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市场投资者结构分析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81303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金市场投资者结构分析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基金市场投资者结构分析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基金市场投资者结构分析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基金市场投资者结构分析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基金市场投资者结构分析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金市场投资者结构分析doc.docx

《基金市场投资者结构分析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金市场投资者结构分析doc.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金市场投资者结构分析doc.docx

基金市场投资者结构分析doc

基金市场投资者结构分析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现状

  中国证券市场自建立以来,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被打上了高度投机的鲜明印记,而以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一直被认为是中国股市波动剧烈的主要原因。

有鉴于国外成熟市场发展经验,中国证监会于1997年11月出台《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实施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的策略,重点鼓励和扶持开放式基金发展的指导思路被确立为促进中国股票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投资者结构变迁和各时期的特征概述

第一阶段:

1990-1996年内资散户时代,以证券公司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总体处于发育萌芽阶段

  这一时代的市场投资主体为中小型投资者。

有调查显示,从年龄情况看,25岁到55岁的人群构成了中国个人投资者的主体,但55岁以上的离退休人士也是不容忽视的份额;从教育程度看,为数庞大的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总体受教育程度较低;从职业构成看,主要投资者群体为机关干部、工人、科教文卫新闻工作者、商业服务业人员和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从收入和资产构成看,投资者的年收入水平普遍不高,与此相反,投资者的投资规模相对较高。

随着深沪两个证券市场以及中国证券业协会的相继成立,为当时可能的机构投资者———证券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1992年底,经人民银行批准,设立了华夏、国泰、南方三大全国性证券公司,其原始注册资本都是10亿,主要参股股东是当时的四大专业银行,实力强大。

当时的证券公司大体包括三个层次:

全国性证券公司如华夏、南方、国泰等,各省、市人民银行、财政部门等办的地方性证券公司以及信托投资公司、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办的证券营业部。

到1996年底,共有430家证券专营与兼营机构,各类证券经营机构拥有营业网点2600多家,拥有总资产1600亿元。

 这一时期的基金尽管已经出现,但远没有证券公司对市场的影响力强。

从1991年开始,在中国证券市场刚刚起步时就已经出现了第一批投资基金。

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又有73只基金得到了设立。

由于不规范的投资基金发行和信托受益债券的做法,1994年5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省级分行立即停止基金的审批发行,在该通知下达以后的3年时间里(1995-1997年),各级人民银行分行没有再审批设立新基金。

  这一时期的特征是:

(1)市场投资主体以中小型投资者为主,其投资理念、投资行为、风险承受能力均与成熟市场的要求相距甚远。

(2)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缺乏规范,其对市场效率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

为谋取自身利益,追求一贯的高额利润(3)资本市场制度安排的缺失与错位、不完善的产权制度以及监管真空的存在不仅导致了资本市场参与主体扭曲行为的产生,而且直接导致了证券公司经营风险的扩大与聚集。

第二阶段:

1996-2000年内资机构投机时代,这一时期是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最为活跃的时代

  这个时期的市场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证券投资基金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1998年3月底,按照1997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而规范设立的基金金泰、基金开元问世,揭开了基金业发展的新纪元。

但由于制度不完善,证券投资基金与其他机构投资者的行为并无二致,反而他们利用自身资金实力雄厚、有政策扶持等优势,与市场其他机构合谋或单独做庄,成为投机之风越刮越猛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这一时期的特征是:

(1)中小投资者的弱势地位在机构投资者实力不断增强和操纵市场行为中日益明显,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大。

(2)证券公司的狂热投机和非规范运作导致其营运风险不断放大,经营绩效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波动。

(3)新设立的证券投资基金公司由于其恶劣的市场行为和乏善可陈的经营业绩,其市场认可度较低。

(4)由于不完善的市场运作规则,导致投资者结构变动的积极影响并未显现出来。

第三阶段:

