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脊髓损伤诊疗常规难点及解决思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72178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3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脊髓损伤诊疗常规难点及解决思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康复脊髓损伤诊疗常规难点及解决思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康复脊髓损伤诊疗常规难点及解决思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康复脊髓损伤诊疗常规难点及解决思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康复脊髓损伤诊疗常规难点及解决思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康复脊髓损伤诊疗常规难点及解决思路.docx

《康复脊髓损伤诊疗常规难点及解决思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脊髓损伤诊疗常规难点及解决思路.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康复脊髓损伤诊疗常规难点及解决思路.docx

康复脊髓损伤诊疗常规难点及解决思路

脊髓损伤诊疗常规(2011)

纳入标准

符合脊髓损伤的诊断标准

脊髓损伤的诊断标准:

是由于各种不同的致病因素引起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及植物神经功能的障碍。

采集病史,完善检查,明确诊断

一、病史调查(自到院后<25分钟)

发病情况:

本次发病至入院就诊时间;何种原因(外伤、高处坠落、交通事故、运动损伤、感染等),发病时是否伴呼吸困难,有无二便障碍,有无抽搐、疼痛,有无麻木,病情演变情况(稳定、好转、进展);治疗经过。

二、辅助检查

1、必须检查项目(自到院后<24小时)

血常规、急诊生化、凝血三项、二便常规、ECG。

2、建议检查项目

⑴脊髓CT或脊髓MRI了解病灶情况。

肌电图了解神经支配情况。

⑵泌尿系B超、膀胱残余尿和/或尿流动力学了解尿潴留情况。

(3)褥疮分泌物培养指导抗感染治疗。

(4)钙测定、肢体或盆腔X片了解骨质疏松情况。

(5)血管彩超排除深静脉血栓形成。

三、病情评估

1、脊髓损伤评估表了解患者运动、感觉及脊髓损害程度情况,判断康复效果。

□NCSE评分□洼田饮水试验□MMSE

2、Barthel指数了解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利于针对性提高患者的ADL能力。

3、Asworth分级了解患者肌张力情况,指导康复训练。

4、必要时NCSE评分或MMSE评分了解患者的认知功能,判断康复配合程度,并针对性训练认知功能。

5、洼田饮水试验,根据评估结果了解病人的吞咽功能,以利于针对性治疗。

四、明确诊断

西医拟诊:

口脊髓损伤(□完全性/□不完全性损伤平面:

ASIA分级:

中医辨证:

口肝肾不足口瘀血阻滞口脾胃亏虚口湿热浸淫

1、中医诊断

⑴辨痿证还是痹证

痿证:

肢体痿软无力为主。

痹证:

肢体麻木疼痛为主。

⑵证型诊断:

肝肾不足

瘀血阻滞

脾胃亏虚

湿热浸淫

2、西医诊断

⑴辨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

取决于最低骶段(S4—S5)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是否完全消失

⑵损伤平面:

指正常脊髓的最低水平

(3)ASIA分级

A完全性损害:

在骶段S4—S5无任何感觉和运动功能保留。

B不完全性损害:

在神经平面以下包括S4—S5存在感觉功能,但无运动功能。

C不完全性损害:

在神经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且平面以下至少一半以上的关键肌肌力小于3级。

D不完全性损害:

在神经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且平面以下至少一半的关键肌肌力大于或等于3级。

E正常:

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

 

护理注意事项

一、等级护理

1、特级护理

⑴适用对象:

病情危重,需随时观察的病人;需卧床休息的病人。

⑵护理内容:

①安排专人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

②制定护理计划,严格执行各项诊疗护理及护理措施,及时准确逐项填写危重患者护理记录。

③备好急救所需药品和用物。

④做好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2、一级护理

⑴适用对象:

病情重或危重,需严格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

⑵护理内容:

①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一般15~30min巡视病人一次,根据病情需要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

