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谥法制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64083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谥法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古谥法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古谥法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古谥法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古谥法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谥法制度.docx

《古谥法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谥法制度.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谥法制度.docx

古谥法制度

古谥法制度

谥乃帝制时代帝王、贵族、臣子及士大夫死后,依照其生前行为事迹而议定的或褒或贬之称号。

谥法,即议定谥号所依照的标准。

  谥法之源,或曰出自周公。

民无能名曰神;靖民则法曰皇;德象天地曰帝;仁义所往曰王;

立志及众曰公;执应八方曰侯;赏庆刑威曰君;从之成群曰君;

扬善赋简曰圣;净宾厚礼曰圣;照临四方曰明;谮诉不行曰明;

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

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绥柔士民曰德;谏诤不威曰德;

刚强直理曰武;威强敌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

夸志多穷曰武;安民立政曰成;渊源流通曰康;温柔好乐曰康;

安乐抚民曰康;和民安乐曰康;布德执义曰穆;中情见貌曰穆;

容仪恭美曰昭;昭德有劳曰昭;圣德周达曰昭;治而无眚曰平;

执事有制曰平;布纲治纪曰平;由义而济曰景;耆意大虑曰景;

布义行刚曰景;清白守节曰贞;大虑克就曰贞;不隐无屈曰贞;

辟土远服曰桓;克净动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能思辩众曰元;

行义说民曰元;始建国都曰元;主义行德曰元;圣善周闻曰宣;

兵甲亟作曰庄;睿圉克服曰庄;胜敌志强曰庄;死于原野曰庄;

屡征杀伐曰庄;武而不遂曰庄;柔质慈民曰惠;爱民好与曰惠;

夙夜警戒曰敬;合善典法曰敬;刚德克就曰肃;执心决断曰肃;

不生其国曰声;爱民好治曰戴;典礼不衍曰戴;未家短折曰伤;

短折不成曰殇;隐拂不成曰隐;不显尸国曰隐;见美坚长曰隐;

官人应实曰知;肆行劳祀曰悼;年中早夭曰悼;恐惧从处曰悼;

凶年无谷曰荒;外内从乱曰荒;好乐怠政曰荒;在国遭忧曰愍;

在国逢难曰愍;祸乱方作曰愍;使民悲伤曰愍;贞心大度曰匡;

德正应和曰莫;施勤无私曰类;思虑果远曰明;啬于赐与曰爱;

危身奉上曰忠;克威捷行曰魏;克威惠礼曰魏;教诲不倦曰长;

肇敏行成曰直;疏远继位曰绍;好廉自克曰节;好更改久曰易;

爱民在刑曰克;除残去虐曰汤;一德不懈曰简;平易不訾曰简;

尊贤贵义曰恭;敬事供上曰恭;尊贤敬让曰恭;既过能改曰恭;

执事坚固曰恭;爱民长弟曰恭;执礼御宾曰恭;芘亲之阙曰恭;

尊贤让善曰恭;威仪悉备曰钦;大虑静民曰定;纯行不爽曰定;

安民大虑曰定;安民法古曰定;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

小心畏忌曰僖;质渊受谏曰厘;有罚而还曰厘;温柔贤善曰懿;

心能制义曰度;聪明睿哲曰献;知质有圣曰献;五宗安之曰孝;

慈惠爱亲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协时肇享曰孝;芝心克庄曰齐;

资辅共就曰齐;甄心动惧曰顷;敏以敬慎曰顷;柔己安众曰靖;

恭己祥言曰靖;宽乐令终曰靖;威德刚武曰圉;弥年寿考曰胡;

保民耆艾曰胡;追补前过曰刚;猛以刚果曰威;猛以强果曰威;

强以执正曰威;治典不杀曰祁;大虑行节曰考;治民克尽曰使;

好和不争曰安;道德纯一曰思;大省兆民曰思;外内思索曰思;

