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汉语第一课 五色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7787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汉语第一课 五色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发展汉语第一课 五色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发展汉语第一课 五色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发展汉语第一课 五色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发展汉语第一课 五色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汉语第一课 五色土.docx

《发展汉语第一课 五色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汉语第一课 五色土.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汉语第一课 五色土.docx

发展汉语第一课五色土

第一课五色土

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扩大词汇量、加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特别是说和写的能力,帮学生更好地应对MHK考试。

2、通过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意义和用法,达到能利用其做各种练习。

掌握近义词语用法对比。

3、熟练朗读课文,语音基本正确,语调较为自然。

4、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运用所学的词语、语法结构,语篇表达形式较完整的表达自己的见解或要说的话。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生词47个专名8个

2、重点词语:

相对、丰收、组成、观念、神秘、欢乐、思考、配

3、语言点:

之一、不过…罢了、上(百∕千∕万)、虽说…可是…、者(词缀)、把…V成…、由…组成、由于…就…、如果…的话

4、词语辨析:

一定/千万、所以/就

5、课文:

《五色土》

6、课后练习

三、教学方法:

精讲多练,以练为主。

四、课时安排

本课共需4讲,7学时

教学内容

一、课文《五色土》二、生词47个三、重点词语:

8个;语言点:

9个近义词语用法对比:

2组四、课后练习

第一讲(1—4学时)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2、询问考勤

二、上新课

(一)导入课文:

五色土是什么?

有没有同学见过?

(二)听录音认读生词并要求学生齐读生词。

(三)听课文录音并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

1.社稷坛在哪儿?

2.古代的皇帝在社稷坛做什么?

3.五色土是哪五种颜色?

4.中国古人认为世界是由哪五种物质组成的?

5.为什么有人去远方要带一包故乡的土?

(四)听写词组和句子(叫两名学生上黑板来写,其余学生在下面写)

词组:

1—4段:

1、有座美丽的公园2、用五色土砌成3、社稷坛是北京的九坛之一,它和天坛相对4、东西南北中,组成五方、五土的观念5社稷坛现在已经不神秘了,不过是一个历史遗迹罢了。

6在中国,可以游览的地方很多。

7、去泰山看日出8、去长城看日落9、去西湖划船10、去草原骑马11、黄河中上游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5—8段:

1、古代的中国人把世界分成东、西、南、北、中五方,并且认为世界是由水、火、木、金、土组成的。

2希望年年丰收,永远和平5、许多关于泥土的故事6、不能埋在家乡7、把家乡的泥土撒在身上

(五)集体纠错并要求全班学生认读词组和句子。

(六)以听写词组为主线,串讲课文并让学生将这些内容串在一起,复述课文。

(七)分段讲练课文,以提问式进行。

第1-2自然段:

(段义:

介绍了北京中山公园里的社稷坛。

1、抽读或齐读课文,纠正读音、断句错误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社稷坛在哪里?

(北京、座、公园、砌)

社稷坛是北京唯一的坛吗?

它的对面是什么坛?

(之一、相对)

古代的帝王在天坛、社稷坛做什么?

为什么?

(祭天、祭地、为了)

什么是稷、社?

为什么把他们放在一起?

(长出来、所以、认为)

3、串讲课文;板书关键词并讲解词语(方式:

组词和造句都由学生来扩展。

【座】

(书)量词,多用于较大或固定的物体(课文义):

一~山/桥/楼/建筑

坐位:

入~、茶~、~谈、宝~、在~、~右铭(置于座右作为行动准则的格言警句。

多用来激励、提醒或鞭策自己)。

托着器物的东西。

底~儿

【砌】qì

(书)建筑时垒砖石,用泥灰粘合(课文义):

~墙

堆~(亦喻写文章时使用大量华丽而无用的词语:

~辞藻。

台阶:

雕栏玉~

【社稷坛】①旧时帝王祭土神谷神之所。

②今北京市有社稷坛古迹,在天安门西侧中山公园。

(课文义)

▲社稷坛是北京的九坛之一。

“之一”,意思是“其中的一个”,书面语。

例如:

