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毛概邓论复习大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75138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列毛概邓论复习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马列毛概邓论复习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马列毛概邓论复习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马列毛概邓论复习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马列毛概邓论复习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列毛概邓论复习大纲.docx

《马列毛概邓论复习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列毛概邓论复习大纲.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列毛概邓论复习大纲.docx

马列毛概邓论复习大纲

马列、毛概、邓论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主要有哪些?

它们各自形

成的背景是什么?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毛泽东思想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

1时代背景:

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

2理论基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引进和传播

3阶级基础:

新的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4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的伟大实践

邓小平理论的创立

(一)时代背景

1时代主题的准确反映: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

2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和格局

(二)历史依据

邓小平理论是在总结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三)实践依据

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三个代表”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1)世情: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当今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

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不可逆转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

科技突飞猛进,日新月益

(2)国情: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3)党情: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党的现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社会背景

1总体说来,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2根本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3现实基础—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点

4重要借鉴—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

3、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

(1)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地位

(1)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

(3)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关于党的建设的学说

从思想上建党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的三大作风

整风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有效形式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正确方针

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反对官僚主义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

3.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4.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承上启下的、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

邓小平理论:

1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上: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上: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4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上:

改革

5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上:

时代特征对外开放

6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上: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7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上:

三步走的战略

8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上:

党的领导是核心

依靠全体人民、各民族团结、统一战线和军队。

9在祖国统一问题上:

“一国两制”

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当面临的两个问题:

如何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如何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个代表”的辩证统一关系:

“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1、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科学发展观:

(“四位一体”总体布局)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

“五个统筹”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第二章

1、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

真理”

1941年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

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应用: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毛泽东晚年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偏离

“大跃进”是“左”倾冒进的产物。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总路线提出后,党发动了“大跃进”运动。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时代特征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全党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1.体现时代性就是要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与国际局势新变化的关系,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和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趋势。

2.把握规律性就是要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3.富于创造性就是依据对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适时地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第三章

1、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

(2)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问题

(3)无产阶级是否掌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权,是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总动力:

“人民大众的”: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5)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6)前途:

第一步,进行民主革命;第二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2、试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以及其内容。

主要内容:

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位一体的思想。

依据:

(1)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

(2)农民是可靠的同盟军和主力军

(3)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

(4)现实的可能性

3、试述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相互关系:

(1)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2)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

(3)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4)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自鸦片战争以后的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始终面临两大历史任务:

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能由资产阶级来领导

中国的无产阶级具有特殊优点

第一,坚强的斗争性和彻底的革命性

第二,分布集中

第三,与农民有天然联系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核心内容: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民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

1.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

2.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关于革命的理论

3.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武装斗争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

党的建设

思想建设

组织建设:

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作风建设: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第四章

1、简述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4)坚持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与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经过合作化的道路,采取逐步过渡的办法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方针:

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方法步骤:

组织手工业生产小组,手工业供销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具体方式:

让资本家在一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主要原因:

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统一战线的关系;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为标志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1.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2.证明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能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社会主义革命

3.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4.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5.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上史上的又一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第五章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意义:

(1)把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了新的科学水平

(2)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变革作用

(2)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成为主要的推动力量

(3)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

科教兴国的含义

科教兴国就是要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从三层意思理解:

理论基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核心内容:

坚持教育为本、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重要内容:

正确处理经济、科技、教育相互促进和协调的关系

第六章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具体概括为: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2、规定了实现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和基本保证

3、规定了实现奋斗目标的基本方针

4、确定了实现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2、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

(2)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即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纲领:

1、经济纲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的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2、政治纲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3、文化纲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七章

1、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1.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与发展的现实需要

(1)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起点低、社会主义建设具有特殊性

(2)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需要不断改革

2、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1、改革是动力;2、发展是目的;3、稳定是前提。

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不可分割

(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3、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进一步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努力扩大出口

(2)进一步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提高外资的质量和水平,逐步推进服务领域开放

(3)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策略

(4)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5)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强对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引导,促进国内产业优化升级。

(6)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农村经济向着专业化、商业化、社会化迅速发展

3.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4.改革人民公社体制,建立乡镇政府机关

1984年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992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带——经济开放区——沿江、沿边开放——内地开放逐步推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第八章

1、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

 

2、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

(1)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2)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3)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4)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5)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试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内涵和主要措施?

背景:

内涵: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主要措施:

1.发展现代农业2.增加农民收入3.改善农村面貌

4.培养新型农民5.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6.深化农村改革

1.发展现代农业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流通体系

2.增加农民收入

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增加非农产业收入、完善增收减负制度

3.改善农村面貌

加强农民最急需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农村社会保障

4.培养新型农民

新型农民:

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

按照以人为本原则,将培育新型农民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优先地位

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发展农村文化事业

5.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

2004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投入2626亿元,是1997年的3倍多

2005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将近3000亿元

2006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废止,中国9亿农民彻底告别“皇粮国税”

6.深化农村改革

稳定并完善双层经营体制、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健全村民自治机制

4、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构建两型社会。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区分不同社会制度的标志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

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特征

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在分配制度上,坚持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必须毫不动摇的发展公有制经济

必须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港澳台经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方式并存的制度,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个人收入分配(十七大):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效率优先,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规范收入分配:

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生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是扩大内需、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

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邓小平对农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第一个飞跃: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第二个飞跃: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

第九章

1、依法治国的含义和重要意义。

含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使

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重要意义:

(1)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3)实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4)实行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简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内容。

(1)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农村基层民主的组织形式是村民委员会,有效途径是实行村民自治。

村民自治即广大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制度。

其主要内容为民主选举、民主决

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2)城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城市居民委员会是中国城市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组织,是在城市基层实现直接民主的重要形式。

(3)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

职工代表大会是保证职工对企事业单位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制度。

它在实行民主管理、协调劳工关系、保障和维护职工和发权益、推进企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稳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党的十六大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就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三者有机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绝不能将其分割或对立起来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我国宪法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指全国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定期选举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构,以实现人民管理国家的一种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遵循以下原则: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主集中制

十六字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或反对党;

2.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

3.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物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4.具有宪法保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也是政治生活中发扬民主的重要形式,

主要职能是: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第十章

1、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方针。

根本任务:

要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并强调这

是我国文化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基本方针: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