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之眩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69743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案之眩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病案之眩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病案之眩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病案之眩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病案之眩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案之眩晕.docx

《病案之眩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案之眩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病案之眩晕.docx

病案之眩晕

59题干:

王某某,男,68岁,退休,2003.1.28入院,有饮酒,吸烟史30年。

患者近一周来家务繁忙,少寐多梦,二天前晨起突感眩晕耳鸣,头胀且痛,口苦咽干,自测血压150/100mmHg,服心痛定一粒,休息后无好转。

第二天感头晕加重如坐车船,不能站立,恶心欲呕,来我院就诊。

当时血压160/100mmHg,整个发病过程神清,无四肢抽搐、两便失禁。

查体:

T:

37.0C,P:

88次/分,R:

20次/分,BP:

160.0/100.0mmHg。

神志清,面红耳赤,两肺呼吸音清,HR78次/分,律齐,腹软,无压痛,反跳痛。

双下肢无浮肿。

舌红,苔黄,脉弦。

未见其他阳性体征。

患者近两年来时来时有眩晕,多于情绪激动或劳累后发作,自服心痛定能缓解。

实验室检查:

血胆固醇7mmol/L。

心电图示:

左室高电压。

标准答案:

住院病历

姓名:

王某某性别:

年龄:

68民族:

婚况:

已婚职业:

退休

主诉:

眩晕耳鸣二天。

现病史:

患者近一周来家务繁忙,少寐多梦,二天前晨起时突感眩晕耳鸣,头胀且痛,口苦咽干,自测血压

150/100mmHg,服心痛定一粒,休息后无好转。

第二天感头晕加重如坐车船,不能站立,恶心欲呕,

来我院就诊。

当时测血压160/100mmHg。

为作进一步治疗,今被收治入院。

整个发病过程神清,无呕

吐、四肢抽搐、两便失禁。

刻下:

眩晕耳鸣,头胀且痛,口苦咽干,恶心欲呕。

既往史:

患者近两年来时有眩晕,多于情绪激动或劳累后发作,自服心痛定后能缓解。

否认有其他内科疾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无手术,输血,外伤,中毒史。

个人史:

出生并长期工作生活于本市工作居住环境良好,有饮酒吸烟史30年。

过敏史:

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婚育史:

配偶体健,子女健康。

家族史:

无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史可提供。

体格检查:

T:

37.0C,P:

88次/分,R:

20次/分,BP:

160.0/100.0mmHg。

整体状况:

神志清,精神可,面红耳赤,体态偏胖,语言清晰,声音高,舌红,苔黄,脉弦。

皮肤粘膜及淋巴结: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皮肤粘膜无出血点、结节、黄染。

头面部:

头发无脱落,头皮无结节,眼,耳,鼻及口腔未见异常。

颈部:

无抵抗强直、压痛及肿块,气管居中,无瘿瘤。

胸部:

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罗音,心尖搏动及浊音界正常,心率88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

血管:

未见异常。

腹部:

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及包块,肝脾未及,胆囊无压痛,肾区无扣击痛。

二便及排泄物:

未见异常。

脊柱四肢:

脊柱无畸形、强直、扣击痛,运动不受限,四肢正常。

神经系统:

(-)

实验室检查:

血胆固醇7mmol/L。

心电图示;左室高电压。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年过半百,家务劳累,失于调养,损及肝肾之阴,阴虚无以制阳,肝阳上亢,上扰清窍,故见头晕耳鸣,阻抑清阳故见头胀且痛,阴液耗损故见口苦咽干,横逆犯胃恶心欲呕,面红目赤。

其舌红,苔黄,脉弦。

为肝阳上亢之象,病位元神,与肝肾有关,属本虚标实。

西医诊断依据:

1.眩晕耳鸣二天。

2.BP:

160.0/100.0mmHg。

3.血胆固醇7mmol/L。

心电图示;左室高电压。

4.有高血压病史。

初步诊断:

西医诊断:

原发性高血压病II级,中度危险组。

中医诊断:

眩晕肝阳上亢

治则:

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方药:

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10g钩藤(后下)15g生石决明(先)30g夏枯草30g

黄芩10g怀牛膝15g山栀10g菊花10g

水煎服

西医用药:

1.Ca离子拮抗剂:

心痛定10mgTIDPO

2.转换酶抑制剂:

开搏通25mgTIDPO

3.测血压,以便调整用药。

签名:

 

60题干:

田某某,男,69岁,干部,2003.1.31入院。

患者因咳嗽、发热在我院补液,滴注生理盐水及先锋六号时突发言语不清、言不切题。

头颅CT检查提示:

左侧颞枕交界处低密度灶。

为进一步诊治,收治入院。

整个病程中患者无头痛,呕吐,无神志改变,无肢体偏瘫。

刻下:

命名性失语,烦躁失眠。

患者以往有糖尿病史17年,长期口服二甲双胍,瑞易宁。

自己检测血糖,规则随访。

目前血糖基本控制在8.0mmol/g左右。

查体:

T36.7C,P:

84次/分,R:

18次/分,BP:

18.0/10.0Kpa。

面色少华,两肺呼吸音粗,心率84次/分,律齐。

腹软。

舌红,少苔,脉弦细。

神清,对答不切题,命名性失语,体检合作。

记忆力可,定向力可。

两瞳孔0.25CM=0.25CM,对光反应存在。

眼球各向活动无受限,眼震阴性,视野粗试右下缺损。

鼻唇沟右侧浅,伸舌右偏,露齿对称。

颈软,四肢张力不高。

四肢肌力五级。

皮肤针刺感觉正常。

病理征(—)。

标准答案:

住院病历

姓名:

田某某性别:

年龄:

69民族:

婚况:

已婚职业:

干部

主诉:

突然言语不清一天。

现病史:

患者因咳嗽、发热在我院补液,滴注生理盐水及先锋六号时突发言语不清、言不切题。

头颅CT检查提示:

左侧颞枕交界处低密度灶。

为进一步诊治,收治入院。

整个病程中患者无头痛,呕吐,无神志改变,无肢体偏瘫。

患者以往有糖尿病史17年,目前血糖基本控制在8.0mmol/g左右。

刻下:

命名性失语,烦躁失眠。

既往史:

17年前患糖尿病。

长期口服二甲双胍,瑞易宁。

自己检测血糖,规则随访。

无高血压,冠心病,消化道出血及手术史。

否认恶性病史。

个人史:

出生并长期工作生活于本市工作居住环境良好,无饮酒吸烟史。

过敏史:

无特殊药,食物过敏史。

婚育史:

已婚。

子女体健。

家族史:

兄弟姐妹中及其他成员中无特殊病史可载。

体格检查:

T:

36.7CP:

84次/分R:

18次/分BP:

18.0/10.0Kpa

整体状况:

神志清,精神可,面色少华,形体适中,声音低,舌红,少苔,脉细弦。

皮肤粘膜及淋巴结: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皮肤粘膜无出血点、结节、黄染。

头面部:

头发无脱落,头皮无结节,眼,耳,鼻及口腔未见异常。

颈部:

无抵抗强直、压痛及肿块,气管居中,无瘿瘤。

胸部:

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粗,无干湿罗音,心尖搏动及浊音界正常,心率84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

血管:

未见异常。

腹部:

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及包块,肝脾未及,胆囊无压痛,肾区无扣击痛。

二便及排泄物:

未见异常。

脊柱四肢:

脊柱无畸形、强直、扣击痛,运动不受限,四肢正常。

专科检查:

神清,对答不切题,命名性失语,体检合作。

记忆力可,定向力可。

两瞳孔0.25cm=0.25cm,对光反应存在。

眼球各向活动无受限,眼震阴性,视野粗试右下缺损。

右侧鼻唇沟浅,伸舌右偏,露齿对称。

颈软,四肢张力不高。

四肢肌力五级。

皮肤针刺感觉正常。

病理征(—)。

实验室检查:

头颅CT:

左侧颞枕交界处低密度灶。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病人年近七旬,肝肾之阴渐虚,肝属木,肾属水,水不涵木,肝阳上亢,化风内走,上扰清窍,内走四末,清窍受蒙,脉络不畅,故有言语不清。

舌红少苔,脉细弦,此为肝肾阴虚,风阳上扰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

1.男性,69岁,有糖尿病史17年。

2.本次发病表现为突然失语。

3.查体发现:

命名性失语。

粗测视野右下缺损,右鼻唇沟浅,伸舌偏右。

4.头颅CT:

左侧颞枕交界处低密度灶。

初步诊断:

西医诊断:

脑梗塞

中医诊断:

中风中经络

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治法:

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方药:

镇肝熄风饮加减

龙骨(先)30g牡蛎(先)30g代赭石(先)30g龟版(先)30g

白芍10g玄参15g天冬15g牛膝15g

川楝子5g茵陈20g麦芽30g钩藤(后下)15g

菊花10g黄芩10g山栀15g夜交藤15g珍珠母(先)15g

水煎服

西医治则:

1.抗血小板聚集:

肠溶阿司匹林25mgQDPO

2.脑保护治疗:

脑复康注射液250MLIVGTTQD

3降血糖

签名:

 

61题干:

孙某某,男,78岁,退休,2003.1.28入院,有饮酒,吸烟史50年。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20年,服用珍菊降压片1#,BID,自诉血压控制良好。

昨天下午回家突感视物不清,伴头痛眩晕,乏力。

休息后无好转,来我院就诊。

整个发病过程神清,无恶心呕吐、四肢抽搐、两便失禁。

查体:

T:

37.0C,P:

78次/分,R:

20次/分,BP:

130.0/80.0mmHg。

神志清,两肺呼吸音稍粗,HR78次/分,律齐,腹软,无压痛、反跳痛。

双下肢无浮肿。

纳差,面色萎黄,气短乏力,心悸便溏。

舌暗淡,苔薄白,脉沉细。

两眼向右凝视,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颈软,四肢肌张力正常,腱反射++,肌力5度,病理征(-),全身皮肤针刺感觉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

头颅CT:

右额叶中后部低密度灶。

标准答案:

住院病历

姓名:

孙某某性别:

年龄:

78民族:

婚况:

已婚职业:

退休

主诉:

视物不清一天。

现病史:

患者昨天下午回家突感视物不清,伴头痛眩晕,乏力。

休息后无好转,来我院就诊。

为进一步治疗,今被收治入院。

整个发病过程神清,无恶心呕吐,四肢抽搐,两便失禁。

刻下:

视物不清,头痛眩晕,乏力,纳差,面色萎黄,气短乏力,心悸便溏。

既往史:

有高血压病史20年,服用珍菊降压片1#,每日两次,自诉血压控制良好。

否认有其他内科疾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无手术,输血,外伤,中毒史。

个人史:

出生并长期工作生活于本市工作居住环境良好,有饮酒吸烟史50年。

过敏史:

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婚育史:

配偶体健,子女健康。

家族史:

无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史可提供。

体格检查:

T:

37.0C,P:

78次/分,R:

20次/分,BP:

130.0/80.0mmHg。

整体状况:

神志清,精神可,面色萎黄。

舌暗淡,苔薄白,脉沉细。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皮肤粘膜无出血点、结节、黄染。

头面部:

头发无脱落,头皮无结节,耳,鼻及口腔未见异常。

颈部:

无抵抗强直、压痛及肿块,气管居中,无瘿瘤。

胸部:

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粗,无干湿罗音,心尖搏动及浊音界正常,心率78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

血管:

未见异常。

腹部:

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及包块,肝脾未及,胆囊无压痛,肾区无扣击痛。

二便及排泄物:

未见异常。

脊柱四肢:

脊柱无畸形、强直、扣击痛,运动不受限,四肢正常。

专科检查:

神情,言语清,两眼向右凝视,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颈软,四肢体肌张力等,腱反射++,肌力5度,病理征(-),全身皮肤针刺觉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

头颅CT:

右额叶中后部低密度灶。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

患者年过半百,肾气渐亏,加之脾运化无力,水谷无以化精微,以致食欲不振,气血生化不足。

气为血之帅,气虚则血行无力,停于脉中,筋脉失养,清窍失聪,故症见视物不清,头痛眩晕,乏力,面色萎黄,气短乏力,心悸便溏。

其舌暗淡,苔薄白,脉沉细为气虚血滞,脉络瘀阻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

1.视物不清一天。

2.两眼向右凝视

3.CT:

额叶中后部低密度灶。

4.有高血压病史20年。

初步诊断:

西医诊断:

脑梗塞

中医诊断:

中风

气虚血滞,脉络瘀阻

治则:

补气活血,通经活络

方药:

补阳还五汤加减

黄芪30g当归10g赤芍15g川芎15g

桃仁10g红花10g地龙10g党参30g

桂枝5g甘草10g

水煎服

西医治则:

1.抗血小板聚集:

肠溶阿斯匹林25mgQDPO。

2.脑保护治疗:

脑复康注射液250MLIVGTTQD。

签名:

 

62题干:

赵某某,男,65岁,退休,2003.1.28入院,有饮酒,吸烟史30年。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20年,不规则服用珍菊降压片,血压情况不详。

昨天下午与人争吵回家后突感言语不利,头痛眩晕,行走不利。

休息后无好转。

第二天感症状加重,烦躁不安,伴恶心呕吐,尿滞留,来我院急诊。

整个发病过程无四肢抽搐。

查体:

T:

38.0C,P:

98次/分,R:

22次/分,BP:

160.0/80.0mmHg。

神清,鼻鼾痰鸣,烦躁不安,呕咖啡样物体,两肺呼吸音稍粗,HR98次/分,律齐,腹胀,无压痛,反跳痛。

双下肢无浮肿。

舌红绛,苔黄腻,脉弦滑数。

构音障碍,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存在,可见粗大水平眼震,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颈软,四肢体肌张力等,左侧腱反射++,肌力5度,右病理征(+),全身皮肤针刺觉无异常。

右手指鼻不准,右跟膝胫征(+),实验室检查:

头颅CT:

右小脑高密度灶。

标准答案:

住院病历

姓名:

赵某某性别:

年龄:

65民族:

婚况:

已婚职业:

退休

主诉:

言语不利,头痛眩晕,行走不能一天。

现病史:

患者昨天下午与人争吵回家后突感言语不利,头痛眩晕,行走不利。

休息后无好转。

第二天感症状加重,烦躁不安,伴恶心呕吐,尿滞留,来我院急诊。

CT示:

右小脑高密度灶,为作进一步治疗,今被收治入院。

整个发病过程无四肢抽搐。

刻下:

言语不清,烦躁不安,伴恶心呕吐,呕咖啡样物体,尿滞留。

既往史:

有高血压病史20年,服用珍菊降压片1#,每日两次,从不测血压。

否认有其他内科疾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无手术,输血,外伤,中毒史。

个人史:

出生并长期工作生活于本市工作居住环境良好,有饮酒吸烟史30年。

过敏史:

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婚育史:

配偶体健,子女健康。

家族史:

无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史可提供。

体格检查:

T:

38.0C,P:

98次/分,R:

22次/分,BP:

160.0/80.0mmHg。

整体状况:

神清,鼻鼾痰鸣,烦躁不安,呕咖啡样物体,舌红绛,苔黄腻,脉弦滑数。

皮肤粘膜及淋巴结: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皮肤粘膜无出血点、结节、黄染。

头面部:

头发无脱落,头皮无结节,眼,耳,鼻及口腔未见异常。

颈部:

无抵抗强直、压痛及肿块,气管居中,无瘿瘤。

胸部:

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粗,无干湿罗音,心尖搏动及浊音界正常,心率98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

血管:

未见异常。

腹部:

腹部硬,无压痛、反跳痛及包块,肝脾未及,胆囊无压痛,肾区无扣击痛。

二便及排泄物:

未见异常。

脊柱四肢:

脊柱无畸形、强直、扣击痛,运动不受限,四肢正常。

专科检查:

神清,构音障碍,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存在,可见粗大水平眼震,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颈软,四肢体肌张力等,左侧腱反射++,肌力5度,右病理征(+),全身皮肤针刺觉无异常。

右手指鼻不准,右跟膝胫征(+)。

实验室检查:

右小脑高密度灶。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

患者年过半百,失于调养,脾气渐亏,脾虚则水谷无以化精微,内停而生痰湿,致食欲不振,日久化热,痰湿逢肝火上扰,蒙蔽清窍故症见烦躁不安,迫血妄行,脉络失养,故见言语不清,邪热犯胃,故见恶心呕吐,经脉不畅,故见尿滞留。

其舌红绛,苔黄腻,脉弦滑数为痰热内闭清窍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

1.言语不利,头痛眩晕,行走不能一天。

2.构音障碍,可见粗大水平眼震,右病理征(+),右手指鼻不准,右跟膝胫征(+)。

3.头颅CT:

右小脑高密度灶,

4.有高血压病史20年。

初步诊断:

西医诊断:

脑出血

中医诊断:

中风中腑脏

阳闭

治则:

清肝熄风,辛凉开窍

方药:

鼻饲安宫牛黄丸,并用羚羊角汤加减

羚羊角(先)30g竹茹15g天竺15g石菖蒲30g

远志10g夏枯草30g

水煎服

西医治则:

1.脱水降颅压甘露醇125MLIVGTTQ12H甘油果糖250MLIVGTTQ12H

2.保护胃粘膜NS20ML+信法丁20MGIVQ12H

3.平稳血压蒙诺1#QDPO

4.平衡电解质NS500ML+10%KCL15ML+VITB60.2+VITC2.0IVGTTQD

5.记24H出入量.