(1)郭晶晶是中国的优秀运动员之一。

(2)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3)通过HSK六级考试是进入专业学习的条件之一。

(4)这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5)我们班有几个同学的学习有了很大进步,其中之一是艾力。

(6)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之一。

(7)我的爱好很广泛,其中之一是集邮。

*【相对】①(动)方向或性质互相对立(课文义)。

近义词:

对立、

(a面对面而立b双方相持不下)

[主十~]立场~、意见~、两军~、校门~

例:

(1)街道两旁的高楼~而立。

(2)两山~,中间有条小河。

(3)大和小~,美和丑~。

(4)他们双方的意见针峰~。

(比喻尖锐的对立。

②(形)比较的,根据一定条件而存在和变化的,跟“绝对”相反。

[~+中]~的速度~真理~地增加~的独立性

(4)近几年,亚洲经济发展~稳定。

(5)对中级班的学生来说,这本书~容易一点儿。

(6)相比较而言,这间屋子~大些。

(7)跟发达城市相比,这里~落后一些。

[主+~](8)静止是~的,运动是绝对的。

多音字:

相xiàng

容貌,样子:

~貌、照~、凶~、可怜~

【祭】(动词)

对死者表示追悼、敬意的仪式:

~奠、~礼、~灵、~典、~扫

供奉鬼神或祖先(课文义):

~祖、~天、~

、~灶

【为了】(介词)表示行为动作的目的。

~工作、~学习、~人民利益、~安全、~健康、~自己、~建设祖国、~达到目的、~养家糊口

例如:

(1)同学们~祖国美好的明天努力地学习着。

(2)~培养下一代,我愿意终身从事教育工作。

(3)大家学习汉语是~更好地学习专业课。

(4)他去农村,是~体验生活。

(5)保持环境卫生是~大家的健康。

(6)她~养家糊口,离开家乡到外地去打工。

*【丰收】(动)

农作物产量高,收成好(课文义);(跟‘歉收’相对)~年、粮食~

②比喻收获很大。

今年的文艺创作获得~。

[主+~]粮食~、农业~、庄稼~、小麦~、水果~、作品~

例:

(1)粮食~了。

(2)汗水没有白流,今年的苹果又~了。

[~+中]~年、~的季节、~的情景、~的景象、~的粮食

例:

(3)今年是个~年。

(4)他的脸上满是~的喜悦。

[动十~]获得~、夺取~

例:

(5)今年的文艺创作获得了~。

(6)今年你可~了,发表了十几篇文章。

近义词:

丰产反义词:

歉收减产歉产

【所以】(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①用于表结果的后一分句句首,前一分句中常用“因为”“由于”呼应。

例如:

(1)这里的风景优美,~游人很多。

(2)因为今天下午的会议很重要,~每个同学都得参加。

(3)由于这样做会影响学习,~他没有答应。

②用于“(之)所以…,是因为(由于)…”格式中,把表结果的分句提前,以突出原因或理由。

用于书面语。

注意:

“之所以”用于主语之后。

(4)这位老师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他课讲得很好。

(5)他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进步,是由于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

4、学生齐读课文。

5、抽学生根据关键词的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第3自然段:

(段义:

介绍了社稷坛的组成以及所表示的观念。

1、抽读或齐读课文,纠正读音、断句错误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社稷坛是怎样的坛?

(四方)

社稷坛东面、南面、西面、北面、中间分别是什么土组成的?

(青、红、白、黑、黄)

东西南北中组成了什么观念?

(五方、五土)

为什么把黄土放在社稷坛的中间呢?

