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第八章一元二次方程全章导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7225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5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第八章一元二次方程全章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鲁教版第八章一元二次方程全章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鲁教版第八章一元二次方程全章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鲁教版第八章一元二次方程全章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鲁教版第八章一元二次方程全章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第八章一元二次方程全章导学案.docx

《鲁教版第八章一元二次方程全章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第八章一元二次方程全章导学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教版第八章一元二次方程全章导学案.docx

鲁教版第八章一元二次方程全章导学案

八年级_____班姓名__________20XX年_____月_____日

第八章一元二次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

(1)”导学案

主备:

徐红阳审核:

初三数学教研组

学习目标:

1、会根据具体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提高归纳、分析的能力。

2、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教学过程:

一、根据问题,自主探究

【学法提示:

仔细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有关问题】

1.幼儿园活动教室矩形地面的长为8米,宽为5米,现

准备在地面的正中间铺设一块面积为18m2的地毯,四周

未铺地毯的条形区域的宽度都相同,设这个宽度是

xm,得到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个连续的整数,前三个数的平方和等于后两个数的平方和.你能求出这五个整数分别是多少吗?

设第一个数为x,得到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一个长为10m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

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m.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m.那么梯子

的底端向外滑动多少米?

如果设梯子的底端向外滑动x米,

列出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上面得到的3个方程按照如下要求整理:

①左边是关于x的多项式,按降次顺序书写②右边为0.所得结果写在下面。

 

二、合作交流,成果展示

1.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答案。

2.集体交流答案;观察所得方程的共同特点,完成下面的填空,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只含有一个____________的整式方程,如果可以化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二次项系数和一次项系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典型例题:

阅读下面的问题,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并化成一般形式。

一块长方形草地的长和宽分别为20m和15m,在它四周外围环绕着宽度相等的小路。

已知小路的面积为246m2,求小路的宽度。

 

三、巩固拓展,升华认知

1.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

2.课本51页随堂练习1、2题。

答案写在下面。

 

四、小结反思,智慧生成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确定一元二次方程的项及系数时要注意什么?

3、你对方程思想有哪些认识?

五、课堂检测,评价收获

1、要使

是一元二次方程,则k=_______.

2、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有一个解是0,求m的值。

 

3.课本52页第3题。

 

八年级_____班姓名__________20XX年_____月_____日

第八章一元二次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

(2)”导学案

主备:

徐红阳审核:

初三数学教研组

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根据具体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

2、学习估计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方法,增进对方程解的认识;进一步培养估算意

识和能力,发展数感。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举例说明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指出二次项和一次项。

2.什么是方程的解?

判断±2,±3中哪个数是方程x2+x–6=0的解。

二、根据问题,自主探究

1.一个面积为16m2的矩形苗圃,它的长比宽多2m,苗圃的宽是多少吗?

解:

设苗圃的宽是xm,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化为一般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仔细观察开始列的方程,并结合题目的已知条件,你能确定x的整数范围吗?

答案:

________________因此,x的整数部分是__________。

(2)当x=3.5时,x2+2x-16=________>0;(体会这一步的作用)

(3)于是我们可以再利用下面的表格,快速估算出x的十分位上的数字是多少。

x

3.1

3.2

3.3

3.4

x2+2x-16

由上面的表格可以进一步知道:

x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十分位上的数字

为__________.

三、合作交流,成果展示

1.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答案。

2.集体交流答案,并解决上节课的梯子下滑问题。

3.上节课的问题中,即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x(m)满足方程

,也就是

(1)小明认为底端也滑动了1m,他的说法正确吗?

为什么?

(2)底端滑动的距离可能是2m吗?

为什么?

可能是3m吗?

(3)你能猜出滑动距离x(m)的整数范围吗?

答案:

______________

(4)当x=1.5时,x2+12x-15=__________

(5)完成下面的表格

x

x2+12x-15

答案:

x的整数部分是__________,小数部分十分位上的数字是______________.

