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棉纺设备上开发亚麻混纺纱的实践.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75560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棉纺设备上开发亚麻混纺纱的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在棉纺设备上开发亚麻混纺纱的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在棉纺设备上开发亚麻混纺纱的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在棉纺设备上开发亚麻混纺纱的实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在棉纺设备上开发亚麻混纺纱的实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棉纺设备上开发亚麻混纺纱的实践.docx

《在棉纺设备上开发亚麻混纺纱的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棉纺设备上开发亚麻混纺纱的实践.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棉纺设备上开发亚麻混纺纱的实践.docx

在棉纺设备上开发亚麻混纺纱的实践

在棉纺设备上开发亚麻混纺纱的实践

棉纺织技术

CottonTextileTechnology

第37卷第4期

2009年4月

在棉纺设备上开发亚麻混纺纱的实践

杜沁冯万众

(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佛山市兆源工贸有限公司)

摘要:

总结亚麻短纤混纺纱的优势及生产技术要点.以普梳环锭纺L/C/R/T30/30/20/2019.5tex针

织用纱为例介绍亚麻混纺纱的生产,分析了该品种的生产技术要点.指出:

控制亚麻原料中粗长纤维和麻结,预

防梳棉成网成条困难及细纱断头缠绕是棉纺设备生产亚麻混纺纱的难点和关键.

关键词:

亚麻短纤;混纺;环锭纺;预处理;上蜡;相对湿度

中图分类号:

TS102.221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

1001.7415(2009}04—0046—04

PracticeofDevelopingFlaxBlendedYarninCottonSpinningMachine

DuQin

(GuangdongInstituteofTextileTechnology)

FengWanzhong

(GuangdongFoshanZhaoyuanIndustry&TradeCo.,Ltd.)

AbstractAdvantagesandproductionkeypointsofflaxstapleblendedspinningweresummedup.Takingcommon

ringspinningL/C/R/T30/30/20/2019.5texknittingyarnasexample,productionofflaxblendedyarnwereintroduced

andproductionkeypointswereanalysedaswel1.Itispointedoutthatproblemsandkeypointsarecontrollingcoarse&

longfibreandflaxslub,preventingcardweb&sliverformationproblems,preventingspinningbreakageandwinding.

KeyWordsFlaxStaple,BlendedSpinning,RingSpinning,Pretreatment,Waxing,RelativeHumidity

亚麻纺织品集凉爽,挺括,保健于一身,日益

受到人们的青睐.利用麻纺加工中形成的亚麻短

纤,在棉纺设备上通过进一步精细加工,也可开发

生产出亚麻混纺纱线及其织物,且顺应了当今生

产环保型,保健型产品的时代要求.

1开发亚麻混纺纱线的优势

亚麻纤维的优异性能体现在亚麻织物具有天

然的凉爽挺括,卫生保健,高贵风格和结实耐用等

优点上.但亚麻纤维的特点还使得亚麻织物具有

弹性差,抗皱差,粗硬刺痒,抱合力差的缺陷.为

了克服以上缺陷,多通过二组或多组性能各异的

纤维搭配组合,增加抱合力,以改善亚麻纤维的可

纺性,提高其成纱综合性能,扩展亚麻织物的服用

性能,提升落麻价值.

作者简介:

杜沁(196l一),男,高级程师,佛山,528000

收稿日期:

2008一lJ4)2

2亚麻混纺纱生产技术

2.1亚麻混纺纱原料配用要点

环锭纺纺制亚麻混纺纱,纱号在14.5tex~

36tex为宜,亚麻棉混纺纱以普梳为主,细号高档

纱可选择精梳.皿麻原料选择大片开松麻,精落

开松麻或二粗二次脱胶短纤等.如所纺纱号细,

质量要求高,可选用精梳麻条或漂白纤维切断搭

配,并注意控制成本.目前市场上亚麻生物脱胶

短纤和漂白纤维价格很高,适宜用于细号高档高

比例亚麻纱产品的开发.亚麻纤维与棉纤维混纺

时,l4.5tex及以下纱号适宜于采用长绒棉,18.5

tex纱号适宜于采用细绒棉,要求细绒棉为2级~

3级,主体长度29mm~31mill,短绒率10%以下,

马克隆值A级3.7~4.2,细度偏细掌握,以增加

单纱截面纤维根数.亚麻纤维与化纤短纤混纺

时,细号纱化纤细度偏细掌握.亚麻混纺细号纱

通过捻线合股,可显着改善条干和强力.合股线

第37卷第4期

2009年4月

棉纺织技术

CottonTextileTechnology

原料的选配可低于上述单纱要求.

纺制亚麻纤维混纺转杯纱,纱号在30tex~

58tex为宜,重点控制原料成本,亚麻原料以二粗

短纤,二粗二次脱胶短纤,机短开松麻为宜.如质

量要求高,也可选用机短精落开松麻.

其他新型纺纱如竹节纱,赛络纱,包芯纱,色

纺纱等,品种不同,原料搭配各异,一般不低于环

锭纺纱要求.

2.2品种设计举例

以普梳环锭纺L/C/R/T30/30/20/2019.5

tex针织用纱为例介绍亚麻混纺纱的生产.

2.2.1原料选配

亚麻原料选用法国产大片开松雨露麻,主体

长度35mm~50mm,分裂度9.0dtex,最长纤维

120mm,20mm以下短绒为25.5%,含杂率

10.8%,超长纤维15%,回潮率8.6%.棉纤维:

新疆棉229A,回潮率7.0%,含杂率1.0%,短绒

率12.5%.粘胶纤维:

国产1.67dtexX38mm普

通一等,回潮率12%.涤纶纤维:

国产1.56dtexx

38ITI1TI普通优等,回潮率0.4%.

2.2.2亚麻混纺纱工艺流程

亚麻纤维:

A002D型抓棉机—A035A型混

开棉机一A036B型开棉机—AO92A型双棉箱

给棉机——A076E型成卷机—A186F型梳棉机

棉纤维:

A002D型抓棉机一A035A型混开

棉机—A036B型开棉机—A092A型双棉箱给

棉机一A076E型成卷机—A186F型梳棉机

1——A002D型抓棉机——(粘/涤短纤)J一……

A035A型混开棉机(跳过豪猪打手)一A036C

型开棉机一A092A型双棉箱给棉机一A076E

型成卷机一Al86F型梳棉机

']——A272F型并条机(三(棉纤维生条)J一……一一

表1开清棉主要工艺参数

道)—一A456D型粗纱机—FA506型细纱机

一l332MD型络筒机

亚麻短纤经加湿养生后,通过清梳预处理,起

到除杂,梳理,分劈(分离),扯短作用.如纺粗号

纱或原料质量较好,亦可不用过预清梳.L/R/T

3合1混合成条,增加了纤维间抱合力,提高梳棉

可纺性,减少清梳流程.c与L/R/T3合1生条

采取条混,这样能有效提高棉条生条质量,保证准

确混纺比,并简化混和.

2.2.3各工序控制要点

2.2.3.1亚麻原料加湿养生

亚麻短纤在投料使用前一般要软化处理即加

湿养生24h,这对纺细号纱尤其重要.纺中粗号

纱根据原料质量情况和可纺性确定是否进行软化

处理,处理前要使原料回潮控制在10%以下,养

生后亚麻纤维回潮控制在12%~13%投料使用,

处理前回潮情况决定了加湿量大小和效果.乳化

液(加湿剂)配制和加湿量大小是关键.

2.2.3.2开清棉

亚麻预开松以"多打多排,重定量高速度"为

工艺原则.亚麻秸杆杂质,粗大麻结在清棉排出;

麻卷重定量便于梳棉成网;将麻卷用塑料薄膜包

卷严实,防止油剂散发.

