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MA底基层施工技术方案071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79449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LMA底基层施工技术方案07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LMA底基层施工技术方案07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LMA底基层施工技术方案07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LMA底基层施工技术方案07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LMA底基层施工技术方案07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LMA底基层施工技术方案0712.docx

《LMA底基层施工技术方案07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MA底基层施工技术方案071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LMA底基层施工技术方案0712.docx

LMA底基层施工技术方案0712

路桥华南重庆涪-丰-石高速公路LMA标

 

底基层施工技术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重庆涪丰石高速公路LMA项目部

二〇一二年七月十一日

目录

第一章工程简介1

1.1工程简介1

1.2主要工程量1

1.3.项目主要人员组织2

第三章施工准备2

3.1原材料的准备2

3.1.1原材料的各项技术指标检测:

2

3.2混合料的集料组成3

3.3机械设备配置情况4

3.3.1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4

3.3.2试验、测量仪器配置4

3.3施工技术准备7

3.3.1内业准备:

7

3.3.2外业准备:

8

3.3.3施工界面验收:

8

3.4配合比8

3.4.1配合比的选定8

第四章主要施工工艺8

4.1施工工艺8

4.1.1拌和8

4.1.2运输9

4.1.3摊铺9

4.1.4碾压10

4.1.5接缝的处理11

4.1.6养生11

4.1.7施工过程中离析的控制11

第五章质量、安全、环保措施11

5.1质量措施11

5.1.1质量体系11

5.1.2技术措施的确定:

12

5.1.3质量检查的确定:

12

5.2安全措施12

5.3环保措施13

第一章工程简介

1.1工程简介

工程名称:

重庆涪-丰-石高速公路LMA合同段

业主单位:

路桥建设重庆丰涪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北京中交华捷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路桥华南工程有限公司

重庆涪-丰-石高速公路LMA合同段位于重庆市东北部,路线起于规划沿江高速与涪南高速交叉点处,起点桩号LK1+000(蒿枝坝互通立交),经龙桥街道、荔枝街道、江东街道、清溪镇、南沱镇、丰都县湛谱镇、丰都至高镇,终点桩号K50+400(龙河特大桥),全长约57.4公里。

本合同段内共有隧道12座,其中特长、长隧道7座,中短隧道5座;桥梁22座,其中,特大桥2座,大桥17座,中桥3座;设有蒿枝坝互通、乌江互通、江东互通、清溪互通、南沱互通和丰都互通6座;设有涪陵服务区一处,观音岩停车区一处。

主要工作内容为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混凝土面层、路面排水工程、中央分隔带及预埋管道铺设等工程。

全线按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主线整体式路基全宽24.5m,分离式路基全宽12.25m。

1.2主要工程量

LMA合同段主线路面结构为:

4cm厚细粒式密级配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上面层+6cm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20)中面层+8cm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25)下面层+0.8cm改性热沥青同步碎石封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20cm未筛分碎石垫层(土建完成);互通路面结构为:

4cm厚细粒式密级配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上面层+6cm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20)下面层+0.8cm改性热沥青同步碎石封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20cm未筛分碎石垫层(土建完成);桥梁路面结构为:

4cm厚细粒式密级配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上面层+6cm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20)下面层+桥面混凝土铺装;隧道路面结构为:

4cm厚细粒式密级配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上面层+6cm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20)下面层+26cm普通水泥混凝土面板+20cm混凝土垫层。

其中底基层设计工程量为:

 

306-1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

 

 

-b

厚200mm

992062.3

1.3.项目主要人员组织

主要管理人员分工如下:

人员分工如下:

项目经理:

万宁项目总工:

黄启明

项目副经理:

罗龙张红旺现场负责人:

黄传杰

拌和站负责人:

归成发机械负责人:

潘复春

现场技术负责:

农华佐质检负责人:

梁高贵

试验室主任:

李俊红测量负责人:

赵梓宏

安全部部长:

余志烈工程部部长:

武晓梁

第三章施工准备

3.1原材料的准备

3.1.1原材料的各项技术指标检测: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原材料主要是水泥和碎石,对原材料的质量严格把关是保证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质量的关键环节。

