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理论研究》题库题目与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79182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9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理论研究》题库题目与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新闻理论研究》题库题目与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新闻理论研究》题库题目与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新闻理论研究》题库题目与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新闻理论研究》题库题目与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闻理论研究》题库题目与答案.docx

《《新闻理论研究》题库题目与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理论研究》题库题目与答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闻理论研究》题库题目与答案.docx

《新闻理论研究》题库题目与答案

课程名称:

新闻理论研究

课程代码:

152601

✧考点分类:

1.(了解)新闻传播活动的起源、本源、过程及当代新闻传媒的一般状况

2.(认识)新闻传播行为的发生及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价值传递及其规律

3.(掌握)新闻传受活动的基本法则及心理机制

4.(掌握)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规律及其性质、特征和功能

5.(理解并掌握)新闻媒介有机运行的一般状况,新闻自由和传播控制的特点及规律

6.(认识)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新闻工作者的行为规范

7.(初步掌握)运用新闻传播原理分析当前新闻现象和新闻理论是非的能力

✧答题要点(共99道题):

1.名词解释(44题)——关键词组句,4-5句即可

2.简答题(31题)

3.论述题(24题)

✧答案来源:

1.杨保军《新闻理论教程》第1、2版

2.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统考大纲及指南》第三版

3.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第2版

4.程曼丽、乔云霞主编《新闻传播学辞典》第一版

5.互联网搜索

6.群共享已有题库答案

一、名词解释(44个)

MA

1.“三贴近”杨保军第1版p295

“三贴近”是贯彻中国当代新闻传播业党性原则、实现正确舆论引导的具体原则和重要方法,主要内容是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贴近实际,重在事;贴近群众,重在人;贴近生活,重在事与人的统一。

事情是人做的,事实是人创造的,生活是人的生活,人是通过做事而生活的,因此,人是“三贴近”中最重要的因素。

“三贴近”的根本点就是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利益出发,群众的利益是出发点,是贴近点,是归宿点。

这是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

这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新闻宣传工作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化。

它体现了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本方向,概括了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本质要求,凝练了正确舆论导向的丰富内涵,是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主要着力点,是新闻宣传工作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实现途径,是新闻宣传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

2.“三项学习教育”活动

“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是指在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地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学习教育活动。

2004年,中央宣传部、原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原新闻出版总署、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发出《关于在新闻战线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学习教育活动的通知》。

要通过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使各级新闻单位和广大新闻工作者增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贯彻执行党的新闻工作方针原则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维护队伍形象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3.微博新闻

对于微博新闻,目前尚无权威的、大家公认的定义。

从新闻载体的角度看,我们可以说,微博新闻是指以微博为载体发布和传播的新闻,这类新闻通常比较简短。

由于微博具有可随时随地发布消息的特点,微博新闻的时效性、现场感、快捷性等特征十分明显。

另外,由于微博本质上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和获取平台,微博新闻极容易获得广大用户的转发传播。

4.新闻本源大纲p18

新闻本源,指新闻的基本来源,即新闻是从哪里来的,人们传播和收受的新闻与信息产自哪里,来自何方。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

没有事实,就无以发生新闻传播行为,新闻传播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有了事实,就可能产生新闻及新闻传播活动。

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事实在前,新闻在后,这是唯物论的观点,是在新闻本源的问题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观点。

5.媒介融合童兵第2版p108、《辞典》p11

“媒介融合”(mediaconvergence)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这种关于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地集中于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新媒介的发展,“融合媒介”更多是指在新媒介条件下,各种介质的媒介——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传播,实现传播技术、手段、渠道的汇聚和交融,在这共同的平台和终端上,将同一或相近的信息内容向不同介质的媒介发送,最终实现媒介互动和资源共享。

可以说,是数字技术催生了媒介融合。

媒介融合的类型包括所有权融合、策略性融合、结构性融合、信息采集融合和新闻表达融合等。

6.新闻价值大纲p25、童兵第2版p47-48

新闻价值这一概念是随着19世纪30年代廉价报纸在美国问世而提出的,它是指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满足社会需求的素质的总和。

新闻价值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新闻所含的事实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要素。

新闻价值要素一般被集中概括为五种要素,即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

新闻事实所包含的价值要素越丰富,含量越大,新闻价值就越大。

7.新闻事实

新闻事实是一般事实中具有特殊素质的一种事实,即指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只有那些新近发生的、能够引起普遍兴趣的新鲜的事实,才能够成为新闻事实。

8.用事实说话大纲p18、童兵第2版p46

“用事实说话”,指在忠实地报道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对事实的适当选择与表述,巧妙地表达传播者的立场与观点的一种报道原则与报道手法。

