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七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考点2环境语言技巧探究讲义.docx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七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考点2环境语言技巧探究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七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考点2环境语言技巧探究讲义.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七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考点2环境语言技巧探究讲义
考点
环境 语言技巧 探究
考情解读
学案引语
环境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是小说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
在考查时,又往往以自然环境作为重点,命题的重点有三个:
一是环境描写的特点;二是环境描写的方法;三是环境描写的作用。
这三个命题重心往往以综合形式出现,在主观题和客观题均有所涉及。
分析鉴赏作品的语言是小说阅读考查的重要内容,考纲中的规定就是: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赏析重要语句含义包括分析句子本身的意思,句子的深层含义,体味句子的言外之意。
理解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其中包括理解句子的表达作用,分析句子使用了何种句式、哪种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
对于小说文本意图的探究包括对小说表现出来的主题评价,对小说体现的价值观的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析,对小说传承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探讨,对小说创作者的创作意图的分析等。
对于小说构思的个性化再创造,对小说创作者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是故事的结局)进行个性化的评析,对小说中人物言行和作者对其态度的个性化的评析,对小说中处理情节、人物方法的评析,对小说给予人生或社会的某些启示的理解等。
关于环境的考查,在高考试卷中体现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类。
但在考查时重在考查自然环境的作用,一般分析时可以考虑环境对人物形象、情节、主题等方面的作用。
一般试题难度不大。
至于语言技巧,包含语言表达艺术和表达技巧两个方面。
对于小说表达技巧的考查有两个角度:
一是整体赏析,二是局部赏析。
考题的指向性明确:
或人称,或描写,或修辞,或分析其作用,或赏析其效果。
考生还是容易把握的。
因为“探究文本意图,个性解读文本”包含并可以涉及的考点相对较多,因此我们在答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立场要鲜明,观点要清楚;二、文本是基础,情节是证据;三、主题要明确,意图要清晰;四、生活和现实联系要紧密;五、分析要有据,主张要有理;六、条理要清楚,逻辑要严密。
解构真题 引领规范
类型一 环境类
[重庆高考]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东坛井的陈皮匠
何晓
①一个地方只要历史长了,就会产生些离奇的故事。
②古城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当你花费了比去欧洲还要多的时间,从大城市曲里拐弯地来到这里时,疲惫的身心会猛然因眼前远离现代文明的古奥而震颤:
唐宋格局、明清街院,这化石一样的小城里,似乎每一扇刻着秦琼尉迟恭的老木门后面,都有一个传承了五千年的大家族在繁衍生息……而每一个迎面过来的人,他穿得越是普通,你越是不敢小瞧他,因为他的身上自然地洋溢着只有在这样的古城里生长的人才有的恬静和自信,哪怕他只是一个绱鞋掌钉的小皮匠。
③沿袭着“食不过午”老规矩的,似乎只有传统小吃。
但古城里曾经严格遵守另一种做生意“时不过午”老规矩的,却还有一个人,那就是东坛井的陈皮匠。
④东坛井是一条老街,街头有一口叫东坛井的千年老井。
老井现在是文物,周围砌了台子,被重点保护了。
陈皮匠的家就是陈家大院子,在老井东边,大院有两套天井一个后花园,一栋小巧的绣楼,后面一套天井是皮匠的藏书室。
陈家大院子的正门在与街面正对着的巷子里,除了家人进出,平时总关着。
隔了街道,皮匠的摊子在老井西面的醋吧街沿上。
皮匠从十九岁开始就在那里摆摊,没人说他不能在那里摆摊,他是这条街上最正宗的土著。
⑤皮匠的手艺好,补的鞋既巴适又牢实。
了解他的人都说:
可惜哟,一个老高中生,灵巧得能绣花,随便做啥也能成气候嘛,去当皮匠。
皮匠才不这样想,他悠闲自在地守在摊子上,不管生意好坏,中午十二点都要准时收摊。
他上午挣了多少钱,下午就要买多少钱的书。
古城收售旧书和收藏旧书的人,都认得他,晓得他在意哪一类书,只要看到他来了,立马抱一摞出来任他选。
钱不够,也没关系,第二天拿来就是了。
古城的人都爱老书,或者自己读,或者倒来倒去当古董卖。
