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考点过关测试题18.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8048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24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考点过关测试题1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高考生物考点过关测试题1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高考生物考点过关测试题1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高考生物考点过关测试题1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高考生物考点过关测试题1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考点过关测试题18.docx

《高考生物考点过关测试题1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考点过关测试题18.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考点过关测试题18.docx

高考生物考点过关测试题18

《高考生物总复习:

考点过关和高考预测》第十九讲遗传的物质基础

I.必记知识全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一、必记概念

1.T2噬菌体:

这是一种寄生在里的病毒。

它由所构成。

它侵染细菌后可以产生一大批与亲代噬菌体一样的子代噬菌体。

2.细胞核遗传:

的遗传现象。

3.细胞质遗传:

也是遗传物质的载体.且在内.受控制的遗传现象。

4.DNA复制:

是指以为模板来合成的过程。

DNA的复制实质上是。

5.基因:

是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是有片段。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间断的排列.每个基因中可以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

6.密码子(遗传密码):

7.起始密码子:

两个密码子AUG和GUG除了分别决定甲硫氨酸和缬氨酸外.还是翻译的。

8.终止密码子:

三个密码子UAA、UAG、UGA.它们并不决定任何氨基酸.但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却是。

9.中心法则:

后发现.RNA同样可以反过来控制合成DNA.为逆转录。

一、1.大肠杆菌;蛋白质外壳和存在于头部内的DNA2.染色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载体,且染色体在细胞核内。

受细胞核内遗传物质控制3.线粒体和叶绿体;细胞质;细胞质内遗传物质4.亲代DNA分子;子代DNA)遗传信息的复制5.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遗传效应的DNA;直线6.信使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7.起始信号8.肽链增长的终止信号9.遗传信息由DNA传递给RNA,再由RNA传递给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以及遗传信息由DNA传递给DNA的复制过程

二、必记规律

10.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关键是:

11.艾弗里实验说明DNA是“转化因子”的原因:

将S型细菌中的等提取出来.分别与进行混合;结果只有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并且.转化越有效。

1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①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

②DNA中P的含量多,蛋白质中P的含量少;蛋白质中有S而DNA中没有S.所以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

细菌被用35S标记蛋白质的噬菌体侵染后.体内无放射性.即表明;而用”P标记DNA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体内有放射性,即表明。

③结论:

进入细菌体的物质.只有DNA.并没有蛋白质,就能形成新的噬菌体。

新的噬菌体中的蛋白质不是从亲代连续下来的,而是在噬菌体DNA的作用下合成的。

说明了。

③此实验还证明了。

在亲子代之间能够保持一定的连续性.也证明了。

13.遗传物质应具备的特点:

①;②;③;④。

14.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说。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15.DNA的特性:

①稳定性:

;②多样性:

;③特异性:

16.DNA复制的计算规律:

即有一半被保留。

一个DNA分子复制”次则形成2n个DNA,但含有最初母链的DNA分子有

个,可形成条脱氧核苷酸链.含有最初脱氧核苷酸链的有条。

子代DNA和亲代DNA相同.假设x为所求脱氧核苷酸在母链的数量·形成新的DNA所需要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数为子代DNA中所求脱氧核苷酸总数2nx减去所求脱氧核苷酸在最初母链的数量x.

二、10.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DNA的作用11.多糖、蛋白质、脂类和DNA)R型细菌;DNA;含量越高12.吸附→侵人→复制→组装→释放;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内部;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体内;遗传物质是DNA)DNA能够自我复制;DNA能够控制蛋白质的合成13.具有相对稳定性;能自我复制;可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14.少数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或RNA15.是稳定不变的,从而导致DNA分子的稳定性;DNA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

碱基对的排列方式:

4n(n为碱基对的数目);每个特定的DNA分子都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构成了DNA分子自身严格的特异性16.每次复制的子代DNA中各有一条链是其上一代DNA分子中的;2;2n+1:

2

三、必记公式

17.核酸种类的判断:

首先根据有T还是有U,来确定.又由于双链DNA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T·G=C.来确定是双链DNA还是单链DNA。

18.信使RNA是由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蛋白质是由信使RNA为模板.每三个核苷酸对应一个氨基酸合成的。

公式:

;脱氧核苷酸的数目=;肽键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

三、17.该核酸是不是DNA;单链DNA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18.基因(或DNA)的碱基数目:

信使RNA的碱基数目:

氨基酸个数=6:

3:

1;基因(或DNA)的碱基数目;脱去的水分子数

Ⅱ.考点过关和高考预测过关斩将一马平川

考点详解精剖细解入巿三分

一、基本考点

考点1关于遗传物质的科学探究实验

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关于DNA、R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实验主要有三个: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①比较R型细菌和S型细菌(见表6191):

1928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

实验二:

s型肺炎双球菌成分分离提取“转化因子”(如图6-19-2)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

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实质:

外源DNA与受体细胞DNA之间的重组。

(2)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一一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l952年,美国科学家赫尔希和蔡斯:

T:

噬菌体,同位素标记法

①噬菌体:

细菌性病毒,寄生生活,在自身遗传物质作用下利用细菌的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

②侵染过程为:

吸附:

噬菌体用尾部末端吸附在细菌表面

注入:

通过溶菌酶破坏细菌局部,”P(即DNA)通过尾轴进入细胞.“S(即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

生物合成:

以亲代噬菌体DNA(含”P)为模板,以细菌体内的核苷酸为原料复

制出子代噬菌体DNA.以细菌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出子代噬菌体

的蛋白质外壳

组装:

蛋白质外壳与DNA分子组成子代噬菌体

释放:

细菌细胞破裂,释放出几十个至几百个的子代噬菌体其增殖过程如图6-19-3所示。

③同位素示踪的实验结果(DNA含磷不含硫,蛋白质含硫极少含磷,可用同位素进行标记加以区分),见表6-192。

表6192

亲代噬菌体

寄主细胞

子代噬菌体

实验结论

32P标记DNA

有32P标记的DNA

DNA有32P标记

DNA分子具有连续

35s标记蛋白质

九35S标记的蛋白质

外壳蛋白质无35s标、己

性.是遗传物质

结论:

DNA是遗传物质。

(3)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实验证明RNA也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1957年.

表6-19-1

菌落

荚膜

毒性

R型细菌(ROUGH)

粗糙

S型细菌(SMOOTH)

光滑

②实验过程:

实验一:

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如图619-1)

格勒和施拉姆进行了烟草花叶病毒(TMV)、车前草病毒(HRV)侵染烟草的实验。

烟草花叶病毒的成分是RNA和蛋白质.如用石炭酸处理此类病毒,则会除去蛋白质而只留下RNA。

将RNA接种到正常烟草.会产生花叶病毒,用蛋白质侵染正常烟草,则不会产生花叶病毒,由此证明RNA也是一种遗传物质。

后来有人将车前草病毒的RNA与烟草花叶病毒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类似“杂种”的新品系,用它进行感染实验,发生的病症以及繁殖出的病毒类型,都与车前草病毒相同,证明这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见图6—19—4)。

案例剖析旁征博引举一反三

考题1-1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如果细菌体内的DNA和蛋白质分别含有32P和35s,噬菌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分别含有32P和35S.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复制了三次.那么从细菌体内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的噬菌体和含有35s的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

A.3/4和OB.1/4和0C.3/4和1D.1/4和1

考题1-2)R型肺炎双球菌菌体无多糖类的荚膜.是无毒性细菌;s型肺炎双球菌菌体有多糖类的荚膜.是毒性细菌,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

科学家艾弗里及其同事利用肺炎双球菌来探究什么是遗传物质的问题。

实验材料、用具:

S型细菌、R型活细菌、DNA水解酶、培养基、培养器等。

艾弗里等人先做了三组实验:

①S型细菌的蛋

s型菌落。

(1)艾弗里等人后来发现上述实验步骤并不严密,于是又做了第四组实验,请按照①②③中表达式写出第四组实验方法和结果:

(2)从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结论。

(3)从③④组实验可知,s型细菌的DNA或基因(填“能”或“不能”)通过R型细菌的细胞膜。

(4)有人认为,上述四组实验并不能说明蛋白质和多糖不是遗传物质。

理由是什么?

