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高中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7455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资阳市高中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川省资阳市高中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川省资阳市高中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川省资阳市高中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川省资阳市高中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资阳市高中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

《四川省资阳市高中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资阳市高中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资阳市高中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

四川省资阳市高中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四川省资阳市高中2021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学者研究发现殷商势力范围可细分为三层结构。

第一层属商王直接控制区。

第二层属于殷商王室的族群及部分王室宗族所在。

第三层属更富独立性的区域,相当于边域或域外区。

材料表明商朝

A.实行了内外服制B.进行了层层分封

C.王权专制已出现D.以宗法血缘建国

2.南朝梁武帝时不设中正官,规定士人“不通一经不得为官”。

并建立国学,招生不限贵贱。

还出现“甲科”之名,只要考得好,虽是“寒门后品”都可以“随才试吏”。

梁武帝的改革

A.使儒学地位有所下降B.使门阀士族政治衰落

C.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D.为统一奠定人才基础

3.《唐律疏议》对民间交易有相关规定:

如大宗商品买卖,须订立“市券”之类的契约,并经官府“公验”。

土地买卖,“皆须经所部官司申牒”;违者,“财没不追,地还本主”。

据此可知唐代

A.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B.注重维护正常经济秩序

C.加强对经济的直接干预D.私法是法律的主要内容

4.公元前200年,汉高祖见萧何负责营建的皇宫其极其壮丽,大怒。

萧何说:

“非壮丽无以壮威”。

汉高祖大悦。

司马光对此事评论说:

“王者以仁义为丽,道德为威,未闻其以宫室填服天下也。

”材料反映出司马光的价值取向是

A.崇俭戒奢B.崇德爱民C.求真务实D.兼爱平等

5.姚廷遴《历年记》中记载上海一带1628—1697年间,大荒年约八年,中荒年十余年,小荒年二十余年,好年景仅三年。

特别是1662年起,连续三年瘟疫,十室九病,其亲族与子女,死于瘟疫者十多人。

材料反映当时

A.生产力低下导致民生艰难B.江南开发过度致环境恶化

C.自然灾害与瘟疫交替发生D.朝代更迭导致人口在减少

6.公元前449年,卡努雷阿法案允许平民和贵族缔结合法婚姻。

前367年的李锡尼一赛克斯法案限制大地产,还规定执政官必须有一人是平民,祭司也必须有平民担任。

这些举措有利于罗马

A.变动社会阶层B.民主共和政体逐步确立

C.逐步走向强盛D.贵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

7.林则徐通过翻译资料来了解英国,他对英国人士反对鸦片贸易的言论格外倾心,对英国国王要求商人尊重中国法律的规定特别看重。

以致到鸦片战争爆发后他还没有意识到英国会发动鸦片战争。

材料表明林则徐

A.天朝上国思想仍很浓厚B.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正确

C.对国际形势一无所知D.对英国国情了解不深入

8.蔡元培说,“国民无完全人格,欲国家之隆盛,非但不可得,且有衰亡之虑焉”。

蒋梦麟等认为完全人格者应具备:

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强健活泼之体格;优美和乐之感情。

据此表明近代教育家

A.受西方思想影响B.反对封建旧教育

C.为社会塑造新民D.力主教育救国论

9.1943年改订新约运动中,废除的英美在华特权有:

领事裁判权、一些驻兵权、内河航行权、英籍海关税务司权等,同时废除《辛丑条约》,将天津、广州的英租界及北平使馆区的各种权益归还中国。

这表明

A.政府致力于摘掉贫弱帽子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巩固

C.中国获得平等的国际权益D.中国反法西斯战争作用巨大

10.民国时期,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娱乐事业十分丰富多彩,新旧杂陈。

娱乐界涌现了一大批明星,引领了社会时尚,但是娱乐界商业色彩浓厚,价值观混乱,带来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

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B.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

C.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受到冲击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

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其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

它包含4个“互”字、1个“共”字,既代表了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

材料意在说明

A.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已成熟B.五项原则是外交的总原则

C.五项原则被国际广泛接受D.国内建设需要外交新突破

12.下图是1978—1999年的我国部分重要工程示意图。

材料反映这一时期我国

A.改革开放的重心始终放在东部B.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逐步加大

C.工业结构比例已存在严重问题D.工程建设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69至前262年之间,荀子游历了秦国。

他对秦国的政治、社会状况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厚望,称近于理想中的治世,但又说“尽管秦国具有如此多的优势集于一身,却远没能达到‘王者’的境界,是因为缺‘儒’”。