⑥晚上,皮匠一般都待在他的藏书室里。
至于他在里面干些啥,皮匠娘子从不过问。
要休息的时候,只是在外面喊:
老汉,等你哈。
皮匠听了,先咳嗽一声,然后才出来。
⑦皮匠的生活一直都像这样,很平静。
古城其他人的生活也很平静——直到上个月皮匠的女儿回来。
⑧女儿是在上飞机的时候才打电话说要回来的。
黄昏时,女儿回来了,后面还跟了一个干巴老头。
女儿一进屋就介绍说:
这是我的导师,历史学家牟汉达教授。
爸爸,老教授想看看我们的族谱。
⑨皮匠一听来人是历史专家,心里就已经有数了。
第二天,皮匠和女儿陪着教授在藏书室里整整待了六个小时。
这六个小时里,从《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人轶事汇编》《宋史选举志》到《南充史志》《保宁府志》《将相堂记》《重修三陈书院记》《陈氏家谱》……教授一直在翻书,皮匠女儿一直在拍照,皮匠一直在回答教授的提问。
⑩他们终于从藏书室里出来时,教授说:
你已经有了我想有的一切。
⑪皮匠回应说:
我这一辈子,就等这一天哩。
⑫数月后,一篇学术论文震惊了整个历史学界:
《南宋三陈故里之重考》。
而同时被震惊的还有古城的官员、文人和实业家:
那么著名的历史人物原来是古城人啊!
于是,古城迅速掀起了一股宣传、发现、挖掘的热浪,无限的商机突然摆在了眼前,安静的古城人一下子变得疯狂了!
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被导游带来参观陈家大院,一批又一批的说客拥来劝皮匠合伙开发陈家大院……皮匠想:
这东坛井陈家大院的大门,怕是再也关不上了。
⑬收到女儿寄回的报纸、杂志,皮匠认认真真地把老教授的论文和与论文相关的评论文章,读了一遍又一遍。
然后他歇了十多天业,把家里的藏书整理出来,重新造册,一一核对之后,全部送给了牟汉达教授。
⑭从此,陈皮匠和古城的其他皮匠一样,下午也要补鞋了。
(有刪改)
文中第②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
这对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作用?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梳理
1.明确考点 辨别要求
这是一道考查环境的试题,试题要求写出古城的特点,及其对人物形象的作用。
2.研读文本 细致分析
细读文本可知本段环境描写属于社会环境描写,从描写的具体事物来看,小说描写了古城、老木门、古城中人们的生活状态。
根据环境描写的作用可知,对“古城”“老木门”等事物的描写有突出古城历史底蕴和古城鲜明传统文化的作用。
从环境对人物的作用,可以看出,这些事物和城中人们的生活状态,为陈皮匠性格的形成,提供了环境的依据。
3.依据模板 构思答案
答案构成:
环境描写突出了环境的……特点;营造了……的氛围,对塑造人物有……作用,突出了……的主题。
4.组织语言 做出答案
(1)突出了古城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和丰厚的历史底蕴。
(2)为陈皮匠鲜明的性格特征的形成提供了环境依据。
失分剖析
现场答案
失分剖析
得分
答案一:
(1)大家族在繁衍生息,人们恬静自信;
(2)点明了陈皮匠鲜明性格形成的客观环境。
该答案审题失误,第一问答出了人的特点,而没有抓住古城的特点去概括。
3
答案二:
(1)写出了古城的古典气息和历史文化底蕴;
(2)交代了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
该答案第一问点出了古城的特点,第二问只贴标签,没有具体分析。
3
类法总结
设问方式
1.第×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怎样的特点?
2.概括第×段景物的特点,并简要分析。
3.×××社会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
4.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5.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开头、中间、结尾)景物描写的作用。
6.小说中××(景物)多次出现,这有什么作用?
7.请就本文第×段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做简要分析。
答题思路
自然环境的作用
模板一:
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模板二:
……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定下了……的抒情方式,烘托了人……的思想感情;为下文……的情节展开做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核心要点
环境类试题一般分为概括环境特点和环境作用两大类。
解答这类试题:
首先要明确环境的种类,依据不同种类进行解答;其次要熟知环境描写的基本知识;再次要熟知环境的作用有营造某种氛围、突出主题、转换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等;最后根据要求,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解答。
类型二 语言技巧
[2017·山东高考]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问题。
七岔犄角的公鹿
(鄂温克族[注])乌热尔图
①“你,你别打啦!