追悔前过曰思;行见中外曰悫;状古述今曰誉;昭功宁民曰商;

克杀秉政曰夷;安心好静曰夷;执义扬善曰怀;慈人短折曰怀;

述义不克曰丁;有功安民曰烈;秉德尊业曰烈;刚克为伐曰翼;

思虑深远曰翼;外内贞复曰白;不勤成名曰灵;死而志成曰灵;

死见神能曰灵;乱而不损曰灵;好祭鬼怪曰灵;极知鬼神曰灵;

杀戳无辜曰厉;愎很遂过曰刺;不思忘爱曰刺;早孤短折曰哀;

恭仁短折曰哀;好变动民曰躁;不悔前过曰戾;怙威肆行曰丑;

壅遏不通曰幽;早孤铺位曰幽;动祭乱常曰幽;柔质受谏曰慧;

名实不爽曰质;温良好乐曰良;慈和遍服曰顺;博闻多能曰宪;

满志多穷曰惑;思虑不爽曰厚;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

内外宾服曰正;彰义掩过曰坚;华言无实曰夸;逆天虐民曰抗;

名与实爽曰缪;择善而从曰比

  ****************************************************************************

民无能名曰神。

不名一善。

靖民则法曰皇。

靖安。

德象天地曰帝。

同于天地。

仁义所往曰王。

民往归之。

立志及众曰公。

志无私也。

执应八方曰侯。

所执行八方应之。

赏庆刑威曰君。

能行四者。

从之成群曰君。

民从之。

扬善赋简曰圣。

所称得人,所善得实,所赋得简。

敬宾厚礼曰圣。

厚于礼。

照临四方曰明。

以明照之。

谮诉不行曰明。

逆知之,故不行。

经纬天地曰文。

成其道。

道德博闻曰文。

无不知。

学勤好问曰文。

不耻下问。

慈惠爱民曰文。

惠以成政。

愍民惠礼曰文。

惠而有礼。

赐民爵位曰文。

与同升。

绥柔士民曰德。

安民以居,安士以事。

谏争不威曰德。

不以威拒谏。

刚彊直理曰武。

刚无欲,强不屈。

怀忠恕,正曲直。

威彊敌德曰武。

与有德者敌。

克定祸乱曰武。

以兵征,故能定。

刑民克服曰武。

法以正民,能使服。

夸志多穷曰武。

大志行兵,多所穷极。

安民立政曰成。

政以安定。

渊源流通曰康。

性无忌。

温柔好乐曰康。

好丰年,勤民事。

安乐抚民曰康。

无四方之虞。

合民安乐曰康。

富而教之。

布德执义曰穆。

故穆穆。

中情见貌曰穆。

性公露。

容仪恭美曰昭。

有仪可象,行恭可美。

昭德有劳曰昭。

能劳谦。

圣闻周达曰昭。

圣圣通合。

治而无眚曰平。

无灾罪也。

执事有制曰平。

不任意。

布纲治纪曰平。

施之政事。

由义而济曰景。

用义而成。

耆意大虑曰景。

耆,强也。

布义行刚曰景。

以刚行义。

清白守节曰贞。

行清白执志固。

大虑克就曰贞。

能大虑非正而何。

不隐无屈曰贞。

坦然无私。

辟土服远曰桓。

以武正定。

克敬动民曰桓。

敬以使之。

辟土兼国曰桓。

兼人故启土。

能思辩众曰元。

别之,使各有次。

行义说民曰元。

民说其义。

始建国都曰元。

非善之长,何以始之。

主义行德曰元。

以义为主,行德政。

圣善周闻曰宣。

闻,谓所闻善事也。

兵甲亟作曰庄。

以数征为严。

叡圉克服曰庄。

通边圉,使能服。

胜敌志强曰庄。

不挠,故胜。

死于原野曰庄。

