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74239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第二单元备课计划

教材解析

本单元以“以诚待人”为专题来安排的,选编了精读课文《中彩那天》《尊严》,略读课文《万年牢》《将心比心》,还有一个语文园地。

《中彩那天》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的崇高的精神世界,使我们懂得了诚实守信是人的精神财富,远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

《万年牢》告诉读者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实在。

《尊严》讲了一件石油大王哈默罕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更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将心比心》虽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能给人心灵的震撼,告诫人们遇事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着想。

除课文之外,还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栏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认识20个字,会写28个字。

正确读写生字词。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揣摩品味文中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等描写,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感受人物的情感世界。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品味作者对人物语言、行动及外貌描写的语句。

2.指导学生潜心读书,充分感知文本内容,与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指导学生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有尊严、多为别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揣摩品味文中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等描写,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感受人物的情感世界。

2.指导学生潜心读书,充分感知文本内容,与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有尊严、多为别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课时分配

《中彩那天》——2课时《万年牢》——1课时

《尊严》——2课时《将心比心》——1课时

《语文园地二》——4课时

教法学法

1.词句点拨法。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点拨,让学生通过抓关键词,理解课文重点句子,感受人物高尚的品质。

2.品悟词句法。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悟,以及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人物的品质,体会人物的情感。

3.引导启发法。

引导自读自悟,使学生在读中领悟课文所要阐明的道理。

5.中彩那天

备教材

备课资料

重难点处理方法

1.词语教学的有效策略——教无定法,因词制宜

使学生初读课文后,板书了“拮据、梦寐以求、奔驰、馈赠、迷惑不解、捎”六个生字所带的词语,根据课文内容和每个词语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拮据”一词的处理,教师先让学生读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了句子后就知道“拮据”就是生活很困难。

待学生初步理解“拮据”之后,教师马上趁热打铁“怎么困难?

”这样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既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又读懂了第1自然段的内容。

2.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的有效策略——整合内容,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首先,让学生浏览课文,看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中彩那天的事,直接把薛恒引入重点段(3-8自然段),待学生概括出“中彩那天发生了什么事”后,让学生再读这件事,找出触动自己、让自己有感受、令自己有疑惑的地方,读后谈自己的疑惑、感受。

接下来,如何才能让学生“沉入”文字背后,走进父亲的内心呢?

选择恰当的时机,向学生抛出两组关联词:

用“因为……所以……”来帮助父亲找出留下汽车的理由;用三个“就算……也不能……”说说父亲没有留下车的想法。

这两组关联词的介入,使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时“有章可循”,深入浅出,可谓独具匠心。

整个环节充分体现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工夫。

备课堂

名师导学案

【课文分析】

本篇课文以汽车的得而复失和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展开,通过精彩的语言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本文讲的是一个汽车修理厂的技工,无意中抽中了大奖,但是抽中了大奖的彩票却是他帮同事代买的。

经过思想的斗争,他把大奖送给了同事。

作者赞扬了这种诚实、守信的品质,它让我们懂得,诚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为珍贵。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刚进入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词句的能力,但是把握主要内容和透过词句揣摩人物的心理上还存在一定难度,教学中应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根据学情恰当引导、启发,在难点处巧设疑问,设置梯度,在重点处凸显语言文字训练,并及时总结提升写法。

【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以语言为载体,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与神情,揣摩人物心理。

指导学生在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中,切己体察,通过联系上下文,逐层朗读感悟,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形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财富、拮据、梦寐以求”等词语。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父亲”诚实、守信的品质。

3.指导学生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诚实与讲信用的珍贵。

2.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母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借助工具书,预习本课的生字词;参照《自主预习卡》做好预习。

教师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教师活动)

学案(学生活动)

微课设计指导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约5分钟)

 

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一起读课题──(齐读)。

中彩那天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齐读课文题目。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并思考:

中彩那天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本课导入开门见山,简单明了的交待学习任务,带着问题走进阅读,便于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使学生产生初步的阅读感受。

二、整体把握,学习生字词。

(约8分钟)

1.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

2.引导学生思考:

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指导学生个别练说,指导方法。

引导学生明白叙事性的课文可以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习生字词。

2.说一说自己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

3.同桌练说。

根据学生已知的内容随机点拨,指导方法,使“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这项训练落到实处。

三、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约12分钟)

1.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来形容“我”家当时的家境。

2.指导学生思考:

为什么“我”家这么拮据?