亚麻粘胶涤纶混和开松以"手工配料,轻打

少排,偏重定量"为工艺原则.在L/R/T配料时

根据三者各占落棉的70%,20%和10%,调整实

际配比为44.6%,28.0%和27.6%(清梳总落率

按12%计).配比确定后不再变动,通过手工调

料确保混料准确均匀;亚麻纤维预处理后不需多

打多排,要求轻打击少落棉;偏重定量便于梳棉成

条.

棉纤维开松以"早落少碎,多排出,轻定量"

为工艺原则.

开清棉流程主要工艺见表1.

2.2.3.3梳棉

亚麻纤维预梳理工艺要求"小隔距重分劈,

慢速度成麻网".强化梳理,分劈分细纤维,提高

纤维分离度,缩短长纤,顺利成网.为便于操作,

拆除圈条传动部分,铺平台出网.

麻/粘/涤混和梳理工艺要求"少落多出,加

强梳理,低速偏重定量".控制落棉,多出盖板花

以有效清除亚麻粗纤,进一步细化亚麻纤维,偏重

棉纺织技术第37卷第4期

2.2.3.4并粗

采用i道并条,T艺要求"重加压紧隔距,牵

伸倍数合理分配".主要丁艺见表3.

粗纱工艺要求"压力偏大,捻度适中,较低伸

表3并条主要工艺

长".主要工艺参数:

定量5.0g/10m,总牵伸倍

数7.0倍,后区牵伸倍数1.35倍,隔距24mmx34

him,锭速530r/min,捻系数104.

2.2.3.5细纱

细纱以"少断头,防缠绕,减毛羽"为生产重

点,因而工艺要求"高硬度,大捻度,重张力,低速

度".采用邵尔A80度处理胶辊,捻度偏大掌握,

控制气圈张力,使用前区集合器,以较低速度纺

纱.主要T艺参数:

总牵伸倍数28.9倍,后区牵

伸倍数1.30倍,中心距43mm×55mm,锭速

l1220r/rain,捻系数387.

2.2.3.6络筒

络简r艺要求"中速卷绕,空捻防辫,适宜上

蜡".电清重点控制细节和短粗节;为防止毛羽

恶化,不宜高速;空捻接头,防止"小辫子".亚麻

混纺针织纱适宜采用上蜡措施以提高针织效率,

因亚麻混纺纱表面粗糙,毛羽短绒多,针织生产中

与金属通道摩擦闵数大引起静电和短绒积聚,通

过上蜡可润滑通道,有利于生产.

要分季节选择不同硬度上蜡环,纺亚麻混纺

纱时偏硬掌握,重量l3g/只~l8g/只为宜.硬

度低,蜡圈易裂开损坏,过硬难上蜡,重量过重易

造成张力断头.上蜡盘要保证回转灵活,上蜡时

蜡环必须处于回转状态,保证上蜡均匀.主要丁

艺参数:

短粗+250%x4.0Cnl,长粗+80%x30Cnl,

长细一50%x20cm,车速513m/min.

2.2.3.7相对湿度控制

各工序半制品回潮要求尽可能接近公定回潮

率,各_丁序相对湿度偏大掌握,以改进亚麻纤维柔

软度,增加纤维强力和抱合力,减少摩擦产生的静

电,提高纤维可纺性和制成率,改善毛羽质量.以

亚麻纤维投料回潮率l2%~13%为基础,各T序

湿度控制要求:

开清棉55%~65%,梳棉60%~

65%,并粗60%~68%,细纱60%~70%,络筒

65%~75%.

