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第一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75500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第一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云南省第一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云南省第一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云南省第一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云南省第一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第一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docx

《云南省第一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第一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第一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docx

云南省第一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

2008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化学科质量分析

一、试题总体评价

2008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充分体现了《考试大纲》“命题要求”中“以能力测定为主导”的命题思想。

全卷注重基础、内容紧扣教材。

试题着重加强对中学化学主干知识、主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考查,突出了学科内各部分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考查,继续对传统试题推陈出新;试题难度保持相对平稳的态势,与往年测试相比没有大起大落,与近年来化学试题命题的难度和要求基本一致;试题常规中有变化,既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同时又顾及整体内容的完整性。

试题涉及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基础、化学计算等高中化学教学大纲要求的全部知识内容。

试题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均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难度不大,但对思维能力的考查比较全面,试题有意寻找师生在化学复习或教学中易忽略的盲点和容易忽略的基础知识巧妙设问,引导师生复习导向基础,回归教材,比如试题考查了氢化物、氧化物的概念,考查了重要的工业设备名称、基础化学实验装置等,虽然较基础,但学生不全回答。

试题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充分体现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的成果,比如第28题考了无机富锌材料,29题利用甘蔗渣开发化工产品等。

试题内容和要求不仅体现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而且让师生做完试题后感到耳目一新,长了见识,由此增加了对化学学科学习的热爱。

全卷没有偏题、怪题和难题。

本次全省参考人数为98779,实考人数97930人,缺考849人。

最高分:

108分(满分),最低分:

0分,平均分:

61.56分,及格率为49.79%。

各分数段考生人数统计见表1。

表1分数段统计

分数段

108~101

100~91

90~81

80~71

70~65

64~51

50~41

40~31

30~21

20~11

10~0

人数

3464

8626

11645

14507

10464

21453

13306

8501

4153

1481

330

从表上看,考生分数段主要集中在64-51分,有21453人,占考生总人数的21.9%;分数段为80-71的考生为14507人,占考生总人数的14.8%;90分以上的考生占总考生人数的12.3%,40分以下的考生占总考生人数的6.09%。

值得提醒的是考生人数在及格边缘的学生占的比例最大,这提醒我省的教师在今后的复习中要关注这类学生的发展。

图1为本次考试的频数分布图。

师生们要引起重视的是刚好达到及格线或略在及格线以上的考生(65-70分)人数比较比正常值预测少1000多人,直方图往下缩水,而刚好在及格线以下的考生也偏高,说明教师对中等学生的关注可能偏少。

 

图1频数分布图

二、试题主要考点

全卷试题中,6、7、8、9、10、11、12等七道试题为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题,占42分,27、28两大题为元素化学试题,占30分,13和29题是有机化学题,约占22分;26题为实验题,占14分;综合性的计算虽没有,但体现量的计算的试题并不少,如9、13、28、29题都不同程度涉及计算。

表2为化学试题主要考点。

表2试题主要考点分布

题号

考点

要求

6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7

氧化还原反应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原理

8

元素周期律

了解元素周期律的递变关系

9

物质的量及阿佛加德罗常数

掌握物质的量及阿佛加德罗常数的概念

10

离子方程式

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律

11

物质结构与化学键

了解物质结构与化学键的基础知识

12

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移动原理

理解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移动原理的含义

13

有机物的性质

理解有机物官能团的性质

26

化学实验

掌握基础的化学实验及反应原理

27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理解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28

重要的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掌握重要的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29

