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县城市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67206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中县城市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资中县城市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资中县城市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中县城市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资中县城市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中县城市规划.docx

《资中县城市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中县城市规划.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资中县城市规划.docx

资中县城市规划

一、城市概况

1、县域

(1)地理位置

资中县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沱江中游,隶属内江市。

地理位置是东经104°27’—105°07’,北纬29°34’—30°24’。

东邻内江市中区和东兴区,南接内江市威远县,西毗眉山市仁寿县,北连资阳市和安岳县。

县城西距成都市140余公里,东距重庆190公里,地处成渝经济区和川南经济区。

(2)历史沿革

资中始建于西汉武帝六年(公元前135年),已有2000多年历史。

资中单独建县始于周武帝保定中(公元561-565年),名盘石县,历隋、唐、五代、宋,元末改为资州,明洪武四年(1371年)降为资县,民国四年改为资中县。

建国后仍名资中县,属资中专区,1950年改资中专区为内江专区。

1985年5月,内江专区改为内江市,资中县属内江市。

自建县以来,资中三次为州、郡、专署所在地,累计900多年。

(3)地质地貌

资中县幅员面积1734平方公里,地处荣威穹窿西北翼的尾端斜层地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境内最高峰海拔737米,最低处海拔298米,山体相对高差约439米,地貌类型主要为低山平坝和丘陵,以中低丘为主。

其中浅丘中谷1139.58平方公里,占全县65.7%,为沙溪庙祖灰黄色砂岩、灰紫色页岩组合成单面山;坪状高丘398.41平方公里,占23.0%,为侏罗系自流井组黄色砂岩、暗紫色泥岩、页岩;缓丘宽谷95.01平方公里,占5.5%;低山窄谷77.32平方公里,占4.4%,为侏罗纪遂宁组红、紫色泥页岩、薄层状砂岩组合而成;河谷平坝23.41平方公里,占1.3%,为现代冲积物形成,地势平坦。

(4)气候水文

资中县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春早冬晚,夏长秋短,无霜期长。

多年平均气温16.6℃~17.9℃,极端最高气温39.9℃,极端最低气温-4℃,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7~80%,多年年均降雨量972.7毫米,平均日照时数1296.8小时,全年积温6439.9℃。

全县平均径流量度309.2毫米,地表水总径流量48168万立方。

沱江每年来水量99亿立方,地下水储量3770万立方。

全县属沱江水系,沱江由西向东贯穿全境,资中段长82.5公里。

县境内大小河流164条,其中较大支流有大蒙溪河、小蒙溪河、乌龙河、龙结河、太阳河、麻柳河、球溪河、石堰河等。

县境内水库水面总面积1834.43公顷,其中较大水库有龙江水库、铜马桥水库等。

(5)资源禀赋

——矿产资源

资中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天然气、盐卤、砂金、石灰石、石英砂、耐火粘土、矿泉水、建筑用砂岩、河道砂石等。

这些资源中除矿泉水(已经省地矿产鉴定为“锂、锶、溴优质饮用天然矿泉水”)因资金短缺暂未开发利用外,其它均已开发利用。

其中煤炭储量约2.6亿吨,生产能力近100万吨;石灰石分布面积109.5平方公里,储量约39亿吨,生产能力近300万吨,石英砂储量在5000万吨以上,河道沙石储量1000余吨,卤水总储量1.46亿立方米。

天然气开发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

——农副产品

资中是我省农业大县,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红苕等粮食作物和油料、蚕茧、辣椒、甘蔗及水果等经济作物,“资中冬尖”、“塔罗科血橙”、“甘露枇杷”、“球溪河鲶鱼”等扬名海内外,现为全国商品粮、瘦肉型商品猪、水果、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县,是全国粮食、柑橘、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县和全国百名肉类、油料生产大县之一,特产资中冬尖是四川四大名腌菜之一,2004年3月资中县被中国经济协会评为“中国塔罗科血橙之乡”。

——林业资源

资中县属川中重点林区产材县,有成片林面积62万亩,其中以马尾松、美松、湿地松、墨西哥柏、川柏等为主的防护林、用材林34.5万亩,竹林10.5万亩,以塔罗科橙、脐橙、椪柑、枇杷、板栗、柚桃、黄花梨为主的经济林17万亩。

全县森林覆盖率25.8%。

距县城15公里的县国营林场,有风光秀丽的白云山、白云峡两大景区,其中主要山峦108个,景点50余处。

——旅游资源

资中胜景有“三山、六宫、九庙、四观、八景”,现有国家2A级风景名胜区1处,省级地质公园1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古镇罗泉和省级历史文化古镇铁佛,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