”我两眼盯着他,一串泪珠滚出眼窝。
②“喊啥,小崽子?
你像只猫,整天待在帐篷里,靠我养活!
”他吼着,举起熊掌似的大手,又朝我打来。
③“我去打猎,给我枪——我爸爸留给我的猎枪。
”
④他愣了一下,那双醉红的眼睛像打量陌生人似的瞅着我。
我不哭了,再也不想哭了,挺着胸脯站在他面前,我感到一下子长大了。
我爸爸早死了,妈妈为了过活跟了他,没过几年,妈妈也病死了,我就只好和他在一起熬日子。
我从未叫过这位继父一声“爸爸”,只在心里喊他的名字:
特吉——部落里的人都这样叫他。
⑤“给,小崽子。
明天,你上山,见啥打啥。
你有这个胆子吗?
”
⑥几乎和我一般高的猎枪,差点把我撞个跟头。
我紧紧攥住枪筒,毫不示弱地说:
“我不怕,你能打,我也能打。
”
⑦“先别吹。
打猎可不像往嘴里灌酒那么容易。
”说完,他又抓起酒瓶,咕嘟咕嘟地喝起来。
⑧这天早晨,我起得比往常都早。
我脚上穿的软靴是妈妈留给我的,子弹袋和猎刀是爸爸用过的。
我要靠这些,再加上我自己的勇敢,成为一个猎手,一个让全部落人都服气的猎手。
⑨我慢慢地攀上山顶。
这是一个漂亮的山峰,它的背上长满松树和桦树,前胸盖着白雪,侧面是片凹下去的向阳坡。
这里准有野兽。
等了大半天,果然没叫我失望,桦树林里有什么的影子在晃动。
我咬紧牙,瞄准黑影,端平猎枪。
枪响了,野兽晃了晃,踉跄着奔出树林。
是一头健壮的公鹿,它头上顶着光闪闪的犄角,犄角分成了七个支岔,很有气势。
鹿一眼瞥见我,扭头叫了一声。
顿时,又从树林里跑出五只受惊的野鹿,有母鹿,有小鹿。
公鹿一瘸一拐地跟在最后,不时扭头戒备而憎恶地瞅着我。
看得出来,它在护卫鹿群。
转眼间,它们爬过山岗,消失在密林里。
这时,太阳已经溜到山尖,树林变得黑森森的,我想今天是撵不上它了。
⑩晚上,坐在火堆旁,我心里也有一个不安的火苗在上下乱蹿。
“今天,我打了个鹿。
是七岔犄角的公鹿,可大啦!
它流的血真多,要不是天晚了,我真……”我对特吉说。
他不喝酒的时候,脸上没有凶相,但总是阴沉沉的。
⑪“嘿,傻小子。
流点血,这能算你打了鹿?
打鹿的人,剥了鹿皮,先把鹿腰子拿回来,让大家尝尝……鹿可不像你,碰一下就哭。
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
懂吗?
”
⑫我好像被灌了一脖子雪,心里又气又恼:
“明天,我会拿鹿腰子让你尝的。
”
⑬第二天,天刚亮,我就赶到昨天打猎的山坡,沿着伤鹿留在雪地上的蹄印追着。
不知什么时候,雪地上多了一行奇怪的蹄印。
突然,从左侧山脚的桦树林里传来咔嚓咔嚓的响声,六只野鹿在那里惊慌奔逃。
我认出那头被我打伤的公鹿,它瘸了一条腿,跑在鹿群后面。
一只狼在后面拼命地追赶,并且越追越近。
公鹿扭头瞅瞅,撇开鹿群,一瘸一拐地直奔山坡跑来,它跑上山顶,到石崖前放慢脚步,一步一步蹬着石崖。
看起来它很费力,忍着痛。
⑭快点,狼追上来啦!