非严何以死难。

屡征杀伐曰庄。

以严厘之。

武而不遂曰庄。

武功不成。

柔质慈民曰惠。

知其性。

爱民好与曰惠。

与谓施。

夙夜警戒曰敬。

敬身思戒。

合善典法曰敬。

非敬何以善之。

刚德克就曰肃。

成其敬使为终。

执心决断曰肃。

言严果。

不生其国曰声。

生于外家。

爱民好治曰戴。

好民治。

典礼不愆曰戴。

无过。

未家短折曰伤。

未家,未娶。

短折不成曰殇。

有知而夭殇。

隐拂不成曰隐。

不以隐括改其性。

不显尸国曰隐。

以闲主国。

见美坚长曰隐。

美过其令。

官人应实曰知。

能官人。

肆行劳祀曰悼。

放心劳于淫祀,言不修德。

年中早夭曰悼。

年不称志。

恐惧从处曰悼。

从处,言险圮。

凶年无谷曰荒。

不务耕稼。

外内从乱曰荒。

家不治,官不治。

好乐怠政曰荒。

淫于声乐,怠于政事。

在国遭忧曰愍。

仍多大丧。

在国逢□曰愍。

兵寇之事。

祸乱方作曰愍。

国无政,动长乱。

使民悲伤曰愍。

苛政贼害。

贞心大度曰匡。

心正而用察少。

德正应和曰莫。

正其德,应其和。

施勤无私曰类。

无私,唯义所在。

果虑果远曰明。

自任多,近于专。

啬于赐与曰爱。

言贪□。

危身奉上曰忠。

险不辞难。

克威捷行曰魏。

有威而敏行。

克威惠礼曰魏。

虽威不逆礼。

教诲不倦曰长。

以道教之。

肇敏行成曰直。

始疾行成,言不深。

疏远继位曰绍。

非其弟过得之。

好廉自克曰节。

自胜其情欲。

好更改旧曰易。

变故改常。

爱民在刑曰克。

道之以政,齐之以法。

除残去虐曰汤。

一德不懈曰简。

一不委曲。

平易不訾曰简。

不信訾毁。

尊贤贵义曰恭。

尊事贤人,宠贵义士。

敬事供上曰恭。

供奉也。

尊贤敬让曰恭。

敬有德,让有功。

既过能改曰恭。

言自知。

执事坚固曰恭。

守正不移。

爱民长弟曰恭。

顺长接弟。

执礼御宾曰恭。

迎待宾也。

芘亲之阙曰恭。

修德以盖之。

尊贤让善曰恭。

不专己善,推于人。

威仪悉备曰钦。

威则可畏,仪则可象。

大虑静民曰定。

思树惠。

纯行不爽曰定。

行一不伤。

安民大虑曰定。

以虑安民。

安民法古曰定。

不失旧意。

辟地有德曰襄。

取之以义。

甲胄有劳曰襄。

亟征伐。

小心畏忌曰僖。

思所当忌。

质渊受谏曰厘。

深故能受。

有罚而还曰厘。

知难而退。

温柔贤善曰懿。

性纯淑。

心能制义曰度。

制事得宜。

聪明叡哲曰献。

有通知之聪。

知质有圣曰献。

有所通而无蔽。

五宗安之曰孝。

五世之宗。

慈惠爱亲曰孝。

周爱族亲。

秉德不回曰孝。

顺于德而不违。

协时肇享曰孝。

协合肇始。

执心克庄曰齐。

能自严。

资辅共就曰齐。

资辅佐而共成。

甄心动惧曰顷。

甄精。

敏以敬慎曰顷。

疾于所慎敬。

柔德安众曰靖。

成众使安。

恭己鲜言曰靖。

恭己正身,少言而中。

宽乐令终曰靖。

性宽乐义,以善自终。

威德刚武曰圉。

御乱患。

弥年寿考曰胡。

久也。

保民耆艾曰胡。

六十曰耆,七十曰艾。

追补前过曰刚。

勤善以补过。

猛以刚果曰威。

猛则少宽。

果,敢行。

猛以彊果曰威。

