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综合题单元检测附答案经典.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7153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综合题单元检测附答案经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化学综合题单元检测附答案经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化学综合题单元检测附答案经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化学综合题单元检测附答案经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化学综合题单元检测附答案经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综合题单元检测附答案经典.docx

《化学综合题单元检测附答案经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综合题单元检测附答案经典.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综合题单元检测附答案经典.docx

化学综合题单元检测附答案经典

化学综合题单元检测(附答案)经典

一、中考化学综合题

1.

(1)如图1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图2是铜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据图回答:

①图2中n的值为____;铜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____周期。

②古代青铜器工艺精湛,但出土的青铜器表面大都锈蚀,锈蚀部分存在CuCl,CuCl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为防止出土的青铜器再锈蚀,文物工作者将糊状Ag2O涂在被腐蚀部位,Ag2O与CuCl发生复分解反应,可以防止青铜器进一步被腐蚀,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某新出土的青铜器通过分析测得Sn、Pb的质量分别为119g、20.7g,则该青铜器中Sn和Pb原子的数目之比为__。

(2)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高效净水剂。

以粗盐为原料生产ClO2的工艺主要包括:

A.粗盐精制;B.特殊条件下电解NaCl溶液制NaClO3;C.ClO2的制取。

工艺流程如图。

(其中反应Ⅲ制取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

①试剂X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操作A名称_____________。

②分析完成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国最近已研究出ClO2的新制法,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属物质类别有________类。

(3)下图中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B是最常用的溶剂,E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D、E、F、H是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均含有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四个虚线圈中的反应各属于四个不同的基本反应类型。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①写出H的化学式:

___________。

②写出相关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C:

_____________;E—G:

______________。

③G中一定含有(填元素符号)_______元素。

【答案】1四氯化亚铜Ag2O+2CuCl=2AgCl+Cu2O10:

1Na2CO3过滤NaCl+3H2O

H2O+NaClO3+3H2↑2NaClO2+Cl2=2NaCl+2ClO2三Al(OH)32H2O2

2H2O+O2↑2Al+6HCl═2AlCl3+3H2↑H

【解析】

【详解】

(1)①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图2中n的值为1;在元素周期表中,周期数等于原子的电子层数,铜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四周期;②CuCl中铜元素显+1价,根据化合物的命名原则,CuCl的化学名称为氯化亚铜,复分解反应就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Ag2O与CuCl发生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g2O+2CuCl=2AgCl+Cu2O;Sn、Pb的质量分别为119g、20.7g,Sn、Pb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

119、207,则该青铜器中Sn和Pb原子的数目之比为:

=10:

1;

(2)①由流程图可知,试剂X将氯化钙转化成碳酸钙沉淀,所以其溶质是碳酸钠,化学式为:

Na2CO3;操作A将难溶固体与液体分离,应是过滤操作;②反应Ⅲ制取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可知反应Ⅱ的生成物有氯酸钠,即电解食盐水的产物有氯酸钠,因此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

NaCl+3H2O

H2O+NaClO3+3H2↑;③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ClO2+Cl2=2NaCl+2ClO2;该反应中,Cl2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NaClO2和NaCl是由金属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ClO2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共三类物质;(3)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四个虚线圈中的反应各属于四个不同的基本反应类型。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由一中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形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B是最常用的溶剂,所以B是水,E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D、E、F、H是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均含有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铝;所以E是铝,F是氯化铝,D是氧化铝,H是氢氧化铝,A是过氧化氢,C是氧气,G是酸——盐酸或硫酸。

代入转化关系,检验推理正确。

①H的化学式:

Al(OH)3。

②相关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C(即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2H2O2

2H2O+O2↑;E—G:

(即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2Al+6HCl═2AlCl3+3H2↑或铝和硫酸生成硫酸铝和氢气:

2Al+3H2SO4=Al2(SO4)3+3H2↑。

③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H。

2.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室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选用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若改用下图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进(填“a”或“b”)。

②小明与小华取一定浓度的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未见变浑浊。

小明认为是石灰水已经完全变质,而小华则认为是气体中混有挥发出来的HCl气体。

为探究其原因,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少量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溶液变红色。

于是排除了小明的猜想,你认为排除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想探究所得气体中是否有挥发出来的HCl气体,设计如下实验。

请你帮他完成实验,填写以下表格: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

______

气体中有HCl

③如果用上述原料制得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_(填字母)。

(2)“低钠盐”可以控制钠的摄入量从而防治高血压等疾病。

制备“低钠盐”在食盐中用NaCl中按照配方比例添加食用KCl。

国内某些生产厂家为改变“低钠盐”口味还会加入少量镁盐(仅限MgSO4或MgCl2)。

①测得某“低钠盐”样品a中含有NaCl和KCl的质量分数均为50%。

该样品a的水溶液中,含量最多的离子是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②探究某“低钠盐”样品b中是否添加镁盐,以及添加的是何种镁盐(MgSO4或MgCl2中的一种)。

请设计实验方案,完成下列表格。

限选试剂:

BaCl2溶液、NaOH溶液、AgNO3溶液、蒸馏水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及结论

步骤1:

取少量样品b于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

样品溶解,形成无色溶液.