我被这头危难中的受伤的鹿吸引了,忘记了自己狩猎的使命。
⑮猛冲过去的狼一口咬住鹿的后腿,几乎就在同时,鹿猛地一蹬,狼怪叫一声,滚了下来。
我看见鹿的后腿被连皮带肉撕下一块。
啊,真有一手。
为了弄死这家伙,甘心让它咬去一块肉。
可惜那一蹄没踢在狼的脑壳上。
⑯狼在地上打了个滚,弓着腰,咧着嘴,发疯似的朝石崖冲去。
鹿低下头,把粗壮、尖利的犄角贴在脚下的石头上,沉着地等待着。
⑰啊,这只狼真坏。
它借助跑的冲力腾空朝鹿扑去。
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
⑱就在狼对准鹿脖子下口的一刹那,鹿猛地扬起低垂的犄角,狼像被叉子叉中似的,从鹿的头顶上像块石头被甩过石崖,跌进山谷。
⑲鹿胜利了。
它骄傲地扬起头,把漂亮的犄角竖在空中。
“呦——”七岔犄角的公鹿站在崖顶呼唤同伴,山谷里传来鹿群的回音。
⑳我躲在它的下风,着迷地瞅着它。
它那一岔一岔支立着的犄角,显得那么刚硬;它那细长的脖子挺立着,象征着不屈;四条直立的腿,似乎聚集了全身的力量。
我想起特吉的话:
“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
”
公鹿疲倦地走过我的眼前,还是那么骄傲。
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它似乎觉察出什么,停下步来。
我觉得自己的心被撞击了一下,我想起了自己。
我不是看热闹的孩子,而是一个猎手。
我的眼睛转向鹿腿上的伤口:
一处是我的猎枪打的,看来没伤到骨头,但也穿了窟窿;另一处是狼咬的,血淋淋的。
在这个时候要想补它一枪真是太容易了,我下意识地摸了摸枪栓,看着它一瘸一拐的身影……
(节选自乌热尔图《七岔犄角的公鹿》,有删改)
[注] 鄂温克族: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和黑龙江讷河等地,传统上多从事农牧业和狩猎业。
本文第⑬~⑱段描写公鹿与狼搏斗的过程,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梳理
1.明确考点 辨别要求
仔细审题应该可以明确本题实际考查的是语言的技巧。
分析语段运用的表现手法。
2.研读文本 细致分析
从题干上来看,需要分析本文第⑬~⑱段公鹿与狼搏斗的过程,然后从中找出表现手法。
从这几段文字来看,如“惊慌奔逃”“追赶”“直奔”“蹬”“咬”“蹬”“打了个滚”“冲”“扑”“扬起”等,这些都属于动作描写。
而“狼像被叉子叉中似的,从鹿的头顶上像块石头被甩过石崖”这是比喻手法。
“我被这头危难中的受伤的鹿吸引了,忘记了自己狩猎的使命”“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这里通过“我”的表现突出它们搏斗过程的惊心动魄,所以是侧面烘托。
3.依据模板 构思答案
答案构成:
……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4.组织语言 做出答案
①动作描写。
从正面对公鹿与狼恶斗的过程作了细致描写,如公鹿忍着剧痛攀爬石崖的姿势,恶狼弓腰、咧嘴、凶残地发起进攻的动作细节等,生动传神。
②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被鹿角叉起的狼比喻成石头,表现公鹿的勇猛。
③侧面烘托。
通过“我”的心理描写,烘托出狼鹿恶战的紧张气氛,表达“我”对公鹿形象的赞美,强化对公鹿形象的塑造。
(或:
通过写狼的凶残,侧面烘托出公鹿的勇猛和机智。
)
失分剖析
现场答案
失分剖析
得分
答案一:
运用了描写手法,这几个语段主要描写狼与公鹿的搏斗。
描写只是笼统的说法,应该再具体些。
0
答案二:
动作描写,如公鹿忍着剧痛攀爬石崖的姿势,恶狼弓腰、咧嘴、凶残的发起进攻的动作细节等。
答案要点不全面。
答题时尽量要点完备。
2
类法总结
设问方式
1.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了第几人称叙述?
有什么效果?
2.本文在叙述手法上有何特色?
请赏析。
3.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
4.×××词语在句子中如何理解?
有什么作用?
5.本文语言有什么特色?
有什么表达效果?