有机化学

掌握有机物的基本概念和有机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三、试题抽样情况分析

1、全卷及各大题的基本情况

从全省随机抽取1043份考生的考卷进行统一评卷,平均分、难度、标准差、及格率等结果见表3。

从平均分和及格率看,抽样阅卷的情况与全省各学校上报数据相差较大,其中平均分前者高出后者10.8分,及格率前者高出后者15.41%。

可能的原因是抽样的考生都是各州、市相对比较好的县的考生。

表3抽样阅卷基本情况

样本数

满分值

平均分

难度

标准差

及格人数

及格率

最高分

最低分

1043

108

72.38

0.67

21.95

680

65.2

108

0

抽样结果显示,试卷对抽样地区难度值偏高,难度偏低,但考虑到全省考生的实际情况并与近年来的高考试题比较,难度比较适中。

另从各所学校的反应看,部分一级完中有考生考满分的情况,说明全卷没有难度特别高的试题。

这与化学学科这几年高考的命题思想基本是一致的。

2、选择题考试情况分析

本部分通过对1043份考生回答选择题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包括各选项考生人数及比例、未选或多选人数的统计、选择题的难度、区分度、平均分、标准差等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观察,师生们应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

尤其要注意的是化学选择题为单向选择,但还是有学生多选或不选,这都是不给分的,要注意这是6分的选择题!

这种低级错误的出现是不应该的。

表4为抽样中选择题的得分情况分析。

表4全省选择题抽样得分的基本情况

满分值

正确

答案

A

人数

A

B

人数

B

C

C

D

D

未(多)

选人数

未(多)

选比例

6

6

D

93

8.92

80

7.67

111

10.64

755

72.39

4

0.38

7

6

C

32

3.07

87

8.34

862

82.65

57

5.47

5

0.48

8

6

B

30

2.88

981

94.06

20

1.92

9

0.86

3

0.29

9

6

B

124

11.89

694

66.54

78

7.48

140

13.42

7

0.67

10

6

B

11

1.05

943

90.41

41

3.93

45

4.31

3

0.29

11

6

A

745

71.43

26

2.49

44

4.22

225

21.57

3

0.29

12

6

D

47

4.51

154

14.77

79

7.57

759

72.77

4

0.38

13

6

C

15

1.44

175

16.78

751

72

97

9.3

5

0.48

表5为选择题抽样的平均分、区分度、标准差。

通过对表4和5的观察,可以看出,除第9难度值略小于0.7外,其余7道选择题的难度都不大,选择题总分48分,考生抽样平均得分37.3分,平均难度0.78。

题号

满分值

平均分

难度

区分度

标准差

满分人数

满分率

第6题

6

4.34

0.72

0.47

2.69

755

72.39

第7题

6

4.96

0.83

0.44

2.27

862

82.65

第8题

6

5.64

0.94

0.29

1.43

981

94.06

第9题

6

3.99

0.67

0.5

2.83

694

66.54

第10题

6

5.42

0.9

0.45

1.78

943

90.41

第11题

6

4.29

0.72

0.37

2.7

745

71.43

第12题

6

4.37

0.73

0.44

2.66

759

72.77

第13题

6

4.32

0.72

0.46

2.69

751

72

表5全省选择题抽样得分的基本情况

3.II卷各大题分析

表6为II卷各大题抽样统计情况。

从抽样看,第29题难度偏大,难度值为0.45,该大题中各小题的难度值均低于0.5,说明考生对有机化学部分内容尤其是糖类、蛋白质掌握得并不好。

其实,该题在命题时已经通过给出重复的信息来提醒考生,而且稍微难一点的设问(比如书写葡萄糖的结构)都没有出现,但考生总体水平都表现不好,如果以全省所有考生统计,情况将更不乐观。

