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的爆发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6589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日战争的爆发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抗日战争的爆发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抗日战争的爆发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抗日战争的爆发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抗日战争的爆发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抗日战争的爆发教案.docx

《抗日战争的爆发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日战争的爆发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抗日战争的爆发教案.docx

抗日战争的爆发教案

抗日战争的爆发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忻口会战、徐州会战、南京大屠杀、洛川会议等重要史实,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正式建立的、《论持久战》发表的背景及意义。

  .指导学生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培养学生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学习历史的能力。

  .指导学生对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抗战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发展的观点学习历史的能力。

  .分析两条抗战路线的不同的本质和后果,培养学生用阶级的观点和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学生查阅与抗日战争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参与,逐步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通过要求学生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及其与革命统一战线的比较”和“对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评价”,自己找到结论,体验探索的成功。

  .通过背景音乐和动态图片的使用,以增强渲染力和真实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抗战初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国共合作抗日,使学生树立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对南京大屠杀的学习,坚定学生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而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联合抗日。

  难点:

如何评价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的功过;国共两党实行不同的抗战路线的原因。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方面:

制作多媒体,其间包括

  .影像资料:

电影《南京大屠杀》、《血战台儿庄》片断。

  .音乐资料:

歌曲《到敌人后方去》、《歌唱祖国》。

  .图片资料:

《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形势图》、《平型关战役形势示意图》、《台儿庄战役示意图》、《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示意图》。

  .资料幻灯片:

国共合作实现过程、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战斗序列与主要领导人员的名字、一名目击日军在南京暴行日本记者的话、南京大屠杀数据、对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的评价、中日双方情况对比表。

  学生方面:

课前预习课文,并要求查阅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从鸦片战争到中法战争,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西方列强一次又一次地发动了对中国的战争,中国人民虽为之开展了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抗日战争则是中华民族经历了八年英勇斗争,历史次反抗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难忘的历史的开端──七七事变。

  【新课教学】

  一、七七事变

  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借口发动了对宛平城和卢沟桥的进攻,中国军民奋起抵抗。

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全国性抗战开始的标志。

日本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呢?

  给学生一些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36年,日本制定所谓“国策基准”的侵略方案,已经确定了对外侵略的基本战略是保住在东亚大陆地位的基础上再向南方海洋发展。

  37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旧病未愈,新患迭起。

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将国内人民的视线引向国外。

  德、意、日法西斯为摆脱困境,决意扩大侵略战争,同英法美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

  教师在此要特别强调七七事变的两大意义:

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和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

  面对日本的侵略,以国共合作为核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迅速建立。

那么,经历了十年对峙的国共双方又是怎样走到一起的呢?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历史背景

  关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背景分析,可以从敌我双方两方面分析: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强占中国东北后,继续向南进逼,由东北到华北,然后南下华中,企图一举打垮中国军队的主力,达到侵占中国的目的。

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促成了中国政治形势的重大转变,国共两党开始走上团结抗战的道路。

  让学生自己在经过短时间自由阅读第2至第4自然段后,自己归纳出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的过程。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

  实现过程

  37年7月8日,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国共两党亲密合作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

  几天后,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

  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表示要“抵抗暴力”。

  八一三事变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在西北的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后来,又把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电子屏幕打出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战斗序列与主要领导人员的名字。

  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实现意义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实现,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这是大势所趋,也是人心所向;是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采取正确政策的结果,也是与国民党政策的转变分不开的。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那样:

“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性作用”。

  请学生思考: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及其与革命统一战线的比较。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为: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广泛的民族性。

它不仅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且还包括以蒋介石为首的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而革命统一战线是前四个阶级的革命联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一个正式的组织机构,也没有一个国共两党所共同承认和正式公布的统一政治纲领;而革命统一战线有统一的政府机构,有统一的政治纲领──新三民主义。

  合作方式不同: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两党是党外合作;革命统一战线中是党内合作方式。

  政权和军队的掌握不同: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双方各自拥有军队和政权;革命统一战线的军队和政权则是由国民党掌握。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始终存在着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即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国民党右派争夺领导权的斗争。

  结果不同:

革命统一战线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而中途破裂,导致大革命失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尽管存在矛盾和斗争,但在中共的努力维护下,坚持到抗战的全面胜利。

  任务不同: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是打败日本法西斯,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革命统一战线的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实现国家的统一。

  国共第二次合作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实现了,但是国民政府会不会“人在曹营心在汉”?

其抗战的态度究竟如何?