强甚于刚。

彊义执正曰威。

问正言无邪。

治典不杀曰祁。

秉常不衰。

大虑行节曰考。

言成其节。

治民克尽曰使。

克尽无恩惠。

好和不争曰安。

生而少断。

道德纯一曰思。

道大而德一。

大省兆民曰思。

大亲民而不杀。

外内思索曰思。

言求善。

追悔前过曰思。

思而能改。

行见中外曰悫。

表里如一。

状古述今曰誉。

立言之称。

昭功宁民曰商。

明有功者。

克杀秉政曰夷。

秉政不任贤。

安心好静曰夷。

不爽政。

执义扬善曰怀。

称人之善。

慈仁短折曰怀。

短未六十,折未三十。

述义不克曰丁。

不能成义。

有功安民曰烈。

以武立功。

秉德尊业曰烈。

刚克为伐曰翼。

伐功也。

思虑深远曰翼。

小心翼翼。

外内贞复曰白。

正而复,终始一。

不勤成名曰灵。

任本性,不见贤思齐。

死而志成曰灵。

志事不□命。

死见神能曰灵。

有鬼不为厉。

乱而不损曰灵。

不能以治损乱。

好祭鬼怪曰灵。

渎鬼神不致远。

极知鬼神曰灵。

其智能聪彻。

杀戮无辜曰厉。

愎很遂过曰刺。

去谏曰愎,反是曰很。

不思忘爱曰刺。

忘其爱己者。

蚤孤短折曰哀。

早未知人事。

恭仁短折曰哀。

体恭质仁,功未施。

好变动民曰躁。

数移徙。

不悔前过曰戾。

知而不改。

怙威肆行曰丑。

肆意行威。

壅遏不通曰幽。

弱损不凌。

蚤孤铺位曰幽。

铺位即位而卒。

动祭乱常曰幽。

易神之班。

柔质受谏曰慧。

以虚受人。

名实不爽曰质。

不爽言相应。

温良好乐曰良。

言其人可好可乐。

慈和遍服曰顺。

能使人皆服其慈和。

博闻多能曰宪。

虽多能,不至于大道。

满志多穷曰惑。

自足者必不惑。

思虑不爽曰厚。

不差所思而得。

好内远礼曰炀。

朋淫于家,不奉礼。

去礼远众曰炀。

不率礼,不亲长。

内外宾服曰正。

言以正服之。

彰义掩过曰坚。

明义以盖前过。

华言无实曰夸。

恢诞。

逆天虐民曰抗。

背尊大而逆之。

名与实爽曰缪。

言名美而实伤。

择善而从曰比。

比方善而从之。

隐,哀也。

景,武也。

施德为文。

除恶为武。

辟地为襄。

服远为桓。

刚克为僖。

施而不成为宣。

惠无内德为平。

乱而不损为灵。

由义而济为景。

余皆象也。

以其所为谥象其事行。

和,会也。

勤,劳也。

遵,循也。

爽,伤也。

肇,始也。

怙,恃也。

享,祀也。

胡,大也。

秉,顺也。

就,会也。

锡,与也。

典,常也。

肆,放也。

康,虚也。

叡,圣也。

惠,爱也。

绥,安也。

坚,长也。

耆,彊也。

考,成也。

周,至也。

怀,思也。

式,法也。

布,施也。

敏,疾也,速也。

载,事也。

弥,久也。

其它

  《逸周书·谥法第五十四》:

  “维叁月既生魄,周公旦、大师望相嗣王发,既赋宪受胪于牧之野,将葬,乃制作谥。

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车服者,位之章也。

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於己,名生於人。

  《史记》附张守节《谥法解》:

  “惟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

谥者,行之迹;号者,功之表;古者有大功,则赐之善号以为称也。

车服者,位之章也。

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行出於己,名生於人。

名谓号谥。

  近世学者关于谥法之源则多有争议。

王国维据西周铜器铭文,以为诸如文、武、成、康皆是生称,而文王、武王、成王等皆号非谥。

王氏并断定谥法之作,应在西周共、懿诸王以后(王国维:

《观堂集林》)。

郭沫若以《逸周书》为战国时人伪托,因此推定谥法之兴当在春秋中叶至战国时代(郭沫若:

《谥法的起源》)。

然而亦有不少学者以为,文、武、成、康之号早在商代即已出现,周承殷礼,亦连谥号一并延引,而谥法之施行亦见载于《国语》等文献之中,故谥法之成当在殷商至西周初期。

无论如何,谥法之形成当在先秦时期,应属共识。

秦时,谥法曾被废除,汉代又重新恢复,并沿用至清末,未曾间断。

  谥号有帝王谥、皇后之谥、臣属谥及私谥之分。

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皇后之谥多附其夫,臣属之谥则由朝廷赐予,而私谥则为门徒或亲友所赠。

谥号又分褒谥、贬谥二类,宋苏洵所撰之《谥法》一书录一百六十八谥三百十一条,即依此分。

  清代方中德撰《古事比》上卷二十五“谥法”条:

  “汉制:

列侯比于春秋有谥,无爵不谥,故西汉虽嗣侯,亦谥;东汉虽三公不谥。

无爵而贤者,亦予之谥,自东晋始也。

处士之有谥,自苻秦之于张忠(晏道先生)始也。

其有私谥也,则自春秋黔娄始也。

妇人从夫之谥也,其别谥者,则自周穆王之哀淑人盛姬始也。

战国之臣死无谥,生有美号者,武信、武安、刚成诸君、文信侯之类也。

  此处所谓“武信、武安、刚成诸君、文信侯之类”,即王国维氏所谓“生号”者也。

  帝王谥之具体制定依照五礼中之吉礼,故历代谥法皆见录于各朝会要之吉礼一节。

谥法本身大体分谥册文之撰写与谥议之论定二部分。

负责谥册文之撰写并无指定部门。

譬如在唐代,谥册文可由中书侍郎、门下省、礼部、兵部或工部官员来完成。

如唐穆宗之谥册文由中书侍郎平章事牛僧儒撰,唐懿宗之谥册文由门下侍郎平章事崔彦昭撰,唐昭宗之谥册文由右仆射平章事裴枢撰,唐顺宗之谥册文由礼部侍郎崔汾撰,唐宪宗之谥册文由户部侍郎杨于陵撰(《唐会要卷二·帝号》)。

  谥议则多由礼部(自唐代始设三省六部之一部)或太常寺来制定。

太常寺在秦时曰奉常,汉名太常,居于九卿之列,掌宗庙礼仪、祭祀礼乐等,兼掌选试博士。

此后历代沿置,惟职务稍有变更,置清末乃废。

但亦有例外。

如唐宣宗之谥议即由兵部侍郎郑颍撰(《唐会要卷二·帝号》)。

  帝王谥是臣属能对九五之尊的帝王“盖棺定论”“品头论足”的有限途径之一,其旨原秉自春秋大义之精神。

尤其在谥法制度形成之早期,此种精神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如如汉武帝之谥号为“世宗孝武皇帝”,其中之“武”字,据《谥法解》(《逸周书·谥法》同):

  “刚疆直理曰武;注:

刚无欲,强不屈。

怀忠恕,正曲直。

威疆敌德曰武;注:

与有德者敌。

克定祸乱曰武;注:

以兵征,故能定。

刑民克服曰武;注:

法以正民,能使服。

夸志多穷曰武;注:

大志行兵,多所穷极。

  即为一例。

“武”字谥前三条皆是褒谥,盛赞其之武功;然而最后一条却颇有责汉武穷兵黩武之意在。

然而臣属既终只是帝王的奴仆,因此谥法虽由臣属议定,却不可能完全摆脱帝王之操持独立作出。

帝王既对谥法十分重视,因此自然也十分关注其父祖之谥号和其身后之谥,故有追谥、改谥乃至生谥之一说。

追谥的目的,是为了编造从而标榜自己的光荣出身和发家史;改谥之目的,则多不过是为了文饰其祖先;而生谥譬如魏明帝者,则是要为自己撰写墓志铭,实际上也就剥夺了臣属对其行为议定品论之权利,因此实质上根本违背了谥法制度之宗旨了。

  历代王朝建立之初,第一件要作的事情,则是给其祖先追谥。

如唐高祖李渊于隋义宁二年受禅于太极殿,建元武德后不久,即于武德元年六月二十二日追谥其祖先四世,即献祖宣皇帝熙(庙号献祖,谥号“宣”)、懿祖光皇帝天赐(庙号懿祖,谥号“光”)、太祖景皇帝虎(庙号太祖,谥号“景”)、世祖元皇帝【且上内下】(庙号世祖,谥号“元”)。

所用之谥号“宣”、“光”、“景”、“元”自然无一例外,都是褒谥。

如《谥法解》解诸字曰:

“圣善周闻曰宣”,“由义而济曰景,耆意大虑曰景,布义行刚曰景”,“能思辩众曰元,行义说民曰元,始建国都曰元,主义行德曰元”,等等。

  亦有后世皇帝指使臣属对其先祖已有之谥号进行修改追崇的,其目的则无非是朝祖宗脸上重重贴金,自己也跟着沾光。

而那些身为臣属的,自然少有敢抵制者。

而况给死人以尊崇,高帽子随便戴,于自己有百利而无一害,作个顺水人情,何乐而不为?

反之则可能因违逆圣意而身死人灭。

至此,春秋大义之谥法精神,自然就早被抛到了九霄云外了。

  《唐会要卷二·帝号》:

  “高祖”:

“贞观九年。

谥曰大武皇帝,庙号高祖。

咸亨五年八月十五日,追尊高祖神尧皇帝。

天宝八载六月十五日,加尊高祖神尧大圣皇帝。

十三载二月九日,加尊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太宗”:

“贞观二十三年。

谥曰文皇帝,庙号太宗。

咸亨五年八月十五日,追尊太宗文武圣皇帝。

天宝八载六月十五日,加尊太宗文武大圣皇帝。

十三载二月九日,加尊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宣宗”:

“大中十四年。

谥曰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

咸通十三年壬申追崇尊号曰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

  “懿宗”:

“乾符元年。

谥曰睿文昭圣恭惠孝皇帝,庙号懿宗。

乾符二年乙末正月,上尊号曰圣神聪睿仁哲明孝皇帝。

光启元年,上尊号曰至德光烈皇帝”。

  这种追谥,通常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对其烈祖烈宗的集体尊崇表彰,比如上述之咸亨五年、天宝八年等的追谥。

追谥既已达滥谥之地步,实在有违谥法之宗旨,因此也有干臣直言,呼吁恢复其原旨者。

  《唐会要·帝号》:

  “大历十四年七月礼仪使吏部尚书颜真卿上言,高祖至肃宗七圣,庙号尊号文字繁多,皇帝则悉有大号之号,皇后则尽有顺圣之名。

使言之者惑于今,行之者异于古。

请高祖以下累圣谥号,悉取初谥为定,谨按旧制上谥号,高祖为武皇帝,太宗为文皇帝,高宗为天皇大帝,中宗为孝和皇帝,睿宗为圣真皇帝,元宗为孝明皇帝,肃宗为孝宣皇帝,其庙号如故,仍请准汉魏及国朝故事,于尚书省议定奏御。

乃令尚书省议之时,以谥号前后繁多不经,儒学之臣,思改之久矣。

会真卿上奏,皆谓必克正焉,而兵部侍郎袁【人参】官以兵达,不详典故,乃上言陵庙中玉册既刊矣,不可轻改,遂罢之。

【人参】曾不知陵中玉册,实纪其初号,后虽追尊,而册文如故。

  可想而知,这些意见要被帝王接受是不太现实的。

尤其到了明、清两代,帝王专制愈烈,臣属之议谥更只有战战兢兢,否则恐怕性命难保,又哪还管的了什么春秋大义?

