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调试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73912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调试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污水调试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污水调试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污水调试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污水调试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污水调试方案.docx

《污水调试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调试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污水调试方案.docx

污水调试方案

污水处理调试

污水处理工程调试及

  试运行指导手册

  污水处理工程调试及试运行指导手册

  一、    宗旨

  本手册是针对污水处理工程调试及试运行工作编写的,可供安装、调试及营运工作人员使用,亦可作为建设方、施工方施工验收之参考。

  二、    纲目

  手册含以下主要内容:

  调试条件、调试准备、试水方式、单机调试、单元调试、分段调试、接种菌种、驯化培养、全线连调、检测分析、改进缺陷、补充完善、正式试运行、自行检验、正式提交检验、竣工验收。

  三、    细则

  1、调试条件

  

(1)    土建构筑物全部施工完成;

  

(2)    设备安装完成;

  (3)    电气安装完成;

  (4)    管道安装完成;

  (5)    相关配套项目,含人员、仪器,污水及进排管线,安全措施均已完善。

  2、调试准备

  

(1)    组成调试运行专门小组,含土建、设备、电气、管线、施工人员以及设计与建设方代表共同参与;

  

(2)    拟定调试及试运行计划安排;

  (3)    进行相应的物质准备,如水(含污水、自来水),气(压缩空气、蒸汽),电,药剂的购置、准备;

  (4)    准备必要的排水及抽水设备;赌塞管道的沙袋等;

  (5)    必须的检测设备、装置(PH计、试纸、COD检测仪、SS);

  (6)    建立调试记录、检测档案。

  3、试水(充水)方式

  

(1)    按设计工艺顺序向各单元进行充水试验;中小型工程可完全使用洁净水或轻度污染水(积水、雨水);大型工程考虑到水资源节约,可用50%净水或轻污染水或生活污水,一半工业污水(一般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2)    建构筑物未进行充水试验的,充水按照设计要求一般分三次完成,即1/3、1/3、1/3充水,每充水1/3后,暂停3-8小时,检查液面变动及建构筑物池体的渗漏和耐压情况。

特别注意:

设计不受力的双侧均水位隔墙,充水应在二侧同时冲水。

  已进行充水试验的建构筑物可一次充水至满负荷。

  (3)    充水试验的另一个作用是按设计水位高程要求,检查水路是否畅通,保证正常运行后满水量自流和安全超越功能,防止出现冒水和跑水现象。

  4、单机调试

  

(1)    工艺设计的单独工作运行的设备、装置或非标均称为单机。

应在充水后,进行单机调试。

  

(2)    单机调试应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a、    按工艺资料要求,了解单机在工艺过程中的作用和管线连接。

  b、    认真消化、阅读单机使用说明书,检查安装是否符合要求,机座是否固定牢。

  c、    凡有运转要求的设备,要用手启动或者盘动,或者用小型机械协助盘动。

无异常时方可点动。

  d、    按说明书要求,加注润滑油(润滑脂)加至油标指示位置。

  e、    了解单机启动方式,如离心式水泵则可带压启动;定容积水泵则应接通安全回路管,开路启动,逐步投入运行;离心式或罗茨风机则应在不带压的条件下进行启动、停机。

  f、    点动启动后,应检查电机设备转向,在确认转向正确后方可二次启动。

  g、    点动无误后,作3-5min试运转,运转正常后,再作1-2h的连续运转,此时要检查设备温升,一般设备工作温度不宜高于50-60℃,除说明书有特殊规定者,温升异常时,应检查工作电流是否在规定范围内,超过规定范围的应停止运行,找出原因,消除后方可继续运行。

单机连续运行不少于2h。

  (3)    单车运行试验后,应填写运行试车单,签字备查。

  5、单元调试

  

(1)    单元调试是按水处理设计的每个工艺单元进行的,如格栅单元、调节池单元、水解单元、好氧单元、二沉单元、气浮单元、污泥浓缩单元、污泥脱水单元、污泥回流单元………的不同要求进行的。

  

(2)    单元调试是在单元内单台设备试车基础上进行的,因为每个单元可能有几台不同的设备和装置组成,单元试车是检查单元内各设备连动运行情况,并应能保证单元正常工作。

  (3)    单元试车只能解决设备的协调连动,而不能保证单元达到设计去除率的要求,因为它涉及到工艺条件、菌种等很多因素,需要在试运行中加以解决。

  (4)    不同工艺单元应有不同的试车方法,应按照设计的详细补充规程执行。

  6、分段调试

  

