暂的,人生需要旷达。

现代人,守住内心的寂寞,别让心灵蒙尘,因为寂寞是一种美丽,寂寞使人诗意地安居!

   ◆羁鸟——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借安祥静谧的田园村居生活,烘托有翅不能伸的“羁鸟”,借“困守笼中”的“羁鸟”隐喻“误落尘网”的作者的心绪。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对于鸟儿来说,蓝天是它的向往,山林是它的家园,飞翔是它的生命,可是《归园田居》中的这只毫不经意地出现的“鸟”,早已远离了家园,失去了自由。

它久在樊笼,有翅难飞,行为人役,心为俗累,寄人篱下,仰人鼻息,每天只能靠自己的强欢颜笑、摇尾乞怜来讨得主人的欢心。

失去了山林,失去了蓝天,失去了朋友,失去了自由,只能哀哀无告地生活在主人为它量身定做的美丽而牢实的金丝笼里。

可以想见,一旦它能冲破牢笼,回归自然,那该是何等撼人心魄的兴奋和喜悦啊!

其实,这只求飞不得的“羁鸟”就是“误入官场”的陶渊明难堪处境的写照。

可怜的诗人不也正象那只哀哀无告、苦苦挣扎的“羁鸟”吗?

正如山林是羁鸟的渴盼一样,田园也是诗人的归宿,那里有鸡鸣狗吠的祥和幽静,有桃李榆柳的花果飘香,有村落炊烟的温馨可人,有躬耕自食的坦然踏实,更有纤尘不染的心性高洁,拥有自然和自然的美好,拥有自由和自由的生活。

   ◆归鸟——《饮酒》(其五)是陶渊明众多“归鸟”诗篇中最能体现诗人回归自然,回归性情,保持真我思想的诗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作者游目骋怀,参透自然,却故意把自然“真意”说得如此飘缈朦胧,其实稍加玩味,便不难发现真意是什么。

秋菊自开自谢,保持一份洁白淡泊;南山自古及今,保持一份肃穆庄严;太阳朝升暮落,保持一份秩序宁静。

自然万物,各随其分,各安其道,消长生息,穷通演化,莫不自自然然,实实在在。

飞鸟投林的描写更是充分强化了这一天地观念。

像天地万物一样,飞鸟早出晚归,远近觅食,有困顿劳碌的疲惫和紧张,也有安顿休息的轻松和愉悦,有呼朋引伴的热闹,也有失群掉队的孤单,该去则去,该回则回,一切随顺自然,和山林、夕阳、南山、秋菊、东篱构成了一幅天然纯美、自然静谧的图画。

在这幅图画中,在投林归鸟身上,我们看到了作者的影子。

作者游历南山,参阅天地,猛然间,豁然开朗:

自己不也正如一只疲倦归飞的鸟儿吗?

山气弥漫,日落西山,该回家了,家在哪儿呢?

不在宦海官场,不在利达富贵,不在荣辱沉浮,家在山水田园,家在南山秋菊,家在山林夕阳,那份出于自然、回归自然、纤尘不染的至真性情才是诗人真正的精神家园啊!

抱朴返真,回归自然,这才是诗歌“归鸟”意象真正要暗示我们的内涵。

可以说,这只小小的归鸟,这只与同伴同飞、与山林同眠、与夕阳同行、与自然同道的小鸟,还与诗人同心,正是这种天人合一、人鸟同道赋予了陶诗以深刻的哲学内涵。

    ◆“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文人士大夫的爱菊,远祖是屈原,有诗为证,“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离骚》)但真正的始祖却要论有菊癖的隐士陶渊明,他不但种菊,以菊下酒,还写下不少咏菊诗。

“秋菊有佳色,挹露掇其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菊花凌寒而开,幽香灿烂,“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宋遗民郑思肖)正是这样一种孤芳自赏的高傲品质吸引了诗人、造就了诗人。

在咏菊诗中,我们容易感受“战地黄花分外香”、“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战斗与辉煌,可曾体察到陶渊明笔下的“佳色”之秋菊、采菊之“悠然”的质朴与平淡?

“菊,花之隐逸者也。

”菊花是陶渊明委顺自然大化生命观的寄托,也是陶渊明傲然脱俗的人格象征。

    ◆诗人爱菊,更爱松。

在中国文化中,松树的地位极其崇高,当得百木之长的荣誉。

孔子对松的赞语是: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话同他的思想一同进入了中国文化的核心。

岁寒三友松、竹、梅,松居首位。

“三径就荒”何足惜,有“松菊犹存”悦其心、“抚孤松”快其意足矣。

青松是孤独的,亦如寂寞的陶渊明;青松是挺拔的,亦如傲岸的隐逸者。

人生最可贵的是固守,而固守的是松的贫瘠、菊的凄美,如果没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挺立一生的主体人格,又如何能“卓然见高枝”呢?

    ◆今天的我们应该换个角度去品读陶潜,即从人性的角度来考虑其价值和意义。

因为陶潜的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