2001年-2005年内外资机构投资者多元化起步时代,也是中国证券业对外开放和规范发展的阶段

  投资主体构成和投资行为的理性化程度直接关系着资本市场的成熟和完善。

一般而言,相对于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在资金、信息和人力资源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其特有的专家理财、组合投资、分散风险等优势,能产生更高的投资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

因此,2000年上半年,我国管理层提出将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作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

  从2001年12月11日起,我国正式加入WTO,标志着我国的证券业对外开放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市场机构投资者结构变动幅度加大,内外资机构投资者多元化进程开始全面启动。

  这一时期投资者结构的特征表现在:

(1)证券投资基金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基金规模不断扩大,创新性基金产品不断出现;

(2)证券公司在重组和增资扩股中规范发展,合资证券公司开始出现;(3)保险资金、社保资金正日益成为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4)QFII的引入,直接导致机构投资者的多元化。

第四阶段:

2005-2006年开始的内外资机构投资者多元化时代

为冲破阻碍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柏林墙”,从2005年4月29日开始,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吹响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号角,将中国资本市场领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随后,中国资本市场开始连续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变革,启动了资本市场基本制度的全面改革和构建,这一时期也成为了中国资本市场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一个时期,它开创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新纪元。

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概念和基本情况作简单描述

一、个人投资者

个人投资者,即以自然人身份从事有价证券(这里我们谈的是基金范畴)买卖的投资者。

下面是基金市场个人投资者的基本属性分析:

1、年龄构成和性别比例。

投资者中30-40岁年龄段的人数最多,占比40%,30岁以下年龄段的人数位居其次(见图表1)。

可见,中青年构成了基金投资者的主体。

但40岁以上年龄段的投资者比例较2008年有所增加。

在参与问卷调查的投资者中,61%为男性,39%为女性。

2、受教育程度:

本科及以上学历投资者占比60%。

统计结果表明,具有本科学历的投资者占到总人数的50%,是最大的基金投资群体。

具有大专学历的投资者比例位居其次,达到28%。

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10%,该比例与上年持平。

3、职业结构:

工薪阶层占近八成。

在基金投资者的职业结构中,各类职业所占比例与上年相比变化不大,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仍为最大的投资群体,占到投资者总数的28%。

排在前三位的均为工薪阶层,合计比例达到58.2%(见表格1)。

表格1个人基金投资者职业类别

职业类别

人数

所占比例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包括教师、医生、军警等)

12846

28.1%

国有/国家控股公司一般人员

7766

17.0%

私人企业/外企一般职员

6012

13.1%

私人企业/外企管理人员

5534

12.1%

国有/国家控股公司管理人员

3999

8.7%

自由职业者

2932

6.4%

下岗/离退休人員

2615

5.7%

私营业主

1238

2.7%

在校学生

911

2.0%

其他

1918

4.2%

4、收入水平:

绝大多数为中低收入者,抗风险能力较弱

统计结果表明,与上年相比,基金投资者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但绝大多数仍为中低收入者。

个人月收入在2千元以下和2-5千元的投资者占比分别为20%和50%,合计占到投资者总数的七成。

由于经济能力有限,他们的金融投资规模有限,抵御经济波动风险的能力也较弱。

个人月收入在5千元-1万元的投资者比例较上年有所上升,占到22%。

5、投资资金来源:

绝大多数为个人闲散资金

80%的投资者用于投资金融资产的资金为变现时间在1年以上的闲散资金,其中有21%的投资者的投资资金完全为闲散资金,资金变现期限小于3个月的仅占7%(见图表7)。

可见,绝大多数的投资者不急于变现投资基金的资金,可以支撑长期投资,并且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

二、机构投资者

 基金机构投资者是指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可以投资于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合法注册登记并存续或经有关政府部门批准设立并存续的企业法人、事业法人、社会团体或其它组织。

