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学期末复习总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47345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02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社会学期末复习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经济社会学期末复习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经济社会学期末复习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经济社会学期末复习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经济社会学期末复习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社会学期末复习总结.docx

《经济社会学期末复习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社会学期末复习总结.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社会学期末复习总结.docx

经济社会学期末复习总结

第一章

经济社会学思想渊源及其发展

一、马歇尔

(一)主要著作:

《经济学原理》

(二)主要理论

1、偏好的产生

(1)经济学家通常认为偏好是给定的。

(2)马歇尔指出,活动产生偏好(需求)。

(3)活动包括生产和消费。

2、行为理论

(1)新古典主义强调功利主义和原子化行动者。

(2)马歇尔认为行为基于行动者对其他行动者行动的认识。

(3)赚钱、工作、消费动机的社会性。

3、组织作为生产的第四要素

(1)生产要素通常分为土地、劳动和资本三类。

(2)马歇尔先把组织作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要素。

组织的四个层面:

1)社会层面;2)经济层面;

3)产业层面;4)单一的公司层面。

(3)组织有效性条件:

受雇者担任最合适的工作;最好的机械和其它工具。

(4)强调企业家和企业管理者的作用;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二、熊彼特

(一)主要著作:

《经济分析史》、《经济发展理论》

1、经济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1)定义

“经济社会学”:

是对与经济相关的制度的描述和解释。

如政府机构、财产继承、私营企业、习惯性行为。

(2)主张经济学应该欢迎社会学的发展。

(3)经济学与社会学的区别是方法论。

2、企业家理论

(1)企业家的功能是创新——促成生产(和劳动)诸因素的新结合。

(2)企业家的特质:

1)勇敢的领导者

2)具有创新、抓住本质、抛开琐事、迅速行动能力。

3)凭借其意志和个人权威来行动。

4)理性与情感的混合。

3、创新理论

创新的类型:

1)产品

2)生产方法

3)材料资源

4)市场、组织

三、卡尔•波兰尼

(一)主要著作:

《伟大的转变》、《早期帝国的贸易与市场》

(二)主要理论

1、嵌入“理论”

(1)中心论点是经济“嵌入”于更大的社会之中。

(2)社会有优先权并控制着经济。

(3)经济行为者是为了维护其社会地位、身份和社会优越。

2、对功利主义的批评

关心功利主义价值观支配下的个人主义社会,如何保持社会团结。

3、经济整合类型

(1)互惠指对称群体之间的相互关联的交易(如礼品交换)。

(2)再分配指到“中心”和从“中心”的适当交易。

(3)交换涉及市场系统中“诸手”之间的交易(买与卖)。

一、迪尔克姆

(一)主要著作:

《社会分工论》

(二)主要理论

1、工业社会的整合

(1)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

(2)社会分工对整合的影响

2、集体主义方法论

3、契约的非契约性基础

(1)对自由主义、看不见的手的批评

二、韦伯

(一)主要著作:

《经济与社会》、《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

(二)主要理论

1、经济行为的概念界定

(1)经济行为是一种社会行为

(2)行为者参考其他行动者的行为

(3)从传统经济行动到理性经济行动

●传统经济行动的特征:

保守、基于本能、局限于传统习性

理性经济行动的特征:

a、经济行动者有计划地分配他一切可以运用的现有与未来资源;

b、把资源按其重要性分配到不同的可能用途;

c、当经济行动者本身拥有对必要生产工具的支配权时,他能以有计划的生产方式获得利润;

d、当事人可以有计划地通过结社的手段,取得对有限资源的共同支配权。

2、资本主义

(1)资本主义本质是一种理性的经济行为。

(2)历史中存在形形色色的资本主义。

(3)近代资本主义的合理性:

a、私人的独立生产企业自由占有所有的物质手段,如土地、设备等;

b、市场交易自由;

c、合理技术导致了合理的预测,以及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大规模的机械化;

d、合理而可精确估价的法律;

e、劳动自有,即个人出卖劳动力不是迫于政治、法律义务,二是出于经济考虑;

f、经济的商业化,即企业股份公司化,促进了资本主义投资与投机。

(4)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具体因素

a、西方历史上特有的基督教新教伦理

b、西方中世纪城市与近代资本主义

●中世纪城市里市民阶级的出现

●封建主的要塞和堡垒与经常性的市场

●封建主以市民为税收来源,市场以市民为主体

3、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

(1)市场经济:

a、以财政预测、家庭预算与企业预算三者之间的明确分野为基础的。

b、经济实体依市场价格确定经济行为。

c、生产者与消费者会始终面临风险。

(2)计划经济:

a、以独裁为基础的行政管理指令来确定经济行为取向。

b、提倡实物津贴以取消生产与消费的对立。

4、经济与文化

(1)在某些宗教活动与现代资本主义精神之间建立了联系。

(2)所有的社会行动都有明确的意义:

意义赋予所有行动一个文化特质。

(3)把理性化作为最重要的整合力量。

(4)悲剧论调:

理性化的过程破坏了文化实践。

三、马克思

1、代表作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

2、主要理论

(1)剩余价值论

(2)历史唯物主义

(3)疏离理论

四、经济社会学的学科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韦伯、涂尔干和齐美尔为代表;

●第二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帕森斯、斯梅尔瑟和波兰尼为代表;

●第三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后,新经济社会学时期以怀特、格兰诺维特和扎利泽等人为代表。

第二章经济社会学及其研究

一、经济社会学的概念

1、英文名是economicsociology

2、经济社会学与社会经济学

(1)“经济社会学”是一门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经济问题的社会学的分支学科。

(2)“社会经济学”则是一门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研究社会问题的经济学的分支学科。