四、巩固拓展,升华认知

1.估算方程x2-3x-5=0的根

①(估算正根的整数范围)②(估算负根的整数范围)

当x=___时,x2-3x-5=_______;当x=___时,x2-3x-5=_______;

当x=___时,x2-3x-5=_______;当x=___时,x2-3x-5=_______;

所以_____

(再估算十分位上的数字)(再估算十分位上的数字)

当x=__时,x2-3x-5=_______;当x=__时,x2-3x-5=_______;

x

x2-3x-5

x

x2-3x-5

所以____

五、小结反思,智慧生成

1、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

六、课堂检测,评价收获

五个连续正整数,前三个数的平方和等于后两个数的平方。

请你估算出这五个整数。

八年级_____班姓名__________20XX年_____月_____日

第八章一元二次方程“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导学案

主备:

徐红阳审核:

初三数学教研组

学习目标:

1、掌握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

=p

(p≥0)或(mx+n)

=p(p≥0)的方程.

2、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回顾平方根的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上面的知识,解一元二次方程

=16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根据问题,自主探究

1.x2=16可以直接开平方,你能借助这个经验解下列方程吗?

(1)4x2–7=0

(2)(x-2)2=9(3)x2+8x+16=7

 

2.观察上面的方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完成下面的填空。

方程左边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右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的方程就可以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来解。

三、合作交流,成果展示

1.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答案。

2.集体交流答案;完成下面的典型例题。

(1)12(2-x)2-9=0

(2)x2+2x+1=0

 

四、巩固拓展,升华认知

解下面的方程:

(1)9x2+6x=1

(2)0.01x2–0.49=0

 

(3)(x+1)2-4=0(4)4(x+3)2=9

 

五、小结反思,智慧生成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又熟悉了哪些思想方法?

六、课堂检测,评价收获

解下列方程:

(1)45-

x2=0

(2)x2+x+

=4(3)450(1+x)2=648

 

下面的两个方程是下节要学的内容,相信你动动脑,也能做出来。

(遇到困难看

看上面第

(2)两个小题)

(4)x2+4x=3(5)x2+2x–15=0

 

八年级_____班姓名__________20XX年_____月_____日

第八章一元二次方程“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导学案

主备:

徐红阳审核:

初三数学教研组

学习目标:

1、掌握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能正确解答。

2、理解解方程中的程序化,体会化归思想。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添上适当的数,使下列等式成立。

(1)x2+6x+()=(x+)2;

(2)x2-8x+()=(x-)2;

(3)x2+

x+()=(x+)2;(4)x2+x+()=(x+)2

2.观察上面的算式,我们的填写是有规律的:

左边应当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右边应当添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

进一步总结,发现:

对于形如x2+mx的二次二项式,给它配上一项________,就可以变成一个完全平方式。

3.有了上面的知识,我们就可以解任意的一元二次方程了。

二、根据问题,自主探究

1.请你借助上面的知识,尝试解下列方程。

(1)x2–3x=1(3)x2+

x-1=0

 

2.用同样的方法解决第一节所得的后两个方程,答案写在下面。

②x2+12x-15=0③x2-8x-20=0

 

三、合作交流,成果展示

1.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答案。

2.集体交流答案;完成下面的典型例题。

在宽为30米,长为50米的矩形地面上,修建同样宽的两条互相垂直的道路,余

下部分种植花草,且使花草的总面积是总面积的75%,道路的宽应该是多少?

 

四、巩固拓展,升华认知

1.解下面的方程:

(1)x2-10x+25=7

(2)

 

2.课本59页2题

 

五、小结反思,智慧生成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又熟悉了哪些思想方法?

六、课堂检测,评价收获1.解下列方程:

(1)x2+12x+27=0  

(2)x2=x+56

 

2.课本81页14题。

(动动脑,如果能解出来,额外加分。

 

八年级_____班姓名__________20XX年_____月_____日

第八章一元二次方程“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3)”导学案

主备:

徐红阳审核:

初三数学教研组

学习目标:

1、熟练运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不是1)。

2、进一步体会解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化归思想。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用配方法解方程:

1)x2-5x-6=0.2)x2+px+q=0(p2-4q≥0).