水泥选用重庆特固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东方希望牌P.C32.5级水泥;碎石选用碎石采用重庆顺志矿业有限公司生产的0~4.75㎜、4.75~9.5㎜、9.5~19㎜、19~31.5㎜碎石。

通过对东方希望牌P.C32.5级水泥和重庆顺志矿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碎石各项技术指标检测,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设计规范要求,从而确定此次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施工选用的各种原材料是合格材料,完全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试验结果如下:

检验项目

规定值

实测值

细度

不大于10%

0.9%

雷氏夹

雷氏法≤5.0

合格

初凝时间

≥45min

204min

终凝时间

≤600min

246min

抗压强度(MPa)

3d

≥11.0

21.3

28d

≥32.5

39.8

抗折强度(MPa)

3d

≥2.5

4.5

28d

≥5.5

8.0

3.2混合料的集料组成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配合比采用集料配合比为:

19~31.5mm:

9.5~19mm:

4.75~9.5mm:

0~4.75mm:

=20:

24:

24:

32;

通过对水泥稳定碎石集料的筛分试验,混合料按S曲线形配合比:

(19~31.5)㎜碎石:

(9.5~19)㎜碎石:

(4.75~9.5)㎜碎石:

(0~4.75)㎜碎石=20:

24:

24:

32的集料颗料掺配完全符合相关技术规范中关于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集料的颗粒组成要求,因此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选用的混合料的集料掺配设计合理,完全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掺配结果如下表:

矿料筛分试验

矿料名称

通过百分率(%)

37.5

31.5

19.0

9.5

4.75

2.36

0.6

0.075

0-4.75mm

100

100

100

100.0

96.8

68.8

32.0

10.5

4.75-9.5mm

100

100

100.0

94.2

20.6

2.3

1.6

1.5

9.5-19mm

100

100

75.9

4.9

0.7

0.7

 

 

19-31.5mm

100

100

5.6

0.5

0.5

0.5

 

 

矿料混合料级配组成试验

矿料名称

掺配比率%

通过百分率(%)

37.5

31.5

19.0

9.5

4.75

2.36

0.6

0.075

石屑

0-4.75mm

32

32

32

32

32

31.0

22.0

10.2

3.4

碎石1

4.75-9.5mm

24

24

24.0

24.0

22.6

4.9

0.6

0.4

0.3

碎石2

9.5-19mm

24

24

24

18.2

1.2

0.2

0.2

 

 

碎石3

19-31.5mm

20

20

20

1.1

0.1

0.1

 

 

 

混合料

100.0

100.0

75.3

55.9

36.2

22.7

10.6

3.7

设计级配范围下限

100.0

90.0

73.0

49.0

29.0

17.0

8.0

0.0

设计级配范围上限

100.0

100.0

88.0

69.0

54.0

37.0

20.0

7.0

中值

100.0

95.0

80.5

59.0

41.5

27.0

14.0

3.5

 

 

 

 

 

 

 

 

 

 

 

 

 

 

 

 

 

 

 

 

 

 

3.3机械设备配置情况

3.3.1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为了确保施工取得圆满的成功,项目部组织所有用于施工的摊铺机、压路机等设备均于2012年4月15日前进场,进场前设备均进行了全面的检修、维护、保养,设备性能良好。

3.3.2试验、测量仪器配置

主要测量设备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型号

备注

1

全站仪

2

NTS-342R

2

水准仪

2

DSZ-32

主要的材料试验、测量、质检仪器设备表

结论:

通过对试验、测量仪器考核,按上表配置试验、测量仪器可以满足施工试验、质量检测要求。

3.3施工技术准备

3.3.1内业准备:

补充内业资料管理台帐,熟悉招标文件、施工规范、标准内业准备:

及专用技术规程领会设计意图,并对作业班组进行书面技术交底,使其明确施工部位、分项工程的质量标准;

3.3.2外业准备:

施工前恢复中线、边线,在摊铺宽度线两侧每10m设置施工控制桩,施工前一天在相应的控制桩位置打钢钎,并在钢钎三角横杆上测量底基层松铺高程,摊铺时在钢钎三角横杆上张拉钢丝绳,摊铺机传感器在钢丝上走滑竿控制高程,根据边线位置控制摊铺宽度;

3.3.3施工界面验收:

在碎石垫层交验后,对其宽度、横坡、弯沉等各项指标的施工界面验收:

检测验收,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并对表面垃圾、浮尘各种杂物经过清扫等措施已清理洁净。

3.4配合比

3.4.1配合比的选定

根据监理办要求,本次路面底基层基试验段施工配合比按S形曲线配合比执行:

即(19~31.5)㎜碎石:

(9.5~19)㎜碎石:

(4.75~9.5)㎜碎石:

(0~4.75)㎜碎石=20:

24:

24:

32,水泥剂量3.5%.最大干密度2.350Kg/m3;最佳含水量:

5.5%。

第四章主要施工工艺

4.1施工工艺

4.1.1拌和

拌和设备采用WCB-600型水稳拌和站。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配合比采用集料配合比为:

19~31.5mm:

9.5~19mm:

4.75~9.5mm:

0~4.75mm:

=20:

24:

24:

32,最佳水泥剂量为3.5%,最大干密度为2.350g/cm3。

因当天高温炎热,含水量控制在比最佳含水量高0.5%左右。

拌和时须考虑到水泥剂量、含水量及拌和能力,拌和出来的混合料含水量及灰剂量均稳定、拌和均匀、无花白料。

经试验段施工,拌和站完全能满足施工要求。

拌和站操作要求及相关数据如下:

(1)、拌和楼操作人员根据试验室下发的施工配合比通知,将各种材料的配比输入拌和楼的控制电脑。

(2)、拌和机设计产量为600T/h,本次试铺过程中,将拌和机的生产能力暂定为400T/h。

(3)、现场采用ZL50装载机分别上四种集料,能满足上料需求。

每个料仓都进行了加高处理,以防止窜料现象。

(4)、拌和楼设有4个料斗,碎石料斗口安装钢筋网盖,筛除超出粒径规格的集料及杂物。

4.1.2运输

在试验段距离拌和站约600米,考虑到运距、便道及生产能力,施工中准备了10辆15t自卸车,在以后的施工中将根据运距逐步增加汽车数量,以满足施工过程中能保证料的供应不间断,摊铺机前和拌合站均有3台料车等待装料和卸料。

运输时主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运输车辆车厢已经清洗干净无其它杂物;

2、料车在接料过程派专人指挥分前、中、后三次接料,尽量避免装料环节出现集料离析;

3、一经装料,不停留,直接驶入工地;

4、运输车辆驶入摊铺现场后,在指挥人员的指挥下有序停放,直行驶入下承层上,直接倒车进入摊铺机进行摊铺;

5、由专人指挥卸料,卸料车井然有序,在摊铺机前30cm左右处停车,确保运输车辆不撞击摊铺机,挂上空挡,由摊铺机推动料车前进。

在卸料过程中,分二次将混合料倒入摊铺机料斗中,每次倒料一次到位,一是避免混合料溢出料斗,二是防止在倒料过程中出现混合料离析。

4.1.3摊铺 

(1)、混合料的摊铺,采用二台型号为RP952水稳摊铺机拼接宽度摊铺,摊铺机拼装宽度为6m、6.5m。

摊铺前为了保证有效压实宽度,依据测量放样,控制边部宽度。

保证边缘压实度,防止出现碾压位移,影响边缘高程和造成材料损失。

摊铺机起步前,用木板垫起熨平板(垫三处),使熨平板的标高为摊铺层的松铺标高(根据试验段的总结,我部设松铺系数为1.3,即混合料的松铺厚度为26cm),摊铺前并对路床表面进行适当洒水润湿。

摊铺时,摊铺机两侧采用传感器走导向控制线(钢丝)找平;

(2)、摊铺机的摊铺速度为1.5m/min,振捣频率设为4级。

从摊铺的效果看,摊铺层表面局部出现离析现象,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安排专人及时挖除局部的粗集料“窝”,并换新拌的混合料填补。