3.引导学生交流:

面对这样的生活,母亲的态度如何?

4.指导学生思考“梦寐以求”的意思,并说一说:

父亲梦寐以求的愿望是什么?

1.自由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找出一个词语来形容“我”家当时的家境。

2.说一说“我”家这么拮据的原因。

3.交流讨论:

面对这样的生活,母亲的态度如何?

4.相互交流“梦寐以求”的含义,和父亲梦寐以求的愿望。

让学生学会通过抓关键词,理解课文重点句子。

这就是词句点拨法。

四、了解“故事的起因”。

(约10分钟)

1.指导学生回到中彩那天,看看中彩时的情景。

找出相应段落,自由读第3、4自然段。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父亲中彩后,“我”的心情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指导学生试着把这种感情变化用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来。

4.指名试读,评价、点拨。

 

1.自由读第3、4自然段。

2.说一说父亲中彩后,“我”的心情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把这种感情变化用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来。

学生默读课文,圈画重点词句,体现了以学定教的理念。

默读是四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要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学会默读。

五、课堂小结  。

(约5分钟)

1.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感受了作者一家拮据的生活,同时也感受到了他们信守的格言。

另外,我们也看到了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愿望的父亲,却一点都不高兴,这其中的缘由,我们下节课来揭晓。

2.布置课外作业:

正确书写本课生字、新词;自主学习课文其他部分。

 

完成课外作业。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明确了下节课的学习重点。

教学过程第2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教师活动)

学案(学生活动)

微课设计指导

一、复习导入。

(约5分钟)

1.听写部分词语。

2.教师谈话:

同学们,为什么中彩后父亲会不高兴呢?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父亲的心灵深处,去细细品味这位家境贫寒的父亲,在中大奖后的那复杂而又矛盾的心理过程。

 

听写词语。

温故而知新,课前听写,进一步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二、走进人物内心,感受矛盾。

(约10分钟)

1.指导学生比较父子间的不同态度。

2.引导学生拓展想象,练习说话,深入体会父亲的内心世界。

1.比较父子间的不同态度。

2.拓展想象,深入体会父亲的内心世界。

结合想象,抓住关键词,走进父亲的内心,感受他内心的矛盾。

三、揭开真相,感受“诚信”。

(约12分钟)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

万般无奈的父亲,缓缓地开着自己梦寐以求的奔驰车,回到家里,他又做了些什么?

2.指导学生相互交流:

假设现在的你就是这位家境贫寒,梦寐求车,并用自己一个人的收入来维持一家六口人生活的父亲,你在擦掉K字时,心里都想些什么?

3.引导学生讨论:

课文中“我”的意见是留下车,理由是什么?

这个理由成立吗?

1.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中的父亲回到家后做了什么。

2.展开想象,畅谈自己心里的感受。

3.交流谈论,汇报自己的感受。

通过品味父亲神态和动作描写的语句,体会父亲抉择之难的心理,并领悟作者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表达方法。

四、学习第9自然段。

(约8分钟)

1.指名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

2.提问:

同学们,老师和大家一起学到这里,我也被搞得“迷惑不解”了,父亲是靠什么解开了这个“道德难题”的呢?