在我国,机构投资者近年来有所发展,但与个人投资者相比,机构投资者所占比重仍然偏小。

截至1997年底,中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开户数占总开户数比例不到1%

在我国发展的三个关键时间点

  从机构投资者发展的历程来看,有三个重要的时间点。

  第一个是封闭式基金成立并开始运作的1998年3月。

封闭式基金的成立引入了真正意义上具有专业优势的机构投资者。

  另一个重要的时间点是1999年三类企业资金和保险公司资金入市。

其中保险公司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的总额增长了13倍,从开放初的14.79亿元上升到2001年的208.99亿元。

保险资金成为机构投资者最大的资金来源。

第三个关键的时间点是我国开放式基金成立的2001年9月底。

自此,基金产品差异化日益明显,基金的投资风格也趋于多样化。

二、具体分析一下基金市场投资者结构

本内容包括:

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在开放式与封闭式基金中的结构比较分析

1、封闭式基金持有人结构分析

09年末,封闭式基金的机构投资者比例略有升,机构投资者增持封闭式基金既获得了市场上涨的收益又获得了折价回归的超额收益,体现出机构投资者对市场的较好判断力。

09年下半年封闭式基金的行情源自三方面:

分红预期、融资融券股指期货预期以及大盘的上涨。

  

表1各类基金持有人结构  单位:

基金类型

总份额

单户规模

机构份额

个人份额

机构比例(%)

个人比例(%)

封闭式(老)

2009年年末

7981543.5

3.75

3961059.64

4020483.85

49.63

50.37

2009年中期

7981543.5

3.94

3583906.05

4397637.45

44.9

55.1

变动值

0

-0.19

377153.59

-377153.6

4.73

-4.73

变动比例(%)

0

-4.79

10.52

-8.58

10.52

-8.58

封闭式(新)

2009年末

1764546.78

23.98

1245799.3

518747.5

70.6

29.4

  保险仍是封闭式基金的主要投资者。

保险仍然是封闭式基金最主要的持有人,无论是小盘封闭式基金、大盘封闭式基金还是新基金,保险资金占比最高。

保险公司增加对封闭式基金的投资,尤其是大盘封闭式基金的投资可能是为封闭式基金年报分红行情做准备,大盘封闭式基金折价较高,在相同的分红额、不变的情况下,高折价基金会带来更多的二级市场回报。

  QFII大比例增持大盘封闭式基金,而规避了杠杆型基金的投资。

整体看,基金管理公司09年底较09年中增持封闭式基金9.27亿份,其中小盘封闭式基金增持了19.39%,大盘封闭式基金增持了58.29%。

QFII增持封闭式,特别是大盘封闭式老基金主要是由于大盘封闭式基金折价较高,在获得市场上涨的收益的同时,能够获得更多折价回归收益,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QFII基金也参与了创新封闭式基金的投资,但是没有参与杠杆型基金的投资,持有比例不高,可见QFII属于风格较为稳健的投资者。

   1、机构投资比例上升

  与09年中报相比,年末机构投资者持有封闭式基金的比例小幅上升。

2009年末,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持有封闭式基金比重分别为49.63%和50.37%,且机构投资者占比较2009年中期上升了4.73个百分点。

首次公布年报的四只新发的创新基金与老基金不同,其机构投资者占比与个人投资者占比分别为70.60%和29.40%。

新基金中机构持有比例最多的是铜庆A,可见机构虽然看好后市,但对后市偏谨慎。

  09年下半年,机构投资者增持封闭式基金即获得了市场上涨的收益又获得了折价回归的超额收益,体现出机构投资者对市场的较好判断力。

09年下半年封闭式基金的行情源自三方面:

第一,市场整体向好,上证综指涨幅达24.47%,使得封闭式基金也获得了不小的净值增长;第二,09年市场强劲反弹后,不少封闭式基金兑现了较多的收益,因此,与中期相比,年末封闭式基金往往会由于分红预期使其二级市场走势强于其净值的表现,而分红吸引了较多机构投资者,因为分红有利于机构避税;第三,金融创新工具推出的预期逐渐增强,封闭式基金的折价为投资者提供了套利的可能,因此封闭式基金迎来了一波金融创新带动的折价回归行情。