 

二、根据问题,自主探究

1.上面的方程中,二次项的系数是1,可以轻松配方,下面的方程中,二次项的系数

不是1,如何操作,能做到用前面所学的知识配方,从而求解方程。

(1)3x2–9x+2=0

(2)5x2=4-2x

 

2.你能总结解ax2+bx+c=0(a≠0)的一般步骤吗。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第五步:

三、合作交流,成果展示

1.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答案。

2.集体交流答案;完成下面的典型例题。

一个小球以15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弹出,它在空中的高度h(m)与时间t(s)

满足关系式:

h=15t–5t2,小球的高度何时能达到10m?

 

四、巩固拓展,升华认知

1.解下面的方程:

(1)2x2+6=7x

(2)

 

2.课本60页2题

 

五、小结反思,智慧生成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又熟悉了哪些思想方法?

六、课堂检测,评价收获1解下列方程:

(1)5x2-9x–18=0  

(2)x(x+4)=8x+12

 

2.课本61页2题。

 

八年级_____班姓名__________20XX年_____月_____日

第八章一元二次方程“3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导学案

主备:

徐红阳审核:

初三数学教研组

学习目标:

1、经历推导求根公式的过程,理解求根公式;初步学习公式法解简单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2在学习中强化推理技能训练,进一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发现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大体步骤是相同的,我们是否可以从中发现有价值的规律呢?

如何去操作探究呢?

二、根据问题,自主探究

1.用配方法解方程ax2+bx+c=0(a≠0)。

(认真阅读、分析,完成填空)

因为a≠0,方程两边都除以a,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0.

移项,得x2+

x=_______________,

配方,得x2+

x+______=______-

即(____________)2=___________

因为a≠0,所以4a2>0,当b2-4ac≥0时,___________≥0

开平方,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x=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x1=_______________________,x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交流,成果展示

1.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答案。

2.集体交流;明确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3b2-4ac为什么一定要强调它不小于0呢?

如果它小于0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4典型例题:

用公式法解下面的方程:

(1)x2-6x+1=0;

(2)2x2-x=6;(3)4x2-3x-1=x-2;

 

 

四、巩固拓展,升华认知

1.解下面的方程:

(1)2x2+x-6=0

(2)(x-2)(x+5)=8;

 

五、小结反思,智慧生成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你有哪些收获?

六、课堂检测,评价收获

1课本P63随堂练习2题,答案写在下面。

 

2习题8.6第2题。

 

八年级_____班姓名__________20XX年_____月_____日

第八章一元二次方程“3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导学案

主备:

徐红阳审核:

初三数学教研组

学习目标:

1、熟练运用公式法解简单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2理解根的判别式的概念,掌握根的判别式定理,会用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根的情况;能根据根的情况求出方程中未知字母的取值或范围。

3继续强化推理技能训练,进一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利用公式法,解下面的方程

1)(x+1)(3x–1)=12)x2+3=

3)x2–3x+4=0

 

二、根据问题,自主探究

1.结合上面的结果,思考:

方程ax2+bx+c=0(a≠0)在什么情况下有实数根?

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实数根?

认真思考后,完成下面的内容。

1当____________0时,方程有__个________的实数根;

2当____________0时,方程有___个____的实数根为_________________;

3当____________0时,方程______实数根.

三、合作交流,成果展示

1.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答案。

2.集体交流;明确: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关于根的判别式结论。

3利用根的判别式结论,我们可以解决两类问题,本节解决第一类问题。

4典型例题1:

利用根的判别式,不解方程,判断下列方程的根的情况。

(1)2x2+x–3=0;

(2)4y2+9=12y;(3)5(x2+1)-6x=0;

 

四、巩固拓展,升华认知

1.课本P67随堂练习1,答案写在下面。

 

2.两个正方形,小正方形的边长比大正方形边长的一半多4cm,大正方形的面积比小正方形面积的2倍少32cm2,求两个正方形的边长。

 

五、小结反思,智慧生成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你有哪些收获?