“用事实说话”成功的关键在于,不是通过作者的直接议论,而是让经过精心选择的事实运用事实的逻辑说服力,充分而含蓄地表现作者的倾向与观点。

它所表达的是无形的意见。

“用事实说话”,寓情理于事实,符合人们从新闻中主要是了解事实信息的要求,以及新闻应以事实信息沟通情况达到信息交流与分享目的的基本特征,因而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新闻的收受者,且具有说服力。

“用事实说话”可以通过这样几种方式来实现:

选用具体而典型的事实;

要用“实录”来注解事实;

运用背景说话。

央视《焦点访谈》栏目的口号即“用事实说话”。

9.新闻收受者杨保军第2版p56

新闻收受者是指新闻传播的“接受者”或“受传者”。

作为信息传播的客体,它是传播者的服务对象,是传播产品的消费者,是传播过程的发端和起点,也是传播过程的终端和归宿,同时还是传播效果的评价者和检验者。

10.新闻业杨保军第2版p165

新闻业是新闻机构或新闻媒介组织及其活动的总称。

新闻业的实体是各种各样的新闻媒体或新闻媒介组织,其活动主要包括两大部分:

一是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的信息采集、加工、传播活动;二是对新闻媒介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

此外还包括那些主要为新闻媒介组织提供支持和服务的相关机构及其活动,这些相关机构及其活动可以看作是非直接性的新闻传播机构及其活动。

11.舆论杨保军第2版p178、大纲p50

舆论是指公众的意见,即社会或社会群体中的大多数人对近期发生的、为人们普遍关心的某一有争议的社会问题的共同看法。

舆论是社会和时事的晴雨表,是实现社会调控的制约力量,对社会起监督和推动作用。

发挥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作用是对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一项要求。

12.新闻自由杨保军第2版p193、第1版p324

新闻自由,在最一般的意义上就是指参与新闻活动的人的自主性和不受限制性,如果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参与新闻活动,就是自由的新闻活动,如果相反就是不自由。

由于新闻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因而新闻自由是一种社会自由。

新闻自由这一概念是由16世纪罗马教皇实行原告审查制度产生的,最初是指取消宗教对出版物的审查。

19世纪末叶,新闻自由的口号传到中国。

新闻自由有如下几个特征:

(1)没有抽象的新闻自由,只有具体的新闻自由;

(2)没有绝对的新闻自由,只有相对的新闻自由;(3)在阶级社会中,只有统治阶级才能享有充分的新闻自由;(4)新闻自由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并不永恒;(5)新闻自由既是手段,又是目的,但归根结底是维护某种经济利益、政治利益的工具和手段。

13.新闻职业

新闻职业在社会分工中担负着特定的社会职责,它以新闻传播手段向社会提供新闻及其他各种信息服务。

作为社会的耳目、民众的喉舌、生活的助手和政府的镜鉴,新闻工作在现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新闻职业的基本特征有:

(1)及时敏锐地反映社会和时局的变化;

(2)与社会生活和人民群众保持着十分广泛的联系;(3)作为喉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4)作为舆论的代表有很高的权威性;(5)是快节奏、高强度的创造性劳动。

14.新闻他律杨保军第1版p367

新闻他律是指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民众运用法律、法规、纪律、规定等对新闻传播者的职业行为的强制性管理和约束。

新闻他律为的是保障新闻传播者充分履行社会责任、充分享受但又不滥用自己的角色权利。

新闻他控:

如果从广义上理解新闻控制,包括他控和自控两个方面,因而新闻控制就包括他控方式和自控方式。

他控方式主要有政治控制方式、媒体外经济控制方式、收受者的舆论及反馈控制方式;自控方式主要有媒体行业控制、媒体(内)经济控制方式、媒体(内)规章制度控制方式和以本位主体为核心的伦理道德自律方式。

15.新闻自律p378、童兵第2版p39

新闻自律是指新闻传播主体主要用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约束、限制自我的行为,因此有什么样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原则上说就有什么样的新闻自律,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大致框定了新闻自律的实际要求和范围。

因此,新闻自律的内容问题,也就是新闻道德基本规范的构成问题。

新闻自律者是新闻传播主体,包括高位主体和本位主体,但主要是本位主体;自律的对象是新闻传播行为;做到了自律,是指传播主体按照一般社会道德特别是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从事了新闻传播活动,没有做到自律,是指传播主体没有按照或没有完全按照一般社会道德特别是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从事新闻传播活动。

