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6.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77770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6.docx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6.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6.docx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6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团结友爱

一、问题情景

   课间休息,同学们有的准备下节课的学习用品,有的去操场玩了,有的聚在一起交谈,小A机灵地蹦到一位矮个子男生的课桌边,随手拿起他桌上的铅笔盒,大声嚷嚷:

“投篮啦!

谁来接?

”另一位男生一听来劲了,摆开接球的架势,应声道:

“快,这儿!

”转眼间铅笔盒已经接到了手上。

那位矮个子男生由于先天身体上的缺陷,脚有点儿跛,哪有能力夺回那只在两个机灵鬼之间传来传去的铅笔盒啊!

急得他眼泪直流。

看到自己恶作剧的“成果”,小A却哈哈大笑,还“哦哦”地起哄。

小S是全校知名的“捣蛋王”,最拿手的就是如上所说的恶作剧――藏东西、欺负弱小同学、女生跳皮筋时插上一脚……几乎所有能折腾人的歪点子都能想到,每天换着法儿来使。

一句话,简直就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

同学们避而远之,任课老师见了就头痛。

二、分析诊断

   孩子们犯点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只要教师耐心细致地加以引导,一定能改正过来的。

但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一开始几天还显得比较“规矩”,可是没过一个星期,就出现了开始的那一幕,于是天天有学生报告小A的种种恶作剧。

和他谈过话,说过理,可每次都是以“虚心接受,坚决不该”告终。

看来,这些不良的行为早已根深蒂固了,想要彻底根除,非一朝一夕所能办到。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并多次与家长交流后,初步找到了造成小A这些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一下三个方面:

   1.教育因素:

由于小A调皮好动,学习马虎,所以成绩向来不佳,老师和同学们都不喜欢他,经常把他冷落在一边。

老师处理他的行为没有从根本上着手,而是一味地指责和说服,起不到特殊的教育效果。

   2.性格因素:

小A性格外向,又有强烈的表现欲,希望自己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但是由于长时间处于被冷落的状态,他就用恶作剧这种方式来引起同学和老师的注意。

   3.家庭因素:

父母亲在市里开了一家销售手机的店,每天早出晚归双休日和节假日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小A从小就由爷爷奶奶照顾。

农村老人在教育观念上有所偏颇,平时不但不制止孙子调皮捣蛋的行为,反而视作是机灵、不吃亏的表现。

三、矫正过程。

   找到了“病因”,就可以“对症下药”了。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以上一些原因,我制定了一套循序渐进、刚柔相济、情理并用的方案,并着手实施。

   第一步:

改变认知。

   用自己胡作非为的方式以引起同学老师的关注,这是一种明显的逆反心理。

小学生年龄小,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正确的认知心理。

我决定以此为切入点对他进行心理疏导:

师:

同学们喜欢你吗?

生:

不喜欢。

师:

你知道大家为什么不喜欢你吗?

生:

因为我学习成绩不好。

师:

你希望大家和你一起玩吗?

生:

希望。

但是他们都不理我。

师:

那你有没有想过怎样才能使大伙儿接受你,乐意和你在一起呢!

生:

(默默不语)

师:

其实你是个既聪明又机灵的男孩,就是太调皮了,大家是不会喜欢一个经常欺负他人的男孩的。

如果是你,你愿意吗?

要想让别人接受你,首先要自己友好地对待他人。

你说对吗?

生:

(点点头)

师:

老师相信你一定会用自己的机智勇敢为同学们做好事,为班级争光的。

生(点点头)

   通过诚恳的交谈,让小S进行了换位思考,并晓之以理,转变了原有的认知意识。

   第二步:

转移注意。

   要想彻底改善小A的行为,简单的说理教育显得那样苍白无力。

威为了防止小A故伎重演,促进他自觉地形成良好的心理素养和行为,采用转移注意的方法,让他为班级倒垃圾,擦黑板;为老师整理作业本,去文印室拿材料。

这样不但满足了他强烈的表现欲,也使他时时有事做,少了捣蛋的机会。

   第三步:

班队活动巧设“计”。

   不良行为的矫正,光靠外界的提醒和压力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只有内心受到情感的强烈震撼才能做到“标本兼治”。

在一次班队活动中,老师巧妙地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小A的心灵受到了友爱的洗礼。

   活动课上,老师请同学们吃水果,作为班级上个月获得“文明班”的奖励。

在学生上讲台拿水果的时候,故意派小A去办公室帮我取一本书,他欣然同意了。

正当小A回到教室时,水果却没了。

他一下愣了,傻傻地站在那儿。

这时班上的一位女同学主动把自己的香蕉让给了他,接着又有许多同学争着把自己的水果和小A一起分享。

小A被同学们深深的友谊包围着,眼里分明流露出从未有过的感动。

   课后,让学生每人写一篇日记。

在小A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是同学们给了我友谊和爱心。

老师,请您相信,我一定会伸出友爱的手,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

   在不知不觉中,小A已不再是同学们痛恨的捣蛋鬼了,他成了班上的劳动委员,学习成绩也稳步上升。

同时他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了当时和他一起搞恶作剧的那个男孩。

   在为小A身上发生的变化感到欣慰的同时,也衷心感谢他的家长积极配合,正是由于后来家长对此问题的重视以及家校达成的共识,为矫正小A不良行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说过:

这个世界上最美丽深邃的是我们的头顶上的星空,比星空更加美丽深邃的是人类的心灵。

让我们一起期待:

一颗纯真美丽的心灵永恒的出现。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大华学校

 

2014年3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大华学校

 

2014年9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大华学校

 

2013年9月

 

打开心结,做阳光少年

大华学校王燕萍

我们一直在呼吁,“理解万岁”,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而我们对学生的了解又有多少,他们中又有多少人可以无所顾忌地对你敞开心扉呢?

没有一颗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爱心,没有认真负责、乐于奉献的精神,是根本不可能做好这项工作的。

在我的执教生涯中,我努力以体贴、善良、关怀之心,平等地对待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

在我班里,曾发生了这样一件事,班内一个叫祝超的男孩子,很聪明,也很倔犟,学习习惯很不好,因此成绩属于中下游。

一次,在班内公然同英语教师顶嘴,而且语气特冲,恰巧被我路过听到了,我很生气,因为他的无理,正常的上课秩序已被打断,我走进去,勒令他:

“你给我出来!

”他从教室里满不在乎地晃出来了,当时我真想揍他,可还是压制了一下自己,心想:

到了办公室我再收拾你!

可是当他跟我来到办公室后,我忽然改变了主意,我同他平心静气的谈起来,我了解到原来是英语老师误解了他,(英语老师从他的位置上听到不大不小的“啪”的一声,以为他搞怪,批评了他,他很不服气。

)我对他表示理解,接着谈起:

你这样做,英语老师是不是知道事情的真相?

同学们会不会理解?

你喜欢英语老师吗?

(是一位非常敬业的老师)他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这样做,英语老师会不会伤心?

这样做,会不会影响正常的上课?

渐渐地,他从开始的不服气,到最后沉默无语,满脸悔意,到后来主动提出给英语老师道歉,我很高兴,瞅了一下时间,马上要下课了,我决定陪他去教室,当我们进去时,全班同学冷冷地望着我,或许他们认为:

“暴风雨就要来了!

”,但结果是全班同学的热烈鼓掌,高呼“万岁”。

只所以去教室,我是想让全班同学意识到尊师是必需的,同时,我还要向他们证明:

老师是讲求民主的。

也就是从那天起,我开始关注他:

一有机会,我会多跟说几句话,开开玩笑,或者拍拍他的肩膀,师生间距离渐渐拉近了,可喜的变化悄然发生了:

他变得礼貌多了,上课发言也积极了,看到他的进步,我真是由衷得高兴,我加强了对他的引导:

课上多提问,课下有时跟他们玩在一起。

可喜的是他的学习成绩,慢慢地追了上来,逐渐成为班内的优秀生,不少同学还很羡慕他、崇拜他呢,我不止一次地说:

“祝超,你是我的骄傲!

”他我触动很大:

老师对学生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理解,就会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对我来说,举手之劳的事,换来的却是孩子的笑脸,教师的欣慰!

我为什么不去多一些关爱呢?

在我和老师们的关怀下,他的学习不断进步。

小学的毕业考,数学成绩是120分,他的成长,让我生出好多感慨。

从昔日的中等偏下生到今天的“数学王子”,是他自己创造了奇迹!

在后来我们闲谈时,又谈起此事,他不好意思的说,如果那天您对我动了手,或许我就不会有今天的成绩了,他很感激我对他的理解。

其实,我也感激他,是他让我感受到尊重与被尊重的重要,让我体会到等待或许会带来两个截然不同的两个结果,我们师生在一起成长,是在他的启发下,让我努力去发现第二个、第三个乃至更多的这样的好同学。

【反思】

罗曼·罗兰曾说过:

要播洒阳光到别人心中,自己心中总得有阳光。

我庆幸,我们彼此打开了心灵之窗,阳光也暖暖地照进了我们的心田!

正如我的学生所言,倘若我采取了简单的处理方式,倘若我真的动了手,或许一个朝气蓬勃的孩子不会在我的面前出现,他不再会成为我的骄傲,孩子的心是脆弱的、敏感的,一个孩子的进与退有时就在我们的一闪念间,我们担负的岂止是“传道授业解惑”,我们担负的是孩子的一生呀!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要使学生接受你的批评,你就要与学生保持“同体观”的关系,即在学生看来你是为他好。

这样,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拉近了,学生就不会感到有心理压力,从而真心接受批评。

人的进步,心的完美,需要时间、机会。

当错误已经发生,真的应该静下心来,多一点沉思,多一份宽容,多一点等待,给他机会,同时也给了自己机会(自己收获了一份好心情,收获了一种幸福)。

宽容并不等于纵容,一个懂得分寸的人是不会被纵容的,因为每个人都有他的自尊,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尺度,我想,这就是宽容的力量吧!