(1)    分段调试和单元调试基本一致,主要是按照水处理工艺过程分类进行调试的一种方式。

  

(2)    一般分段调试主要是按厌氧和好氧两段进行的,可分别参照厌氧、好氧调试运行指导手册进行。

  7、接种菌种

  

(1)    接种菌种是指利用微生物生物消化功能的工艺单元,如主要有水解、厌氧、缺氧、好氧工艺单元,接种是对上述单元而言的。

  

(2)    依据微生物种类的不同,应分别接种不同的菌种。

  (3)    接种量的大小:

厌氧污泥接种量一般不应少于水量的8-10%,否则,将影响启动速度;好氧污泥接种量一般应不少于水量的5%。

只要按照规范施工,厌氧、好氧菌可在规定范围正常启动。

  (4)    启动时间:

应特别说明,菌种、水温及水质条件,是影响启动周期长短的重要条件。

一般来讲,低于20℃的条件下,接种和启动均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冬季运行时更是如此。

因此,建议冬季运行时污泥分两次投加,以每天6000m3为例,建议第一期,在水解和好氧池中各投加12t活性污泥(注意应采取措施防止无机物污泥进入),投加后按正常水位条件,连续闷曝(曝气期间不进水)3-7d后,检查处理效果,在确定微生物生化条件正常时,方可小水量连续进水20-30d,待生化效果明显或气温明显回升时,再次向两池分别投加10-20t活性污泥,生化工艺才能正常启动。

  (5)    菌种来源,厌氧污泥主要来源于已有的厌氧工程,如汉斯啤酒厌氧发酵工程、农村沼气池、鱼塘、泥塘、护城河清淤污泥;好氧污泥主要来自城市污水处理厂,应拉取当日脱水的活性污泥作为好氧菌种。

  8、驯化培养

  

(1)    驯化条件:

一般来讲,微生物生长条件不能发生骤然的突出变化,常规讲要有一个适应过程,驯化过程应当与原生长条件尽量一致,当做不到时,一般用常规生活污水作为培养水源,果汁废水因浓度较高不能作为直接培养水,需要加以稀释,一般控制COD负荷不高于1000-1500mg/L为宜,这样需要按1:

1(生活污水:

果汁废水)或2:

1配制作为原始驯化水,驯化时温度不低于20℃,驯化采取连续闷曝3-7d,并在显微镜下检查微生物生长状况,或者依据长期实践经验,按照不同的工艺方法(活性污泥、生物膜等),观察微生物生长状况,也可用检查进出水COD大小来判断生化作用的效果。

  

(2)    驯化方式:

驯化条件具备后,连续运行已见到效果的情况下,采用递增污水进水量的方式,使微生物逐步适应新的生活条件,递增幅度的大小按厌氧、好氧工艺及现场条件有所不同。

一般来讲,好氧正常启动可在10-20d内完成,递增比例为5-10%;而厌氧进水递增比例则要小的很多,一般应控制挥发酸(VFA)浓度不大于1000mg/L,且厌氧池中PH值应保持在6.5-7.5范围内,不要产生太大的波动,在这种情况下水量才可慢慢递增。

一般来讲,厌氧从启动到转入正常运行(满负荷量进水)需要3-6个月才能完成。

  (3)    厌氧、好氧、水解等生化工艺是个复杂的过程,每个工程都会有自己的特点,需要根据现场条件加以调整。

  9、全线调试

  

(1)    当上述工艺单元调试完成后,污水处理工艺全线贯通,污水处理系统处于正常条件下,即可进行全线连调。

  

(2)    按工艺单元顺序,从第一单元开始检测每个单元的PH值(用试纸)、SS(经验目测)、COD(仪器检测),确定全线运行的问题所在。

  (3)    对不能达到设计要求的工艺的单元,全面进行检测调试,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4)    各单元均正常后,全线连调结束。

  10、抓住重点检测分析

  

(1)    全线连调中,按检测结果即可确定调试重点,一般来讲,重点都是生化单元。

  

