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7068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八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八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八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八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

《八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

八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

5-1工商业的兴起

随着商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小作坊发展成为手工工场

手工工场出现的时间和地点

最早出现于14世纪的意大利,后来扩展到西欧其他国家。

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场的比较

手工作坊

手工工场

所有者

手工作坊主

手工工场主

劳动者

作坊主与家人或帮工

手工工场工人

生产方式

作坊主进行全程工作

工人之间分工合作

生产关系

学徒不领取工资,依附于作坊主。

手工工场主与工人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手工工场的特点

生产规模大、产量高;工人多,分工合作;出现了雇佣劳动,工场主是生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不再进行全过程的生产。

手工工场的作用

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进一步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生产力变化

手工作坊——手工工场——工厂

生产关系变化

作坊主——富商(既是手工工场主又是商人)——早期资产阶级

失地农民——雇佣工人——早期工人阶级

手工工场时代,是由农耕文明时代向工业文明时代过渡和准备阶段。

手工工场时期,农业仍然是主要产业。

5-2冲破思想的牢笼

时间

14世纪-16世纪

发生地

意大利,后传播到西欧一些国家

发生背景

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代表人物

达·芬奇(意大利艺术家。

被称为“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莎士比亚(英国剧作家。

代表作:

《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

什么是“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时期,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

实质

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人文精神的含义

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重视人的作用和需要,主张一切以人为本,要求一切从人出发,最终一切为了人。

性质和意义

文艺复兴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使人们的思想从宗教愚昧中解放出来。

5-2-2“‘教皇奶牛’的解放”

德国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16世纪,罗马天主教会日益腐败。

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马丁·路德的主张

在信仰问题上,人人都是平等的。

只要自己真诚忏悔,就可以得救。

(因信称义)

宗教改革的影响和意义

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席卷了全国,各地的教会纷纷独立。

这一时期,瑞士、英国等西欧国家也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宗教改革运动,相继摆脱了罗马教会的控制,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5-2-3“近代科学的诞生”

英国科学家培根提出了一个重要思想:

“知识就是力量”

科学家研究自然

天文学

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

比较托勒密、哥白尼以及布鲁诺的思想,明白人类的科学探索是循序渐进的。

物理学

牛顿的突出成就是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科学的作用

科学可以帮助人类认识自然,揭示自然界的奥秘,从而以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世界。

5-2-4“理性之光”

何为“启”“蒙”

就是“打破”“蒙昧主义”(迷信和无知)

兴起时间

17、18世纪

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根本原因:

西欧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因素:

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科学革命等

顶峰

18世纪后半期,法国

性质

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启蒙运动的代表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伏尔泰

启蒙运动的旗手,提倡天赋人权

卢梭

人民主权思想

孟德斯鸠

三权分立

狄德罗

百科全书派

启蒙运动的影响

1、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和理论准备。

2、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3、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

4、激励了中日等国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

5-3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1、首先发现新大陆的是航海家哥伦布,美洲原有的居民是印第安人,是黄色人种,首先发现西欧通往印度的航线是达·伽马,首先完成环球航行是麦哲伦。

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是荷兰人。

2、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①15世纪末,西欧各国商品经济的广泛发展和交换的不断扩大,使黄金成为商品贸易中最重要的支付手段,东方各国的黄金成了西欧人梦寐以求的东西。

②但这时奥斯曼帝国控制着东西方贸易要道,阻隔了西欧各国通往东方的传统商路;那些炽烈追求东方财富(黄金、珠宝、香料、丝绸等)的西欧各国贵族和新兴商人,急切需要探求一条直接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海上航路。

③地处欧洲西南部濒临大西洋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因较早开始了海外冒险和殖民活动,掌握了较先进的航海知识和造船技术,拥有了一定的财力,成为开辟新航路的起航地。

总的来说,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是:

追求财富获得利益;根本原因是:

商品经济的发展。

3、产生的影响:

新航路开辟后的正面影响

新航路开辟后的负面影响

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

为人们迁徙提供了方便,促成了新的民族产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

总之,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欧洲国家对美洲、非洲、亚洲进行殖民扩张,掠夺土地和财富;毁灭印第安文明;贩卖黑奴。

总之,造成了亚、非、拉美长期的落后与贫穷。

4、率先进行殖民掠夺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强占殖民地最多的国家是英国。

5-4资产阶级革命:

新体制的创立

对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革命爆发背景

查理一世为了加强王权采取的措施,不仅招致了广大民众的普遍不满,更使国王同议会中的资产阶级新贵族的矛盾迅速激化,从而导致了革命的爆发。

英国殖民当局对北美13个殖民地进行殖民统治和压迫,北美人民要求独立。

路易十四和路易十六的君主专制统治。

经过

1、1640年,查理一世企图解散议会

2、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内战

3、1649年,议会军在克伦威尔的领导下取得胜利。

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4、1688年,宫廷政变(光荣革命)

5、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1、导火线:

波士顿倾茶事件

2、序幕:

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揭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

3、建国: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美利坚合众国正式诞生。

4、胜利:

1781年,美国人民在华盛顿的带领下最终打败了英国军队,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5、1787年制定美国宪法,确定了美国的共和政体和三权分立原则。

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巴黎人民三次武装起义

1、1789年7月14日,攻克巴士底狱,掀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并颁布了《人权宣言》

2、1792年,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国王路易十六被处死

3、1793年,领导者罗伯斯庇尔等实施了一系列革命政策,使大革命达到顶峰。

结果

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由议会限制王权的政体)

总统共和制

共和政体

历史意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开始的标志

美国独立战争既是民族解放运动,又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结束了法国封建专制统治;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5-5面临挑战的中国5-5-1最后的盛世

背景(明清时期)

1368年明朝建立,一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的明清历史。

其中1368~1644年是明王朝统治时期,从1644年清军入关开始是清王朝统治时期,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皇帝进行统治的朝代。

“最后的盛世”的表现

农业

玉米、番薯等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

中国的经济重心已完全转移到江南地区,“湖广熟,天下足。

”人口增长迅速。

手工业

丝织业、棉纺织业发达

商业

商帮的形成,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国际贸易频繁。

社会生活

服务性行业兴盛

如何正确看待“最后的盛世”

“夕阳无限好,只是已黄昏;盛世的背后,隐藏着危机。

5-5-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明清时期与蒙古族、藏族以及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

与蒙古族:

明-修筑长城清-土尔扈特部回归、平定准噶尔叛乱

与藏族:

清-册封达赖和班禅、派驻藏大臣

与西南少数民族:

改土归流

明清统治者不同民族政策

明代统治者主要以防为主,采取了比较被动的防御政策;清统治者则比较积极主动,采取怀柔的政策笼络其他少数民族。

明清两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什么意义?

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5-5-3专制帝国

明清时期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的表现

1、设立专制国家机构:

明朝建立厂卫等特务机构、清朝雍正设置军机处

2、清朝大兴“文字狱”

3、科举考试以八股取士

4、社会生活领域的专制:

建贞节牌坊、禁止世俗文化

反对专制皇权的思想家——明末清初学者黄宗羲提出“为天下之大害着,君而已矣”

5-5-4来自海上的挑战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七下西洋的时间、路线、作用和失败的原因

传教士来华

传教士带来的西方文明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欧洲殖民者东来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占领澳门;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抗击侵略者和维护祖国统一)。

马戛尔尼使团来华

清朝统治者对西方殖民者的到来所持的态度与采取的措施,以及马戛尔尼来华的目的与结果。

为什么说中国在19世纪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从国家体制看,中国仍是皇权占统治地位的国家,皇权得到高度强化,人民没有民主与自由;从思想观念上看,掌握国家命运的上层统治者仍以中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自居,不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从对外政策上看,坚持闭关锁国;从经济发展来看,中国虽一度处于盛世的繁华,但旧有的体制与观念,没有形成良好的经济运行机制等。

因此,当西方国家先后进入革命的时代,国家体制发生巨大变化,寻求向外拓展时,中国仍然按照自己的轨迹发展,这不可避免地使古老中国面临着来自外部与内部的双重挑战。

第六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

第一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一、工业革命的兴起

1.含义:

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的纺织业出现了一系列重要发明,机器生产逐步取代了手工劳动,后来又扩展到其他行业,这一演变过程叫做工业革命。

2.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

(1)前提:

17世纪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条件:

①圈地运动,获得了大量廉价劳动力

②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积聚了丰厚的资本

③工场手工业时代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

(3)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商品生产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3.过程:

(1)工业革命早期阶段—蒸汽时代

(2)工业革命的新阶段—电气时代

名称

时间

标志(特点)

主要技术发明成果和发明人

工业发展领先国家

工业革命早期阶段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蒸汽作为动力)

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

蒸汽机(瓦特)1782年英国

蒸汽机车(史蒂芬孙)1814年英国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当时世界上唯一的工业国。

工业革命的新阶段

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初)

 

电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电作为动力)

电动机(格拉姆)1870年比利时;电磁感应原理(法拉第)1831年英国;发电机(西门子)1866年德国;电灯(爱迪生)1879年美国;飞机(莱特兄弟)1903年美国;电话(贝尔)1876年美国;汽车(卡尔本茨)德国

美国、德国后来居上,率先实现了电气化,工业发展势头超过英国。

4.电能与蒸汽机相比有何优点?