6.测神志,瞳孔,呼吸,脉搏,血压Q2H

7.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开塞露肛塞.

签名:

 

63题干:

陆某某,男,65岁,退休,2003.1.28入院,有饮酒,吸烟史30年。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年,服用珍菊降压片1#,每日两次,自诉血压控制良好。

昨天下午回家突感无力,伴头痛眩晕,口苦咽干,纳差。

休息后无好转。

第二天感症状加重,且出现言语不利,记忆力减退,来我院急诊。

整个发病过程神清,无恶心呕吐、四肢抽搐、两便失禁。

查体:

T:

37.0C,P:

78次/分,R:

20次/分,BP:

130.0/80.0mmHg。

神志清,两肺呼吸音稍粗,HR78次/分,律齐,腹软,无压痛,反跳痛。

双下肢无浮肿。

舌暗淡,苔白腻,脉弦滑。

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言语清,记忆力减退,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颈软,四肢体肌张力等,腱反射++,四肢肌力5度,病理征(-),全身皮肤针刺觉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

头颅CT:

右额前低密度灶。

标准答案:

住院病历

姓名:

陆某某性别:

年龄:

65岁民族:

婚况:

已婚职业:

退休

主诉:

无力一天伴言语不利,记忆力减退。

现病史:

患者昨天下午回家突感无力,伴头痛眩晕,口苦咽干,纳差。

休息后无好转。

第二天感症状加重,且出现言语不利,记忆力减退,来我院急诊。

为作进一步治疗,收治入院。

整个发病过程神清,无恶心呕吐、四肢抽搐、两便失禁。

刻下:

记忆力减退,无力,头痛眩晕,口苦咽干,纳差。

既往史:

有高血压病史10年,服用珍菊降压片1#,每日两次,自诉血压控制良好。

否认有其他内科疾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无手术,输血,外伤,中毒史。

个人史:

出生并长期工作生活于本市工作居住环境良好,有饮酒吸烟史30年。

过敏史:

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婚育史:

配偶体健,子女健康。

家族史:

无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史可提供。

体格检查:

T:

37.0C,P:

78次/分,R:

20次/分,BP:

130.0/80.0mmHg。

整体状况:

神志清,精神可,体态偏胖,舌暗淡,苔白腻,脉弦滑。

皮肤粘膜及淋巴结: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皮肤粘膜无出血点、结节、黄染。

头面部:

头发无脱落,头皮无结节,眼,耳,鼻及口腔未见异常。

颈部:

无抵抗强直,压痛及肿块,气管居中,无瘿瘤。

胸部:

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粗,无干湿罗音,心尖搏动及浊音界正常,心率78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

血管:

未见异常。

腹部:

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及包块,肝脾未及,胆囊无压痛,肾区无扣击痛。

二便及排泄物:

未见异常。

脊柱四肢:

脊柱无畸形、强直、扣击痛,运动不受限,四肢正常。

专科检查:

神清,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言语不利,记忆力减退,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颈软,四肢体肌张力等,腱反射++,四肢肌力5度,病理征(—),全身皮肤针刺觉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

头颅CT:

右额前低密度灶。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

患者年过半百,脾胃渐亏,以致食欲不振,运化无力,水谷无以化精微,停滞内生痰湿。

肝风内动,浊痰上扰清窍,下阻筋脉,以致气血运行不畅,清窍受蒙,痹阻脉络,故症见记忆力减退,无力,头痛眩晕,口苦咽干,纳差。

其舌暗淡,苔白腻,脉弦滑为风痰瘀血,痹阻脉络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

1.无力一天伴记忆力减退,言语不利。

2.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言语不利。

3.头颅CT:

右额前低密度灶。

4.有高血压病史。

初步诊断:

西医诊断:

脑梗塞

中医诊断:

中风

风痰阻络

治则:

祛风除痰,宣窍通络

方药:

解语丹加减

半夏10g茯苓30g白术15g胆南星10g

全蝎10g天麻10g白附子10g丹参30g

远志10g菖蒲10g木香5g羌活10g

甘草5g

水煎服

签名:

西医治则:

1.抗血小板聚集:

肠溶阿司匹林25mgQDPO

2.脑保护治疗:

脑复康注射液250MLIVGTTQD

签名:

附带:

三角巾包扎术

包扎术:

伤口包扎在急救中应用范围较广,可起到保护创面、固定敷料、防止污染和止血、止痛作用,有利于伤口早期愈合。

包扎应做到动作轻巧,不要碰撞伤口,以免增加出血量和疼痛。

接触伤口面的敷料必须保持无菌,以免增加伤口感染的机会;包扎要快且牢靠,松紧度要适宜,打结避开伤口和不宜压迫的部位。

(—)包扎材料1、三角巾用边长为1m的正方形白布或纱布,将其对角剪开即分成两块三角巾,90°角称为顶角,其他两个角称为底角,外加的一根带子称为顶角系带,斜边称为底边。

为了方便不同部位的包扎,可将三角巾折叠成带状,称为带状三角巾,或将三角巾在顶角附近与底边中点折叠成燕尾式,称为燕尾式三角巾(图6-29)。


2、袖带卷也称绷带。

是用长条纱布制成,长度和宽度有多种规格。

常用的有宽5cm、长600cm和宽8cm、长600cm两种。

(二)包扎方法1、头部包扎

(1)三角巾帽式包扎:

适用于头顶部外伤,方法如图6-30所示。


先在伤口上覆盖无菌纱布(所有的伤口包扎前均先覆盖无菌纱布,以下不再重复),把三角巾底边的正中放在伤员眉间上部,顶角经头顶拉到枕部,将底边经耳上向后拉紧压住顶角,然后抓住两个底角在枕部交叉反回到额部中央打结。

(2)三角巾面具式包扎:

适用于颜面部外伤,方法如图6-31所示把三角巾一折为二,顶角打结放在头正中,两手拉住底角罩住面部,然后双手持两底角拉向枕后交叉,最后在额前打结固定。


可以在眼、鼻处提起三角巾,用剪刀剪洞开窗。


(3)双眼三角巾包扎:

适用于双眼外伤,方法如图6-32所示。


将三角巾折叠成三指宽带壮,中段放在头后枕骨上,两旁分别从耳上拉向眼前,在双眼之间交叉,再持两端分别从耳下拉向头后枕下部打结固定。

(4)头部三角巾十字包扎:

适用于下颌、耳部、前额、颞部小范围伤口,方法如图6-33所示。


将三角巾折叠成三指宽带状放于下颌敷料处,两手持带巾两底角分别经耳部向上提,长的一端绕头顶与短的一端在颞部交叉成十字,然后两端水平环绕头部经额、颞、耳上、枕部,与另一端打结固定。

2、颈部包扎适用于颈部外伤。

(1)三角巾包扎:

方法如图6-34所示。

嘱伤员健侧手臂上举抱住头部,将三角巾折叠成带状,中段压紧覆盖的纱布,两端在健侧手臂根部打结固定。

(2)绷带包扎:

方法基本与三角巾包扎相同,只是改用绷带,环绕数周再打结。

3、胸、背、肩、腋下部包扎

(1)胸部三角巾包扎:

适用于一侧胸部外伤,方法如图6-35所示。




将三角巾的顶角放于伤侧的肩上,使三角巾的底边正中位于伤部下侧,将底边两端绕下胸部至背后打结,然后将巾顶角的系带穿过三角底边与其固定打结。


(2)背部三角巾包扎:

适用于一侧背部外伤。

方法与胸部包扎相似,只是前后相反。

(3)侧胸部三角巾包扎:

适用于单侧侧胸外伤,方法如图6-36所示。



将燕尾式三角巾的夹角正对伤侧腋窝,双手持燕尾式底边的两端,紧压在伤口的敷料上,利用顶角系带环绕下胸部与另一端打结,再将两个燕尾角斜向上拉到对侧肩部打结。

(4)肩部三角巾包扎:

适用于一侧肩部外伤,方法如图⒍37所示。



将燕尾三角巾的夹角对着伤侧颈部,巾体紧压伤口的敷料上,燕尾底部包绕上臂根部打结,然后两个燕尾角分别经胸、背拉到对侧腋下打结固定。

(5)腋下三角巾包扎:

适用于一侧腋下夕卜伤,方

法如图6-38所示。



将带状三角巾中段紧压腋下伤口敷料上,再将巾的两端向上提起,于同侧肩部交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