1.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

2.自由交流父亲是靠什么解开了这个“道德难题”的。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段,指导语气、语调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读课文的开头语结尾。

(约5分钟)

1.引导学生体会开头与结尾之间的联系。

2.指导学生说一说:

为什么“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1.体会开头与结尾之间的联系。

2.理解“富有”的特殊意义。

通过对开头与结尾的思考与讨论,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体悟。

六、布置作业。

(约5分钟)

把自己口述的“收获与体会”写下来,也让自己的体会形成一句“名言”,并在结尾处写上自己的名字。

完成课外作业。

把自己的收获与体会写下来,一方面总结自己收获,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七、板书设计。

中彩那天

开头:

诚实+信用=财富

起因:

(神情严肃)

经过:

(道德难题)诚实守信

结果:

(特别高兴)

结尾:

(受益匪浅)

八、教学反思。

教本课时,为培养学生的语感,注重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启发他们展开想象,丰富课文内涵,拓宽思想,强化积累。

指导学生朗读重点语句、重点片断,从多次反复的朗读中激发他们的感情,从而体会到体会父亲在拨通电话把车给库伯时而表现出的高尚品质,感受父亲那种诚实、守信的品质,让学生懂得,诚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为珍贵。

名师课堂实录

《中彩那天》课堂精彩片段赏析

师:

同学们说得可真带劲儿!

咱们对文章有了一个整体了解。

文章出现的人物有父亲、母亲,还有——(生:

“我”)。

这节课,咱们先谈谈父亲,他面临了一个难题,这个难题指的是什么呀?

生:

中奖的是库伯先生的彩票,不是父亲的,所以他想要不要把车还给库伯先生。

师:

是留车呢?

还是还车呢?

可真难啊!

如果你就是文中的父亲,有哪些理由为自己留下这辆车呢?

请同学们仔细地默读一下课文,想想父亲留车的理由。

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语句。

(默读,圈画。

师:

同学们的书本上留下了思维的痕迹。

来,咱们交流一下,你找了哪些理由?

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

师:

你能不能用这个句式说说理由。

生:

因为我们家非常穷,所以我可以留下这辆车。

生:

我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所以我可以留下这辆汽车。

师:

谁来读读这句话?

师:

你读得很流利,但我还没有听出梦寐以求的感觉。

愿望再强烈点!

师:

强调了“自己的”,愿望强烈多了,还有谁想读?

师:

强调了“梦寐以求”,好!

这可是父亲朝思暮想、梦寐以求的车呀!

来,一起读!

生:

齐读。

6*.万年牢

备教材

备课资料

1.走近作者——新凤霞

生平简介:

新凤霞(1927—1998),原名杨淑敏,天津人。

幼时曾学京剧,13岁改习评剧。

1953年入中国评剧院。

文学成就:

曾获美国纽约美华艺术学会1997年颁发的华人艺术家终身成就奖。

作者作品:

《新凤霞的回忆》《以苦为乐》《人缘》等。

2.重点突破

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

A什么叫正道?

B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

师:

父亲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可是做大买卖的老板都有一套投机取巧的生意经,而认真实在的父亲又怎么看得下去呢?

可想而知这两个格格不入的人之间一定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用你的智慧展开想象,写一写这场非一般的唇枪舌剑。

写对话练习:

看着父亲选料那么认真,那么丝毫也不马虎。

老板()地对父亲说:

“”

父亲()地说:

“”

老板()地说:

“”

父亲()地说:

“”

备课堂

名师导学案

【课文分析】

本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位父亲真挚地为人、做事、做生意的故事。

故事是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这件事,分两部分讲父亲做事的认真和实在的。

先讲父亲自己经营做糖葫芦选用最好的材料,讲求制作的工艺、手艺高超和保证产品质量;再讲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诱骗顾客的行动而辞掉工作。

父亲的认真、实在、正派的品德影响和教育了下一代,为孩子建立了如何做人的榜样。

【学情分析】

就大多数四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自学能力还不够强,有针对性的引导还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力求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共同发展。

【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了“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先以自由朗读、默读等方式来阅读课文,理清脉络,感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然后重点研读课文三处写了万年牢的部分,联系实际理解万年牢的含义。

