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试讲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80954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试讲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物理试讲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物理试讲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物理试讲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物理试讲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试讲教案.docx

《高中物理试讲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试讲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物理试讲教案.docx

高中物理试讲教案

高中物理试讲教案

【篇一:

教师资格面试高中物理《弹力》教学设计】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教师资格面试高中物理《弹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胡克定律,能够应用胡克定律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实验,得出弹簧弹力与形变的关系,掌握胡克定律的内容,提高动

手操作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组实验、探究规律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感受发现规律的乐

趣,增强团队意识,加强动手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探究弹簧弹力的规律。

【难点】

实验数据的处理。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

新课导入

回顾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的方向。

从而引出本节新课弹簧弹力大小的探究

环节二:

规律建立

提出问题:

弹簧形变时的弹力跟它发生的形变有什么关系?

并且做出引导,

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系统静止时,弹簧的弹力等于所悬挂钩码的

重力,弹簧的长度及伸长量可由刻度尺测出。

向学生提问:

1.如何测量弹簧的形变量x?

2.如何测量弹簧弹力f的大小?

3.如何描绘f-x关系最简洁直观?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学生讨论,并得到实验方法:

将弹簧上端固定在铁架台的支架上,下端挂上

钩码静止时,弹力大小等于重物受的重力,以此测量弹力的大小f,从固定于竖

直支架上的刻度尺上测出悬挂重物时弹簧的伸长量x(或总长度)。

说明注意事项:

1.本实验要求定量测量,因此要尽可能的减小实验误差,标尺要竖直且紧靠

指针以减小读数带来的误差,每次改变悬挂钩码个数后,要待系统稳定后在读数;

2.说明书中以说明弹簧的弹性限度,注意不要超过它的弹性限度。

学生实验并列表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巡视,并展示表格的参考格式(可以有多种

根据数学知识,以弹簧弹力为纵轴,弹簧伸长量为横轴建立坐标系,根据实

验数据进行描点连线,找到弹簧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

展示学生所化图像,并说一说弹力与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

归纳总结:

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与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

环节三:

规律的深化

给出胡克定律的内容:

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是,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

缩短)的长度x称正比,即:

f=kx。

1.k为劲度系数,大小有弹簧本身的性质决定,单位:

牛顿每米(n/m)。

2.适用范围:

在弹簧劲度系数以内。

环节四:

规律的应用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提出问题: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请同学们开放式地讨论

1.从形变与弹力知识去思考,撑杆跳高运动员跳得这么高的主要原因是什

么?

2.跳水运动员在空中滞空时间主要由哪方面决定?

环节五:

小结作业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

要求课下完成:

一个弹簧秤,由于原弹簧损坏,换了一个新弹簧。

经测试,不挂重物时,示

数为2n,挂100n的重物时,示数为92n,那么,当读数为20n时,所挂重物的

实际重量是。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更多教师考试信息尽在山西教师招聘网

【篇二:

试讲时,怎样讲好一节物理课】

试讲时,怎样讲好一节物理课

试讲时讲课会面临两种情况,一是将给主要领导和老师听,二是随堂试讲。

不论是那一种情况,要求大致相同,即逻辑清晰、面向学生、语言流畅、没有知识方面的失误,另外至少要70%的脱稿。

但是随堂试讲要求较高,因为第一要学会从学生那里获取信息、与学生互动(群体性互动或个体互动),所以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层次的需要;第二,一节课40分钟,要把一节内容将完,速度不宜过快过慢,要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思维特征,因此学会掌控时间尤为重要。

1.教学设计的几个步骤

一个饱满的教学设计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复习旧课——引入新课——讲授新课——总结——布置作业或思考题(最后一个步骤可以省略)

2.讲授新课的注意事项

(1)板书清晰、具有条理性;

(2)注意每个大知识点之间的过渡与衔接,过渡不要太突然;

(3)讲完每个大知识点以后,根据具体情况可以举一个小例子练习一下,然后将这个大知识点重新复述一遍,从而给学生一个缓冲的时间,也给自己一个思考的时间。

语速根据具体情况自己而定。

(4)如果一节内容讲完后,时间有多的,可以分析课后习题。

(5)另外,最后看一下这一节内容的前一节和后一节。

3.忌讳

(1)华而不实。

刚实习的时候,大家可能认为一节内容很简单,不需要花费一节课的时间,因此会增加一些课堂以外的内容,上侃天文下侃地理,导致脱离教学实际。

例如,我在蕲春一中试讲《光的干涉》,在光的物理学认识发展史上花了过多的时间。

(2)面面俱到。

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是上完一节内容,然后再讲习题课,在习题课中巩固知识,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所以在书本内容教学的时候,注意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而不是介绍解题方法。

(3)不脱稿。

讲课中,至少要求70%脱稿。

在讲课之前,先把教案和板书写好,设计好引入和过渡语言、理清逻辑结构,顺着逻辑结构去讲会很容易脱稿。

有几个情况要注意:

1上课带教案、课本、外加一本参考书。

不要带一大推书上讲台,这个给人一种很坏的感觉。

2要将课本吃透。

将一节知识最好的准备方法是看课本、看课后习题、做一本参考书对应的习题。

而不是买几本教师教案,当然,这个教师教案是可以参考。

但在市场上卖的教学教案书中,有很多是不符合教学实际的,什么幻灯片了、ppt了,这个就不能用了,哪一个学校试讲要求用ppt呢。

所以不管你参考几本参考书,一定要把这些变成自己的东西。

3看教案的最佳时机:

在每个大知识点将完,并且复述完以后,语速放慢一些,给学生缓冲和做笔○

记的时间时,可以趁机凑到讲台边看教案。

当然还有其它很多方法,但是不要让学生和领导知道你故意在看教案,次数多了,印象就不会了。

4.其它要求

(1)形象要求:

自然、得体、大方;

(2)语气要求:

语速适中,语气肯定;

在这些基础上,如果能将课讲的生动、形象、活泼,肯定会赢得高分。

5.意外情况

在试讲过程中,很可能会遇到意外情况,总结我遇到的意外情况,供大家参考。

(1)上课前:

一般而言,在上课铃声敲响后,老师先喊“上课”,然后学生起立喊“老师好”,最后老师喊“同学们好”并敬礼,学生坐下后开始上课。

有一次,这个学校的学生不按套路出牌,我喊完“上课”后全班起立鸦雀无声,我突然就慌了,幸好在一秒钟之内我反应过来,就像我们读高中的时候,班主任不让我们喊“老师好”。

于是,我用两秒钟假装扫描一下全班,以掩饰我之前内心的慌张。

(2)上课中:

有的问题是全班回答的,于是会出现多种答案,而且有的学生很大声也很固执,例如,我在讲《位移时间图像》的时候,讲到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下面第一排的有一个同学就说应该是射线。

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

或者是他的回答与本节课内容无关、或超越了本节课的内容、或你认为与你讲的无关时,都可以这样处理。

如果有的同学很固执硬是要发表意见,可以让他讲完,然后利用其他语言打圆场。

下面以人教大纲版课本的《动能动能定理》作为范例来做说明。

由于新课标的课本是在第7节才安排《动能和动能定理》的,而且前面还有一个实验来研究功与速度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所以其处理方法有点不同,大家要注意。

但是怎样处理,要依照具体情况而定,因为有的学校不会先做第6节的试验,即使做了实验,试验数据的处理也没有严格的要求,所以大多老师不会从试验入手来讲下一节的内容。

一、主板书设计

将黑板平均分为三个部分,从左往右写,第三块为副板书,写满后可以擦掉,主板书是不能擦掉的。

在第一块板书的最上端中间写上本节的题目。

另外,写板书的时候可以边写边说,也可以讲完再写,根据知识点的难以程度而定。

一、动能

1.表达式:

ek?

1mv2(强调动能的符号为ek)2

2.单位:

焦(耳),j

3.标量,状态量(是状态量的原因是与速度有关,速度是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二、动能定理

1.表达式:

w?

112mv2?

mv12,或w?

ek2?

ek1(强调ek2为末动能、ek1为初动能)22

2.表述:

在某一过程中,物体所受合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这个表述与新课本有区别,但推荐这样表述,便于学生记忆】

3.讨论:

(1)若w?

0,则ek2?

ek1,动能增加。

(强调合力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

(2)若w?

0,则ek2?

ek1,动能减少。

(强调合力做负功,物体的动能减少)

4.实用情况:

(1)力f可以是任何性质的力。

(强调重力、弹力、摩擦力三种性质力)

(2)f可以为恒力,也可以为变力。

(3)使用与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

等一切运动。

(强调使用范围广泛)

5.优越性:

(讲一下就可以了,再结合例题来说明)

最后将课本的例题。

注意画图,分析过程。

二、具体的教学设计

【复习】花1分钟左右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

【过渡】这个是上一节课的内容,这一节课我们讲学习动能和动能定理。

【引入】在初中,我们定性的知道,物体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物体的动能与物体运动的质量和速度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在本节课,我们将定量的推导动能的表达式。

(由于新课本删掉了斜面的实验,故这里也删除不讲)

【讲授模块知识一动能】

讲课本的推导过程,这个在副板书画图推导。

注意水平面光滑。

强调w?

fl中,力f=ma,但是位移

2vt2?

v012v0?

vtl?

v0t?

at?

t?

,有三个公式,具体选哪一个呢?

因为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所以222a

应尽量在公式中出现这两个量,因此,选第三个位移公式。

得到公式w?

1112mv2?

mv12后,再讲由于公式右边两项的形式相同,故将mv2定义为动能的表达222

式。

然后板书,一直将板书边讲边写完。

然后举例利用公式计算物体的动能。

这个例子书上有。

【复述知识模块一】

【过渡】指向副板书推出的动能定理的表达式,稍微分析一下:

等式左边是物体所受合力做的功,等式右边是末动能减去初动能。

?

?