考题1—1点拨: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噬菌体的DNAUzP)进入细菌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35s)并没有进入;噬菌体的DNA(32P)在细菌体内复制三次,利用的是细菌体内的物质(如32P和35s化合物),共获得8个噬菌体,其中只有2个含32P的噬菌体,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1/4;由于细菌体内无35s的蛋白质,故无35s的噬菌体出现。

答案;B。

考题1—2点拨:

本题为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只要能熟记教材中的艾弗里所做的各种对照实验的环节,解答前3小题就很容易;解答第4小题时,主要考虑培养基中的蛋白质和多糖是否进入细菌细胞内;若这两种物质未进入细菌细胞内,则题干中的实验结果就不能说明蛋白质和多糖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

(1)

(2)DNA是遗传物质(3)能(4)未能证明蛋白质和多糖已进入细菌体内。

总结提示:

生物遗传物质的证据实验是遗传学上的基本实验,对考查这些实验的题目,解答时应紧紧把握课本中有关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及其验证方法的问题,通过这些实验,我们也可发现遗传物质应具有如下四个特点:

具有相对稳定性;能自主复制;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考点2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1.DNA的结构层次:

(1)提出者:

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家家克里克;

(2)组成元素:

C、H、O、N、P;(3)基本单位:

4种脱氧核苷酸(脱氧核糖、磷酸、含N碱基)(如图6195);(4)一级结构:

两条多核苷酸链(编码并储存遗传信息);(5)空间结构:

独特的双螺旋。

2.DNA的空间结构:

脱氧核苷酸分子之间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两条主链呈反向平行(如图619—6)。

表6—19-3

主链

侧链

构成方式

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两条

主链呈反向平行。

有规则盘绕成

双螺旋

主链上对应碱基以氢键连接成对,对应碱基之间互补(A—T,G—c),

碱基对平面之间平行

排列位置

双螺旋结构外侧

双螺旋结构内侧

动态变化

相对稳定

碱基比率和碱基序列可变

3.DNA的结构特点:

(1)分子结构的相对稳定性:

①DNA的基本骨架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这种顺序稳定不变;②碱基对之间有氢键相连;③碱基与脱氧核糖之间也能形成氢键而使两条链发生螺旋状扭曲;④DNA分子是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成粗细均匀、螺距相等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⑤大量碱基堆积在DNA分子内部,出现一个疏水区而形成碱基堆积力。

(2)DNA分子的多样性:

不同的DNA分子之间在碱基比率和碱基序列上存在差异,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虽只有4种,配对方式仅2种,连接方式只有4种,但其数目却可以成千上万,最重要的是形成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从而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例如,某DNA分子有lO个碱基对,那么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有410=1048576种。

(3)DNA分子的特异性:

每一条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比率和碱基序列,DNA分子上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

特定的顺序决定了特定的遗传信息,这就是DNA分子的特异性。

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是DNA分子的基本功能,它们分别与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有关。

遗传信息的传递发生在传种接代过程中,通过复制实现遗传信息由亲代到子代的传递。

遗传信息的表达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是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通过遗传信息的表达控制个体发育过程。

(4)RNA是由核糖核苷酸构成的单链结构,可分为mRNA、tRNA、rRNA,分别在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中起模板、转运氨基酸、构成核糖体的作用。

考题2-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下列关于DNA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组成DNA的碱基主要有四种②DNA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③DNA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④DNA分子中储存着大量的遗传信息⑤DNA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表达遗传信息⑥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进行复制和转录