①传递速度快,能远距离输送

②电站可建在水源、燃料、交通各方面条件适合的地方

③无污染

5.工业革命新阶段的特点:

①具有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

②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范围

③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6.工业革命的影响:

积极:

工业革命促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消极:

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文明的同时,也导致了许多“城市病”,也给社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两极分化。

所以,英国作家狄更斯说“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

7.列举工业革命期间两种资本主义先进生产方式:

标准化生产方式

流水线生产方式(美国亨利.福特)评价:

简化了操作方法,降低了对劳动者的技术要求,可降低生产成本。

但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工作更加辛苦。

第二课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

一、地球变小了

时间:

20世纪初

原因:

①机器创造出巨大生产力,超出了一国的范围,把整体世界作为市场

②铁路、远洋巨轮、电话、电报等新型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出现,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表现:

①世界基本形成统一的市场,各国商品在这个巨大的市场中流动。

②铁轨在世界各地延伸,一批港口城市在各国发展起来。

③人口流动加速,出现了海外移民的热潮。

④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广泛。

工业文明的先进思想、科学技术和生活方式在世界各地传播。

⑤出现了一些世界性的活动。

比如奥林匹克运动会。

二、文明与野蛮相交织

工业文明的传播:

铁路、邮政和电报

1.表现

野蛮的殖民掠夺侵占土地

倾销商品

掠夺财富

其中印度是遭受西方殖民侵略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2.整体世界的形成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更强大了,而亚非拉国家更落后。

3.为什么不一样?

(1)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占领海外市场,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帝国主义通过对殖民地的掠夺变得更加强大。

(2)到19世纪末,将整个世界基本瓜分完毕,亚非拉国家则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遭受其奴役。

三、挑战与回应:

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广大亚非拉国家积极的回应与挑战。

1.海地独立革命:

如海地通过奴地起义摆脱法国的殖民统治,成为拉美第一个独立国家

2.日本明治维新

背景:

19世纪中期的,日本是一个闭关自守、封建落后的国家。

1853年,美国打开了日本的门户,民族危机严重。

内容:

政府积极倡导向西方学习,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兴办工业企业。

仿效西方建立起学校教育体系。

在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上,政府也要求国民向西方学习,采取了“改历”“易服”“剪发”等措施。

意义:

日本改变了落后面貌,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

第三课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

一、屈辱的岁月(屈辱史)

1.林则徐虎门销烟

(1)时间:

1839年,销毁鸦片二百多公斤

(2)意义:

打击了英国鸦片贩子的利益,维护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民族尊严,林则徐是中国民族的英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用意:

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进行殖民侵略。

(2)结果及影响:

清政府战败,签定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南京条约》内容:

中国把香港岛割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进出口货物应交纳的关税税率必须和英国协商。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结果及影响:

中国战败,鉴定《马关条约》。

大大加重了中国的民族灾难。

此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马关条约》内容:

中国把辽东半岛、台湾极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割给日本,赔偿日本白银两亿两。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结果及影响:

中国战败,鉴定《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5.全面侵华战争:

(1937—1945年)

结果及影响:

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悲壮的抗争(抗争史)

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国军民进行了英勇的抵抗

(1)鸦片战争,关天培在虎门抗英

(2)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在黄海抗日

(3)徐骧领导的义军,英勇抵抗日军(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撼

(4)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三、“师以长技以制夷”(探索史,向西方学习)

1.原因:

鸦片战争中,英国仅以极少的代价击败了清王朝几十万大军?

(1)当西方各国先后进入工业革命,建立共和制国家,发展经济,壮大国力的时候,清王朝自大无知,仍沉浸在古代辉煌中。

(2)朝廷腐败无能

(3)国家经济实力贫弱。

(4)资本主义列强的强大军事优势。

2.过程:

(一)先进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

(1)林则徐:

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

〈〈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林则徐和魏源对待西方的态度和前人的不同及其原因:

不同:

从闭关锁国时期的自大无知,轻视西方国家到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

原因:

鸦片战争失败的残酷现实,使地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师夷”才能“制夷”,只有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政治思想,倡导实行社会变革,中国才有出路。

(2)洋务运动:

(1)开始时间:

19世纪60年代。

(2)口号:

自强、求富

(3)代表人物(洋务派)奕訢、李鸿章

(4)出现的中国近代新事物:

新式海军——北洋海军;新式航运企业——上海轮船招商局

新式学堂——北京同文馆;中国近代最早的正式外交机构——总理衙门

(5)内容:

主张在军事、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学习西方

(6)结果:

洋务运动使中国社会面貌发生了许多变化,但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使人们对这场运动大失所望。

(二)民族资产阶级:

维新变法(主张采用自上而下的改良手段)

辛亥革命(暴力革命,武装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A.维新变法:

1.1895年的“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2.维新变法(戊戌变法):

(1)时间1898年

(2)维新派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等

(3)内容:

除了在军事、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学习西方外,还主张在政治上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

(4)结果、: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变法失败。

(5)失败启示: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要就中国,必须进行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仿效西方国家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B.辛亥革命:

1.中国同盟会:

(1905年,日本,孙中山建立)

(1)革命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后又概括为三民主义:

民族、民权、民生。

(2)性质:

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

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1912年,南京是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

3.意义:

(成功)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结果: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中国进入了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军阀混战不断,人民生活困苦。

5.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要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事件成功的

失败的

6.教训: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国要寻找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革命道路。

思考题:

1840——1912中国人民是怎样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

结果如何?

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和洋务运动;农民阶级兴起了太平天国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维新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

结果都失败。

第四课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

一、工业化和城市化

1工业化的进程:

(1)工业占据主要地位。

(2)工厂的规模越来越大

(3)工人越来越多,工人数量超过农民。

1.什么是城市化:

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在全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城市生活方式取代原来的农村生活方式,城市成为工业文明的中心和象征。

人们把这种变化称为城市化。

2.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好处与坏处:

好处:

劳动生产力提高,产品更加丰富,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坏处:

带来工业污染与交通堵塞、人口膨胀以及环境恶化等问题。

3.如何克服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弊端?

我们应该理性,科学地对待工业化和城市化,顺应其发展,同时要具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改善我们的生活。

二.现代文明生活的源头

1.我们身边哪些生活内容是19世界伴随工业化进程出现的?

生活用品方面:

巧克力、果酱、茶叶的大众化;洗衣机、电风扇

生活方式方面;坐火车、轮船、飞机外出旅游等

生活趣味方面:

阅读报纸、杂志等大众传媒;参加越来越多的休闲娱乐活动

生活习惯方面:

追求健康、合理的饮食结构;讲究生活质量。

2.表现:

(1)工业革命改变生活:

①物质生活的变化:

衣:

服饰趋向大众化,简洁实用

食:

注重营养和饮食结构的合理,出现了巧克力、果酱、茶叶的大众化

住:

出现了钢筋水泥结构的住房

行:

出现了火车、轮船、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

②精神生活的变化教育的普及

大众传媒的发展

休闲娱乐和体育项目的普及

(2)妇女地位的提高走上社会,加入劳动者行列

争取平等权利

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工业革命就好象一把双刃剑,双刃的意思是什么?

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财富,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也给社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两极分化,阶级差别,造成社会的不公正现象。

2.19世纪30——40年代欧洲爆发的大规模的工人运动:

(1)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2)英国的宪章运动;

(3)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3.空想社会主义者:

法国的:

圣西门、傅立叶

英国:

欧文,他的理想社会称为:

新和谐公社

空想社会主义者把理想社会的实现,寄托于个别统治者和开明富豪的支持。

4.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创立者:

马克思、恩格斯

(2)为什么能创立:

马克思、恩格斯从小就有大志,关心工人疾苦;研究并吸收包括空想社会主义在内的人类优秀文化成果;考察了当时工人的情况,亲自参加工人阶级的斗争。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4)意义:

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为剥削和压迫、没有贫困和愚昧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工人阶级政党,在世界各地建立起来。

社会主义的号角,成为工业时代的最强音。

5、巴黎公社:

1871年,是无产阶级建立自己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综合探究六在生活中感受工业文明

1.蒸汽机和内燃机的发明的不同,说明:

在工业革命新阶段,科学的新发展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科学理论对科技发明起了重要作用。

火车、汽车、飞机等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对人类的影响:

缩短了世界的距离,加强了各地联系,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加速了信息传递的速度,提高了生产和运输的效率,有利于各地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同时也加快了人们生活节奏。

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

第一课全球性的震荡

一、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殖民地的非正义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1、一战与二战的对比:

战争历时

爆发原因

性质

一战

三年零3个月

(1914、7—1918、11)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德国加紧了殖民扩张的步伐,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日益加深。

战争正是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发展不平衡,后起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引起的。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掠夺战争

二战

6年

(1939—1945年)

1、帝国主义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发展不平衡。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

3、英法美长期实行的纵容侵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