二、经济社会学定义

1、“运用社会学的基本参考框架、变项(量)和解释模型,研究同稀缺物品及服务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有关的复杂行为”(斯梅尔瑟,1989:

51)。

2、广义与狭义

(1)狭义的经济社会学研究“同稀缺物品及服务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有关的复杂行为”。

(2)广义的经济社会学,除上述之外还包括经济组织、经济制度,甚至包括与经济有关的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等许多方面。

3、中国经济社会学研讨会的定义

经济社会学以经济和社会现象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

经济社会学应该运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把经济现象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中进行分析研究。

既研究经济政策、经济发展引起的社会后果,也要研究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

(中国经济社会学研讨会,1985)

4、总结:

经济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前因和后果的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1)从微观到宏观:

个人、组织、产业、国家或地区

(2)从主观到客观:

价值、态度、行为取向、行为、制度、结构

(3)从静态到动态:

现状、变迁

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1994年斯梅尔塞和斯维德伯格:

1、用社会学的视角审视经济,这包括从文化的角度研究经济,以及从多学科的角度研究经济(如制度经济学、交易成本经济学、组织理论、进化理论、理性选择理论等);

2、研究经济的核心问题,如经济系统、经济制度和经济行为;

3、研究公司、组织和工业;

4、研究社会与经济的关系,包括其他制度与经济的关系,如教育制度与经济、宗教制度与经济、福利制度与经济、分配制度与经济,同时也包括性别与经济、种族与经济以及环境与经济等。

(二)1996年布鲁斯:

解释市场、价格、公司、供给、生产、工作、交换、财产等经济现象;

(三)1997年格兰诺维特:

用社会学的视角研究工业组织、商业联盟、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在物品生产和服务中的作用。

(四)2000年美国社会学学会经济社会学分会:

1、宏观社会学视角下的经济。

2、经济制度和经济行为的社会学分析。

3、社会学视角下的公司、组织和产业。

4、经济与社会系统、政治系统的关系。

四、新经济社会学

(一)新经济社会学的定义

以网络理论、组织理论和文化理论研究经济现象的社会学取向。

(二)新旧经济社会学的主要差别

(二)新旧经济社会学的主要差别

研究层面

强调微观,中、宏观被视为外部条件

强调中观,强调它联结宏、微观的作用

研究主题

人际关系人/机关系小群体

社会分层

经济行为的嵌入性、社会建构

研究方法

描述性个案研究参与观察

解释性抽样调查数理统计

研究取向

应用取向(奶牛社会学)

理论取向

对经济学的态度

拾遗、补充

进入经济学的核心领域

(三)新经济社会学的基本假设

1、行为被社会定位——嵌入

2、制度是建构性的——建构

(四)新经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个人经济行动、经济产出(结果)和经济制度及三者的关系

(五)新经济社会学的理论群体

作为一个理论群体的新经济社会学

表2:

斯美尔塞对经济学和社会学在方法论上的比较

经济学

社会学

相关因变量

生产、资源配置方式和收入的分配

个人行为、群体行为、社会结构、制约和价值观念等现象的规律性和变化

自变量

供求关系

从其主要解释的现象中寻找解释变量

变量间的关系

相关变量是自变量的函数

任何一个相关变量都有大量的各种各样的自变量

五、主流经济学与经济社会学的比较

经济学

社会学

行为分析:

行为理论是社会学分析和经济学分析的基础理论

价值、价格、需求、供给、工资、利润等经济学研究的中心概念,可以从对个人经济行为的分析入手

地位、作用、集团、制度、价值、态度、社会意识等社会学的中心概念都可以从行为分析入手

交换理论:

社会学和经济学都研究通过相互行为实现的欲望满足问题

——

——

系统理论

市场经济体系这一整体概念,是以作为社会事实的价格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

根据帕森斯的社会系统论,经济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行为理论的理论性质

大量使用人类行为的基本假定,把某个特定的变量作为目的变量,把其他变量作为实现该目的的手段变量,假定行为者为实现目的变量的最大化

并不是从实践者的观点出发、从目的和手段的关系上来分析行为,而是依据事实,对产生行为动机的要素进行实证的说明

对交换的理解范围

主要关心经济性交换,其研究重点是经济性商品和服务

多元地研究多元性事物的交换情况

对“系统”这一总体概念的理解

机械论的以“效用”作为一般均衡分

析的中心概念

有机论的、功能主义的“功能”是

结构功能理论分析的中心概念

表3:

主流经济学和经济社会学的比较

学科

比较的主题

主流经济学

经济社会学

行为者

方法论的个人主义:

以个人作为分析问题的基点,认为行为者的行为不受其他行为者的影响

方法论的集体主义:

认为行为者是群体乃至社会的一员,其行为与其他行为者相关,并受其他行为者的制约。

经济行为

经济行为的性质

经济行为是一种理性行为,行为是有目的的,并受最大化原则的指导

认为人有不同形式的行为,如韦伯所说的三种行为(理性行为、传统行为和情感行为)

对理性行为的看法

认为理性行为与稀缺资源的有效性是一致的——把理性视为常量

所认为的理性范围则宽泛得多,韦伯看来,经济学家的理性只是一种“有效理性”——把理性视为变量

对经济行为含义的理解

经济行为可以从行为的偏好和价格关系中导出,也可以从物品和服务的数量关系上表现出来

经济行为的含义具有历史意义,经济行为是一种历史与社会的构建,其含义必须经实践才能检验出来,不能简单地从假设和外部环境中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