16.新闻传播大纲p16、p22、杨保军第2版p15

对于什么是新闻传播,国内学者的看法大同小异,没有本质的差别。

如国内学者童兵教授认为,“新闻传播,指人际间、群体内和社区内直接的或通过大众媒介进行的、对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及意见的相互传受过程”;黄旦教授认为,“新闻传播是人们之间相互进行的获取新情况、交流新信息的社会传播活动”;何梓华和成美教授认为,所谓新闻传播,“顾名思义,是一种将新闻作为特定信息进行传播的活动”。

这里我们将新闻传播定义为“是一种关于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信息的传收活动”。

该活动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1)这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

(2)这种关于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信息的交流活动,至少是传播者与收受者之间双重主体的互动性活动,即他们对新闻信息的共享或分享活动;(3)新闻传播是一种关于真实信息、新鲜信息的传收活动;(4)这种传播是一种及时的、公开的传播。

17.传媒公信力《辞典》p22

新闻媒体本身具有一种被公众所信赖的内在力量。

传媒公信力是指新闻媒体自身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在公众心目中所占据的位置,是衡量媒体权威性、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标尺,也是新闻媒体赢得受众普遍信赖的特质和能力。

作为一种无形资产,传媒公信力是媒体在长期的发展中日积月累而形成的,它主要通过媒体及其提供的以新闻报道为主的信息产品(包括广告)被受众认可、信任乃至赞美的程度而得到反映。

传媒公信力主要包括四个要素,即真实性、权威性、指导性和贴近性。

一般情况下,传媒的传播效果与其公信力成正比。

18.新闻定义(范长江)杨保军第1版p101

我国著名记者范长江在1961年发表的《记者工作随想》中提出,新闻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的事实。

该定义属于典型的受者本位型新闻定义,它贯穿了一个为群众服务的精神,新闻收受者的需求成了衡量事实是否是新闻事实的标准。

19.新闻定义(陆定一)杨保军第1版p101

陆定一在1943年9月1日发表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写道:

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该定义属于典型的传者本位型新闻定义,主要是注重了事实与报道者之间的联系,忽略了另一传播要素——收受者的地位。

MB

20.融合新闻XX百科、童兵第2版p108-109

“融合新闻”(ConvergenceJournalism)又称“多样化新闻”,主要指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新闻传播活动。

不同的媒体例如报纸、电台、电视台和网站及手机等,集中在一个信息操作平台上,统一策划,相互协调,取长补短,根据各自媒体和受众特点对信息进行分类加工,发挥各自的传播优势,有针对性地传播给特定受众。

融合新闻的理念最早是由芝加哥论坛公司和媒体综合集团两家媒体公司率先进行实践的,这两家媒体为融合新闻的发展探索出不同的发展模式。

(童兵)融合新闻是媒介融合的必要要求和必然结果。

融合新闻不仅能满足不同介质媒介的多样化需求,而且它本身还有着两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特点:

一是它的图文化和视听化;二是传播主体的多样化。

由于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传播方式和媒体格局发生巨大变化。

各种媒体为了能在数字化时代生存下去,走上媒体融合之路,从而产生了“融合新闻”。

在这种趋势下,中国新闻媒体也需要向融合新闻进行转型。

由于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媒介融合在全球逐渐形成大潮流,在此背景之下,“融合新闻”也将成为必然趋势。

其特点包括新闻业务整合化、新闻载体数字化、视觉传达多样化。

“融合新闻”是从应用新闻学的角度对媒介融合发展的研究,相对于众说纷纭的“融合媒介”,“融合新闻”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脉络更为清晰,成果也比较集中。

西方国家目前致力于这项工作的大致有两类人:

从事新闻教育的新闻学教授和各类媒体中从事新闻工作的专业人员,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还同时具有新闻从业经验和新闻教育者身份。

如出版了多部融合新闻著作的澳大利亚教授StephenQuinn就有15年新闻工作经验,在多个国家的报社、通讯社、电视台做过记者、编辑,然后又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多所新闻学院担任教职,他的最新研究成果是2005年在美国出版的《融合新闻导论》(ConvergentJournalism:

AnIntroduction)和《融合新闻:

多媒体报道基础》(ConvergentJournalism:

TheFundamentalsofMultimediaReporting)。

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从事新闻专业教育的教授大多有新闻从业经历,这一客观条件使“融合新闻”研究能够将新闻实践与学术研究及教学改革紧密结合,同时也使这项研究更加注重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

21.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发现新闻的一种能力,也是衡量新闻工作者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志,又称“新闻嗅觉”、“新闻鼻”(NoseforNews)。

新闻敏感一般表现在:

(1)快捷,即能十分迅速地捕捉事物正在或即将发生的最新变化;