步骤2:

取少量步骤1形成的溶液于试管中,在滴加少量NaOH溶液,振荡

_______,说明样品b中添加了镁盐

步骤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答案】ACbCaCO3+2HCl=CaCl2+CO2↑+H2O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存在碱性物质Ca(OH)2将生成的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气体中有HClBHECCl﹣有白色沉淀生成取少量步骤1形成的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少量的BaCl2溶液振荡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添加的是MgSO4;若无明显现象,则添加的是MgCl2

【解析】

(1)①实验室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是C。

若改用如图装置收集氧气,由于氧气的密度比水的小,则气体应从b进;②实验室常用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CO2↑+H2O;因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取少量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溶液变红色。

说明溶液中还有氢氧化钙,即没有完全变质;氯化氢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因此将生成的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气体中含有氯化氢;③如果用上述原料制得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则应将生成的气体先用碳酸氢钠溶液吸收其中的氯化氢气体,然后用浓硫酸干燥,最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BHEC;

(2)①氯化钠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个数比为1:

1,氯化钾中氯离子和钾离子个数比1:

1,样品a中含有NaCl和KCl的质量分数均为50%。

该样品a的水溶液中,含量最多的离子是氯离子;②氢氧根离子和镁离子结合会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步骤1形成的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少量NaOH溶液,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样品b中添加了镁盐;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而氯离子不能,故取少量步骤1形成的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少量的BaCl2溶液振荡,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添加的是MgSO4;若无明显现象,则添加的是MgCl2。

3.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在t1℃时,将2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

(3)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此时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_。

(4)若A中混有少量B时,最好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A。

【答案】t2℃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60gB>A>C降温结晶

【解析】

【分析】

【详解】

(1)溶解度曲线的交点代表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样。

(2)依据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

t1℃时,将2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只能溶解10g,故溶液的质量为50g+10g=60g。

(3)A、B的物质此时依然为饱和溶液,t2℃时B的溶解度大于A,则B的质量分数大于A,C物质变为不饱和溶液,则应该使用t3℃时C的溶解度进行计算,C的溶解度明显小于A、B。

则其大小关系为:

B>A>C。

(4)A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较大,故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4.二氧化锰因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而备受关注,制备二氧化锰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某研究性小组对此展开了系列研究。

Ⅰ.用高锰酸钾制备

资料一:

(1)3K2MnO4+2H2SO4=2KMnO4+MnO2↓+2K2SO4+2H2O

(2)K2MnO4易溶于水

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其反应类型是_______。

将反应后的固体剩余物用稀硫酸浸取一段时间后过滤、洗涤、烘干即得MnO2。

用稀硫酸而不用水浸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Ⅱ.用硫酸锰制备

电解MnSO4溶液可制得活性MnO2,同时生成氢气和硫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将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Ⅲ.用废锂电池制备

资料二:

2Al+2NaOH+2H2O=2NaAlO2+3H2↑

用废锂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碳粉等涂覆在铝箔上)制备纳米MnO2,并进行锂资源回收,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滤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______。

(3)MnO2与碳粉经下列三步反应制得纳米MnO2:

①2MnO2+C

2MnO+CO2↑

②MnO+H2SO4=MnSO4+H2O

③3MnSO4+2KMnO4+2H2O=5MnO2↓+K2SO4+2H2SO4

上述涉及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有_______(填序号)。

IV.用碳酸锰制备

控制一定的温度,焙烧MnCO3制取MnO2的装置如下:

(1)实验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石英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MnCO3在空气中加热易转化为锰的不同氧化物,其残留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上图所示。

图中B点对应固体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2KMnO4

K2MnO4+MnO2+O2↑分解反应使锰酸钾转化得到二氧化锰,获得更多的二氧化锰2H2O+MnSO4通电H2↑+H2SO4+MnO2↓变小NaAlO2玻璃棒①③MnCO3高温CO2↑+MnO2Mn2O3