2.2.3.8成纱质量

成纱质量如下:

项目

条干CV/%

细节/个?

km

粗节/个?

km

棉结/个?

km

CVh/%

强力/eN

强力CV/%

伸长率/%

伸长CV/%

断裂强度/oN?

tex

麻结/粒?

g

啦∞o252221193

际809实"m¨"

第37卷第4期

2009年4月

棉纺织技术

CottonTextileTechnology

捻系数366387

重量CV/%1.82.5

成纱质量均控制在内控标准之内,针织工序

反映较好.

3结束语

亚麻原料规格多,在棉纺设备上完全可以同

其他天然和化学纤维混纺,通过多组分纤维混纺

可充分体现各类纤维的优势,扬长避短,以提升纱

线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

在纺制亚麻混纺纱线过程中,原料选择要考

虑其成本,工艺流程中要考虑是否需要进行亚麻

预处理(包括预开松梳理和加湿养生),控制亚麻

原料中长纤维和麻结(粗麻纤维)及防止梳棉成

网成条困难,细纱断头缠绕是棉纺设备生产亚麻

产品的难点和关键.

上蜡可有效改善亚麻纱线织造效率;亚麻混

纺股线可显着改善单纱细节和强力;加强控制亚

麻混纺卷,条,纱回潮及工序相对湿度是保证正常

生产的前提.

参考文献:

[1]薛少林,谢建彬,魏永利.圣麻棉混纺细号纱的纺制

_J].棉纺织技术,2008,36

(1):

44_46.

[2]赵博.圣麻涤棉混纺纱的开发[J].棉纺织技术,

2006,34(6):

46-48.

[3]徐少范,张一鸣,余新堂,等.棉纺设备纺麻棉混纺

纱的实践[J].棉纺织技术,2002,30(8):

40—41.

?

革新改造?

竹节纱捻接方法的优选

对于竹节纱来讲,在络筒工序采用空捻接头

时,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竹节纱基纱与基纱部分

捻接,竹节纱基纱与节纱部分捻接,竹节纱节纱与

节纱部分捻接.以下通过一个竹节纱品种的生产

实例,进行竹节纱三种情况的捻接强力测试及外

观效果分析试验,以便优化工艺参数及操作方法.

竹节纱平均号数36.4tex,基纱号数23tex,

节纱号数49.8rex,节粗2.17倍,节长15cm~25

cm,节距15cm~25cm.为了确保可比性,采取

同一竹节纱样,同机台,同车速,同锭位和同空气

捻接器,在同一试验仪器上,分三种情况进行强力

测试对比,试验结果见表1.

表1竹节纱捻接强力测试情况

注:

竹节纱原纱强力为369cN.

综合以上测试数据可知,竹节纱空捻结头强

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节纱与节纱部分捻接强力

大于基纱与节纱部分捻接强力,再大于基纱与基

纱部分捻接强力;基纱与节纱部分捻接强力,节纱

与节纱部分捻接强力分别达到原纱强力的80%

以上.

现对以上三种情况下的捻接部分的外观质量

进行分析.捻接部分粗度按原纱1.3倍估算,结

合不同情况下捻接部分的号数与正常节纱部分号

数相比较,分析是否影响到织造布面的外观效果

和质量.

基纱与节纱部分的捻接强力达到原纱强力的

83.6%,空捻结头的近似号数为47.3tex,小于且

接近节纱号数49.8tex,对竹节纱织造布面不会

造成影响,是最理想的捻接情况;基纱与基纱部分

的捻接强力低于原纱强力的80%,达到73%,空

捻结头的近似号数为29.9tex,远小于节纱号数

49.8tex,对竹节纱织造布面没有影响,只是捻接

强力相对原纱强力稍低;节纱与节纱部分捻接强

力达到原纱强力的87.8%,空捻结头的近似号数

为64.7tex,大于节纱号数49.8tex,影响布面美

观,甚至会出现织疵,建议不要采用此种方法进行

捻接.络筒值车工在对竹节纱进行空捻接头时,

应避免节纱与节纱部分捻接,以免影响成纱质量.

山东飞泰纺织有限公司盛庆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