表6II卷各大题抽样情况

题号

满分值

平均分

难度

区分度

标准差

及格人数

及格率

满分人数

满分率

最高分

最低分

26-I题

8

5.84

0.73

0.54

2.45

702

67.31

476

45.64

8

0

26-II题

6

3.07

0.51

0.56

2.36

617

59.16

242

23.2

6

0

26题

14

8.92

0.64

0.68

3.86

541

51.87

150

14.38

14

0

27-1题

4

2.26

0.57

0.53

1.25

336

32.21

283

27.13

4

0

27-2题

5

3.16

0.63

0.61

1.99

657

62.99

447

42.86

5

0

27-3题

5

2.24

0.45

0.61

2.06

504

48.32

278

26.65

5

0

27题

14

7.66

0.55

0.77

4.1

498

47.75

91

8.72

14

0

28-1题

4

3.63

0.91

0.37

0.86

895

85.81

855

81.98

4

0

28-2题

4

2.67

0.67

0.48

1.38

539

51.68

450

43.14

4

0

28-3题

2

1.22

0.61

0.49

0.97

634

60.79

634

60.79

2

0

28-4题

6

3.76

0.63

0.71

2.43

518

49.66

506

48.51

6

0

28题

16

11.28

0.71

0.79

4.01

724

69.42

200

19.18

16

0

29-1题

4

1.66

0.42

0.66

1.74

324

31.06

321

30.78

4

0

29-2题

6

2.88

0.48

0.73

2.28

459

44.01

205

19.65

6

0

29-3题

4

1.84

0.46

0.69

1.9

435

41.71

434

41.61

4

0

29-4题

2

0.81

0.41

0.62

0.93

373

35.76

373

35.76

2

0

29题

16

7.19

0.45

0.78

5.99

408

39.12

129

12.37

16

0

单选题

48

37.33

0.78

0.85

9.79

882

84.56

264

25.31

48

0

第II卷

60

35.05

0.58

0.94

14.56

534

51.2

11

1.05

60

0

导致该试题难度偏大的原因大致有三:

其一,糖类、蛋白质的知识在近两三年的高考中均未有大题考过,考生复习时重视不足;其二,糖类、蛋白质的知识一直是高中化学教学的薄弱点。

我省实行会考制度,绝大多数考生在高二下学期末参加化学会考,有部分学校甚至在高二上学期就参加会考了,由于盲目赶进度,势必导致有机化学部分的内容讲得比较草率。

到高三时,教师若把这部分内容作为复习课讲,学生不易理解和接受,如作为新课上学生又失去兴趣;其三,学生对化学用语的训练不足,比如常见的葡萄糖的结构简式、淀粉等的分子式记不住。

三、试题分析

1、选择题分析

6.在溶液导电性装置中盛有CuSO4溶液,通电时灯泡发光,若不断加入某种物质,发现灯泡逐渐变暗,直至熄灭,再继续加入该物质,灯泡又逐渐变亮,则加入的物质是

A.Zn粒

B.BaCl2溶液

C.KOH溶液

D.Ba(OH)2溶液

答案:

D,难度0.72,区分度0.47,标准差2.69,平均分4.34,满分率72.39%

[分析]电解质是中学化学中的比较基础的概念,本试题是在高一化学课本第18页的习题四的基础上创编的变形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电解质的电离、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概念的理解,正确答案为D,其他选项比较均匀,不具有代表性。

抽样得分率为72.39%,达到命题的要求。

7.已知Cl-、Fe2+、H2O2、I-、SO2均具有还原性,且在酸性溶液中的还原性依次增强。

下列各反应不可能发生的是

A.2Fe2++Cl2══2Fe3++2Cl-

B.2Fe3++SO2+2H2O══2Fe2++SO42-+4H+

C.H2O2+H2SO4══SO2↑+O2↑+2H2O

D.I2+SO2+2H2O══H2SO4+2HI

答案:

C,难度0.83,区分度0.44,标准差2.27,平均分4.96,满分率82.67%

[分析]本题是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由强制弱规律的应用试题。

一般情况下,由强还原性物质可制备弱还原性物质,强氧化性物质制备弱氧化性物质,反之则不能。

依据这个规律,根据所给出的信息不难得出正确答案C。

8.已知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为

原子种类

N

S

O

Si

原子半径(nm)

0.075

0.102

0.074

0.117

根据以上数据,磷原子的半径可能是

A.0.100nm

B.0.110nm

C.0.080nm

D.0.070nm

答案:

B,难度0.94,区分度0.29,标准差1.43,平均分5.64,满分率94.06%

[分析]本题是考查元素周期律的递变关系。

根据元素周期律,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核电荷素的递增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同一主族的原子半径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增大可以很快选出答案B。

部分学生由于没有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变化规律误选了其他答案。

9.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7gCnH2n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NA