【解析】

Ⅰ、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是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以及氧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形式上为一变多,为分解反应;根据信息提示“32H2O+MnSO4通电H2↑+H2SO4+MnO2↓”,将反应后的固体剩余物(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用稀硫酸浸取一段时间后过滤、洗涤、烘干即得MnO2,使锰酸钾转化得到二氧化锰,获得更多的二氧化锰,所以用稀硫酸而不用水浸取;Ⅱ、电解MnSO4溶液可制得活性MnO2,同时生成氢气和硫酸,反应物为硫酸锰和水,条件是通电,生成二氧化锰和氢气以及硫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MnSO4通电H2↑+H2SO4+MnO2↓,由于水越来越少,硫酸越来越多,也就是酸的质量分数变大,所以酸性越来越强,而pH越来越小,所以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将变小;Ⅲ、

(1)“滤液”中存在可溶性物质,而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根据信息“2Al+2NaOH+2H2O═2NaAlO2+3H2↑”,可知生成了偏铝酸钠,所以溶质的主要成分是NaAlO2(还可能有剩余的NaOH;

(2)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3)MnO2与碳粉经下列三步反应制得纳米MnO2: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①MnCO3高温CO2↑+MnO2,有单质参与反应,所以有化合价改变;②MnO+H2SO4═MnSO4+H2O,为复分解反应,无化合价改变;③3MnSO4+2KMnO4+2H2O═5MnO2↓+K2SO4+2H2SO4,硫酸锰中的锰元素由+2变化+4价,而高锰酸钾中的锰元素由+7价变为+4价,所以有化合价的改变.上述涉及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有①③;IV、

(1)实验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锰和二氧化碳,对应的化学方程式MnCO3高温CO2↑+MnO2;

(2)MnCO3在空气中加热易转化为锰的不同氧化物,其残留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样品100g在图中B点对应固体的质量为68.70g,而过程中锰元素的质量不变,100g碳酸锰中锰元素的质量为100g×

,则B点物质含氧元素的质量为68.70g﹣100g×

,在固体中锰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为:

≈2:

3;则固体成分的化学式为Mn2O3。

5.2018年2月《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展示了一种全新的加工木材的方法(如图),把天然木材放在NaOH和Na2SO3的混合液中煮沸以除去部分木质素,接着在100℃以上的高温中进行机械压缩制成致密木材。

(1)致密木材是由天然木材加工而成的,其密度为天然木材的3倍。

①加工致密木材的材料主要取自于植物的_____(填植物器官名称)。

②充分压缩后木材的厚度减小到原天然木材的20%,这一过程主要是_____变化。

若在压缩过程中底面积保持不变,则说明处理过程中木材的质量减少了_____(用百分数表示)。

(2)致密木材的硬度、拉伸强度都很大,为天然木材的10倍左右,甚至超过了部分金属。

①致密木材的拉伸强度和纤维素有关。

纤维素的化学式为(C12H10O5)n,则其中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C:

H:

O=_____。

②拉伸强度=

,它用来表示材料的坚韧程度。

拉伸强度与我们所学的科学量_____的单位是相同的。

(3)与其他材料相比,致密木材的优点是_____。

A.加工过程中没有任何污染

B.可代替部分金属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C.原料来源丰富,能通过无限制砍伐树木加工制成

【答案】茎物理40%72:

5:

40 。

压强B 。

【解析】

【分析】

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从给出的信息中找对应的信息。

【详解】

(1)①加工致密木材的材料主要取自于植物的茎;

②充分压缩后木材的厚度减小到原天然木材的20%,这一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主要是物理变化。

在压缩过程中底面积保持不变,设原来的密度为ρ,体积为v,则压缩后的密度为3ρ,体积为

,故此时的质量为

,故减少的质量为:

ρv-

ρv=

ρv,则说明处理过程中木材的质量减少了40%;

(2)①纤维素的化学式为(C12H10O5)n中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C:

H:

O=(12×12):

(1×10):

(16×5)=72:

5:

40;

②拉伸强度=

,则拉伸强度与我们所学的科学量压强的单位是相同的;

(3)致密木材可代替部分金属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故填B。

【点睛】

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扑捉的有效性。

解答的问题实际上与复杂的转化图相比,其实很简单很基础,或者可以说转化图提供的是情境,考查基本知识。

6.我国西北地区有很多咸水湖,其中最大的是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池。

某盐湖附近的农民通过“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获得大量湖盐。

小伟同学取该湖盐样品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湖盐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冬天捞碱的“碱”指Na2CO3,夏天晒盐的“盐”指NaCl。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

Na2CO3

猜想二:

NaCl

猜想三:

Na2CO3和NaCl

(实验探究)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后,加入过量稀HNO3

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①猜想_____不成立

实验二

②向实验一所得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_

③_____

猜想三成立

(拓展延伸)为进一步确定该湖盐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小伟同学再取该湖盐样品10.00g做了如图所示的补充实验。

(1)反应结束之后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

(2)装置A中浓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用方程式表示)。

(3)实验结束后测得装置D增重0.44g,则湖盐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二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D装置吸收。

2NaOH+CO2═Na2CO3+H2O。

10.6。

【解析】

【实验探究】根据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猜想分析解答;【拓展延伸】

(1)根据必须将实验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全部被装置D吸收分析解答;

(2)根据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干扰实验解答;(3)根据实验数据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解答。

【实验探究】实验一: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后,加入过量稀HNO3,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碳酸钠和硝酸反应生成的,故猜想二不成立;由实验二知猜想三成立,则说明样品中含有氯化钠,故实验操作及现象为向实验一所得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因为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氯化银);【拓展延伸】

(1)反应结束之后通入空气的目的是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D装置吸收;

(2)装置A中浓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影响实验结果,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3)设样品中碳酸钠质量为x。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10644

x0.44g

=

x=1.06g

则湖盐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100%=10.6%

7.2018年1月11日,广西某地高速公路大桥上用于融冰作业的2包共100公斤含有亚硝酸钠的工业盐遗失,当地迅速组织警力开展搜寻遗失的工业盐,确保不流入市场和家庭。

(资料卡1)亚硝酸钠与食盐氯化钠相似,为白色有咸味的固体,但误食会使人中毒。

腌制食品、泡菜等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钠。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用盐融冰的原理是____,该过程主要发生的是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下图是用不同浓度盐水腌制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曲线图。

据此回答:

当盐水浓度为6%时,第____天亚硝酸盐含量达到最大值。

为了安全,泡菜腌制时盐水浓度最好是____并在腌制____天后再食用。

(3)兴趣小组欲测定某工业盐中亚硝酸钠的质量分数

(资料卡2)实验室常用亚硝酸钠与氯化铵溶液反应制取纯净的氮气,其化学方程式为:

NaNO2+NH4Cl

NaCl+N2↑+2H2O(此反应是放热反应)

(资料卡3)在酸性环境中高锰酸钾能与亚硝酸钠发生如下反应:

2KMnO4+5NaNO2+3H2SO4=K2SO4+2MnSO4+5NaNO3+3H2O

(方案一)取1g该工业盐样品与足量氯化铵溶液于如图装置中充分反应(该工业盐中其他成分不与氯化铵溶液反应),实验时加热片刻后,即可移去酒精灯,其原因___。

最终量筒中收集到300mL水,已知该条件下氮气的密度为1.25g/L,则该工业盐样品中亚硝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实验结束后发现测量结果偏大,可能原因是____。

(方案二)为更准确地测定该工业盐中亚硝酸钠的含量,称取4.000g样品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取25.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含量为15.8g/L的酸性KMnO4溶液进行反应,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序

1

2

3

4

KMnO4溶液体积(mL)

20.60

20.02

20.00

19.98

上述第____次实验所得数据明显异常,剔除异常数据后,计算出该工业盐中亚硝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

【答案】降低凝固点(或凝固温度降低)物理变化58%13节约能源,防止反应太剧烈(合理即可)92.4%分液漏斗中液体的体积算成了氮气体积/没等完全冷却就读数(合理即可)186.25%

【解析】

【详解】

(1)因为加盐后冰的熔点降低,所以用盐融冰的原理是:

降低凝固点(或凝固温度降低),该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因此主要发生的是:

物理变化。

(2)从用不同浓度盐水腌制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曲线图可以发现,当盐水浓度为6%时,第5天亚硝酸盐含量达到最大值。

因为三种浓度的盐水中,浓度最大即8%的盐水腌制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最低,所以为了安全,泡菜腌制时盐水浓度最好是:

8%,图中还可以看出,腌制时间达到13天,亚硝酸盐的含量就达到低点,并比较稳定,所以在腌制13天后再食用比较安全。

(3)方案一:

因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温度会越来越高,粒子的运动就越剧烈,反应速度就越快,所以实验时加热片刻使反应开始进行后,即可移去酒精灯,其原因是:

节约能源,防止反应太剧烈。

根据量筒中收集到300mL水,可以推知,生成的氮气是300mL即0.3L

设工业盐样品中亚硝酸钠的质量分数为x。

解得x=92.4%

答:

工业盐样品中亚硝酸钠的质量分数为92.4%。

实验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