(2)    生化单元调试的主要问题

  a、    要认真检查核对该单元进出水口的位置、布水、收水方式是否符合工艺设计要求。

  b、    正式通水前,先进行通气检测,即通气前先将风机启动后,开启风量的1/4-1/3送至生化池的曝气管道中,检查管道所有节点的焊接安装质量,不能有漏气现象发生,不易检查时,应涂抹肥皂水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修复至要求。

  c、    检查管道所有固定处及固定方式,必须牢固可靠,防止产生通水后管道产生松动现象。

  d、    检查曝气管、曝气头的安装质量,不仅要求牢固可靠,而且处于同一水平面上,高低误差不大于±1㎜,检查无误后方可通水。

  e、    首次通水深度为淹没曝气头、曝气管深度0.5m左右,开动风机进行曝气,检查各曝气头曝气管是否均衡曝气。

否则,应排水进行重新安装,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f、    继续充水,直到达到正常工作状态,再次启动曝气应能正常工作,气量大、气泡细、翻滚均匀为最佳状态。

  g、    对不同生化方式要严格控制溶解氧(DO)量。

厌氧工艺不允许有DO进入;水解工艺,可在10—12h,用弱空气搅拌3--5min;缺氧工艺DO应控制在小于0.5mg/L范围内;氧化工艺则应保证DO不小于2--4mg/L。

超过上述规定将可能破环系统正常运行。

  11、改善缺陷、补充完善

  

(1)连续调试后发生的问题,应慎重研究后,采取相应补救措施予以完善,保证达到设计要求。

  

(2)一般来讲,改进措施可与正常调试同步进行,直到系统完成验收为止。

  12、试运行

  

(1)系统调试结束后应及时转入试运行。

  

(2)试运行开始,则应要求建设方正式派人参与,并在试运行中对建设方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使其掌握运行操作。

  (3)试运行时间一般为10--15天。

试运行结束后,则应与建设方进行系统交接,即试运行前期污水站全部设施、设备、装置的保管及运行责任由工程施工承包方自行承担;试运行期,则由施工方、建设方共同承担,以施工方为主;试运行交接后则以建设方为主,施工方协助;竣工验收后则全权由建设方负责。

  13、自验检测

  

(1) 由施工方制定自验检测方案,并做好相应记录。

  

(2) 连续三天,按规定取水样(每2h一次,24h为一个混合样),分别在进出水口连续抽取,每天进行检测(主要为COD、PH、SS),合格后即认定自检合格。

  14、交验检测

  

(1)由施工方将自检结果向建设方汇报,建设方认同后,由建设方寄出交验书面申请报告,报请当地环保监测主管部门前来检测。

  

(2)施工方,建设方共同准备条件,配合环保主管部门进行检测。

  (3)检测报告完成后,工程技术验收完成。

  15、竣工验收

  

(1)由施工方向建设方提交竣工验收申请,并向建设方提供竣工资料。

  

(2)由建设方组织,并正式起草竣工验收报告,报请主管部门组织验收。

  (3)正式办理竣工验收手续。

  

  

  厌氧生物处理调试运行

  

  

  指导手册

  厌氧生物处理、调试、运行指导手册

  1、目的:

本手册用于厌氧生物降解工艺单元的运行管理。

  2、内容及对象:

手册包括有以下7个内容:

即:

  厌氧生物反应概述;厌氧技术优势和不足;反应机理;厌氧反应器类型;厌氧反应器工艺控制条件;启动方式;运行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

  手册适用于厌氧反应器操作人员、污水站技工、化验人员和管理人员,亦可供相关人员参考。

  3、厌氧反应概述:

    利用微生物生命过程中的代谢活动,将有机物分解为简单无机物,从而去除水中有机物污染的过程,称为废水的生物处理。

根据代谢过程对氧的需求,微生物又分为好氧、厌氧和介于两者间的兼性微生物。

厌氧生物处理就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在无需提供氧的情况下,把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和少量的细胞物质,这些无机物包括大量的生物气(即沼气)和水。

    厌氧是一种低成本废水处理技术,把废水治理和能源相结合,特别适合发展中国家使用。

  4、厌气处理技术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

  4.1可作为环境保护、能源回收和生态良性循环结合系统的技术,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4.2耗能少,运行费低,对中等以上(1500mg/L)浓度废水费用仅为好氧工艺1/3.

  4.3回收能源,理论上讲1kgCOD可产生纯甲烷0.35m3,燃值(3.93×10-1J/m3),高于天然气(3.93×10-1J/m3)。

以日排10tCOD工厂为例,按COD去除80%,甲烷为理论值80%计算,日产沼气2240m3,相当于2500m3天然气或3.85t煤,可发电5400Kwh.

  4.4设备负荷高、占地少。

  4.5剩余污泥少,仅相当于好氧工艺1/6~1/10.