  三、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电子屏幕打出《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形势图》,围绕着这一形势图,下面的战役都是以此图为主要线索分别展开。

  日本侵华的战略方针是“速战速决”,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在战略布置上,日本军部决定向华北和华东两个方向发动进攻。

在华北战场,日军以平津为据点,向平绥路、平汉路、平浦路三个方向出击;又从长城线向西,切断同蒲路北段,然后南下,与沿平汉路、正太路之敌配合,对山西形成会攻之势,以夺取山西为在华北作战的主要目标。

在华东战场,日军打算先攻下上海,随即兵分三路进攻。

在攻取南京后,南北合击,进行徐州会战,以打通津浦线,将华北和华东两个战场连接起来,然后西进夺取武汉,同时,为了策应武汉的攻势,切断中国海上对外联系,以一部分兵力在华南登陆,占领广州。

日本企图以军事进攻迫使国民政府投降。

  针对日军的军事进攻,国民政府也制订了相应的作战方针,并且先后组织了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与日军的会战。

  .淞沪会战

  37年8月13日,日本企图在10天之内“为置中国于死地,以控制上海、南京最重要”的目标。

在上海发动了进攻,史称“八一三”事变。

为打退日军对上海的进攻,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激战3个月。

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淞沪会战以中国军队的失败而告结束。

但是,淞沪会战历时3个月,日军动用了海陆空军共计20余万人,以伤亡6万多人的代价才占领上海,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速战速决的迷梦。

  教师边对照《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形势图》边讲解,可以适当介绍上海对于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在战略上的重要性,这也是加速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因素之一;还可以根据课本小字部分适当介绍上海守军英勇抗战的事迹,以加强学生的直观印象。

  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意欲夺取太原。

为此,国民政府组织了太原会战。

  .太原会战

  太原会战历时近两个月,由平型关战斗和忻口会战组成,是抗日战争期间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

教师做简要介绍:

  平型关大捷:

八路军115师伏击日军,歼灭日军1000多人,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和物资,取得了中国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忻口保卫战:

忻口是晋西北的门户,是保卫太原的最后一道防线。

国民党军队在忻口正面阻击日军,战斗十分艰苦;八路军在敌人的后方进行有力的配合。

  教师仍然是边对照《平型关战役形势示意图》边讲解,讲解时注意突出体现在战斗中国共双方军队合作抗日的部分内容。

  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沉渣泛起,挑起了参拜靖国神社和教科书等事件,严重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同时,部分右翼又在极力否认南京大屠杀这一日本侵华期间制造的兽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幕悲剧的真正面纱。

  播放电影《南京大屠杀》片断,让学生在动态的音像资料中感受那段血腥的暴行。

  .南京大屠杀

  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被迫把都城迁往重庆,重庆就成了战时的陪都。

在南京这座古城,日军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之久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总计屠杀无辜居民和已经解除武装的中国士兵达30万人以上。

  电子屏幕打出一段文字资料:

  一名目击日军在南京暴行的日本记者的话:

“码头上到处是焦黑的死尸,一个摞着一个,堆成了尸山,在尸山间50到100个左右的人影在缓慢地移动,把那些尸体拖到江边,投入江中。

呻吟声、殷红的血、痉挛的手脚,还有哑剧般的寂静,给我们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电子屏幕再打出一组数据,将数字放大成血红的大字,并设置动态的出现效果:

  被日军集体枪杀:

19万多人+被日军零散枪杀:

15万多人=30万人以上

  使用静态的文字色彩和动态的效果,以形成视觉上的冲击力,产生心灵的震撼。

突出南京大屠杀的血腥与残酷的一面。

  教师提醒学生回忆:

在日本侵华史上,不只是南京大屠杀不能忘记,在此之前,日本侵略者在中国还制造过哪些惨案?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

有甲午战争中的旅顺惨案和南京国民政府北伐时的济南惨案。

  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进犯徐州,国民政府组织了抗战以来历时最长的会战──徐州会战。

  .徐州会战

  当时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分别阻止在山东的临沂和台儿庄。

  对照《台儿庄战役示意图》,对战斗经过做简要描述,重点强调该战役的胜利,是抗战以来中国方面取得的最大胜利,它使日军无法打通津浦线路,极大地激励了全国人民的持久抗战。

李宗仁将军为此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电子屏幕展示李宗仁的照片,播放《血战台儿庄》电影片断,增强教学效果。

  请学生总结以上三次会战的结果,教师说明都以国民政府的失败而告终,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结局呢?

  .国民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

  教师解释何谓片面抗战路线:

不发动群众,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进行抗战路线。

这样做的恶果必然是:

无力阻止优势敌人的疯狂进攻,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四大会战相继失利,中国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

  教师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

刚才学习了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组织的四大会战,对于这一时期国民政府的表现,我们应该给予怎样的评价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出要点,并逐条在电子屏幕上展示:

,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第二,除个别战役外,总体上中国打的是败仗;第三,失败的客观原因是敌强我弱,敌我力量的悬殊;第四,失败的主观原因是国民政府实行片面抗战路线。

  我们了解了这一时期国民政府的抗战表现,也分析了导致其失败的原因。

然而,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又是怎样实施抗战的呢?

