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三城市更新项目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67926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23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三城市更新项目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南三城市更新项目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南三城市更新项目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南三城市更新项目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南三城市更新项目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三城市更新项目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南三城市更新项目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三城市更新项目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三城市更新项目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南三城市更新项目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南三城市更新项目基坑支护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审定:

审核:

编写:

 

 

第一章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

一、编制说明

本施工方案的编制目的是:

通过建设方提供的技术资料和在现场踏勘的基础上,为本工程施工组织提供完整的纲领性文件,用以指导基坑支护的施工;基坑内土石方的开挖与运弃;基坑回填以前的监测、支护安全与正常使用等的施工以及其关联项目的施工管理,确保优质、高速、安全、文明地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

二、编制依据

本施工方案的编制依据有:

1、《城市更新项目基坑支护设计施工图》,2012年9月12日;

2、《城市更新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二○一三年十月;

3、《深圳基坑支护技术规范》SJG05-2011;

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2012);

5、《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DBJ/T15-20-97)

6、《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9;

7、《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

2005);

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50202—2002);

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50204—2002);

10、广东省标准《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DBJ/T15-20-97,1997

11、深圳市的有关文件及规定;

12、国家现行施工规范及标准;

13、现场踏勘及我司多年深基坑支护施工经验。

 

第二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工程简介

拟建场地位于扬州新华路,其西侧为二期建设项目场地。

北侧南侧均为规划道路。

场地原有建筑均已拆除。

场地地面标高在78.80-91.80m之间。

场地地下室三-四层,正负零标高相对绝对标高88.20m,考虑地下室地板0.5m,基坑底标高三层地下室侧标高74.5m,四层地下室侧基坑底标高70.90m,基坑开挖深度4.30m-17.30m。

第二节工程地质、水文条件

一、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内地层自上而下分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上更新统坡洪积层(Q3dl+pl)及残积层(Qel);下伏基岩为燕山期第四期花岗岩(r53

(1))。

各地层岩性特征自上而下如下:

1、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

①素填土(层号为①):

褐灰色、褐红色、褐色、灰黄色,稍湿-湿,松散,主要由粘性土组成。

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

根据钻探揭露及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5个亚层。

①有机质土(层号为②-1):

灰黑色、灰色,很湿,软塑-可塑,含少量有机质及腐植质。

含约10-30%的砾砂。

②细砂(层号为②-2):

灰黄色、灰白色,饱和,稍密。

颗粒分选性一般,级配不均匀。

含约10-30%的粘性土。

③粉质粘土(层号为②-3):

灰黄色、灰白色等,湿,可塑。

切口稍光滑,干强度及韧性中等。

④细砂(层号为②-4):

灰黄色、灰白色,饱和,稍密。

颗粒分选性一般,级配不均匀。

含约10%的粘性土。

⑤砾砂(层号为②-5):

黄褐色,灰黄色,饱和,稍密。

颗粒分选性一般,级配不均匀。

3、第四系上更新统坡洪积层(Q3dl+pl)

①含砾粘土(层号为③-1):

棕红色、灰黄色、土黄色等,稍湿-湿,可塑。

切口稍光滑,干强度及韧性中等。

含约20-30%的砾砂。

4、第四系残积土(Qel)

①砾质粘性土(层号为④):

褐红色、暗红色杂灰白色,灰黄色黄色等,稍湿-湿,可塑-硬塑。

切口稍光滑,干强度及韧性中等。

含约20-30%的石英质角砾,由中粗粒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

遇水极易软化。

5、中生代燕山期第四期中粗粒斑状花岗岩(r53

(1))

场地内下伏基岩为中生代燕山期第四期中粗粒斑状花岗岩,中粗粒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及长石,次为云母等。

本次钻探揭露全风化、强风化及中风化三个风化岩带。

①全风化花岗岩(层号为⑤-1):

褐红色、浅肉红色、灰黄色等,极软岩,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

原岩结构已基本破坏,但具残余结构强度,矿物成分除石英外,长石及云母等矿物已基本风化成粘性土类矿物,岩芯呈坚硬的土柱状。

②强风化花岗岩(层号为⑤-2):

褐灰色、褐黄色、浅肉红色、褐黑色等,软岩,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

原岩结构清晰,但已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已发生显著变化,矿物成分除石英外,长石及云母等矿物已大部分风化成粘土类矿物。

岩芯呈土夹砂砾状。

③中风化花岗岩(层号为⑤-3):

褐黄色、灰色杂浅肉红色等,较软岩,破碎-软破碎,基本质量为IV级。

岩石致密坚硬,节理裂隙发育,沿裂面有铁褐色铁质浸染,岩芯呈碎块状、短柱状。

第三节设计概况

一、基坑支护结构

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条件,本次基坑支护工程分为三个地块进行考虑,其中06地块与08地块主要采用桩锚和桩撑的支护型式,05地块则采用放坡+复合土钉墙的支护方式。

本次基坑支护设计安全等级除05地块基坑西侧、南侧基坑深度低于5.0m安全等级为三级外,其余侧均一级。

桩锚支护主要采用φ1.0m旋挖桩,桩间距分别为1.6m,嵌固深度见设计图纸。

支护桩桩间设置三管旋喷桩(φ800@1600)确保止水效果,减少周边沉降,保证安全。

桩间采用挂钢筋网喷射砼厚100护面。

本次工程主要工程量见下表:

 