有以林海、雾霭、日光等构成的白云山顶峰日照,重龙山薄霭等奇特的盆地气景资源;有以独特丰富的石灰石形成的川中奇观——罗泉溶洞、圣灵山大溶洞群等地质旅游资源;有被喻为“川中小三峡”的白云峡、“川中林海”的白云山、“小桂林”的九龙峡、“川中岛湖”的龙江湖等山水资源,以及珍稀的动植物构成的生物旅游资源。

资中县境内主要人文景观有重龙山灵崖泉韵及北岩摩崖造像,文庙、武庙、东岳庙、永庆寺、清代一条街,南宋建筑大东门城楼,唐代建筑甘露寺(以壁画著称)和唐明渡双塔、三国时期初建的罗泉古镇(现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目前,资中是内江市行政区内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县。

——劳动力资源

资中有总人口131.63万,其中农村劳动力63万。

同时,受历史文化遗风影响和现代教育培养,资中综合文化素质相对较高。

(6)社会经济

2008年末地区生产总值97.8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164元,三次产业结构为32.3:

41.1:

26.6。

资中是一个人口大县和农业大县,在全省181个县(市、区)中户籍人口、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总产值、粮食总产量和出栏肉猪量分别居全省第8、第11、第10、第12和第10位,农业有较明显的优势。

全省181个县(市、区)如按上中下游县(市、区)各占1/3排序,则资中除地域面积外(第85位),凡人均指标均居下游位次:

人均GDP居第132位、农民人均纯收入居第96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第82位。

其它大部分指标在181个县(市、区)中则居前60的上游偏下位置。

在内江两区三县的比较中,资中县大体表现为农强工弱的态势。

表1-1:

内江所辖县(区)在全省181个县(市、区)中的位置

资中

市中区

东兴区

威远县

隆昌县

面积(平方公里)

85①

169

122

116

142

户籍人口(万人)

8①

73

29

41

39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40③

39

56

27①

55

一产增加值(亿元)

11①

107

31

49

59

二产增加值(亿元)

51④

29

53

18①

42

其中工业增加值(亿元)

52④

29

54

16①

40

三产增加值(亿元)

50②

32①

64

58

63

民营经济增加值(亿元)

38②

48

54

26①

50

人均GDP(元)

132⑤

41①

106

45

79

农林牧渔总产值(亿元)

10①

104

32

48

60

粮食总产量(万吨)

12①

102

35

43

58

猪牛羊肉产量(万吨)

15①

95

48

50

57

出栏肉猪头数(万头)

10①

89

46

49

52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

48④

24

50

14①

31

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万元)

33③

63

43

30①

3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47②

28①

75

61

5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

67④

48①

57

65

88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万元)

53②

99

90

29①

72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亿元)

39②

33①

87

57

51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96⑤

62①

92

78

8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82②

68①

94

101

105

地区生产总值指数(上年=100)

49③

42

50

57

39①

注:

○内数字表示在内江两区三县中的位置

同样按上中下游县(市、区)各占1/3排序,在2008年全省27个扩权县和22个百万人口县中,资中大部分评价指标居中游位置;在2007年全省67个丘陵县经济综合评价排序中也居中游位置(第37位)。

2、中心城区

(1)地理位置

资中县城位于资中县域偏东北的沱江河流两岸,有成渝铁路、高速公路、国道321、省道207通过。

(2)城市规模

2008年底,包括重龙、水南在内的非农业人口、居住半年以上暂住人口,城区约20万人,城区面积17.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89平方米/人。

(3)城市空间布局

在2001版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在这八年的时间,资中采取了改造旧城和发展新城并重的发展模式,形成分布相对集中的江北重龙、江南水南两大片区和明心寺工业点。

(4)道路系统

在旧城道路基础上,初步形成江南、江北两纵三横的道路网骨架,以及铁路、高速公路和国道、省道、县乡道相对接的交通体系。

(5)市政基础设施

资中县目前已有的重要市政基础设施有:

水厂:

现有自来水厂1座,现状供水规模为5万m3/日,经过扩建后可达到供水规模10.0万m3/日,水源为沱江地表水。

污水处理厂:

2009年8月7日,城区污水处理厂正式开始建设。

该处理厂采用流化床处理工艺,一期日处理污水2万吨,配套截污干管6.68公里,方涵0.37公里;二期建成后规模为4.0万m3/日,规模偏小且主要处理来自市区的生活污水量。

储配站:

现有储配站一座,占地15亩左右,供气规模为10.0万标m3/日,储气规模为2.2万标m3/日。

变电站:

城区有220kV凉水井枢纽变电站一处,北侧有110kV资中变电站一处。

现有过境高压输电线16回,其中为220kV线路6回,分别为双回孙凉东西线、双回白凉东西线、寿凉线、凉茶线;110kV线路7回,分别为双回井资东西线、井城线、井南线、井钢线、归铁II线、资山线;35kV线路3回,分别为资熊线、资银线、资茅线。

电信、电视设施:

规划区电信线路、有线电视网络及设施尚不完善。

二、历版城市总体规划回顾

资中县城市总体规划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并于上世纪末进行全面、系统修编。

1983年,为适应改革开放和城市发展建设需要,资中县城开始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并于次年报县人大审查通过。

1990年,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需要,对资中县城总体规划重新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修编,并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2000年,资中城市面临四川实施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等重大战略调整,鉴于此资中县再次进行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并于2003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年批准实施。

1、1990版资中县县城总体规划

1990版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单位为四川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成果包括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专项材料,以及规划图纸。

(1)规划期限

近期至1995年,远期至2010年,远景至2050年。

(2)县域城镇体系

以成渝铁路、公路二纵,鱼溪——舒家桥、兴隆——蔡家、宋家——太平为三横,形成县城一级中心,球溪、银山二级中心和其他三、四级镇、乡中心。

(3)城市规划区范围

包括谷田、石膏、奉安、凉水井、明心寺、板粟桠等乡镇108平方公里。

(4)城市性质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内江市二级城市,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发展食品、电子、轻化、机械工业为主,积极发展旅游业的小城市。

(5)城市规模

1995年6.5万人,2010年12-14万人,2050年30万人,相应的城市用地分别为3.49平方公里、10.16平方公里和30平方公里。

(6)城市用地发展:

主要向沱江南岸水南和凉水井、明心寺发展。

(7)城市布局结构和功能组织:

城市布局为组团结构,并分为旧城历史文化保护、文教科研和传统商业区,水南行政、金贸、信息中心和对外交通、仓库以及食品、纺织工业区,凉水井大型工业区,明心寺化工工业区。

(8)道路交通系统:

整体上呈东西、南北向,并结合地形自由布置。

(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人均城市用地75.5平方米/人,其中工业用地15.0平方米/人、居住用地20.0平方米、道路广场用地6.9平方米/人、绿地9.5平方米/人。

道路红线宽度,主干道20-40米,次干道16-20米,次路12-16米。

人均生活用水量200升/日,人均生活用气量0.42立方米/日,人均市话装机率6%,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洪水设防,50年一遇洪水核校。

(10)古城保护:

继承“船城”传统格局,突出古城精华,并赋予新的生命力。

总体而言,1990版总体规划结合实际,注重调查研究,基础资料详细,城市定性基本恰当,用地发展方向明确,布局结构清晰,起到了积极的综合指导作用。

但由于受当时所处客观环境、历史形势和认知水平限制,该规划存在着以下不足:

(1)对区域地位作用和周边环境缺乏深入分析,县域城镇发展和空间布局结构有待明确优化。

(2)预见性不够,城市人口规模将有较大突破。

(3)城市目标定位和风貌不够明确,城市发展布局结合自然山水环境的利用不够。

(4)城市远期用地发展选择有必要进一步论证。

(5)一些道路网和沱江桥的设置有待进一步商讨。

(6)一些用地布局和设施布置欠合理。

(7)部分道路等经济技术指标相对偏低,不适应城市发展需要。

2、2001版资中县县城总体规划

2001版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单位为四川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内容重点确立了资中城镇发展战略及城镇体系发展布局,制定了城市发展目标与方向,确定了城市发展格局与时序,调整并优化城市用地布局,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建立社会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等。

(1)规划期限

规划期为2001-2020年,包括近期和远期两个时段,并对2050年左右的远景加以展望。

近期:

2001至2005年;

远期:

2006至2020年。

(2)规划区范围

资中城市规划区范围为重龙、水南、明心寺、板栗垭、双龙和兴隆街等乡镇,远期规划面积24.64平方公里,远景规划面积为166.01平方公里。

(3)城市性质

确定资中城市性质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并以旅游、建材、化工、轻纺以及地方物资转运等为主导的中等城市。

(4)城市规模

规划2005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为15万人,中心城区建设用地10.80平方公里,人均用地72平方米;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为28万人,中心城区建设用地24.64平方公里,人均用地88平方米。