  2.QFII增持大盘封闭式基金规避杠杆基金

  从年报中披露的封闭式基金十大持有人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保险仍然是封闭式基金最主要的持有人,无论是小盘封闭式基金、大盘封闭式基金还是创新型基金,保险资金占比均达最高,且保险对于大盘封闭式基金的投资比重呈上升趋势。

2009年末,在封闭式基金十大持有人数据中,保险公司约持有216.40亿份,约占28.17%,较09年中旬增加了40.5亿份,增持比例达到23.01%。

对于传统小盘封闭式基金——基金裕泽(184705),保险资金约占37.14%,较中报减少了0.30亿份;而大盘封闭式基金中,保险资金约占28.29%,规模增加40亿份,增加比例达23.50%。

综上,保险公司增加对大盘封闭式基金的投资,可能是为封闭式基金折价回归行情做准备。

  其次,QFII大比例增持封闭式基金。

整体看,基金管理公司09年底较09年中增持封闭式基金9.27亿份,增长比例为57.89%,其中小盘封闭式基金增持了0.08亿份,增持比例为19.39%,大盘封闭式基金增持了9.20亿份,增持比例为58.29%。

QFII增持封闭式,特别是大盘封闭式老基金主要是由于大盘封闭式基金折价较高,在获得市场上涨的收益的同时,能够获得更多折价回归收益,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QFII基金也参与了创新封闭式基金的投资,但是没有参与杠杆型基金的投资,持有比例不高,可见QFII属于风格较为稳健的投资者。

  再次,社保基金和证券公司减持比例最大。

从整体上看,社保是封闭式基金的最大减持者,且减持的全为大盘封闭式老基金,减持比例为100%。

证券公司减持力度仅次于社保基金。

较09年中期,证券公司共减持5.66亿份封闭式基金,减持幅度为46.84%,其中小盘封闭式基金减持了0.77亿份,大盘封闭式基金减持4.88亿份。

  最后,保险公司继续增持债券型封闭式基金。

作为唯一一只债券型封闭式基金,富国天丰(161010)的业绩与其他纯债型基金相比较为突出,因此获得了低风险偏好的保险公司的喜爱,被大幅增持。

 

2、开放式基金持有人结构分析:

中国规范后的基金市场发展道路,先以封闭式基金为起点,从2001年开始,开放式基金占据了主要位置,现在的总规模已经超过封闭式基金一倍多,并且在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方针指导下,开放式基金仍然在全方位地迅速发展之中。

面对开放式基金的蓬勃发展之势,其持有人结构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呢?

根据基金的2004年中报里公布的一项新数据“持有人结构”,我们可以对其进行仔细的分析。

这种分析对于帮助我们研究市场现有基金的持有人结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基金产品的设计、客户定位、发行销售、持续营销等工作,以及基金代销机构投资者的基金发行工作和持续营销工作都十分重要。

1、下面是04年以前得出的分析结果

 一、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略微偏少

  ,就全体开放式基金的持有人结构来看,截止2004年6月30日,机构的持有比例是43.39%,个人的持有比例是56.61%。

全体开放式基金的平均规模是24.11亿份,平均净值是0.9816元,平均净值增长率是-1.46%。

这些数据表明,在整个开放式基金整个行业中,机构持有的比例相对较低,个人的持有比例相对较高。

出现这种情况,与此行业在2004年上半年的投资运作业绩不佳普遍亏损有关。

  二、机构投资者偏爱偏股型(含股票型)基金

  从开放式基金整体来看,机构的持有比例略微偏低,但是,具体到不同类型的开放式基金当中,持有人的结构情况又是另外一种现象。

  通过上述统计,我们可以看到,

(1)机构首先偏爱的是偏股型基金,持有的比例已经超过了六成。

(2)对于偏股型基金中指数型基金,机构也有一定的持有比例,尤其是当市场指数偏低的时候。

(3)机构最不喜欢的基金类别是债券型基金。

(4)偏债型基金、平衡型基金的个人持有比例明显偏高。

(5)在货币市场基金中,个人的持有比例也明显偏高,其特殊的风险与收益特征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三、机构投资者偏爱成立时间较长的基金