主要工程量表

序号

工程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序号

工程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搅拌桩

m

4700

11

800×600支撑腰梁

m

420

2

旋挖桩

m3

4542

12

立柱Ф600钢管

m

226

3

三管旋喷桩

m

4080

13

Ф16打入式短钉

m

948

4

旋挖桩冠梁

m

430

14

600×400腰梁

m

1015

5

锚索3股、4股(7×5)Ф15.2

m

23600

排水沟

m

2278

6

挂网喷射面层砼

m2

11670

7

微型桩

m

2310

8

安全护栏

m

704

9

Ф48钢花管土钉

m

24000

10

800×800支撑梁

m

1002

 

第四节本次工程重点及难点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本工程重点是抓好围护桩(旋挖桩、微型桩、三管旋喷桩、搅拌桩)、预应力锚索及土方外运的施工,并对基坑实施信息化施工,有效控制好基坑的变形,确保基坑支护和地下室施工期间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程桩满足上部设计院的要求。

为了控制基坑外地下水的下降及渗入,桩锚支护地段采用桩间设置三管旋喷桩形成连续封闭的截水帷幕,复合土钉墙地段则采用搅拌桩进行止水。

根据设计要求在基坑周边布置位移沉降观测点,加强施工中变形观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土方开挖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分层分段开挖,严禁超挖,冠梁及锚索注浆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后,且预应力锚索须待张拉锁定完成后,方可进行下一层的土方开挖。

对于旋挖桩及预应力锚索施工问题应加强现场地质情况的了解,并及时调整施工工艺或通知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变更。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及现场周边环境条件,本工程难点主要为

1、基坑围护桩施工是确保基坑支护变形稳定及土方挖运的前提,围护桩(旋挖桩、微型桩等)工程量较大,施工机械较多,且周边紧邻道路及地下管线,施工过程中对管线保护极为重要。

2、本次土方挖运量较大,且工期紧张,基坑挖深较深,场地较狭窄,本工程采用桩撑支护,由于支撑梁及立柱的影响,开挖难度很大,如何保证土方按计划外运是本工程按期完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三章施工部署

第一节施工目标

我们通过充分领会设计图纸及有关业主施工要求,结合工程特点和我公司在基坑工程方面的施工经验,发挥公司人才优势和科学管理手段、设备优势,科学地组织锚索墙、桩锚、喷砼面层、土方挖运、排水系统和监测等的施工和各工种的交叉作业,统筹安排,精心组织,严格履行合同,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确保实现如下目标:

一、质量目标

保证达到“合格”工程等级,顾客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二、工期目标

根据招标文件与设计图纸的实际工作量,在充分发挥设备、人力资源优势的前提下,经研究决定,保证施工总工期不超过120天(日历天)。

本工程工期节点要求:

1、开工日期2013年11月20日(以建设方书面通知为准);

2、前期施工准备需2天:

测量放线、场平等;

3、围护桩(旋挖桩、微型桩三管旋喷桩)施工需35天;

4、分层锚索、锚杆支护施工需90天;

4、内支撑梁施工20天;

5、坡脚排水系统施工20天;

6、工程竣工验收2天。

三、安全施工目标

采取有效措施,杜绝死亡事故和重伤事故,杜绝设备事故和主观交通事故,一般事故频率控制在2‰以下。

四、文明施工目标

确保文明施工,达到“文明工地”标准。

五、过程控制目标

运用网络技术进行施工组织管理和工程质量、进度控制,确保一次成功。

六、服务目标

信守合同、认真协调与各有关方面关系,接受建设单位和质检单位、监理单位等有关部门对工程质量、工程进度、计划协调、现场管理的监督。

处理好与周边居民的关系,力求将工程施工对周围的影响降至于最低。

第二节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本工程施工实行“施工项目管理法管理”。

这种管理方式是目前国际、国内建筑施工管理中一种科学的、较为先进的管量方法,是以项目为目标,用系统工程的观念、理论和方法进行管理,它的管理是以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费用控制、安全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的“三控制、三管理、一协调”为内容的管理方式。

它的机构设置是项目经理部为组织形式。

这种项目经理部是目的性明确、精干高效、指挥灵便、运转自如、高效率的指挥机构。

这种管理模式我们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实践和摸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建立有较为完善的组织机构和管量制度,培养有思想好、业务精、应变能力强,高素质的项目经理和项目管理人员。

我们一旦中标,将全力以赴,派出最好的项目经理和高素质的管理人员组成项目经理部,以高度的热诚和高度的责任感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施工任务。

一、项目经理部的成立

本着科学管理、精干高效、结构合理的原则,为了合格工程目标的实现,有目标、有秩序、优质高效完成本工程,我们将配备选配具有开拓精神,施工经验丰富,服务态度良好的工程技术和管理干部组成,负责本工地的施工及领导事宜。

对工程施工进行组织、指挥、管理、协调和控制,全面履行合同。

项目经理部设项目经理一名,项目副经理一名,技术负责人一名,下设工程技术部,质量安全部,现场施工部,材料设备部,财务部,后勤部组成项目管理层,项目经理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负全面责任,并确保公司质量体系在项目经理部的有效运行。

项目经理、副经理、技术负责人将直接进行工程管理的前期工作,第一时间安排合同预算人员、测量人员、材料采购、电工等人员进场。

本工程拟组建的施工管理机构及职能如下:

项目经理

项目副经理

项目技术负责人

材料设备部、财务部

工程技术部、现场施工部

质量安全部、后勤部

成本核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