六、课堂检测,评价收获

1课本P65随堂练习第3题,答案写在下面。

 

2课本P67习题8.8第1题,答案写在下面。

 

八年级_____班姓名__________20XX年_____月_____日

第八章一元二次方程“3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3)”导学案

主备:

徐红阳审核:

初三数学教研组

学习目标:

1、熟练运用公式法解简单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2熟练运用“根的判别式、方程的解”等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3强化分类讨论思想,进一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关于x的方程

__时为一元一次方程;当

__时为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

-7x+5=0的根的情况

3若代数式

的值互为相反数,则

的值是

二、根据问题,自主探究

1.关于根的判别式的三个结论,反过来也是正确的。

即: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

①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方程没有实数根,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上面的结论,我们可以解决下面一类问题,请你尝试解决。

(典型例题2:

根据方程根的情况,求出方程中未知字母的值。

m取什么值时,关于x的方程x2-2x+m-2=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求出方程的根。

 

三、合作交流,成果展示

1.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答案。

2.集体交流;反思根的判别式结论解决的两类问题。

3.例题3:

关于x的方程(a-5)x2-4x-1=0有实数根,求a的值。

 

四、巩固拓展,升华认知

1.关于x的方程(k+1)x2+2x-1=0有两个实数根,则k的值为________。

2.已知一元二次方程

有一个根为零,

的值为_____

3.m取什么值时,关于x的方程x2-(2m+2)x+m2-2m-2=0没有实数根?

 

五、小结反思,智慧生成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你有哪些收获?

六、课堂检测,评价收获

1已知关于x的方程(

m+1)x2–mx+

m=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求m的值。

 

2已知关于x的方程x2+4x+4k=0没有实数根,判断关于y的方程ky2+

(k+2)y+

k+2=0的根的情况。

 

八年级_____班姓名__________20XX年_____月_____日

第八章一元二次方程“4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导学案

主备:

徐红阳审核:

初三数学教研组

学习目标:

1.会用因式分解法(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解某些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

2.能根据具体的一元二次方程的特征,灵活选择方程的解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将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am+bm+cm=a2-b2=a2±2ab+b2=

2如果

,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根据问题,自主探究

1.利用上面第2题的结论,尝试解下面的方程。

(1)

(2)x2-4x=0(3)(x-4)2=(5-2x)2

2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或经过整理)能分解成两个_________________,另一边为0时,可以用因式分解法求解。

三、合作交流,成果展示

1.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答案。

2.集体交流;集体完成下面的典型例题。

3.例题:

用因式分解法解下面的一元二次方程。

1)

2)

 

四、巩固拓展,升华认知

(1)

(2)

 

(3)(4)(2x-1)2=(3-x)2

 

五、小结反思,智慧生成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你有哪些收获?

六、课堂检测,评价收获

1解下面的方程

(1)

(2)

(3)x2+x(x-5)=0

 

2、把小圆形场地的半径增加5m得到大圆形场地,场地面积增加了一倍,求小圆形场地的半径。

 

八年级_____班姓名__________20XX年_____月_____日

第八章一元二次方程“5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导学案

主备:

徐红阳审核:

初三数学教研组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2.在探究关系的过程中,继续发展分析、观察、归纳的能力和推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计算:

(x+a)(x+b)=_________________,将该等式左右交换位置得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左侧的公式我们可以将符合条

件的多项式分解因式,并用于解一元二次方程。

2用因式分解法解下面的方程

②x2+2x-8=0③

 

二、根据问题,自主探究

1.填写下面的表格

一元二次方程

a,b,c的值

方程的两个根

x1+x2

x1·x2

2认真观察上表,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的和、两个根的积与它的系数有什么关系?

答:

x1+x2=_____________;x1·x2=________

3你能利用求根公式说明你的结论正确吗?

 

三、合作交流,成果展示

1.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答案。

2.集体交流;集体完成下面的典型例题。

3.例1:

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下面方程的两根之和、两根之积。

1)

2)

 

4例2:

已知方程5x2+kx-6=0的根是2,求它的另一根及k的值

 

四、巩固拓展,升华认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