朋友,让我们鼓励的目光照耀孩子的心田,用"我能行"的掌声充实孩子的生活,用"你最棒"的高挑大拇指支撑孩子的一生吧。

 

一个有心理障碍的孩子的转变

大华学校王燕萍

我去年接了四年级一班的数学课,上课不多久,我就发现有一个姓于的小女孩性格内向,胆子小,害羞,上课也不愿意抬头,更不愿意回答问题,见了老师从不叫。

我课下了解了一下学生,才知道她的父母早就离异,现在寄养在爷爷奶奶家,很少和父母见面,更谈不上得到父母的爱。

爷爷奶奶虽然很爱她,但年龄很小就经历父母离异的她,在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大的创伤,连爷爷奶奶都不叫,以前教过她的老师说从没见她叫过老师,在学校里,很少与老师、同学们交谈,老师找她谈话,她一声不吭,面无表情。

上课时无精打采,眼睛无神,对什么事情总是提不起兴趣。

平时独来独往,爱在一旁观看别人的活动,自己很少参加。

她家庭生活虽然很好,但爷爷奶奶忽略了与孩子的内心交流,她终日闷闷不乐,从来没有看见她脸上有笑容。

我作为学校的心理咨询师又是她的任课教师,有责任帮助她走出困境,使她成为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幸福的成长。

   针对她存在的问题:

性格内向,寡言少语,不愿主动与人交往,把自己封闭起来,因而觉得生活没意思,在情绪上以抑郁、悲伤为主要心境,在意志行动上,表现为精神不振,不想动,遇事从消极方面进行归因,以悲观的眼光看未来。

其次,父母对她不关心,爷爷奶奶的关心她不愿接受,爷爷奶奶不重视感情沟通,使她缺少亲情。

学习成绩也不是很理想,常表现为自我评价低,对前途、希望看得非常悲观,自卑感随之产生。

我对她进行了个别辅导。

具体方法如下:

   充分利用上课时间有意识地提问她,关注闪光点,多表扬,多鼓励。

问题以简单的为主,考虑到她每次都能回答上,尽量给予其表现的机会,对于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进行夸张些表扬,使同学们羡慕她,接近她,让于某增加自信心,消除自卑感。

使她认识到自己很受老师重视,每次有种成功的喜悦。

她由原来的不回答问题现在能主动回答了。

   经常和她谈心。

不定期地找她交谈,对她表现出亲切,关怀的态度,从关心她的小事入手,穿衣了,头发的装饰等,以一种母爱来感染她,并诚恳地说明老师愿意帮助她,使她产生信任感。

   开展“一帮一”活动。

安排一个性格开朗,能说会道,乐于助人的李欣同学与她同桌,李欣是我们的班长,各方面表现很突出。

周围的学生也是很活泼的。

我给同桌布置任务,让她每天与于某说几句话,话题随意,及时反馈。

通过训练逐渐激发于某与人说话的欲望。

   指导交友,多参加各项集体活动。

课外时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丢沙包、跳皮筋、跳绳、老鹰捉小鸡,邀请同学到家里参观小动物等活动,让于某与大家一起参加,增进交流,使之体验到活动的乐趣,并感觉生活美好,友谊可贵。

   指导她掌握学习方法。

经常给她讲授解题思路,点拨难题,并做好方法的归纳、总结。

让她学得轻松,使之对学习逐步产生兴趣。

   开发家庭环境中的支持力量。

与家长及她的爷爷奶奶姑姑保持联系,争取得到家庭配合,让亲朋好友对于某多施予爱心,从生活细节、学习方面入手,让她逐步感受到亲情的浓浓暖意,体验到亲情的温暖。

   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她的性格有了很大的改变,变得开朗了许多。

找她来谈话,已经有问必答。

上次开完家长会,她爷爷高兴地对我说,他的孙女有了好多朋友,和朋友一起玩得很开心,并经常与她们一起活动,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

更为可喜的是,她会主动喊我老师了,也向其他老师问好,同学们还能常常看见她蹦蹦跳跳的在校园和小朋友跳皮筋,不时露出盈盈的微笑。

看到孩子这样,作为她的老师我发自内心高兴,能帮助孩子走出困境,幸福快乐的成长,也是我最大的幸福。

本故事对大家的启示:

现在我们的学生中或多或少的存在着父母关系异常或者父母离异的,或者其他的问题。

家庭的不幸会给学生带来心理的负面影响,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如果不及时关注这些弱势群体,孩子的人格将会不健全。

我们要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重视沟通,及时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使孩子身心健康,活泼幸福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