  4.6对N、P等营养物需求低,好氧工艺要求C:

N

=100:

5:

1,厌氧工艺为C:

N

=(350-500):

5:

1。

  4.7可直接处理高浓有机废水,不需稀释。

  4.8厌氧菌可在中止供水和营养条件下,保留生物活性和沉泥性一年,适合间断和季节性运行。

  4.9系统灵活,设备简单,易于制作管理,规模可大可小。

  厌氧不足:

  1、    出水污染浓度高于好氧,一般不能达标;

  2、    对有毒性物质敏感;

  3、    初次启动缓慢,最少需8-12周以上方能转入正常水平。

  5、反应机理:

  厌氧反应过程是对复杂物质(指高分子有机物以悬浮物和胶体形式存在于水中)生物降解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其反应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5.1水解阶段——被细菌胞外酶分解成小分子。

例如:

纤维素被纤维酶水解为纤维二糖和葡萄糖,淀粉被淀粉酶分解为麦牙糖和葡萄糖,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为短肽和氨基酸等,这些小分子的水解产物能被溶解于水,并透过细胞为细胞所利用。

  5.2发酵阶段——小分子的化合物在发酵菌(即酸化菌)的细胞内转化为更为简单的化合物,并分泌到细胞外。

这一阶段主要产物为挥发性脂肪酸(VFA)醇类、乳酸、CO2、氢、氨、硫化氢等。

  5.3产酸阶段——上一阶段产物被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氢、碳酸以及新的细胞物质。

  5.4产甲烷阶段——在这一阶段乙酸、氢、碳酸、甲酸和甲醇等被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新细胞物质。

原理图如下:

  复杂有机物

  

  水解、发酵

  

                脂肪酸(﹥C2)          硫酸盐还原

  

  产乙酸

  H2+CO2            乙酸    

            产甲烷            产甲烷      

        CH4+CO2

        硫酸盐还原                    硫酸盐还原

                H2S+CO2          

  a、    水解阶段——含有蛋白质水解、碳水化合物水解和脂类水解。

  b、    发酵酸化阶段——包括氨基酸和糖类的厌氧氧化,以及较高级脂肪酸与醇类的厌氧氧化。

  c、    产乙酸阶段——含有从中间产物中形成乙酸和氧气,以及氢气和二氧化碳形成乙酸。

  d、    产甲烷阶段——包括从乙酸形成甲烷,以及从氧、二氧化碳形成甲烷。

废水中有硫酸盐时,还会有硫酸盐还原过程,如虚线所示。

  6、厌氧反应器类型:

  6.1普通厌氧反应池

  6.2厌氧接触工艺

  6.3升流厌氧污泥库(UASB)反应器

  6.4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库(EGSR)

  6.5厌氧滤料(AF)

  6.6厌氧流化库反应器

  6.7厌氧折流反应器(ABR)

  6.8厌氧生物转盘

  6.9厌氧混台反应器等.

  7、厌氧反应的工艺控制条件:

  7.1温度:

按三种不同嗜温厌氧菌(嗜温5-20℃  嗜温20-42℃  嗜温42-75℃)工程上分为低温厌氧(15-20℃)、中温厌氧(30-35℃)、高温厌氧(50-55℃)三种。

温度对厌氧反应尤为重要,当温度低于最优下限温度时,每下降1℃,效率下降11%。

在上述范围,温度在1-3℃的微小波动,对厌氧反应影响不明显,但温度变化过大(急速变化),则会使污泥活力下降,度产生酸积累等问题。

  7.2PH:

厌氧水解酸化工艺,对PH要求范围较松,即产酸菌的PH应控制4-7℃范围内;完全厌氧反应则应严格控制PH,即产甲烷反应控制范围6.5-8.0,最佳范围为6.8-7.2,PH低于6.3或高于7.8,甲烷化速降低。

  7.3氧化还原电位:

水解阶段氧化还原电位为-100~+100mv,产甲烷阶段的最优氧化还原电位为-150~-400mv。

因此,应控制进水带入的氧的含量,不能因以对厌氧反应器造成不利影响。

  7.4营养物:

厌氧反应池营养物比例为C:

N

=(350-500):

5:

1。

  7.5有毒有害物:

抑制和影响厌氧反应的有害物有三种:

  7.5.1无机物:

有氨、无机硫化物、盐类、重金属等,特别硫酸盐和硫化物抑制作用最为严重;

  7.5.2有机化合物:

非极性有机化合物,含挥发性脂肪酸(VFA)、非极性酚化合物、单宁类化合物、芬香族氨基酸、焦糖化合物等五类。

  7.5.3生物异型化合物,含氯化烃、甲醛、氰化物、洗涤剂、抗菌素等。

  7.6工艺技术参数:

  7.6.1水力停留时间:

HRT

  7.6.2有机负荷

  7.6.3污泥负荷

  8、厌氧反应器启动:

  8.1接种污泥:

有颗粒污泥时,接种污泥数量大小10-15%.当没有现成的污泥时,应用最多的是污水处理厂污泥池的消化污泥.稠的消化污泥有利于颗粒污泥形成。

没有消化污泥和颗粒污泥时,化粪池污泥、新鲜牛粪、猪粪及其它家畜粪便都可利用作菌种,,也可用腐败污泥和鱼塘底泥作接种污泥,但启动周期较长。

  污泥接种浓度至少不低10Kg•VSS/m3反应器容积,但接种污泥填充量不大于反应器容积60%。

污泥接种中应防止无机污泥、砂以及不可消化的其它物进入厌氧反应器内。

  8.2接种污泥启动:

启动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起始阶段——反应池负荷从0.5-1.0kgCOD/m3d或污泥负荷0.05-0.1kgCOD/kgVSS•d开始。

进入厌氧池消化降解废水的混合液浓度不大于COD5000mg/L,并按要求控制进水,最低的COD负荷为1000mg/L。

进液浓度不符合应进行稀释。

  进液时不要刻意严格控制所有工艺参数,但应特别注意乙酸浓度,应保持在1000mg/L以下。

进液采用间断冲击形式,即每3~4小时一次,每次5-10min,之后逐步减断间隔时间至1小时,每次进液时间逐步增长20~30min。

起始阶段,进水间隔时间过长时,则应每隔1小时开动泵对污泥搅拌一次,每次3~5min。

  2、启动第二阶段——当反应器容积负荷上升到2-5kgCOD/m3d时,这一阶段洗出污泥量增大,颗粒污泥开始产生。

一般讲,从第一段到第二段要40d时间,此时容积负荷大约为设计负荷的50%。

  3、启动的第三阶段——从容积负荷50%上升到100%,采用逐步增加进料数量和缩短进料间断时间来实现。

衡量能否获进料量和缩短进料时间的化验指标定控制发挥性脂肪酸VFA不大于500mg/L,当VFA超过500-1000mg/L,厌氧反应器呈现酸化状态,超过1000mg/L则表明已经酸化,需立即采取措施停止进料,进行菌种驯化。

一般来讲第二段到第三段也需30-40d时间。

  8.3启动的要点

  1、启动一定要逐步进行,留有充裕的时间,并不能期望很短时间进入加料运行达到厌氧降解的目标。

因为启动实际上是使细菌从休眠状态恢复,即活化的过程。

启动中细菌选择、驯化、增殖过程都在进行,原厌氧污泥中浓度较低的甲烷菌的增长速度相对于产酸菌要慢的多。

因此,这时负荷一般不能高,时间不能短,每次进料要少,间隔时间要长。

  2、混合进液浓度一定要控制在较低水平,一般COD浓度为1000-5000mg/L,当超过5000mg/L,应进行出水循环和加水稀释至要求。

  3、若混合液中亚硫酸盐浓度大于200mg/L时,则亦应稀释至100mg/L以下才能进液。

  4、负荷增加操作方式:

启动初期容积负荷可从0.2-0.5kgCOD/m3•d开始,当生物降解能力达到80%以上时,再逐步加大。

若最低负荷进料,厌氧过程仍不正常COD不能消化,则进料间断时间应延长24h或2-3d,检查消化降解的主要指标测量VFA浓度,启动阶段VFA应保持在3mmoL/L以下。

  5、当容积负荷走到2.0kgCOD/m3d后,每次进料负荷可增大,但最大不超过20%,只有当进料增大,而VFA浓度且维持不变,或仍维持在﹤3mmoL/L水平时,进料量才能不断增大进液间隔才能不断减少。

  

  

  

  

  

  

  

  

  

  

  

  

  

  9、    厌氧生物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存在问题    原  因    解决方法

  1、污泥生长过慢    1营养物不足,微量元素不足;

  2进液酸化度过高;

  3种泥不足。

    1增加营养物和微量元素;

  2减少酸化度;

  3增加种泥。

  2、反应器过负荷    1反应器污泥量不够;

  2污泥产甲烷活性不足;

  3每次进泥量过大间断时间短。

    1增加种污或提高污泥产量;

  2减少污泥负荷;

  3减少每次进泥量加大进泥间隔。

  3、污泥活性不够    1温度不够;

  2产酸菌生长过快;

  3营养或微量元素不足;

  4无机物Ca2+引起沉淀。

    1提高温度;

  2控制产酸菌生长条件;

  3增加营养物和微量元素;

  4减少进泥中Ca2+含量。

  4、污泥流失    1气体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