  从华安创新问世至今,开放式基金在我国的发展仅仅只有三年。

时间虽短,但投资者对于成立于不同年代的基金却有不同的态度,即持有人结构与基金成立年限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随着时间的延续,机构对于开放式的投资力度正在逐年减弱。

其中的主要原因可能于基金的盈利能力在逐年降低有关。

  四、机构投资者最爱小规模的基金

  受风险与收益特征、盈利潜力、盈利能力、营销能力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持有人结构特征在不同规模的基金中也有不同的表现。

基金的规模大小与不同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具有很强的关联,即机构偏爱规模偏小的基金,个人较多地持有规模偏大的基金。

造成这种现象的内因在于规模大的基金业绩相对较差,规模小的基金业绩相对较好;外因在于以保险公司为代表的机构,投资金额十分巨大,即使在对于规模较小的基金进行投资决策是有投资总量的控制,但每一笔投资都会明显地引起投资人结构的明显变化。

  五、机构对于基金的持有比例随着基金净值的净值同步升高

  从基金公司的角度来看,基金净值的高低反映的基金的投资业绩;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基金净值的高低与投资成本有一种错觉上的关联,市面上曾经有一种渊源于股票的说法:

买便宜的基金。

这种说法真的合理吗?

我们不妨从持有人结构于基金净值之间的关系来评判上述说法。

净值能够最为直接地反映基金的投资绩效情况,而基金绩效的优劣也是与不同类型持有人的投资行为有着很大的关联,机构对于基金的持有比例随着基金净值的净值同步升高;个人对于基金的持有比例与基金的净值呈反向变动关系。

简单地看,净值高既代表了基金的过往盈利能力,还预示了基金的未来盈利能力和分红潜力。

所以,“买便宜基金”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六、机构投资者偏爱净值增长率高的基金

如果仅仅从本期净值增长率为正、为负这两个指标简单地考察,数据结果已经能够初步显示不同类型投资者的投资特点,即在净值增长率为正的统计域中,机构所占的比例已经比全市场的平均比例高出近五个百分点。

如果将净值增长率再进一步细分为四个档次,不同类型投资者的投资特点就可以十分明显地表现出来,即机构对于净值增长率高的基金明显偏爱,净值增长率最高的基金板块中机构持有比例最高,净值增长率最少的板块中机构持有的比例最低。

2、另外近三四年来开放式基金投资者结构分析结果

截至2009年底,开放式基金投资者账户总数(投资者账户总数指在TA开立基金账户的数目)为18640.66万户,较2008年底增加了10.65%,有效账户总数(有效账户总数指投资者在TA开立基金账户中保有基金份额的账户数)为8092.47万户,较2008年底减少了4.34%。

账户总数的增加表明不断有新的投资者加入,2009年上半年,股票市场表现良好,新增账户比较踊跃;随着2009年8月5日指数达到全年最高点以后,有效账户总数减少,表明部分投资者对开放式基金做了清仓处理。

在2007年基金行业快速发展时期,大部分投资者在这一年进入基金市场,这段时期上证综指处于2715.72点至5261.56点之间,这表明大部分的基金投资者的平均购入成本在此区间之中。

2009年第三季度以后,上证综指处在3000点左右振荡,一部分投资者在这段时间清仓赎回,原因可能是这部分投资者回到成本区,且对未来股票市场走势持不确定的判断,进而选择赎回离场的结果。