A.①③④⑤⑥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③④⑤⑥

考题2-2图6197为某种分子结构或过程模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可表示分子结构模式图。

(2)若该分子存在于T2噬菌体中,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32P标记图中[],他们用这种噬菌体感染锥形瓶中的细菌,经过短时间的保温后,放入离心管中用搅拌器搅拌、离心。

结果发现32P主要存在于中。

若该分子在细菌体内复制八次,子代分子中含32P的分子占,该过程是在中完成的。

(3)已知密码子:

ACG(苏氨酸)、UGC(半胱氨酸)。

若由图中[1]控制蛋白质的合成,[8]的中文名称是,[1]中的前三个碱基决定的氨基酸是,在人体内该氨基酸的来源是

考题2—1点拨:

本题重在考查对DNA的结构与功能的理解,组成DNA的碱基只有四种:

A、T、C、G,DNA为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具有储存、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的功能。

DNA发生复制传递遗传信息,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形成mRNA的过程。

答案:

C。

考题2—2点拔:

本题以DNA分子结构模式图为题目载体,考查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DNA分子半保留复制、基因表达等知识,是一较为综合的题目。

题目中1表示DNA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2为脱氧核苷酸,3为磷酸,4为脱氧核糖,5为含氮碱基,具体为腺嘌呤,6为胞嘧啶,7为鸟嘌呤,8为胸腺嘧啶,9为氢键,10为碱基对。

用。

P标记噬菌体时标记的是磷酸,由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注入到细菌内的是DNA不是蛋白质,并在搅拌离心后,由于细菌较大,所队形成沉淀物。

DNA分子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子代DNA分子中有2个DNA分子含有亲代DNA的母链,即含有32P,其他则不含有。

复制8次~共获得256个DNA,所以含32P的DNA占有比例为1/128,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细菌的核区。

密码子在mRNA上,mRNA与DNA的一条链可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1]中的前三个碱基决定的密码子为UGC,相对应氨基酸为半胱氨酸。

答案:

(1)DNA

(2)3;试管中的沉淀物;1/128;细菌的细胞质(核区)(3)胸腺嘧啶;半胱氨酸;食物和氨基转换作用总结提示:

本考点考查的方式以选择题为主,并且出题时多与其他相关知识联系,是一基础性较强的知识点。

考点3.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

实验原理:

(1)DNA在0.14mol-1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低,依此原理可将DNA析出;

(2)DNA不溶于酒精,但细胞中其他化合物则溶于酒精,依此可提取杂质较少的DNA;(3)

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DNA粗提取和鉴定的方法;

(2)观察提取的DNA。

实验步骤:

课前制备鸡血细胞液(活鸡鲜血经分离或沉淀获得):

(2)溶解核内DNA:

滤液+2mol·L-1的NaCI溶液40mI.,玻璃棒沿一个方向搅拌

(3)析出含,DNA的黏稠物:

向上述溶液缓缓加入蒸馏水,并轻轻地沿一个方向搅拌.出现丝状物;当丝状物不再增加时,停止加水(此时NaCl溶液相当于被稀释到0.14mol·L-1)

(4)滤取含DNA的黏稠物:

用多层纱布过滤,含DNA的黏稠物留在纱布上

(6)过滤含DNA的NaCl溶液:

用2层纱布过滤,滤液中含DNA

(7)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

上述滤液+体积分数为95%酒精,缓慢搅拌,出现白色乳状丝状物.用玻璃棒将丝状物卷起

(8)DNA的鉴定:

加入4mL二苯胺,沸水浴5分钟,观察是否出现浅蓝色

在本实验中应注意如下问题:

①实验中共有三次过滤。

第l、3次要用其滤液,使用纱布为1~2层,第2次要用其滤出的黏稠物,使用的纱布为多层;②实验中有6次搅拌。

除最后一次搅拌外,前5次搅拌均朝向一个方向,且第一次快速搅拌,其余各步搅拌都要不停地轻轻搅拌,玻璃棒插人位置不同,进行步骤

(2)、(3)、(5)时,玻璃棒不要直插杯底,进行步骤(7)时,玻璃棒插入烧杯溶液的中间;③实验中两次使用蒸馏水。

步骤

(1)中加入蒸馏水是为了得到浓度低于血细胞内部浓度的溶液,使血细胞吸水膨胀破裂,要充分搅拌不应少于5min。

步骤(3)中加入蒸馏水是为了使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达到DNA溶解度的最低点0.14mol·L-1,即稀释氯化钠溶液;④实验中三次加入氯化钠溶液。

在步骤

(2)、(5)中加入的物质量浓度为2mol/L,在步骤(8)中加入的物质量浓度为0.015mol·L-1,目的一样都是为了DNA的溶解;⑤浓缩和沉淀DNA时所用的95%酒精,必须经过充分预冷后才能使用,即冷酒精,冷酒精与含DNA的NaCl溶液体积比是2:

1。

如果用冷酒精处理后,悬浮于溶液中的丝状物较少,可将混合液放于冰箱中再冷却几分钟,然后再用玻璃棒卷起丝状物;⑥盛放鸡血细胞液的容器和实验中的烧杯和试管最好是塑料的,以减少对DNA的吸附。

考题3-1关于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中,依据的原理有(多选)()

A.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随NaCI浓度的不同而不同

B.利用DNA不溶于酒精的性质,可除去细胞中溶于酒精的物质而得到较纯的DNA

C.DNA是大分子有机物,不溶于水而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D.在沸水中,DNA遇二苯胺会出现蓝色反应

考题3-2在本实验中,有两次DNA的沉淀析出.其依据的原理是()

①DNA在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mol/L时溶解度最低②DNA在冷却的95%的酒精中能沉淀析出

A.两次都是①B.两次都是②C.第一次是①.第二次是②D.第一次是②,第二次是①

考题3-32分)以下是有关DNA粗提取实验的阅读材料:

①核酸极不稳定,在较为剧烈的化学、物理因素和酶的作用下很容易降解。

在制备DNA时中要加入DNA酶(水解DNA酶)的抑制剂柠檬酸钠.以除去Mg.防止DNA酶的激活;②核酸中的DNA和RNA在生物体内均以核蛋白(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形式存在,DNA核蛋白在lmol·L-1NaCI溶液中溶解度很大.但在0.14mol·L-1NaCI溶液中的溶解度很低,而RNA核蛋白溶于0.14mol·L-1NaCl溶液;③用苯酚处理,可使蛋白质变性,且留在苯酚层内,在DNA溶液中加入2.5倍体积、浓度为95%的酒精,可将DNA分离出来。

此时DNA十分黏稠,可用玻璃棒搅成团取出;④DNA在强酸环境下.水解产生脱氧核糖等小分子物质,它与二苯胺酸性溶液反应,能生成蓝色化合物;⑤实验材料与器械:

柠檬酸钠溶液、石英砂、0.14mol·L-1NaCl溶液、1tool·L-1NaCI溶液、苯酚、95%酒精、二苯胺试剂、浓硫酸、花椰菜、研钵、烧杯、漏斗、玻璃棒、量筒、石棉网、酒精灯、吸管、试管等。

以下是DNA粗提取实验的步骤,请根据以上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研磨:

取10g花椰菜加适量的、和石英砂,研磨成匀浆。

(2)过滤。

(3)将滤液稀释6倍,其目的是。

(4)离心处理,产生沉淀。

(5)取沉淀物,置于2mLlmol·L-1NaCI溶液中,使DNA核蛋白再次溶解,再加2mL苯酚充分震荡后静止,待其分层后弃其上层的苯酚。

这一步的目的是除去。

(6)如何将剩余溶液中的DNA提取出来?

(7)如何证明提取物是DNA分子?

