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中国现代史课时训练1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练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6797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98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复习中国现代史课时训练1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考历史复习中国现代史课时训练1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考历史复习中国现代史课时训练1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考历史复习中国现代史课时训练1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考历史复习中国现代史课时训练1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复习中国现代史课时训练1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练习.docx

《中考历史复习中国现代史课时训练1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复习中国现代史课时训练1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练习.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历史复习中国现代史课时训练1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练习.docx

中考历史复习中国现代史课时训练1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练习

课时训练(十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建议时间:

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2018·河南]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

这里的“工作”是指(  )

A.创建新中国

B.实现祖国统一

C.进行土地改革

D.恢复国民经济

2.[2018·临沂]下图中的纪念馆坐落在朝鲜平壤,馆内展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的有关图片和实物资料,介绍了志愿军官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图中的“祖国解放战争”在中国被称为(  )

A.人民解放战争

B.抗美援朝战争

C.朝鲜解放战争

D.朝鲜统一战争

3.[2017·宁夏]下表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

这些变化说明(  )

类别

粮食

棉花

油料

1951年比1950年

增长(%)

8.7

48.8

22.4

1952年比19

51年

增长(%)

14.1

26.5

12.5

A.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社会主义改造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

C.集体经济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过渡时期总路线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4.[原创题]民生问题是历朝历代有作为的政府关注的首要问题。

建国初期

,党和政府心系民生,采取了“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  )

A.打击投机倒把活动

B.扩大内需

C.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D.稳定物价

5.[2018·河南]在这场与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军事较量中,新中国领导人更坚定了加快国家建设和工业化进程的决心,随后新中国(  )

A.实施了“一五”计划

B.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

C.制定了“863”计划

D.确立了科技强军的战略

6.[2018·聊城]下图反映了我国某时期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

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7.[2017·苏州]“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对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

”以上内容出自(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8.[2018·贵港]今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

它的成立得益于我国实行了(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改革开放政策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一国两制”

9.[2017·海南]我国重视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1954年,周恩来出访印度、缅甸,三国总理共同倡导了(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和平统一八项主张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求同存异”方针

10.[2018·济宁]今年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

下列有关周总理事迹的说法与史实不符的是

(  )

A.曾担任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

B.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领导了南昌起义

D.在万隆会议上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非选择题

11.[2018·宁夏]从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我国恢复和发

展国民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请回答:

(1)从1953年起,社会主义改造迅速展开。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    ,走集体化道路。

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    的高潮。

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    转变为社会主义    的任务。

 

(2)列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

工业建设的两项成就。

 

(3)请用史实说明这一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或法制建设的成就。

 

12.[2018

·东营]苏联和中国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中都进行了积极探索。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53年,我国开始了以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中心的大规模经济建设。

这一年,党正式提出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一化”是指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改”基本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摘自《斯大林选集》

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说:

“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

如果没有工业化,我们就会在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

——陆南泉等《苏联真相》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苏联工业化的特点及其积极作用。

 

材料四 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绝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

如果没有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

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3)根据材料二、四,指出中国与苏联建设工业

化道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3.[2018·咸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材料二 2018年4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英雄烈士保护法》。

《英雄烈士保护法》规定:

国家和人民永远尊崇,铭记英雄烈士为国家、人民和民族作出的牺牲和贡献,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受法律保护。

(1)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在哪次会议上决定修建的?

修建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历史知识,列举一例近代中国的英雄,并简介其事迹。

 

14.新中国成立后,巩固人民政权、发展国民经济,走过了一段不寻常的路程。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

——摘编自费正清《伟大的中国

革命(1800-1985)》

(1)材料一中“民族独立”的标志是什么事件?

从此,中国人民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

 

材料二 《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签订

(2)根据材料二分析,图片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该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材料三 全国各界群众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热情。

当时国家刚从长期战乱中复苏,人民的生活水平很低。

但是从1951年6月1日开始掀起全国规模的捐献飞机大炮运动以来,许多群众节衣缩食,积极捐款,到1952年5月底,

全国人民在一年中捐款的总额,约计可买战斗机3710架。

——摘编自金冲及等《毛泽东传》(1949—1976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A [解析]为了筹建新中国,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大会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其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B

3.A [解析]1950年—1952年是土地改革时期,图表体现了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大发展。

4.D [解析]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政府为了稳定物价,在上海等地先后进行了著名的“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5.A [解析]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通过实施“一五”计划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启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

6.B [解析]本题考查三大改造。

通过图中信息可以看到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

公有制,因此造成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故本题选B项。

7.D [解析]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8.A

9.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

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故选A项。

10.D [解析]本题考查周恩来的有关知识。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而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准则。

故本题选D项。

11.[解析]

(1)合作社;公私合营;私有制;公有制。

(2)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等。

(举出两项,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3)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2.[解析]

(1)一化:

社会主义工业化。

意义:

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作用:

为粉碎法西斯奠定物质基础。

(3)相同:

都注重发展重工业。

不同:

中国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注重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协调发展;苏联在工业化建设期间农、轻、重比例失调。

13.[解析]

(1)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目的:

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2)示例:

①英雄:

邓世昌。

事迹: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在舰体遭受重创的情况下下令开足马力朝日舰撞去,最后壮烈

牺牲。

②英雄:

佟麟阁。

事迹: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爆发,29军副军长佟麟阁等指挥部队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为国捐躯。

14.[解析]

(1)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变化: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

的主人。

(2)西藏和平解放。

意义:

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3)战争的正义性;全国各界群众的积极支持;中朝两国军队的英勇作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