②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及时准确填写护理记录。

③加强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满足病人身心需要。

3、二级护理

⑴适用对象:

病情较重,部分生活不能自理者。

⑵护理内容:

①1~2h巡视病人一次,观察病情。

②按相应护理常规护理。

③给予必要的生活照顾和心理支持,满足病人身心需要。

4、三级护理

⑴适用对象:

病情较轻,生活基本能自理者。

⑵护理内容:

①每班巡视病人一次,观察病情。

②按相应护理常规护理。

③给予卫生保健指导,督促病人遵守院规,满足病人身心需要。

二、其它护理

1、进食护理:

①病情较轻的能经口进食的患者宜遵下列原则:

同时有高血压或冠心病、中风患者,限制钠盐摄入,每天应在5g以下。

合并有糖尿病患者,给予糖尿病饮食。

高胆固醇血症者,给予低脂饮食,每天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适当选吃香菇、木耳、紫菜、海带等食物,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对降低血脂有益。

②病情重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进食原则应定时、定量、少量多餐,时间较长并有并发症者,应供给高热量、高脂肪混合奶,保证蛋白质每天摄人量为90g~l10g,脂肪100g,碳水化合物300g,鼻饲时抬高床头15度~30度,速度缓慢。

以防食物返流至气管,引起窒息。

⑵进食体位

适用于患者的体位并非完全一致。

在实际操作中应因人而异,予以调整。

对卧床患者,一般取躯干仰卧位,头部前屈,利于食物向舌根运送,减少逆流和误咽。

对尚能下床者,取坐直、头稍前屈位。

2、良肢位摆放,以利于保持骨折对位、防止挛缩、防止局部受压、防止/控制痉挛。

对四肢瘫患者应注意上肢和手的正确放置,均应采用手的休息位夹板。

3、保持二便通畅,防止诱发痉挛或出现褥疮,避免出现顽固性便秘及泌尿系感染或尿潴留。

4、注意预防褥疮,特别对于四肢瘫患者,注意定期给予翻身防褥疮;对于出现下肢水肿患者,排除下肢血栓后可给予弹力袜治疗。

 

三、监测项目

1、对病情不稳定的病人,严密观察患者呼吸情况,防止高位脊髓损害或上升性脊髓炎导致影响呼吸中枢。

同时注意检测意识、生命体征等变化,监测病人电解质、出入量,必要时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

2、应用抗凝治疗时,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出血倾向,如口腔粘膜、牙龈和皮下出血及血尿、黑便等。

3、应用脱水利尿剂时,注意观察病人尿量、皮肤弹性、血液电解质等,防止失水过多引起电解质紊乱。

4、应用激素治疗时,注意预防消化道出血,密切观察大便情况及肠鸣音。

5、注意观察患肢有无水肿及肤温、皮色的变化,及时了解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

治疗方案

一、一般情况的处理

1、体位

2、血压管理

高血压的处理原则有:

⑴积极平稳控制过高的血压。

⑵防止降血压过低、过快。

⑶严密监测血压变化,尤其在降血压治疗过程中。

⑷降血压要个体化治疗,因为每个患者的基础血压不同,对原有降血压药物敏感性不同,以及合并其他不同的疾病等。

(5)维持降血压效果的平稳性,一般主张采用长效降血压药物。

(6)在降血压过程中应注意靶器官的保护,尤其是脑、心、肾。

3、血糖管理

当患者血糖过高时,注意积极降糖治疗,如开始使用胰岛素时应1~2h监测血糖一次。

当血糖控制之后,通常需要给予胰岛素维持或口服降糖药。

如果血糖太低也会加重病情,此时可用10%~20%的葡萄糖口服或注射纠正。

4、血脂管理患者如有血脂增高,应积极调脂,特别是有动脉斑块、脂肪肝等高危因素时。

5、体温管理

对于发热的患者,主要以物理降温为主,可用冰帽或冰毯等,也可酒精擦浴,对于感染者应及时合理使用抗生素。

6、快速房颤

初次发作的房颤且在24~48小时以内,称为急性房颤。

通常,发作可在短时间内自行终止。

对于症状显著者,应迅速给予治疗。

最初治疗的目标是减慢快速的心室率。

静脉注射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使安静时心率保持在60~80次/分,轻微运动后不超过100次/分。