(5)中心城区用地发展

——城市发展方向及布局结构形态

资中城市用地发展重点依托重龙和水南,以沱江为轴心,沿成渝铁路、老成渝公路和成渝高速公路线性展开,东侧为发展核心并向南、北、西扩展,发展范围东起明心寺,西抵雨台山,北接永兴桥、南达成渝高速,重点发展水南片区,相应完善重龙片区,配套开发明心寺地区,并整合倒石桥工矿企业用地,从而形成沿沱江的带状组团式布局结构形态。

——功能分区

规划功能区包括七个城市功能组团和一个风景区。

表1-2:

功能分区详表

名称

职能

范围

面积及人口

旧城功能区

城市商业服务和历史文化旅游中心,配套生活居住。

以重龙山为核心,西起瓷厂、东至东门下坝、南起沱江岸边,北至重龙山地区。

建设用地面积268.85ha,居住人口4.5万人。

谷田功能区

科教、文化、旅游服务为主,发展生活居住。

旧城功能区以北的白高寺周围谷田坝地区

建设用地面积378.06ha,居住人口4.5万人。

高山观功能区

休闲度假和文化旅游为主的生态旅游区。

高山观及东南部被沱江环抱的半岛地区

建设用地面积129.39ha,居住人口0.8万人。

水南东功能区

商业金贸、行政办公和对外客运中心,配套生活居住。

水南高速公路入城南北干道及其以东地区,东、南至威钢铁路专用线,北至沱江岸边。

建设用地面积378.06ha,居住人口4.5万人。

水南西功能区

城市文化娱乐和体育运动中心,发展部分一类工业,配套生活居住。

水南东功能区以西地区,西至雨台山、南至成渝高速公路,北至沱江岸边。

建设用地面积398.41ha,居住人口5.2万人。

松山坝—倒石桥功能区

二类工业区

威钢铁路专运线以东地区,东至石堰河,南至倒石桥,北至沱江岸边。

建设用地面积235.53ha,居住人口1.6万人。

明心寺功能区

二、三类工业区和城市主要仓储区。

东、西、北至沱江岸边,南至成渝高速公路。

建设用地面积637.72ha,居住人口5.8万人。

沱江北岸营盘梁子—乌龟山水库风景区

融休闲度假、健身娱乐和利时文化、旅游观光,以及生态保护为一体的综合风景旅游区

依托东、西山县园艺场、果园和城郊生态农业、乌龟山水库、沱江自然山水以及东、西摩岩造像、宁国寺大殿、李家花园等。

(6)道路交通

区间联系干道系统密切与城市对外交通及过境交通相配合,在三大片区组团之间形成双环线,构成复线联系的快速交通网。

规划片区内部道路自成系统,并结合现状与地形、地貌特征,采取自由式和方格网相结合的方式灵活布置。

(7)市政基础设施

——市政供水及配套管网工程

规划保留位于沱江上游北岸老母岩江北自来水厂,并对水厂进行扩建达10.0万m3/d;规划需水量大企业生产用水供水改为自备;水源地在维持现有以沱江为主水源的同时,与内江市修建濛溪河上游两河口水库作为市政及农业给水工程第二水源,敷设13.5km输水管线实现输水规模5万m3/d,同时区域高海拔设置容量4000m3高位水池作为供水高峰期补充水源;远景规划规模7.0万m3/d的江南水厂以满足城市未来发展需求。

——市政排水工程

规划沱江下游江南、江北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8.0万m3/d、6.0万m3/d;江北组团规划保留现有排水管渠基础上,沿滨江路及广义河铺设污水截留干渠解决污水收集问题并于高山观组团设置污水提泵站;江南组团除倒石桥片区利用污水重力流外,水南西组片区、水南东组片区、明心寺片区设施污水提泵站进行污水输送。

——城市燃气工程

规划保留威远气田至资中输气干管为主气源,扩建凉水井门气站并新建龙江至资中输气干管与城北气站作为补充气源。

规划城南、北两座CNG加气站,供给城市公交、出租、环卫车。

——城市电力工程

规划完善220kv凉水井变电站;扩建110kv资中变电站、新建110kv城北、城东变电站;规划保留35kv谷田坝变电站并对其进行扩容;

——城市电信工程

规划保留滨江、城南电信局并扩容至7.0、10.0万门,于明心寺组团新建容量为6.0万门的第二端局;规划保留县移动通信交换局并扩大规模。

——城市邮政工程

规划保留资中县邮政局,新建城南新区邮政综合服务大楼。

(8)经济技术指标

表1-3:

2020年资中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序号

代号

用地名称

面积

(ha)

占城市建设用地(%)

人均

(m2/人)

1

R

居住用地

691.2

28.05

24.06

2

C

其中

公共设施用地

396.2

16.08

14.15

行政办公用地

30.6

1.09

商业金融用地

145.4

5.19

文化娱乐用地

28.4

1.01

医疗卫生用地

39.9

1.43

体育用地

11.6

0.41

教育科研用地

61.7

2.20

其他用地

78.6

2.82

3

M

工业用地

406.7

16.51

14.53

4

W

仓储用地

99.3

4.03

3.55

5

T

对外交通用地

99.8

4.05

3.56

6

S

道路广场用地

305.5

12.40

10.91

7

U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50.8

2.06

1.81

8

G

绿地

412.4

16.74

14.73

其中

公共绿地

315.4

12.08

11.26

9

D

特殊用地

2.1

0.08

0.07

合计

城市建设用地

2464.0

100

88.00

三、上版城市总体规划评价

1、规划评价

(1)积极作用

2001版总体规划资料调查详实,分析论证较充分,规划指导思想较明确,总体目标定位基本正确,针对当时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规划措施,对这些年来城市发展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并为资中城市的快速、有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当时的规划背景条件下看,城市性质的确定基本符合具体实际的,城市规模基本合适,城市发展方向、布局结构和道路交通基本符合资中实际情况及当时的建设需求,一些技术经济指标也基本恰当。

(2)不足之处

——城市规模预测偏小。

资中县2000年城市人口11.11万人,用地规模为6.67平方公里。

2001版城市总规规划2020年人口规模为28万人、用地规模为24.64平方公里。

但是,随着西部大开发力度的不断增强,资中县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已经实现质的飞跃。

城镇化发展战略深入,城镇生活水平提高,同时也吸纳了大量的农村人口,推动了城镇化进程。

城市规模呈快速递增的趋势,尤其是扩县强权、工业化更是大大推动了城市化进程,资中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

由资中城市发展的实际速度可见,2001版城市总规预测的城市规模偏小。

——工业用地规模不足,并且较为分散

资中县工业用地规划面积为4.06平方公里,占城区总面积的16.51%。

现时期处于多元化、高新型工业蓬勃发展阶段,特别是工业强省、强县发展策略的事实,资中县必将面临新一轮的工业项目进驻,4.06平方公里的工业规划用地面积明显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前景要求。

与此同时,原有旧城区工业分散,2001版总体规划规划的工业发展区又未能充分的将其进行整合,工业集中区概念模糊。

——城市历史人文和自然山水保护和展示不够

资中县作为成渝高速沿线第一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挖掘深度不够,特别是对“船城”格局和一些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古迹和历史文化景区的保护和展示都不足。

——区域城乡统筹不足,规划控制范围较小

由于2001版总体规划开始于2000年,城乡统筹等规划理念在本总体规划中欠缺。

规划对城区与城市规划控制区缺乏统筹考虑,城市规划区规划深度不足。

割裂了城市与其周边未来发展区的关系,制约了未来发展区、农村和城市的联动发展。

2、规划实施绩效

(1)首先深化城市总体规划,加大控详和其他相关规划的编制力度

为落实总体规划,深化总体规划实施,全面提高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覆盖率,在县财政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从每年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安排了规划专项经费,用于加快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步伐。

近几年,编制完成了《资中县东林坝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资中县火车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资中县资安新干线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资中县经济开发区工业集中发展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并同时新编制了资中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重龙山、上河坝两个城市设计的等,相关规划覆盖了80%的2001版城市总规。

(2)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

2009年资中GDP为112.32亿元,增速15.1%城市化水平32%,城市人口、城市用地提前实现,表明资中城市化水平加快推进。

(3)城市发展方向基本按总体规划确定的发展方向发展

资中近几年主要是往南发展经济开发区,基本符合2001版总体规划确定的发展方向。

(4)旧城改造取得一定成果

在2001版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近几年来,积极进行了旧城改造,使城市改变了面貌。

主要是以改建滨江新区、结合文庙、武庙保护、临街房屋立面风貌改造、周边环境的整治,展现古“船城”格局,以及旧城实施的桥北西路、北门外沥青路、重龙商业步行街道路工程、北干道工程、状元街道路改造、维修、武庙前广场建设等道路广场建设工程、打造以及强弱电、水气管线入地改造等市政设施改造工程为主,这些都为打造古城靓丽的风景线,对传承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积极推进新区开发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