通过搜集资料,观看多媒体课件,读、悟、拓展想象等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师、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感悟文章的主旨。

课后,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进一步搜集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及学习本文的写法进行练笔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

2.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指导学生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2.指导学生体会“万年牢”的深刻含义,理解文中三处提到的“万年牢”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参照《自主预习卡》做好预习。

教师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案(教师活动)

学案(学生活动)

微课设计指导

一、导入课文,激趣引思。

(约5分钟)

谈话导入:

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天津,有一位卖糖葫芦的人,他的糖葫芦做得非常漂亮,味道特棒,在天津很有名气,想知道他是谁吗?

(板书课文题目)看了课文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1.齐读课文题目。

2.自由畅谈自己对于课文题目的感受。

以谈话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文本的情境之中。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约10分钟)

1.检查学生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2.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在书上做批注。

(1)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

(2)课文三次写了万年牢,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想一想分别指什么?

1.听写生字词。

2.自由读课文,在书上做批注,自由交流教师提出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使他们在快速阅读中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对文章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为进一步学习语文课文做好铺垫。

三、读议结合,感悟理解“万年牢”。

(约15分钟)

1.指导学生交流思考:

第一处的“万年牢”是指什么?

为什么叫“万年牢”?

这种“万年牢”的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2.引导学生理解第二处“万年牢”。

出示句子:

“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

什么叫正道?

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

父亲与老板的生意经哪个好?

为什么?

3.引导学生理解第三处“万年牢”。

出示句子: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

一个具有诚实可靠品质的人也是万年牢。

4.指导学生理解这三处“万年牢”之间的联系。

 

1.交流对第一处“万年牢”的理解。

2.结合句子,理解第二处“万年牢”。

3.说一说对第三处“万年牢”的理解。

4.相互交流这三处“万年牢”之间的联系。

 

每一处对“万年牢”的理解都紧紧地联系课文的内容,并且联系生活的实际来谈,加深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四、情感升华,课外延伸。

(约10分钟)

1.引导学生相互交流:

你们在作者父亲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2.指导学生积累“做事认真,讲诚信”的名言。

1.相互交流自己从父亲身上学到的东西。

2.积累“做事认真,讲诚信”的名言。

通过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体悟,进一步升华了主题。

五、板书设计。

6.万年牢

质量:

工艺高、质量好

生意:

好的产品受信赖赢得众多回头客

人品:

诚实、守信

六、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虽是一篇略读课文,但课文的篇幅却很长,要在一节课内将学文明理、领会方法都训练到位,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课文的题目是“万年牢”,文中也有三次提到“万年牢”,如果能引领学生对这三处的“万年牢”进行细细品味,体会它们的意思,再说说这中间的相互联系,那么,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达成了。

因此,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就紧紧抓住“万年牢”这条主线,通过文中三次出现的“万年牢”来引导学生一步步进入课文的情境中,积极思考,感悟文章所蕴含的做人道理。

名师课堂实录

《万年牢》课堂精彩片段

师: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句子。

齐声朗读出这个句子,边读边想:

这句话中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

(屏显句子:

“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

生(齐读句子)师:

这句话中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

生:

糖葫芦。

生(齐)同意!

师:

万年牢的糖葫芦,是怎样的糖葫芦?

生:

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的糖葫芦。

师:

这样的糖葫芦,是怎样做出来的呢?

生(甲):

糖蘸得均匀。

师:

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要做出万年牢的糖葫芦,在做的过程中间,父亲还做了些什么?