  然而也正因于此,对于那些不幸身遭朝代更替的亡国之君来说,他们的谥号之议定因没有了其后代的照应,也就难得褒谥。

而况亡国之君的谥号常为新朝所追谥,如果把他封的那么好,又如何能证明新王朝“周代天命”的合理性呢?

因此即便自诩“圣朝盛德,度越千古”的满清政权,也是吝于出手,而只给“非亡国之君”的崇祯帝封了个明褒实贬的“庄烈愍皇帝”了(《明史稿·庄烈帝纪》)。

而禅位于朱梁的唐哀皇帝李【木兄】,则甚至连庙号都没有。

所以如此,盖是要借此以证旧王朝乃顺天应命不得不亡、要他们承担亡国罪责之故罢了。

  《唐会要·帝号》:

  “哀皇帝讳【木兄】。

天【示右】四年丁卯禅位于梁。

明年二月,遇害前刺史氐叔琮之第。

谥曰哀皇帝。

注曰:

后唐明宗初就故陵置园邑,有司请谥曰昭宣光烈孝皇帝,庙号景宗。

中书复奏据少帝行事不合称宗,存谥而已。

知礼者亦以昭宣之谥非宜。

  关于其谥号中之“哀”字,《谥法解》称“蚤孤短折曰哀;注:

早未知人事。

恭仁短折曰哀;注:

体恭质仁,功未施。

”其中倒还有那么些同情之意在。

概末世之亡,其因缘早已种下。

要他一人来承担,实在有点勉为其难了些。

唐之衰亡早在唐明皇玄宗时即已开始,他却仍可安然享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这样的美谥,却不知怎样害苦了自己的子孙。

  历史上与李【木兄】同样不幸被谥为“哀皇帝”的,还有先他的西汉末之受王莽操纵的汉哀帝,原也是个可怜之君王,史称其“睹孝成之世禄去皇室,及即位,屡诛大臣,欲强主威以则武、宣。

然而宠信谗谄,憎疾忠直,汉业由是转衰”(《资治通鉴·汉纪二十七孝哀皇帝下》),却不管外家之患,原起于元、成之世!

《谥法解》:

“安民立政曰成;注:

政以安定。

”《资治通鉴·汉纪二十五孝成皇帝下》:

“班彪赞曰:

臣姑充后宫为婕妤,父子、昆弟侍帷幄,数为臣言:

‘成帝。

湛于酒色,赵氏乱内,外家擅朝,言之可为于邑!

’建始以来,王氏始执国命,衰、平短祚,莽遂篡位,盖其威福所由来渐矣。

”则外戚擅权,乃自成帝始,至哀帝时,外家已成虎狼之势,他要“强主威”,业已不可能的了。

则西汉之衰之亡,至迟亦当自成帝时起,而成帝却居然能褒谥为“安民立政”,则谥法之偏,亦可知矣!