6.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答题思路
赏析语言:
表现手法+表情达意+艺术效果(或:
运用了……技巧+表达了……内容+达到了……效果)。
赏析手法:
明确手法+分析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赏析作用:
运用了……手法,表现了……特点;与上(下)文形成……,使结构……,突出了……主题。
核心要点
一、语言
1.高考常见语言类题目的三个答题角度
(1)描述语言:
生动形象,准确简练,穷形尽相。
关注描写了什么,分析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和达到了什么效果。
(2)人物语言:
个性化,凸显人物性格。
分析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怎样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3)语言风格:
幽默诙谐(《马裤先生》)、辛辣讽刺(《装在套子里的人》)、平实自然(《边城》)、含蓄凝练(《晚秋》)、简练明快(《遗璞》)、生活化(民俗化、口语化)(《骆驼祥子》)等。
2.常考的八种特殊句子及其作用
句子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答题,内容上要结合文章具体分析,结构上针对不同的句子一般从以下角度分析:
(1)首句:
统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开篇点题,照应标题;交代环境,渲染气氛。
(2)尾句:
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过渡句:
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
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睛句:
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
抒发强烈的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议论句:
小说中议论句常起到画龙点睛、揭示主旨的作用。
(8)矛盾句:
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
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二、描写
三、表现手法
类型三 探究
[2017·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文本见类型二 语言技巧《七岔犄角的公鹿》)
本文结尾写到“我”下意识地去摸枪栓,那么“我”会再向公鹿开枪吗?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梳理
1.明确考点 辨别要求
这是一道考查探究能力的试题,要求探究人物心理,故事情节。
2.研读文本 细致分析
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分析,明确观点,如认为“我”会再向公鹿开枪或“我”不会再向公鹿开枪。
如认为会开枪,可以从“我”是一名猎人的身份入手,也可以考虑公鹿的刚猛和骄傲激发了“我”的斗志,公鹿受伤,这是一个机会以及“我”需要通过猎鹿向特吉证明自己可以不再仰人鼻息等角度切入。
如果认为“我”不会再开枪,可以从公鹿的表现让“我”着迷,“我”对它心生敬意,及公鹿对鹿群的保护,触动了“我”内心的痛处,或者“我”此时开枪有胜之不武之嫌角度切入。
3.依据模板 构思答案
答案构成:
观点+阐述。
但要注意阐述时,关注小说的不同角度,如人物、情节、主题、读者的阅读效果。
4.组织语言 做出答案
看法一:
不会再向公鹿开枪。
①公鹿健硕的体态,它在与恶狼搏斗中展现出的勇气和智谋都让“我”着迷。
②“我”从公鹿身上汲取到作为男子汉应有的不屈气概,这让“我”对它心生敬意。
③公鹿对鹿群的保护,触动了“我”内心的痛处,“我”不忍母鹿和小鹿失去公鹿。
④公鹿已受重伤,“我”此时如再开枪,胜之不武,并不能证明“我”具有让全部落的人都服气的狩猎能力。
看法二:
会再向公鹿开枪。
①“我”已意识到自己是一名猎手,而不是看热闹的孩子,“我”负有狩猎的使命。
②公鹿的刚猛和骄傲激发了“我”的斗志,“我”也应该展现出“我”的勇气和骄傲。
③“我”需要通过猎鹿向特吉证明自己可以不再仰人鼻息。
④公鹿已经受伤,无法快速奔跑,是猎鹿的大好时机。
失分剖析
现场答案
失分剖析
得分
答案一:
不会再向公鹿开枪。
因为“我”非常同情公鹿的处境,“我”也被它的表现感动。
该答案阐述内容不充实。
2
答案二:
会再向公鹿开枪。
①因为公鹿本身就是猎物;②开枪可以证明“我”有能力。
两个要点阐述不够透彻。
3
类法总结
设问方式
1.×××带给你哪些思考?
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2.有人认为小说中的×××也有人性的弱点,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3.本文在×××方面有什么特点?
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
4.小说以×××为题,寓意何在?