必要时洋地黄与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合用。

心力衰竭与低血压者忌用β受体阻滞剂与维拉帕米,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仅用洋地黄与钙通道阻滞剂。

经以上处理后,仍未能恢复窦性心律者,可应用药物或电击复律。

慢性房颤经复律与维持窦性心律治疗无效者,称为永久性房颤。

此时治疗的目的应为控制房颤过快的心室率,可选用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

但应注意这些药物的禁忌证。

慢性房颤患者有较高的栓塞发生率。

有栓塞病史、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者均应接受长期抗凝治疗。

参考“抗凝治疗”。

房颤发作频繁、心室率很快、药物治疗无效者,可施行房室结阻断消融术,并同时安置心室按需或双腔起搏器。

其他治疗方法包括射频消融、外科手术、植入式心房除颤器等。

房颤时心室率较慢,患者耐受良好者,除预防栓塞并发症外,通常无需特殊治疗。

二、特殊情况的处理

1、气道管理

⑴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

有明显呼吸困难、窒息时,可采用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以保障通气。

⑵呕吐或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及时吸出呕吐物,保持气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

⑶对缺氧者予以吸氧。

2、褥疮

⑴当受压部位出现皮肤发红、肿胀变硬时,应避免该部位继续受压,局部涂以2%的碘酒或0.5%的碘伏,每日数次。

⑵当皮肤发红区出现水泡时,在无菌操作下抽出水泡内液体,保持表皮完整贴敷,局部涂以0.5%的碘伏,每日数次,保持创面干燥。

⑶当水泡部位出现表皮破损时,局部涂以0.5%的碘伏,每4小时1次;创面可用新鲜鸡蛋内皮贴敷,促进表皮愈合,并给予红外线灯照射,上下午各1次,每次15~20分钟。

⑷当表皮出现坏死,形成溃疡,面积逐渐扩大,并深达皮下组织时,局部给予3%双氧水去除腐烂组织,再用生理盐水清洁创面,局部涂以0.5%的碘伏,保持创面干燥。

每日换药1次,每次换药时用75%乙醇消毒周围皮肤。

⑸当溃疡深达肌肉组织时,需做局部清创手术,术前对创面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术后全身应用抗生素,创面用凡士林油纱覆盖,每日定时换药。

3、痉挛

1)注意抗痉挛体位,早期正确的肢体功能位可避免异常的痉挛模式出现;避免任何可引起痉挛的刺激如膀胱和直肠过胀(便秘)、褥疮等均可加重痉挛。

主动活动及被动活动坚持每天被动牵伸受累肢体,充分活动所有关节,按摩患肢肌肉,轻叩肌腱。

鼓励病人用健侧带动患肢活动。

并可给予针刺预防。

2)口服药物:

目前常用的抗痉挛药物主要有巴氯芬(Baclofen)、丹曲林(Dantrolene)、替尼扎定(Tizanidinc)以及地西泮、苯妥英钠等。

3)A型肉毒素局部注射:

A型肉毒素是一种较强的肌肉松弛剂,局部注射后在肌肉内弥散,其中的神经毒素分子迅速与神经肌肉接头的胆碱能突触前受体结合,阻滞神经突触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缓解肌肉的痉挛。

方法上可用浓度为50KU/L的A型肉毒素直接向靶肌肉肌腹中央注射,或在肌肉痉挛、张力高的部位注射,根据肌肉大小、痉挛程度,每点注射2~10U,每块肌肉总的注射量介于5O~100U,每次病人接受的注射总量小于或等于400U。