B.1mol液态CHCl3中原子总数等于NA

C.1molC5H12分子中所含单键数为16NA

D.常温常压下,1molD216O中含中子数、质子数、电子数均为10NA

答案:

B,难度0.67,区分度0.5,标准差2.83,平均分3.99,满分率66.54%

[分析]本题是历年高考中较为传统的试题,试题考查了物质的量及阿佛加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对原子结构、原子的组成、化学键等进行了考查,本题由于每个选项中包含了简单的计算,所以,具有一定的难度。

其中,选择A、D错误选项的考生均超过10%,选择A的同学没弄清物质的量与质量间的换算关系,选D的同学不了解氢的同位素的组成。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电解

A.钠跟水的反应:

2Na+2H+══2Na++H2↑

B.电解饱和食盐水2Cl-+2H2OH2↑+C12↑+2OH-

C.硫酸镁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SO42-+Ba2+══BaSO4↓

D.酸性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Fe2++2H++H2O2══Fe3++2H2O

答案:

B,难度0.9,区分度0.45,标准差1.78,平均分5.42,满分率90.41%。

[分析]本题是考查离子方程式的试题。

要求考生掌握离子方程式书写的规则,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除遵守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外,反应中出现的弱电解质、难溶物质、气体等要书写物质的化学式,对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也应该保留在离子方程式中,且电荷要保持守恒。

本题是比较传统的试题,从抽样看,考生掌握得比较好,满分率达到90.41%。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冰醋酸溶于水时,分子中羧基上的氢氧共价键部分发生断裂

B.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

C.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均相同

D.氯化钠熔化时离子键未被破坏

答案:

A,难度0.72,区分度0.37,标准差2.7,平均分4.29,满分率71.43%

[分析]本题是细节题,试题涉及的4个选项各不相同,属于学科内不同知识点的综合。

B、C、D三个选项尽管对答题的干扰性不大,但由于部分考生不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部分电离本质故发生错选。

从抽样看,误选D的考生占了21.57%,说明同学们对化学键的知识掌握不到位,要引起重视。

12.对处于化学平衡的体系,关于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B.只有在催化剂存在下,才会发生化学反应速率变化而化学平衡不移动的情况

C.可逆反应进行得越彻底,化学反应速率就越大

D.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

答案:

D,难度0.73,区分度0.51,标准差2.66,平均分4.37,满分率72.77%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之间的关系,与往年的试题不同,试题不涉及具体的反应,也不涉及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问题,而是要求考生从理论上能够理解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的本质,理解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发生了变化,但化学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的可逆反应,增大压强,加快了反应速率,但平衡却不发生移动;化学反应速率只表征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与反应的进程无关。

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由于各物质浓度发生了变化,化学反应速率就会跟随变化。

本题满分率72.77%,其中B、C造成的干扰分别为:

14.77和7.57,说明考生对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的关系还要加强复习。

13.某种甜味剂A的甜度是蔗糖的200倍,由于它热值低、口感好、副作用小,已在90多个国家广泛使用。

A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有关A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A的分子式为:

C14H13O5N2

B.A可以发生水解反应、中和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

C.A物质完全水解的产物中,一定含有醇类

D.在一定条件下,1molA最多能与1L2mol·L-1NaOH溶液反应

答案:

C,难度0.72,区分度0.46,标准差2.69,平均分4.32,满分率72%

[分析]本题考查有机物官能团的性质,化学式的计算等知识点,从给出化合物的结构看,该物质分子中含有双键、苯环、酰氧键、酰胺键等,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加成反应、酸碱反应等、从有机物的结构看,要发生消去反应则比较困难。

由于酰氧键的存在,若化合物发生水解,产物分子中一定含有醇类。

由于化合物中的酰氧键、酰胺键均能发生水解,故1molA最多能与3molNaOH溶液反应。

本题B选项造成的干扰达到16.78%,考生对中和反应、消去反应等概念的理解尚存不足。

2、II卷试题分析

26.(14分)(I)某同学拟用右图装置分别制取H2和NO。

而实验室只有水、浓硫酸、浓硝酸、铜片。

①制取H2时,还缺少的固体试剂是,(填名称)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制取NO时,请你从上述试剂中为他选择比较合理的试剂是;反应产生的气体需要用法收集。