  末世之时,帝王之尊早已不复存在,只有等待着彻底覆灭的到来。

李斯上蔡东门之叹,这些亡国之君必也深有体会。

唐哀帝李【木兄】暗弱,臣属嚣张,甚至连累到他老爹,真可谓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了。

  《唐会要·帝号》:

  “天【示右】二年三月,起居郎苏楷议昭宗谥号曰:

皇帝御宇宙,由治乱以审【水于】隆,宗祀配天,资谥号以定升降,故臣下君上,皆不得而私也。

有司先定尊谥曰圣穆景文孝皇帝,庙号昭宗,按后汉和帝安帝顺帝,缘非功德。

遂改尊称,亦允臣下之请。

今郊祀有日,袷祭惟时,伏望别议新庙之称,庶协先朝罪己之德。

于是太常卿张廷范改谥曰恭灵庄闵孝皇帝,庙号襄宗。

  昭宗原谥为“圣穆景文孝皇帝”。

谥号中之“穆”、“景”、“文”皆是褒谥。

“景”、“文”已如前说,“穆”则“布德执义曰穆,中情见貌曰穆。

”其原初庙号之“昭”字,亦是美称:

“容仪恭美曰昭,昭德有劳曰昭,圣闻周达曰昭。

”而被改谥后谥字中之“庄”、“灵”字据《谥法解》为:

“死於原野曰庄,屡征杀伐曰庄,武而不遂曰庄。

”、“不勤成名曰灵,死而志成曰灵,死见神能曰灵,乱而不损曰灵,好祭鬼怪曰灵,极知鬼神曰灵。

”这分明是在诅咒他身前不得好死、死后也不得安宁,则实实在在是贬谥乃至恶谥了。

而其改谥后庙号中之“襄”字,《谥法解》曰“辟地有德曰襄。

甲胄有劳曰襄”,与“昭”字亦早已不能同日而语。

  然而昭宗还不是唯一的不得其死者。

同样被谥为“庄”字的,有明崇祯;同样被谥为“灵”字的,则还有汉末的汉灵帝。

真不知怀宗崇祯帝在上吊前垂涕挥剑劈长公主臂而叹“汝何故生我家”时,会作何感想?

无可如何,这些亡国之君,总还可以一起长期伴随而不孤独,整日悠游于荒冢之间,冷眼笑看那人世间无数的盛衰荣辱、世态炎凉了。

仲尼燕居,子张子贡子游侍,纵言至于礼。

子曰:

“居?

女三人者,吾语女礼,使女以礼周流,无不遍也。

”子贡越席而对曰:

“敢问何如?

”子曰:

“敬而不中礼,谓之野;恭而不中礼,谓之给;勇而不中礼,谓之逆。

”子曰:

“给夺慈仁。

”子曰:

“师,尔过;而商也,不及。

子产犹众人之母也,能食之不能教也。

”子贡越席而对曰:

“敢问将何以为此中者也?

”子曰:

“礼乎礼!

夫礼所以制中也。

  子贡退,言游进曰:

“敢问礼也者,领恶而全好者与?

”子曰:

“然。

然则何如?

”子曰:

“郊社之义,所以仁鬼神也;尝之礼,所以仁昭穆也;馈奠之礼,所以仁死丧也;射乡之礼,所以仁乡党也;食飨之礼,所以仁宾客也。

”子曰:

“明乎郊社之义,尝之礼,治国其如指诸掌而已乎!

是故,以之居处有礼,故长幼辨也;以之闺门之内有礼,故三族和也;以之朝廷有礼,故官爵序也;以之田猎有礼,故戎事闲也;以之军旅有礼,故武功成也。

是故,宫室得其度,量鼎得其象,味得其时,乐得其节,车得其式,鬼神得其飨,丧纪得其哀,辨说得其党,官得其体,政事得其施。

加于身而错于前,凡众之动得其宜。

  子曰:

“礼者何也?

即事之治也。

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

治国而无礼,譬犹瞽之无相与?

伥伥乎其何之?

譬如终夜有求于幽室之中,非烛何见?

若无礼则手足无所错,耳目无所加,进退揖让无所制。

是故,以之居处,长幼失其别,闺门三族失其和,朝廷官爵失其序,田猎。

戎事失其策,军旅武功失其制,宫室失其度,量鼎失其象,味失其时,乐失其节,车失其式,鬼神失其飨,丧纪失其哀,辨说失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