又说“节威反文(节抑威强,复用文理),用端诚信全之君子治天下,因与之参国政、正是非、治曲直。

”“兼并易能也,唯坚凝(坚固和凝聚)之难焉。

能并之而不能凝,则必夺。

不能并之又不能凝其有,则必亡。

得之则凝,兼并无强。

材料二  师从普罗塔哥拉和苏格拉底的伊索克拉底,在公元前380年公开讲:

“希腊人被限制在狭小的地带,由于土地不足,他们彼此谋害,互相袭击,有的死于口粮的缺乏,有的死于战争。

”“在我们从同一源泉获得利益、和同一敌人进行战斗之前,希腊人不可能和睦相处。

等我们摆脱了生活上的贫困……那时候我们才能和睦相处,才能有真正的善意。

为此,我们必须竭力使战争尽快从这里转入小亚细亚。

”公元前346年他公开呼吁由马其顿国王腓力来统一希腊。

他说,已经不再对雅典和斯巴达抱有希望,唯有腓力王是能出征波斯而使大希腊团结的政治强人。

——摘编自潘岳《战国与希腊——中西方文明根性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主张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伊索克拉底思想产生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荀子和伊索克拉底政治主张的异同。

14.材料 1941到1942年,在敌伪顽的联合进攻与封锁下,根据地的面积缩小了1/6,人口和军队减员严重,财政经济和军民生活都发生极大困难。

中共中央号召军民,自立更生,自己动手、克服困难。

大生产运动首先在部队展开。

1941年春,八路军三五九旅开进了荆棘丛生的南泥湾,实行战斗、生产、学习三结合,除了垦荒、发展农业外,还创办了纺织厂、肥皂厂、造纸厂、磨坊、油坊、盐井等。

经过奋斗,粮食也做到了全部自给,并向边区政府上缴粮食。

原来的荒原被改造成了“陕北江南”。

毛泽东及时总结军队大生产的经验并推广到各根据地。

大生产运动使解放区军民战胜了严重物质困难,人民的负担减轻,收入增加,生活得到了改善,这就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物质基础。

大生产运动也增强了解放区党、政、军、民的团结,培养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积累了经济建设的经验,造就了一批经济工作干部。

——摘编自陈旭麓《五四后三十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生产运动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生产运动的作用。

15.材料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苏边界谈判破裂后,苏联不断对中国进行武装挑衅,制造流血事件。

乌苏里江上的珍宝岛成为双方边界斗争的焦点之一。

珍宝岛位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方一侧,根据国际法准则,珍宝岛属于中国,并一直处于中国管辖之下。

1969年3月2日,苏军出动装甲车2辆,卡车、指挥车各1辆,开进珍宝岛南端。

70余名苏联边防军人分4路对中方巡逻队进行包围,发起进攻。

经过1小时激战,我军予敌以歼灭性打击。

3月15日凌晨,苏联边防军10余辆装甲车集结于珍宝岛对岸。

3时许,苏军出动装甲车6辆掩护步兵30余人从北端侵入珍宝岛。

激战9个多小时,我军顶住了苏军的6次炮火袭击和3次进攻,击毙敌上校边防总队长列昂诺夫以下60余人,打伤80余人,击毁击伤坦克、装甲车13辆,缴获军事装备一部。

自此之后苏军不再发动直接的军事进攻。

——摘编自张世忠《寸土必争——珍宝岛事件始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珍宝岛战役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自此之后苏军不再发动直接的军事进攻”的原因。

16.材料 李保国(1958—2016),中共党员,河北武邑人,河北农业大学教授。

他始终奋战在科技兴农、脱贫攻坚和教书育人第一线。

他58年的生命历程几乎都是在与土地打交道中度过——他把一生的心血奉献给热爱的土地,奉献给经济林果事业,奉献给太行山区的父老乡亲。

太行山区的农民称他为“太行财神”——他精心培育的新品种核桃、苹果,给太行山的农民带来滚滚财富。

他先后取得研究成果28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8项,培育了16个山区开发治理先进典型,带动10万山区农民增收58.5亿元;参与开发的聚集土壤、聚集径流“两聚”理论,使邢台前南峪森林覆盖率达到90.7%,植被覆盖率达到94.6%。

他每年承担着413学时的课程。

河北农大博士生孙萌回忆,一天下午五六点时,她把论文发给李老师,次日凌晨4点,李老师就将修改好的论文传回。

这一夜,李老师为3篇论文做了精心修改。

他荣获“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等多项国家级荣誉。

——摘编自丁洪美、孙阁《人民楷模李保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保国的突出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李保国。

三、论述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就材料间的关联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

(要求:

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参考答案

1.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在地方推行的制度是内外服制度,其中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即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外服是商族以外的附属国,即由邦伯管辖的地区。