这对现实人生有许多启示,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5.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
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答题思路
观点+阐述1+阐述2+阐述3。
核心要点
1.探究标题可以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①如果是以时间、地点、环境为标题,则标题可能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的作用;②如果以物件(物象)为标题,则可能具有——作为小说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③如果以形象特征为标题,则可能具有展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凸显、强化效果等作用;④标题是否一语双关,是否对文章的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⑤标题是否设置悬念,以某种艺术手段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
2.探究形象类试题有五个切入口:
①情节。
情节是人物性格的成长史,人物与情节密不可分。
②情理逻辑。
探究人物的性格是否符合情理逻辑。
③主题。
主题主要是依赖形象的塑造体现出来的,这是人物对主题的作用。
④环境。
即人物所处的现实环境,人物与环境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⑤艺术。
作为一种文学文体,小说中的人物的塑造是否符合艺术的真实性和典型性特征。
3.探究语句类试题有四个切入口:
①品味语句的内涵。
可从写了什么(与主旨的关系)、写了几个方面、用了什么手法等几个方面展开。
②探究语句的作用。
可从它在文中的位置,勾连相关的内容等展开,同时根据文体特点,准确探究。
③分析表达的主题。
立足全文,拎出全文内容要点,探究作者的情感意蕴。
④揣摩作者的意图。
分析某个方面(如场景描写、人物细节描写、情节构思)的写作意图,可以从环境、形象、主题、结构、手法等几个方面入手,具体分析。
一切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和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进行操作,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4.情节类试题探究着眼于构思的巧妙:
看情节与语境的关联、人物性格(情绪)的发展变化、对表现主题的作用、艺术构思的魅力等。
人物类试题探究,从主次人物的关系、人物表现的主题、人物精神面貌的启示或讨论等角度进行考虑。
环境类试题探究,从以景结尾的作用、作者的创作意图和目的等角度进行探究。
强化训练 提能增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回家
[美]皮特·哈米尔
几年前,我在纽约格林威治村遇到一个姑娘,就是从她那里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也许是一个神秘的民间传说,每隔几年重复出现,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重新流传。
然而我仍然愿意相信它确实在某时某地发生过。
他们要到劳德戴尔要塞去——共三个小伙子和三个姑娘——上公共汽车时,他们拎着纸袋,里面装有三明治和葡萄酒,梦想见到金色的沙滩和大海的潮汐。
这时,纽约灰暗而寒冷的春天已经在他们身后消失。
公共汽车驶过新泽西州时,他们开始注意到文戈。
文戈坐在他们前面,衣着简朴,但不很合身。
他坐在那里,从来没有动一下,满是灰尘的脸上看不出他的实际年龄。
他一直咬着嘴唇,表情冷漠,一语不发。
深夜,汽车抵达华盛顿郊外,在霍华德·约翰逊饭店停下。
大家都下了车,只有文戈坐在座位上像生了根似的一动也不动。
几个小伙子感到奇怪,试图猜想他的身世:
也许他是一个船长,也许是抛下妻子,离家出走的人,也许是一个回家的老兵,他们回到车上时,一个姑娘坐在他身边,作了自我介绍。
“我们要到佛罗里达去,”她欣喜地说,“听说那儿真美。
”
“是的。
”他平静地说,仿佛他想起了曾极力忘掉的事情。
“想喝点葡萄酒吗?
”她问。
他微微一笑,对着酒瓶喝了一大口。
他向她道了谢,又陷入了沉默。
过了一会儿,她回到伙伴中间,文戈则打着盹睡着了。
次日早晨,他们一觉醒来发现汽车已停在另一家霍华德·约翰逊饭店门外。
这次文戈进了饭店,那个姑娘坚持要文戈与他们坐在一起。
他看来很害羞,要了一杯不加牛奶的清咖啡。
他听着年轻人闲聊海滩露宿的情景,紧张不安地抽着烟。
回到车上后,那个姑娘又与文戈坐在了一起。
过了一会儿,他讲述了自己辛酸的经历。
他在纽约监狱里关了四年,现在回家去。
“你结婚了吗?
”
“我不知道。
”
“你不知道?
”她问。
“是这样,在我坐牢时我曾给妻子写过信,”他说,“我告诉她,我要离开很长时间,如果她受不了,如果孩子们总是问这问那,如果她太伤心,那么她可以把我忘掉。
我能理解。
再找一个丈夫。
我说——她是一个极好的女人,确实了不起——把我忘掉吧。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