(3)、摊铺过程中运输车辆在摊铺机前方20~30cm处停车,防止碰撞摊铺机,由摊铺机迎上去推动运输车,采取一边前进一边卸料的方式,卸料时运输车不能踩刹车,卸料速度应与摊铺速度相协调,卸料时由专人指挥卸料。

运输车辆在指定位置进行调头,然后倒车至摊铺机前。

(4)、摊铺作业时,技术人员对已摊铺的水稳底基层进行标高和厚度跟踪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对摊铺机传感器进行微调,以保证施工质量。

(5)、混合料摊铺后,每10米为一断面,距第一级台阶边线1m、5m、10m对混合料松铺标高进行测量,记为h2。

4.1.4碾压

碾压总原则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动、由边向中、由低到高的原则,以达到平整、密实的效果。

(1)、碾压路线:

碾压按由低到高、由边向中的原则进行;碾压时,压路机重叠1/2轮宽,单钢轮压路机的钢轮必须超过两碾压段的接头处,压路机后轮必须超过两碾压段的接头,压路机压完路面全宽时,即为一遍。

(2)、碾压速度:

稳压时为1.5~1.7km/h,振动压时为1.8~2.2km/h,终压为1.5~1.7km/h。

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随意调头或急刹车,以保证底基层表面不受破坏。

(3)、碾压长度:

每碾压段长度为50m左右,目的是形成连续碾压。

(4)、碾压机械:

压实机械主要有徐工222、XS202J单钢轮振动压路机。

(5)、碾压方案:

通过试验段的验证,选较为理想的碾压方案为:

初压:

XS202J单钢轮振动压路机静压1遍;

复压:

徐工222单钢轮压路机大振碾压4遍

终压:

XS202J单钢轮压路机碾压1遍,消除表面轮迹。

碾压完成后,每10米为一断面,距第一级台阶边线1m、5m、10m对压实标高进行测量,记为h3。

4.1.5接缝的处理

横向接缝处理:

采用末端混合料“切除法”,在摊铺完成后,人工将接头补齐,压路机将末尾压成楔形,在碾压完成后,人工借助3米直尺与楔形面分离处的位置,将楔形部分铲除,使其为一个合格的竖直断面,且与路中线垂直。

4.1.6养生

(1)、每一段工作面经碾压完成并经压实度度检验合格后,立即进行养生和封闭一切交通通行(除洒水车外)。

(2)、养生方法采用薄膜覆盖保湿养生,先洒水后用薄膜覆盖,覆盖物上面一定要用其他东西压住,以免被风吹跑。

(3)养生期间,经常派人检查洒水和覆盖情况,对覆盖物损坏的地方,立即对混合料表面补洒水后重新覆盖。

避免水稳底基层表面长时间失水或忽干忽湿,以保证结构层强度并减小收缩裂缝的可能,养生期为不少于7d。

4.1.7施工过程中离析的控制

1、在混合料拌和时尽量延长拌和时间,保证混合料在出场时拌和均匀,消除混合料在拌和机的离析现象;

2、在混合料运输时要求严格控制装料顺序,要求分层分批装入车厢,先装车厢前部,再装车厢后部,最后装车厢中部,并且每装一斗料挪动一下车位,直到装满车厢为止;

3、在混合料摊铺时要求螺旋送料器送料连续、均匀,并且保证螺旋送料器埋入混合料三分之二。

消除螺旋送料器送料时混合料发生离析;

4、在混合料摊铺完成之后,局部存在混合料离析的进行人工换填处理

第五章质量、安全、环保措施

5.1质量措施

5.1.1质量体系

1、建立强有力的高效运转指挥调度系统是施工生产良好运行的前提,由项目经理任总指挥,统一调度,统筹安排机械设备、材料供应、劳力调配、组织施工生产。

前后台分别由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现场把关,保持通讯畅通,联系及时,使施工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2.建立健全项目部质量检测机构,实行质量跟踪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使施工生产紧张有序、均衡、持续、稳定地展开工作。