(2)准确,即能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判断和选择出有传播价值的变化;(3)灵活,即不拘泥于某种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思路。

22.网络新闻

网络新闻(NetworkNews)是以网络为载体的新闻,具有快速、多面化、多渠道、多媒体、互动等特点。

它突破了传统的新闻传播概念,在视、听、感方面给受众全新的体验。

网络新闻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新闻发布。

它将无序化的新闻进行有序的整合,并且大大压缩了信息的厚度,让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新闻信息。

不仅如此,未来的网络新闻将不再受传统新闻发布者的限制,受众可以发布自己的新闻,并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快的传播,而且新闻将成为人们互动交流的平台。

网络新闻将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向着更深的层次发展,这将完全颠覆网络新闻的传统概念。

23.具体真实

具体真实是指新闻报道对具体的客观事物所作的真实反映,它是新闻真实性的最低要求,对总体真实起保障和制约作用。

新闻的本源是客观事实,新闻只是对客观事实的如实的报道,新闻在反映客观事实时,要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貌去反映,不能随意更改、编造、杜撰。

真实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和特有优势。

新闻真实性的内涵和本质在于以事实为基础、为依据来报道新闻。

它是新闻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最重要的原则。

24.目标受众

目标受众是指新闻媒体确立或形成的主要的收受者或服务对象。

目标受众的确立,意味着一家媒体独立性的形成。

25.舆论监督大纲p50、杨保军第2版p177

舆论监督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它是公众运用舆论手段对社会所实行的监督,通常借助一定的组织形式和传播媒介来实现。

26.舆论引导大纲p50、杨保军第2版p178

通过新闻媒介对不同意见的反映,扩大新闻机构认为正确的那种舆论的影响,控制新闻机构认为错误的舆论的影响,就产生“舆论引导”。

27.采访权

采访权是指媒体及从业人员在采访新闻方面所拥有的自由权利,包括接触访问新闻事件当事人和知情者,以及获取相关资料等权利。

28.秘匿权童兵第2版p38

秘匿权又称“取材秘密”、“消息来源秘密”、“保护新闻来源”、“保守职业秘密”权利,指新闻传播者不向外界透露消息提供者身份和姓名的权利。

国家法律保护这项权利,以保证信息渠道的畅通,保护消息提供者不受报复和打击。

在民主社会,新闻传播者享有的秘匿权同保守国家秘密并不构成冲突。

有的国家为确保司法和真实报道正常进行,规定必要时司法机关在取证程序中新闻传播者不得行使秘匿权。

29.新闻道德杨保军第2版p228(第1版p374)

新闻道德是新闻学与道德哲学(即伦理学)嫁接而成的一个概念。

新闻道德是普遍道德体系中的一种,是新闻职业道德的简称,它在性质上属于职业道德的范畴。

新闻道德反映的是主体在新闻传播活动中遵循的各种道德原则、道德规范,拥有的道德观念、道德品性等的总和,它是一种责任道德或责任伦理,其内容始终是职业新闻活动应该承担和完成的职业责任(即职责)为前提的。

另:

新闻道德又叫新闻伦理或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行为规范或准则。

新闻道德对于新闻活动自身以及整个社会环境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其意义在于它是促使新闻业服务社会的良性手段,是健康新闻业的手段和标志,是新闻自由实现的保障和标志。

新闻道德作为一种道德实践有其自身的主客体结构方式,其主体狭义上指职业新闻工作者,且仅仅指职业新闻工作者个体主体,广义上还包括新闻媒体这一组织主体,其客体指新闻道德对象,是指新闻道德主体道德行为的指向或施与对象,另外还有新闻道德中介,指将新闻道德主体和新闻道德客体连接或联系起来的事务。

30.新闻起源大纲p18、童兵第2版p13、杨保军第2版p16

新闻起源,就是回答新闻传播活动发生与发展的最早动因,即人类出于何种动机(由于何种需要),从而激发与产生了新闻传播行为。

对于新闻起源,历史唯物论的观点认为,新闻传播行为起源于人类社会化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活动的需求,这种活动直接产生于人类生存发展的共同需要。

可以说,新闻活动与人类社会同生,与一般传播同步。

31.新闻舆论杨保军第2版p178、第1版p276

新闻舆论是指通过新闻传播营造的舆论。

通常传播者通过强化(淡化)报道某一或某类新闻、强化(淡化)评论某一或某类新闻事件的方式营造一定的新闻舆论环境,使广大的新闻收受者接受传播者的“洗礼”,以传播者期望的方式议论相关舆论客体,最终形成传播者期望的舆论结果,从而达到舆论引导的目的。