生:

“父亲的糖葫芦做得好,用的都是最好的材料。

早晨起来,父亲去市上买来红果、海棠、山药、红小豆等,先把这些东西洗干净。

红果、海棠去了把儿和尾,有一点儿掉皮损伤的都要挑出来,选出上好的在阳光下晾晒。

青丝、玫瑰也是要上等的。

蘸糖葫芦必须用冰糖,绵白糖不行,蘸出来不亮。

煮糖用铜锅,铁锅煮出的糖发黑。

师:

嗯,你用文中的段落作了回答。

是啊,父亲做糖葫芦选料很讲究,红果、海棠要——(示意学生接着说)

生(齐):

“去了把儿和尾,有一点掉皮损伤的都要挑出来,选出上好的在阳光下晾晒。

青丝、玫瑰也是要上等的。

蘸糖葫芦必须用冰糖,绵白糖不行,蘸出来不亮。

师:

是啊,不仅如此,煮糖的锅也讲究,要用铜锅。

你还从哪些地方读出来了,这万年牢的糖葫芦做出来不容易?

生:

我觉得不但选料讲究,整个做得过程都很讲究。

时间要把握得刚刚好。

师:

对。

那我们来看一看,整个过程都做些什么。

生:

“把炉火闷好……”师:

嗯,闷炉火。

继续往下说。

生:

洗石板生:

削竹签生:

洗竹签生:

晾竹签。

师:

一言以蔽之吧?

“准备竹签”。

好,继续往下说。

生:

煮糖生,蘸糖。

生:

甩糖风。

师:

是啊,正是因为在整个做糖葫芦的过程中,父亲——(示意学生接着说)

生:

一丝不苟。

生:

认认真真。

生:

细心认真。

师:

对,正是因为父亲的认真实在,所以做出的糖葫芦可以称得上是“万年牢。

 

7.尊严

备教材

备课资料

1.走近作者——李雪峰

生平简介:

李雪峰,男,1967年生,河南省西峡县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文学成就:

曾获第三届老舍散文奖等多种奖项。

作者作品:

《尊严》《生命的林子》《母亲的贺卡》《浮生若茶》《人生的泥泞》等。

2.片段赏析

师:

在哈默与杰克逊大叔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谁来说说?

生:

我从“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这句话中体会到了哈默一定要先干活再吃饭。

师:

(出示这句话)细心的同学可能发现,在这句话中有一个字被哈默反复运用,哪个字?

生:

“不”。

师:

用了几次?

生:

3次。

师:

(句中三个“不”变红)读一读,从这三个“不”中你读到了什么?

生朗读体会。

生:

我感到哈默很坚定。

师:

那就请你坚定地读一读。

生朗读。

师:

哈默的语调并不激昂,可能还有些虚弱,却字字透露着坚定,谁再来读读。

指一人朗读。

师:

透过哈默的语言(板书:

语言)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坚定。

备课堂

名师导学案

【课文分析】

本篇课文写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在逃难的路上,他饥寒难忍,但是他拒绝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东西,只能在帮忙干完活以后,他才吃这份食物。

后来,他留在杰克逊家里干活,成为庄园里的一把好手。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

人可以没有财富,但必须要有做人的尊严,这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只要有了做人的尊严,就有可能拥有财富乃至一切。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

因此,生字词的预习可以放在课前。

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的,需要教师的指导。

本文主旨“尊严”的涵义也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困难较大。

【教学策略】

在教学时,可以多给时间引导学生自学。

在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自学生字新词,识记生字,理解词义,读通课文;同时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理清课文的思路。

在深入阅读时,可抓住“尊严”一词,先理解字面上的意思,再思考为什么杰克逊说哈默有尊严。

从对哈默的外貌、动作和语言等描写中品味人物自尊的品格。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会认本课的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善良”等词语。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不同人物的形象。

3.引导学生通过把哈默与其他难民进行比较,从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等描写中体会到人物自尊的品格。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并懂得什么是尊严。

2.指导学生体会不同人物的形象。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借助工具书预习本课的生字词;参照《自主预习卡》做好预习。

教师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教师活动)

学案(学生活动)

微课设计指导

1、激趣导入。

(约5分钟)

谈话导入:

1.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饥肠辘辘、筋疲力尽的人,有人将食物送到你面前,你会怎么做?

2.可是有一个年轻人他没有这么做(出示课文插图),这究竟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