从账户结构看,开放式基金投资者账户总数中个人投资者占比达99.88%最近三年,个人投资者账户总数在99%以上,占绝对的多数

时点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Q1

2009Q2

2009Q3

2009Q4

个人投资者账户数占比

99.25%

99.89%

99.88%

99.89%

99.88%

99.84%

99.84%

机构投资者账户数占比

0.75%

0.11%

0.12%

0.11%

0.12%

0.16%

0.16%

个人投资者始终是基金投资的主力

2009年底,开放式基金个人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为82.44%,持有净值占比为81.77%。

最近四年个人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均在80%以上,个人投资者始终是开放式基金投资的主力

 

三、基金市场发展中投资者结构出现的有关问题

1投资者还没能正确认识基金,基金投资者比例不足

国内投资者对基金缺乏认识,或者认为投资基金不如投资股票,因为后者能够在短期内带来高收益;或者认为投资基金不如存款,因为后者安全。

其实,基金既有股票的收益性,又有存款的安全性,不过程度都略低。

它是一种介乎于股票和存款之间的投资品种,注重长期投资成效。

从目前的实践效果来看,其净值增长率超过股市,分红收益性超过存款,达到了预期操作的目的。

但投资者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国内居民金融投资意识淡薄,参与证券投资的程度较低。

据统计国内证券投资开户数虽己超过了4000万,但占总人口的比例仅为3%,与美国的 30%相比,差距甚远。

若同国内居民近7万亿的储蓄和1万亿的现金相比,我国居民证券资产占金融资产的比例尚不足5%。

随着今后社会养老、医疗保险、住房等改革的进行,居民金融投资意识可能会逐步加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终有大放异彩的一刻。

2、基金的蓬勃发展和其他机构的萎缩造成了目前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结构单一,这使得市场处于一种“生态环境失衡”的状态:

机构投资者具有高度的同质性,他们通常关注同样的市场信息,采用相似的经济模型、信息处理技术、组合及对冲策略,机构投资者可能对盈利预警或证券中介的建议等相同的外部信息做出相似的反应在证券市场中,由于交易者时时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在进行各种投资决策之前都会形成一定的主观信念,然后以自己的信念为基础进行决策。

单一的交易者结构将会使得市场的先验信念趋同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估值”趋同的可能性陡增,从而使得市场的流动性出现一定的问题。

3第三,国内机构投资者数量过少。

机构投资者是证券市场上的重要参与者,他们对信息的不断挖掘,会使股价充分反映信息并达到有效。

但是我国证券市场上机构投资者很少,成熟的机构投资者就更少,机构投资者数目与个体投资者数目之比大大低于国外发达而高效的市场。

机构投资者数目少,使他们之间竞争不够激烈;掌握的资产规模小,使其投资于信息开发获得的收益不足以弥补其信息开发的费用;缺乏高水平高素质的信息开发人才,即使投资于信息的开发,也不能获得有效的信息,取得相应的收益,因此缺乏市场信息开发的压力和动力。

另外,我国虽然于1997年11月颁布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办法》,但长期以来缺乏健全的机构投资者管理法规,使我国对机构投资者的管理缺乏法律依据,管理不规范,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机构投资者无法成为真正的市场操纵力量,降低了市场效率。

4、机构投资者中,银行、财政和社会统筹资金和非居民机构等机构投资力量尚被拒于市场之外。

在成熟市场,上述投资力量在基金市场中是占有一席之地的。

据统计,截至2001年9月底,金融机构存款总量超过14万亿元。

而社会统筹资金中历年结余的养老资金就超过900亿元。

如果说财政资金应该把安全性和流动性排在前面的话(但并不排除收益性),那么,和保险资金一样,银行存款、社会统筹资金和非居民资金则具有逐利性,这与国有银行的商业化和改革成本的社会分摊模式变革紧密相关。

但是,现实经济中却存在诸多不合逻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