商王通过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来处理本族和臣服的外族的事务。

因此根据材料可知A正确;分封制是在周朝推行的,B排除;当时王权尚未实现高度集中,C排除;D符合西周建国的特征,排除。

故选A。

2.C

【详解】

根据“不通一经不得为官”“招生不限贵贱”等信息可得出,梁武帝的改革扩大了招生的范围,使更多的下层民众能够参与考试入仕,体现了一定的公平性,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排除C;儒学的地位并没有下降,排除A;门阀士族仍然有特权,并没有衰落,故B项正确;隋朝才完成统一,排除D。

3.B

【详解】

唐代规定大宗商品买卖要订立契约,并经官府公证;土地买卖要经官府审核。

这些做法都是为了防止欺诈性经济交易的发生,从而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故选B;唐代依然坚持重农抑商,排除A;材料仅反映了唐代法律对民间交易的有关规定,不能体现唐朝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直接干预,排除C;D项内容不符合题意主旨,无法体现,排除。

4.B

【详解】

司马光认为王者的威仪在于仁义和道德,而非壮丽的宫殿建筑,说明他崇尚道德,以民为本,故选B;材料没有体现司马光主张崇尚节俭、求真务实,排除AC;兼爱平等是儒家的主张,与司马光不符,排除D。

5.A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说明的是生产力低下导致民生艰难,A正确;B与材料无关,排除;C属于表象,排除;D不属于主要因素,排除。

故选A。

6.C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罗马法对平民利益的照顾,这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使罗马走向强大,C正确;AB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选C。

7.D

【详解】

根据“对英国国王要求商人尊重中国法律的规定特别看重。

以致到鸦片战争爆发后他还没有意识到英国会发动鸦片战争”可得出,林则徐对西方侵华的本质意图认识不足,对英国国情了解不深入,故D项正确;根据“他对英国人士反对鸦片贸易的言论格外倾心,对英国国王要求商人尊重中国法律的规定特别看重”可得出“浓厚”“一无所知”的说法错误,排除AC;材料不能说明渠道不正确,排除B。

8.C

【详解】

材料“国民无完全人格,欲国家之隆盛,非但不可得,且有衰亡之虑焉”“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体现的是二者主张为国家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新公民,C正确;ABD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C。

9.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列强同中国废除部分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D正确;A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B与材料无关,排除;C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选D。

10.D

【详解】

根据材料“民国时期,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娱乐事业十分丰富多彩,新旧杂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时期娱乐场所存在的问题根源在于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D正确;ABC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

故选D。

11.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包容性,表明中国外交突破意识形态的束缚,标志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已成熟,A正确;外交总则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B排除;C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A。

12.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后我国迎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这一时期重点建设大型煤矿、核电站、水力发电站及能源运输铁路是为了经济建设服务,即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逐步加大,B正确;大同不属于东部,A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在21世纪初,D排除。

故选B。

13.

(1)①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②秦国已具备统一全国的优势。

③百家争鸣,思想家们向各国君主宣传自己的强国主张。

(2)①希腊城邦政治盛极而衰,导致希腊混乱和内耗加剧,制约了希腊的发展。

②马其顿的崛起。

③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古希腊有对外殖民的传统。

(3)同:

①都对分裂和混乱不满,希望实现统一。

②都寄希望于军事强邦领导统一。

③都认识到了凝聚人心对实现统一的重要性,但都没有被当时的统治者采纳。

异:

①荀子主张王霸兼用(礼法并用)实现统一;伊索克拉底主张通过对外殖民促进统一。

②荀子偏重于文化整合以巩固统一;伊索克拉底主张王权专制,通过领土扩张促和谐相处,具有殖民主义色彩。

【详解】

(1)结合所学内容而可知,荀子生活在战国时代晚期,所以他提出的主张的时代背景一是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二是秦国已具备统一全国的优势。

三是百家争鸣,思想家们向各国君主宣传自己的强国主张。

结合所学进行作答即可。

(2)根据“师从普罗塔哥拉和苏格拉底的伊索克拉底”可知伊索克拉底生活在古代希腊。

根据“于土地不足,他们彼此谋害,互相袭击,有的死于口粮的缺乏,有的死于战争”得出希腊城邦政治盛极而衰,导致希腊混乱和内耗加剧,制约了希腊的发展。

根据“他公开呼吁由马其顿国王腓力来统一希腊”得出马其顿的崛起。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古希腊有对外殖民的传统。

(3)综合材料内容可分析得出,荀子和伊索克拉底都主张进行统一,他们都对分裂和混乱不满,希望实现统一。

荀子寄希望于秦国,伊索克拉底则寄希望与希腊,说明他们都寄希望于军事强邦领导统一。

他们都认识到了凝聚人心对实现统一的重要性,但都没有被当时的统治者采纳不同之处在于荀子主张王霸兼用(礼法并用)实现统一;伊索克拉底主张通过对外殖民促进统一。

荀子偏重于文化整合以巩固统一;伊索克拉底主张王权专制,通过领土扩张促和谐相处,具有殖民主义色彩。

14.