(发源地、广大、因为……所以……)

3、串讲课文;板书关键词并讲解词语

*【组成】(动)部分构成整体。

[~+宾]~一个小组~乐团~登山队~参观~旅游团

例:

(1)来自不同县市的学生~了一个班。

(2)几个喜欢运动的男同学~了一支球队。

[~+补]~好了~到一起~起来~得很好~不了

[状+~]好好~必须~早点~正在~秘密~

*【观念】(名)思想观点。

近义词:

意识

[定+~]旧~新~封建~传统~不同的~原有~家庭~国家~消费~生活~

(1)一些人还有“重男轻女”的传统~。

(2)我们应该加强纪律~

[动+~]更新~树立新~改变~

[~+中](3)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在一起,~的冲突很难避免。

[~+谓]~改变了~变化了

(4)这位老人的传统~太强了。

(5)社会不断进步,旧有的~也得改变。

(6)年轻人的家庭~越来越淡薄了。

【发源地】:

.河流开始流出的地方。

.借指事物发端﹑起源的所在。

(课文义)

【黄土】砂粒、黏土和少量方解石的混合物,灰黄或黄褐色,用手搓捻容易成粉末。

     我国西北地区是世界有名的黄土地带,土层厚度一般20-30米。

【青土】

.指东方之地,日出之所。

.指天子封东方诸侯"授茅土"时用的青色泥土。

    

.指青州一带。

【红土】红色的土壤,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和台湾地区。

铁铝含量高,酸性强,养分少。

也叫红壤。

【黑土】黑色的土壤,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腐殖质含量高,养分丰富,是肥沃的土壤之一。

【白土】

.即白垩è。

石灰岩的一种。

俗称白土子。

.陶土﹑瓷土的俗称。

    

.鸦片的别称。

  

中土。

即古冀州。

【高贵】(形)

达到高度道德水平的。

品德~、精神~、~的品质、非常~

指地位特殊、生活优越的。

~的人、~的客人、地位~、~的身份

近义词:

高尚崇高反义词:

低下卑劣卑下

4、学生齐读课文。

5、抽学生根据关键词的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第4自然段:

(段义:

介绍了现在的社稷坛。

1、抽读或齐读课文,纠正读音、断句错误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社稷坛还很神秘吗?

为什么?

(神秘、不过是……罢了)

人们是否还在它上面搞祭祀活动?

(人们、孩子们、有人)

在中国可以游览的地方多吗?

可以去哪些地方?

千万别忘了哪儿?

(游览、可以去……可以去…可以去…可以去…,千万)

、作者为什么要极力推荐社稷坛?

(虽说……,只有……,可是如果没有……,没有……,就没有……、走上……,就走进了……,就走进了……,走进了……)

3、串讲课文;板书关键词并讲解词语

*【神秘】(形)使人很难理解的;使人很难弄清楚的。

[主+~]

(1)这些历史遗迹很~。

(2)他讲的故事太~了。

[~+中]~的人~的飞碟~的故事~的地方

(3)~的天山吸引了很多游客.(4)关于泰山,有许许多多~的故事。

[状+~]非常~并不~(5)海底世界非常~。

近义词:

神奇秘密反义词:

平常普通

▲社稷坛现在已经不神秘了,不过是一个历史遗迹罢了。

“罢了”,助词,用在陈述句末尾,有把事情往小里说的意味,对整个句子的意思起减轻的作用。

它前面常与“不过”“仅仅”“只是”等连用。

可以换作:

而已。

例如:

(1)这不过是一次小考~,成绩不好也没关系。

(2)我和他不过是同学关系~。

(3)我不过是得了小感冒~,别担心。

(4)其实我们的关系很好,只是对这件事看法不同~。

(5)今天天气挺好的,只是有点儿冷~。

(6)我没生病,仅仅是有点儿累~。

(7)我不认为他是什么天才,他不过比别人更努力~。

*【欢乐】(形)快乐(多指集体的)

[~+中]~的气氛、~的场面、~的人群、~的歌声、~的童年

(1)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跳起了~的舞蹈。

(2)每次去北海公园,她都会想起~的童年。

[状+~]特别~、无比~

(3)节日的人们总是特别~。

[动+~]充满~、寻找~

(4)做个乐观的人,在自己的身边寻找~。

[主+~]家家~、人人~

(5)见到一年的劳动有了成果,人人都无比~。

近义词:

欢快欢畅反义词:

痛苦忧伤愁闷

*【思考】(动)深刻、仔细地考虑。

[~十宾]~问题、~国家大事、~人生、~这个道理

例:

(1)他喜欢~各种各样的问题。

(2)日出日落常常让他~人生。

[~十补]~一下、~了半天

(3)上大学后选择什么专业,她~了一天一夜。

(4)他仅仅~了一分钟就回答出了这道难题。

[状+~]认真~、独立~、好好~

(5)这件事和你的将来有关,你应该认真~。

近义词:

考虑思索思量

▲在中国,可以游览的地方很多广…·也许还能说出上百处。

“上”用在“百”“千”“万”“亿”等数词之前,表示“达到,够”。

例如:

上百人、上千张、上万册、上亿人

(1)天安门广场每天都有上万人前来参观游览。

(2)昨天有上千人参加了运动会。

(3)他保存了上千张纪念邮票。

(4)每年全世界有上亿人面临缺水的问题。

(5)每年全世界有上百万儿童因疾病而死亡。

(6)这本畅销书印了上万册。

▲虽说这里没有魅力的建筑,只有五色的泥土,可是如果没有这泥土上的劳动者,就没有中国的文明。

“虽说……可是(但是、不过)……”用来连接有转折关系的小句,与“虽然……可是(但

是、不过)……”基本相同,“虽说”的口语色彩更浓些。

例如:

(1)虽说我长得不好看,可是我不自卑。

(2)虽说他还是个孩子,可是很有思想。

(3)虽说我的汉语还不太好,但是我能和汉族人聊天儿。

(4)虽说我现在还是个穷学生,不过总有一天我会成功的。

▲如果没有这泥土,没有这泥土上的劳动者,就没有中国的文明。

“者”,后缀,与前面的成分构成名词,表示某种人。

1.名+~笔者、语言工作者、医务工作者、素食主义者

2.动∕形+~读者、记者、学者、编者、作者、老者、强者、弱者劳动者、生产者

“者”构成的名词有的可以指代事物。

1.前∕后+~

(1)这两本汉语书,前者太难了,后者相对容易些。

2.数+~

(2)要想学好汉语,要多说、多写、多记,三者都很重要。

4、学生齐读课文。

5、抽学生根据关键词的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5、总结本课所学内容、重难点词语

6、布置作业:

1、口头作业:

熟读、背诵或复述课文;预习5-8段的内容

书面作业:

1、抄写生词、词组和句子

2、用学过的重点词语和语言点造句

3、完成书后相关练习

4、自学对话《女娲补天》

第二讲(5—6学时)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2、询问考勤

二、检查复习:

(一)抽背课文或默写课文(1-4段)

(二)回答问题:

(1)社稷坛在哪儿?

(2)古代的帝王在社稷坛祭天祭地的目的是什么?

(3)社稷坛是由哪几种颜色的土组成的?

(4)为什么把黄色放在中间?

(5)社稷坛现在是个什么了?

人们可以在那里做什么?

(6)在中国可游览的地方多么?

文中举了哪些例子?

(7)为什么一定别忘了社稷坛?

(二)重点词造句:

之一、不过……罢了、神秘、组成、思考、虽说……可是、

(三)组词:

相对丰收观念神秘

欢乐思考者游览

(四)近义词、反义词:

思考丰收神秘欢乐

三、学习新课:

第5自然段:

(段义:

古代中国人的五方和五行)

1、抽读或齐读课文,纠正读音、断句错误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古代的中国人把世界分成哪五方?

(东西南北中)

什么是五行?

(把…分成…、并且认为…是由…组成的)

颜色的五行是怎么来的?

(根据…又配成…)

中国人是用什么来表示自己对世界的认识的?

为什么?