考题3-1点拨: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原理是:

DNA在NaCI溶液中的溶解度,随NaCI浓度的不同而不同,利用这一原理,可以使溶解在NaCI溶液中的DNA析出;利用DNA不溶于酒精的性质,可除去细胞中溶于酒精的物质而得到较纯的DNA;在沸水中,DNA遇二苯胺会出现蓝色反应,因此,二苯胺可以作为鉴定DNA的试剂。

答案:

A、B、D。

考题3-2点拨:

DNA在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是随氯化钠的浓度变化而变化的。

DNA不溶于酒精,但细胞中的某些物质溶于酒精。

利用原理①,是因为在这种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DNA的溶解度最低,而蛋白质的溶解度增加,所以通过过滤能将DNA分离开,以除去蛋白质。

利用原理②,是因为冷酒精能使DNA沉淀,因为这时已基本上无蛋白质。

如果在步骤(3)中就使用冷酒精,DNA和蛋白质都能被酒精所沉淀,就无法将DNA与蛋白质分离开。

所以DNA的两次析出所依据的原理不同,且不能前后颠倒。

答案:

C。

考题3--3点拨:

本题为一道教材实验的变型题,实验原理基本相同,但实验材料发生改变。

由于实验过程中研磨的目的在于提取出DNA分子,所以必须先将其溶解,同时又要保护DNA免于被DNA酶分解,则需加入1mol·L-1的NaCI和柠檬酸钠,此时过滤研磨液,可使DNA存在于滤液中.因为此时DNA分子的溶解度较大,然后稀释6倍,此时NaCl溶液的浓度可降低至约0.14mol·L-1此时DNA分子的溶解度较小,易形成沉淀而析出。

由于苯酚可使蛋白质变性,而不影响DNA的活性,所以在DNA溶液中加入苯酚的主要目的是去除DNA分子中的蛋白质杂质,由于DNA分子在2.5倍体积、浓度为95%酒精中溶解度最低,所以可用此试剂将DNA分子进一步提纯,然后将提取物放在浓酸溶液中,在浓酸作用下分解产生脱氧核糖小分子物质,遇二苯胺产生蓝色的颜色反应。

答案:

(1)lmol·L-1的NaCI溶液;柠檬酸钠溶液(3)使DNA核蛋白溶解度逐渐变小而析出(5)蛋白质(6)向下层DNA溶液中加入2.5倍体积、浓度为95%酒精,并用玻璃棒搅拌,使DNA粘在棒上。

(7)向提取物中加入适量的浓硫酸并滴数滴二苯胺,如出现蓝色则可证明提取物是DNA。

总结提示:

对“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中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以及实验步骤中每次加蒸馏水,每次搅拌的目的等基础知识应记忆清楚,并能熟练应用和解释。

本考点多以实验分析题、选择题为主。

考点4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

1.DNA的半保留复制

(1)概念:

是指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时间:

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问期。

(5)复制场所:

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叶绿体。

(6)DNA复制的条件

(9)意义:

保证了亲代与子代之间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考题4-1将大肠杆菌置于含15N的培养基上培养,这样.后代大肠杆菌细胞中的DNA双链均被15N标记。

然后将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作为亲代转到普通培养基中,繁殖两代。

亲代、第一代、第二代大肠杆菌DNA的状况如图6199所示。

(1)第一代大肠杆菌DNA贮存的遗传信息与亲代大肠杆菌DNA贮存的遗传信息完全相同的原因是。

(2)如果将第二代大肠杆菌的DNA分子总量作为整体1,其中,带有15N的第二代大肠杆菌DNA分子约占总量的%。

(3)如果将第二代大肠杆菌的DNA含量作为整体l,其中含“N标记的第二代大肠杆菌的DNA含量(脱氧核苷酸单链)约占总量的%。

考题4-2分)图61910是DNA分子复制的片段,图中a、b、C、d表示各条脱氧核苷酸链。

一般地说,下列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