这里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是,传播者在以新闻方式塑造舆论环境时,同样可能犯错误,即传播者可能以错误的新闻舆论去引导错误的社会舆论,或以错误的新闻舆论去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

32.新闻信息童兵第2版p45、杨保军第2版p72(第1版p88)

所谓新闻信息,是指新近发生的、为公众所关注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社会信息。

新闻信息与其他信息在人类信息传播史上有一个从混沌不分到相对分离、分立的过程,也有一个从分离、分立再到统一共存的过程。

33.新闻政策

新闻政策是政党和政府管理、调控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手段,它集中反应了政党、政府对其所属新闻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态度和要求,具体体现在对新闻传播活动一系列行为的准则与规范中。

新闻政策标示着国家、政党对新闻传播的期望。

可以说,新闻政策本质上是由国家、政党制定的一种新闻活动规范。

这种规范从宏观上指导着新闻传播的价值取向必须与国家、社会发展的总体方向相一致,必须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服务。

新闻传播主体只有沿着新闻政策引领的方向进行新闻传播,才能被政策制定者看作是合理、正确的。

同时,新闻政策本身也有自己的合理性问题,若新闻政策不合理,从理论上说就成为了新闻传播要冲破的樊篱。

34.新闻选择大纲p36、童兵第2版p53

新闻选择,是指新闻媒介对新近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遴选,择定其中能够和值得传播的事实的过程。

新闻选择通常表现为对稿件的选择,其实质是对新闻事实的选择。

其中,受制于媒介内部技术条件而进行的选择,可称为内迫性选择;根据受众需要所进行的选择为需要性选择;受外来因素的限制而进行的选择成为外迫性选择。

新闻选择是选择新闻事实的艺术。

采访、写作、编辑是新闻搜集的三个主要环节,它们都同新闻选择有密切关系,可以被视为发现、筛选和精选新闻事实的三个步骤。

新闻采访是发现新闻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是去粗取精、筛选新闻事实的过程;新闻编辑,是全面审视、整合新闻事实,即精选新闻事实的过程。

新闻选择的主体是把关人。

新闻选择是新闻把关人有意识的活动。

一般说,新闻选择的主要依据有新闻价值观、社会主导价值观、媒介编辑方针和新闻政策法规。

35.负面新闻

我们把能给主体带来负面效应(负价值)的新闻事实称为负面事实,对应事实的报道所形成的新闻就是负面新闻。

需要指出的是,这是按照新闻内容的性质来区分新闻的,有人用新闻的传播效果,诸如正面效果、零效果和负面效果,将新闻相应的分成正面新闻、中性新闻和负面新闻,它基于的主要是效果,而不是新闻自身,其分类的恰当性需要进一步分析。

客观世界中发生的负面事实,往往与社会的良性运行、人民的利益需要有着直接的、引人注目的关系,因而既有很高的新闻价值,也是党、政府和人民群众共同关心的事实。

36.正面新闻

我们把能给主体带来正面效应(正价值)的新闻事实称为正面事实,对应事实的报道所形成的新闻就是正面新闻。

需要指出的是,这是按照新闻内容的性质来区分新闻的,有人用新闻的传播效果,诸如正面效果、零效果和负面效果,将新闻相应的分成正面新闻、中性新闻和负面新闻,它基于的主要是效果,而不是新闻自身,其分类的恰当性需要进一步分析。

那些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符合人民利益、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闻事实,就是正面新闻。

37.现实受众杨保军第2版p57、童兵第2版p142

现实受众,即现实型收受主体,是指已经接触和利用新闻传播媒介的人。

与之相对的称为潜在受众,即潜在型收受主体,是指具备正常接触媒介的能力但还没有开始接触和使用新闻媒介的人。

这里要注意“现实”和“潜在”的相对性。

对一种媒介是现实受众,对另一种媒介有可能是潜在受众;同样,对某家媒体是现实受众,对另一媒体可能是潜在受众。

从总体上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现实受众与潜在受众的多寡,取决于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政治、科学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以及新闻传播媒介的普及程度。

对任何新闻媒体来说,维系和稳定现实受众,发现和开发潜在受众都是一项长期任务。

MC

38.公民新闻

“公民新闻”(CitizenJournalism)产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美国,伴随着今天Web2.0时代的到来而兴盛。

对公民新闻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公民(非专业新闻传播者)通过大众媒体、个人通讯工具,向社会发布自己在特殊时空中得到或掌握的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

”或者把它称之为“来自业余新闻工作者的第一手新闻报道”。

还有的学者认为,公民新闻是指公民通过大众媒介和个人摄录、通讯工具(诸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