(II)有一份由两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白色混合物,分别取适量该混合物置于三支试管中进行实验。

①加热第一支试管中的白色混合物,试管口有水滴凝结

②在第二支试管中逐滴加入4mol·L-1的NaOH溶液至过量,同时不断振荡试管,有

气泡产生,反应结束后试管中还有白色不溶物

③在第三支试管中逐滴加入4mol·L-1盐酸,同时不断振荡试管,有无色无味的气体

产生,反应结束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1)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是混合物(填选项);

A.NaHCO3、AgNO3

B.BaCl2、MgCO3

C.NH4HSO3、MgCl2·6H2O

D.NH4Cl、Ca(HCO3)2

(2)该混合物中的某一物质水溶液的pH<7,该物质是:

(填化学式);

(3)该混合物在实验②中产生白色不溶物的离子方程式:

本题共16分,难度0.64,区分度0.68,标准差3.86,平均分8.92分,及格率51.87%,满分率14.38%。

[分析]本题是一道化学实验题,由两道小题组成。

第一小题考查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的装置。

装置比较简单,几乎所有学生都认识该套装置图。

试题涉及的两种气体也是中学化学中最常见的。

但试题比较有新意,给出了反应所需要的部分试剂,尚缺乏一些试剂,要求学生进行补充;而且从氢气、一氧化氮两种气体制备的反应原理看,分别要用到稀硫酸和稀硝酸,所给出的试剂中,浓硫酸、浓硝酸不能直接选用,都需要用水稀释,一些同学不清楚反应原理漏选了水。

制备氢气时,尚缺活泼金属,但并非所有的活泼金属都能用,要考虑到制备实验的安全性。

第二小题考查未知混合物的鉴定,要求考生根据所给出的化学反应现象推断未知物的组成,由所给的实验现象“加热第一支试管中的白色混合物,试管口有水滴凝结;”可推断出混合物中的化合物必含有氢、氧两种元素,可排除

(1)中的B选项,其化合物组成中没有氢、氧两种元素;由第②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气泡产生可排除A选项;A选项中的两种化合物进行第②步实验不可能有气体产生;由第③步实验,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可排除C选项,因为若含有HSO3—,会产生有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

将D选项对照实验步骤进行验证,符合题意。

第三步要求考生书写实验②中产生沉淀的离子方程式,题目中给出NaOH溶液过量,每摩Ca(HCO3)2消耗两摩尔氢氧化钠。

故离子方程式为:

Ca2++2HCO3—+2OH—=CaCO3↓+CO32—+2H2O。

考生比较典型的错误是第

(1)中把补充的金属写为Na,死记硬背实验原理,忽略了实验的安全性;选用浓硝酸与铜制备一氧化氮,没有选择水是不知道反应的原理。

(2)中,错误最多的是将离子方程式写为:

Ca2++HCO3—+OH—=CaCO3↓+2H2O,没搞清每摩Ca(HCO3)2要消耗两摩尔氢氧化钠。

本试题是中学化学中两个比较常规的实验题,近年来化学实验考题回归教材的趋势比较明朗化,师生在复习时一定要注意将课本中的实验落实到位。

同时本题也在往年出题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要求考生在复习实验的过程中不仅要了解每个实验所用的仪器、原理,而且要了解实验涉及的试剂。

本题答案:

(I)①锌,Zn+2H+══Zn2++H2↑(本题两空填其它合理答案同样给分);②水、浓硝酸、铜屑(试剂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排水集气法。

(II)

(1)D;

(2)NH4Cl;(3)Ca2++2HCO3—+2OH—=CaCO3↓+CO32—+2H2O(或分两步写成HCO3—+OH—=CO32—+H2O、Ca2++CO32—=CaCO3↓也可)

27.(14分)A、X、Y、Z是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