4)功能训练、理疗以及各种神经功能电刺激等。

4、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表现主要是患肢痛、肿胀、局部温度稍有升高,肢体颜色异常,红晕、紫绀、苍白均可发生。

伴有炎症的下肢静脉血栓又称血栓性静脉炎,可有发热、心悸、白细胞升高等。

静脉以下的血栓症状较轻,上述表现局限在小腿;髋股静脉血栓可影响股部。

严重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可因过度肿胀压迫动脉循环,甚至造成肢体坏死。

预防

预防:

对高危患者应密切观察。

(1)外部气体加压装置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其可通过外部加压,增加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可明显地降低血栓的发生率。

可用于卧床期的患者。

(2)下肢肌肉功能性电刺激已被证明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是有益的,电刺激引起中度的静脉血流加快,明显地增加纤维蛋白溶酶的活性。

(3)下肢抬高和穿长筒袜(至股部)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简单方法,但其效果不明。

(4)小剂量肝素可使深静脉血栓从75%降到12.5%。

(5)进行肢体的主动、被动活动。

卧床时间长者血栓危险性高,故尽早地进行肢体的主动活动是有益的,被动活动的作用不肯定。

治疗

a)肝素

大多数患者采用抗凝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可采用静滴、皮下注射及口服。

抗凝治疗的主要副作用是出血。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据认为有效,而且更安全。

b)溶栓治疗

抗凝治疗的目的是防止新的血栓形成,溶栓治疗则可溶解形成的血栓。

常用尿激酶。

对肺动脉栓塞大量使用溶栓药是必要的抢救治疗方法,但应注意出血并发症,尤其是脑出血。

在抗凝溶栓治疗期间应限制下肢的活动,以防止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

可进行上肢活动,待血栓机化后再开始下肢活动。

但是,当卒中患者有感觉、运动、膀胱和直肠功能、认知、肌张力或营养障碍,极易发生皮肤破溃和褥疮,应加以注意。

c)手术治疗

5、肺部感染

早期识别和处理卒中患者的吞咽和误吸问题,对预防吸入性肺炎有显著作用。

许多卒中患者存在亚临床误吸,有误吸危险时应考虑暂时禁食。

吞咽困难的患者可通过鼻饲预防吸入性肺炎。

鼻饲前需清除咽部分泌物。

有分泌物和呕吐物时应立即处理,防止误吸和窒息。

患者应采用适当的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使发生呼吸道并发症的危险性降到最低。

一般可采用侧卧位,平卧位时头应偏向一侧,以防止舌后坠和分泌物阻塞呼吸道。

经常改变在床上的体位,定时翻身和拍背,加强康复活动,是防治肺炎的重要措施。

肺炎的治疗主要包括呼吸支持(如氧疗)和抗生素治疗。

药敏试验有助于抗生素的选择。

6、尿潴留、尿路感染

留置导尿管是尿路感染的一个主要原因。

因此,如果可能的话,应避免插管和留置导尿管。

但如果出现尿潴留,间歇性导尿配合腹部挤压或针灸、艾灸等治疗可以采用,必要时才考虑留置尿管,同时碱化尿液可减少尿路感染。

医院内插导尿管应严格无菌操作,而不只是清洁处理。

导尿管应采用能起作用的最小型号。

一般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一旦出现尿路感染,应及时采用抗生素治疗,并进行尿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指导抗生素的应用。

7、上消化道出血

⑴胃内灌洗:

冰生理盐水100~200ml,其中50~100ml加入去甲肾上腺素1~2mg口服;仍不能止血者,将另外50~100ml加入凝血酶1000~2000U口服。

对于意识障碍或吞咽困难患者,可给予鼻饲导管内注入。

也可用立止血、云南白药、止血敏、止血芳酸、生长抑素等。

⑵使用制酸止血药物:

甲氰咪胍200~400mg/d静脉点滴;洛赛克20mg口服或胃管内注入或静脉注射。

⑶防治休克:

如有循环衰竭表现,应补充血容量;如血红蛋白低于70g/L,红细胞压积小于30%,心率大于120次/分钟,收缩压低于90mmHg,可静脉输新鲜全血或红细胞成分输血。

⑷胃镜下止血:

上述多种治疗无效情况下,仍有顽固性大量出血,可在胃镜下进行高频电凝止血。

⑸手术治疗:

对于胃镜下止血仍无效时,因过多过久地大量出血危及生命时,可考虑手术止血。

三、中医治疗方案

1.辨证论治

1.1肝肾亏损

主证:

肢痿由弛转挛,两脚屈曲拘挛,形体消瘦肤干,伴头昏目眩神疲,夜眠不实多梦,或见颧红烦热,舌质红绛,舌苔薄白,脉弦细数。

治法:

滋肾柔肝,强筋壮骨。

方药:

虎潜丸加减。

知母15g,黄柏15g,熟地黄20g,龟甲20g,白芍12g,锁阳10g,枸杞15g,杜仲15g,牛膝15g,当归10g,鸡血藤10g,伸筋草15g,

桑寄生20g,鹿角胶15g,牛骨20g(虎骨现已禁用,常用牛骨代替)。

每日一剂,水煎服。

加减:

若久病阴阳俱虚,可加仙灵脾15g、补骨脂15g、巴戟天12g以温肾壮阳;若肌枯肢痿,加川芎10g、鳖甲15g滋阴活血通络;若兼气虚血少,可加黄芪20g、桂枝9g、大枣10g以补虚通脉,仿黄芪桂枝五物汤;若兼血瘀之象,可加桃仁6g、红花10g、川芎10g通络行瘀。

1.2瘀血阻滞/气滞血瘀

主证:

肢体痿废不用,麻木疼痛,面色晦暗,或肢体肿胀,伴记忆力减退,舌质淡暗,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

疏通督脉、活血化瘀。

方药:

桃红四物汤加减。

加减:

颈部损害加葛根、桂枝,胸部加桔梗,腰部加牛膝、杜仲以加强疗效。

或:

以血府逐瘀汤为主组方,辨证加减。

主方为:

当归、红花、枳壳、柴胡、川牛膝、川芎、赤芍、地龙、鸡血藤、生甘草。

遇寒加重,得温则舒者加姜黄、桂枝;遇热痛重者加丹皮、苏木。

1.3脾胃亏虚

主证:

肢冷痿废不用,肌肉松弛消瘦,踝部水肿或见褥疮,面色苍黄不华,纳少腹胀便溏,或大便自遗,伴头昏神疲,记忆力减退,舌质淡胖,舌苔薄白,脉沉细濡。

治法:

健脾益气。

方药:

补中益气汤加减。

吉林参10g(另炖),黄芪30g,白术18g,陈皮10g,柴胡9g,升麻6g,甘草5g,当归10g。

每日一剂,水煎服。

加减:

若病久体虚,重用参、芪,加枸杞15g、龙眼肉15g气血两补;若动则气喘、四肢不温,加熟附子12g、肉桂3g(焗服)、核桃肉15g以温肾纳气;若肢痿不收,加木瓜10g、威灵仙12g舒筋通络;若心悸怔忡,加柏子仁12g、酸枣仁15g宁心安神。

1.4湿热浸淫

主证:

肢体痿软无力,以下肢为常见,或兼见微肿,手足麻木,顽痒,扪及微热,喜凉恶热,身重面黄,胸脘痞闷,小便赤涩热痛,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

清热化湿。

方药:

加味二妙散加减。

苍术15g,黄柏10g,萆薢15g,防己10g,牛膝15g,归尾10g,龟甲20g。

每日一剂,水煎服。

加减:

若下肢浮肿明显,加泽泻15g、车前子10g、防己12g、木瓜10g利湿下达;若胸脘痞闷,加瓜蒌12g、枳壳10g、郁金15g宽胸理气;若时值夏暑,加藿香10g、佩兰10g宣化暑湿;若肢麻不遂、舌紫脉涩,加赤芍15g、川芎10g、桃仁6g活血通络。

2.其他治疗

大量实验表明许多中药的提取物有改善脊髓血液循环、抑制脊髓继发损伤的作用。

如人参、丹参、黄芪、淫羊藿、鹿茸、地龙、三七等。

潘树义等用MTT法观察9种人参皂甙单体对脊神经元生长的影响,实验表明人参皂甙可增强神经元的活力,使神经元代谢功能旺盛,细胞内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生产出更多的蛋白;线粒体可以提供足够的能量通过轴浆运输,营养物质被输送到轴突远端,使轴突生长得到加强。

并认为人参皂甙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可能与以下几点有关:

(1)强心、增加心输出量、扩张血管、降低总外周阻力、改善微循环及组织能量代谢。

(2)提高组织抗缺氧能力。

(3)抑制血小板聚集影响前列腺索(PGs)代谢,降低TXA2/PGI2比值。

(4)具有ca2+拮抗作用。

宋跃明等于脊髓损伤造模前、后静脉注射丹参注射液。

结果:

轻度损伤中,实验组脊髓功能障碍率低于对照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MD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神经元及神经纤维变性程度轻于对照组;重度损伤中,实验组脊髓功能障碍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神经元及神经纤维变性程度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丹参能改善脊髓微循环,提高脊髓组织耐缺氧能力,抑制胶质细胞浸润,对轻度牵张性损伤有肯定的防治作用。

刘世清等用丹参注射液对Allen兔脊髓损伤模型治疗研究后发现复方丹参抑制脊髓损伤后血清中钙、镁、锌、铜含量的异常变化,促进其恢复平衡,对脊髓损伤有保护作用。

任宪盛等在黄芪对大鼠实验性脊髓损伤的神经保护实验结果中显示,实验组脊髓损伤后给予黄芪注射液腹腔注射后脊髓组织中丙二醛浓度明显低于各时相点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光镜下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实验组经过黄芪处理后脊髓组织的出血、水肿明显减轻,坏死区范围减小,损伤后3周时神经功能评分明显改善。

三七研究表明三七皂甙能减轻脊髓损伤的病理形态变化,具有调节微循环和减轻继发性病理损害的作用,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减轻脂质过氧化,并对白质的存活创造了条件,使脊髓的传导功能得以改善,促进功能恢复。

孙海燕等用改良Allen's撞击法制作SCI模型,研究表明TMP组可促进脊髓损伤后bel-2基因表达和蛋白产物的增加,抑制bax基因及C-fos基因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川芎嗪对脊髓损伤有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早期给予,孙海燕等将大鼠T8脊髓损伤模型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24h内观察各时间点钙离子和钠离子均有上升趋势,而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因此早期使用川芎嗪对受损脊髓电解质、水含量改变有一定保护作用。

马钱子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马钱子所含的士的宁对整个中枢神经系统都有兴奋作用,首先兴奋脊髓的反射机能,其次兴奋延髓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并提高大脑皮层感觉中枢的机能,特别对脊髓有高度的选择性。

曾有作者采用马钱子治疗颈髓损伤45例,与对照组比较疗效良好。

3.特色外治

3.1舒筋活络洗剂熏蒸:

可以改善肢体疼痛、痉挛等。

3.2温箱艾灸法:

使用自制温箱,选择气海、关元、中极施灸,每次约30min,每日两次。

治疗SCI后尿潴留情况。

3.3灌肠:

可使用开塞露等灌肠,改善SCI后大便困难。

3.4中药外洗:

可使用温经通络之中药外洗以改善肢体痉挛疼痛。

4.针灸治疗

4.1督脉取穴

秦家超[1]以督脉温针为主治疗截瘫40例,方法在脊髓损伤节段上方和下方各取督脉一穴(椎间隙处),两穴尽量靠近损伤脊髓节段,沿棘突方向进针,得气后,施以捻转行针,强刺激1min,然后行温针灸,结果40例中基本治愈14例,进步2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

徐斌[2]用脊髓针为主综合治疗外伤性截瘫286例,在受损脊髓平面上下两个椎体棘间隙各进一针至蛛网膜下腔,通脉冲电流,痉挛性瘫痪以密波为主,输出电极正极在上,负极在下;弛缓性瘫痪以疏波为主,输出电极正极在下,负极在上。

结果基本痊愈39例,显效157例,有效8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8.9%。

4.2华佗夹脊穴

王若梅[5]等以夹脊电针治疗脊髓性截瘫68例,方法在病灶上下各一节段的两侧夹脊穴进针,得气后每侧上下连接电针仪导线,痉挛性瘫痪波形用密波,弛缓性瘫痪波形用疏密波,通电后逐渐加大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通电30min,结果临床近愈14例,占20.6%;显效23例,占33.8%;进步24例,占35.3%;无效7例,占10.3%。

谢雪榕[6]等也以电针夹脊穴为主治疗截瘫,结果治疗组30例中基本痊愈5例,显效7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0%与对照组(常规针刺阳明经穴位)相比较有显著差异。

4.3电针神经干

张广发[10]等报道单纯电针神经干与合并药物治疗131例。

取穴臂丛神经(扶突)、挠神经(曲池)、尺神经(少海)、股神经(冲门)、腓总神经(阳陵泉)、坐骨神经(环跳)、胫神经(委中),脊髓受损部位的上下端针尖直刺达硬膜外。

单纯电针神经干86例,治愈7例,显效20例,有效53例,无效6例。

合并药物45例,治愈4例,显效14例,有效23例,无效4例。

4.4多经取穴综合疗法

  孔秀玲[12]取受伤椎体上下夹脊穴为主,配以关元、气海、肩髃、曲池、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委中、悬钟等肢体常用穴位。

针刺得气后接G6805一Ⅱ型电针治疗仪,留针30min后继用温针灸治疗、穴位注射和及功能锻炼治疗外伤性截瘫28例,结果基本痊愈2例,好转20例,无效6例,有效率78.5%。

王玲[13]通过电针夹脊穴配合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经筋排刺等治疗外伤性截瘫患者149例,结果基本治愈者26例,显效者31例,占20.80%;好转者69例,无效者23例,总有效率84.56%,且证明完全性脊髓损伤的针刺疗效远远低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4.5二便功能障碍

  甘召华[18]等以温针灸关元穴治疗截瘫尿潴留病人10例,结果显效者4例,有效者4例,无效者2例,显效:

有尿意,可控制;有效:

有尿意,不能控制;无效:

无尿意,小腹胀满。

要金元[19]以取任督二脉和膀胱经相关俞穴为主,分俯位、仰位两组治疗外伤性截瘫小便失禁26例,结果疗效优12例,良8例,可2例,差4例,总有效率83.7%。

4.6疼痛

  李惠兰[24]采用头针合并埋针方法,取穴:

以阴经疼痛为主的,在选用阴经上阿是穴的同时加用三阴交;以阳经疼痛为主的,选用阳经上阿是穴的同时加用阳陵泉、百会治疗截瘫神经痛,治疗前后统计分析有非常显著意义。

徐斌[3]报道脊髓针可以缓解神经性疼痛。

4.7痉挛

周文艳[25]针灸双下肢阳明经、太阴经俞穴及脊髓损伤平面上下夹脊穴、肾俞、承扶殷门、委阳、承山、昆仑、阳陵泉、绝骨等穴配合中药汤剂及药浴治疗截瘫患者痉孪并发症32例,结果基本治愈1例,好转2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

刘伍立[26]等用深刺阳陵泉,配合申脉、照海、三阴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