  四、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洛川会议

  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的洛川召开会议,制订了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抗战路线,即全面的抗战路线。

  教师在此要强调在抗战中,中国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和两条路线,即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全面抗战路线,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全面抗战路线。

但两个战场互相配合、互相支援,在不同时期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

  洛川会议以后,八路军和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和建立抗日根据地。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电子屏幕展示《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示意图》,在讲解时以歌曲《到敌人后方去》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其间,增强教学效果。

教师对照地图讲解清楚:

  主要的抗日根据地:

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冀鲁豫。

  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请思考“比较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所执行的两条抗战路线有什么不同”,教师归纳后说明:

  依靠的力量不同。

片面抗战路线是由国民政府和军队包办抗战,依靠英美等国的“外援”,不给人民以抗日所必须的民主自由权利。

全面抗战路线依靠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并争取和团结一切抗日力量。

为此,共产党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民众抗战,使抗日战争成为真正的人民战争。

洛川会议通过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就是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体现。

总之,两条抗战路线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抗战。

  抗战的结果不同。

片面抗战路线挫伤和打击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影响到国民党前线官兵的士气和战斗力,导致了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的节节败退,丧失了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士。

八路军、新四军执行全面抗战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使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日益壮大和发展,严重威胁日军后方,成为抗战后期对敌作战的主要力量。

  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片面抗战路线是由国民政府的阶级本质决定的,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与广大工农群众处于阶级对立状态,因此不愿意让人民的力量在抗战中发展壮大,以防威胁其日后的统治。

全面抗战路线是由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领导的,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使抗日战争变成了真正的民族解放战争。

  正当国共两党第二次亲密合作,全国人民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抵抗日本侵略的战斗中时,国民党内部出现了不同的声音,而且这声音极有可能会破坏团结和抗战。

为此,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论持久战》这篇。

  五、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

  教师注意讲清楚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到处散布失败主义的“亡国论”,认为由于中国武器不如日本,再战必亡;以蒋介石为首的亲英美派则宣传依靠英美帝国主义的力量可以迅速战胜日本,提出“速胜论”。

对于战争进程究竟会如何发展,中国怎样才能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广大人民迫切需要有一个科学的分析。

于是,毛泽东的这篇向全国人民指出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并且作出了科学而又精辟的分析:

  以歌曲《歌唱祖国》为背景音乐,电子屏幕展示中日双方情况对比表:

  国家领土战争性质国际援助基本特点

  中国大正义、反侵略多助弱国

  日本小非正义、侵略性寡助强国

  分析结果认为:

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兵民是胜利之本,最后胜利属于中国人民。

  【本课小结】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以后,在这民族危亡的生死关头,中华民族各阶级和阶层抛弃前嫌,最终走到了一起,建立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统一战线的指引下,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和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互相配合、互相支援。

由于国民政府执行片面的抗战路线,正面战场节节失败;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的抗战路线,开辟了大片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为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及最终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在国民党“亡国论”和“速胜论”的迷雾中,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

  【课堂练习】

  电子屏幕展示下面两段课本中的材料,请学生分析并回答: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

  材料二:

“国军一部集中华北持久抵抗,特别注意确保山西之天然堡垒;国军主力集中华东,攻击上海之敌,力保淞沪要地,巩固首都;另以最少兵力守备华南各港口。

  ──国民政府的作战方针

  请回答:

  材料一的声明是针对哪一事件而发表的?

  材料二中国民政府的作战方针有没有彻底贯彻?

为什么?

  参考答案:

“八一三事变”。

没有。

国民政府执行片面抗战路线,无法阻止优势敌人的疯狂进攻。

国民政府组织的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均以失利告终,中国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

  【教学过程说明】

  .本课讲述的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内容富有感染力和震撼力,教学中适当加人背景音乐和影像资料,将会使这一特殊的历史时刻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而又难以磨灭的印象。

  .本课所涉及到的战役比较多,学生很难有深刻的认识,用多媒体制作动态的地图将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当然这对教师电脑技术要求比较高。

  .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在教学中创设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教学设计中始终注意到了这一重要的方面。

  .通过要求学生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及其与革命统一战线的比较”和“对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评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

  全国抗战开始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制造“卢沟桥事件”,即“七七事变”,全国的抗日战争开始。

  国共合作实现①中共抗日通电,号召国共合作抗日;蒋介石庐山谈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

  ②八一三事件,日军进攻上海,威胁南京,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宣言。

  ③中共改西北红军为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改编南方红军游击队为新四军,叶挺、项英为正副军长。

  ④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国共两党抗日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会

  战①淞沪会战:

上海失守。

  ②太原会战:

忻口战役阻击日军。

  ③南京失守:

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

  ④徐州会战:

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共产党敌后战场全面抗

  战路线1937年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

  开辟敌

  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平型关

  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发表《论持

  久战》时间1938年

  内容①分析了中日战争双方的基本特点,指出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抗战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②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是胜利的保证。

  意义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为人民指出抗战的正确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