说明:

我在应聘的时候,哪里该说什么话,什么时候该写板书等等,都稍微打了一下草稿,在这里就不写这么多了。

三、逻辑结构

动能的推导——动能这个物理量的特点——动能定理的表达式、内容、适用情况、特点——习题

【篇三:

物理教师资格证试讲面试模版】

物理教师资格证试讲面试模版

《浮力》......................................................2

《欧姆定律》..................................................6

《电功》.....................................................10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13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17

《运动的快慢》...............................................21

《变阻器》...................................................27

本资料为云南教师资格面试试讲科目考试复习资料,仅供大家复习下载,切莫错过说课试讲考试公告和考试时间以及网上报名。

《浮力》

—说课试讲考试复习资料

本节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第一册(人教版)第十二章第一节(p141~p142)。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要点:

第一,浮力;第二,物体的浮沉;第三,浮力产生的原因。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

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3.教学目的: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演绎推理能力等。

还要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知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实践观点的教育。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浮力概念贯穿本章始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

对物体浮沉和浮力产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

而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

因此这两个知识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也是这节课的重点,这是素质教育对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学生分析

任教班级属农村中学,多数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5岁左右的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方法

这节课可综合应用目标导学、分组实验、直观演示实验、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边动手边思考。

从实验数据总结出结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教学程序

教学中要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具体设计如下:

1.新课引入:

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一上课便以课文第一段文字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讲授新课:

任何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

这节课主要采用实验的方法来建立浮力的概念。

我将书中图12-2这个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实验,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增强了他们的感性认识。

为了使学生能认识到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托的力,这里我增加设计一个用手托石块使弹簧秤示数减小这样一个随堂小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概括总结出浮力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请同学们从日常生活和常见的自然现象中举例说明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

在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这个重、难点时,日常生活中一些错误的经验或思维定势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模糊的观念,最突出的是重的物体下沉,轻的物体上浮。

这里可以演示一个小实验:

一根小铁钉在水中下沉,而大木块在水中会上浮,大木块显然比小铁

钉重。

可能又有一部分同学这时会提出小铁钉下沉是因为铁的密度大。

教师可再演示一个小实验:

一个废牙膏壳密度没有变,空心时能浮在水面,揉成一团后在水中会下沉。

说明密度也不是决定浮沉的条件。

这样经过演示,讨论和分析,纠正了错误观点,引导学生从运动和力的关系角度来讨论物体的浮沉条件,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抓住比较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根据二力合成知识,由学生讨论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这时强调物体上浮、下沉是运动过程,此时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

下沉的结果是沉到液体底部,上浮的结果是浮出液面,最后漂浮在液面。

并再演示一下浸没在水中的木头的上浮过程,以加深印象。

漂浮与悬浮的共同点都是浮力等于重力,容易使学生产生“物体的漂浮与悬浮是一回事或一个物体在同一液体中既漂浮又悬浮”的错误观点,这时我用一个乒乓球和一个空心金属球投入水中分别演示漂浮与悬浮实验。

使学生直观比较出漂浮是物体浮在液面的平衡状态,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

悬浮是物体浸没在液体内部的平衡状态,整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强调同一个物体在同一液体中既漂浮又悬浮是不可能的。

揭示浮力产生的原因这又是一个重、难点。

这时可请同学回顾做过的一个旧实验:

六个面扎上橡皮膜的空心正方体,当它浸没在水中时,六个面的橡皮膜均向内凹进,而且前后左右面凹进的程度相同,而下表面比上表面凹进的程度要大。

引导学生密切联系原有的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二力合成、二力平衡等知识,通过由浅入深分层次的分析,把突破难点的过程变成巩固和加深对旧有知识理解应用的过程,变成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过程。

由学生归纳总结出浮力等于物体受到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最后再用如下演示实验加以验证:

(1)将石蜡投入装水的烧杯中,观察其受到浮力是否上浮;

(2)将石蜡放在另一烧杯底使其和杯底紧密接触,沿杯壁缓慢注水观察其是否上浮从而通过实验证明前面理论分析得到的结论。

并指出这也是物理学研究的方法:

从实践到理论,再用理论来指导实践。

达到从小培养学生研究物理的正确方法的目的。

至此,教材内容已经讲授完毕,浮力作为同学们新认识的一种力,它的三要素也就清楚明了。

根据农村学校学生情况,我继续引导同学们思考课文后的想想议议,由此引入对决定浮力大小因素的研究。

学生经过合理猜想,讨论,设计出探索决定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方案。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与液体的

密度有关,与物体浸没后深度改变无关。

受时间、器材限制,浮力大小与物体本身密度、形状等因素无关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加以说明。

这样就为下一节学习阿基米德原理留下悬念,作好铺垫,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结构。

3.反馈和巩固:

这节课教学容量大,所以反馈和巩固主要留待课后完成。

如果课堂上有剩余时间,可请同学回顾板书内容,归纳出通过本节课学到的三种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

一是称量法,为下一节课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实验作准备。

二是受力平衡法,指出悬浮和漂浮的区别。

三是求压力差法,指出这是浮力大小的决定式。

4.板书设计:

第一节:

浮力

1.什么是浮力

2.物体的浮沉

(1)下沉:

f浮<g

(2)上浮:

f浮>g

(3)悬浮:

f浮=g

(4)漂浮:

f浮=g--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

3.浮力产生的原因4.布置作业:

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