3.建立健全项目部试验检测机构,对各种原材料由试验室按照试验检测标准定批、定量检测,对于检测合格的材料设醒目、明了的标识牌,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得留置施工现场,使用于工程的各种原材料均符合设计要求,从材料关口严把质量,杜绝由于材料缺陷造成工程质量缺陷。

4.加强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技术交底工作,做到管理者管理、指导施工程序、施工方法,施工者服从管理、按程序施工,使各道工序施工管理衔接紧密,协调一致。

5.建立由项目经理主管,部门领导分管的垂直管理组织机构体系,使各步工作在可控状态下进行。

5.1.2技术措施的确定:

1.加强施工人员、技术人员对招标文件、设计图纸、施工通用及专用规范、标准理解、熟悉,让每个实际施工操作者、技术指导者明确设计意图,实施过程中每个施工人员都操作规范,施工实体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2.加强全施工过程控制,施工前下发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施工过程中跟踪检查、指导施工,施工成品进行检测验收,对于存在质量缺陷的部位当场处理,杜绝质量隐患遗留;

3.加强施工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结合当地具体施工特点和相关岗位技术要领进行专业培训,使每个岗位的员工都能胜任自己的工作;

4.加强已完工程质量回访活动,在质量回访中对于存在问题的工程部位查清原因,找出问题的关键,制定专项的施工技术方案,保证处理一次到位。

5.1.3质量检查的确定:

1.外观检测:

表面平整、密实,无松散、坑洼、软弹、油渍污迹现象,线形顺畅,施工接茬平顺。

2.基本检测:

路面底基层压实度以重型击实标准为准,平行试验不小于2组试验,求得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作为击实标准。

压实度检测采用灌砂法,检测频率每一作业段或不大于2000㎡随机取样6处;压实度标准为:

≥96%;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3.0Mpa,弯沉值不大于77.2(0.01mm)。

5.2安全措施

1、各级领导及生产指挥人员要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对每位员工都要进行岗前安全培训。

2、组织开展定期安全教育和安全活动。

做到警钟长鸣,长抓不懈。

3、职工必须服从统一调度和指挥,不得擅离职守,严禁酒后作业,严格各项安全制度,杜绝违章作业。

4、施工作业前,机械操作人员首先听取施工技术人员现场交底和执行有关安全注意事项,并对机械作详细的检查,严禁机械带病作业、超负荷作业,不得随意扩大机械使用范围;夜间施工,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

5、临时供电线路,应用瓷夹固定,保险丝应按用电负荷配置,动力线路不得使用裸线,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及支架配电盘等,均应有可靠的接地装置,露天设置的所有闸刀开关,设在闸刀箱内加锁,闸刀箱设遮雨棚。

6、加强拌和站、油罐区的防火用电情况的检查,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由安全小组检查落实。

7、做好工地材料、设备的安全防盗工作,处理好与当地群众和政府的关系,减少矛盾,促进了解,确保施工人员及设备安全。

8、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均需在县级以上人民医院进行体检,体检合格后领取上岗证后方能进入施工现场。

9、每天上岗前必须进行安全交底。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并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层层签约安全责任状。

将“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口号真正落实到实处。

10、生产经理定期组织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学习,增强施工和交通安全意识、强制性规定上路施工人员一律穿戴反光背心、佩戴安全帽,严禁酒后开车及穿拖鞋进入施工现场,发现者责令退岗。

11、夜间施工时,必须配置好照明设备,路口处要有专人指挥。

确保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的安全。

5.3环保措施

为保护生态及自然环境,强化环保意识,我部施工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力尽最大限度减小施工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和干扰。

措施如下:

1.要密切与当地政府联系沟通,并取得工作上的支持,注意占用的乡村道路及施工便道的养护和维修,及时洒水养护,减少灰尘对农作物和周围居民生活的影响。

2.保持施工现场整洁,做到材料堆放整齐,机械设备停放有序。

3.施工过程中必须与当地群众搞好关系,不准随便动用当地群众的一草一木,更不允许破坏当地居民的一草一木。

4、施工过程中的废弃石料必须堆放在环保部门指定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