(由于…,于是…就用…和…配合,来表示…)

3、串讲课文;板书关键词并讲解词语

【五方】指东、南、西、北和中央。

也泛指四面八方:

五方之民五方之色五方杂处   

▲古代的中国人把世界分成东、西、南、北、中五方。

“把+名词l+动词+成+名词:

”是一种特殊的“把”字句,表示“名词1’’因为受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影响而变成了“名词2”。

例如:

(1)大卫把“上课”读成了“唱歌”。

(2)学校把我们这些学生分成两个班。

(3)他把这张纸撕成了两半。

(4)请同学们把这个句子翻译成维语。

(5)她把那块布料做成了旗袍。

这是一类具有强制性的“把”字句,如果不用“把”字句就不合适。

例如:

(6)他把“枕头”说成了“针头”。

*他说“枕头”成了“针头”。

(7)人类把沙漠变成了美丽的草原。

*人类变沙漠成了美丽的草原。

【根据】(介)①把某种事物作为结论的前提或语言行动的基础。

(课文义)

~规定、~标准、~原则、~老师的意见、~统计的数字、~天气预报

例如:

(1)~气象台的预报,明天要下雨。

(2)~大家的意见,把计划修改一下。

②(名)作为根据的事物。

有~、依靠~、需要~、~可靠、~充分、事实的~、批评的~、处理的~、重要的~

例如:

(3)说话要有~。

(4)他这样说是有~的。

*【配】(动)把不同的东西按适当的比例调和在一起。

[~十成]~料、~药、~色、~餐

▲世界是由五种最基本的东西——水、火、木、金、土组成的。

“由……组成”,介词结构,表示多个部分或成分组成整体。

例如

(1)合唱团由上百名中学生组成。

(2)由民族学生组成的代表团,明天将赴北京参观。

(3)这所大学由5个学院组成。

(4)这个小组由退休教师组成。

(5)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由于金属是白亮的,树是青绿色的,深水是黑色的,火是红色的,土地是黄色的,于是中国人就用白、青、黑、红、黄五种颜色和金、木、水、火、土配合,……

“由于……就……”用来连接有因果关系的小句,“由于”连接的小句表示原因,“就”连接的小句表示结果,与“因为……所以……”基本相同。

二者的区别主要有:

1.口语里多用“因为”,少用“由于”;2.“所以”常用于主语前,“就”只能用于主语后。

例如:

(1)由于下大雨,运动会就不举行了。

(2)由于我们没有准备,这次就不参加了。

(3)由于外面很冷,我们就没出去。

(4)由于太贵,我就没买。

【于是】①连词。

表示后一事承接前一事:

例:

(1)看看离开会的时间还早,于是我们去逛书店了。

(2)眼看体弱的同学跟不上了,于是队长宣布休息。

4、学生齐读课文。

5、抽学生根据关键词的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6-8自然段:

(段义:

社稷坛给人的启示;到了北京一定要去社稷坛看看。

1、抽读或齐读课文,纠正读音、断句错误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看着这个社稷坛,就会想起什么?

(想起、泥土、人们、希望)

看到这个社稷坛,就会想起什么?

为什么有人去远方要带一包故乡的土?

(想起、关于…的故事,有人去…带上…、并且、告诉、如果…,就…、用…、造的、变成) 

3、串讲课文;板书关键词并讲解词语

【流域】一个水系的干流和支流所流过的整个地区,如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

【埋】mái

葬:

~葬。

把东西放在坑里用土、雪、落叶盖上:

掩~、~地雷。

隐藏:

~没、~伏、~头、隐姓~名(隐瞒姓名,不让人知道。

多音字:

埋mán〔~怨〕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人或事物表示不满、责怪(“怨”读轻声)。

【撒】sā

放开,发出:

~手、~网、~谎(说谎)、~气

尽量施展或表现出来:

~刁、~奸、~娇、~欢儿、~野、~酒疯

多音字:

撒sǎ

散播,散布,散落:

~种、~播、把酒端平,别~了。

区别:

洒sǎ

使水或其他东西分散地落下:

~水、~扫、~泪

东西散落:

粮食~了。

【造】(动)

制作,做。

(课文义)制~创~~物~反~孽建~~表~册~价~型粗制滥~

瞎编:

胡编乱~捏~

成就:

~诣如:

他在书法上的~很高。

培养:

~就如:

这儿~了一大批骨干教师。

▲如果你到了北京的话,千万别忘了去看看社稷坛。

“如果……的话”的意思和用法都与“如果”相同,“如果……的话”常用于口语。

例如

(1)如果有时间的话,我想去杭州西湖。

(2)如果你有时间的话,请给我讲讲关于天山的神秘故事。

(3)跟我一起去看黄河,如果你也想去的话。

(4)你可以有许多妻子,如果你是古代皇帝的话。

辨析:

【千万/一定】

千万(副)务必,常在祈使句中充当状语。

表示说话人对听话人的劝告、请求、叮咛。

常与能愿动词“要”或否定词“别”“不”等连用,加强肯定或否定的语气。

可以重叠成ABAB式,重叠后有加强语气的作用。

一般只用于祈使句中,不用于陈述句中。

(1)那里危险,千万不要去!

(2)这是贵重物品,千万别丢了。

(3)千万要小心,别触电了。

(4)这件事你千万记着。

一定(副词)表示态度坚决。

多用于第一人称,用于第二、三人称时,往往表示要求别人坚决做到。

常用在能愿动词“要”“得”前面。

表示“一定不”的意思时,限用于第一人称;用于第二、三人称要说成“一定别”(不要、不能)。

(1)我一定好好学习。

(2)你一定要去啊!

(3)你一定得帮帮他。

(4)我一定不忘记您的恩情。

必然,确定无疑。

多指主观愿望的推断。

前面加“不”时,表示情况不能肯定,偏于否定;常用于叮嘱、协商场合,含有“可以不必”的意思。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作状语。

(1)他一定会同意。

(2)今天一定有人来过。

(3)我们一定要搞好团结。

(4)可以口头汇报,不一定写书面材料。

4、学生齐读课文。

5、抽学生根据关键词的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四、总结本课所学内容、重难点词语

五、布置作业:

1、口头作业:

熟读、背诵或复述课文;准备交际训练的内容

书面作业:

1、抄写生词、词组和句子

2、用学过的重点词语和语言点造句

3、完成书后相关练习

第三讲(7—8学时)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2、询问考勤

二、检查复习:

(一)抽背诵课文或复述课文。

(二)回答问题:

(1)古代的中国人把世界分成哪五方?

(2)什么是五行?

(3)颜色的五行是怎么来的?

(4)中国人是用什么来表示自己对世界的认识的?

为什么?

(5)看着这个社稷坛,就会想起什么?

(三)用所给词或句型造句:

把……分成、由……组成、如果……的话

三、检查学生自学对话课文《女娲补天》的情况。

【起源】(名、动)

.事物产生的根源。

发源。

【神话】(名)民间文学的一种。

远古时代人民的集体口头创作。

包括神的故事和神化的英雄传说。

其产生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对后世的文学艺术有深远影响。

【传说】(名)民间文学的一种。

是对民间长期流传的人和事的叙述。

内容有的以特定的历史人物、事件为基础,有的纯属幻想的产物。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捏】(动)

用拇指和其他手指夹住。

用手指把软的东西做成一定的形状:

~饺子。

~面人儿。

假造,虚构:

~造。

~陷。

【甩】(动)

抡,扔:

~手~开膀子(形容使出全部力气)。

抛开,抛去:

~卖~闲话

【上等】(形)

.指三层台阶中的最高一级。

等级高的或品质优异的。

【救星】(名)比喻帮助人脱离苦难的集体或个人。

【淹】(动)

浸没:

水~~没

皮肤被汗液浸渍:

胳肢窝被汗~得又痛又痒。

【头】(名)

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

~骨、~脑、~脸(a头和脸b指面貌c指面子,体面)、~角(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

留~剃~

物体的顶端:

山~、笔~、两~尖

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

从~儿说起、~绪(?

物体的残余部分:

布~儿

以前,在前面的:

~三天

次序在前,第一:

~等、~生

首领:

~子、~目

【本来】(副、形)①原有的:

~面貌、~的颜色。

②原先;先前:

他~身体很瘦弱,现在很结实了、我~不知道,到了这里才听说有这么回事。

③表示理所当然:

~就该这样办。

【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