(1)特点:

①从部队开始,军民兼顾。

②战斗、生产、学习三结合。

③各种产业协调发展。

④成效显著,经验丰富。

⑤先试点后推广。

⑥有坚强的领导。

(2)作用:

①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改善了解放区军民的物质生活,为抗战的胜利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增强了团结意识,培养了延安精神。

③积累了经济建设经验,培养了经济工作干部。

【详解】

(1)特点:

根据“中共中央号召军民,自立更生,自己动手、克服困难。

大生产运动首先在部队展开”得出从部队开始,军民兼顾。

根据“实行战斗、生产、学习三结合”得出战斗、生产、学习三结合。

根据“除了垦荒、发展农业外,还创办了纺织厂、肥皂厂、造纸厂、磨坊、油坊、盐井等”得出各种产业协调发展。

根据“经过奋斗,粮食也做到了全部自给,并向边区政府上缴粮食。

原来的荒原被改造成了“陕北江南”。

”得出成效显著,经验丰富。

根据材料可得出先试点后推广、有坚强的领导。

(2)作用:

根据“大生产运动使解放区军民战胜了严重物质困难,人民的负担减轻,收入增加,生活得到了改善,这就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物质基础”可得出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改善了解放区军民的物质生活,为抗战的胜利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根据“培养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积累了经济建设的经验,造就了一批经济工作干部。

”得出增强了团结意识,培养了延安精神。

积累了经济建设经验,培养了经济工作干部。

15.

(1)背景:

①苏联推行霸权主义,中苏关系恶化。

②两国存在领土争端,谈判破裂。

③苏军不断挑衅和主动进攻。

(2)原因:

①珍宝岛战役打击了苏联的嚣张气焰,体现了中国维护领土完整的决心;②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③国防高科技的进步;④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

【详解】

(1)背景:

根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苏边界谈判破裂后,苏联不断对中国进行武装挑衅,制造流血事件”可归纳出两国存在领土争端,谈判破裂和苏军不断挑衅和主动进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苏联推行霸权主义,中苏关系恶化。

(2)原因:

从战役的结果来看,珍宝岛战役打击了苏联的嚣张气焰,体现了中国维护领土完整的决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外交策略的调整、国防科技的进步及国际地位提高也属于重要因素。

16.

(1)①培育出农林新品种,取得众多研究成果。

②带动山区农民脱贫增收,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③参与开发的山区综合治理“两聚”理论获得重大实践效果。

(2)①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杰出林业和生态学家。

②科技兴农、脱贫攻坚的人民楷模。

③教书育人、为国育才的优秀教师代表。

④心系百姓、乐于奉献的新时代模范党员。

(以上各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给分,但不超过各题总分)

【详解】

(1)贡献:

根据材料“他精心培育的新品种核桃、苹果,给太行山的农民带来滚滚财富”可归纳出培育出农林新品种和带动山区农民脱贫增收;根据材料“参与开发的聚集土壤、聚集径流‘两聚’理论,使邢台前南峪森林覆盖率达到90.7%,植被覆盖率达到94.6%”可归纳出参与开发的山区综合治理“两聚”理论获得重大实践效果。

(2)评价:

结合李保国的事迹和所学知识可知,关于评价可从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科技兴农、脱贫攻坚的人民楷模;教书育人、为国育才;心系百姓、乐于奉献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17.示例:

近代前期政治体制的变革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反映

近代中国,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地主经济同工业商品经济并存,民族工业产生和发展起来。

民族工业的发展要求改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以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先后提出维新思想、民主共和思想,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相继兴起,推动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最终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但这个共和体制有共和之名无共和之实,封建君主专制残余势力蠢蠢欲动,袁世凯复辟帝制,张勋复辟清室,段琪瑞专权独裁……,实现真正民主共和之路任重而艰难。

究其原因,在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总之,近代中国畸形而发展不充分的工业商品经济孕育了不完备的民主共和体制。

【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

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材料信息总结论点,再结合所学围绕论点展开论述。

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

由于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成为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地主经济同工业商品经济并存,在政治上出现了宗法君主专制和不完备的共和制并存,由此可知,近代前期政治体制的变革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反映。

结合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辛亥革命、维新变法等相关内容展开论述即可。

从其他角度总结论点展开论述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